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教育对幼儿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活动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孩子们吃的、用的、玩的都紧跟时代潮流,外来的文化不断涌入,导致民间艺术正在慢慢流失,甚至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在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教育,能让幼儿认识传统的民间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从而保护、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
2.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1)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审美是民间艺术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形形的戏曲脸谱、清新流畅的青花瓷、惟妙惟肖的剪纸等,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在欣赏这些精美的艺术作品时,感受了作品的色彩美、图案美,掌握了美的规律,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
(2)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幼儿园小朋友手指的小肌肉群发展不够发达,手指的动作不够灵活,经常进行民间艺术活动,如剪纸、编织等活动,有利于幼儿小肌肉群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
3.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开展民间艺术活动时,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始终鼓励和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索。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专注力、细心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培养,还从中得到了中华美德的教育和熏陶,养成了讲文明、守纪律的良好习惯,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
二、幼儿园实施民间艺术教育的现状
1.重知识性学科,轻民间艺术。
在与家长的日常沟通中发现,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重各科教学的功利性等方面,他们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希望孩子多学习数学类这样的知识,忽视民间艺术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2.重电子化和外来文化,轻民间艺术。
当今社会,无论是在园、在家还是在大社会环境下,幼儿接触的玩具和日常用品都走在潮流的尖端,时尚感十足。我们在实施民间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家长配合收集一些民间艺术类的材料时就比较困难。
3.教师自身对民间艺术缺乏了解。
我园教师大多是“90后”的年轻教师,这些教师对我国的民间艺术了解不多,熟悉程度不够,即使对于一些知道的民间艺术,教师在这方面的艺术才能也比较薄弱,在实施民间艺术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
三、幼儿园实施民间艺术教育的途径
1.将民间艺术渗透于教学活动。
幼儿园民间艺术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民间艺术教育设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学习的活动,是班级集体或小组性的学习活动。例如大班民间艺术欣赏活动《美丽的中国结》,通过对中国结的欣赏,让幼儿认识中国结的外形特征,感受造型、色彩、线条等的情感表现性,不仅培养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而且让幼儿了解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将民间艺术渗透于游戏活动。
随着课程游戏化理念的不断推进,幼儿园的游戏活动逐步多元化和常态化。区域活动是孩子们十分喜欢的活动,孩子们在游戏的操作和探索中自身获得知识经验。我园区域比较丰富,我们将民间艺术渗透于各个区域中。以大班美工区为例,首先我们收集了许多体现民间特色的材料,如葫芦、瓦片、毛线等,然后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进行民间艺术活动,如在葫芦和瓦片上进行彩绘,运用绷架、毛线、白布,让幼儿在白布上画出图案基本轮廓,然后用毛线刺绣等。孩子们在这些简单、有趣的民间艺术活动中逐渐流露出对民间艺术的喜爱,在活动中享受了民间艺术美的熏陶。
