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课改活动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重要性。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把握了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巧妙的课堂提问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有效的课堂提问艺术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
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既不能低于学生实际水平又不能高于学生的水平太多。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是无意义的。但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水平,时间一久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理想的提问境界是要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也就是要让学生思考了以后才能回答的问题。只有有一定的深度,才能引起学生思考问题,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消化课文,进行能力的提升。
二、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联系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衔接好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逻辑,也就是说上一个问题要为下一个问题所服务,问题与问题之间不能脱节。只有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才能平稳有序地进行,要不然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比如《灯》一文,要涉及灯的象征意义问题,如果直接就问“灯”象征着什么,学生就会觉得无从下手,那么,这就把一个大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循序渐进地去引出这个总问题。可以这样设计这个问题:
1.作者笔下一共写了哪些灯?2.为什么要选取这些灯?它们有什么共同点?3.联系时代背景说说灯的象征意义。只有这样提问,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提问要注意时机
如在学习课文《幼学纪事》时,当学生充分了解了于是之先生求学历程的艰难,并深表同情的时候,可以针对当今中学生不爱学习的现状不失时机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身边有人因为不爱学习而要退学,你将怎样进行说服教育?从情感教育来说,假如回答问题的学生本身就不爱学习,那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过程对他自己本身也是一次有力的说服教育。如果是身边的学生不爱学习,那么将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助。从能力训练方面来说,则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一举多得。
除了这些,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简单地说一下常用的几种提问方式。
1.单刀直入式
单刀直入式也就是直接提问,这一般是针对那些客观而没有难度的问题。比如说:孔子名什么?字什么?四书是哪四书?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只有一个,而且没有任何技巧,因此适合直接提问。这种方式在教学中普遍运用。缺点是直来直去缺少趣味性,在一堂课中若运用太多而无变化,往往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死气沉沉,学生将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2.反问式
提问的常用思维是正面提问,一般会问,这篇文章好在哪里?然后请学生分析。而反问式则不同,比如在讲到《邓稼先》一文时,开头没有直接介绍邓稼先,而是叙述了一百年前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我们可以用“我觉得这一部分是多余的?你觉得多余吗?如果不觉得,请证明你的观点”来取代问“这样写好在哪里?”这种问法揭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刺激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他们的思维之门。反问法能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具有正问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3.拓展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以及能力的拓展。如《甜甜的泥土》一文,传统的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即可,但在课改深入进行的今天,我们要做的,除了这些还要求学生学完文章之后培养他们的爱心,让他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我想,这对于我们学生的人生意义远比多认识了几个生字、多学活了几种修辞手法来得重要,只有先做好人,读好书才能对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
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是变化着的活水,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为其注入活力。这是一场与课程改革同进的变革,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用青春、用活力、用热情来为这场变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冬梅.浅谈新世纪教师的道德形象[A].新世纪 新思考,1999.
[2]艾方容.语文教学大变革[N].北京日报,2000.
[3]任桂平.文化视野中的语文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姚银秀.中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0.
[5]浦涛.创造教育原则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1.
