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艺术教育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一点是艺术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音乐教学设施。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村经济获得很大进步,但是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存在,教育差距更是格外突出。我们在城市随处可见幼儿园小学之类的教育机构,孩子们在快乐的玩耍,有的在玩滑梯,有的在画画,有的在唱歌,就好像一个快乐的小天堂,在这个小天堂里孩子们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但是回到农村看到的乡村小学的状况却令人很心酸,一般乡村小学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扇破烂的大门,满是铁锈。进入大门之后看到的是满是杂草的面积狭小的校园,校园内基本没有任何供孩子们玩耍的娱乐设施。教室的现状更是令人堪忧,破烂的窗户有的没有玻璃,地面坎坷不平,桌椅板凳破旧摇晃,有的甚至没有电灯,阴雨天的时候只能点蜡烛,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学习心情肯定不会很愉悦。由这些学校硬件设施我们可以想象到音乐美术的教育有多惨淡,首先是没有专门的上课教室,一个乡村小学有教室上课已经不错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空间上音乐课,有的就干脆在上课的教室上课,这样不仅空间受到限制,而且音乐课上发出的声音可能会影响整个小学的安宁。其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方面的设施,在走访的这些乡村小学内音乐设施的到位情况基本是零,基本就是上靠老师口头教授,比如老师说我们这节课学《沂蒙山小调》,然后孩子们就只能跟着老师唱。就算是有的小学有那种古老的脚踏琴,但是全校可能就仅此一台,通常很少动用,动用的话就要从一个教室搬到另一个教室,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隆重的仪式。再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孩子们根本不能欣赏到原版的优美音乐,严格限制了音乐的教学活动。因此完善学校的教育条件,置办相关的音乐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点是音乐教师队伍空缺,整体素质低下,缺少正规培训。在调查过的大部分乡村小学中没有音乐教师,教师到位状况基本是零。在极少数乡村小学有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中,仍有一定数量的民办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于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职音乐教师,有的音乐设施上课不用,长期闲置,变成了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由于民办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了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素质急待提高。音乐教师尤其需要经过专门培训,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于是许多能唱两首歌的音乐爱好者便成了音乐教师。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三点是乡村小学教学观念落后,得不到相关领导的重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单纯的追求高分,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占用甚至砍掉音乐课的现象就是很显而易见的。显然这是造成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最主要原因。而且在农村小学,乡、校一级的基层领导对音乐教育本来就了解的很少,加上他们本身艺术素质低。他们认为音乐是人人都可教的课,所以凡是认为教不好“主课”的老师就去教音乐,音乐教师当然就低人一等,于是纷纷改行,使本来就缺乏的音乐教师就更加缺乏。因此,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就是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使乡村小学重视音乐教学。
随着社会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普遍认识到音乐学习在提高少年儿童的听觉能力、增强综合文化素养及促进智力开发等诸方面所显示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作为实施音乐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音乐教育获得迅速发展。但由于地区差异,这种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音乐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惟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音、体、美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此外,乡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上一位思想活跃、又有音乐爱好和音乐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音乐课;反之,孩子在整个小学阶段也就几乎与音乐断绝了缘分,这对于无数渴望美、向往美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音乐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本文转载自文秘站网-找文章,到文秘站网]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学校音乐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音乐教师;即使有专职音乐,其专业基本功也是十分薄弱。