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肌康复训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呼吸康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国mMRC评分;6-MWT试验
[中图分类号] R56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4-0156-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重要疾病之一,在药物疗效收效甚微的情况下,临床实践的发展却不断证明呼吸康复对于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有效性[1]。对于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患者,及时给予呼吸康复有利于COPD、包括重度及极重度患者改善肺功能、运动耐力及呼吸困难指数[2]。而利用6 min步行距离(six-minutes walk test,6MWT)试验和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及(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ale,mMRC)作为量化指标来评估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和运动耐力的改善,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本文我们对20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呼吸科2012年1月~2013年6月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男15例,女23例,纳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慢性阻塞性肺病指南(2013更新版)解读[3]诊断标准,包括重度及极重度COPD。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对照组18例,年龄48~78岁,平均 63.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治疗前病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1个月内有不稳定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为绝对禁忌。排除标准:①血压控制不满意,收缩压>180 mmHg(24.0 kPa),舒张压>100 mmHg(13.3 kPa);②静息心率>120 次/min;③疲劳和活动后呼吸困难以外的因素造成的活动受限如关节炎、跛行等;④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周围血管病或严重肺病;⑤由于精神疾病不能保证试验的可靠性者。
1.2 方法
治疗前评估:评估病史、体格检查、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能力。呼吸功能锻炼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操作者双手置于患者胸部,鼓励患者缩唇呼吸,吸气时胸部膨隆向外突出,呼气时胸部内陷,此时可将置于胸部的手稍用力按压,进一步增加胸内压,尽量呼出全部气体,在患者平卧位、左、右侧卧位各训练5 min;第二步:患者采取平卧位,沙袋(1~2 kg)置于腹部,进一步增加腹内压力,帮助膈肌上抬恢复到正常位置,呼出全部气体,整个过程尽可能保持胸部不动,训练5 min。第三步:采取坐位,双腿接触地面,脚腕绑沙袋,轮番前后踢伸左右腿,训练5 min。第四步:采取坐位,双腿接触地面,双手握沙袋上下平举,然后双臂伸展,上下平举沙袋,训练5 min。第五步:利用简易呼吸器帮助训练:吸气10次,呼气15次,训练5 min。第六步:短程步行:根据患者、病情、体能状况,呼吸困难程度决定行走距离,以30 m为起始距离,每次步行20 min。
在整个呼吸康复训练中伴随缩唇呼吸,呼吸深长、缓慢,可以配合上肢和躯干的开合、升降进行,吸和呼比例1∶1.5~2。COPD患者接受12周呼吸康复治疗,每周3次,每次约45 min 的运动训练。出院后可以通过安排后续训练程序或门诊、电话随访的形式鼓励患者坚持训练。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如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应暂停训练,立即应用支气管舒张药喷剂或做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比较
20例COPD患者完成为期12周的呼吸康复治疗后,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发现评价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分析改良的英国mMRC评分、6-MWT测验等参数的变化,改良的英国mMRC评分治疗前两组均为4~5级患者,治疗后治疗组2例评分1级,12例达到2级,5例达到3级,1例仍为4级,对照组变化不大。6-MWT测验治疗前两组均为1-2级患者,治疗后治疗组8例评分4级,10例达到3级,2例评分2级对照组变化不大。发现呼吸康复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及呼吸困难指数。
2.2 并发症
本组20例患者在操作过程中,有1例因感染加重而退出呼吸康复治疗组,1例因自动出院而失访。其余病例均能较好的完成治疗。
3 讨论
