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环境保护规章制度

企业环境保护规章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环境保护规章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环境保护规章制度

企业环境保护规章制度范文第1篇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认真执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方针,搞好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主要任务是:宣传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能源,控制和消除污染,促进本企业生产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尽量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

第三条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企业员工、领导都要认真、自觉学习、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正确看待和处理生产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倡车间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尽量消灭污染物,并认真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结构

第四条 根据环境保护法,企业应设置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机构,企业环保技术人员全面负责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和监测任务,改善企业环境状况,减少企业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并协调企业与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

第五条 建立企业环境保护网,有企业领导和企业环保员组成,定期召开企业环保情况报告会和专题会议,负责贯彻会议决定,共同搞好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六条 企业环境保护机构应配备必须的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设置一名厂级领导来分管环境保护工作,并指定若干名专职环保技术员,协助领导工作。环保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第三章 基本原则

第七条 企业环保工作由分管环保领导主管,搞好企业内的环保工作,并直接向企业负责人负责环保事项。

第八条 环保人员要重视防治“三废”污染,保护环境。要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日常生产中去,实行生产环保一齐抓。

第九条 环境保护工作关系到周边环境和每个职工的身体健康及企业生产发展,企业员工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工作制度,任何违反环保工作制度,造成事故者,必根据事故程度追究责任。

第十条 防止“三废”污染,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所有造成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车间都必须提出治理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企业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应及时给予安排解决。

第十一条 对环保设施、设备等要认真管理,建立定期检查、维修和维修后验收制度,保证设备、设施完好,运转率达到考核指标要求,并确保备品备药的正常储备量。

第十二条 在下达企业考核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同时,把环保工作作为评定内容之一。

第十三条 凡新建、扩建、改造项目中的“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所需资金、设备材料,必须同时列入计划,切实予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得以任何理由为借口排挤“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的资金、设备、材料和人力等。

第四章 环保机构职责

第十四条 本企业环保机构职责:

1、在企业分管领导负责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环保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企业本企业环保工作的管理、监察和测试等。

2、负责组织制定环保长远规划和年度总结报告。

3、监督检查本厂执行“三废”治理情况,参加新建、扩建和改造项目方案的研究和审查工作,并参加验收,提出环保意见和要求。

4、组织企业内部环境监测,掌握原始记录,建立环保设施运行台帐,做好环保资料归档和统计工作,按时向上级环保部门报告。

5、对员工进行环保法律、法规教育和宣传,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并对环保岗位进行培训考核。

第五章 奖励和惩罚

第十五条 凡本企业员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成绩明显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第十六条 凡本企业员工玩忽职守,任意排放企业“三废”,造成污染环境事件,按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论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赔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企业环境保护规章制度范文第2篇

1、严格按照国家环保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目标。进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教育,使全厂形成了“我要环保”、“我为环保”的良好氛围。

2、推行清洁生产、开展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环保先行,末端治理不放松,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3、绿化美化环境,营造美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规范管理,持续改进企业环境绩效。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精髓是持续改进、持续实施,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做好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与规范的具有持续改进管理功能的环境管理体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4、落实节水、节电、节焦、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以技术创新为动力,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治理生产过程排放的污染物,全面完成减排计划;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进管理,提高综合利用率,进一步实施循环经济,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5、尽量利用其他专业统计已有的各种资料,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总结成绩,找出矛盾,提出建议。

6、通过环境统计分析,反映出我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为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企业环境保护规章制度范文第3篇

1、新《环保法》的概述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三章 保护和改善环境第四章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我国新《环保法》整体重在明晰政府顶层设计、主导职责及监督职能;其次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新增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两个概念,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使得区域进行选择性开发变得有法可依,对于保障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可以改变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和人才投入得不到法律支持的不良局面。然后从预防污染方面鼓励企业及各单位从技术创新、推行清洁生产、监视测量及应急处置等多方面采取可行措施杜绝环境污染。我国在由政府主导、企业执行、群众监督等一系列措施落实下推行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的方式,让环境保护工作在透明的状态下良性发展。这样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环境污染制造者的隐蔽,增强了政府的监督力度,以及群众参与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新环保法出台、下发给地方政府当地环境标准的制定权,根据当地环境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质量检测标准;并且支持对于当地环境保护的资金和人才投入。这些举措,明显地刺激当地环保市场的不断壮大及环保现状的改善。新环保法对于环保责任主体重新规定,将污染排放单位、技术部门以及监督部门全部划入环保责任主体,并增加了对于排污单位的惩罚力度。

