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消费观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消费;恋爱消费观;伦理审视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052-04

一、恋爱消费的内涵

爱情作为一个伦理范畴,历代的哲学家、伦理学家对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读,其中恩格斯指出,爱情是 “人们彼此之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1]。恋爱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定义,现代定义为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恋爱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男女两性间的一种社会关系,是两性之间自由发生的、专一的、真挚的情感。恋爱这种社会关系不是凭空产生的,建立和维系恋爱关系不但需要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同时也无法离开物质基础的支撑。所谓恋爱消费,是指因发展和维系恋爱关系及在恋爱的过程中为满足双方恋爱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而产生的消费,简言之,即因恋爱而产生的消费。恋爱消费主要指物质方面的消费,它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在恋人中几乎无法避免,如:情侣之间的通讯费,吃饭、购物(生日和节日礼物)、外出旅游等方面所产生的费用。

而“人的消费活动绝不是单个人的私事,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环节,作为社会文化构成的一种现象,本质上是社会性的。”[2]根据人具有的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消费亦分为两种基本的类型,即 “基于需要的消费”和“基于欲望的消费”。“基于需要的消费”是指人为了满足正常的生理需要而产生的消费,它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不证自明的正当性;而“基于欲望的消费”是为了满足人的某些心理需求,如:张扬个性、证明自我、取悦于人等,是一种高于“基于需要的消费”的消费。恋爱消费无疑是一种“基于欲望的消费”,更多是为了满足人情感需求,因此就需要我们从恋爱消费的具体实际来寻求其合理性。

二、大学生恋爱消费存在问题的伦理分析

大学生生理基本成熟,心理也日趋成熟,这些决定了大学生对于情感需求强烈,因而谈及爱情,涉足恋爱是自然的。当代大学生崇尚时尚、追求时髦、渴望浪漫,对爱情的浪漫要求程度比较高,而同时又缺乏对恋爱的理性认识。自高校扩招以来,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迅速攀升至2 000多万,成为当今社会最庞大的消费群体之一。而随着大学校园恋爱现象愈演愈烈,恋爱消费也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和作用也不容忽视。笔者通过对衡阳市几所大学在校大学生恋爱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和个案的剖析,力求客观反映当今大学生恋爱消费的现状及其所折射出的恋爱消费观,以期能帮助大学生能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

(一)大学生恋爱消费现状

1.恋爱消费的来源

根据笔者对衡阳市几所大学在校大学生恋爱消费来源进行的问卷调查,42%的大学生其经济来源全部依靠父母,9%把在校获得的奖学金作为生活费的一部分,48%的人有部分靠自己兼职和勤工俭学等方式获取额外收入。而在对50位大学生恋爱消费状况所做的采访中,有 4位大学生含蓄地表示家里会额外特别提供,有43位表示是省吃俭用从生活费中省出来的,只有3位回答是兼职或者用奖学金来支付恋爱所需的费用。《中国青年研究》的调查也显示,大学生的爱情支出,除了极少数的同学靠自己出外打工或勤工俭学而补贴外, 92.7% 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的生活费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由此可见, 真正为恋爱消费买单的人,其实是他们的父母,所谓“儿女恋爱,父母买单”。

2.恋爱消费的用途

在问卷调查中,44%的学生表示每月恋爱消费在200元以下,35%的学生恋爱消费为300-500元,17%的学生在500-800元,另有4%的学生每月的恋爱消费在800元以上,

个别学生每月的恋爱消费突破了1 000元。在对于“谈恋爱的支出主要是用在什么方面”的回答,有47%的学生选择了饮食支出,43%的大学生选择了逛街、看电影等娱乐活动,24%选择了通讯费用,16%选择礼物消费, 16%选择了旅游消费,只有14%选择了学习和共同发展性支出,并且有68%的学生表示在恋爱消费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消费压力,其中男生占到了80%左右。尤其是每逢节日,90%的男生和80%左右的女生都感觉恋爱消费有明显增加。36%的学生都表示节日的平均消费为100-300元,16%的学生表示在 300-500元之间,还有约5%表示超过了500元,节日恋爱消费在100元以下的为43%。在消费的比例上,33.6%是用于吃饭,28.9%用于话费,19.5%用于购物,14.8%用于外出游玩,并且,在大大小小的各种节日中,基本上都要特别支出很大一笔,用于节日的制造气氛[3]。