2007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和美国心血管肺康复协会(ACCVP) 发表了最新的肺康复的循证医学指南,将肺康复定义为:对有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取的多学科综合干预措施,在患者个体化治疗中加入综合性肺康复方案,通过稳定或逆转疾病的全身表现而减轻症状,优化功能状态,增加患者依从性,减少医疗费用[4]。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将呼吸康复推荐为慢性肺部疾病的标准治疗之一[5-7]。肺康复介入的时机已经从稳定期扩展到急性加重期,在控制感染后即可开始运动训练,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改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可能降低病死率[8]。COPD不但有肺部病理的变化,而且多有外周骨骼肌功能障碍,在疾病早期即可发生废用性和肌病障碍,这也是造成COPD患者运动不耐受的重要原因,AECOPD患者除骨骼肌质量下降外,还可伴有骨骼肌结构和功能改变,所以患者的骨骼肌力量和耐力会下降,导致呼吸困难和运动耐力降低。所有这一切加速了疾病进程,以致AECOPD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生存期明显缩短。而肺康复的核心内容则是运动训练,它是改善运动耐力、减轻呼吸困难和疲劳等症状较为有效的方法[9]。
从肺康复的定义可知,减轻症状和提高患者功能状态是肺康复的两项重要目标,本研究通过对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周的呼吸康复治疗后,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及改良的英国mMRC评分、6-MWT测验等参数的变化,发现改良的英国mMRC评分治疗前两组均为4~5级患者,治疗后治疗组2例评分1级,12例达到2级,5例达到3级,1例仍为4级,对照组变化不大。6-MWT测验治疗前两组均为1~2级患者,治疗后治疗组8例评分4级,10例达到3级,2例评分2级,对照组变化不大。由此说明呼吸康复治疗组较 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能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及呼吸困难指数。
COPD患者常因通气功能障碍和呼吸困难使运动受限,而本研究配合用英国mMRC评分、6-MWT试验对患者运动时的呼吸困难和劳累程度进行量化,并以此来确定患者的运动强度将更为有效。明确告诉患者家庭氧疗可以纠正缺氧,减少呼吸做功以及减轻心脏负荷,延缓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性。通过运动中吸氧及音乐分散注意力,减轻患者呼吸困难,增加运动训练效果。本研究还发现患者训练的动机、家庭的支持、环境和疾病的稳定性是患者能否坚持训练的主要原因。为了维持运动效果,可以通过安排后续训练程序或门诊、电话随访的形式鼓励患者坚持训练,避免患者重新陷入运动功能受限、与社会隔绝的恶性循环中[7]。越是在患者熟悉和方便的环境里,患者的依从性就越差[10],而较高频率的督导可以保证患者的训练频率和强度,使呼吸训练得以维持。
[参考文献]
[1] Saey D,Maltais F. Role of peripheral muscle function in rehabilitation[M]. London: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2005:80-90.
[2]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Guidelines for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s[M]. HumanKinetics,2004:4-10.
[3]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updated 2013)[EB/OL]. http:// goldcopd. org/ guidelines -global -strategy -fordiagnosis-management. html
[4] Nici L,Donner C,Wouters E, et al. ATS /ERS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Writing Committe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statement on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6,1(73):1390-1413.
[5] Puhan MA,Busching G,Schunemann JH,et a1. Interval versus continuous high-intensity exercis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Ann Intern Med,2006,145(11):816-825.
[6] Paul V,Evelyn M,Job P,et al. Management of stable COPD[J]. 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2004,52(3):225-229.
[7] Hodgkin JE,Celli BR,Connors GL.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guidelines to success[M]. 4th ed. Mosby,2009:180-208.
[8] Puhan MA,Scharplatz M,Troosters T,et a1. Respiratory rehabilitation after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may reduce risk for readmission and mortality:a systematic review[J]. Respir Res,2005,6:54.
[9] 张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治疗[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9):663-666.
