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设计学

美术设计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设计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设计学

美术设计学范文第1篇

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完整而系统的教学目标,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非常关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现代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工作。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就会陷入混沌的状态。可以说,教学目标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课改前的素描教学目标,还是依据传统的美术专业素描的教学目标而制定,在当时,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因此,导致美术设计专业学生觉得素描和其所学专业联系不大,不知道素描课对美术设计的重要性。因此,在新的时期里,中职美术设计专业制订教学目标,一定要根据专业需要和学生的基础水平而确定,一定要注重素描的实践性教学。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描。(1)通过风景写生或短期静物素描训练学生的再现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使学生能够对视觉信息进行有效表达,逐步提升学生再现物象和写生过程中抓形的能力,形成对事物特征的认识与理解力,促进审美意识的提高。(2)通过培养学生默写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象训练学生的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性的默写能力、形象思维能力。(3)通过创作练习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以便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扩展思维的习惯,为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完整而系统的教学目标,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还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淡化传统美术技巧,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素描教学体系,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发展。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要融入设计意识,针对专业所需以及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素描,还要培养学生设计素描能力,实现素描教学的转型。首先,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要从单一写实向多元教学转型,素描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表现能力,还要训练学生的再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设计类专业素描课程创造能力的提升是核心问题,所以,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不仅教学内容要多样化,素描训练手段也应多样化。素描课单一写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单一写实主要是训练学生艺术表现技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所以,我们要淡化传统美术技巧,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努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其次,要从传统的素描训练课程注重技能训练逐步向注重创意表现转型。一直以来,素描作为中职美术设计专业基本造型训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传统的素描训练课程过于强调对物象的写生,而设计专业素描课程需要根据自身的专业方向进行表现与创新,所以,设计专业素描训练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再现,而是在教学中导入“意向”教学训练,因此,现代素描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在尊重学生主观感受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学生创造想象能力,使学生在素描中能够获得独到的艺术见解。所以,素描教学要以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个别指导与作业讲评相结合。例如,素描教学不再是传统的刻画与表现,要尝试从不同角度表现物象使学生对教学环节产生兴趣。

三、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变枯燥为有趣

美术设计学范文第2篇

一、舞台美术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如果说绘画中的色彩搭配是为了提高其艺术价值的话,那么在舞美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就是为了增强舞台的艺术美感。色彩在舞台中的实际运用启发我们,在舞台上戏剧或是其他艺术形式所呈现的不仅仅是整个艺术活动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更需要观众对整体舞台美感产生共鸣,这正是舞台艺术的魅力。舞台上经常需要通过色彩的冷暖色调、透明遮盖的穿插以增强画面效果,真正地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力,给予观众视觉上的享受,这也是色彩在舞美设计中的重要作用。舞台节目不是平面的,而是三维的。在远近不同、凹凸有致的舞台上,如何来安排冷、暖颜色的远近次序等空间逻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安排色彩的远近时,应该考虑到人类的视觉习惯。一般情况下,亮度较高的颜色,通过人们的视觉传递后会产生比原距离近的偏差;反之,亮度较暗的颜色则会产生较远的偏差。由此,合理地安排颜色应把亮度较高的颜色略向后移动,亮度较低的颜色略向前移动,由此来平衡人类的视觉偏差。如通过对色彩层次的恰当把握,在有限的舞台空间里营造出层次分明、逻辑合理、各有风格的舞台效果,以此可获得成功。

