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美术课程设计

儿童美术课程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美术课程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童美术课程设计

儿童美术课程设计范文第1篇

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意表达以及平衡和健全超常儿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早培班探索了基于超常儿童个性与思维发展的美术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兼顾教学对象与创意表达的需求,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与早培七年级学生情感表达进行了有机结合,试图把早培美术课打造成一个可以容纳活跃思维、创意视觉和美丽心灵的平台。

关键词

美术;创意表达;课程设计

美术课程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视觉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国现有的美术课程体系已经非常系统、完整,且经过专家的严谨论证和基层教师的长期实践,教育成果丰硕,取得了很多成就。“因材施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美术教育也不例外,而且更加有必要。数学计算有标准答案,但美术教育不同,不能让学生画出统一的画面作为评判标准。虽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方法,但让学生创作出富有个性表达的各不相同的美术作品、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美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引起学生视觉愉悦和兴趣是进行美术教育的前提。因此,在课程设计上,美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其所能地兼顾每个学生的兴趣,构建一个灵活多变、延展性强,又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的体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拥有宽松、人性化的教学环境,非常有利于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面对一群智力超常、活泼可爱的早培七年级(以下简称“早七”)学生,一次美术学科的教学探索就此展开。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人大附中早培班概况

人大附中早培班旨在熔铸中外精华,坚持综合创新,对拔尖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的方法、机制及模式进行科学探索与研究。美术课程也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尤其是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利用色彩、线条、明暗等艺术语言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展开。

(二)学生特点分析

早七学生进入人大附中学习已有一年,他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已经非常熟悉,整体的学习状态较为放松,思维活跃。且七年级学生升学压力较小,可以有较多精力投入美术课程上来。同时,该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阶段。首先,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生理上的变化使得心理变得较为敏感,一些小的举动或者变化就能引起学生较强烈的反应,继而产生一些心理困惑。这些心理困惑需要教师的疏导,同时也需要有一个合适的窗口进行情感交流和表达。其次,学生对于自身以及周围环境的认知开始带有独立立场,心智更加成熟,能够发表一些独特的见解和体会。尽管他们的见解会显得片面和幼稚,但仍需要保护和鼓励。

(三)教学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根据人大附中办学特色以及早七学生特点,笔者认为,美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准确定位学生实际的情感诉求和心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情感自由表达和美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美术课程设计要符合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要将他们个性的表达方式与美的艺术语言相融合,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主导的艺术创新体验。这样的教学设计难点在于很难把握课堂的“松紧”。七年级是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给予正确引导,把握“松紧得当”的原则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既要松绑学生惯有的思维模式,鼓励发散;也要紧紧把握大方向,使学生活跃的思维和行为得到合理的引导与规范。

二、学年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标

第一个问题是要为学生打造什么样的美术课?笔者初步拟定了三个目标。首先,美术课一定要能承载学生活跃的思维,要成为学生思维表达的开阔平台。在人大附中经历了一年的学习之后,早七学生已经对学校生活学习环境相当熟悉,他们将自身最自然和放松的状态呈现出来,其思维也处于一个极度活跃的时期。因此,美术课要有足够的弹性来容纳他们的活跃思维。其次,美术课要成为一片“创造视觉美的沃土”。美术课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因此,美术教师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艺术审美方法和艺术表现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尽可能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美育功能的延伸也是衡量一节美术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可以说,美术课是“发现心灵美的一扇窗户”。它包含了两方面内容。第一,这扇窗户需要作为一个由内而外排解问题的窗口。当学生出现青春期的困惑以及情感上的波动时,美术教师能及时地提供这样一个排解途径,让学生去表达、倾诉。第二,这扇窗户又是由外向内塑造学生心灵美的一个通道。当学生的言行出现不当时,教师要能够通过视觉美的教育感化他们,最终达到一种心灵美。这两方面将美育延伸到德育上来。

