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识字启蒙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分享阅读蒙教育研究; 教学质量; 教师与幼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语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109-001
幼儿园到底该不该主张幼儿识字?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得出结论,幼儿园是可以开展识字活动的。“分享阅读启蒙教育”就是围绕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兴趣培养为核心,以快速识字为载体,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以游戏活动为手段,重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和合作意识,解决了幼儿识字难、阅读能力差、学习能力差等问题,帮助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好基础。下面就谈一谈我们在开展汉文化启蒙教育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与具体做法:
一、家长与师幼同步,认识分享阅读的内涵
开展分享阅读启蒙教育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让家长明白什么是分享阅读启蒙教育,内涵是什么,开展分享阅读启蒙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等,这样使家园达成共识,使孩子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好汉文化。
1.通过多种渠道,达成家园共识
1.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学习识字教学的想法。
1.2召开各种形式家长会与家长沟通,了解分享阅读教学内涵。
1.3了解了家长的需求与想法后,我们又召开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家长会。
2.通过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水平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直接实施者。为此,我们通过学习、与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理论认识,正确的认识分享阅读启蒙教育的价值,充分领会分享阅读启蒙教育精髓,拓展教育教学工作。
2.1注意教材的把握。通过学习认识到分享阅读启蒙教育与其他识字教学活动不同,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注意每次授课的内容适宜。通过分享阅读教学,在不断识字的基础上,促进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能力的发展。
2.2注意教法的多样。分享阅读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领域中,融汇了多方面的内容,具体落实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较为欠缺。我们在苦苦思索,寻找一条培养阅读能力的途径,这时,我们看到了一套完整的“分享阅读”的实验教材。
2.3注意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教师认识到,学习分享阅读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识字,关键还是要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所以我们注重每一次教学活动中的能力训练,抓住每一个环节,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能力的提高。
二、通过积极开展教研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要使教师能够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非常重要,一方面园里能够随时把握教师进行教学的情况,了解教师观念动态,另一方面能够随时发现问题,引领教师把握方向,使教学工作不断提高,使幼小衔接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1.确立教研组人员,定期开展研究
首先我们确定了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教师为教研组成员,并定每周四中午开展两次研究活动。在课程开展的初期,我们采取的是临摹的方式,即临摹课题组给予的教学指南中的教案进行教学。然后尝试书写教案,重点写出每个环节的目的与做法。
2.听取教师教学体会,了解教师困惑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我们开展交流会,谈教学体会与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我们认真分析困惑的原因,之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创新教学、提高教学。
3.加强实践观摩研讨,提高教师水平
3.1日常听课的指导:加强研讨后关键在于日常教学的落实,课题组负责人定期听教师的教学活动,并及时给予教师指导与建议,使教师能够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2小组相互观摩:我们还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相互观摩,并进行评析,使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三、家园共育,学好汉文化,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尤其是幼小衔接工作,一定要家园相互合作,达成共识,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为幼儿入小学打好基础。
1.充分利用家长园地与博客,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教师不仅要及时将每日学习内容张贴出来反馈给家长,同时将教学的重点、幼儿园运用的教学方法以及给与家长的指导建议都要告知家长,以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及如何配合教师进行辅导。
2.开展亲子阅读与家庭活动,激发家长引领孩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
为了使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到分享阅读教学当中来,并能够与幼儿园同步教学,我们开展了亲子阅读好家庭活动,激发家长引领孩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这样不仅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还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参与方法。同时使家长更加了解了幼儿园课程与工作,促进了家园沟通,也提高了幼儿园的工作质量。
园本化课程的建设是为深入贯彻《指南》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幼教工作的新渠道,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在研究与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家园沟通,使幼儿园与家长达成了共识,统一了认识,能够家园合作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促进了幼儿园整体工作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一、义学是进行蒙学教育的重要机构
“清代的蒙学教育机构种类相对齐全,而且在设置普及方面也大大超过了前代,是古代蒙学教育体系作为完备的时期。”清代蒙学教育机构主要有私塾、社学、义学,另外还有一些蒙学教育机构,对蒙学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私塾是清代蒙学教育的主要机构,是由私人经办民间广泛设立的学校。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塾师开在自己家里,或者借他人房屋、庙堂等处,招收附近学童就学的蒙学。一种是教馆,富裕家庭在家社馆教育自家子弟的蒙学。另外一种是村塾,由村或者族建馆授课。社学起源于元朝,在明朝时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康乾时期义学的发展,逐渐被义学取代。私塾是民建蒙学,虽然分布较为灵活广泛,但是覆盖人群太小,主要是一些富裕家庭的子弟。社学是官建,数量有限,而且入学条件较为苛刻,大部分蒙童都没有机会接受蒙学教育。所以,清代义学的发展就填补了蒙学教育的一些空白,使受教育范围扩大,广大贫寒子弟和少数民族子弟拥有接受蒙学教育的机会。