二、舞台美术设计的表现形式

歌剧《奥兰多》(Rinaldo)是乔治•西平最具挑战性的舞台美术设计,他叙述其设计过程道:“当偶然遇到自己难以解释的情况,心跳加速时,我知道可能意外地发现了我需要的某种东西。”在剧目构思方案期间,乔治•西平在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参观时,看到展厅中古代玻璃器皿在白炽光灯展箱里展出的待殊效果,这为他的设计带来了灵感,便认定这就应是《奥兰多》布景的效果。回到工作室,他打碎了几个玻璃瓶,再用胶将它们粘合后放置到日光灯箱中,把造型和空间位置调整到满意程度,随即把这种效果再放大到舞台上。由此,约6到10米高的透明瓶子造型没用任何支撑结构屹立于演出舞台之上,这些透明瓶在演出中可以在舞台上前后左右移动,依据演出的需要变换成各种空间形态,通过舞台天幕映衬,看上去时而像城市楼群、峰峦和云彩,时而又像圣徒的身影和女性的体形,使人浮想联翩。乔治•西平通过演员、放大的透明材质瓶子在舞台空间中不同的变化组合方式,完成了整个歌剧的舞台场景的视觉体现。戏剧表演的成功与否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能否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吸引注意力最主要的部分是该戏剧表演的内容,但是,能否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表演整体的造型设计是否新颖,是否足够吸引人。舞台美术设计包括表演者的整体造型,表演者的造型在表演特定的内容时是有固定的形式的,因此,每个时期的人都要有符合当时大时代的穿着打扮,不同身份背景的人物也都有不同的造型风格。但是在有些方面,表演者的造型设计也可以根据剧情和想表演的内容来进行相应的设计,以突出鲜明的人物特征,对表演者的表演具有积极的作用。整体表演的美术设计相对于表演者的设计要繁琐许多,舞美设计者在根据表演整体内容考虑整体造型设计的问题时,还要考虑整体设计中很多的细节,考虑这些细节怎样设计才能更准确地体现表演的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细节里凸显主题。所以,舞美设计与戏剧的调和对戏剧的整体艺术效果起到很大的影响。舞台艺术中的美术设计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舞台艺术的最大魅力是能够通过艺术设计来创造一个虚拟世界,而在此之中需要美术设计人员进行相应的美术设计,才能够使这个虚拟的世界更加真实,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作者:杨子

美术设计学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鉴于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是师资培养培训的纲领性文件,又是中职师资培训包项目开发的基石,故我们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除了加强对有关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更注重对相关企业、职业学校以及师资培训基地进行广泛、深入地调研。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十一五”期间,54所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按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开发70个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形成一系列具有应用价值和示范作用的培训包,为全国中职师资培训提供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指导,以切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素质。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承担了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教材开发项目。根据项目开发的要求,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则是在整个项目当中处于首要的地位,故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开发这一标准,以促进整个培训包项目的开发与推进。

一、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背景和指导思想

美术设计作为物质和文化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它在中国古代被称作“百工巧艺”,其显著的特点是美术设计与生产、设计与制作紧密结合。在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中,先人们创造了丰富的广为世界称誉的成果。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美术设计的外延远远超过了过去以手工工艺为核心的产业圈,而涵盖了从手工到电脑的所有技术产品。

作为培养美术设计相关产业的初、中级专业人才基地,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设计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美术设计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乃当务之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的素质也迫在眉睫。

制定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为指导,以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促进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素质为目标,广泛吸收其他师资基地、中等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构建一个以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导教师专业成长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休的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标准程式。

二、相关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完全是一项首创性的工作,现今只有一些相近或相关的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可供参考,对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较有参考意义的主要是:

(一)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4年12月。这是为贯彻落实((2003-2007年教育行动振兴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网络联盟计划,组织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而开发的一个标准,教育部将以此为依据研究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这个“标准”把相关人员分为“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三类,其中“教学人员”的能力区分为4项: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

(二)《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试行)))[2]02007年7月的《中国一澳大利亚(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国家报告》称之为中国的首个专业教师能力标准,它借鉴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经验,从职业道德教育能力、行业联系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鉴定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9项能力领域,“能力领域、能力单元、能力要素、能力表现水平”等4个层面,对职业教育的教师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三)《教师能力标准》[3],这是一本介绍“IBSTPI教师能力标准”的书。2004年,国际培训、绩效、教学标准委员会(theInternationalBoard‘StandardsforTrainingPerformanceandInstruction,简称IB-STPI)了修订的教师能力标准,包括5个维度、18项能力以及98条具体绩效指标。这5个维度是专业基础、教学计划和准备、教学方法和策略、评估与评价和教学管理。这是一个迄今为止较为权威、最为全面的国际教师能力标准。