(二)课程设置

以上述目标作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情况,笔者将早七美术课程初步确定为三大模块。一是以“主题创作”为主体,中间贯穿绘画技巧,并在后期带入多种艺术形式的体验。主题创作对应的具体课程内容是每次课的主题探讨延展,这是最有弹性且包容性极强的方式。二是绘画技巧,它对应的是“王老师的小贴士”环节,主要传授给学生一些实实在在的绘画常识和技巧。三是多种艺术体验,这主要是在下学期师生磨合较为充分的前提下展开的,对应的具体课程是拼贴、折纸、装帧、缝纫等艺术方式。学年末,笔者引导学生将每个单元的作品进行汇总、装帧设计,以“手工装订艺术书”(以下简称“手工书”)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来达到整合课程、展示课程的目的。其中,每次作业是整册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此来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整学年的作品集结成册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肯定,同时学生独立完成的手工书又是对他们的七年级学习生活的纪念。

1.第一学期

本学期以绘画为主,这种单纯的方式能快速将师生间的默契培养起来,以便于课程后期开展更复杂的教学任务。如果师生关系磨合较快,可以提前介入手工制作。学期内拟完成几项主题创作,包括《我的家》《英雄》《Transformer》《恰同学少年》《诗情画意》五组创作。每组创作有所侧重,其中《我的家》《恰同学少年》围绕学生的现实生活展开,鼓励学生去仔细观察生活、体会生活、表达生活;《英雄》则侧重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诗情画意》要求学生为一首现代诗歌做插图,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Transformer》创作中主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现,施展自己的发明创造天赋。一方面,在创作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如果没有发散式的思维,主题就会被限制在对字面意思的理解上,走不出、挖不深。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要从学生个人的生活与学习经历出发。不同经历的学生对创作主题有不同的见解,其真情实感的抒发是打开思维大门的金钥匙。例如,《我的家》主题创作中,如何理解“家”这个概念?学生对此的回答非常多元化。有的说,家就是一家三口居住的空间,有的强调家是自己的老家,还有学生说家不一定是现实的家等。鉴于此,笔者并没有急于去限定家的概念,而是引导学生将家的核心特征提炼出来:遮风避雨,由小及大,亲人亲情,寄托情感,跨越时空……从传统意义的家引申到广义上的家。讨论后,学生创作出的作品丰富多样。例如,有位学生画的就是他的老家,与农村的奶奶一起生活的场景;有学生把自己的小卧室画得五彩斑斓;有学生把所处的时空打破,穿越到未来,将未来自己生活的城市描绘了出来;还有学生将自己游戏中虚拟的家描绘了出来。这一主题创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体现了“松紧适度”原则中的“松”。另一方面,绘画教学中,教师也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规范和引导。第一,在价值观问题上给予学生正确引导。例如,在《英雄》创作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延伸英雄的概念,从狭义的英雄拓展至广义上的英雄,又要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课下,有个学生想画某某纳粹科学家,笔者先引导学生思考这位科学家的科学发明为人类作出贡献大还是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比较大,如果发明的目的并不是造福人类而是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能否称作英雄。学生深入思考主题内涵后,放弃了起初的想法。在美术教育中,教师一定要把原则性、根本性的问题给学生讲清楚。第二,在绘画技巧上要规范。在每组主题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入基础的绘画知识理论,以“王老师的小贴士”的形式出现。美术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学生来创造无意识的美,而是要将美的基本原则、规律教给学生,将他们的天赋加以挖掘和引导,最终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消化,进而能读懂、创造有意识的美。例如,在第三组创作《恰同学少年》中,笔者引入色彩的概念,将近似色、互补色等概念教给学生,将枯燥的知识与学生的创作思维融合,引导学生规范创作。由此,对学生活跃思维加以合理引导与规范,将更加有效地实施主题创作的教学,这也是“松紧适度”原则中“紧”的体现。