义学亦称为义塾,在宋代就出现过,但主要以宗族为单位设立,仅限于教授本族子弟。到明清时,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清代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扶持下,义学在全国各地广泛设置。清代义学的发展,为蒙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构保障。首先,清代义学办学形式多样,规模不等。义学分为官建、民建和官民共建等类型。官建由政府出资兴办,塾师束?从国库中支取。民建的形式多样,多是通过民间捐田、捐银、捐房设立,教学经费和塾师束?主要从公款或者是公田中支取。由于各地经济、政治情况的不同,义学道的办学规模大小也不一。其次,义学设置普遍,普及面广。义学在清代统治者的倡导下,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康熙、雍正年间,政府多次下诏,令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边远地区设置义学。而且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还广泛设立民族义学,这无疑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蒙学教育。另外,清代义学不断发展完善,运营管理成熟,体制健全,提高了义学对蒙童进行启蒙教育的质量。义学在数量和分布范围上的扩大,使蒙学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
二、蒙学和义学教育内容具有相近性
清代义学主要分为经馆和蒙馆,主要以蒙馆为主。蒙馆的教学内容较为浅显,针对大部分儿童的学习水平而定。总体而言,主要分为三部分:读书识字、普及文化知识和传统道德。“有基本的日常起居礼仪教学活动,有识字类的《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有道德规范类的《圣谕》、《小学》、《弟子规》等,还有传统儒学经典《四书》等,另外还有一些天文、地理、水利、农田、史学、算学等方面的歌诀。”而且,为了突出学习的重点,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义学对这些学习内容的学习顺序还有严格具体的规定。例如,“道光初年襄阳府要求‘各蒙童以本府所刊之《小儿语、《小学诗礼》、《圣谕广训》为先,三书即熟,然后再读《小学》、《四书》、《五经》。不得听无知之人读《神童诗》、《酒诗》以及无益之书’。”
清代蒙学的教育内容也集中在识字教育、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三个方面。王筠说:“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识字教育是蒙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大概要求蒙童掌握两千左右的常用字。另外,蒙学知识教育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类:社会及生活常识教育、文法知识教育、自然及生产常识教育。文法知识教育,主要是训练蒙童作诗、作文的技能技巧。社会及生活常识教育,包括谚语、格言、文史知识,以及饮食服饰、伦理关系等。自然及生产常识教育,主要包括天文地理、历算、花木、鸟兽、耕种等知识。道德教育是清代各级各类学校的重点教育内容,同时它也是蒙学的重要教育内容。其中,忠和孝是蒙学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的核心。
三、义学与蒙学互为表里,共同促进了清代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
清代,随着大一统局面的建立和巩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教育体系也逐渐向少数民族地区扩展。尤其是清代统治者大兴文教,在少数民族地区兴办义学和各种蒙学教育机构。这就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蒙学教育的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人才,促进了教育普及。“文教事兴,人皆向学。不独世家巨室,礼士宾贤,各有家塾,即寒素子弟,亦以诵读为重。”在提高少数民族人民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加强了清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一、古诗词是启蒙教育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的成长受益终身
启蒙教育对人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忙碌的生活也许会让人们淡忘很多记忆,但是我们儿童时期的记忆却不容易被岁月所抹去,不管你是风华正茂的青年,还是已经步入风烛的老年,都不会忘记我们儿时牙牙学语时所记下的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唐诗。
从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上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在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拼音知识后,就是从《一去二三里》这样简易的古诗开始进入识字的新单元,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语境中认字,尊重了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规律,在那些漂亮的插图中实现了识字教学与学习语言的同步训练,如同要在建设高楼前打下牢固的地基一样,古诗词的学习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古诗词学习有利于挖掘小学生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唐诗中的绝句、律诗不仅短小精悍,而且合辙押韵,从李白反映游子思乡之情的《静夜思》到李绅反映劳动艰辛的《锄禾》,从表现水乡美景的《江南》到满含对时光流逝叹息的《春晓》,无一不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可见低年级语文古诗词的学习,不在于理解其内在的深层含义,而在于培养语感,积累词汇,提高文学修养。
三、古诗词让小学生了解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尽享中华灿烂文化
唐太宗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见,历史是过去的沉淀,也是未来的导向,相对于枯燥冗长的历史知识,古诗词往往是将作者的感情和意志通过语言内化在其中,只有了解作者的生活年代以及相关的历史知识,才能更好地去体会古诗词的内涵。对于隋唐文明,唐诗可以说是一朵奇葩,在给学生讲解唐诗时,可以穿一些历史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小学语文课来讲,可以更好地形成学生的价值观念。比如,在讲授《枫桥夜泊》的时候,这是唐代诗人张继在路过寒山寺时候写的千古名篇,这个时候可以将张继的生平事迹介绍给学生,而寒山寺是我们江苏有名的旅游胜地,距离苏州城西边五公里处,在学习这首古诗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带到实地去体会诗人旅途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以家乡为自豪的感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255-01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多少、质量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识字质量?工作中我体会到要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才能提高识字教学质量。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识字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积极认识倾向,它推动人去探索新知识,发展新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把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可见,识字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不仅仅是量的增加,还需提高识字能力。识字能力是运用知识技能以及智力过程中,经过经常的识字训练而获得一种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来培养:
1、认读
教学中,要采用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小老师带读等多种形式来认读生字,让识字教学中的“读”丰富起来,也能从中发现孩子们的错误并及时纠正,真正把“读”的教学任务落实,课堂气氛也变得更加活跃。同时在识字教学中目标要明确,朗读方法要灵活,要有目的、有步骤地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如我市陈德兵老师在执教二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一课的生字时,就是让学生先带拼音读,然后去掉拼音再读,把它放在词语中认读,又把它换一个语言环境放在生活中去认读,再放在文中的古诗中去读。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复现课文中的生字,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
