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抽象艺术的设计

抽象艺术的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抽象艺术的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抽象艺术的设计

抽象艺术的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抽象绘画;建筑设计;野兽派画风;素描形态造型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使我国各方面事业面临新的挑战。在城市景观方面,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由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景观建筑作为精神生活的载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其设计方式、形式等也更加全面。

1抽象绘画的形成和发展

在《二十世纪美术词典》中,对抽象主义的解释是:“举凡艺术是一种抽象,许多抽象的艺术必然会在群众的眼中和心灵上造成具体物象的联想。20世纪‘抽象艺术’这一概念是指不造成具体物象联想的艺术,它不探求表达其他的视觉经验。”西方的现代艺术是工业文明的产物,19世纪以来,受经济基础、社会历史、政治因素和科学技术等的影响,艺术史发生一次次重要的变革,而抽象艺术作为艺术史革命的一部分,也是如此。在抽象绘画艺术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各个绘画艺术流派都为抽象绘画艺术提供了必要的发展条件。野兽派画风是指画作色彩鲜明、随意涂抹的风格。在西方传统绘画中,素描形态造型是艺术主体,色彩则是以补充的形式出现的。野兽派画家认为,绘画首先是纯粹的美的表现,其目的在于欣赏线条、色彩和形态的美。在色彩运用上,野兽派将欧洲传统的自然色彩理念释放出来。在早期的立体主义中,毕加索、勃拉克根据塞尚提出的归纳自然物体的法则,通过分解、变形、分割和整合等方式将具象的物体打破重构,并加以人的主观感受,再运用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将新的形态整合成新的语义呈现在画面上。这种具有颠覆意义的理念和方式清楚地诠释了塞尚的艺术理论。

立体派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2个阶段:①分析立体主义的风格——绘画主题隐约可见,碎片的组合是立体主义绘画逻辑的扩展。当立体物象的几何分解过于抽象甚至反人性时,毕加索慢慢将日常生活中的元素和信息表现在绘画中,比如将报纸的碎片、墙纸等创作成有拼贴感的绘画艺术等。②在综合立体主义拼贴阶段,大多采用多种媒介拼贴的方式,不再从分解立体物象入手,而是用不同的理念创造新的画面。在这个阶段,艺术家开始重视色彩的运用,强调画面的肌理效果。表现主义绘画艺术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了艺术的本质,它带给人以强烈、生动的视觉感受。当欧洲处于社会变革期时,现代艺术思潮阻碍了德国绘画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德国的青年艺术家。在这种社会状态下,许多有雄心的艺术家摒弃了传统绘画艺术,逐步向现代艺术靠近,所以,就出现了“青骑士”和“桥社”2个组织。在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的影响下,抽象绘画艺术从色彩、形态和精神上都完成了绘画艺术的变革——绘画可以脱离自然界的一切物象存在,艺术家可以运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形态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艺术作品。在此,最具代表性的康定斯基被认定为最早的抽象绘画艺术家,他是西方抽象绘画艺术的创始人。蒙德里安是抽象绘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曾是传统的艺术画家,但是,受到野兽派、立体主义的影响后,其绘画风格慢慢转变——摒弃了艺术流派的形式,开创了绝对抽象的绘画艺术风格。

2景观及建筑设计的造型要素

在景观和建筑设计中,空间造型的建立是从形态、色彩、肌理和质感等方面主观感受到的。它以视觉元素为重点,运用光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随着光影的变化,在不同时段,人们会有不同的感受。

2.1空间形态

形态是姿态和形状的总和,是造型艺术与空间形状的结合。景观和建筑形态的特征是物象和所处空间环境主题营造的重要元素,它利用景观和建筑的造型、比例尺度、环境的层次关系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体验。形态能够表现物象在空间中带给人们的感受,而景观建筑形态设计则看重人在环境中感受到的空间情绪。

2.2色彩

色彩是空间形态艺术的要素之一,它不能脱离物体、位置、体积等元素而独立存在,所以,相关设计人员要充分了解和应用色彩,即了解光的物理学范畴、主观精神的心理学范畴、色彩的美学范畴和视觉的生理学范畴。由此可见,色彩是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景观建筑的色彩设计主要包括纯度、明度等对人心理、生理造成的影响。色彩带给人的感受是非常强烈的,空间中景观和建筑的色彩设计要依据空间环境将情感完全表达出来。

2.3光线

形态、色彩是景观和建筑设计中的实体要素,而光线作为影响这些实体物象的介质,也是基本的设计要素之一。不同的光环境给人不同的内心体验,良好地运用光能够提高该处景观或建筑的艺术品质,引起人对整个空间环境的共鸣。光可以随着季节、一天中时段的变化而变化,有节奏的变化能够产生良好的光影效果,使整个环境的变化更加自然,具有层次感。自然光有照明、传热的作用,而大多数的景观建筑则直接存在于自然光中,因此,应结合空间特点,充分发挥光影的作用。现阶段,人工光和自然光对环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人工光的运用范围非常广,灵活性比自然光强,能够产生多层次、多变化的效果。

