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产品论文

体育产品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产品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产品论文

体育产品论文范文第1篇

1保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保山市经过多年的努力,大部分农业耕种田地的环境绿化覆盖面较好,市区周边覆盖率超过50%,一部分农村耕地周边的绿化面积达到70%以上,这样清洁无污染的农耕环境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但还有一部分受污染的农田区域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企业周围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的区域。近年来,保山市农业环保部门把加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加强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等作为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的重要措施,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市农业环保部门始终把加强源头治理作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坚持一手抓农产品生产环境,一手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了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目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环境问题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息息相关

农药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化肥、农药对作物的使用、塑料薄膜的大量应用而造成的土壤污染,还有部分水体污染等。

2.1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农药残留问题是农业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农药残留对农产品造成许多不利影响,也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施用农药是为了促进农作物生长,消除病虫害,增加产量,部分未被吸收的残留物直接污染了农产品;农药的施用影响了作物周围的空气、水土环境,而恶劣的环境反过来还会对农作物产生污染;农药与农产品放置不当,使农药扩散或洒出污染农产品;残留农药的农作物最终进入人体,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2.2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保山市下辖四县一区,都是以农业为主,农业产品的生产在养分的投入上主要需要化肥,化肥养分含量高,肥效快,作物易于吸收,充分合理平衡的化肥投入可以提高产品的数量和品质,但其成分单一,有效利用率不高,特别是施肥水平不高,滥施的情况下,会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是氮肥施用过多,会明显提高农产品体内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长期食用亚硝酸盐超标的食品,可诱发消化系统癌变;二是生产劣质磷肥的同时存在伴生元素铜、汞、镉、砷、铝、铬等杂质,也会进入肥料,施入农田,导致重金属超标;三是肥料的单一化,使土壤中的钙与其残留物反应生成难溶解的钙盐,造成土壤板结。

2.3塑料薄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保山市耕地面积238万亩,旱地134万亩,水田104万亩,地膜覆盖面积103万亩,占耕地面积42%。主要是用在烟草和玉米种植上。近年来,大量的塑料薄膜得到推广和使用,“白色革命”增加了农产品的总量,但是废弃的塑料薄膜抑制了土壤的呼吸,并使农作物降低汲取营养的能力。

3保山市农业环境污染的控制策略

3.1农药污染的控制策略

用药次数的减少是控制农药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特性,掌握引起病虫害的原因、时间及病虫害种类,在关键时期,选对关键药物类型进行施用,减少用药次数;掌握有效的农药喷洒方式,使用易降解及高效的农药,降低农药残留量;对农药污染严重或超标的田地改种不食用的农产品,用以保护人体健康。保山市为扭转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这一局面,2004年1月,市政府了《关于禁止在我市销售和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公告》,明令禁止使用六六六、滴滴涕等18种农药,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甲胺磷等19种农药,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及混配剂在我市销售和使用,严格控制农药污染;在具体工作上,以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种子执法年活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月活动为抓手,强化以农药为重点的农资管理,从源头上减少了农产品的农药残留。

3.2化肥污染的控制策略

近年来,保山市针对化肥的单一过量使用、土壤养分失衡、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危害的状况,相继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到目前为止,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累计应用面积达到上千万亩次,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农作物需肥规律施肥,让农作物吃上了“营养餐”。

3.3地膜污染的控制策略

宣传教育农民适量的使用地膜,并选择能够降解的塑料薄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4结语

体育产品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功能翻译 目的论 概念 语篇 人际

一、引言

各类型的文章体裁各有不同,其翻译的方式与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异,在198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有学者从文体学的层次去分析验证文章和翻译的理论之间的关联性。在《广告英语》一书中,里奇提出:因其特殊性,使得广告的翻译与正常的文学作品和技术型作品翻译大有不同,不可过于追求简单流畅,更要切合实际,但是也不能过于重视语句含义的对等,广告的翻译应该是在两种类型题材中寻求平衡点。这也就是广告翻译中的指导思想―功能结论。只要一种翻译版本可以达到了原广告预先设定的目的,使其具有同样的影响力和说服力,也就是实现了广告本身的各种功能。