3.恋爱消费观念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80%以上的大学生在恋爱消费时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恋爱消费的压力。面对消费压力,大部分学生感到无可奈何,尤其是男生,32%的男生表示有时为了面子不得不消费,32%表示感情敌不过现实的无奈,虽不愿意也只有咬牙坚持,只有16%的男生表示为了感情不应该计较金钱。而女生相比而言更加缺乏理性,44%女生表示为了感情不应该计较金钱,分别只有8%和16%的女生表示是为了面子和由于现实的无奈。80%的男生表示,若对方喜欢的物品相对自己的支付能力偏贵,宁可克扣自己,也要为满足恋人的心愿。

(二)大学生恋爱消费存在问题的伦理分析

恋爱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感受。大学生已经进入恋爱季节,花前月下本无可厚非,但当前大学生恋爱消费中的种种误区,不仅玷污爱情的美好,也给身心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从调查问卷中我们不难看出现在大学生恋爱消费中存在不少问题。 1.过分追求形式浪漫,导致恋爱中的消费主义倾向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与时尚的亲密接触,让大学生企图用最新潮的方式来诠释浪漫。他们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对社会的认识还处于一个朦胧的阶段,社会上流行的恋爱观和消费观对他们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荧屏、小说、网络所演绎的爱情故事使大学生眼花缭乱,难辨是非,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恋爱观和消费模式。盲目的从众、爱慕虚荣的攀比、充“面子”的慷慨、展现魅力的“赶潮”等观念在大学生的恋爱消费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思想上和心理上的不成熟,让很多的大学生对爱情的理解仅停留在用金钱追求浪漫的层次上,缺少一份对待现实理性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从调查中不难看出,恋爱中的大学生,理性消费的求实心理也被淹没在节日的浪漫氛围中。浪漫成为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过度追求的主题词,金钱则是为浪漫“保驾护航”不可或缺的物质保障,甚至有人喊出了“浪漫等于消费”的口号。在访谈中许多大学生坦言,恋爱再也不是免费的午餐了,爱情的浪漫氛围是需要以金钱做后盾来营造的,恋爱消费成为一种“省不得” 的消费。正如一个学生在访谈中所总结的一样:“要谈恋爱,先紧裤带”。

对形式浪漫的片面追求的偏执恋爱观,造就了大学生用金钱营造浪漫的畸形恋爱消费观,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沉重的负担。多数大学生无奈地承认,如今特别是在情人节、恋爱日等这些被符号化为爱情标签的日子里,巧克力、玫瑰花更是不可或缺的浪漫点缀。恋爱消费在目前大学生的开支中占很大份额,恋爱成本的日益高涨,让许多经济来源有限的大学生不得不为“爱”节衣缩食,不得不为“爱”频繁举债。这种片面追求浪漫的畸形恋爱消费观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给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片面强调感官享乐,催生恋爱消费中的享乐主义思想

在恋爱消费结构上看,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追逐休闲、娱乐、旅游等享受性消费占了绝大部分的比重,而用于学习用品与资料、参加辅导班等发展性消费的比重过低。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将逐步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即硬性消费比值下降,软性消费比值上升。大学生的恋爱消费结构也呈现这一发展趋势。在访谈中有同学坦言:“他们没有对共同未来的打算,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享受着自由恋情。”在恋爱交往中,他们比较注重从情感中寻求快乐,责任意识淡薄,把爱看成是一起消费娱乐,一起享受浪漫。大肆挥霍金钱,肆意浪费物质与时间,以

追求物质和感官上的享受为恋爱唯一目的和乐趣的享乐主义思想在高校恋人当中有相当的比重。高校周边的咖啡馆、服装店、快餐店、酒吧、冰吧、歌厅、花店、饰品店林立,许多大学生情侣经常出双入对,成为那里的主要顾客,吃饭、零食、逛街、泡吧娱乐等已经成为他们的主要恋爱消费。正如一位大学教授总结的一样:“一群没有经济能力的人,养活了一大批人。” [4]

这种享乐主义的恋爱消费观使得他们的恋爱偏离正确的轨道,既缺乏坚实的基础,又没有发展前途。因为以吃喝玩乐为爱情根基,沉溺在金钱造就的浪漫中,将学业置之脑后的“享受型恋爱”,不仅影响大学生未来的事业和发展,也不可能经受考验,修成正果。