3抽象艺术形态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艺术形态在不断发展,逐渐涌现出了许多建筑大师。在一定程度上,一些著名的建筑大师又可以被称为艺术家。抽象绘画艺术对建筑师的观念和视觉语汇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要将抽象派绘画艺术与建筑设计充分融合在一起,而当代建筑师从抽象派绘画艺术中汲取到的视觉语言已经是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抽象绘画艺术将绘画还原成点、线、面之间的构成关系,绝对抽象地表达了艺术家的情感,使建筑从古代封闭的几何实体中解脱出来,还原了建筑形态的本质,改变了空间构成。

参考文献

[1]奇尔弗斯.二十世纪美术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抽象艺术的设计范文第2篇

一 抽象艺术的独特性

抽象艺术是20世纪最具传承性和广为流传的艺术风格,在当时的国际画坛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概言之,抽象艺术就是相对具象艺术而存在的一种艺术模式。即指逐步舍弃自然外貌或物象之表相,并逐渐简约或萃取最基本造形元素的一种艺术。它旨在激发作者内在的情感,而非真实的再现。俄国艺术家康定斯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他的绘画要旨就是“如何通过造型和色彩来表现丰富的内心世界”。他认为抽象绘画不单是“造形的”,也是“精神的”的一种绘画,而色彩与形象只是用来表现此一“精神”的符号罢了。因此,如果说在表现物质世界上抽象与具象存在着对立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方式,那么在表达精神世界方面,抽象艺术却独领。正是由于抽象艺术的出现,艺术表现的内容才由表现具象的物质世界拓展到运用视觉语言表达人的抽象内心情感和精神生活,并使其视觉化、图式化、符号化以体现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向人们提供了不同的审美接受方式,因为具象艺术更多地是通过“认知形象”获得审美;抽象艺术强调的是通过“感受形象”获得审美。具象艺术侧重于“造物”,抽象艺术侧重于“造情”。基于此,抽象艺术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艺术语言,刺激了人的感官知觉,拨动了人的心弦,激发了人的情感,勾起了人的欲望,使人感到抽象艺术语言的独特魅力和审美价值,故而不同门类的艺术都从中汲取所需。另一方面,抽象艺术视觉语言以其具有的鲜明表现性,形成了艺术语言的特殊形式,对平面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平面设计中抽象艺术语言的情感表达

抽象艺术家主张用纯粹的视觉元素——形、色、点、线、面等加以组合来传达作者主观和自由的内在情感。但是,在抽象艺术中线条、色彩、形态、结构形式不再呈现凝固、孤立和静止的状态,不再只是塑造艺术形象的形式和手段,而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由于抽象艺术语言带有虚幻、朦胧的色彩和哲理意识,故被称为是“心灵的语言”,故需通过心理感悟和意境体验去认识。抽象艺术语言强调艺术家情感、情绪的抽象表达,要展现出“动”与“静”、“露”与“含”就必须依靠线条的曲直与节奏,色彩的调和与对比,体面的形态与虚实,构成的布局编排以及画面气氛的把握来表现。运用点、线、面、形、色等要素的不同技法和表现形式,借此来塑造出丰富、具有不同情态强度的情感形象。同样在平面设计中情感表现也是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即是强调情感体验的设计,因为平面设计是实用的设计、艺术的设计,具有极强的使用性和目的性。设计师只有通过对人们心理活动,特别是情绪、情感产生的一般规律和原理进行研究和分析,才能在设计作品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激发人们的某种情感。那么,如何运用抽象的视觉语言激发设计中的情感?针对那些形式简洁而具有意味、内涵的设计作品所具有的艺术价值来说,它是最能激发人们的情感体验即“审美体验”。这种体验传递出的信息凝练、明确富有美感,使受众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之余精神上能够得到片刻的轻松。因此,设计师赋予平面设计语言以几何的、简单的、富有意味的形式,是抽象艺术的语言影响而产生的必然结果。

三、平面设计中抽象艺术语言的隐喻表达

抽象艺术如同现代诗,完全摆脱了写实主义绘画的文学舒适性,它是艺术家内在经验的强烈表征,可视为视觉的隐喻。抽象艺术家通过抽象作品传递自己的意识与观念,即抽象语言通过形式的表象媒介,对于点、线、形态都赋予心理内容,并且赋予它们象征性,同时强调各种形态之间的依存和融会贯通关系。通过构成的特定图式使人直接获得暗示的视觉印象及心理感应,具有这种表现形式能够增强作品的思想内涵。抽象艺术语言的隐喻性对平面设计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也惯常运用隐喻、暗示的形式来展现设计作品的思想内涵,使其简洁的画面构成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虽然具象的表达能更给人以直观的印象,但是显得很肤浅,缺乏深度,在心灵上难以勾起受众的共鸣。因而,通过设计师构思创作出的具有喻意、简洁凝练的抽象视觉符号在这个多元的设计时代倍受青睐。