【关键词】护理;高血压脑出血;偏瘫;神经功能;早期康复训练
高血压脑出血为较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本病具有高发病、高致残和高死亡率的特点,高血压脑出血诱发的偏瘫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1]。本研究选取58例本院(科)接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均予手术治疗),(术后)予以护理及早期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科)受指派进行接诊(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共58例,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女比例14:15,年龄41-78岁,平均(54.28±4.73)岁;对照组男女比15:14,年龄42-79岁,平均(55.31±3.86)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患者送入医院后依据病情予相应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常规入院宣传和健康教育,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性格特点并从心理上疏导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病观和康复训练观。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包括:⑴肢体锻炼:在患者的身体进入康复期后,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卧位的常规活动训练;⑵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发生偏瘫的性质、程度、部位以及发生偏瘫的范围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并针对偏瘫肢体和肌肉情况进行康复训练,其中包括关节与肌肉训练、运动疗法、转移训练和翻身与起坐训练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NIHSS评分:0-6分为轻度损伤,7-22分为中度损伤,22分以上为严重损伤。采用巴塞尔(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恢复能力:0-40分为重度依赖,表示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他人看护;41-59分为中度依赖,大部分生活行为不能自理,需专门看护;60-99为轻度依赖,部分活动需他人看护;100分为完全自理。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X2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评分情况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评分情况(x±s,分)
组别
例数(n)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29
22.37±7.68
12.17±7.42
对照组
29
29.64±9.04
22.94±8.68
注:与干预前相比#P
2.2研究组患者干预前后Barthel评分情况
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干预前为(29.38±10.92)分,干预后为(79.64±19.56),干预后研究组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瘫、痴呆和失语等功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而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的整个康复期具有重要的作用[2-3]。由此本院(科)对选取的58例(术后)患者分组予以护理及护理、早期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本研究可得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干预前后研究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情况两项结果。其中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NIHSS评分可得: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情况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予以早期康复训练后患者偏瘫且状态的改善效果更佳。分析其原因在于,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行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不仅可促进患者大脑皮质功能的恢复,还可促进偏瘫肢体的恢复,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偏瘫状态[4]。