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命的风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甘肃省临泽县第四中学
九年级13班
宋明慧
如果生命有形色,它一定奔涌如大河,挟卷一切入海,奔流不返,它以劈山穿石的伟力流动,在我们的叹惋中奔去,雄伟而决绝。
所以勤勉者说:生无所息。
如果生命有形色,它一定奔流如大河,穿越千里,穿越岁月,生命在月光下奔流,在平原上涌动,累了,倦了,便暂停下匆匆脚步,于是有了湖泊的美丽与宁谧。
所以,睿智者说:生有所息。
人生,便是这二者的统一。
生无所息,且把生命熔铸成文字,把青春挥舞生风,盛进龙纹的剑鞘,换来龙光射牛斗。生无所息,把住年轻的脉搏,去追赶似水流年,用自己的热血挥洒,求一个国富民昌。
生有所息,不说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就暂且远离尘嚣,流连瓦尔登湖畔,寻觅一分心灵的宁静,不妨收藏清风明月,置之枕边,做五色斑斓的梦,去求灵魂的休息片刻。
生无所息,是一份坚忍一份执着。奋发图强,乐以忘忧,或许有些无奈,煮灯黄卷,宵衣旰食,或许有些寂寥,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或许有些孤独。但是,我们的追求,是治国平天下。于是我看见苏武,比大漠还要古老的汉使,守望着他的高原,大漠的风雕刻出手掌的龟裂,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双鬓,草原上的树孤独地守望着自由,鹰群年复一年地画出亘古的弧线,我听不见他的哀叹,只看见光滑而秃的汉节,是的,它在诉说着尊严、自由与气节,于是我懂得,生无所息不仅是生活态度,更是生命流淌的血液。
生有所息是一种超脱一种自然,这不仅仅是休息,更是灵魂的自由与憩息,正如那平原上的大河,是遍历风尘的安详地徜徉。那槁首黄馘的庄周,汉水垂钓的庄周,在夕阳西下中隐去了的他的身影。我看见他的心有如秋日的湖水一般的清澈,在那悠悠的岁月深处,远方的大哲用一生换取山林川泽中灵性的解脱。于是我开始懂得,生有所息,不是简单的休整上路,而是一种无上的境界。
生命的大河,滔滔的浪花书写着浮世烟云,我们追求着内圣外王,追求着外圆内方,却不知这两者本来一致,生有所息,生无所息,这是河流入海前的左右两岸,伴随着人生漫漫征程。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初中九(五)班赵秋榕
停下匆匆前行的脚步,只为这一墙的藤蔓。
去年雕刻着裂痕的灰旧围墙,今夏已经蔓延了一墙的藤,那是二妈随意丢下的葡萄种。
“向前向前向前,因为地球是个圆;向上向上向上,因为天外还有天…”邻家小孩大声地一字一顿地念着顺口溜,蹦蹦跳跳地从那面墙边飘过,被感染的叶儿轻轻地跟着小孩的节奏上下舞动起来。
那是何等的繁茂!叶片和叶片间的缝隙密得仿佛时间可以被阻隔在这片藤叶前。
藤从种子被无意抛下起,就开始孕育生长了,它不懂得自卑,不懂得迟疑,只知道作为一个生命的使命,于是它拼命突破困难与阻挠,奋力向上,并很理智地在一颗藤上再伸出几枝不屈的芽头,遇到阻隔或折断,就会毫不犹豫地变向或终结,用另外的触须探索着继续向前。
我们却做不到,当走到一个路口,面临选择时,我们害怕失败,害怕走到最前面就会有“此路不通”的告示牌,更害怕走错了就回不了头。所以我们时常犹豫着、徘徊着,背负着只属于我们的不甘心而又畏怯的痛感,等待那种被认为宿命的安排,任凭前面的风景黯然淡去。
那些伸到台阶中间的藤是可叹可敬的,即使是寂寞太久,不会有多少双脚踏过的台阶,但只要有一次的碾压,也许就会终止在那里,仅在台阶上留下溃烂的绿色痕迹,来纪念它从过去到现在所创造并截止在这里的所有结果。然而,藤却有一个勇敢的灵魂,它不怯于走每一条可能的路,即使路的前方就是尽头。
藤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伟大,它懂那被终结的痛感,它无须人来告之,依旧用别的藤蔓无声地向上向前,走遍了所有的路,于是便走出了这一墙的痕迹。
过程有无数种可能。从一个源头,如从葡萄籽开始,每一次向外延伸的枝藤都是一个探向未来的躯体,正如现在的我们,每一个举动都预示着将来任何时刻都会发生变化的未来。宿命并没有偶然,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生命的行程中,我们在每一个方面的行为都在酿造着无数不同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愈来愈多地影响着未来生活的方向。
阳光下,每一片叶子都在邻近的叶子上映出浮动的光影,一些藤蔓时刻都像有所准备似的不自然地卷曲着触须,像线谱上的休止符,一墙藤蔓恰似一墙流畅的乐章,静静地流淌过每个属于它的季节,不屈地延伸自己的信念。不破的信仰,强大的开端,伴一阵似从土里钻出来的劲风,把这一墙藤的意象氤氲在我周遭的空气里,浮动在我前面的路上。
这是我青春路上见过的最美的风景。
位于福建省的石狮市有很多风景名胜,列举3个如下:
1、六胜塔,又称万寿塔,俗称石湖塔,位于福建省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元代建筑物, 在历史上起着海上航标的作用,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灵秀山,位于福建省石狮市西南境内。灵秀山海拔174、2米。灵秀山前有宝盖山,面向深沪湾。灵秀山周环二十余公里。
3、再借亭,位于福建省蚶江镇石湖村西北的古码头石狮蚶江石湖港林銮渡边。再借亭碑高12、71米,宽0.93米,厚0.16米,为四柱平顶拱形石亭。
(来源:文章屋网 )
2、上联:浪击龙宫鼓。下联:风敲梵刹钟。
3、上联:喜无樵子复观奕。下联:怕有渔郎来问津。
4、上联:石骨金身何处来,无始无终自在。下联:慈云法雨从空下,亘天亘地悠然。
5、上联:龙涧风迥,万壑松涛连海气。下联: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关键词:生命教育;教师队伍;心理健康
