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设计一个旅游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助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是继随团游、自助游后最具革命性的旅行方式。本平台的目标顾客是全部在校大学生,本平台的目的是利用各地会员,推荐出不同地方的旅游线路。特点是利用同学的网络关系,为旅游过程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同时还可以节省住宿费、饮食费和交通费等,而各地区的大学生在交流中也促进了高校间的“对话”。本小组项目组成员均来自信息管理系,在校期间针对性的学习了网页制作、网站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并熟练的掌握了、JavaScript、JQuery、JQueryEasyUI等专业技能,在网页制作及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设计中,本小组成员表现突出、成绩优异。将网站的主题选为互助游,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对旅行的热爱。利用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假期,我们都以团队的形式进行互助游,经过大学这几年的积累,对于一些旅游景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互助游的过程中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针对本小组所做项目,我们对本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绝大多数人表示对旅游感兴趣并对本小组互助游的项目给予极大的支持。除此之外,我们还收集了大量景点信息,其中涉及旅游线路、旅游经费、景点文化等。
2项目方案(Projectproposals)
2.1方案计划(1)前期准备a.组建团队。选取对本项目感兴趣、学习实践能力强,同时有信心、有能力保证完成项目的同学,组成本项目研究团队。b.充分了解调查对象,初步确定调查方向。本站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学生为基础,从大学生个人基本信息,旅游习惯,出游经验,旅游的行程,互助游看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互助游的调查研究。c.本系统的目标。促进大学生互助旅游的发展,借助先进、方便的信息平台,使用信息化手段提供一个方便的交流平台,让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能够享受到经济的旅游方式。具体目标是:建立互助旅游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互助旅游信息的管理。(2)工作进度a.互助游市场分析:互助游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的产物,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互助游的参与人数相对其他旅游形式而言规模尚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法律方面的进一步完善,其发展规模将会有更大的增长,发展空间巨大。b.网站系统设计:系统构架设计:网站系统在设计上采用分布式结构,在逻辑和物理上把系统分成了“首页”“旅游路线推荐”“互动平台”“互助游分布”“关于我们”五个板块。网站风格设计,主要是对网站首页及主栏目风格进行设计和修改。内页制作及编写程序代码:对网页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程序编写,测试网页功能并修改[2]。c.网页整体测试与定稿:对网站进行总体测试、调试,最终确定网站的风格以及所要实现的功能。d.网站上传并运行:将网站上传至其域名对应的空间下,正式运行网站。(3)网站经营网站初开始以本校学生为基础,在学生中征集大连市的旅游路线,从中挑选出符合本网站特色的路线,在网站上发表,作为网站经营的起步。2.2技术路线(1)系统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法律可行性分析。(2)需求分析:系统、功能、性能需求、系统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3)总体设计:项目规划、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4)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模块设计。(5)系统实现:编码。2.3人员分工主持人:主要负责构建网站总体功能、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人员1:主要负责网站内容的编写,对网站内容的搜集。人员2:主要负责网站的美工,以及网站前台的制作。人员3:主要负责网站的推广,网站信息的开发。
3项目特色与创新点(Projectfeaturesandinnovations)
传统的旅行一般都是以自助游或团游的形式,这种旅游方式可能会耗费大量的资金,而且不能完全浏览所有的景点。学生群体属于消费者,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为了能够用有限的资源获取最大的受益,互助游成为了近年来在国内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旅行方式,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沟通、互动和约定,以接待、结伴出游或聚会等形式互相提供旅行便利。本网站方案是专门面对大学生的互助游,网站中的内容不仅仅提供旅游景点、住宿及交通信息,而且还可以提供各地高校的文化交流,使大学生在旅行的路上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还可以拓宽视野,传递正能量[3]。通过网站,可以与当地的大学生进行远程交流,咨询相关信息。本网站可以满足注册用户自由需求信息,但用户的具体联系方式由网站管理。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目前较为流行的做法是基于和脚本语言,将动态网页和数据库结合,通过应用程序来处理信息。