四、平面设计中抽象艺术语言的意境表达

意境指艺术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意境的构成是以空间境象为基础的,是通过对境象的把握与经营得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抽象艺术表达的是人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它创造的是一个充满神秘、虚幻和力的审美境界。设计者通过表现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并把这些情感绘于笔端,让受众欣赏到其作品的丰富内涵。但是就“意”本身来讲,它其实是一种似乎具体而实质很抽象的感觉,它既实实在在又虚无缥缈。在抽象艺术中,主体的“情”和“意”是在点、线、面、体和色块的铺陈中直接地表现。平面设计中的意境营造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虽然意境表现在不同类型的设计作品中会展现出相异的视觉形式。但是其根本内涵是相同的,追求的境界是相通的。艺术语言创造出的这种艺术境界,能使观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有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设计师要创造意境,必须着意于作品具有启发和引导欣赏者进行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的力量,即一种洗练、含蓄的形式,给人以强烈的情感上的影响。受众就会凭借它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理想的境地,这样的平面作品才能发挥其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精神作用。故此,在这个快节奏、高效率、充满压力的时代,人们已经厌倦了那些具象的、直白的艺术表达语言,因此,在平面设计中应合理的运用抽象艺术语言表达。

抽象艺术的设计范文第3篇

在我国对于建筑系学生的艺术教育一直都停留在一个“陶冶情操”的层面上,要进行素质教育中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这样的艺术教育一般就是教授基本的绘画技巧和必须的效果图表现技法,在学生对于现代艺术观念的理解上并不是很注重。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本应该与建筑设计紧密相关的艺术却好似越来越疏远了。建筑创作的思维是需要艺术观念和视觉语言的影响和启发的,我国的教育模式却好似扼杀了这种影响和启发的作用。但是在建筑艺术先进的西方国家,很多的建筑师都对抽象艺术和视觉语言的研究很重视,他们结合古今的各种建筑艺术对于其中的观念进行吸收和总结不断地扩宽了建筑发展的道路。综上所述,对于抽象艺术的研究是对现代建筑理解的一个敲门砖,我们一定要对抽象艺术和视觉语言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抽象艺术的产生

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现代艺术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在现代艺术中最重要的就是抽象艺术。抽象艺术的发展是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洗礼,在不断地进步和改革中慢慢地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模式。早期的抽象艺术就是当时的“立体主义”。这种艺术形式是从物理学的“同时性”发展而来的,在艺术观念上称为“同时性视象”。这种艺术观念是指把物体在多个角度所展示的不同形象叠加起来,在画中用同一形象去表示。在产生了“立体主义”之后,经过“风格派”又产生了“几何抽象”。这种艺术形式的代表是蒙德里安,风格上比较严肃,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动态当中可以发觉视觉的动力性。这种动力性存在强大的内在张力并且具有很强的和谐性。在经历了繁杂的发展后就是抒情抽象,此种艺术观念好像多愁善感的魅力女郎,浪漫奔放有着强烈的外在张力和充沛动感。那么抽象艺术究竟要如何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抽象艺术注重艺术的再现,强调形色线面的本质,对于物体的内在美和表现力给予充分地认可。它有意避免或隐藏任何清晰可变的现实形体,全然杜绝再现主题,完全依靠审美因素[1]。

二、抽象艺术观念和视觉语言的影响

视觉动力性是一种感知下的“力”。这种力在视觉作品中有着很广泛的发挥。比如我们在创造一个绘画作品的时候,通过视觉动力性会产生“运动感”这种直接的在感官上的理解。又比如在建筑设计中通过这种力会使观看的人有“速度感”或者“扩张感”。其实这些感觉在字面上都是很抽象的,但是在观看作品的时候,人们通过视觉动力性就会把这些看似抽象的感觉实体化,使自己有一个自己能够理解的简单的感觉。从这简单地感觉中体会到作品的好与坏。我们所感知的感觉也是艺术家想要表现的,他们的表现方式是通过点线面的构成和色彩的运用方面来诠释的。我们从这种诠释中感受着创造者的情绪和心态。从视觉方面来讲,现代主义的建筑都是点线面的构成,我们从房顶看到阳台从阳台到窗户,从窗户到每一层的设计这都是一种视觉的流动。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时间下看到的又是不一样的建筑感觉,这些都是视觉流动所带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现在,对于视觉动力性在建筑中的动态构成我们还在不断地研究中,不同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运动所带来的视觉效果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们要捕捉建筑要素在空间运动中的不同形态,从而考虑在不同时间下的建筑要素是怎么样的。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中我们要找到各种不同的空间视觉效果。