据对某县中小学校的调查显示,仅有63的中学和25的中心小学配备有专职音乐教师,在全部音乐教师中,毕业于相关专业的又仅占音乐教师总数的26,即使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实绩及晋升评优的需要,有有近半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音乐只是兼教。如此指导思想,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为对音乐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音乐教学设施的善。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也没有,更谈不上手风琴、钢琴、电子琴、音响、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水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置于柜子里如同文物展览。
4、教学不规范
不少乡村教师,尤其音、美教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音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自弹自唱、即兴伴奏等要求感到力不人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音乐课上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
关于美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早有先见:孔子的“六艺”,“乐”居第二;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开启人类心灵的三把钥匙,音乐为其中之一。大量科学实验证明了音乐在塑造人的品格方面所具有独特功能。当今,城市中的许多中小学在业余时间接受歌唱、舞蹈、乐器、美术等艺术训练,同时又有非常出色文化课成绩。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音乐状况,应首先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各极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音乐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音乐教育;加强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开启学生智力、增强道德观念、提高审美能力的启迪良友,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音、体、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20__年,教育部体卫艺教司的主要工作要点中即包括“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这说明国家已开始将乡村艺术教育作为一个特别关注的问题列入工作日程。
生活在广阔农村的乡村学生,时时浸泡在鸟语花香和民歌民谣之中,对大自然的感受也更为深切。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城市学生所不及。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音乐家聂耳、冼星海、贺绿汀等都曾受过乡村音乐的熏陶。
2、加强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艺术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音乐教师,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教师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重响歌声、乐器声,使学生切身感受到音乐之美。
:请记住我站域名3、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文艺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音响设备与音响资料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打击乐、二胡等)。
刘育熙是“刘氏三杰”之后,他的大伯父刘半农是的先驱之一,二伯父刘天华是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奠基人,父亲刘北茂也是现代民乐大师。由于秉承“古典音乐是大众的”这一理念,他曾到高校、工地、山区举行公益音乐会。但是,到乡村小学演出对于75岁高龄的刘育熙还是第一次。他说,在演出中他看到了孩子们被音乐激发出来的可爱的表情,可以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交流。“孩子们今天能这么懂得欣赏,这跟他们已经接受了近一年的艺术熏陶有关系。”