3.盲目重视面子攀比,促使虚荣消费心态不断膨胀

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在恋爱消费时都有炫耀的心理,或多或少地流露出攀比的心态。大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大部分的大学生没有尝过赚钱的辛苦,加上不成熟的虚荣心理,难免在恋爱消费时忽视自身实际,掉入“面子消费”的陷阱。大学生总是以社会最前卫的消费者自居,他们代表着潮流,引领着时尚,总希望用最新颖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恋爱消费上他们追求新颖、时尚和潮流,渴望用最新潮的方式来装点自己的爱情。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和社会的联系日益广泛;同时,他们又缺乏真正的生活体验,造成对社会和现实生活的认识偏执而片面,缺乏理性的认识。这使他们无法明辨是非,难免受到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加上虚荣心的诱使,造成某些大学生对恋爱消费观念理解的扭曲,在恋爱消费中盲目攀比。大学生徘徊在简单的校园里和复杂的社会当中,同时又缺乏理智的思考,造成他们思想观念有明显的相似性和局限性。表现在恋爱消费中就是以追求新颖的心态而随大流,以引领时尚的心态而盲目攀比。许多大学生在访谈中坦言: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别人能做到的我能做到,别人不能做到的我也要能实现。很多男生“虚荣作怪假充慷慨”,认为别人为女朋友买的自己都得买,否则就不男人;女生更是比谁的男友送的鲜花多,送的礼物贵,她们往往认为可以通过有人送礼物来证明自己的魅力。

这种对时尚的病态渴求,让他们严重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没有真正体验社会和生活的他们,以无所谓的心态挥霍着父母的血汗钱,给自己,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4.过度突出自我权利,导致道德责任的缺失

在调查过程中,许多大学生都有这样一种观点,就是认为恋爱消费是纯属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与他人无关。表面上看,大学生的恋爱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的意义上说,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所以这种消费心理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校园里的爱情高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5]。一方面,大学生恋爱消费基本来源于父母。高额恋爱消费让许多大学生不得不频繁地向父母伸手,爱情的浪漫让他们忽略为人子女的责任,忽略自己的家庭责任。另一方面,从人们消费品的来源到人们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无一能脱离他人、脱离社会,个人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果必然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大学生的恋爱消费观在受到社会影响的同时,他们的一些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也对社会形成了负面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

学生的恋爱消费行为受其恋爱观和消费观的共同支配。恋爱观和消费观都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特定领域中的具体表现,都由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爱情观和消费观,有什么样的爱情观和消费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恋爱消费行为。“无节制、放纵、对享乐的过度沉溺首先会摧毁对于更高的事物的感受能力;意志和理智会被过度行为弄得疲惫不堪;然后感觉也会变得迟钝,最后甚至享受的功能也会丧失”[6]。大学生恋爱消费存在的各种问题反映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失,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生活,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只有正确人生价值观指导下的恋爱消费才能摆脱物欲追求的庸俗和无度,才能摆脱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错误恋爱消费观。我们必须改变对大学生恋爱“不提倡、不反对

”的漠视态度,正视恋爱消费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应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消费观,这就是恋爱要以感情为基础,以高尚的追求为目标,重精神,轻物质;物质消费要主要用于恋爱双方学习提升、事业发展而不是感官享乐;恋爱消费要量入为出,勤俭节约,充分考虑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偏差,不但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因此,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一)高校加强教育

大学生恋爱消费观的偏失对校园道德建设带来不利后果。因此,高校应结合大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加强高校大学生恋爱观和消费观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消费观。

首先,大学生在恋爱消费中出现误区,主要是因为恋爱观产生了某些偏差。因此,高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如:开设相关课程,讲座,组织学生讨论,使他们认识到建立在共同的崇高生活理想基础之上的恋爱,能够给当事人双方带来愉悦和积极向上的力量,让双方能取长补短,相互影响,从而使每一个人的人格更加完善和崇高。其次,大学应该开展消费教育,要在大学生当中广泛宣传和提倡节俭的消费观,让大学生明确节俭消费观的真正内涵和重要意义。消费教育应该以消费伦理精神的培育为主导、以消费基本知识的传授和消费基本技能的培养为重点。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节俭的、高尚的、科学的恋爱消费观,同时要开设理财课堂,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培养大学生经济独立的意识和理财能力。