(四)《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项目的成果,2001年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颁发。它的内容包括美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专业设置标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等,是实施学历教育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教学文件。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指导方案从专业教师教学工作需要的角度制定了能力标准,即对专业教师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业务范围、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三、对美术设计行业企业、相关职业学校及师资培训机构的调研

为了给制定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提供客观依据,课题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调研:一是美术设计类行业、企业,二是各地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学校,三是目前正在开展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基地学校。

(一)调研的内容

1.对行业企业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美术设计产业在我国的分布、发展趋势及其物质文化人力资源的配置,相关行业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规范、人才需求状况以及从业者的素质构成,上述用人单位对中职美术设计类毕业生职业技能、知识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评价,在制定培训美术设计职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技能的标准时,如何处理地域分布广泛、门类繁多所形成的美术设计职业技术人员培养中差异性与普适性的协调问题。

2.对职业学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在一些不同地区的大致分布情况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原因,中等职业学校现行美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对培养美术设计从业者的适用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学习动机、就业展望,美术设计专业师资素质的基本状况以及接受培训的意愿和具体要求。

3.对国家级培训基地学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充分收集目前正在开展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的有关信息,重点是借鉴他们所确立的培训目标。

(二)调研的基本结论

1.行业、企业的调研结论。“美术设计”涵盖了所有企业或商业活动中与美术有关的设计工作,这一庞大的行业从照应职业教育专业的角度来细分,可以大致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和数字艺术设计四类。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多样化需求的增长,美术设计行业已受到广泛重视和政策扶持,发展迅速,分布广泛。同时,与美术设计相关的观念、工具、技能等更新换代快,地域差异大,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业内人士对从业人员的观点大致如下:目前我国美术设计从业人员,特别是来源于中职学校的员工,大多数的基本职业能力较低,表现为专业化程度不高,实践技能不强,知识面不广,外语水平较差,而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素质(关键能力和跨专业能力、应变能力)更是巫待加强。

企业对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的评价是中职师资已经具备的大学本科以上的专业知识,是美术设计流程中的上游,他们缺乏的是处于动态中千差万别、不断更新的中下游的技能知识。重点要加强实践运用和技能培养.丰富行业的实践经验.培养美术设计专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以及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与行业实际要求相联系的主动性等。他们在本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所接受的行业应用流程和技能训练愈多,其所培养的美术设计人员就愈能适应高度细分的行业市场。

2.中等职业学校的调研结论。资料显示,近20多年来,美术设计专业在我国发展很快。但是,美术设计专业的人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仍难以满足迅速发展的国内美术设计行业的需求。我国的中职美术设计教育是在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未完全成熟;教材存在信息滞后、内容空疏化的问题;由于资金投人不足、企业参与不积极、实训基地缺失等诸多原因,该专业实训或实践课的安排仍不够理想。

从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师资的现状来看,总体数量尚有不足,美术设计专业教师课时任务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都巫需加强。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技术给作品的设计及作品信息的传播带来极大的便利,这些刘美术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各中职学校开始设置新兴专业方向。然而,美术设计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以及创作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一些从事图形图像处理教学的美术设计教师无法胜任,即使是包装、广告、展示设计、模型制作、商业插画等传统美术设计专业课,教师的能力表现也因人而异。另外,相当一部分美术设计教师在组织教学方面不规范,在职业教育学、心理学、美术设计专业教育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能够承担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开发工作的人才更是稀有。

目前,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从事相关实践的机会不多,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难以做到统一,反映到具体的教学中则表现为对美术设计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行为掌握不足,不具备应付多元多变要求的实际设计能力,也较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创业动机,难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承担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基地学校所确立培训目标的分析。2008年,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任务由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吉林工程师范学院、河南技术师范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五所院校承担。综合分析其培训目标的要件,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了解职业教育的形势、任务和政策,掌握专业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掌握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熟练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软件,掌握若干种类美术设计作品的创作技术,具备指导其他教师进行专业教学的能力,熟悉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与需求,进行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培训。