将艺术带进这所学校的是荷风艺术基金会。2013年5月7日,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正式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记注册为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那天正好是发起人李风58岁生日。李风是“”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现为北京大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他自小便受到艺术的熏陶,喜欢戏剧、音乐、美术,在他看来,人们对艺术、美感的理解主要来自小时候的启蒙,小学生的艺术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后来的国外生活使他对西方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在感叹欧洲艺术之时也想探索欧洲灿烂的艺术瑰宝与社会进步、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为此,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他用数年时间自修艺术史,并曾三赴佛罗伦萨。与此同时,他也感受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失衡的现象,物质财富的发展和精神上的缺失、迷茫并存。“所以,我想在艺术教育上做一点事情。”李风在接受采访时说。
两年前,李风看到由德国导演保罗・斯马契尼于2008年以委内瑞拉的“音乐救助计划”为蓝本拍摄的一部纪录片《音乐带来希望》。那时候他对怎么在中国乡村做艺术教育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想法,委内瑞拉的成功案例给了他更大的动力。该片讲述的是委内瑞拉一个名叫“音乐救助计划”的公立项目,发起于1975年,发起人为曾任委内瑞拉文化部长、国会议员的何塞・安东尼奥・阿布莱乌。 20世纪70年代的委内瑞拉,大批生活在贫穷边缘的孩子流落街头,或沾染,或有盗窃的恶习。在阿布莱乌等人的倡议下,委内瑞拉政府成立了委内瑞拉青年与儿童管弦乐团国家基金会,他们走进贫民窟和少年犯监狱,将乐器免费送到这些孩子手中,希望带给贫穷地区的孩子精神的富足,使他们远离犯罪之路。同时,阿布莱乌还成立了委内瑞拉国家交响乐青年乐团,大部分孩子来自贫民窟。现在这些人中,有的出国深造,有的留在委内瑞拉教育下一代,当中不乏古斯塔沃・杜达梅尔这样国际知名的大家。 杜达梅尔曾获得德国指挥大赛的头奖,现在是洛杉矶爱乐乐团音乐总监。
2013年9月,由李风兄长、国内知名投资银行家方风雷发起捐款修建的端村学校新校舍建成使用,成为荷风艺术基金会开展乡村艺术教育实践的第一个场所。在荷风端村学校艺术中心,这一大约550平方米的教学楼地下室里,相继开设了芭蕾、管弦乐、戏剧、绘画、合唱、电子琴等课程;开课老师们来头不小,分别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院校,每周末上课。隔三岔五,孩子们还能听到诸如其战略合作伙伴中国爱乐乐团和像刘育熙这样的艺术家们的演奏。这些,被基金会的人称为中国的“音乐救助计划”。
荷风艺术基金会的发起人和志愿者们相信在中国做“音乐救助计划”同样会起到积极成果。李风说,艺术对于帮助战胜贫苦有特别大的帮助,他很赞同特瑞莎修女的一句话,贫穷真正的问题不是物质上的贫穷,而是穷人在精神上没有希望。而中国在城乡艺术教育上的差距更是明显,农村孩子去美术馆、博物馆、剧院等艺术类场所欣赏艺术作品的机会比城市孩子要少得多。在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公平的大背景下,农村的艺术教育资源更是贫乏,这也坚定了李风从乡村开始做教育的决心。端村,李风的家乡,因此成为第一站。
荷风艺术基金会并非国内第一家从事公益性艺术教育的机构,此前也有企业出资组织志愿者到乡村支教,教授艺术类课程;或是艺术团体针对特定人群的演出,比如农民工、大学生等;还有一些基金会以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致力于艺术教育,但李风表示,荷风艺术基金会是中国首家以艺术的教育、普及与推广为使命的非公募基金会。
荷风艺术基金会200万的注册资金由李风出资,这些钱用来为孩子们买乐器、租车、维持基金会日常运作;请的老师也由他一个一个去谈。艺术教育带来的改变是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志愿者老师来说,他们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认可,也要从礼仪文明等最基本的层面教他们,希望带来改变。
当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的关於老师第一次坐车来到端村时,家长们非常困惑,问他到端村是来干吗的。关於说,教芭蕾。看到大家没有反应,他接着说道,教舞蹈。家长们继续发问,能不能再讲具体点,孩子学了舞蹈能干吗。关於想了想回答说,通过他的舞蹈课能让他们的闺女变得更漂亮。于是第一节课是教梳头。“一梳,变样了。三节课之后,没有人再质疑我学舞蹈有什么用了。”
关於小时候妈妈被下放到河北农村,他在那里长大,落实政策后才回到城里。在他看来,如果当时没回城里,他也会跟这些孩子们一样,在田里拿着锄头刨地。因此他觉得应该懂得感恩,回报社会。
关於的夫人张萍是一名自由舞蹈编导,现在也是荷风艺术基金会的志愿者。张萍家在云南,两人曾想过退休后到那里开一所学校,免费教边疆的孩子舞蹈。谁曾想,他们遇到了比自己更“理想化”的李风,以艺术回馈社会的想法可以提前实现。
关於加入基金会志愿者之后,很多舞蹈学院的老师们也跟着来到端村。关於说,他们背后还有一大群人:有他的摄影师朋友,每次去之前买灯、买布,拍完照片洗出来送给大家;有他大学时的伴奏老师,告诉他什么时候端村缺人了,他随叫随到。最让他们兴奋的是,变化确实在不经意间发生。
马叶是端村学校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跟着关於学了半年芭蕾。马叶的妈妈邸秋梅说,马叶以前见了人不敢说话,声音特别小。现在见了人不光敢说话,有礼貌了,而且驼背的毛病也改了。当被问到有什么愿望时,马叶说:“我以后想去巴黎看埃菲尔铁塔。”因为基金会的理事长刘惠杰曾给她看过巴黎的照片,讲过巴黎的故事。刘惠杰现已退休,他曾任职于外交部,在法国和非洲学习工作过很多年。
而这些,正是李风他们推行艺术教育的原因,他们希望艺术能帮助孩子们建立信心,开阔眼界。李风说,小时候的教育对农村孩子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启迪,是让他们的视野飞出他们生活的相对封闭的农村,融入世界。“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了这个世界上,除了这个村儿,还有德国、波兰,还有贝多芬、莫扎特,他们的视野一下就被打开了。”