(二)家庭强化引导

家庭不但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家庭也对大学生恋爱观和消费观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家庭对大学生恋爱消费观的形成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子女进入大学,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完结。家长不仅仅要为子女的学业和正常消费提供资金,还应该对子女的消费情况有所掌握,及时纠正他们不当的消费行为并对其进行合理消费教育。由于我国家庭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上我国教育资源紧张,在考试制度的压力下,家庭和整个社会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学生的学业上,对孩子智商的重视多于对情商的重视,对于孩子学习以外的事情关注较少。应该让孩子了解家庭的收支状况、参与到家庭各项开支预算的活动中,让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负担,懂得父母的艰辛,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帮助孩子形成勤俭节约的消费观。

(三)社会倡导和谐消费文化

大学生正处于初步接触社会的阶段,其恋爱消费观的偏差也是对当今社会不良消费文化的折射。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不仅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努力,也是全社会的任务,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宣传和倡导和谐的消费观念,鼓励人们健康消费。同时还应该利用税收的杠杆,通过增收高消费税、特殊商品消费税等来引导健康消费。其次,媒体应该正视自己的道德责任,纠正片面追求市场效益最大化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自己的宣传优势,在宣传优秀恋爱观、消费观的同时,还要让大众充分认识到西方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腐朽思潮的危害,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

(四)大学生要提高自身修养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大学生正确消费伦理观的构建成功与否其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

首先,大学生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上,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其次,大学生应加强对理论的学习,尤其要学习的爱情观和消费观,为自己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劳、朴实、节俭的传统美德,反对骄奢逸之风。马列主义是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大学生必须加强自身的消费责任意识,自觉抵制不健康消费观念。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自觉抵制住外面物质世界的诱惑,才能在这个市场经济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

总之,要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恋爱消费观,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需要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王泽应.消费道德的本质和类型[j].消费经济,1996,(6).

[3]陶亚文. 当今大学生恋爱行为的研究分析[j]. 现代商业(广角),2008,(2).

[4]http://hb.qq.com/a/20080903/000414.htm.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念;理性消费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是时代的号角,在未来的文化与消费中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他们的消费行为对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可以是整个消费市场的示范者,因此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特殊的研究意义。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生活费用来源单一,在经济上对家庭比较依赖。据数据统计,90%以上的同学生活费都是来自父母,小部分同学是靠自己勤工俭学或奖学金所获。

消费结构多元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学校生活都变得丰富多彩,平日的开销不再只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据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同学在购买服装与上网话费方面开销较大;另外20%左右的同学平均每一个月旅游一次,花费在100-200之间,由此可见旅游花费也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费开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如偶尔的聚餐请客也在生活费消费单上画了重重一笔。

消费存在差异性。根据调查578名同学中73%来自农村,19%来自城镇,8%来自城市。不同的家庭条件,不同的消费基础,最终导致了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性与差异性。据调查显示,来自城市的同学每月最高花费可达万元,而来自农村的部分同学每月花费最低至500,两者相差20多倍。

消费的盲目性。作为群体生活的大学生,价值观、审美观免不了受他人影响,这方面女生表现得更为明显,遇到打折促销自身不需要的也会购买,这两年新流行的网购也使同学们花了不少冤枉钱。数据显示60%的男生会对促销打折感兴趣,40%的男生只会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才会购买;而92%的女生表示见到促销打折就会控制不住自己而购买多余的物品,而8%的女生则表示无所谓,不会因为促销打折而影响购买计划。对于购物方式80%的同学会选择网购,这些同学60%在每次网购中会超出自己的购买预算计划。

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是消费者使用一种价值判断来衡量事物、指导消费的观念,是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内容、消费目标和消费模式等涉及整个消费活动诸因素问题的总的态度和基本观点。在《当代大学生经济状况调查分析及建议》中罗超良总结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主要有三种,即朴素消费观、超前消费观、享受消费观。该观点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出发勾勒出了大学生消费观念的三个不同侧面,从大学生消费现状来看也可以分成两个大块理性消费观和非理性消费观。

(一)理性消费观

大学生理性消费是大学生根据其经济条件,在进行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消费过程中,坚持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依赖任何惯性或心理上的因素,不形成攀比消费等盲目行为,对消费过程能够准确认知和预测,其消费水平与国家经济状况相适应,以达到物有所值的一种消费方式。