4结论(Conclusion)
关键词:青年旅游者;乡村旅游;购买决策;实证研究
旅游购买决策是指旅游者根据自己的旅游目的,收集和加工有关的旅游信息,提出并选择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并最终把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1]。乡村旅游是以农业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作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客源市场,针对他们回归自然的旅游需求,满足游客观光、务农娱乐、休闲度假、购物等多种需求而开展的参与性强、文化内涵深厚、乡土趣味浓郁的新兴旅游活动[2]。乡村旅游是目前国内迅速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而青年旅游者是参与乡村旅游的重要群体,因此把握青年旅游者的乡村旅游购买决策行为特征,对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营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就是在一般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模型和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方法,探索青年旅游者乡村旅游购买决策的行为。
一、理论基础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认识问题、搜寻信息、方案评价、购买行为、购后行为。认识问题阶段是认识某种欲望(需求)的过程,如果对问题的认识非常强烈的话,就转到搜寻信息阶段。在搜寻信息阶段为找到解决所认识到的消费问题的方法,从记忆里提取信息(内部搜寻),或者从外部搜寻相关信息(外部搜寻)。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后,识别方案,评价各种不同方案,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并可行的方案。在购买阶段按照自己所选择的方案购买产品。购买产品以后消费者在使用或消费产品的过程中又评价自己的欲望或期望的满意程度。
二、研究方法和结果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乡村旅游者购买决策的行为,即探析他们从乡村旅游消费需求、消费动机到购买行为的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将乡村旅游者决策划分为几个阶段不但对于确定旅游决策中的主要任务十分必要,而且是了解乡村旅游者从计划出游到付诸实施,不同阶段所起作用的必不可少的一环。为回答以上问题,研究根据消费者购买决策一般模型设计了一份乡村旅游购买决策过程问卷调查表。调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乡村旅游的动机、获取信息的渠道、旅游时间、旅游花费、乡村旅游景点评价、旅游方式和购后评价。本项调查设计比较简单,共计10题,只做选择,不记分。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以直接发放问卷和电子邮件两种形式,在2008年10月对湖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等武汉三所高校有过乡村旅游经历的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这是因为针对青年学生的调查比较容易获取数据,回收率也高。总计发出问卷115份,其中有13份问卷均存在关键问题未作答的情况,故视为废卷。共获得有效问卷102份,回收率为88.7%;其中男性52人,女性50人。最后使用Excel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旅游动机
图1中横轴的动机由以下要素构成:1表示增长见识,2表示探亲访友,3表示吃农家菜,4表示住乡村旅馆,5表示欣赏田园风光,6表示回归自然,7表示向往乡村,8表示怀旧,9表示放松、释放压力,10表示观赏乡村景观,11表示民风淳朴,12表示体验乡村民俗,13表示其它。从整体来看,乡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集中程度很高,出于欣赏田园风光、回归自然和释放压力三种目的而表示愿意参与乡村旅游的青年学生分别占67.65%、73.53%和64.71%。这表明由于学习与竞争压力、成长的烦恼以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等原因,青年学生也有去乡村旅游的巨大需求,因为在乡村里没有生活在大城市的压力,可以全身心的放松,忘记所有的烦恼,能让人感觉回归到了前工业化时代的文明世界,能使人产生和谐、安宁的生活情境和心境。
(二)信息渠道
青年学生乡村旅游决策所需的信息来自熟人介绍的比例最高,占71.57%,其次是网络,占43.14%,排在第三位的是旅行社,来源于其它渠道的比例最小。其中,通过内部信息渠道获取信息的比例也占到了23.53%,这说明有一部分学生计划出游前或实际旅游之前就对相关的乡村旅游信息有所了解,从而不需要或者说花较少的时间进行外部信息搜集。
(三)预计停留时间
多数学生预计在乡村旅游景点的停留时间不超过4天,有63.72%的人停留3-4天,18.63%的人只愿意停留1-2天,两者合计占到82.35%;另外有12.75%的人表示会停留5-6天,仅有4.90%的人愿意停留7天及其以上。这说明较多学生认为期望乡村旅游时间不要持续太长,以3-4天为佳,其原因主要跟大多数学生消费水平有限以及更多地利用周末时间出游有关。
(四)预期花费