本研究对两组患者均行心理护理,通过掌握患者的性格特点和基本资料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不仅可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病观和康复训练观,还可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度,进而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偏瘫状况。此外,本研究针对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予以肢体按摩和被动运动,有效刺激患者的血液循环和神经营养功能,促进大脑功能的重组,进而唤醒患者神经功能;患者的意识清醒后予以自主功能恢复训练,指导训练患者从简单的翻身起坐开始,逐渐过渡到站立、行走以及移动等床下训练活动;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偏瘫情况[5]。进一步分析研究组患者干预前后的Barthel评分,可得干预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干预前,提示予以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应用护理及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毛杰,杨相凤.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3):419-421.
[2]张宪军,慕会杰.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18-19.
[3]冯红梅.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7):114-115.
【关键词】: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干预;
脑卒中是多发于老年人的常见病,可引起双侧皮质延髓束受损或弥散性脑软化导致假性延髓麻痹,脑干下部病变引起口唇、舌肌、颊肌、咽喉肌麻痹导致患者吞咽障碍,引起进食呛咳、误吸,易造成吸人性肺炎甚至窒息。同时吞咽障碍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痛苦,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致使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增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有资料报道,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29%一71%。尽早对其进行功能训练,实施个体化康复训练,将更有效的促进吞咽功能的康复,改善脑卒中的预后。现将我科2009年5月~2012年6月对84例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护理积累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患者84例为住院治疗的患者。年龄65~92岁,平均(78.5±6.2)岁。均符合2001年第五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并经CT或Mill检查确诊[1]。均神志清楚,均有摄食吞咽困难。
2、护理干预
2.1有效时间窗 早期、科学及合理的康复训练,一方面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或修复能力;另一方面早期训练还可防止口腔和咽部肌群废用性萎缩。吞咽功能障碍训练的最佳时间为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大于8分,或者当病人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能张口提舌及吞咽时,即可进行基础训练。经过对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系统早期康复训练,并采用才藤氏分级评价和才藤氏吞咽障碍疗效判定,康复治疗组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康复组总有效率88%,明显地减少了临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提高了患者吞咽能力和生活能力。
2.2进食(1)坐位:能坐起的患者取坐位,颈部微向前屈,这样容易引起吞咽反射,减少食物返流及误吸[2];(2)半卧位:取躯干30O,头偏向健侧,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辅助者位于患者健侧。为预防食道返流,进食后应保持坐立位30---60 min以上。
2.3 食物选择 根据吞咽障碍程度选择半流糊状有适当的黏性,不易松散食物。方法:①一口量。每次喂食量取适合于患者的吞咽量。过多,食物会从口中漏出或在咽部滞留,增加误吸危险;过少,难以触发吞咽反射。一般从2~4mL开始逐步增加,亦可每次进食后饮少量碳酸盐饮料1~2mL,既可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祛除咽部残留食物,以免引起误吸。观察患者30 min内无咳嗽后酌情增加,一般为20ml左右。随着吞咽功能的提高,不断增加摄食难度,并逐渐缩短进食时间。
2.4.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方法