调查显示理性消费观各方面所占比例明显多于不理性消费,所以说大学生大部分还是能坚持艰苦朴素的传统、保持勤俭节约的习惯,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健康合理,能做到量入为出,属于这类支出的包括食宿,学杂费,必要的网费与话费,服装费,以及一些非主动但不得不支出的开销(为了考证需要,报的一些补习班,这类情况大三大四所占比例较大)等。

(二)非理性消费观

非理性消费是与理性消费相对的,表现为攀比争风、大手大脚的、没有明确目的,仅凭感觉、兴趣引起的冲动需求而产生的消费。大学生出于种种原因,在固守传统的勤俭节约消费观念的同时,其消费观念也彰显了一定的超前性、时尚性、享受性等非理性消费观念。

超前性指用未来购买力来弥补现阶段购买力的不足,以达到超过现阶段经济实力所决定的消费水平。从数据中可看出,超前消费在当代大学生消费中已占据一定市场,践行这种观念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9%。在校园里最能体现超前消费的莫过于信用卡消费。信用卡而非现金交易激发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同时持卡的优越、刷卡的潇洒也给大学生挣足了脸面,于是校园出现了持卡一族。

时尚性是指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实验、而后来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这在大学生间被表现在吃、穿、用、玩各个方面,如大学生为了追求时尚,彰显个性,提高身份地位,请客吃饭要进高档餐厅,穿着打扮要紧跟潮流,手机、电脑要不断更新,休闲娱乐要讲品味,休闲娱乐要将档次。一时间大学生成了时尚的代名词。

享受性是指把幸福等价于尽量多的消费,也就是消费越多幸福越多,无节制进行物质享受。调查分析反映出,部分大学生不管自身条件是否允许,一味的跟风攀比,过分看中物质享受,忘却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从而导致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失败告终。

三、对大学生形成此种消费观念的因素分析

据调查显示,80%以上的同学还是能够进行理性消费,然而部分同学却迷失了方向,不能进行理性消费。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分析。

(一)社会因素

社会上享乐主义消费观的盛行,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造成现行大学生价值观、认知能力等有一定程度上的偏颇。为此政府应大力宣传勤俭节约之风,提倡合理消费,净化社会风气,制止不良消费风气,努力提高全民的消费文明程度。另外,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校周围环境的治理,取缔那些纯赢利性的、不健康的娱乐消费场所,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健康的消费环境。

(二)学校因素

由于学校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都是将教育重心放在文化知识和素质的培养上,忽略了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教育。因此,各高校应充分开展对大学生有关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强化治理、提高改善高校的周边环境。

(三)家庭因素

在中国的家庭中,人们习惯了对下一代的“呵护”。不管经济条件好坏无节制的保证子女的物质需求,“有求必应”。家长的这种溺爱做法在客观上助长了大部分学生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另外,家长了为了让子女考上好的高校,将子女的精力重点限制于学习上,除了学习不准考虑任何其他的事情,缺乏对子女的理财能力的培养,导致子女进入高校后无节制无计划的消费。所以家长不应只关心孩子的学习,还应该及时关心子女的消费情况和加强教育,培养子女的合理消费习惯。

(四)个人因素

由于大学生所具有的自身特定的社会心理特征:从众性、时尚性、易受暗示性、攀比性、个性化。各种心理特征错综交杂,如果自我控制意识不够强烈,很容易就形成了部分大学生的不理性消费。所以大学生应摆正消费态度;增强自我控制能力,避免冲动购买不需要的物品;养成计划性的消费习惯,培养自己的理财意识。

参考文献:

[1]毕启冬,王爱丽,孔彪.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2):143-144.

[2]王钰,石泓.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0(28):134.

[3]易菊香,肖海鸥.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研究——以吉首大学学生消费为例[J].沈阳农业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4-67.