一、注意巧妙启发
1.结合生活现象设计问题
教育首先是一种生活,一种健康的、纯真的、充满智慧与诗意的生活。让教育回归生活,学生才能学以致用。生活中有不少现象,平时习以为常,一旦提到课堂上,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例如:“雨后彩虹为什么这么美丽?”(月全食后)月儿为什么这么红?”“旋转的伞上的雨水为什么能脱离雨伞而飞出去?”“为什么拔下电源插头时,带有电火花产生?”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热情,使他们懂得物理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乐趣和无穷奥妙,有助于学生形成从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入手来探索物理知识的好习惯。
2.结合旧课的复习设计问题,层层深入
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不能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是拙劣的提问。教学中,课前教师总习惯提问旧课内容,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视野日益开阔,知识日益丰富,吸引他们的不再是课文中现成答案的问题,而是通过分析、比较、推理才能得出结论的问题。因此,复习提问切忌简单化,而应设计能启发思维的、富有智能训练价值的问题。例:“重力”导入新课的提问方法提问一:什么叫力?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提问二:踢足球,足球离开脚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向前的推力、重力和空气的阻力等,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问三: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其速度越来越小,这主要是因为小球受到了空气的阻力,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抽查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重力”)“提问一”是为复习以前的力学知识;“提问二”制造了悬念,引导学生注意常犯的错误——受到向前的推力,为以后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牛顿定律的理解打下基础;“提问三”启发学生直觉思维,把注意力引导到“重力”上来。三个问题前后串联,搭配得当,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二、讲究因人施问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中学生感到学物理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目光的学生,可能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充满热情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来。
三、关注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性,引导学生的开放式思维方式
提问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被经常运用,是因为它能够给课堂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好处,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很便利的作用。具体来说,提问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首先,课堂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学习。在讲授新课中穿插提问,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刺激的程度和效果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讲解。因为教师可以运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利用他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体验,启迪学生,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从而获取或形成新知识。
其次,课堂提问能够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布鲁斯乔伊斯说过:“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盲目地相信某种结论。”而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无疑是体现该思想的重要手段。
第三,课堂提问利于反馈信息,便于教学交流。讲授新课之后进行提问,是教学反馈的一种渠道。教学过程不应是直线式的,新课之后的提问是必要的,以此来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程度,然后根据获得的信息,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或弥补。
由此,我们知道课堂提问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提问效果,达成教学目的,在进行提问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呢?为了达到最好的提问效果,课堂提问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教师要讲究提问的方式方法,尽量减少无用提问。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最忌讳“是不是”、“对不对”、“你知道了吗”等简单的问题,这种问题只是增加了课堂的热闹气氛,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的提问要注重实效性,富于启发性,激发主体性,追求开放性,具有差别性。
第二,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密围绕课堂教学中心,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服务。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掌握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进行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能为“提问”而“提问”,而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即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地方,其结果要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切忌离开课堂教学中心,毫无计划地东拉西扯随意乱问。
第三,教师在提问中起着主导作用,提出的问题要含有启发性和悬念性。在提问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起主导作用,还应掌握问题的方向和范围,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要抓住事物的本质,抓住重点、难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努力使提问成为打开学生思路的钥匙。
第四,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针对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即因人发问。问题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注意针对性。对好学生,提问的内容可适当增加难度,但不超越大纲要求;对基础知识稍差的学生,则应尽可能地把复杂的问题分解开而便于其回答,增进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教师提问时应做到先向全体学生发问,再点名问。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充分回忆已有的知识,组织答案的内容,然后教师再点名问。这样,有利于全班每位同学都积极动脑筋思考问题。如果反过来,采用先点名后发问,这样会使被问学生无思考时间,仓促应对,反映不出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同时,如果叫一个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就会对提问不注意听、不肯加以思考。
此外,提问应防止满堂问,要做到“少而精”。教师课堂提问的次数要适当,不能提得过多。如果一堂课提得问题过多、过碎,会使教材内容搞得支离破碎,造成重难点不突出;同时,过多的提问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掌握了课堂提问的原则,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发问,采用什么样的提问形式,在哪种情况下发问,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摘要: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手段,更是一门非凡的语言艺术。提问艺术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素来很重要。它还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语感训练,创新的思维能力培养,和谐的审美情趣养成。