2.4.1基础训练①颈部的活动度训练。活动颈部,增强颈部肌力、呼吸控制、舌的运动和喉头运动;利用颈部屈曲位可以帮助多数病人引起咽下的反射, 圆滑的喉头抬高, 也有把这种当作防止误咽的第一步。②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嘱病人轻张口后闭上,使双颊部充满气体,鼓起腮,随呼气轻轻吐出,也可将病人手洗净后,作吮手指动作,以收缩颊部及轮匝肌肉运动,2次/d,每次反复做5遍。③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对咽部进行冷刺激,使用棉签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病人做动作,3次/天。 ④舌肌运动训练:用湿纱布裹住舌前部,用手指把住舌做不同方向的牵拉被动运动30次/天。⑤呼吸道的训练。呼吸训练,深呼气憋气咳出,目的是提高咳出能力和防止误咽;咳嗽训练,努力咳嗽,建立排除气管异物的各种防御能力。⑥模拟吞咽训练。吸气屏气吞咽唾液呼气咳嗽。
2.5呛咳处理 呛咳是吞咽障碍最基本的特征,当患者坐位出现呛咳时,立即扶托患者弯腰低头,使下腭靠近胸前,在患者的肩胛骨之间快速连续拍击,食物残渣咳出,症状立即得到缓解。如果患者在平卧进食发生呛咳,立即将头偏向一侧,使头前屈,根据呛咳出现在吞咽前、吞咽时、吞咽后的不同时间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6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在疾病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出现某些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其中以抑郁、焦虑、自卑为多。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健康宣教, 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根据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正面引导患者。调动社会支持系统,取得家属和单位的帮助,减少老年人的失落感和孤独感。鼓励患者使用健手进食,一则增强其成就感,促进整体功能的康复,二则有利于患者自我把握进食量和进食速度,减少误咽的发生或对他人的依赖。
3.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作为一个涉及多学科的新问题。目前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治疗研究上取得较大进展。近来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机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在发病后3个月内,尤其在最初几周,早期饮食及康复训练可防止咽下肌群废用性萎缩,促进舌肌、咀嚼肌的运动,提高吞咽反射,避免误吸,可减少吸人性肺炎等并发症,同时可增强患者的自我生存能力。本文通过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有效地减少营养不良及吸入性肺炎。改善疾病预后,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吞咽机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患过肺部疾病的爸妈,肺功能的衰退程度比正常老年人要更加严重,为了让他们有一个好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给他们“量身定做”一套肺功能康复方案。
自从今天春天老妈一次重感冒之后,周蜜就越来越担心老妈的肺了。那次感冒就好像打开 一个开关,从那时开始,老妈的呼吸越来越沉重,坐在她身边就能听到缓慢又迟钝的呼吸声,家里住3楼,现在老妈每上一层楼都得停下来歇好一会才能继续爬楼梯,一回到家来就拼命喘气,话都说不上来。医生说老妈的肺功能衰退得厉害,而且这种现象属于慢性的退行性变化,特效药很少而且不能根治,最好在服用维持药物的同时做一点功能性的康复训练,帮助减缓肺的衰退。
先来了解一点知识……
呼吸:把肺里含二氧化碳的气体,经呼吸道呼出来叫呼,把含氧气的空气吸进呼吸道叫吸,这种一呼一吸有节律的交替运动叫做呼吸。
呼吸肌:
1、膈肌 收缩时膈顶下降使胸腔扩大有利吸气,舒张时膈顶上升,胸腔缩小以助呼气。
2、肋间外肌 收缩时提起肋骨,使胸廓纵径和横径均扩大,有利吸气。
3、胸锁乳突肌 收缩时使胸骨上升,增加胸廓前后直径,是重要的吸气辅助肌。
肺脏的舒张和收缩,是依靠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扩大和缩小来实现的,因此,呼吸肌的作用很大,呼吸肌过度疲劳,活动微弱也是构成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我们进行肺功能康复的入手点也正是这里。
5种爸妈最需要肺功能康复
1、哮喘的爸妈。
2、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爸妈。
3、做过肺部手术的爸妈。
4、肺纤维化的爸妈
5、肺移植的爸妈
纠正错观念: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爸妈,单凭药物和氧疗并不能缓解肺功能逐渐丧失的问题,由于害怕呼吸状况发生恶化,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爸妈往往畏惧锻炼。可是越不运动,他们的肺功能越差,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国内外的专家研究显示只要身体允许,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都应该制定自己的肺功能康复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肺功能康复根据病人的需要“量身定做”。