点线面的构成一直都是抽象艺术的基本形态。他们的构成和组合就是艺术家们源源不绝的动力和灵感。风格派的建筑师把这些运用到古典的建筑中。区分出属于建筑的要素,例如柱和梁。在一些著名的建筑中我们看到了这种运用的存在,看到建筑被拆解为柱梁和墙这些最基本的构成。使建筑物抛弃是建筑的本身,不再视为一个简单的几何构成体,而是展现出属于建筑物的原始形态。这种“要素”拆解作品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迈耶。可以说是他把“建筑要素”的观念带进了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中。

“透视法”是传统绘画的基本法则,人们一直都遵循着此种法则来创造作品。但是抽象艺术的出现使得透视法不复存在,由于物理学“同时性”概念的引进沿用多年的“透视法”被舍弃。“同时性”概念的引进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变革,人类观察物体要想达到全面就需要多方位的动态的连续的去观察,所以绘画就必须有这种时间上的空间感。艺术家们通过以上观点的启发开创了一种新的设计观念,就是将空间和时间相联系使其动态化的理念。这种理念的产生进而就开创出“漫步建筑”理论。

抽象艺术可以说是一种先驱式的艺术观念,对于传统艺术观念的冲击是无比巨大的。对于传统艺术的技法和形式都给予了很大的冲击,使得艺术又不得不进行新一轮的客观审视。前文我们曾说抽象艺术是一种无遮蔽状态下的艺术观念,这种观念会使得传统作品中的各种文艺因素彻底架空,裸的面对了艺术的本来面貌。蒙德里安曾提出“美不是对人自然物体行为或之间叙述性的表述,而是和谐统一是动态活动的均衡,是形和色彩的张力”。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讨之后他发现了“全面的横线和直线,长方形的平面,三原色和三非色的构成,认为这就是绘画的本源”。另一位艺术家则认为艺术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体系,不应再和非艺术类的因素混合在一起,他认为改变是迫切需要的。众多艺术家进行改进的第一步就是找寻画中的基本元素,也就是最朴素的本源的元素。形式就是抽象艺术品的所有表现力,对于形式的探求是一种“零度还原”,在这种还原中找寻本我,舍弃过往的一切体验从未有的新鲜感觉,从中获得真实的自己。这种思想上和艺术手法上的解放可以看做是抽象艺术的“还原”,这种还原开始渗透到建筑中来。

三、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观念还原”

每一个特别的空间都是建筑的主要构成,对于建筑我们在意的应该是空间的构造和组合。但是在古典建筑中,空间只是一种固有的形式。大家不对空间进行设计和改变,只是简单地排列组合。甚至在创造方面和古典绘画如出一辙,体现的都是一些文化因素,这些过分夸大的文化表达使得建筑物失去了本身的魅力。人们更多地关注的不是建筑文本身的艺术形态,而是关心建筑物所表现的文化形态。建筑处于在一种边缘化的境地中,好似很难找到更好的出路。在这样紧迫的时刻,艺术家们通过学习抽象艺术的还原精神而产生灵感,透过渗透物理学的“同时性”,加之要素观念,综合视觉动力性产生了新的理念,这种理念就是“设计观念还原”。新理念的提出使建筑破茧而出,产生新的现代主义空间印象,改变古典建筑的种种模式,还建筑以本来面目重视空间上的设计和组合,使建筑艺术真正的回到了正规。建筑本就是以空间为要素,每个空间的建造于设计都关系着建筑的好坏。就好像组合积木一样,每一块都有相应的位置,不只要有建筑的坚固还要具备艺术性的创造和美观。但最重要的还是空间要素的建造,“设计观念还原”就是重视空间要素建造的理念,让设计师明白自己迫切需要做的是什么,建筑的灵魂所在不是固有的配列组合而是空间的设计和创造。此观念的提出对于今后建筑艺术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总结

抽象艺术的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现在艺术;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中国拥有举世闻名的古典园林创作传统,就园林文化的观念而言,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经济、文化与民族精神在特定时期的综合体现。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中,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和撞击,我们同时感受到外来文化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表现在园林艺术上,作为能够高度表达文化个性的园林特色,正在由意识淡化下的“特色危机”(不在意特色而导致特色危机)走向意识强化下的新“特色危机”(在意特色但片面地追求所谓的“西洋风格”),笔者称之为“泛西化”的表现主义倾向:其具体表现为不注重对西方园林艺术设计理念的借鉴和具体分析,却特别热衷于对西方园林形式及其技术手段的模仿和克隆。这种倾向虽是局部现象,但是有一定的代表性,必须予以重视。如何正确处理园林艺术的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已成为摆在现代风景园林师面前的一大课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多元的世界文化格局中通过主动的交流、沟通和融合来提升作为世界园林艺术文化中“一元”的本民族园林艺术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在融合中寻求发展,在创新中保持传统和特色。