3.将民间艺术渗透于环境之中。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实施媒介,在整个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常常作为隐性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在实施民间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将民间艺术渗透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
(1)将民间艺术渗透于幼儿园整体环境。在幼儿园大环境创设之处,我们有意识地把各种民间艺术作品有机地融入其中。如在楼梯上,我们将收集到的许多竹编簸箕、竹编篮子由孩子和老师进行装饰后陈列出来,这样既形象地展示了民间艺术,又让幼儿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美,激发了幼儿的民族认同感。
(2)将民间艺术渗透于班级环境。幼儿园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必须依赖幼儿同环境的积极互动。因此,我们创造蕴含民间艺术文化元素班级环境,营造能够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班级环境。如我园各班都有一个围绕“民间艺术”为主题的特色区角,有的班级在该区角中陈列了收集到的各种民间工艺品,有的班级收集了许多民间工艺材料,为幼儿进行民间艺术活动提供了条件。这些环境的创设,不仅激发了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而且让幼儿在观察、操作中提高了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关键词:艺术教育;回归自然;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9-146-3
“回归自然”是一种生态哲学思想,此口号最初由卢梭提出,他是在当时反对古典的模仿,主张天才的独创的情况下提出的。但实际上无论追求“自然”还是“独创”,立足点都是基于人的自然而自发的心理本能,“倾听内在的情感的呼声”才是最高的无法拒绝的“绝对命令”①。面对当前我国幼儿艺术教育背离自然的现象,我们也要呼吁幼儿艺术教育回归自然。“回归自然”的幼儿艺术教育是指在幼儿艺术教育中,以自然为本,尊重幼儿的个性、主动性、积极性,正视幼儿的艺术潜能和天赋,充分发挥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创造力,师生在平等对话的前提下,使幼儿艺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教育评价、环境等能够依托自然,使幼儿艺术教育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本文就当前幼儿艺术教育环境创设中背离“自然”的现象进行多角度分析,并结合实践案例论述了回归自然的幼儿艺术教育环境创设的途径和方法。
一、幼儿艺术教育环境中背离自然的现象分析
幼儿艺术教育环境是幼儿艺术教育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环境是否具有艺术感染力对艺术效果起决定作用。对比过去,我国幼儿园的师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园舍的钢筋水泥化、教具的无生命化、操作材料的非自然化等等这些都是幼儿艺术教育不依托自然的表现。
(一)园舍建设过于钢筋水泥化
现在幼儿园大都是钢筋水泥化的,院落狭小,植物零落,面积稍大的操场也几乎全被塑胶之类的材料包裹。幼儿们呼吸不到大自然的新鲜气息,特别是城市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他们面对的一律都是四角的天空,孩子们就像生活在笼子里。回头想想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不禁让人羡慕,他竟然把学校建立在村镇的边缘,使其毗连森林、肥沃的土地和河流,它不仅是孩子们的学校,更是一所美丽的自然王国……我们目前的生存状况决定了我们已不可能拥有“蓝天下的学校”,也不可能为孩子创造一所苏霍姆林斯基式的“自然王国”。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幼儿缺少了对大自然的丰富感受和体验,也就缺少了些许的生动与灵气。他们渴望在大自然中放飞的感觉,渴望肥沃的田野、芳香的草地和茂密的森林,渴望大自然中一切鲜明的色彩和嘹亮颤动的音响。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多让幼儿郊游、踏青,试着将艺术课堂搬到大自然中。感受和运用自然中的电闪雷鸣、日月星光、四季更替、花开花落……这些都是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的良好题材。
(二)幼儿艺术活动教具无生命化