作者简介:

李肖肖(1990-),女,现就读于郑州大学商学院统计系。

胡乾坤,男,现就读于郑州大学商学院。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范文第3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在当代社会消费中,在校大学生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消费群体,其自身消费意识俨然对消费文化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因此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观是对其实际消费与未来消费的现实反映,这对研究消费与市场供给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掌握其思想与行为特点,对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教学管理有直接影响。因此,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同时,针对甘肃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做了一次调查研究,通过总结分析其消费现状、特点与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该校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我们主要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研究。对甘肃农业大学各个院系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为100%。分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并且相应的提出了有关建议,希望在校大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目前的消费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不骄不躁,培养健康的消费观,为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活尽自己微薄的力量。通过这种良好的消费习惯来引导未来消费,并且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成为祖国的接班人。

二、甘肃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消费结构

通过此次对甘肃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的月季消费调查问卷的分析与研究来看,笔者认为其消费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见图1

1、学习消费。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工作,因此学习费用是保障大学能顺利完成的必不可少的开支,在调查分析处理后可见这部分占到在校大学生日常总消费的18%,并主要包括上交学校学费与购买自身学习费用两部分:上交学校的学费和平时自己购买学习资料。

2、日常基本生活消费。日常生活主要指吃、穿、用、行等基本购物消费,在资料分析后这部分消费占到30%。

3、精神娱乐消费。在消费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在校大学生消费方式也随着发生很大的变化,用于看电影,听音乐会等精神娱乐方面的消费占到15%。

4、人际交往消费。大学校园不再是象牙塔,而是一个小小的社会;也不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同时是了解、适应社会的窗口。因此要想更好的立足社会,就要把学习文化知识与培养人际关系结合起来,因为人脉在未来学习工作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该校大学生在这方面的支出占了11%。

(二)甘肃农业大学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1、消费来源单一。由于大学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缺乏自由的个人时间与空间,加之社会用工方式狭窄,这两者之间的不对称使得在校大学生缺乏自己劳动赚钱的条件,也没有更多的精力从事社会工作,靠自己完成学业几乎是不能的,而该校靠家庭资助的学生占到81%。见图2

2、务实与经验相结合。该校大学生在消费时不盲目消费,且消费时主要注重商品的价格与质量。见图3

3、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性。通过调查分析该校大学生消费水平差异性明显,48.33%的学生消费水平在500-900之间,而只有6.67%学生消费水平在300元以下。见图4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甘肃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总体来说是比较理性的,但由于自身不够成熟,加上消费文化多元,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与其他方面因素作用,其在消费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盲从

在校大学生由于自身意志薄弱,与周围同学的影响,在消费方面容易随主流,从众行为较明显,在“班级效应”、 “宿舍效应”的影响下往往盲目消费。调查中有同学说“我家条件不太好,但是我们宿舍爱一起出去逛街、玩,叫一次不去还好,如果拒绝的多了,其他人就会独立你,因此我就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这无意中就给自己增加不少不必要的开支。”。(见图5)在这个流行元素不断充斥的社会,大学生充满了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并希望用新的形象来展示自己的青春活力与引起他人关注,因此受某些因素影响,一些在校大学生通过一些民间的不正规渠道贷款来消费,或者利用借记卡提前透支消费,有时候一个月就把家里给的一学期的生活费花光,更有甚者将学费拿来消费。这种盲目消费带来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不利于其身心健康。

(二)感性

大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是好的,可以激励人不断前进,取得进步,但是过度的自尊却不利于自身发展。大学生注重自身形象,部分大学生在强烈自尊心的驱使下感性消费现象明显,他们不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能够接受,只要喜欢就买。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相互攀比与炫耀的心理作用下,让大部分同学觉得自己消费水平偏低。部分家境好而学习不理想的同学,为了赢得同学的注意、改善自己的形象,通过物质的满足来掩盖学习的不足。调查中多数学生的生活费是按月汇的,然而无计划的消费,生活费往往坚持不到月底,更有甚者即使花光,也要向身边同学借了消费,这种现象下更谈不上理财,因此在校大学生中“月光族”不在少数,

四、引导甘肃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的方法

(一)学校教育

在校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因此学校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加强课堂教育,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受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念,加强思政教育对培养正确价值观,消费理念有重要作用;二是整顿校园周边的消费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加强校内与校外的学习环境是义不容辞的,强调校风、学风建设为在校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要对学校周边的商业秩序与经营范围加以整顿;三是宣传正确消费观,学校可以通过演讲,讲座,班会的方式宣传教育理性消费观。

(二)家庭教育

首先家长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中,父母要培养其自立精神,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更快适应新环境。其次,家长要和孩子合作制定消费计划,适度引导,培养健康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永川;高校学生;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建议

一、永川高校基本情况概述

重庆永川位于重庆市西部地带,是重庆市政府公布的职教名城,拥有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等十余所高校,高校学生覆盖率占全区的三分之一以上。