一、现代艺术的发展

20世纪的西方现代艺术形成了与以往3000年的西方艺术完全不同的艺术观念、思维和形式,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的写实性、唯美性、叙述性和传统的美学观点被全部,艺术的非写实性、反唯美性、非叙述性已经是有目共睹的当前艺术的主流内容。

抽象主义建立在秩序法则上的形式逻辑;立体主义分解重组后得到的多视点角度;表现主义对自我情感的宣泄及对艺术张力的追求;抽象表现主义中对下意识运用和掌握的行动绘画;波普艺术中对大众生活的世俗化反映,对不同媒介的拼贴与融合,对绘画和雕塑等艺术界线的消解和清除;极少主义艺术中对艺术客观性的展现,对非表现性的把握,对“少”的极端表达;观念艺术中对生命的体验和思考,对思想的锻炼和表现,对自然的塑造和异化,对行为的梳理和张扬等都展现出现代艺术的发展与传统艺术的区别。

二、现代艺术和园林设计的关系

现代艺术在园林设计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改变了传统的设计理念,以大众的审美观点为基础,用当代的艺术思想结合最先进的技术来指导园林建设,不仅提升了园林的质量,也让人们有了美的享受。现代艺术在以一个抽象的形式在融入到园林建设中,设计者用自己的方式将现代艺术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园林设计中,使其具体化。这样一来,园林设计在现代艺术的指导下,使大自然和人类达到了一个最完美的结合。并且打破了只有艺术家才懂艺术的状态,如今的普通大众身处园林享受美景时,也是对现代艺术的一种理解和肯定。现代艺术操的作方法在园林设计中得到了良好的采用与实现。无论是在平面还上还是立体上,园林建设的最后成果大多数实现了现代艺术的要求。比如苏州园林,切实的给人了一种“如在画中图”的欣赏效果。游客无论在哪个点上观赏,都会看到一幅完美的图画。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很是讲究亭台轩榭的布置格局和近景远景的层次感。而人工的假山和池沼,更是根据现代艺术的要求,进行最自然的配合。除了人工建设中渗透着现代艺术,花草树木的映衬更是锦上添花,使整个园林达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堪称园林设计中的精品。如今在各个国家,都很讲究园林设计,所以越来越多的应用也无形中要求现代艺术的大众性和多样性。现代艺术和风景园林设计相辅相成,逐步优化和发展的现代艺术充分的利用在园林建设中,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城市建设的质量。

三、现代艺术对园林设计的影响

现代艺术和园林设计的关系密切。现代艺术对园林设计的影响是广泛的,大到整个园林的空间布置,d,N园林一角的花草树木,园林设计者和建设者将现代艺术转化为实在的社会存在。现代艺术,不是传统化古典化的艺术形式,而是以大众思想为主的变化多端的形式。并且随着人类思想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而不断进化的。园林建设正是以此为契机而得到快速发展,只有充分的利用现代艺术的思想,才可以以一个和谐统一的形象为城市建设做贡献,为人类生活带来方便和享受。

对于城市建设中的空间设计,在现代艺术的指导下,会打造出一幅既科学合理又展现艺术美的空间设计图。例如巴塞罗那的北站广场,就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广场,空间虽然很大,但是却不是空空如也。设计师利用城市网格和简洁的方式完美的打造出了一个艺术和城市相结合的空间,作为一个广场,也具备公园的各种功能,使一个历史文化广场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充斥着现代艺术气息。所以现代艺术的存在在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是有所涉及的,并利用平面和立体的视觉效果,打破了大空间的空荡和小空间的拥挤,使城市建设不仅具有实用性,也具有一定的欣赏性。

现代艺术中的绘画部分,本身具有不同风格的线条和颜色,在城市建设中,特别是园林设计,很容易利用现代绘画的元素,甚至说园林设计就是一幅立体的现代绘画。主要以植物颜色为基础元素,通过柔和的颜色过渡和鲜明的颜色对比,达到大自然中最和谐的统一。除此之外,还有现代艺术中的雕刻艺术,也广泛的应用与我们的生活中,比如道路两边的草坪造型,是原本平面化的陆地变得立体起来,同样是一种生态的手段达到保护环境等目的,可正是因为利用到现代艺术中的雕刻艺术,才是我们的生活如此充满色彩,如此美好。

四、艺术形式的思维更新在园林中的表现

1、抽象主义美学思维在园林中的表现

现代艺术形式方面的思维更新是从抽象主义运动开始的。“抽象”的目的就是要区别于现实“具象”的艺术自身的语言及表达方式。“抽象”思维可以说是对西方传统艺术思维的首次冲击,许多现代派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都力求实现自然物象与抽象视觉符号之间的“语义转换”。传统的再现性形象被彻底地抽象了,点、线、面、体、色彩等抽象的元素(视觉符号),已不是作为屈从于现实对象的模仿手段而出现在画面上了,其本身就是画面的主体,就体现着作品的内容。