2.第二学期

第二学期采取手工和绘画结合的思路。这实际上是对上学期内容的延伸,依然将主题创作贯穿于课程中。与上学期不同的是,将绘画置于三维空间中,或是改变平面绘画的叙事关联性,重新组合以得到全新的解读。从手工与绘画结合的难度方面考虑,为了保证作品的质量,第二学期课程在主题数量上有所压缩,只保留了三次课程,包括折纸绘画《几何世界》、拼贴《Thenewworld》和手工书制作《七年级纪念册》。在这三次课程期间,还将结合不同的节日穿行一些明信片的制作。本学期期末大作业是完成属于每位学生的“七年级纪念册”。这是一本属于学生个人的“手工书”,装帧形式由学生自己来设计,涵盖了学生七年级一整年的美术作业以及平时的所思所想和自己的爱好等。“手工书”是当今比较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有助于表达作者长期的心理精神状态。手工书制作在国外的艺术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开拓出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将其简化调整为适应中学生发展需要的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学期中,笔者拟将剪纸、折纸、装帧、缝纫等凸显动手能力的课程作为重点。例如,在《几何世界》中,笔者先教学生动手折纸,得到具体特征的几何形体后(如千纸鹤、大象、青蛙、玫瑰花、小船等),指导学生在这样的几何形体上作画,以求形象生动、立体。再如,在《Thenewworld》中,笔者让学生把废旧杂志报纸等即时图像拆解后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得到新的、富有创意的拼贴作品,借此来开拓学生的思路。在下学期的教学中,除了上述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外,还着重训练学生的程序性思维,它是一种偏于理性的思维方式,恰恰与美术所需的感性思维方式相对立,这种互补式的教学有助于平衡学生的能力发展。

三、学生作业解读

在一学年的美术课程创新尝试中,学生的作品丰富多彩,显示出较强的创造力。例如,在《诗情画意》主题创作中,有学生将顾城的诗歌转化为创造的图像。在这幅作品中,渐变的卷曲巨形浪花交叉重叠充斥着整个画面,富有动感,似乎隐藏一股强大的力量。作者对形状的归纳大胆而抽象、自如又具有诗意,浪花的柔与近山的棱角分明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山与海的黄金分割点上描绘了一个小小的人物,似在梦里又似在诗里。恰当的引导方式使学生在美术课中更容易找到自己擅长的表现手法。还有几位学生的画面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同时,这样的结果与学生的兴趣和积累分不开,当自身的优势在美术课上释放出来时,健全的人格更易塑造,这种主动的自我输出才是有意义的。学生对于自己身边的事物、人物的感受是敏感的。例如,在《我的家》和《恰同学少年》两次主题创作中,学生表现相当出彩,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描绘对象的特征,而且恰恰因为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反而使得画面非常生动,令人印象深刻。“手工书”装订是一个给学生留有更大发挥空间的作业。在创意表现和审美层面上,装订中涉及字体设计、装帧形式设计、排版等一系列知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面临更多的选择和挑战。学生最后做的作品都是非常出色的。例如,有的学生在字体设计方面投入较多的精力,有的学生在整体封面效果上做了各种尝试,也有的学生打破了教师提供材料的局限,选择更加多元的装订形式,他们在创意表达和审美能力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收获。在情感表达层面上,学生可谓是倾尽全部,从书名的设定到封面制作,无处不散发着学生的真挚与热忱,这也是最动人之处。