现代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表明了艺术教育的进步,我们的课堂不仅可以使用丰富多彩的图片,还能根据需要制作更加生动形象的PPT甚至是动画视频。我们或许可以做到让幼儿“坐地日行八万里”, 但即使如此,幼儿园中也仍然有许多说“我不会画”的孩子,而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罗恩菲尔德说的,“儿童不能将自己想要描绘的物体的形状,在心中唤起清晰的意象,或者就是心中空无一物。”②这说明,无论我们的多媒体技术多么先进,它最终让儿童获得的只能是经验而非对自然界中生命力的直接体验。所以,请不要忘了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听官的跟前……”③教师要带领幼儿走进生活、亲近自然,主动发现体会大自然中生命的觉醒和生命力的更新感受,让他们充分地观察和感受来自自然万物中的生命形象,体验大自然的无限变化和运动,触动最本原的审美感知,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和能力。
(三)操作材料的非自然化
目前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最常见的操作材料是塑料制品、吹塑纸、泡沫及雪碧瓶、易拉罐等生活材料。从环保和废物利用的角度讲,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讲,这些非自然材料与自然材料如麻绳、木块、沙、石、泥、树叶、树枝、蔬菜等相比,却不能算作很好的操作材料。非自然材料,由于其缺乏自然性,也就缺乏自然材料所能产生的审美特性。如塑料苹果虽然能够制作得栩栩如生,但是无论在颜色、质地、气味等方面给人的感觉都是不同的,它没有实物苹果所特有的生理变化性。而自然材料更具有审美价值,它本身所特有的色彩、气味、纹理、质地等自然特性,是自然中所蕴藏的最最自然的艺术要素。因此,尽力让自然材料显现本身的特性非常重要。通过操作自然材料,幼儿不仅可以了解自然的更替和变化,还可以从中获得最初的审美感知力,这是幼儿在自然材料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提条件。
二、回归自然的幼儿艺术教育环境创设的途径与方法――以幼儿园生态式艺术教育为例
回归自然的幼儿艺术教育环境主要指,幼儿艺术教育环境的创设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天然环境,要与艺术教育内容相一致并具有动态变化性,艺术创作中要充分利用自然材料,艺术活动过程还要创设和谐融洽的艺术氛围,为幼儿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不可或缺的环境条件。
在幼儿艺术教育中,艺术教育环境的创设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也直接参与着幼儿艺术教育活动,影响着幼儿艺术教育的过程和效果。因此,能否创造一个自然的艺术教育环境是有效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前提。
(一)大自然本身既可以作为教育环境又可以作为教育内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艺术教育资源
如“我爱大自然”这一单元的一系列活动中,有两次活动是在大自然中进行的:活动一“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和发现美”和活动五“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有人说,伟大的艺术产生于伟大的心灵,而伟大的心灵又是一颗向着大自然敞开的心灵。当贝多芬在夏日的清晨徜徉在维也纳幽静的森林里,他的耳朵虽然听不到森林里的鸟鸣,但是,他用心灵倾听着大自然的‘天籁’。据说,在黑尔达的诗集中《歌的力量》一诗的下面,他写道:‘我耳朵之失灵,在这样美丽的大自然中,一点也无碍。在这里,连每棵树都似乎跟我说话,圣哉!圣哉!’”①儿童生来具有向大自然敞开的心灵,在大自然中,他们也是用整个的身、心去感受大自然之美的。当他们背着画夹,拎着水粉颜料、画笔和小桶“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时,他们找到了最最自然的艺术感觉,自然的光与影、形与色,与写生出的光与影、形与色可以融为一体,他们不再费劲心思地听老师讲解近大远小、明暗色调等枯燥的艺术原理,大自然给了他们最直接、最自然、最生动的解释。
儿童与自然是天生相通的,在自然所创造的美的氛围和自由的空气中进行艺术活动,更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充分利用优美的大自然这个最天然、最迷人的艺术活动场所作为幼儿教育的教材呢?艺术教育活动不要只是局限在教室中,必要时、方便时,完全可以把幼儿带入广阔的大自然中,让他们欣赏、感受大自然的艺术魅力,领他们亲自参观艺术博物馆、艺术展览等,增强艺术感受力;也不要只局限于座位上,他们可以随着感情的起伏离开固定的座位,去尽情地跳、尽情地舞,或者坐在地毯上,必要时躺着也可以。
(二)幼儿艺术教育环境要具有动态变化性