2、非理性主义美学思维在园林中的表现

抽象性的思维体现着一种理性的思维形式,但是这种执著于简单明了的确定性和秩序性的思维定式干扰着艺术家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才能的发挥。而艺术创造的脚步是永不停止的,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因此提出了非理性的美学思维。非理性的美学思维强调否定性、非中心性、破碎性、反正统性、非连续性以及多元性为特征,以此来消解理性思维中的抽象性的思维模式。

非理性设计思维在园林设计上的运用虽不如在建筑界那样引起巨大的变革,但作为园林设计的思想基垫,他们为当代园林设计思潮的未来发展确实架构起更广阔的平台。西班牙天才建筑师高迪(AntoniGaudiiCornet)的居尔公园、乔治·哈格里夫斯完成的位于美国丹佛市的哈乐昆广场、伯纳德·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无一不是非理性思维指导下的产物。在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中,屈米提出三项创造原则:(1)拒绝“综合”观念,改向“分解”观念;(2)排斥传统的使用与形式间的对立,转向两者的叠合和并置;(3)强调片断,叠合和重合,使分解的力量突破原有的限制,提出新的定义。屈米在设计中将点线面体系之间安排一种富有张力的冲突与对抗,通过取消建筑的确定性的形式,赋予建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这种方式和特征我们可以说是屈米将解构主义建筑设计理论直接应用于园林设计中使得园林的设计具有明显的解构主义建筑的特征。

五、结语

城市园林设计从现代艺术中得到的启发是多个方面的,现代艺术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的。现代艺术不仅在园林的外表样态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在某种程度上扩展和填充了园林的表现空间。园林设计和现代艺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现代设计在普通群众生活中的广泛利用,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随着这种发展,人们对现代文明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所以现代艺术对园林建设的指导,也在无形中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使人们以后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素养进入一个优质的良性循环当中,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抽象艺术的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西方现代艺术;现代主义景观;发展历程;内在联系.

在20世纪上半叶这段历史时期中,西方最大的艺术思潮就是现代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从塞尚的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发展到极简主义;从杜尚的达达艺术,波普艺术发展到概念艺术,20世纪西方的前卫艺术充满了实践性,它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历史变革和这个时代的人们的极其复杂丰富的感情与极为深刻的哲思。艺术家们一直致力于在多方位和多层次上去自由地实践各种各样的观念、技法和材料运用的可能性,他们的孜孜以求使得现代艺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对社会的其他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园林景观正是在它的引导和影响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1、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进程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产生之后的20世纪,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意识和精神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同时,艺术也在变革,产生了以塞尚为代表的反传统的形式主义美学,并发展出一种独立于客观事物之外的纯抽象艺术,和以杜尚为代表的反艺术的概念主义美学,并发展出的一种跳出架上的实践概念艺术。这两者共同组成了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艺术这个整体。并且这两者分别沿着各自的道路向前发展,并最终殊途同归的走到了尽头。

1.1形式主义美学下的“为艺术的艺术”。

追求理性和艺术,主张“为艺术的艺术”的塞尚崇尚“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描绘对象”,从而开创了一条形式主义美学的道路。紧随其后的是野兽派、立体派,野兽派通过对人像、风景等传统自然母题物象的平面化处理,通过形体与色彩的经营,给人纯粹的视觉美感和愉悦,完成了色彩的解放,它是传统绘画从三维走向二维的嬗变。而立体派是通过对对象的分解,将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不同侧面同时展现在一个画面中,完成了形体的解放,是将传统绘画从三维走向四维的嬗变。经过这些,客观事物被一步步的简化、分解和重构,传统性的绘画因素越来越少,最后导致抽象主义的诞生。

此后的抽象派逐渐分为两类,一类是从野兽派和表现主义演变而来的抒情抽象派,即:热抽象,它以康定斯基为代表,注重抽象形式的移情作用,其后发展出了抽象印象主义、抽象表现主义、非形式艺术、魔幻抽象主义、色域绘画、极少单色画等流派。另外一类是从立体派演变出来的几何抽象派,即:冷抽象,它是以蒙德里安为代表,注重数学性的几何抽象,其后发展出了新造型主义、至上主义、构成主义、光效应艺术、硬边绘画、极少主义等艺术流派。

1.2概念主义美学下的“反艺术的艺术”

追求非理性和自由,主张“反艺术的艺术”的杜尚认为艺术家不必画画,因为世界和生活就是艺术,人人就是艺术家,处处都是艺术,从而开创了一条概念主义美学的道路,沿着杜尚的这条道路,发展出了达达艺术、波普艺术、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集成艺术、装置艺术、大地艺术、偶发艺术、行为艺术等艺术流派。