四、小结

儿童美术课程设计范文第2篇

培养独立的观察习惯

基础造型训练是美术学习的必经之路。但是高职学前教育的美术课每周只有两课时,无法进行一个长期的作业训练,且学生都没有美术基础,容易对单一的美术训练感到枯燥。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了解学习素描的目的、意义与作用,然后就将重点放在培养观察能力、构图能力、造型能力。调整课程结构,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短、频、快,每周安排新内容,提供不同类型的观察对象,训练学生观察事物,迅速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光影素描、结构素描、创意素描、速写写生等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进行作业,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具备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色彩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色彩静物写生,打破常规从装饰色彩学起,并且把重点放在了色彩肌理,让学生尝试用水粉颜料、水彩颜料、油画棒、油墨、粉笔等各种色彩原料进行搭配,并与油、盐、水、牛奶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混合,看看会出现什么效果,画在不同的材质(素描纸、吹塑纸、玻璃、塑料等)上又会出现什么效果,利用不同的技法如滴、淌、流、刮、擦、揉、印、拓等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就是在这种不同尝试、不断创新中培养出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并且能够将这种创造性思维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可以更好的引导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游戏性教学

儿童的天性喜欢游戏,玩中学、学中玩是他们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能根据教学内容组织游戏,能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我的美术课上,我经常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很多的游戏环节,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让学生耳濡目染,掌握一些组织游戏教学的方法。在三年级的教玩具制作的课程设计上,我放弃了传统的老师示范学生照搬模式,因为她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手工基础,制作技巧对她们不是难事,关键就在于如何能有创意的自己设计运用制作教玩具。我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从搜集材料到设计制作都由组员们合作完成,然后根据本组的教玩具设计游戏式教学并进行演示,有其他组来找出有点及不足,并进行评分,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运用这种教学法,学生是主动学,有了竞争,学生的积极性高,主动到图书馆、网上找资料,制作的作品和游戏很有新意。

体验式教学

幼儿教师不仅是孩子们的良师,还要是家长的益友,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些角色?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在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中,我请学生分别扮演老师,家长和孩子,让她们从角色角度对儿童作品进行描述、评价,由此产生矛盾、争论,在产生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不同的身份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的感受,体会家长的心情,可以更科学地引导孩子、更理性地指导家长,对于幼教工作会有更深的体验。同时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控制现场能力、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特别是对于出去实习过的同学,能将她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同学老师展开讨论,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可以在这种体验式教学中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更好的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及方法。

鼓励教学法

我运用鼓励教学法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语言,我们都知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的资质不同,能力有高低,我会去找他的优点,创意不行的肯定技巧,技巧不精的肯定创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也知道要努力的方向。只有做到言之于物,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得到鼓励。第二个方面是手段,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希望得到展示的机会,这也是让学生得到鼓励与肯定。我经常为学生举办作品展览,也许水平并不专业,作品稍显稚嫩,但只要努力去做了,我都会尽力为她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学生都还是非常珍视这种机会,会花更多的精力去完善自己的作品。我还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以视频、图片的形式系统地保持下来,留作资料,给以后的学生参考,这些方式让学生非常有成就感,进而更加努力的学习。

儿童美术课程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维预设;教学预设

传统的美术课堂的基本模式:讲授―练习―评价。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被动又缺乏积极性,而教师也是重复演绎,缺乏教学热情。这种以本为本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情绪的抒发。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性,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而教师只是从旁引导。

想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由表达的理想课堂,就离不开教师在课前的精心地准备与设计。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应该认真读透教材,多维度地进行预设,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中自由表达。多维的教学预设与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两者结合是教学活动得到顺利展开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预设时一定要深入教材,吃透教材,做到充分的了解教材的内容与目的。美术是一门具有人文性、视觉性、实践性、愉悦性的综合类的学科。它的这一特性就决定了我们必须采取多维的教学预设去设计课堂。这样才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和创作,最终学生得到不断的成长。接下来,我以课堂具体课例,介绍一下在在小学美术课中多维预设的运用。

一、《鳄鱼拔牙》――画面构图预设

构图是绘画的基本要素。儿童画的构图与我们成人的很不一样。儿童画更多的是凭借学生的直觉来引导自己的思维,但画面效果往往比较随意,主体不突出,画面不均衡,缺少背景等等问题。因此在开展教学前,有组织的进行构图预设起着重要作用。