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诸多的感知觉中,视觉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通道之一,8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由此可见,为幼儿提供新颖丰富的视觉刺激环境非常重要。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保持活动室环境的动态变化性都显得尤为重要。活动室的装饰不能搞突击,而要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日益丰富。如在“我爱大自然”这一单元活动刚开展前,活动室里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在“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和发现美”活动中,幼儿将自然中的一切都视若珍宝,什么形状怪异的石子、颜色鲜艳的树叶,只要能带的都想方设法带回了幼儿园。而教师也忙里偷闲地捕捉了他们或嬉戏、或探索、或研究时的许多镜头。于是这些树叶、石子、照片都成为活动室装饰的绝妙材料,活动室里渐渐弥漫起了大自然的气息。以后随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到自然中去写生”、“四季散文欣赏”、“大自然的声音”等系列活动伸展,活动室日益丰富和充实起来。特别是经过“我爱大自然”集体创作活动后,活动室里俨然成了一个地道的自然王国:他们用树枝和绿色的皱纸做出有各种各样树叶的丛林,用粘土制作大象、狮子、蛇等森林动物来装扮活动室。
(三)进行艺术创作要充分利用自然材料
如果说自然是最高的美,那么艺术是第二自然,所以艺术不是在自然之外与自然绝对对立的,艺术来自自然。所以在艺术活动中除了给幼儿提供废旧材料和一般艺术材料外,还应该多多提供自然材料,并鼓励幼儿充分利用自然材料。由于不同材料具有不同属性、质感以及不同的肌理效果,因此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启示和灵感。所以,不怕材料多,就怕不够用,幼儿好奇、好动的天性决定了,没有幼儿不好奇的东西,没有幼儿想不出的点子,而且材料准备得越多,越易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在“原始人的服装”这一活动中,教师发动家长、幼儿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材料,自然材料如大白菜、小萝卜、柳条、芭蕉叶、野花等,废旧材料如麻袋、草绳、绸布、羽毛等,还有一般的艺术材料如画笔、颜料纸等等。材料的丰富多样性激发了幼儿艺术创造的丰富多样性,他们个个积极开动小脑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装饰自己。大白菜叶戴在头上是帽子,柳条圈在头上是花环,芭蕉叶斜搭在胸前是衣服,草绳围在腰间是腰带,麻袋围在下身是裙子等等,他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装扮形象。试想没有这么多的材料,特别是这么多的自然材料,幼儿恐怕很难把自己装扮地如此栩栩如生。所以要想使幼儿尽可能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要给幼儿提供多多的创作材料,否则幼儿再善于想象,再善于创造也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四)还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精神氛围
在平等、和谐的人际环境下,幼儿可以轻松愉快地沉浸于艺术活动中,任想象的翅膀驰骋,他们可以不用规规矩矩的坐在固定的小椅子上,他们可以轻松自由地围拢老师席地而坐;他们发现“新大陆”可以和老师或小朋友随意地交流;他们不用拘谨地一点一点地勾线,他们可以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挥毫泼墨;他们的太阳可以不是红色的,小草可以不是绿色的,他们可以任凭丰富的想象驰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只要觉得能表达出他们的情感,他们可以选择任意的表达方式:绘画、粘贴、泥塑、唱歌、跳舞、游戏……
儿童心地纯真,没有任何成见,感受敏锐,想象力丰富,对世界充满好奇。因此,可利用周围各种有利的环境,使艺术教育时时有、处处在,在各种艺术环境的熏陶下,让幼儿的艺术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让一颗敢于幻想的童心,自由地作出种种奇想,为纯真的童年多留下一点奇瑰浪漫的联想。
参考文献:
[1]戴茂堂.超越自然主义[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12.
[2][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肖勇译.教育的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9.
[3][捷克]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4]朱家雄,林琳,吕坚编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
[5]滕守尧著.艺术与创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6]边霞编著.幼儿园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4,3.