二、功能翻译理论

1.目的功能论方面。翻译系统的实际效果,是按照某一规定的翻译方式和方法所要取得的效果。在翻译中,主要是为了帮助所翻译文章在其相对应的语言环境中取得实际的效果。这一效果的达成,直接取决于受众人群,也就是有相对应语言背景的读、听群体。翻译就是要针对特定的受众群体对相应文体进行翻译从而达到某种效果。目的性的原则规定在翻译中需要以所翻译文体达到某种效果为依据,翻译工作是依照原有语言进行的一种翻译形式。翻译人员在对文字进行相应的编辑工作时,不能单单依照对应原则对原文章进行翻译,必须要考虑所翻译文章在其对应语言背景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目的性的原则是翻译方法的第一要素。威密尔同时也推出连贯性的原则与忠实性的原则,同时连贯性的原则与忠实性的原则也隶属于目的性的法则。

2.系统功能论方面。从Halliday的层次考虑,功能性的文字分析角度是从含义到方式进行,所代表的含义由具体方式来体现。语言学科可以分为三种:概念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意义、语句的意义。Halliday是最主要的功能性语言学科,以其为参考,进行翻译,侧重于文字对于社会的影响,着重于语句搭配与环境的结合。韩礼德认为,翻译究其根本,是一种语言的社会活动,相对应是其在功能性上的对应。翻译能够成功,取决于是不是站在受众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能抓住其需求。从Nida的对应理论可以看出,功能性的翻译更着重“非静态的对应”和“功能性的对应”。功能性的翻译一定要从这两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注重功能性和含义的具体表现,争取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但是如果只能在二者中选择其一,建议选择功能性,因为功能性翻译的可选性更大。对广告的翻译工作,是“非静态”的表现,需要根据实际的需求,来挑选适合的表现手法。所以说在广告的翻译中,其功能性所起到的意义与价值的体现首要的。

三、功能性翻译对于广告翻译的若干问题

1.含义层面。含义层面,就是各语言之间存在的相应联系以及彼此的体现,隶属于或者同属的关系。目的理论以翻译作者来衡量翻译文章为主要思想。广告的翻译里,广告雇主是翻译的决定者,作为市场活动,他们只想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抓住消费者的需求,促进自身产品的销售,从而实现更大的发展。翻译作者起到的是卖家与买家之间的沟通作用,不仅需要达到卖家的要求,更要了解买家的需求,全面考虑,翻译出适合的广告方案。因为广告的翻译是卖家与买家之间唯一的沟通渠道,所以,翻译的质量将会对翻译的优异程度以及市场的认可程度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翻译作者的责任重大,要全面分析,并制定合理的策略,抓住每一个细节,了解需要翻译广告传递的含义,之后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的策略,也就是需要提取多少有益的信息加入到翻译文章中。

2.语句层面。语句起到含义与沟通结合起来的作用。在广告术语操作类型的形式,有很强的召唤作用与凝聚作用,这种类型倾向于对价值的体现以及成效。对于广告翻译工作,表现与传递二者都要兼顾,比较而言,其更注重消费者的反馈。翻译作者想要广告翻译更加成功,受到重视,一定要注重细节,并结合实际的市场背景。翻译作者需要综合分析,让翻译的广告传递的信息更加明确,达到预期效果,并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广告中,标题很重要,内容也应以简单、轻快、自然的方式体现,这样会让消费者阅读的更加舒心。

3.人际层面。广告与广告翻译是与受众目标群体之间的交流,交流的深入程度不会以文字的方式去体现,而是需要在广告投放之后,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对广告的有效反馈。想要与消费者之间有更好的互动,就需要与消费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得到消费者的重视,翻译广告也与之相同。广告的翻译就是要让产品成为消费者的最佳选择。

无论何种广告形式,最终的目的都是吸引消费者的眼光,并促进产品的销售工作。但是因为各种广告的泛滥,很多人都对广告有抵触心理,所以在翻译广告中,应该注重与消费者之间的良好互动以及消费者的良好体验,通常情况,第一人称角度、第二人称角度会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由以上可知,在以目的性为首要原则的情况下,翻译作者在翻译广告的过程中,需要从含义、语句、人际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并且人际方面是重中之重。因为人际层面是功能翻译评判的主要层面。

参考文献:

体育产品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产品内分工;全球价值链

一、引言

产品内分工是指特定的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在空间上分布到不同国家,各个国家凭借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产品生产价值链中的特定环节,并进行专业化生产的形式。

目前我国传统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被削弱,我国加工贸易应该由纯粹加工装配环节逐步向产品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生产环节转移。以产品内分工理论指导加工贸易升级,提升我国加工贸易在产品价值链中的位置,不仅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取较高的利润,而且能够使相关产业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中获取有利地位,是比较符合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的。