四、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构思

美术设计学范文第4篇

一、体大虑周、园林美术设计教学内容系统全面

《园林美术》一书开宗明义,将园林美术定义为面向园林人才的“应用美术”,它的主要价值是应用美术原理、技法、审美等展现出园林之美,是园林专业人才具备的基础技能。全书包含三大模块、七小章节,基本涵盖了园林美术设计的全部知识点,且每个知识点讲解深入翔实,非常注重“园林学”与“美术学”的平衡性,可谓“体大而虑周”;整体教学内容组织也较为合理,按照先易后难、从浅到深、由平面到空间的逻辑铺陈,具体由“美术概述”“绘画基础”“素描”“色彩”“表现技法”“配置和造景”“美术字和图案”构成。首先,作者利用多种美术创作形式阐述了园林美术设计内涵,并以“绘画基础知识”展开本质探究。该部分内容集中于模块1“美术基础理论知识”部分,全书开篇,作者并未直接切入“园林”相关主题,而是通过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循循善诱,在潜移默化中分析了“美术之美”。例如在“绘画”部分,简介了中国传统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版画等之间的差异,强调每一种绘画艺术形式都有对应的文化渊源,由此形成的艺术联系也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其他艺术领域——如中国传统画追求“虚实相生、师法自然”以及“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种独特的美术理念映射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则以“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意境为追求,而西方油画色彩丰富、立体感强,由此而形成的美术理念作用于园林载体之上,则反馈为“中规中矩、冷峻庄严”的质感——本书进一步利用绘画基础知识,强调在园林美术教学过程中应“透过现象看本质”,书中列举了“形体构造”“形体比例”“景观透视”“空间构图”“明暗变化”等知识点,并为读者配上丰富多样的图片,以增强直观性和说服力。其次,作者利用素描、色彩两种美术训练方式阐释了园林美术设计途径。该部分内容集中于模块2“美术基础实践技能”中,作者向读者传递了一个重要观念:尽管在新媒体时代表现手段不断增加,但手绘仍然是园林美术设计的主流手段。换言之,素描可视为“纯色手绘”,色彩可视为“多色手绘”,这两种美术训练方法对园林美术设计作用各有侧重。其中,素描训练侧重于明暗、形态,学生在掌握几何体素描、静物素描、风景素描等技能之后,能够提升对园林美术设计的布局掌控力,也可以作为积累素材的途径;而色彩侧重于远近、层次,基于色彩逼真生动的表现力,能够很好地还原园林空间的真实形态,增强园林美术设计作品的人文气息。再次,作者利用多种美术表现技法阐释园林美术设计效果图的实现机制。该部分内容集中于模块3“园林专业应用技能”中,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作者将一个完整的园林美术设计项目分割成三部分,分别为“表现技法”“构成要素”和“细节装饰”。其中,“表现技法”包括传统手绘和电脑绘图两种。手绘的优势在于自由度大,能够很好地将园林设计师的创意构思表达出来,且综合水彩、水分、钢笔、彩铅、马克笔等工具,可以提供多种设计风格,但缺陷是效率较低。以“水彩画”为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经历“轮廓勾线填大色块填小色块填装饰色细节处理”一系列过程,且无法很好地保障比例、明暗、层次等效果。电脑绘图是园林美术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书中为读者推荐了3Dmax、Photoshop、CAD、Painter等常用软件,利用电脑绘图可以便捷建模、场景渲染,最大程度上节约了设计成本,但不足之处是“艺术失真”,电脑绘图作品容易陷入“恐怖谷理论”陷阱,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官体验,且容易削弱园林美术设计的人文意境;本书对“构成要素”的分析相对简洁,指出中西方园林案例中主要构成要素为“植物+造景”,在实现机制上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细节装饰”以美术字、图案为例。