计划在一次乡村旅游中花费200-299元的学生最多,占37.25%;其次是愿意花费100-199元的学生,也到达了31.37%;预期花费300元及其以上的人最少。这可能跟学生每月可自由支配收入不高有关,但从总体上看,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愿意花费100-299元进行一次乡村之旅的,合计占到68.63%。
(五)选择评价标准
在图2 中,横轴标准由以下要素构成:1表示持续时间短,2表示花费少,3表示距离近,4表示田园风光好,5表示有乡土气息,6表示景点相对集中,7表示乡村景观具有典型的美学价值,8表示气候宜人,9表示交通便利,10表示食宿干净卫生,11表示基础设施齐全,12表示安全保障,13表示其它。在以上13个选项中,有81.37%的学生选了第4项,所占比例最高,这表明田园风光好的乡村旅游景点能得到最多青年学生的喜欢。值得注意的是,选第2项的人占到61.76%,列第二位,这说明食宿干净卫生这类基本接待设施的标准、质量和档次亟需得到提高。另外分别有48.04%和46.08%的人选第8项和第5项,分列第3位和第4位,意味着气候宜人和有乡土气息也是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乡村旅游景点的标准。选第1项和第13项的人最少,均占3.92%。
(六)出游方式
自助游最受学生青睐,约有51.96%的人表示倾向于选择以自助游的方式体验乡村旅游。令人惊讶的是虽然在学生当中有车一族少之又少,但是居然有30.39%的人表示希望自驾车去乡村游玩。其原因大概跟当前青年学生对自驾车外出旅游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比较向往有关,另外拥有一辆品牌私家车在当今也是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或许这也透露出青年学生对于声望、地位和自尊的追求与渴望。另外,有25.49%的人表示期望与情侣一起去乡村游玩,这跟大学校园里学生情侣较多有很大的关系。还有21.57%人愿意跟旅游团一同出游,愿加入散客团的也只占1.96%,这表明随团去乡村旅游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表示喜欢个人独游的人最少,仅占1.96%。
(七)购后评价
一次购买决策过程的最后阶段就是购后评价。本次调查将购买乡村旅游购后评价简单的分为两大类:好与不好,但并不是在要调查对象在好与不好中做出一个选择,而是要求他们分别在好与不好两种购后情况下做出今后对于乡村旅游的态度。有94.12%的学生对“好”的选项进行了选择,其中23.96%的人表示如果对乡村旅游感觉好的话会重游;有36.46%的人表示不再去该景点,但会去别的景点旅游;还有47.92%的人表示会向亲朋介绍该景点。另外,有46.08%的学生对“不好”的选项进行了选择,其中85.11%的人表示如果对乡村旅游感觉不好,下回会换别的景点旅游;也有14.89%的人表示以后不再参与乡村旅游。
三、结论与讨论
研究发现,青年学生参与乡村旅游主要出于欣赏田园风光、回归自然和释放压力三种目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于熟人介绍、网络和旅行社;半数以上的人认为停留时间不宜超过4天,预期花费不宜超过300元;选择评价标准明显地集中于田园风光好、食宿干净卫生两项指标;自助游最受学生青睐;部分学生表示,如果对某次乡村旅游感觉不好,下回仍会换别的乡村旅游景点旅游。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象牙塔里的青年学生并非无忧无虑,也面临着学习、生活以及毕业找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需要适当的放松以调整心态和情绪,以便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2)除受所学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外,青年学生也受到传统社会重血缘、重亲缘的文化心理的影响。这便能解释当他们在了解乡村旅游信息时,为何有相当一部分人看重熟人介绍的信息。另外,青年学生群体有别于其他群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网络对于这一群体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获取信息途径。(3)多数青年学生由于没有正式参加工作,能用于旅游的可自由支配收入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参与乡村旅游的停留时间的长短和预期花费的多少。(4)青年学生可能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和重视生活质量的缘故,特别青睐田园风光好和食宿干净卫生的乡村旅游地。(5)青年学生头脑活跃,思想开放,喜欢无拘无束,因而自助游最受他们欢迎。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能为营销决策和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帮助:(1)开发符合乡村旅游者品味的的旅游产品。根据其购买决策行为中的旅游动机、预计停留时间、选择评价标准等要素的特征,可重点开发适合其偏好的旅游产品;(2)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根据乡村旅游者购买决策行为中的预期花费等要素特征,可制定既有弹性而旅游者又愿意支付的乡村旅游产品的价格;(3)对于青年旅游市场,网络可能是最具针对性的信息传播渠道。
参考文献
[1] 邱扶东,吴明证.认知方式与消极情绪对旅游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5):1112-1114.
[2] 张丽娜.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8-9.
[3]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58-66.
[4] 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01(3):8-10.
[5] Antoine Zalatan,苗学玲.妻子参与旅游决策的研究[J].人文地理,2003,18(2):65-69.