《鳄鱼拔牙》课例中,我们以鳄鱼为主体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直觉在画面中安排主体物的布局,然后围绕着主体物把符合画面内容的事物添加进去。老师要结合情景与故事,运用生动的语言加以引导。掌握了这节课,我们可以运用到其他同类型的课中,如《蚂蚁与西瓜》、《猫咪的故事》等课程。

在小W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构图基本知识,不能要求过高,过急。通过对于画面构图的预设,让学生学会让画面饱满起来,形成构图的意识。学生能在作品中做到画面安排合理,让欣赏者感到舒服就可以了。

二、《瓶子拼贴画》――美术材料预设

美术材料指的是学生在创作时的画纸、画笔、颜料等工具材料。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教师有大量的美术材料可以选择,而美术材料对于探究教学的目标和主题思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瓶子拼贴画》课例中,其课程实质是画面当中用色上的一个预设,其目的是要求学生达成大小、疏密变化的认识,同时进行色调知识的了解。在这节课中,我进行了材料上的预设,要求学生统一准备黑、白、灰卡以及报纸。首先了解瓶子的基本特征,学生自由选取黑、白卡以及报纸剪出不同大小和外形的瓶子。然后开展一个学生之间的分享互换活动,交换大小,颜色不同的瓶子,让学生以灰卡为背景,自由拼摆,寻找疏密变化。当学生看到最后的作品时,都比较满意。学生在这节课中很轻松愉悦,并没有意识到老师带着他们在玩高级灰。在学生自由表现的过程中,教师已经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无痕的教学预设,让学生在放送陶醉的状态下毫不自知的完成了思考和表达。可以说是轻而易举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心中的太阳》――绘画步骤预设

一、二年级的低段学生在表现画面时,常常会画得过小或者画面抓不住重点。破坏了画面的整体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可以对绘画的步骤进行一定预设,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一年级下册《心中的太阳》一课中要求学生画各种各样的太阳。如果不预设步骤,学生画出来太阳往往都偏小,没有变化,一个个散落没有关联。因此,在绘画步骤上我进行了预设。首先,第一个画的是太阳爸爸,他是家里的大胖子,最大个,我们要把他画的最大,画在画面的中心一点。第二个是太阳妈妈,看,她正挽着太阳爸爸呢,妈妈的身体被爸爸挡住了一部分,妈妈也要爸爸小个些哦。还有太阳爷爷、奶奶,他们都是大人所以要画大一点。其他还有太阳姐姐、妹妹、弟弟……随便画。这样的绘画步骤就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在课堂中画面把握问题。但是,我们在进行绘画步骤时,也要注意与故事情景的结合,不能只注重结果。

儿童美术课程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合作学习 美术课程标准 少年儿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161-02

常听其他老师对我说:“你的艺术课教师轻松,有趣,没有压力,学生也喜欢美术课。”我笑了,证明几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努力没有白费,达到这种状况真的很不容易,需要课前认真准备,情境设置,环节安排,个别辅导,各种评价和课后反思等,都需要美术老师不断,锤。作为有责任感的教师我经常在想:如何教美术课吗?在思维的同时,我积极观察有经验的教师上课,学习他们的经验。

(1)首先,教师应抓住学生心理,吸引学生听课。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是年轻的,活跃的,可以根据这一特点,通过说,学习,运动,画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艺术课真正给学生带来好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孩子由于刚从幼儿园转入小学,习惯比较差,易失去注意力,所以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就非常的重要。比如我在对待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我从不简单地否定或无原则地表扬,总能在每个孩子身上先找到一个闪光点,再进行郑重其事地表扬,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快乐,找到自信,进而把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如: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可以得用投影、电视大屏幕电脑播放图像,从视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中不随意抹杀与众不同的作品,因为艺术是不同于一个数学问题只能有一个答案,艺术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角欣赏和判断,创造性思维或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使学生作品似乎遵循相同的模式,缺乏个性和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或沉闷,精细或粗糙都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批改作业时注意多说优点,激发学生创造美,表现欲望,这样,学生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积极地通过绘画语言与外界沟通,这将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给学生进行艺术表现。其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作画面就会显得呆板,有的孩子眼界相对狭窄,所以,想象力不高,但还有一些孩子天资聪慧,善于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心中的想法。