最身定做肺功能康复方案
肺功能康复方案包括呼吸方式的改变,上肢体操和呼吸肌肉训练。患病的爸妈需要等病情稳定后再进行系统的呼吸康复训练方案如呼吸体操,呼吸方式的训练呼吸肌肉训练、上下肢体肌力和耐力训练,运动肺功能、膈肌训练、运动心肺,运动处方等。锻炼项目的重点放在有氧锻炼上,包括步行,骑自行车或爬楼梯。
好处:
通过进行医疗体育锻炼,可以巩固疗效,延长缓解期,有利于器官功能的恢复。增强爸妈的体质和抗病能力,减少和减轻哮喘的发作。
条件:
呼吸锻炼在室内室外都可以,肢体锻炼最好选择室外进行。爸妈在室外进行医疗体操活动,能逐渐适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避免或减少因受凉而发生感冒的机会,还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进体质,减少气喘症状。
康复法初级版:呼吸锻炼
呼吸锻炼有助于帮助爸妈改变呼吸形式,提高呼吸效率。在日常生活中,爸妈习惯于以胸部活动为主的呼吸形式,呼吸时用力大,耗氧多,但是效率差,这是爸妈在活动和说话时喘气急促的原因。通过进行康复训练,学会放松上胸部,形成以轻松腹式活动为主的新型呼吸运动,同时强调呼气,这样呼吸耗氧少、效率高,可以减轻气促而改善全身氧气供应。经过训练,掌握熟练也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控制或减轻肺部症状。
1 腹式呼吸
准备:坐姿,也可以躺着或站着练。身体坐稳,腰部自然挺直,两手放在大腿上,肩部和胸部充分放松下垂。
①从呼气开始,呼时轻轻收缩腹部,经口呼气,在呼气同时发出一母音例如“啊……”或“呜……”的声音。
②或者把口唇收缩成吹笛子样,使声门缩小。
③闭口吸气,让空气从鼻孔进入,一直吸到小腹部,呼气的时候要轻而缓慢地呼出,但要深些,时间较吸气长。
④肩和胸部放松,小腹部自然鼓起,每次练习3~5分钟。
注意点:如果练习中感到胸闷、气促或头昏不适,大都由于用力太大,动作不协调或屏气的缘故,可以暂停,休息一会再练。哮喘发作时,气急较显著时仍可进行腹式呼吸。
2 呼吸体操
通过练习帮助胸廓下降和横膈上升的呼吸体操,可以克服肺气肿所致的膨胀的胸廓不能充分缩小和下降以及横膈不能充分上升的弊病,这样可改善呼吸功能,恢复体力和劳动力。
①深呼吸运动仰卧,闭口,双手交叉置于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2~3秒后,双手在上腹部稍加压并缓慢呼气,重复做5次。
②仰卧位腹背运动:仰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缓缓抬头,抬胸,然后还原。重复做5次。仰卧,屈双膝、双手抱头部后,然后双手用力抱头抬起,还原重复做5次。
③肩腕运动:俯卧,双手和脚尖着地,做俯卧撑5次。
④立位腹背运动:双脚分立和肩同宽,双手抱头部后,上身向左或向右旋转,重复5次旋转,重复5次。双脚并拢,双臂上举,掌心向上,向后倾,然后做弯腰动作,反复5次。双脚略分开和肩同宽,做深呼吸,同时双手臂向上直伸,手掌朝上。然后双手向下交叉于小腹前方,同时耸起双肩,重复5次。以上运动最好在气温35℃以上进行。
1 康复法进阶版:全身锻炼
进行全身性保健运动,广播体操,太极拳和步行都可以。运动量应有计划地增加,以步行为例,逐步扩大步行距离,逐步加快速度和减少中间休息次数。为了增加对寒冷的适应力,预防感冒,从夏天就开始,用冷水洗脸,清洗鼻孔。
2 全身锻炼操
第一节两臂外旋:预备姿势立位,两腿并拢,两臂自然下垂,向外旋转,挺胸,同时左脚向外跨出半步,两脚与肩同宽――吸气:还原――呼气:左右脚轮流交换进行。
第二节单臂侧外展:两腿并拢,两手叉腰预备。右臂向前外后展,右腿向外半步,身体向右后转体――吸气;还原――呼气。左右交换:与肩同高,同时左(左右轮流交换)腿向外跨出半步一吸气;还原――呼气。
第三节两臂斜外展:两腿并立,两臂在胸腹前交叉预备。两臂向外后方外旋外展,右腿外出半步,挺胸一吸气;还原――呼气;左右腿轮流交换。
第四节单臂侧屈体:两腿并立预备。左手叉腰,右手向外上举起靠头,左手压左胸,向左屈体。右腿向外伸出――吸气;还原――呼气。左右侧轮换。
第五节上步扩胸:两腿并立预备。两臂向前平举,外展扩胸,左脚向前迈出,挺胸仰头――吸气;还原――呼气,左右腿轮换。
第六节前俯后仰:两脚开立预备。两臂前上举,身体后仰――深吸气;上体前俯,两臂放下――呼气。
第七节转体呼吸:两腿并立预备,两臂侧平举,左腿外侧迈出半步――吸气;右臂向前下,右手触左脚,弯腰一呼气。还原,左右交换。
第八节拉气呼吸:两腿开立预备,两手抱球。两臂向外拉气――胸腹式吸气,两手向内挤压球,两手重叠,轻轻压在腹部,躯体向前稍微屈体――呼气。康复法终极版:综合康复方案
时间:医疗体操往往要练习几个月,甚至1~2年才有效果,收效后还要巩固,因此必须持之以恒。在呼吸不紧张的时候抓紧时间练习,病情复发或者发作比较频繁,免疫能力较弱的时候减少练习的时间或者步骤,体力更差的时候可以只练习初级版的腹式呼,在感冒或气管炎,尤其在发烧时应暂停练习。