2、表演识字
学习表示动作的生字时,让学生运用身体部位、面部表情,在表演中识字。如学习“扒、推、摆、挂、找“等字时,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学生就比较容易记住这些字了。
3、猜谜认字
可让学生“猜字谜”或“猜物谜”来识字。如认识“臭”字时,可让学生猜字谜“自大一点,人人讨厌”。学生在愉快中既学会了新字“臭”,又复习了旧字(自、大),做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如认识“雪”字,可以编成下面的谜语“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儿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啊飘啊落下来。”通过猜谜语,学生对雪花的形状、特点一清二楚,印象深刻。
4、汉字来源于生活,那么作为识字的教学也应该回到生活
这就是要鼓励学生留意身边的字,通过积累、收集来提高识字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生活识字。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可组织学生到各处或外面的世界去看看,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标牌、包装盒、店名等,养成识字习惯,在看电视时也可识字认字。
5、反复练习识字 ,根据遗忘规律,识字必须要加强练习和巩固复习
为了避免学了就忘,就要让学生回头复习,温故而知新。比如学生通过写字来巩固了对字形的记忆。字词的掌握在于听说读写中能正确运用,同时,字词在反复地运用中才能巩固,因为在运用中字词的复现率高,学生的识记效果就好。
6、课外阅读,巩固识字
关键词: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策略
如今的孩子都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中心,家长们心中的“太阳”。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美好愿望几乎占据了每个家长的思想,他们不知不觉地重视起了孩子们的智力的开发,而在不同程度上忽视和放松了孩子们良好品德的培养。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占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教育刻不容缓。作为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德育应从小进行。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摇篮,家庭教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社会化的过程。因为孩子从呱呱落地起本身就处在社会中生活,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孩子通过在社会中模仿好的、正确的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认知,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是基层的教育者。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因此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其次父母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什么是不应该做,为孩子指明方向。因此,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早、最长期的道德教育,家长和老师应共同担负起孩子的道德启蒙教育培养这一责任。
二、从小重视孩子的良好品格行为的养成。
当前家庭中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辈们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自家的独苗身上,很少需要孩子为自己做什么,久而久之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关心和保护,养成了孩子只知享受、不知分享和付出、唯我独尊的心理,导致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太脆弱,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等,阻碍了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侯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的。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作用。良好行为习惯、品格的形成应从小培养和纠正,使幼儿从小积累经验,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
三、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四、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要通过孩子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对他们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那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同时要引导幼儿从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因此,运用感官进行教育是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也是最直观的德育教育。
五、通过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来熏陶幼儿的道德情操、道德认识。
《学前教育》中指出:美和道德是亲姐妹,幼儿的美感和道德感常常在同一过程中实现,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往往也体验着相应的道德情感,因此,注重环境美是我们幼儿园环境布置的一个重要原则。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设计来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利用环境与儿童相互关系,来诱发和调整改变儿童的行为。如:在班内布置“家乡真美呀”、“我爱北京天安门”等板块来激发幼儿的爱祖国、爱家乡情感,在走廊墙围上布置一些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图片等,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六、在各领域教学中渗透德育启蒙教育。
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启蒙教育。如: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产生了要呵护他们的想法。在照顾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因此当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妹妹及需要帮助的同伴交往时,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并付之于行动――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当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心行动以后,要及时地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点名、或发小礼物、奖品等对有点滴良好行为的幼儿及时表扬,使幼儿逐步形成主动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因此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与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联合主办的《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第4、5期,《经验交流》栏目.
[2] 蒋莉:家庭环境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选自《幼教博览》2001年第7期,由总参谋部政治部干部部主办.
[3] 张勤:现代家庭教育ABC,选自《幼教博览》2001年第8期,由总参谋部政治部干部部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