这种改变不仅仅体现在孩子身上,孩子们学习艺术把家长也带了进来。邸秋梅说,每当学校有演出她都会过去看。在关於的芭蕾课上,专门给家长们辟出一角,供家长们跟着学习。芭蕾舞班上还有一个75人的微信群,经常可以看到家长们在群里讨论各家孩子学习的情况,时不时也会讨论起古典艺术,李风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几千年中国农村未有之现状”。
端村之外,基金会今年会在安徽合肥和北京房山两处推广“端村模式”。根据《安徽日报》的报道,安徽省自2011年以来,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722所,其中争取中央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224所,自建乡村学校少年宫498所,合肥、淮北、马鞍山、芜湖、铜陵实现每个乡镇有一所示范乡村学校少年宫,为此,市、县财政提供配套资金近亿元。
中国乡村艺术教育很大的一个障碍是没有老师。因此,荷风艺术基金会的老师们负责对着这700多个学校的老师进行免费的师资培训。这便是基金会的“桃李计划”,他们要做一个中国最大的乡村学校教师培训计划。关於和张萍夫妇便在4月12日去了一趟合肥,教了一个师资培训班。
除此之外,基金会还有另外两个计划:“雏菊计划”和“风信子计划”。他们准备在全国各省中,每个省建立一个省级样本校,以此推广艺术教育,此为“雏菊计划”。“风信子计划”则是做专门针对乡村孩子的艺术教育网络化教学。关於和其他的志愿者老师们正在制作相关课件。他们的愿望是,建立一个乡村艺术教育系统,这个系统里有教材,有网络,有教师,有样板校。
关于资金的问题,李风介绍说,今年开始做劝募,主要有这么几种途径:通过联系一些大公司来获得赞助,像香港恒生银行已经承诺赞助北京房山这所学校教师的费用;通过各国驻华大使馆来获得赞助,各国大使馆都有一笔钱,作为与当地人民友好交流的基金;另外就是得到国外基金会的支持,国外基金会中有一部分钱是用于艺术教育的,尤其是贫困地方的艺术教育。
李风说,他的愿望是希望有生之年,能有一批孩子从他们的系统当中走出去,之后能回过头来,教下面的孩子,就如委内瑞拉那样。现在已经有了一些苗头,比如高年级的孩子学了芭蕾、圆号开始教低年级的小朋友。
“县城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比较匮乏,素质教育缺失比较严重,艺术、体育缺失的尤为厉害。”河北省安新县副县长任海燕说。她主管全县的教育工作。她认为荷风艺术基金会的行动,给予孩子们的是国内顶级艺术家们的教育和熏陶,这可能会改变很多孩子的一生,对几代人素养的提高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周日下午,结束了一天的授课后,关於夫妇和两位志愿者学生坐上了返京的车。汽车颠簸在尘土飞扬的乡间小路上。“我们不是为了教一两支舞蹈”,关於说,学会几支舞蹈是没有意义的,他们是从社会和文明的角度介入艺术,“我们是看得很远的。”
摘要:面对目前乡村在职幼儿教师数量匮乏、专业性较差的现状,寻找适应参加培训人员学习需要、接受程度和时间要求,探索有效提高乡村幼儿教师素质的途径显得十分重要。陶行知先生的“艺友制”教师教育思想对于提高乡村幼儿教师素质途径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 艺友制; 乡村幼儿教师
一、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艺友制”的由来
陶行知长期从事教师教育,始终把提高教师素质放在教育的中心地位,认为“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乡村学校是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教师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1]
“艺友制”是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为培养师范生而提出来的。”艺友制”来源于1928年陶行知先生在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六校开展教学做合一,为培养师资而应用的一种培植教师的方法,陶行知称其为“艺友制”教育。艺友之艺是艺术,也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他认为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他鼓励凡学校“有一技之长的人便可招收艺友,大共学共教共做”,以此来解决办学中教师紧缺的困难,艺友双方就在这种共同的交流中获得进步。 [2 ] “艺友制”的思想,在今天看来无疑不失为一种提高乡村在职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陶行知先生的“艺友制”在当前乡村幼儿教师培训中的适应性分析
陶行知先生的“艺友制”是针对当时师范生的匮乏和在校师范生学习之实效提出来的,起因“一是由于感觉现行师范教育之缺憾,二是由于感觉各种行业施行艺徒制之实效。”[3]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师资不足和实用技能欠缺的现象,来补师范教育之不足的。而我们现在是针对素质相对较低、数量匮乏的在职乡村幼儿园教师提出来的。
首先,乡村幼儿教师数量匮乏。其次,乡村在职幼儿教师的水平整体不高。笔者于2011年10月,对河南省郑州市13个农村幼儿园共196名幼儿教师的抽样调查得出:在教师学历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3.6%,具有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占57.164%,具有大专学历的占32.7%,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仅有6.1%。但所学专业中,幼教专业的幼儿教师仅占22.88%。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历低、专业水平低(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是整个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的主要特征,他们中的不少人的专业技能差,理解和把握教育、教学内容存在困难。