2、开展企业环保管理工作的作用

在新环保法及四个配套管理办法下,各产污企业如同上了轨道的火车一样规范、秩序前行。言外之意,如果不能按照政府的环保政策轨道执行,企业将偏离轨道出现停止运营的风险。这样一来,产污企业实施环境保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开展环境保护有助于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减少或杜绝企业在生产活动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在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提升企业形象方面也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定科学的环境管理战略和目标,明确企业各部门权限和职责、将政府环保政策有效执行做到了企业合规守法的承诺,避免企业触犯相关法律法规的风险。更好地对可能形成的污染进行预防,从源头上对污染进行把控,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政府环保工作引导及企业环保意识增强的基础上,环保工作逐步实现企业走上自主预防、技术创新的新道路。企业不仅从污染治理方面取得巩固业绩,更是从环保技术创新尝到发挥优势内部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增强环保应急措施,外部寻求、开创新的企业经济增长点,为企业无形中增加隐形效益。这样也促进我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及环保经济市场拓宽发展。

3、摸索企?I环保管理工作的方法

3.1完善企业的环保机构

虽然企业内部也设置了环保机构和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环境保护工作只有这一个部门完成,其他关联责任部门却主动不参与。甚至有的企业在精简机构时为了节省资金,将环保部门撤掉,而有的企业根本就未单独设立环保这一职责。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只靠企业内部的环保部门很难完成企业所需的环保任务。原因是:企业的领导对环保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未想过或是没有时间对优化环境保护系统进行研究,只注重提高业务水平;环保部门的人才储备不够,具备这一专业知识的人才偏少,出现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很多企业的环保部门人员都是身兼数职,不能一心扑在环保工作上。企业设立环保部门尚且如此,更遑论根本就没有这一部门。所以,要想减轻环境受到的破坏就必须设立专门的环保机构,加大对环保领域的投入,聘请专门人才予以相关工作的指导,提高领导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3.2明确企业环保和相关环保部门的责任承担方式

要治理污染首先应该从污染的源头开始,企业内部应该将污染治理的责任划分细致,施行谁污染谁负责的责任制。将污染源细分,从每个小源头进行污染的治理和控制。当然,企业内部各部门处理污染的能力不尽相同,对于处理污染能力较弱的部门企业应该加以扶持,并设立奖励制度,激励对于污染治理做出贡献的部门或者个人,让整个企业协同努力治理污染,而不会出现你推我推的现象。企业环保管理工作除了依赖企业自身的自律外,还应该由上级环保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环保机构也要根据发展的需求改革以适应监督工作。

3.3提高管理者环保文化素养,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准则

(1)认真学习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企业环保管理者要不断学习党和国家与企业相关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并建立健全企业各项环保制度办法,以保证国家环保相关规章政策的正确贯彻和落实。(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环保管理水平。环保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对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实质工作懂得“管什么,怎么管”。因此,需要管理者不断地自觉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当前环保新形势、新动向,掌握一定的企业管理技能,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正确发展。(3)工作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环保管理者对待工作要尽职尽责,一丝不苟。本着“摸清底数、依法合规、不弄虚作假”的原则,搞好企业环境保护常态化管理工作。

企业环境保护规章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矿山企业 管理 环境保护

引言

矿山包括煤矿、金属矿、非金属矿、建材矿和化学矿等等,获取这些矿石的行为叫做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勘查、开采、销售矿产资源的企业就叫做矿山企业。

矿产资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非再生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它既是人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又是极其重要的社会生产资料。矿产资源的开发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甚至成为一些地区的经济支柱,但是长期以来人为活动改变矿山的生态环境出现了地下水流失、地质沉降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影响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且很难恢复到原有的水平。

一、我国矿山的环境现状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贫矿多、富矿少,共生、伴生矿床,单一矿床较少,因此选矿难度大,选矿药剂种类多、用量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大。

我国矿山环境问题较多,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即采矿活动破坏了大量耕地和建设用地;采矿诱发地质灾害;采矿使矿区水平衡遭到破坏、产生各种水环境问题;矿山开采中废气、粉尘、废渣排放、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采矿破坏自然地貌景观,影响整个地区环境的完整性。

由于历史原因,不少矿山未预留生态恢复治理资金,地方政府也未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职责,造成许多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存在无人“埋单”现象。近年来,我国不少矿山发生严重污染事件。由此可见,我国矿山企业的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二、矿山环境管理的原则

1、与矿产资源开发共同发展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给当地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利益但同时也破坏了当地的环境。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矿产开发引起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也开始逐渐被人们意识并越来越重视,所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必须保护环境。矿山企业在制定开采计划的同时应该制定矿山的生态保护、恢复和整治的规划。该规划应该是一个与矿产资源开发同步进行的过程,而不是等矿产资源开采结束之后才开始。企业在计算生产成本的时候也应该将恢复生态、整治环境等问题考虑到生产成本中。当地政府也可以对环境保护工作执行较好的矿山企业予以一定的奖励。