二、产品内分工与加工贸易

产品内分工的内涵将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根据各国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散化。加工贸易符合产品内分工与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产品内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发达国家可以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集中从事资本密集型环节,节省本国生产成本。发展中国家则利用本国的劳动力优势,从事劳动密集型环节,在“干中学”中积累经验和资本,利用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降低学习成本和缩短学习时间。因此,产品内分工不仅为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合适的条件,也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加工贸易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研究我国加工贸易的问题,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加工贸易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实现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三、产品内分工条件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

2013年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来料加工装配贸易2012年的出口额达到9881881万美元,与2011年相比稍微有所下降,但依旧保持着较高数额。2012年进料加工贸易额从2011年的72763304万美元增长到了76385772万美元,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劲头。加工贸易进口设备金额也体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金额保持较高数值。但出料加工贸易与进料加工贸易相比出口金额较小,2011年只有19858万美元,2012年下降大约399万美元。我国加工贸易主要在中间产品环节进口国外的半成品或原料,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完成加工装配环节,再将制成品运送至国外厂商进行贴牌营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国加工贸易的出口产品主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次为高技术产品,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小。如图1所示,2010至2014四年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持续增长了约8千多亿美元,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也有明显提高,初级产品出口额基本持平。

四、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中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我国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不高,处于全球价值链最底端

如图2所示,“微笑曲线”的两端,价值链上下游分别为附加值高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底端是加工组装环节。产品价值链和“微笑曲线”都表明,在产品内分工中,在上游环节加大研发和设计的投入,产品增值程度和收益率上升;在下游环节建立品牌及营销渠道,产品增值程度和收益率也会随之上升。而位于中游则是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少的加工组装环节,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取代。中国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不高,只能利用劳动力等低成本要素比较优势从事中间环节的产品加工组装,处于全球价值链最底端的位置。

2.我国加工贸易国内采购率低,“飞地效应”明显

我国加工贸易方式主要为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容易形成“飞地效应”,即从国外进口具有高技术水平的零部件,在国内完成加工组装后,再出口到发达国家。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国内采购率低,导致加工贸易的产业关联度差,这就阻碍了我国加工贸易中间产品供应能力的增长以及加工贸易配套产业的发展,导致我国加工贸易在国际产品内分工链上无法延伸。

3.劳动力成本优势渐趋衰弱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且廉价,但大多数劳动力并不符合加工贸易企业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这就产生了结构性需求矛盾,成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发展障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也日益增强,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

4.民族品牌缺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以简单装配,贴牌生产方式为主,在研发、设计、物流、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十分薄弱,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尚未具备核心竞争力。再者,由于民族品牌缺失,加工贸易企业在国际中辨识度低,可替代性高,严重阻碍了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

五、基于产品内分工理论分析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路径及策略

1.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品价值链

一是沿着产品分工链向上游延伸,不断提升研发设计能力,提高加工贸易产品附加值。企业必须形成自主研发设计,高技术水平零部件生产的能力,才能真正改变我国加工贸易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中的底端位置。

二是向下游拓展。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要努力打造自有品牌,扩展自身的销售渠道,完善物流体系,在商品流通中也能得汲取到更大的利润,提升在品牌运作和营销服务环节的竞争力。

2.提高中间产品的国内采购率,完善配套产业

应鼓励国内加工贸易企业在中间产品的投入中多采用国内原料,并自主生产高技术水平的零部件。在政策上对为生产加工配套中间产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充分发挥政府、科研单位的作用,为有能力进行配套生产的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技术研发等各项服务,推动国内加工贸易企业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3.充分发挥要素禀赋优势,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变

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土地、水电等低成本生产要素上,而中间产品的原料主要以进口为主。这就需要在原有静态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进口中间产品的技术外溢来提高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加速资本积累,并通过教育和科技政策转变比较优势,提高技术水平及劳动力素质,实现我国动态比较优势的提升。

4.创建世界知名品牌,充分发挥跨国公司促进作用

在产品内分工条件下我国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跨国公司发挥着重要作用。跨国公司不仅为产业发展投入资金和技术,同时还会产生竞争效应、示范效应、溢出效应。因而,必须加大力度扶持本土跨国公司的发展,支持其创建更多的世界知名品牌,更大程度地提升跨国公司在国际产品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才能充分发挥其促进作用。

六、结论

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把世界各国的贸易和经济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一旦游离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之外,就必然会丧失发展良机。面对国内传统比较优势弱化,周边国家优势日渐突现等多种挑战,中国必须建立起新的竞争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重视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及民族品牌,提高加工贸易技术水平,积极延长国内价值链,推动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全面升级。

参考文献:

[1]韩红伟.基于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加工贸易升级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