[7]刘雨著.艺术经验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
关键词:舞蹈教育,艺术,幼儿,阶段发展
作者:张婷婷/沈阳师范大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曾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以及创造美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情绪态度的一种独特方式”。艺术的重要性不亚于爱情,不能等闲视之,它不仅提供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更有益于塑造未来的角色。在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在艺术领域中的学习关键在于机会与创造。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与感受与成人不同,他们表达的情感方式与成人也有所不同。
舞蹈作为艺术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它贯穿于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因为我们的肢体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能够传递美妙的意境。而且舞蹈教育对幼儿的身体与心理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以幼儿为中心的舞蹈教学
舞蹈之所以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幼儿是主要原因.教育型的舞蹈可以帮助幼儿挖掘自身的潜力.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就意味着幼儿是作为受教育者的整个学习活动的中心,包括评价与标准在内等其他因素都以围绕着幼儿为中心来开展。舞蹈需要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包括智力.身体、艺术与社交等等.教师必须要了解每个幼儿在各方面的需求与能力,并进行相对应的指导。相同的舞蹈教学方法是无法适用于所有人的,教师需要评估幼儿的年龄、心理发展与课程阶段是否匹配。
阶段。是指学习的各个方面也称为发展的阶段,或称为复杂阶段。教师要了解这些阶段才能够评估幼儿现在正处于哪个阶段及下个阶段在哪里,这对于幼儿在舞蹈方面的持续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4岁-5岁的幼儿乐于发现自己的身体可以做什么事情,它们能够自己分清楚身体的不同部位、改变的水平与方向、探索各个部位的运动范围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它们不会用劲但运动的范围很广,喜欢大肌肉群的运动但也容易疲惫,这时教师要注意到这个年龄阶段幼儿身体的局限性循序渐进。教师可以教她们一些简单的躯干运动的伸展,让他们做一些伸展运动如:齐步走、高低拍手、弯曲膝盖等为之后的高空动作做准备。
而在6-7岁的幼儿小肌肉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稳定,这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舞蹈创编,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而且在这个年龄阶段女生的身体发展比男生的快,在动作的快慢与流畅性上都有明显的对比。
二、舞蹈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曾指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不仅要了解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更要关注幼儿的发展速度与倾向。”艾瑞克·杰森曾探讨,作为一种系统符号、通用语言,舞蹈是人类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总结了某些复杂的动作,例如舞蹈动作,怎样将近100%的提高人脑的功能。根据艾瑞克·杰森的研究,舞蹈间接的提高了人脑的皮质系统的成熟度。而舞蹈加速了这个过程,使大脑活动的更加有效率,更快,因为舞蹈动作哪涵盖了反馈,挑战,时间与连贯。即兴舞蹈更能够提高大脑的创造性,并加以实现。大脑研究表明了人脑会根据每个体验的过程进行改变与发展。特别是艺术任务与教育实施的最佳时间是在幼儿的“最佳学习窗口”时期。而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这个发展区称为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这个区域是幼儿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应对一些特别的挑战的最佳时期。
例如:4-5岁的幼儿乐于模仿,像模仿动物的动作这类活动能够给它们带来乐趣,它们乐于模仿动作而教师则应该引导幼儿用身体思维来清晰的表现自己的某些想法与意图,这对幼儿的审美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6-7岁的幼儿这个年龄阶段老师发展专注力,这时的幼儿的注意力持久性还不够,一般在15-20分钟。如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可以从动作的基本学习过渡到看简短的舞蹈视频,并讨论动作的变化活动与风格。
三、舞蹈教育对幼儿的益处
(1)身体形态优美:幼儿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快速的时期,经过舞蹈的训练如收腹、挺胸、抬头,都能够使他们坐立行走都有一种优美的姿态,并且还能纠正驼背、弯腰、端肩等不良的形体问题。
(2)动作的协调:舞蹈需要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协调配合,通过舞蹈与音乐结合达到和谐的动作协调性的训练,并且能够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提高身体素质:跳舞需要消耗一定的体力,练习舞蹈后能够促进幼儿食欲以及增强身体的消耗,可以提高幼儿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生病的机会。