2、循序渐进、分期实行

与一般工业企业相比较,由于矿山品质的变化,选矿的流程需要动态调整,从而给生产管理、技术管理也包括环保投入上增加了不确定性,因此矿山企业的环境管理必须与生产同步进行,根据环境现状和生产情况制定近期和远期的环境目标并正对目标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有重点分步骤的逐步解决问题。盲目的追求环境管理的一蹴而就既不可能也不可行。

3、环保技术措施切实可行

矿山环境管理需要一些切实可行的环保改进技术措施,而不是理论上可以但是实际操作困难或者资金投入过大的项目。比如说选矿废水的处理,可以将选矿废水进行适度处理后再用于选矿工艺中,相比较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这个方法即降低了处理的难度、成本也节约了水资源。再比如对破碎工艺中产生的粉尘进行回收处理既降低粉尘排放量改善周边环境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这些都是易实施并且对矿山环境治理有良好的效果环保措施。

4、加强有效沟通促进和谐发展

矿山的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比较大,对周边环境影响也比较大,企业可以通过公布环境信息、发公开信等方式使周边的居民了解企业的环境现状,加强与周边的企业、居民的沟通来减少矛盾和谐发展。

三、环境管理的手段

1、法律手段:法律是指一种社会行为的规范。它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环境保护法律规范包括: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企业的各种行为都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2、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指公司以命令、规范等形式直接作用于管理对象的一种手段。主要通过企业下发的各种规章制度对管理对象进行约束。

3、经济手段:奖罚分明提高企业的执行力。(1)实行企业环境保护负责制;(2)把企业的环境管理全面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之中,并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生产岗位和各个管理部门;(3)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把环境保护指标同生产指标一起考核、计奖,在提升、表彰等诸多方面予以考虑。

4、技术手段: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是依赖先进的环境工程修复手段。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矿业废水、废气、废渣、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地表沉降等环境问题为了降低污染程度需要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环保技术对其进行治理以降低其危害程度。而通过改变生产工艺提高回采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都是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

5、管理手段:无论是清洁生产审核还是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都是很好的企业环境管理的工具。利用这些先进的管理技术可以使企业在资源配置、职责分工、原辅材料、工艺方法上做最优化的选择。一个好的管理方法,关键还在执行,许多问题的出现并不在制定而在制度的执行上,因此抓好执行力度是关键。

6、宣传手段:加强企业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以提高企业员工环境意识为出发点,以改善、提高企业及周边环境质量为目的,广泛动员企业所有员工结合本岗位的实际工作来推动企业的环保工作。环保宣传工作要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比如开展“节能、减排的合理化建议”活动、清洁生产审核培训工作、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等。

四、结语

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加强,国家对环保工作也越来越重视,矿山行业作为一个污染较大的行业,需要借鉴国内外现有的矿产资源开发技术和环境管理方法,根据各个矿山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开采利用,制定适宜的环保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环境保护规章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 环境管理 协同机制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我国在环境管理方面都采用了以政府为核心的机制,环境管理的主体较为单一,管理模式也较为粗放,政府、企业与社会在参与环境管理方面明显存在力量不集中、政府的协同效应无法充分发挥、企业的环境行为约束不到位、社会对环境协同管理的认知薄弱等问题。可以说,我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在企业环境管理方面都忽视了协同机制的重要性,即未能充分意识到“1+1+1>3”的效应,在环境协同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制度性缺陷。

协同管理机制:企业环境管理的创新机制

协同管理,就是在企业探索有效管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企业与政府、社会大众之间的共同协作,从而争取协同管理的整体效应大于各部分效应之和。在企业环境协同管理中,主要突出各个运行主体之间进行平等、自愿地协作。政府在某个特定的管理过程中可能占据主导作用,但是政府的这种主导作用并不是简单地发号施令,而是与企业、社会大众等主体共同管理环境问题。在对环境进行协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的环境管理主体主要是依托内外部各个组织之间的协同,通过规范化、统一化的网络结构,将环境管理系统中的无秩序的要素进行重组,从而使各类要素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协同的组织状态。

企业环境管理协同机制包含三个层次。企业环境管理的协同机制是政府、企业、社会三者共同进行管理的机制,因此这种机制是由政府的环境管制、企业的环境规范管理、社会的共同认知三个层次所体现的,这三个层面共同作用,对企业的环境管理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力。