1.3此起彼伏下的殊途同归

具有天人二分的二元论的世界观和极端主义思维方式的西方人,在文化艺术的创造和实践中也自然不会按照单一的方向发展,西方的理性主义科学精神和人类征服自然探索宇宙规律的的意志更使得20世纪的现代艺术朝着形式主义和概念主义两个方向发展。它们不仅顺着历史的发展方向齐头并进,而且各自又沿着各自的发展潮流此起彼伏,直到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极少主义和色域绘画的时候,标志着形式主义美学的现代主义走到了尽头,当出现取消文本的观念艺术的时候,标志着概念艺术美学的现代主义也走到了尽头。这时,极端抽象化和机械化的现代主义宣告终结。

2.艺术思潮影响下的现代园林景观

景观的现代主义感知的创作应该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时代的精神信念,就像人类在历史的某段时期某种感情的宣泄和表现首先反映在艺术上,但是同时应该迅速的折射到其他的社会生活中去一样。然而,本应该紧紧跟随着当代人类生活的设计以及科学技术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景观却发展的十分缓慢,和其他学科比起来,它尤为滞后。就像景观设计师和批评

弗莱彻·斯蒂尔在1930年说的“每个人都在想象真正现代主义的景观作品,这里真正的原因是现在还没有出现这样的风格和形式。我们这些景观设计师们在接受新思潮的时候总是落后于别的艺术家们”。但即使是落后,现在主义景观还是从其他的艺术门类中汲取了灵感,尤其是对时代反应最为敏感的艺术思潮,并且它也取得了自己的发展,逐渐的去努力的赶上其他学科的发展步伐。

2.1现代园林景观的形成

20世纪初期,人们开始受到现代造园雕塑以及现代工业化的影响,园林景观设计开始出现一些新的思路,工艺美术思想和新艺术运动思想的运用出现了流线型和自然形式的园林。

工艺美术浪潮的影响使得园林的设计开始从古典主义中发生嬗变,受拉斯金和莫里斯的影响,年轻的设计师开始重新考虑设计的艺术、制作的工艺和使用者的便利,作为“愉悦、坚固、实用”三个古典原则的追随者,这些原则重新设定了设计理论,并且产生了所谓的“工艺美术”风格。而新艺术运动浪潮使得自由的流线和自然形式被运用到园林中,这种风格也被称为“现代主义”。这两次艺术浪潮虽不是始于园林,不是始于20世纪,但是指引和统领了20世纪初期对现代园林景观的探索。

2.2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50年代,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景观设计师们开始将抽象的现代艺术与历史上规则式或自然式的园林结合起来,建造一些现代园林景观。而现代园林景观跟随着现代艺术经历了产生、发展的过程,产生了第一批现代景观设计大师。并且它没有按照单一的模式来发展,而是不同的国家的景观设计师,根据本国的传统文化和现实发展状况来进行设计,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如:英国、美国、德国、丹麦、瑞典、巴西等。

2.2.1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园林景观的起步

1925年在巴黎举办的现代工业和装饰艺术国际博览会(international exposition of modern industrial and decorative arts),简称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对法国也或者是全世界的景观设计发展是一次关键性的推动力量。那些小规模的设计作品正在试图将领域外部的美术和应用艺术的最新设计思路引进景观设计中来。其中影响最大的作品是盖佛瑞康的《水和光的花园》,此作品被限制在一块三角形的地形里,设计运用了这种三角形作为主要的思路,这种三角形被重复的运用到水池、玻璃、草坪等园林元素的规划形式中。这个作品反应的正是立体主义影响下的几何抽象派在景观中的尝试和应用。

2.2.2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园林景观的发展

克里斯托佛·唐纳德和弗莱彻·斯蒂尔是现代景观发展理论的奠基者和重要推广者,唐纳德在1938年完成的《现代景观园林》(gardens in modern landscape)中从理论上探讨了现代艺术影响下设计园林的方法,他提出了功能的、移情的、艺术的景观设计三方面。斯蒂尔是传统和现代景观设计风格见的过渡人物,也是欧洲和美国现代景观交流的关键人物,他将自己游历中得到的全新设计思想进行总结,并且应用到他自己熟悉的风格中,1938年的蓝色阶梯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纤细的栏杆扶手和厚重的石材基础,规整的平台与乱植的白桦林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唐纳德于1939年加入哈佛大学,他的现代主义教学方式影响了一批学生,斯蒂尔的理论和实践也同样影响了这批学生:詹姆斯·罗斯、丹·凯利和盖瑞特·埃克博。