[6] 卢昆.知觉距离对消费者旅游决策的影响[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4(4):48-50.
[7] 邱扶东,吴明证.旅游决策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5):1214-1217.
[8] 张安,万绪才.南京国内旅游客流人口学特征及旅游决策行为探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82-87.
[9] 邱扶东,汪静.旅游决策过程调查研究[J].旅游科学,2005,19(2).
【关键词】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一、引言
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我国现有旅游高职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对旅游管理高素质应用人才的需要。社会对于旅游专业专门人才的需求,决定了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因此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面对新形势,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必须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树立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必须面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面向旅游业职业技能的需要,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探索出一条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并推动我国旅游业实现新跨越。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存在的问题
社会对旅游专业专门人才的需求,决定了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因此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旅游行业可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天津市的旅游行业专门人才包括中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大学本科以及研究生等四个层次,仍然存在人才培养与旅游行业发展不协调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于旅游市场的发展,导致培养的学生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主要表现为:
1、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供给不足
在当下,旅游方面人才市场的总体现状是旅游方面相关需求较大,但是旅游方面人才的供给却是相当不足。旅游方面人才的供求失去平衡,这样会对旅游这一行业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当前主要急需的旅游方面人才有三类:第一是旅游方面相关岗位的专业高级管理人才。这一岗位目前所在的绝大多数人员不是学习旅游方面专业所出来的,多数是改行过来的或者是半路出家的,所以在对于旅游方面的经营和管理、业务的拓展以及国际旅游接待等等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第二是对于旅游方面相关理论的研究人员以及教育培训的师资方面。这些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旅游方面相关人才的培养质量。第三是专业人才相当紧缺。专业的相关人才包括高级导游人才、会展旅游人才、旅游产品开发人才、旅游规划人才、旅游市场人才等等。在供给方面,在旅游方面的毕业高校生基本上是集中在学习饭店管理、旅游管理、导游等等少数方面几个专业上,而一些当下紧缺的旅游方面相关人才,学习并没有对相关的专业进行设置。这样就造成了人才供给和需求出现错位的现象,这样对于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有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还不明确
对于旅游方面相关教育是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但在不少的院校进行旅游方面相关教育的开展更多是注重生存方面的因素,却很少考虑到发展方面的因素,这一专业为旅游行业培养何种类型的人才,例如:理论研究人才、中高层管理人才、基层管理人才、服务操作人才等等,这些方面的目标定位不明确,导致对于人才培养及教学计划方面的针对性较差,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方面、能力方面等等很难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工作的任职要求。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旅游方面教育,主要是对面向生产、管理以及服务一线的高级的职业性、应用型、复合型等人才进行培养。这种类型的人才在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对于专业方面知识结构有合理的认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好,有较为良好地综合素质,这样较为全面的毕业生是旅游方面相关岗位所需要的。
3、教学内容与实际运用脱节
有需求才能有发展,我们培养的学生是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从事旅游行业服务的实用型人才。这是由旅游行业的特殊需求决定的。因此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要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及时进行调整,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保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灵活安排学生实习实训。可是由于实际操作困难等问题,一些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陈旧,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环节缺失或不足,教学手段单一,考核方式落后。总之缺少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缺少对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学生职业操作能力低,导致毕业生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适应力差,实际运用能力和沟通能力低而感到力不从心。
4、旅游师资缺乏专业素质
师资水平决定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高职院校教师的师资水平是决定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保障因素。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与本科等其他专业教师的要求不同。高职院校的教师是针对基层教育的而不是进行科研的方面,是针对实际应用的类型而非学术研究的方向。在当前培养双师型素质的教师的环境和机制等方面不够完善,从而使一些旅游方面相关师资缺乏较为专业的素质,一些教师既没有旅游方面工作的实际经验,同样也没用接受过岗前的专业培训,只是根据教材照本宣科,这样的教育培养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的经验上较为缺乏,对于很多旅游方面的职位难以胜任。
5、高校与旅游行业缺乏沟通和联系