(3)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关注时间、地域以及个性差异。由于班级不同,学生性格各异,同样的教学手段所显现出来的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这时,在课堂纪律的组织还有提问方式等方面应该因人而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教学内容。除了课本内容,教他们画自己喜欢画的动物,植物等,而且涂上五彩缤纷的色彩,在一次美术课上,教一年学生画小蚂蚁。学生描述小蚂蚁的形体特征。教师纠正后,学生开始绘画,但是画出来的小蚂蚁奇形怪状,使人啼笑皆非。儿童还没有发育成熟,腕关节还掌握不了度,因此不容易画像,这时教师应细心耐心的指导他们,可以在黑板上画出范图,再逐个指导。孩子们不太发达的小肌肉群画出的画充满了童趣,课上,我鼓励他们大胆去画,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纠正、鼓励;而对一些画得好的学生则进行表扬,把好的作品让大家欣赏点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第二课堂的开展,因材施教,做好培优工作。抓好第二课堂,实施素质教学。发掘有美术兴趣、特长的学生组织他们在第二课堂进行培养,并按年龄、基础等情况分为美术兴趣小组初级班和创作班。按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计划、步骤,方法,进行有效的培训教学。初级班以基础训练,观察能力为主,创作班则重发挥技能,通过观察生活、关生时事、外出写生把所见、所闻、所想在创作中自由表现。学生经过一个学年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后,美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创作出的作品题材广泛,构思新颖、色彩丰富。

(4)儿童画是儿童自己在生活中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后用绘画工具表现出的感受,也是孩子特有的心灵的表现。通过对儿童画的学习,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可以促进右半脑的发展,形成仔细、耐心的良好品格等。“蜡笔,水彩绘画”是蜡笔的使用(最好是油画棒)的一种形式,油画和水彩颜料。除了蜡笔和水彩颜料,也需要刷(或水粉),调色板,笔和其他工具,蜡笔是油性物质,形状像一支铅笔,孩子们很容易掌握,可着色,和勾线,具有一定的表现力。以水为介质,颜色鲜艳的水彩颜料,透明清新,明亮,很喜欢孩子。蜡笔和水彩油水不相容,蜡笔,排斥水分特征。正是这种“蜡笔,水彩画”是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蜡笔,水彩教学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用蜡笔完成主画面,用水彩颜料背景。二层:用彩笔勾勒线条的主画面,小面积的物体或“点睛”用蜡笔着色,大面积背景的水彩颜料。第三层:用蜡笔勾勒线条和物体的大致明暗,水彩颜料,其基本方法喜欢谈论绘画。三级,困难程度比一层一层,安排教学时间,应该是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水彩着色,掌握和使用水是关键,水彩画是“教学难点,蜡笔,水彩画”。在色彩的配置,水刷满,颜色不能调太厚,薄的程度取决于画面的需要。着色工艺,水彩颜料干的适当组合,湿两种绘画,背景涂抹,大面积的油漆,根据需要,的梯度,渗流的正确使用,水彩渲染技术,效果更理想。通过示范,学生觉得很奇怪,好奇的感动,他们跃跃欲试,兴趣浓厚,水彩画很快完成了。由于用彩色蜡笔,学生是一个重要的力量,颜色的深浅,排水能力不一致,应用水彩(蓝色)的颜色,使画面出现意想不到的质地和纹理,它是栩栩如生。孩子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利益的蜡笔画,水彩画的材料特性,尤其是孩子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兴趣。