关键词:提问艺术;语文课堂审美情趣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在教学中常常使用的一种手段,通常是教师依据教学目的、内容而进行问答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一门非凡的语言艺术。提问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展示着教师教学风采,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素来也是很重要的。
近几年来,很多教师在课堂“演绎”风采,进行大量的问与答,学生激情澎湃,教学内容却华而不实,淡化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 。或是在反思传统语文教学中,相当多的教师又摒弃生动的课堂提问,让“填鸭式”大行其道,生硬地给学生一些知识、答案,欲将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这些做法都与素质教育显然是背道而驰的。我觉得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提问无效、无序的问题,对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现实意义。对学生进行语言、语感训练,培养思维创新能力,养成和谐的审美情趣,具有积极而实际的价值。
提问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用得最多却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语言艺术,一门非凡的语言艺术。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提问的诱导启发比问题思考过程、问题解决过程还要显得重要。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后续教学的质量。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更加认真思考和努力探讨这个重要课题:怎样落实提问,使思考不再成为学生思想上的负担,而成为身心上的愉悦享受。
语文课堂中,学生们欢迎合作、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倘若教师提出的问题简洁准确,幽默含蓄而有启发性,那么学生就乐于思考,乐于回答,有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就不至于在课堂上呈现“一潭死水”。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提问总免不了干瘪空洞,甚或哗众取宠,学生作“简单”的问答,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得好。实质上,这样做是简化了思维能力的训练,淡化了学生审美情趣的养成;教师本身也“偷懒”,更谈不上完善科学的审美情趣,有效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如何恰如其分地用好提问艺术?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解放思想、拓宽思维、创设和谐平等的审美氛围,提出更高水平的问题。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传统文化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语文教师有责任传播,而且更有义务挖掘在教材字里行间渗透的优秀文化,采用民主平等的新方式提问来着手宣传,利用优秀的传统美德完善学生和谐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关于提问,至少有三点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一,提问本身就有着极强的艺术针对性。提问是启发式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的眼中就是艺术的“美”。有教育家曾经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如何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并巧妙诱导学生回答,这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正是美的一种表现。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诠释对美的理解;学生在回答提问的语言、语感训练过程中,体验美的情感,收获美的情趣,提升文化品位。因此,提问不单是教师传授知识、反馈信息的手段,它还是师德师风的展台,更是创造精神艺术化的基石。
1.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重要性
中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提问在上课时间上占有着很大的比重,充分利用好提问这一方式,通过充满睿智、生动有趣的提问,在教学中与学生有效互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听一门自己感兴趣的课,其质量和效果是被动听课所不能比拟的。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环节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课堂上睿智、生动的问题,会吸引着学生不由自主地跟随老师的步伐来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
1.2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有艺术的提问,会消除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排斥心理,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思考,积极主动地跟随老师的步伐,强烈希望回答老师的问题。而适时的提问更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因为好动、思维活跃而产生的不认真听讲、上课走神等问题,防止学生因为跟不上课程而丧失学习信心。
1.3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问题和回答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于老师的问题进行了思考,而老师也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掌握能力,从而调整教学的侧重点,以保证学生对于课程的全面掌握。并且,有艺术的提问更能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大有裨益。
2.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
提问的教学方式非常普遍,但取得的效果却参差不齐,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问题简易程度不合理
课堂提问一定要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简单问题提成绩好的学生回答,学生感觉没有挑战性,他的思维就得不到锻炼,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困难问题提基础薄弱的学生回答,他肯定没有一点思路,这样既耽误了课堂的时间,又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
2.2问题的形式缺乏新意
问题的形式也影响提问的效果。许多教师在提问时通常采用的句式便是“这样是不是”或者“那样对不对”,给学生留有的思考空间很小,学生只能做一个判断题,而不是简答题。
2.3提问的学生主体分布不均
由于对学生回答质量的满意程度以及个人的提问习惯,教师往往会对优等生格外的青睐,甚至提问时按照上次考试的成绩排名顺序提问,这就导致了成绩稍差的学生产生“提问不到我”的印象,从而不再思考问题甚至放弃听课。这是作为课堂教学中最不愿看到的,也是教师应该尽量避免的。
3.提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一些建议
3.1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思考空间
问题的设计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开放性,这样对学生才有挑战性。《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学习活动要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这决定了“问题”必须以开放探索性为导向。传统的封闭题条件完备,答案唯一,有固定的思路,学生通过模仿就可以掌握,这在一定的程度上禁锢了学生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灵感,而开放探索性问题的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思路、结论,所以其解题策略往往也是多样的,它为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创新欲。
3.1提高所提问题的质量和水平
教师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全面覆盖课程知识点,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保证同学们对问题想回答、能回答。例如在学初中《圆》的概念这一节时,如果教师问:“在玩套圈游戏中,若只有一个小立柱,若全班同学沿着红线站成一横排,请问游戏对所有同学公平吗?如果不公平的话怎样就公平?”学生就会想到以小立柱为圆心,所有学生围成一个圆就公平了。为什么这样公平呢?这就要用到圆的有关性质。这样的提问,把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游戏搬到了数学课堂,学生感到很亲切、实在,学生就能带着问题和兴趣来学习有关圆的性质。
3.2丰富问题形式,带动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