二、永川高校学生消费特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本文特别对永川各高校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本次问卷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为97份,回收率为97%。经过分析,呈现出许多的特点:

1.生活费区间分析

生活费是指“以月均消费支出为计量单位的大学生在求学期间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支付的货币总量”,不包括学费、住宿费、往返家乡与学校间的交通费方面。目前大学生月消费在500元及以下的学生的比例为22%;月消费在500~1000元的比例为43%;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的比例为35%。可见,大学生月均消费支出水平呈上升态势,且以相对中等的500~1000元这一区间最为普遍,表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状况。

2.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观。生活必需品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根据对永川高校学生的调查了解,高校学生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观认识还不够,他们对生活必需品的认识仅仅表现在:只要自己有吃有住就行,而盲目的最求享乐主义。把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转移到享乐上,比如说恋爱、旅游、购物等等方面。他们认为精神消费才是最重要的,物质消费是次要的。可见,大学生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观呈现出一种认识缺陷的现象。

3.对品牌消费的意识度。21世纪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趋于对潮流、时尚和品牌的向往。在调查中,有56%的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喜欢品牌商品,44%热衷于与其他人一起讨论自己感兴趣的品牌。与追求时尚消费产生的就是攀比消费,有些大学生虚荣心较强,同处在一个屋檐下的同学都不想自己“矮人一等”。但是由于家庭间经济实力不同,追求时尚和盲目攀比的消费理念使得有些大学生过度的高消费与实际经济现状矛盾深化,导致部分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形成了不良的消费风气。

4.业余时间分配对消费观念的影响。作为高校学生的我们,业余时间是相当多的。不少的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消费、购物,以此来打发自己的业余时间。据问卷统计资料来看,大学生的业余时间分配是不合理的,表现在:盲目利用业余时间去消费、购物、旅游等方面。他们的盲目消费导致每月他们的生活费都超出基本的开支,这使得许多的家长认为大学生活没有真正的体现其价值意义。可见,大学生业余时间分配对消费观念呈现出趋向于盲目的认识。

三、永川高校学生消费构成

从该表中可以看出,人际交往和购物费用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住宿和餐饮消费比较趋于稳定。大学生的日常休闲娱乐名目繁多,如上网、唱歌、看电影、茶楼休闲等。据统计,在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调查中有48.5%的学生选的是娱乐。知识拓展费用、旅游成为大学生消费的新增长点。首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趋向于考证或者考研,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等月均支出为300元以上的学生占了54.6%。其次,旅游似乎成了当前大学生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修养身心的必修课,调查中发现每学期中进行旅游的大学生高达58%。

四、永川高校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据问卷统计资料可以看出高校学生的消费动机大部分是出自于对生理需求的消费,占总消费的65%,相对生理需求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所占比重大。这说明高校学生的消费行为还是出自于对生理需求的满足,既吃、住、行、游、购、娱。但是作为高校大学生的我们也不能忽视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的消费,我们应该将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紧密联系起来,真正从当代大学生的各方面消费动机考虑,提出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

五、合理平衡和规划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建议

高校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消费教育理念的缺位。因此应该把消费教育理念列入不同级别高校的教学计划,从幼儿教育一直延伸到高等教育。本文以永川高校学生消费结构消费与消费行为为例展开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合乎平衡和规划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的建议:(1)在各高校发放合理消费指南,寻找一些适合学生的工作,让学生周末参加社会实践、做兼职或在校勤工俭学,体验挣钱之艰辛,从而降低过度消费和盲目消费。(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高校健康消费的活动专题。(3)各校建立理财咨询服务,邀请高校知名教授讲授理财和消费意见。(4)高校举办各项体育运动比赛,既利于学生康体健身,还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学习。(5)组织学生参加政府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考研交流活动以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增加其学习热情,促进学习消费。(6)各景区实行永川景区通票制,开发适合学生消费水平的旅游产品和纪念品,刺激学生旅游消费需求。(7)各校及景区内可增加适当的休闲娱乐功能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从而减少学生对网络和购物需求。(8)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尽量减少学生的不合理消费。

总之,高校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是高校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讨论的一个话题。各高校的学生构成各不相同,其消费观念也有差异,但呈现出的特点却大致相同,即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因此,我们应从实际出发,认识到高校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的误区,致力于改变不合理消费趋势,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为我国高校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郭鲁芳.休闲经济学——休闲消费的经济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297~300