一、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一直以来,艺术文化都会寻求教育作为扩大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渠道,完成由点及面的推广。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同样可以选择教育作为最佳的宣传推广途径。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建构以幼儿为中心的民族艺术教育体系与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让社会提高对传承少数民族艺术的关注度,积极加入少数民族舞蹈的幼儿素质教育传承模式建设的讨论中来。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元素在幼儿素质教育中不断增多,能够增强少数民族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自信自觉担起传承重任;同时,也可以让汉族幼儿接触到其他民族的灿烂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解,对推动中华民族的和谐繁荣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随着教育的传播扩散,不同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借鉴吸收,无疑能为继续壮大文化内涵与规模提供良好的素材,同时也可以满足各民族在传承实践中的探索需求。可见,本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二、广西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传承与幼儿素质教育的关系
1.幼儿舞蹈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发其智力,激发其潜能,初步构建其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儿童舞蹈艺术教育内容的融入,使幼儿可以在轻松欢乐的表演中激发生活情趣。舞蹈旋律的优雅感一定程度上能熏陶幼儿的性情,使其在积极表现的渴望中激发出自我表达的潜能,能开发幼儿的行动创造性,并且使幼儿对真善美的判断力大大提升。可见,幼儿舞蹈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在幼儿素质教育中传承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必要性分析
(1)全面促进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民间传承。文化的传承既要体现“传”的系统性,也要体现“承”的合理性,因此对广西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传承而言,需要借助人的力量来完善“传”和“承”的过程,即需要传播者和继承者两个主体,前者是发起人,后者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新形势下,我们应转变思路,主张从幼儿教育入手,让幼儿从小开始适当接受少数民族艺术的教育培养,从而在兴趣培养和技能训练中挖掘更多的文化继承者。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其教育的质量程度关系一个人未来的人生发展,而且人的个体意识从幼儿起慢慢便形成了特有的习惯、倾向或态度等特点。适当在素质教育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将有助于幼儿成长后对特定的事物表现出较稳定的兴趣和喜爱,对于舞蹈艺术的情感关注也会愈加饱满,也就能够为少数民族的舞蹈传承做出更多的努力。
(2)有力推动幼儿个体的全面素质发展。幼儿教育的培养,不单单能开发幼儿的智力因素,还能开发幼儿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就是能够影响人的行为的兴趣、性格、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幼儿的未来成长需要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良性影响。当幼儿开始全面接触少数民族舞蹈后,会被颜色鲜艳、风格特异的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等深深吸引,陶醉于情感表达丰富的民族艺术元素中,或有了美术创作的兴趣,或有了欣赏民族乐曲、歌曲和舞蹈的乐趣,或着迷于倾听舞蹈背后的民间传说,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可以被直接表现和培养的地方。因此,加强幼儿素质教育中的少数民族舞蹈教育,能够让幼儿充分培育审美观,不断感知少数民族舞蹈的价值取向,从而有力推动幼儿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3.幼儿素质教育中传承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可行性分析
虽然幼儿表面看上去具有低龄化的不成熟特征,但完全能够接纳学校对其所提供的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素质教育。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中载歌载舞的形式能够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而且,幼儿特殊的心理感知能够迅速捕捉到舞蹈中的欢乐元素而产生愉悦感,自然愿意更多地欣赏舞蹈。很多舞蹈动作来源于生活,而幼儿也往往借助生活经历来学习理解,因此,少数民族舞蹈也会结合幼儿对生活的理解来使其完成学习。另一方面,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幼儿阶段的各种认知能力已经能够使其从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中掌握更多的直观信息,能够将自己对舞蹈艺术的理解重新演绎出来。综上所述,幼儿素质教育中传承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是可行的。
4.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幼儿素质教育中传承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特殊意义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增强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力度具有特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意义,通过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多民族之间的文化多样性获得了最佳的共处时机,能够维护多民族不同文化的共存,这给未来艺术文化的传播和继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外,面对我国目前所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多民族的舞蹈文化在幼儿素质教育中频频出现,幼儿在喜爱本土艺术的基础上也会接触到不同民族的艺术,从而也加强了对其他民族艺术的喜爱,有利于稳固多元一体格局。二是个体意义,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帮助幼儿加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识,通过对文化的认可来实现对民族的认可;另外也能够帮助幼儿在欣赏、了解不同民族艺术的基础上接受更多的民族文化,实现国家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帮助幼儿树立民族平等意识,培养幼儿跨文化、跨地域的交往能力。