政府的环境管制,是企业环境管理协同机制的宏观方面,从操作的层面而言,也就是政府对环境的监督和管理。这种机制重点包含宏观的环境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行业运行的强制性环境标准等。政府的环境管制,主要是采取明令禁止、奖惩结合、引导扶持等途径,对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环境行为进行合理的规制。在我国的企业环境管理协同机制运行过程中,政府环境管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企业运行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来源于企业将规模做大和环境管理完全地分离开来,企业的环境问题无法自发地以市场机制来解决。因此,要切实搞好环境问题,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动作用。一方面,通过政府的监督管制,对企业遵循环境原则和履行环境业务产生外部作用力;另一方面,企业也应该积极执行政府制定的环境政策,更加注重整体利益。在政府与企业互动环节下,政府部门应积极鼓励企业改革环境管理机制,逐步增强源头治理,实行更高标准的环境管理标准,降低环境管理过程中的成本,让企业成为环境管理的先锋者。

企业的环境规范管理,就是按照企业内部共同的环境价值观和期望值,将各类环境规范内生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活动中去,使企业自发地落实好环境的管理。企业的环境规范管理,属于企业环境管理协同机制的中观方面,主要包含两个含义,一是环境价值观,二是环境保护的行为规范。总的来说,企业的环境规范管理,主要有两大功能。第一,规范了企业的行为。在这种机制下,企业将环境管理与企业组织的经济活动有效结合起来,以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为前提,主动落实好环境管理任务,从而扭转原有的末端环境治理和过度依赖政府的传统局面。第二,提升了环境协同管理的效率。企业通过主动参与环境管理,可以进一步削减甚至避免滥用资源、破坏环境的粗放式行为,更好地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环境规范管理中的作用。

社会的共同认知,属于企业环境管理协同机制的微观方面,但它却在企业环境管理的协同性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企业环境管理协同机制宏观方面与中观方面之间的协同,都必须依托微观方面的协同而达成。社会的共同认知,重点包含社会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共同理念、价值观、行为实践等。当前,我国社会居民对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诉求日益提高,健全企业环境管理协同机制也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问题。目前,美、日、澳等一些发达国家都采取了主动适应社会大众的环境利益诉求方式来改善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实现该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者共赢。我国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公众环境利益需求在环境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加强环境协同管理。

企业环境管理的协同机制创新路径

建立企业环境多元化管理主体机制。企业环境的协同治理要求建立多元化主体管理体系,包括生态环境伦理机制、政府对企业环境的管理机制、非政府组织对企业环境的管理机制、公众对企业环境的参与机制、企业环境法制机制等。企业环境的治理是由多元化的主体结构和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即我国企业环境协调治理应坚持以企业为管理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非政府机构和公众为参谋,并以环境法律为依据,以生态环境伦理等为支撑。由于企业环境治理具有多元化的管理主体,这些管理主体之间既有合作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企业环境多元化管理主体机制打破了原有的政府为核心的管理格局,发挥出其他主体在企业环境协同治理中的作用与权威性。

优化企业环境协同治理的环境规则。企业环境协同治理的环境规则是企业环境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然而,政府是环境规则的最终颁布者,政府的意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环境规则的制定。研究表明,环境规则的制定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非自愿性的环境规则,主要通过环境经济政策与控制性规则强制执行;另一类是自愿性的环境规则,企业具有主动性,可选择是否参与,通过企业自身规则或政企合作等方式制定环境规则。为了优化企业环境协同治理的规则,可从多方面入手,在环境规则下实现企业的自愿参与行为。进一步优化企业环境协同治理的规则,就要对当前的环境法律与相关规章制度进行重新梳理,消除与环境法律相矛盾或相冲突的内容,同时增加环境协同治理的相关内容,完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根据现行情况动态调整企业环境协同管理的规则。

创新企业环境协同治理的监督制约机制。有效监管与制约机制是企业环境协同治理的强大动力。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公众都有监督制约的权利。首先,要培育社会大众的环境意识,政府不仅自身要做好监督企业环境的工作,而且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企业环境协同治理。为此,政府必须建立健全企业环境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非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参与企业环境协同治理的监督。其次,各级政府要强化企业环境的审计工作,建立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企业环境报告与环境审计听证制度等。完善企业建设项目的环评与规划的环评制度。最后,政府要建立企业环境监督举报机制与舆论监督机制,强化生态环境制度与公益环境诉讼制度,发挥非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的监督制约作用。

培育企业环境协同治理的市场机制。企业环境协调治理也需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来调节企业环境公共产品的供给,实现“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为了提高企业环境质量,必须培育企业环境协同治理的市场机制,处理好政府、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在企业环境协同治理过程中,要强调企业、政府、市场之间的平等、自愿与协作关系。一些环评项目也可以通过招标由私人或第三方部门来执行,政府应放松对企业环境的刚性管理,让企业环境管理更具弹性,让企业获取更多的自与选择权,按照市场机制来调整企业的环境策略。企业要主动参与企业环境治理,配合政府部门的工作。政府应主动为企业提供环境技术与政策上的支持,让企业主动参与环境治理。

(作者单位:中国矿I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