二、形式新颖、园林美术设计教学要素主次分明

为了突破“纯美术”教学内容桎梏,本书在园林美术设计教学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在每个章节中提供多个教学栏目,以此规避纯粹“美术学”和纯粹“园林学”的分割,构建“园林美术”这一独立学科体系。同时,每个章节中以“基础知识”部分为主,课堂训练、本章小结、拓展训练与考核目标4个栏目为辅,以此做到主次分明,帮助读者合理运用园林美术设计教学要素。通过详读不难发现,各个章节内的栏目之间也保持着高度相关性,非常契合高校教育模式特征,有利于保障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协同。例如,第一章“美术概述”中,作者在“基础知识”讲述之前,先把本章“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标注出来,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强调美术及“四大分类”的概念,在能力培养上注重中外美术史作品的鉴赏能力,相对应的,在“课堂训练”栏目中,要求学生根据作品图片来判断背景文化、美术种类,在“拓展训练”中要求写出艺术体验,这种“所学知识”与“所考内容”高度一致的组织方式,有利于学校教育环境下“教与学”的平衡。此外,“基础知识”作为本书各章节的主体部分,作者为细致全面地向读者传达,在内容设计上普遍采用“图文衔接”的方法。全书容纳了海量图片,几乎每一个概念、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训练环节都附上图片展示,如第一章中讲解“特种工艺美术”这一概念时,用“玉如意”“传统皮影”“布老虎”等作品说明,可以更好地对“特种”的内涵进行界定,它意味着“特种文化、特种地域、特种工艺”。

三、知行合一、园林美术设计理论实践密切关联

美术设计学范文第5篇

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著名教授盖尔哈特•马蒂亚斯对中国设计教育的现状曾经很直率地批评道:“中国的一个个艺术和设计院系已经蜕变为一家家营利企业,其产品就是一批又一批从有缺陷的教育流水线上培训出来的次品毕业生,每年达数十万人,可是这些被称之为‘设计蚂蚁’的设计学生,刚出校门就已无法适应全球化经济浪潮对现代设计人员的要求。”事实上,中国的设计教育在一片繁荣的表象下,至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远未真正成熟。

一、扩招带来的艺术教育膨胀

1.各个院校美术设计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由于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对设计人员需求量增大,各个院校似乎都意识到设计教育是艺术类的大专业,都来争抢这块巨大的“蛋糕”。于是很多学校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追求学科覆盖面,虽然不具备学科实力,也纷纷争先恐后地添加设计系。伴随着“扩招”、“教育产业化”,学生总数增长速度惊人,各个院校的造型专业和设计专业的招生人数更是逐年增加。这就必然导致师资和教学条件的严重不足,教学质量滑坡,不免让人担心有些院校扩招艺术专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大幅度招生增加院校的经济收入。这与教育的目的——教书育人是相悖的。

2.艺术设计生源质量不理想艺术类招生的文化课门槛偏低,于是除了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外,还吸引了大批文化课分数过不了高考关的学生报考,这导致近年来报考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人数激增。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高中阶段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为了有个学校去读,才不得不选择了艺术和美术专业,走向了这条“捷径”。单一的标准化(素描、色彩、速写)专业考试模式,是不是能考查出学生的创造潜能尚值得商榷,在目前的“艺考热”浪潮下,真正发自内心有艺术追求、具备了艺术素质的学生可谓少之又少。很多考生勉强通过考试进入学校后,专业能力差,专业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目前艺术院校学生的到课率普遍很低,这是困扰很多专业教师的问题。这种状况必将导致培养出过剩的平庸美术人才。

3.教学条件相对较差我国美术设计专业,无论是教学空间还是硬件设施条件,同发达国家的著名学院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美术设计专业由于其专业特色,对教学空间、教学设施、展示空间都有特殊的要求,而目前很多院校仓促上马的艺术专业,资源调配不合理,并不具备基本的教学空间和设施。学生在校期间不能真正享受到应有的教育条件,教师学生“东跑西颠”勉强维持教学,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4.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育产业化”的破坏性是慢性的,首先是大量的学生进入学院,这对于师资力量薄弱的院校来说无疑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大多数新建设的美术设计专业,教师过于年轻,又有不同的教育背景,有学习纯造型艺术出身的,也有学习设计出身的,思想与设计理念各不相同,见解分歧很大,各种教学思想的矛盾互相抵消了作用,由此可见设计教育发展难度之大。还有多种原因造成的教师对教学投入不足,教师角色没有真正到位,也是一直存在于各艺术院校的普遍问题。