很多的高职院校与旅游行业没有进行良好地沟通和联系,高职院校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也仅仅是停留在较次水平的合作层次上,没有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合作。这一问题就造成了学生知识技能和旅游方面相关的实际需要有所脱节,学生的实际实施技能有所欠缺。还有出现的问题是对于教师来说,鲜有专门的机会到旅游企业挂职和对旅游方面的问题参与管理和决策,使得跟学生一样同样缺少实际工作的经验,这样就造成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加强,高校和旅游企业双方都不能很好的实现资源的共享。
三、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的改革方向
1、旅游人才培养要树立明确目标
旅游方面的教育教学要紧跟旅游行业的前沿动态以及发展需要而进行改变,开设专业要紧跟行业需求而进行开设,根据旅游行业现状的需要及发展动向对教学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有利于保证人才的特色供给和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成功的对接,从而实现教学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在旅游方面相关人才注重对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培养。第一,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旅游方面人才应该是具有实用性的人才,专业的技能要成为旅游行业所重点关注的。第二,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才不仅需要具有服务技能的相应知识及能力,还要掌握旅游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资源文化、经营管理、经济财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够很好地在这一岗位工作,具有多方面技能,成为旅游行业的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在这一方面下,知识掌握越丰富,便能够更容易适应实际的工作需要。
2、课程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
天津高职院校的旅游教育要适应和满足天津的经济发展和旅游行业的需求,并合理的科学的设置旅游专业课程和教育方案。再依据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行有目标方向的调整和开设专业,专业的课程不仅是高校教育的基本载体,同时也是旅游行业需求的一定反应,是实际需求与高校教学工作的结合。因而,要根据需求有针对的、灵活的增减教学专业。现在我院开设的课程无论从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考核等都从充分的企业调研出发,了解社会需要,了解旅游市场动态,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并坚持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我院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等等。通过这些措施将取得的信息反馈给教学,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从而与市场紧密结合,符合社会需求。
3、努力加快建设各个层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质高低是培养人才的关键,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就必须有优秀的教师队伍。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要求这一专业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下转第123页)(上接第120页)多个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技能以及相应的管理经验这一类型的“双师型”的专业教师。所以学校可以有计划的考虑定期对老师进行去旅游企业挂职和参与管理决策,要对政府机关有关方面的政策方针和地方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相应的了解。这样有利于教师对专业有更加深的认识,提高理论的应用能力,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进而深化教学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实用性。一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教师。教学实践是每一个教师成长的基本土壤,课堂教学对老师的培养是基础的,一个老师只有亲身讲堂、实际经历,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不断体会和革新,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教学效果。二是通过实训培养老师。高等职业院校经常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既有学生大赛又有教师技能大赛。在大赛无论是自己参加还是指导学生参加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尤其应该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和经费,让他们在指导学生或者是自己亲自参加大赛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三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4、建立企业与高校结合的教学实践基地
高职院校与企业如果能够长期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高校与企业结合就可以形成从源头对人员进行选拔,院校对人员进行培养,有相应的实习环境,最终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为了满足各自需求,实现双赢,谋求更深化的发展,将教育融入企业,以工作岗位作为教学,让高校和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实现互补。一方面对于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教学实践的内容进行反馈,这样可以不断的发现教学及内容上的不足,进而进行完善教学计划和内容,这样的教学更加能够面向市场,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可是使高校对于旅游行业方面需求的信息更加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的设置及针对的方向。通过高校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实际的工作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成为实用性的人才。
四、结语
当下旅游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旅游人才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我国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和驾驭要努力担负这一重任,为我国不断输送旅游行业的优秀高素质人才,这是我国高校旅游专业教育开展的目的,同样也是我国旅游发展的要求和动力。
参考文献:
[1]陈道山.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基于就业竞争力导向视角[J].管理工程师,2012(2).
[2]贾锋.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郎慧国.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设计及其职业发展的三维策划[J].中州大学学报,2009(1):99-102.
[4]张求书,高峰.以就业为向导对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1):27-28.