(5)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方法,又针对小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给学生上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6)“标志”在学生眼里并不陌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在校园里随处可见。这些标记是由专业的设计师创造的,如何让在短短的一个课程设计内涵的学生具有形式美的符号?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创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学生。因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使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渐进的,与学生在介绍,常见的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主题,在知识点的课程突出,背景音乐为激发兴趣,体验情境教学的乐趣。为了实现“利益”为标题,领导方式,与“美”的情况,进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催化和向导。醒来的时候有丰富的标志设计中情感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学生是创造的主体,也是评价主体的活动。在他的课上标志设计的设计,学生的设计是非常大胆的,独特的,而且效果很好。这样的设计给学生松了绑,任人想象,情绪激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情感参与。开放的,多元化的评价工作,它为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在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类的特征,欣赏我们的课堂,学生所体现出来的巨大的热情,因为在学生眼里从来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美,这一次由自己班级的特点和优势的学生进行上市和赞美。这部分的设计极大地鼓励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设计标记的热情在十分钟内就创作,学生们设计了各种独特,美观醒目的标志。在总结示范活动,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语,你更爱学校,进一步提高理解标志设计。

总之,学生乐于参与实践,使他们潜移默化的学习课堂知识,美术课能给学生带来光明和快乐!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知,情感,创造的整合。使学生感受美;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它的这一特性其他教育是不能取代的。

参考文献

[1] 张姝.长春市地方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 赵洪军.互动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6.

儿童美术课程设计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028-01

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学前教育组织和教师一定要重视美术手工教学,从多方面优化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前教育组织一定要重视美术手工教学的重要性,为美术手工教学的正常进行配备相关的物质条件,让手工课程得以正常的开展。

一、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目的

从本质上来说,手工课存在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由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主要通过感官来认知周围事物等心理认知特点,因此通过在学前教育阶段引入美术手工课程,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深化幼儿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知水平和认知层次。从较为宽泛的层面来讲,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可以开发幼儿学生的大脑潜能,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理解力。

结合笔者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来看,学前教育美术手工课程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比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气瓶子来制作笔筒这一课程内容时,班级里很多学生都利用了我们意想不到的废气瓶子器物,制作出了十分精美的笔筒。学生通过谁笔筒,找废气材料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充分开发他们的想象力,而且还通过动手实践,将想象付诸于实践,这样一个设计、找材料、制作成品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大脑思维都是一种难得的锻炼,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从更高层次来看,有助于幼儿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水平的提升。

二、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现状

1、轻视美术手工教学

现阶段下的学前教育往往之侧重于音乐的教学,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用来进行音乐课程的讲授,而相比之下,美术课的课程安排和讲授内容都偏少,美术课中的手工课程就更不用说了。同时美术手工课的讲授水平和师资力量也不理想,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2、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课程安排不科学,课堂上很大一部分时间被教师用来讲授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而真正用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或者让学生自我探索的时间很好,这种情况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对学前教育美术手工课程失去信心和兴趣。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广大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方式的转变。

3、手工课的地位较低

我国各地的学前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理念不尽相同,因此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中的各种讲授条件也参差不齐。比如有的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缺乏手工材料,有的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缺乏优秀的教师,有的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没有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有些地方的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甚至没有独立成为一科。这些情况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策略

1、优化课程设计,调整理论与实践比例

从目前的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内容上来看,美术手工课程主要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的内容虽然比较重要,但幼儿学生在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前美术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让学生能够画出多么高大上的美术作品,做好多少精致的手工,而是通过学前美术教育,让幼儿爱上美术,培养美的情操,培养学生从小正确理解美、爱美的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根据幼儿学生的具体的情况,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高尚艺术情操为主,教学美术理论知识为辅为原则,来合理地调整理论知识讲解和手工实践操作的时间分配,积极引导幼儿学生进行手工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活力,以此推动对手工相关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深化。这样的教学思路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