第三,受地域和经济条件所限,乡村幼儿教师们对于教育教学发展中的困难反应最多的就是资金、硬件设施差、无教具等;待遇低,尤其是无编制的教师工资低只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费,根本没有空余的资金出去学习,想让教师长时间的走出去学习提高是不实际和困难的。为了有效完成国家《中长期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学前教育发展任务,在进行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时要根据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现状,在培训内容上、培训方式及培训时间等方面体现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所花费的经费尽可能少,所花费的时间尽可能短,而实际效果尽可能好。因此,陶行知先生的“艺友制”既能省钱,又能有效地使在职的乡村幼儿教师得到发展,虽然针对的人群不一样,但实质是一致的,也就是要走出一条高效培训乡村幼儿教师的途径。
三、陶行知“艺友制”教育思想对当前乡村幼儿教师培训的启示
陶行知”艺友制”的产生与当前乡村教师的现状有很强的可比性,与乡村幼儿教师的稳定与发展有很大的切合点。
(一)陶行知”艺友制”在乡村幼儿教师培训中的借鉴
陶行知指出:学做教师之途径“艺友制”的根本方法是教学做合一。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先行先知的在做上教,后行后知的在做上学。大家共教共学共做才是真正的“艺友制”,惟独”艺友制”才是彻底的教学做合一。对乡村幼儿教师的培训首先必须强调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求,并通过培训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很快的消化和吸收、并且充分利用,既能满足教学急需,又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如对教具的制作、游戏活动的组织等,在对幼儿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训的时候, 必须从乡村已有的条件出发,利用乡村的自然材料,强调教具制作的可动手性和操作性。总之,让接受培训的乡村教师在短时间内“能上手”,在学会操作的同时逐渐体验和领悟,在此过程中学习儿童发展与学习、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等理论。
凡学校有一艺之长的教师便可招收艺友。这里我们所选取的具有一艺之长的教师主要是县一级的城市幼儿园,因为这样在空间上比较近,可以避免花费太大的资金,而且同一县市之间的交流是有利于经验的学习和推广。另外,从时间上又能得到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陶先生提出的“艺友制”是学生去老师那里求学、学习,但是在这里的“艺友制”则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的。在乡一级的大部分幼儿园由于教师人数相对有保障,所以两种方式均可进行;但由于村一级的幼儿教师数量少,基本上在村里的教师只有一个,若教师去参加培训,幼儿就没有人照顾,所以,在这里主要以“送教下乡”为主。送教下乡应该送原汁原味的东西,而不是经过事先好好排演过的东西。这样就能避免这种活动流于形式,从而使培训具有实效性。艺友可以是教师之间,几个教师收一位教师;也可以是园与园之间,县城园与乡村园之间通过“手拉手”、“以园带园”即通过县(市)公办示范幼儿园与乡村幼儿园进行结对帮扶的形式,这样也保障了城市幼儿园教师能轮流进行教授和指导。也就是说,“艺友制”中的教师是一个团队,形成一种制度,进行象朋友一样的教导。
(二)陶行知“艺友制”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中应用的条件保证
我们要学陶行知先生的“艺友制”,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实现的,应该发挥整体的力量来发展乡村幼教事业,提高乡村幼教的师资水平。所以,首先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通过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的通力支持,制定与当地经济水平相当的乡村非在编幼儿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完善落实其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对乡村在编幼儿教师,在工资待遇、职务评审等方面实行倾斜,使乡村在职幼儿教师能安心从事本职工作、激起她们的职业热情。另外,对于“艺友”中的人员和政策上的支持,如乡村教师到县城政府需报销一切费用和额外差旅补贴,城市幼儿园老师到乡村指导政府也应有相应的差旅补贴,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艺友”的积极性,才能使“艺友制”成为可能。[4]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和总结“艺友”的效果,并定期进行奖励,这样就会激发“艺友”的内部学习欲望和专业成长的内在要求。另外,“送教下乡”要形成常态机制,可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每年组织相关幼教专家、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到各区县巡回讲学或任教,为农村幼儿园教师提供广泛的高质量学前教育。
总之,离开了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的通力支持“艺友制”便难以实现,有效提高乡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初衷也将会成为海市蜃楼。
参考文献:
[1] [2]用“艺友制”补师范教育之不足[ J /OL ]. http: / /省略 /web /Disp. Aspx? ID = 15049&ClassID = 50.