从旅游市场角度分析旅游主体,可以详细分解为家庭消费群体、大学生消费群体、女性消费群体、“驴友”消费群体等几方面。在这些群体中家庭消费群体是所有群体中最为复杂并且影响最大的消费群体,因而本文的主要入手点在家庭消费群体中,以此为基础,研究当前我国旅游主题消费特征。
一、城市家庭旅游偏好共性特征
(一)城市家庭旅游特征偏好
1、旅游动机性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了解目前城市家庭旅游的主要动机包括:休闲度假的需求占比54.87%、观光旅游占比54.04%、探访亲友占比8.64%,文化科技交流占比1.39%,健康疗养、商务会议培训各占比0.84%。
2、城市家庭旅游信息来源
城市家庭整体出游时,根据调查可以了解,通过旅行社、互联网渠道获取信息的途径占重要地位,占比达到50.14%和41.23%;通过电视获取的信息渠道占比也能达到33.79%;通过旅游宣传册了解到旅游信息的途径占比到达11.70%左右;报纸、杂志、书籍占比总值达到11.36%,广播占比达到7.24%,还有一部分是游客从口传或者其他渠道中获取的信息。
(二)人口统计变量下的消费偏好
1、不同性别的城市家庭消费偏好
男女在审美和很多方面都有不同,因而性别不同家庭消费偏好也会不同,根据图表了解到,不同的性别的人对于家庭旅游的出行时间上有不一致性的观点,其实女性在观光旅游中,目的是集中于探访亲友,这个动机在数据上明显高于男性,这也符合实际情况。女性更喜欢观光型的旅游活动,因而在女性的旅游观中探访亲友是一个较好理由。
2、不同职业家庭消费偏好也不同
受到职业因素限制对于旅游的出行目的也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其中旅游主体中是学生或者企业管理人员、企业员工,他们进行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旅游而旅游。除此之外,其他职业。比如公务员多以商务洽淡和培训为主。
二、城市家庭消费中旅游产品的开发
(一)面向有成年子女的老年人
现在比较热门的是农家乐旅游产品开发,很多有成年子女的旅游人群旅游过程中更重视价格,由于选择食宿方面更看重物美价廉的产品,因而农家乐的出游方式还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二)面向有未成年子女的老人
当前城市核心家庭消费多数处在中层偏高的消费上,所以旅游方式更趋向现代化,也更为灵活多变,现代人更喜欢自由和新鲜的短期旅游活动。另外家庭中的子女还没有成年,所以旅游时间不宜过长。因而驾游这类灵活的旅游方式是首选。
(三)无子女的新婚家庭旅游路线的制定
现在很多青年群体更喜欢采用背包旅行的方式开展自助旅游,主要的旅行方式是通过挑战极限的方式做个性化、真实化的旅游体验模式。一般背包旅行者群体多为同伴、同学或者自己的驴友圈子,旅游路线的设计更新奇和特殊,消费观点主要以经济适用为原则,消费水平较低。根据调查可以了解这些背包旅行客的出行目的与无子女家庭的出行目的不谋而合。
三、面向城市家庭的旅游营销传播途径―以江浙沪休闲垂钓亲子旅游营销网络为例子
(一)更新管理理念
休闲垂钓旅游的经营者在经营之处,需要先预估自己的经营能力,要求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如果自身的管理才能和管理理念不能达到要求,那么要在社会上招聘具有这项管理能力的人才,并且为了留住人才可以先制定相关的利润分享机制,这将有效的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4]。
(二)网络与传统渠道的结合运用
网络时代的到来,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网络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宣传渠道。所以休闲垂钓亲子游的经营企业首先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站,将自己的特色产品、品质服务和企业文化到网站上,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平台了解企业,这样才能有旅游的欲望,并且通过网络平台让消费者全面的了解休闲垂钓,不仅是钓鱼,更是以渔业发展为中心的综合性活动。互联网的宣传可以快速的加大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为了刺激消费,可以进行网上消费预订,给予预订者一定的优惠政策,这是招揽客源的有效方法之一[5]。
通过上述案例,江浙沪地区的旅游行业都受到积极的影响,很多家长也放下繁忙的工作带孩子进行体验式旅游,同时,现有旅游市场也开发系列旅游新项目,通过推出该营销攻略,亲子游成为热门旅游项目、旅游市场的新宠。通过调查,在当年旅游同比中,20%的增长点都集中在亲子旅游上,可以说该营销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旅游市场细分下的消费主体,以家庭旅游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研究中发现目前旅游消费主体呈现新的发展特点:
(一)随着改革开发,我国人民的旅游消费思想也开始趋向欧化,其中有很多未婚同居或者不婚、丁克的家庭理念,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在消费主体研究中会忽略这部分群体,其实他们和家庭群体一样,占有旅游消费市场的一席之地。