2.2.3现代主义影响下的第一代景观设计大师

托马斯.丘奇:他是20世纪从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转向现代园林形式和空间的设计大师,丘奇早期的作品虽然不是传统形式的复制,然而他的创作手法仍是非常的传统的。后在1937年,他通过对欧洲的考察,研究了建筑设计师柯布西埃、阿尔瓦·阿尔托和其他现代主义画家和雕塑家的作品,并在自己的设计中开始有意识的尝试一些新的形式。他为1939年旧金山金门世界博览会(golden gate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设计的两个小的景观作品则成功地证明了他探索新的视觉形式发展存在的可能性,他追随着立体主义绘画,应用相关手法处理材质和色彩、空间和形式:在最终的作品中,曲线的形式运用,不同材质的表面和墙面,舒适的比例尺度感和全新的材料。丘奇的晚期作品中一样的在进行新的形式上的尝试:曲线的水池、锯齿形的线条等,因此,在他一生的设计中,注重引入立体主义的现代要素进行新的

形式的探索。

盖瑞特·埃克博:哈佛革命的发起者之一,他反对巴黎美术学院的旧式传统美学,他认为景观设计同环境科学必须遵守的原则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设计将会对地球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他认为现代景观由四方面的关注组成:“空间概念”(the space concept)、“材质概念”(the materials concept)、“社会概念”(the social concept)和“气候地域主义”(climate regionalism)。空间概念强调把三维的空间形式作为设计的中间媒介。材质概念重视材质固有的特质以及作为定义空间媒介的状态。社会概念是要首先满足人的需求的观念来创造适宜的景观。气候地域主义是关注某地区特定的气候条件来设计符合地域特色的设计。他强调“生命的景观”和“人性化景观的有机形式”。他从结构主义艺术的角度去探究空间概念的维度,从立体主义艺术的角度去关注材质本身和其表现出来的特质,从现代主义的综合特性中去把握地域的特性,景观的特性,人和自然关系的特性。

丹·凯利:哈佛革命的发起者之一,凯利前期的作品主要是在追求自由的形式和非正交的构图,后期则是追求水平元素的使用和网格、非对称的构图。而他对景观设计的贡献体现在他后期的作品中对景观和建筑连接的几何形式的一系列探索。他前后期的变化受到了荷兰风格派的影响,荷兰风格派的美学特点最清晰的表现在蒙德里安的抽象画上,即一定的比例和尺度表现出的无限的秩序。从米勒花园的微型日本灌木创造的形式中,就可以看到荷兰派的影响,这个作品的灌木篱墙处于和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墙体和柱网体系相类似的紫荆树干的方格网之间,凯利选择用相同的常绿植物作为所有的灌木篱墙,在削弱了空间的纯粹感的同时显示了一种比例尺度对无限秩序的表现和控制。,

詹姆斯·罗斯:哈佛革命的发起者之一,他的设计关注更多的是私家住宅庭院的设计,在1946年,他创造了一系列适合现代城市郊区“国际式”住宅的庭院模式。他的景观设计思想同凯利和埃克博一样受到了构成主义、立体主义艺术的影响,去关注景观设计的空间组织和平面布局。他认为“空间的有效组织依赖于高效的材料生产系统和基于此的快速设计方法”,“在创造有用的景观空间的经济性和效率性中发展出了三种主要的规划元素:维护、植物控制和地形控制”。他关注地形,认为大地是一种具有无限可能的可塑性材料。他关注石材,认为石材是景观和建筑构成的主体材料。他关注植物,认为植物是上帝的恩赐。他关注水,认为水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拥有无穷无尽的形式的可能性。

2.3现代园林景观的和落幕

20世纪60年代之后,现代园林景观伴随着艺术发展思潮——后现代主义的出现,进入了一个“现代主义”之后的时期,一个反思和重新认识现代主义的时期,园林景观也变得具有包容性,并进入多元化发展的时期。此时期的现代园林景观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在美国,出现了大量的新式的园林绿地,得到了实践,并且推广开来,促进了其他地区园林景观的发展。至此,后现代主义逐渐取代了现代主义,成了园林景观发展的主流。

总结:纵观20世纪上半叶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西方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状况,艺术和景观园林都是人类生活的某个方面,都是特定时期人类情感的表现,其中艺术这种方式更为直接,对感情的波动更为敏锐。而景观是人类特定时期审美观、价值观的经过人的综合提(下转第38页)(上接第34页)取后再创造,并显现在人类的生活中。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艺术作为本时期人类发展阶段的直接敏感反应,势必会对再现性的园林景观做出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设计思想的指导上,一种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一种对园林设计因素的新的理解,一种新的空间处理形式等。所以,一个时代的艺术和景观设计之间是有必然的联系的,我们可以从艺术的创作思想和方法中寻找到指引设计的理论思想,也可以将艺术的创作元素引入到景观园林的创作中,作为一名设计师,关注本时代的艺术发展动向也是自身的必备修养之一。

参考文献:

[1]金·莱文[美]著,常宁生 邢莉 李宏编译,后现代的转型[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12.

[2]王端廷 著,从现代到后现代—西方艺术论说[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46.

[3]马克·特雷布[美]编,丁力扬 译,现代景观—

次批判性的回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0-77.191-235.252-283.

[4]tom turner[英]著,林箐 南楠 等译,王向荣 审校,世界园林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308-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