[3]刘鑫.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7

[4]赵祥禄.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原因和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报.2004

[5]屠如冀,叶伯平.现代旅游心理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4)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时期 大学生 消费

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年轻人,成为我国在校大学生的主力军。据教育部统计,截止2011年底,我国普通本专科学校在校人数已超过2231万。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观念的变革,给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带来巨大冲击,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

1.当代大学生消费现象

本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校学生共500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485份,通过对调查问卷整理,得出以下数据:

根据调查发现,大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在600元以内的占20.1%,600到1000元之间的为51.6%,1000到1500元之间的为23%,1500元以上的占5.3%。

从生活费来源来看,85.6%的学生靠父母供给,11%的学生靠家庭和个人共同承担,只有3.4%的学生自己赚取生活费。

从消费结构看,50%的花费在基本食宿上,15%用于社交,10%用于网络与通信,10%用于购买服装,10%用在考证上, 5%用来购买学习资料。

根据以上数据以及现实生活,我们可以总结出大学生消费行为发生的一些的新变化:

1.1生活费普遍增加

目前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较之一年前普遍增长,一方面是因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使消费支出增加;另一方面是大学生消费理念发生转变,两方面原因导致大学生生活费迅速增长。

1.2温饱消费为主,消费方式多样化

大学生消费占比重最大的仍然是温饱消费,但这一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社交、网络、个人形象方面的支出增加,消费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1.3电子消费高端化

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备品,随着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大学生也紧跟市场脚步,纷纷购买高配置、高价位的电子产品。

2.大学生消费价值观新趋向

2.1标榜个性,超前消费

当今时代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大学生无疑是标榜个性的“排头兵”。虽然个性化消费满足了大学生的彰显个性的心理需要,但是大学生本身不能自食其力,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是父母个供给,导致大学生消费常常超越自身支付能力,形成负债消费。首先,一部分学生为了满足一时的欲望贷款消费,引发了大学生诚信危机和社会责任感缺失。其次,个性化倾向使大学生在消费中表现出非正常的消费激情,不顾自身实际条件,陷入盲目消费的误区。

2.2渴望认同,符号消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消费主义思潮在中国得以传播并盛行。“消费主义是一种以推销商品为动力,进而无形中使现代社会的普通大众被裹挟进去的消费至上的价值系统和生活方式。” [1]大学生在消费时,更注重商品所传递的象征意义,商品的符号价值所传递和营造的时尚、新潮更容易得到他们普遍的认同和追捧。符号消费成为大学生自我表达的主要形式和身份认同的主要来源,有意无意地借助商品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品味,从而实现自我表达和身份认同,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

2.3理财意识淡薄,消费无规划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父母对子女的投入也不断攀升。然而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中国孩子的任务一直就是学知识、长身体。家长普遍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情,孩子没必要涉足这种事,所以青少年从小缺乏理财教育。在这种教育观的影响下,当孩子读大学,理财意识自然比较淡薄,不能正确对待金钱、运用金钱。

3.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3.1营造健康的校园消费环境

大学校园是一个特殊的组织环境,生活在里面的教师和学生,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健康的校园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心灵有重要作用。倡导健康向上的消费观念,营造适度、理性的消费氛围,可以使学习、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自觉纠正不良消费行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3.2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建,加强大学生消费教育

首先,家庭消费教育在我国有着特殊的地位,家庭仍然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长在为子女消费提供资金的同时,要注重对其进行正确的消费引导。“家庭和家长对子女的消费倾向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正确的教育方法,父母的表率以及消费知识技能的培养等,都有益于孩子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2]

其次,学校教育应该成为消费教育的主要阵地。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护消费者准则》中指出:“消费者教育应当在适当情形下成为教育制度基本课程的组成部分,最好成为现有科目的一部分。”学校要把培育大学生健康的消费价值观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大学生理财教育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纳入课堂中去。

最后,就社会而言,应当正确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大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消费价值观逐步确立的阶段,他们走向社会的同时却又依赖权威。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等大众媒体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众传媒具有商业和政府组织双重性能,不仅要推销产品还有责任和义务开展消费教育,传播真正体现道德性和公益性的内容。

项目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0BZZ022)。

参考文献:

[1]杨魁、董雅丽.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化解读[J].现代传播,2003,(1)

[2]何小青.消费伦理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