(二)现在单一的家庭出游方式已经不是出游的主要方式,有时候出游是集体或者组合家庭方式进行出游,在一个家庭中会带上非家庭成员但是和家庭成员比较密切的人员出行,因而这也会影响家庭消费行为和消费决策。
关键词:自助游;限制性因素;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150-02
一、自助游的基本理论
1.自助游的概念。自助游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年轻人对机械刻板的旅行社行程安排产生厌倦,想要摆脱这种束缚式的旅游方式,因此以自驾游、自行车游、背包游等方式自行安排出游。对于自助游的概念,陈俊鸿较早地对自助游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自助游是指“游客无须借助导游人员,完全按照自己选择的路线独立进行的一种旅游活动”[1]。李天元认为自助游是“相对应团而言的个人独自旅游和同行人数较少的自行结伴旅游”[2]。杨俭波、肖顺金认为,自助游是一种旅游者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安排行程,以 “张扬个性、 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为目的,注重体验和休闲且没有全程领队或导游介入其中的参与性很强的旅游方式,但它不排除部分依靠旅游中间商实现用房、用车、票据等个别项目预订的因素[3]。
结合自助游在中国的发展态势,本文更加认同杨俭波的观点,认为自助游是指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活动时,按照自己的意愿的选择旅游线路、安排旅游活动、选择旅游产品等,不完全依靠旅游中间商,无导游人员和领队陪同的一种高度自主的旅游方式。
2.自助游的类型。对自助游的划分有多种方式,如按交通方式可以分为自驾车自助游、公共交通自助游、徒步自助游等;按旅游目的可以划分为专项自助游、休闲自助游;按照旅行距离分类短途自助游、长途自助游,本文主要按照自助游的独立程度对自助游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与划分。具体如下:(1)完全自助游。国外对完全自助游的定义是到目的国游览的游客,他们在本国没有购买包价旅游产品,或者预定国际机票以外的产品,在目的国旅游途中,自己安排旅行,不参加旅游大巴或者其他团体的旅游。结合中国的现状,笔者认为完全自助游是完全由旅行者自行安排交通、住宿(包括露营的方式)以及想要参观的景点,整个旅游行程中不涉及到旅行社等旅游中间商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2)半自助游。半自助游是不完全依赖旅行社安排行程的一种旅游方式,旅行社或其他旅游机构部分地介入旅游行程。在某些国家,政府指定旅游者必须透过旅行社才能自由活动。在某些地区,没有当地旅行社的安排,可能难以进行活动。
二、中国自助游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自助游在中国发展迅速,民众自助游的热情居高不下,但是某些客观存在的限制性因素却阻碍了中国自助游的发展。
(一)自助游网站建设及互联网监管存在缺陷,不利于自助游发展
1.自助游网站信息同质严重,影响自助游深度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存在一些自助游网站,如自游天下、I power自助旅行网、张家界散客自助旅游网等,也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果。但是整体来看,中国自助游网站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各网站设计项目同质化严重,同时还存在着诸如信息虽然齐全,但是内容简单等问题,各自助游网站的信息功能与其他旅游网站的信息功能基本上相同。另外,各网站提供的旅游服务产品模式也比较单一,基本都是酒店、机票的简单自由行产品,深度开发不足[4]。
2.互联网监管不足,不良信息迷惑自助游市场。中国对互联网,包括各自助游网站管理均比较松散,客观上为不良网站的存在提供了土壤,中国大多数在线旅游网站的网下服务既得不到监管,也得不到保证。另外,有些山寨网站混淆欺骗游客,对于不经常组织自助游的“初级”自助游旅游者往往很难分辨这些消费陷阱。
(二)自助游接待设施建设仍存不足,影响自助游质量
1.基础设施不完备,制约自助旅游发展。中国众多旅游景区在旅游旺季时,停车场地、住宿设施等都很紧张,很多自助旅游者前往的旅游目的地以及他们选择的住宿设施缺乏预订网络系统,提前预订困难,行程取消现象严重。对于偏远地区,旅游接待设施几近于无,无法实现自助游者的基本住宿需求,安全保障更为缺失[5]。另外,一些人迹罕见的景点或未经开发的区域往往吸引了大量以探险、登山等为主要目的的专业型自助游旅游者,在此类环境中,自助旅游者对基础设施及配套接待设施的依赖性更大,而这些设施的建设远远滞后于自助旅游的发展[6]。
2.专业旅游设施缺乏,难以满足自助游更加多元化的需求。自助游发展对旅游服务设施的要求与团队旅游需求不同,所需产品所跨幅度逐步增大,使用的设备器材种类复杂多样,需要更多产业或部门的配合和协同。而目前,中国在自助游专业设施,尤其是自驾游专业设施的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口。
(三)交通供给不利,限制自助游的发展