关键词:乡村小学班主任体会
乡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乡村小学教学又是整个教育的关键和难点,要搞好乡村小学教育必须注重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要管理好乡村小学的班级,还要了解乡村小学班级的现状,根据实际采取相关措施,乡村小学教育教学才能与时俱进,走上正规化、系统化的道路。
在多年的工作中,我认真探索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得失。在这里我谈谈自己任班主任以来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乡村小学班级的现状
现在乡村小学的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是少部分学生如果管理不好,将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乡村小学条件差,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使得一些教学点撤销与合并,学生集中到相对路远的完小,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由于疏于管教,养成了一些坏习气,生活不能自理,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纪律松散。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从各方面,用多种方法尽早了解学生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把特殊儿童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因此,作为班主任,仅仅抓好学习成绩做严师是不够的,还要抓好生活做慈母。
二、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说过“棒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乡村小学尤为重要(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关爱)。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人格尊严是平等的,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参照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发现:当一个学生在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
三、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在老师的眼里,没有坏孩子,只有犯错误的学生”。的确,作为教师,我们在教书育人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学生,应该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但是宽容并不是纵容放任的自流,并不是缺乏必要的批评和指导。我觉得,当学生犯了小错误时,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对于大错,我们一定要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先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从而达到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目的。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意识非常强,容易陷入迷茫,对外界事物很敏感,很容易走向极端。如果我们老师不能宽容,过分苛求,违背生理成长规律,我想我们的孩子也许就被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毁了。
四、要严爱相济
付出爱心与严格要求不可偏废。爱心是伟大的,但是绝对不是万能的。不妨想想:孩子与父母间的与生俱来的血缘联系是什么都没有办法阻碍的。我们能说他们的父母不爱他们吗?可是为什么孩子有时还常常出现逆反心理与父母怄气、闹情绪呢?所以,对学生付出的爱是门艺术,何时付出,怎样付出,付出后怎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用心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班主任用心去考虑去设计。如果仅有爱心,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行。现在的孩子大都是不缺少爱的,或者说他们拥有的爱太多了,以至于在我们对他们付出爱时,他们以为是理所当然。所以,我想: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离不开严格要求。当然,严格要求之中,一定要包括爱的感情。我们班级的每位同学都承认我对他们的要求很严格,他们都没有责怪我,有的还要求我对他们更加严格些,我想这与我们的感情联系有很大关系吧。
五、创设情境,开创班级集体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
乡村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资源的短缺,开展的集体活动相对较少,学生集体观念淡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创造性地创设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形成懂得尊爱他人,团结互助等优秀品质,增强集体观念和凝聚力。
六、做好家访活动并开好家长会
家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乡村学校(许多家长还没电话)、家长、学生联系的途径。由于乡村家庭文化层次的特殊化,在家访时应给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观念,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孩子,并随时与老师配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行为。其次,还应适时召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和科任教师有说不完的话,用这种谈话方式老师会及时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取得家长的好评,收到良好的效应,交流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