二、设计教育缺乏有效的模式和方法,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教学观念滞后,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美术设计培养体系美术设计教育必须注重对于设计规律、教学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目前,中国的设计教育是非常缺乏有效的模式和方法的。中国近20年的设计教育思想基本上是照搬20世纪初包豪斯的三大构成体系,这种教育体系照搬西方100年前的教育精神,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而真正属于中国本土的工艺美术教育思想也已逐渐被遗弃。目前多数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以模仿为主,这种学习方法应该适度改变。

2.盲目改革,教学秩序及课程设置“随心所欲”对于一些新专业的开设,一些院校自上而下都没有翔实完整和科学的计划和准备,课程安排随意性极大,学生在新学科里一头雾水。课程设置既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也不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与递进关系。课程名目繁多、花样翻新,但有些名不副实,“挂羊头卖狗肉”,还有些新课程“蜻蜓点水”,似乎是拓宽了知识面,但传授不能做到专、精,以致许多学生仅仅学得皮毛,不能上手就用。毕业后学生发现学到的知识、技能有限,完全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顿觉茫然。当大批这样的毕业生需要就业时,他们涌入社会,带给社会的负担也会很大。

三、实践环节不配套,教育“纸上谈兵”

美术设计专业的设计实践不能仅仅是理论的设计或模拟式的设计。这种老式的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这样就产生了所谓的人才浪费。从大局来看,设计教育一定要进入社会,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没有很好的沟通渠道,学校的设计教学大多是纸上谈兵,这也是中国设计教育与国外设计教育的最大区别,即严重缺乏动手能力的实践教育。

四、就业不容乐观

艺术类学生的数量增多,不免会给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高校专业设置结构性问题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个原因,在如今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调整,就会进一步放大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目前,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不高,部分学生悲观地预言“:毕业等于失业。”

五、针对相应的问题可以尝试如下的解决办法

1.缩小招生规模,确保生源质量首先,院校应该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合理制订招生计划,控制学生数量。其次,改革专业考试方法,设计更加灵活的考试方式,全面了解考生的艺术素养,并相应提高文化课分数线及文化课成绩的比重,以提高艺术生源的文化素质,保证生源的质量。在观念上,应该摒弃学不好文化课才去学艺术的观念,要真正去挑选有一定基础,并对美术设计有一定兴趣的学生,这样才能促进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有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2.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规范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尊重艺术教学的方式方法,满足教学的基本教学空间、展示空间、实践空间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教学设施和实习、实践的硬件设备,使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付出较高的学费的同时,享受到比较好的教学条件。“设计需要从手(技术)、眼(观察、洞察力)、脑(思维、想象)、心(智慧)等四个方面的训练。”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为重点,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给予恰当的引导,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在本科生阶段,教师应该给学生信心、技能,培养其具备创新能力。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更应教会他们搜集资料的方法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创作过程中思维习惯的培养。在研究生阶段,教师应该扮演一名课程组织者的角色,组织各方面的资源,传达一种教学理念,同时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中国一流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师在育人的同时,还要将做人的道理传授给学生。

3.调整完善教学体系国家针对跨世纪人才培养规划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具体要求。这就需要改革现行的教育教学体系,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更新部分课程内容,建立一套完整的、建立在中国社会和文化基础上的个性化教育体系。我们应该对西方艺术设计体系采取借鉴和融合的方式,着眼于新的设计思维体系的建立,把东西方思想融合并恰当地运用在中国的设计教育上,用先进的设计思想来武装中国的工艺美术设计。艺术设计教育不能忽视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学生要在毕业之后立足社会、获得长远发展,就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力。忽视基础教育是出于急功近利的想法。开始阶段,学校不要过分强调专业的细分,可以进行粗分。刚进校的学生,在面对专业细分时没有明确定位,这会导致学生盲目地选择专业,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如果能先以课题为尝试,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点,这也将有利于教师课程的教授和学生的配合。教学改革要慎重,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的设置,讲求科学严谨。对于个性化的教学,校方应该持欢迎态度,但个性化教学要遵循教学大纲的整体秩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应该是艺术设计教学始终不变的目的。在具体方法上,教师要探索丰富多样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