1.自助游交通票据难求,影响自助游发展的规模。在自助游旅游者中,除了自驾游这一类型,大部分的自助游旅游者都面临了交通票据难以购买这一问题。同时很多自助游旅游者喜欢在网上“淘”票,但是因为网络购票的不安全性,产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网络购票的安全隐患日益凸显。
2.交通服务缺乏个性化,难以满足自驾游交通的针对性需求。对于自驾游旅游者,不仅各旅游地的交通状况影响自驾游的质量,各旅游地的交通和路况信息是否及时,是否有明确的路标指示,加油站布局是否合理,汽车维修以及紧急救援服务困难等都会直接对自驾游造成影响。
(四)自助游安全缺乏专业保障,制约自助游的推广
1.自助游旅游者对紧急突发问题缺乏应对能力。在自助游发展的过程中,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对于自然环境下的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自助游旅游者往往缺少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经验。在突况面前,自助游旅游者往往缺乏处理方案,缺少安全救助措施和意外求助方案,还没有系统的救助系统和组织。
2.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健全是导致自助游事故高发的另一主要原因。目前中国政府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虽逐步认识到自助游迅猛的发展速度,但是在如何以法律的形式保障这种既没有签署合同也无明确责任承担者的旅游方式方面却基本上还是空白,这也为自助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埋下了隐患。
三、对自助游在中国发展的应对策略
1.推动自助游网站建设,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在自助游网站建设方面,各旅游网站网络预订处置、网络客人接待、客人资料保管整理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整合,如降低网络技术门槛,实现操作简便化,实现在线旅游进入大众网络自助旅游阶段等。针对虚假自助游信息混淆市场的情况,需要相关部门对自助游网站制定认证规则,对自助游网站设置合理的门槛,并严格执行,加强监管,切实为消费者着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推进景区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强化自助游专业设施建设。自助游对景区设施的需求更加具体化。从具体的旅游景区来看,旅游景区应顺应自助游的发展趋势,对景区整体规划布局也要做一些调整,如大量私家车的出现要求景区配备大型停车场及相关设施,或者在景区内建立自驾车休闲广场,专供自助游的游客使用,以保证游客的安全和有足够舒适的空间。另外,随着户外探险活动的普及,许多人迹罕至的高山、峡谷、荒野成为“驴友”们探险的好去处,旅游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及地方政府应履行好安全监管义务,对各类景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公示,并提供地理、气象条件信息等配套服务[7]。
3.加强对交通票据流通渠道的建设和监管。一方面,中国应普及长途客车的异地售票,以拓宽交通票据的购买渠道,并减少自助游旅游者的购票障碍。另一方面,政府应严厉打击设置购票陷阱的“钓鱼网站”,相应监管部门一旦发现此类钓鱼网站,就应即刻处理,并把信息公布于众,并加强对网络购票的信息和知识普及。
4.完善自助游监管、保险环境的建设。为了减小事故发生的频率,应该对自助游构建专门的监管机制。政府可以建立相关机构,专门负责自助游团队的监管和联系。在大力扶持自助游的同时,严格规范这个市场。政府可以设置一个服务性平台,引导户外探险俱乐部等自助游民间组织,同时对领队、自助游旅游者及俱乐部进行培训,并对探险性自助游组织者进行相关的资质认证,并推动适合户外冒险的特种保险出台。
5.旅行社适度介入自助游产品的设计和推广。相对于旅游团队,自助游客人在购买旅游产品时更注重点菜或量体裁衣,而非被动性接受既定的旅游产品。在市场竞争日愈激烈的形势下,旅行社可以转变经营模式,适度介入自助游,将散团旅游的优特点结合起来,产生介于团体和散客之间的中间形式,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8]。
参考文献:
[1] 陈俊鸿.论风景名胜区自助游产品的开发[J].旅游学刊,1995,(6):40-44.
[2] 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3] 杨俭波,肖顺金.当前中国自助游监管“空心化”的成因、根源及对策分析[J].人文地理,2007,(3).
[4] 陈小芳,张伟强.中国自驾游与自助游网站的功能综合评价初步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2).
[5] 张进宝,陈明.秦皇岛自助游发展障碍因素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16).
[6] 刘莉文.自助游安全问题的三核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产业科技论坛,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