关键词:绘本阅读;幼儿;审美;推广;开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242-02
一、幼儿绘本阅读的重要性
1.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绘本阅读呈现给幼儿的是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幼儿以最直接的感性认识,这对于启发他们的审美和认识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审美意识是每个幼儿与生俱来的潜质和修养,但是倘若不开发,就永远无法达到较高的审美境界。幼儿绘本的意义正在于此,通过直观画面的引导实现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的教育。
2.较早地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绘本阅读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较早地开启幼儿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想象力的提升关系一个人日后的发展和成功,是必不可少的源泉。绘本阅读呈现给幼儿的是最形象的画面,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有意义的联想,在无形中他们的想象力得到提升,思维意识得以较大的提高和深化,让他们的想象力得到真正发挥,促进其今后的成长。
二、幼儿园绘本阅读所应关注的几个关键点
1.以幼儿的健康成长为前提。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最关键的,一切的教育活动都要牢牢地按照这个前提展开,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意义。对于绘本阅读的教育更是如此,它的本质就是为了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以幼儿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积极地启示和引导,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实现最早的启蒙教育。
2.以培养幼儿的审美为主线。绘本阅读的教育是一种对幼儿潜意识的审美活动的启蒙和探索,其终极意义就是为了实现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在绘本阅读的教育活动中,要牢牢把握住这一原则,坚持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为主线,对幼儿进行美感的熏陶,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进行。
3.以幼儿的今后发展为关键。对于幼儿的培养,无论是绘本阅读还是其他的教育形式,都是为幼儿的今后发展做准备的,绘本阅读的意义就是以对幼儿的审美能力的熏陶为手段,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对于幼儿的绘本阅读的教育来说,要始终坚持这一方向和本质,这样才能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教学。
三、如何有效推广和开展幼儿绘本阅读
1.为幼儿选定合适的绘本材料。绘本阅读的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是至为关键的,它关系幼儿最早的艺术启蒙和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必须要为幼儿挑选合适的、有价值意义的绘本材料,才能够保证幼儿从中学到真正的东西,《山丘上的约会》、《多多什么都爱吃》、《月亮,晚安》都是较好的绘本材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素质。对幼儿进行合适的引导,实现对幼儿的审美意识的熏陶和培养。只有有了合适的绘本材料才能够用健康、正确的内容对幼儿进行教育,实现绘本阅读教育的目标。
2.充分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从鸡蛋到鹅卵石,从太阳到向日葵,从白云到棉花糖,各种各样的比喻和联想都需要幼儿充分的想象力,幼儿绘本教育就是实现幼儿想象力的关键所在。在幼儿绘本的教育中要格外注意对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是一个人的灵魂,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和今后才华的发挥都有很大的启示意义。进行想象力的引导时,要注意将绘本的阅读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这样能够让幼儿产生更多的联想,把绘本的知识活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3.把幼儿的绘本阅读教育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绘本中展现的很多画面,与生活息息相关。把这些生活场景再现到生活中去,教会幼儿做到团结友爱,尊敬师长,热爱生活,给他们播下善良的种子。将绘本阅读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充分地发扬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幼儿绘本的真正意义是为了将极具生活趣味的画面展现出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生活,实现绘本教育与生活的有效连接。将绘本的阅读活化,让两者彼此融入,实现绘本阅读与生活相联系,让幼儿健康成长。让绘本阅读与生活相联系,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幼儿的身心健康,能够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实现幼儿绘本阅读的推广与开展具有多重意义,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有助于启发他们的成长。积极地探究幼儿绘本阅读的教育,从多角度对绘本的教育进行改进,为幼儿的绘本阅读提供合适的绘本材料,对于幼儿的想象力加以正确的引导,实现绘本与生活的有效对接,使得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生活,达到绘本阅读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明芳.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艺术同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2]刘云艳,刘婷,周涛.运用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2011,(8).
[3]周尤.视觉的舞蹈——儿童绘本多向阅读方式设计探索[J].艺术百家,2012,(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