我校的德育工作突出以生命教育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道德建设和行为规范建设,积极探索了在新形势下我校德育的方法、途径,整合少先队、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功能,在教育过程中保障学生的自由,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一、生命教育融入课程中,使德育体现有序性和整合性
1.生命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生命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训练,从教育资源层面来说,各科教学都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无论是工具的、人文的,还是自然的都有许多显性和隐性的教育内容可以挖掘。在各学科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与要求,都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人格的养成。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尽量挖掘学科资源,并且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的研究和实施。
(1)低年级采用情趣式活动模式,其活动流程是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参与游戏生活再现,感悟明理同伴交流,升华情感。
(2)中年级采用体验式的活动模式,其流程为构建情境,激感营造氛围,亲身体验理论指导,领悟感知互动交流,学以致用。
(3)高年级采用自主式的活动模式,其流程为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明确目标,主动参与注重质疑,自主探索合作互动,感悟内化评价激励,拓展提升。
2.生命教育在活动中的体现
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与体验教育相结合,每学期学校均搞了《养成道德好习惯》系列体验活动,而且每学期都有不同的主题。例如2011学年第一学期,我校开展了“养成道德好习惯——讲文明、知礼仪”为主题的活动体验教育。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明辨
我们通过开展“读百家箴言,摘礼仪佳句”的读书活动。组织学生在网上或书报杂志等收集,同时下发有关名人谈论的文明礼仪语录;组织学生看一部反映文明礼仪的专题教育片,开展“什么叫文明礼仪”的大讨论。让学生在这个阶段的活动中学会辨别是非,知道讲礼仪、懂礼貌是社会文明交往的重要根基,也是做人的基本品性。
第二阶段——实践体验
通过举行“文明礼仪”演讲比赛,进行“文明礼仪小报”大汇展。开展“创设情景,实践体验”践行活动。从情景体验做起,使学生的文明礼仪融入整个生活中,从而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第三阶段——收获提升
首先,我们通过开展“做礼仪学生,讲礼仪故事”的活动。在争当礼仪学生的同时,发掘身边的讲礼仪事迹,再以故事的形式写下来,然后通过学校广播和网页等媒体展示给大家。其次,我们开展了“评选礼仪小标兵,谱写礼仪大文章”的活动。将评选出的礼仪小标兵,写出材料,拍下照片,在学校状元榜中展出,以榜样的力量来感化、激励学生,使他们在礼仪上再度升华。
二、加强生命教育的队伍建设,使德育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
我们通过学习、培训、考核、激励等多种形式,使教师确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考核、奖励等制度,把班主任工作的成绩作为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规范学校德育管理,达到制度管人,制度育人,规范了管理。
三、构筑生命教育的各种合力,使德育体现自主化和全程化
1.加强“三个结合”教育
(1)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教师坚持做好家访工作,提倡上门家访,通过电话、、接访、走访等形式使学校和家庭联系畅通,步调一致。
(2)办好家长学校。本学期各年级召开家长会,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和家教环境,使用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
(3)为了杜绝网络对青少年产生的不良影响,教师应引导学生健康地使用网络。我校和“优学网”合作在每班建立班级网站。另一方面,为学生、家长、老师构筑起完善的网络沟通管道。使学生能在家校共同引导下畅游网络世界,使家长随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使教师拥有更广阔的展示舞台。在互联网上形成了一个班级教育的阵地。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视,几年来,心理放松室是孩子们宣泄情感、调节心情的好去处,而倾心阁(心理咨询室)更是成了孩子们倾吐心声的好场所,每天中午,都有心理辅导老师值班。
成绩是可喜的,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去思考、研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