方案:给爸妈设计康复训练方案,要注意合理安排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其中运动量要逐步上升,量力而行,不能一步登天,以不引起明显疲劳感为度,不能进行突然袭击,否则可能诱发或加重哮喘的发作。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进行科学功能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对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我科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49例病人的围术期康复训练进行总结。结果 49例患者按Charnley标准评分,疗效判定优25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88%。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进行良好的康复训练、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达到满意疗效。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是骨科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并发症多及伤肢功能恢复慢的特点,我科总结多年来4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经验,认为术后及时的康复治疗和正确的功能锻炼,对防止术后并发症,恢复伤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现报告如下。
1 术前功能锻炼
术前的康复锻炼是术后康复的基础,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说明术后为防假体脱位,要采取正确的。(1)指导下肢肌锻炼方法:等长收缩练习。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秒后放松,再绷紧放松,以此循环。等张收缩练习,做直腿抬高、小范围的屈膝屈髋活动、小腿下垂床边的踢腿练习。直腿抬高时要求足跟离床20cm,空中停顿5~10秒后放松。(2)关节活动练习:指导其健肢、患肢的足趾及踝关节充分活动,患肢屈膝屈髋时,髋关节屈曲度45°,并避免患髋内收、内旋。(3)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或助步器。
2 术后摆放
术后取平卧位,使患肢外展15~30°中立位,在膝关节下垫一软垫,以防患肢过度屈曲和伸直;患侧穿“丁”字鞋固定,双腿之间用软枕分开,避免患肢内收内旋,而造成假体后脱位。协助患者正确翻身,为了防止刀口疼痛和假体脱出,最好向健侧翻身,先使双下肢髋、膝处于15~30°屈曲状态,两腿之间夹个软枕,专人用手掌保护患肢髋关节后方,防止髋关节内收而引起假体脱出,患者上身用力,和协助翻身人员形成合力,同时向健侧翻转,背部、臀部及患肢脚部给于软枕支撑,以保持舒适而安全的侧卧。
3 康复训练
3.1 术后第1天康复训练指导病人进行足趾及踝关节充分活动,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背屈,每个动作保持收缩状态10s,然后放松5s,再绷紧、放松,以此循环。每组20次~30次,每天2组或3组。指导病人在活动的同时进行深呼吸,自我调整呼吸运动,预防肺部并发症[1]。
3.2 术后第2天的康复训练指导病人进行患肢直腿抬高训练,但不能大于30°,要求足跟离床20cm,在空中停顿5s~10s再放下,如此反复。每组30~40次,每天3组或4组。
3.3 术后第3~4天,患者取半坐位,可将床头抬高30~45°,做股四头肌、绳肌、臀中肌的等长、等张收缩练习,保持肌肉张力,膝下垫软枕,可以做轻柔的髋关节屈伸活动,注意屈髋
3.4 术后第5天进行抬臀训练,在完成此动作时应注意在膝下垫枕使髋屈曲10~20°,护士的双手托住双侧髋关节,防止动作完成的过程中出现髋关节的旋转。
3.5 术后6~7天,进行髋、膝关节屈伸练习:可借助CPM 机完成被动屈髋15~30°,并逐渐由被动向主动加辅助到完全主动过渡。
3.6 术后2周后的康复功能训练
3.6.1 采用主动活动及抗阻练习,训练髋关节外展肌群肌力,并进行髋外旋及内收功能练习。
3.6.2 一般情况下,行骨水泥全髋患者,术后5~7天起可以开始扶双拐或助步器练习下地;行非骨水泥全髋患者,术后3~4周起可以开始扶双拐或助步器练习下地。下床方法:先将病人移至健侧肢体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脚着地,患肢外展,屈髋
4 出院指导
出院时要对病人及家属做好系统的出院指导。医护人员及时随访是防止晚期并发症和延长假体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2]。
4.1 饮食 出院后要平衡膳食,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饮食,少刺激性食物。
4.2 休息 每天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健康的恢复。
4.3 向病人及家属交待髋关节保护技术 (1)术后6个月内禁忌盘腿、翘二郎腿,禁坐矮板凳,入厕禁止蹲坑,避免髋关节内收、外旋动作。(2)3个月内防止髋关节屈曲>90°。(3)术后1~3周禁止患侧下肢负重,术后第4周可部分负重,3个月内过渡到完全负重。(4)减少任何增加髋关节负荷的动作,如禁止跑步、跳跃和举重物等(禁止患者做上述运动并不代表患者无能力完成此类运动),目的是为了保护假体及延长假体寿命。必要时,可做这些动作[3]。(5)无论站立或坐位,弯腰不要超过90°。(6)主张穿着方便防滑平底鞋。(7)注意减肥,防超体重。
4.4 如出现:伤口渗液,或红、肿、热、痛、体温高于38.5℃,髋部疼痛、外伤等,立即就医诊治。
4.5 活动 可从事日常家务劳动集体活动,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及剧烈体育运动。
4.6 复查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以后每1年复诊1次。出现髋关节的任何异常情况均应及时到医院复查或与医生联系。
【参考文献】
[1] 赵云鹤,朱延兵,王伟华.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