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资源共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整合
要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必须有可供共享的档案信息资源,这就要求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整合,以一定的标准、规范对档案信息资源加以集成。档案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档案管理模式,适应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发展的要求,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日益增加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运用档案信息资源集成管理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整合,首先,要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数据集成管理。档案信息资源数据集成是整个档案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基础,它要求在确定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将各个档案管理部门管理的数据以基础数据为标准进行转换,形成可以直接被系统使用的数据或过渡数据。在数据转换时,要充分注意数据库的扩充和更新能力。其次,强化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过程集成。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过程集成,要求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业务流程集成,实现各类档案信息资源的一体化;各种档案信息资源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集成,实现对外提供利用服务的档案信息资源统一从档案管理中心提取;档案部门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前端控制集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一体化。最后,开展区域性档案信息资源集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政府先进的技术、其对档案部门的投资及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构建区域性档案信息资源网络体系,达到档案信息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共享。
2 运用多种技术手段
在现代科学技术强有力的支持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克服了时空限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催化作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进程成倍加快。因此,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新技术的运用不可缺少。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全过程中,我们要在坚持标准化原则、安全原则、开发与引进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技术手段。
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首先,是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要结合实际情况,高起点地购置计算机、海量存储设备、扫描仪等相关设施设备,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其次,应用软件系统的建设。在软件环境建设上,档案部门要坚持自己开发与引进先进技术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考虑软件的先进性,又要顾及软件的兼容性,使软件环境既适应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又具有较高的程序设计技术及操作使用水平。最后,网络环境建设。网络环境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的作用非同一般,可以说,是关键的“神经系统”。在进行档案专业网站建设中,不管是内网还是外网的建设,都要在安全的基础上能够全面兼容,并且,要使用方便,从而形成能够共享的档案信息资源网站体系。
3 变革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方式
不管是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整合,还是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我们都不应该忘记,其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各界提供方便、实用、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这将是今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重点。这就要求,档案部门及其管理人员要转变档案信息服务方式,全方位满足档案用户对档案信息自由的各种需求。
关键词:公共信息资源;信息资源配置;博弈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047-02
1 区域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的内涵
公共信息资源的利用更多体现在区域的特性上,一般来说,相同地缘关系或地理因素在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的形成和组织中意义更大。区域间公共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丰富区域内的公共信息资源,提升区域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依托资源共享网络,可以优化组合区域公共信息资源,为发展区域经济提供完善的信息资源服务,直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以有利地方经济的发展。
区域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是以某个区域(省或市)为单位,通过协商建立区域范围内的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构建共享网络,以提高地区信息化程度,满足地区信息资源需求为目的信息化活动。公共信息资源具有非排他性和外部性。非排他性指无法将某种物品据为己有,而排除别人对该物品的使用。公共信息资源的非排他性来源于信息资源本身具有的共享性,主要说明公共信息资源的效用在于公共消费,是为了促进公共利益,这是其他许多资源无法替代的经济功能。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是市场失灵的重要来源,往往易导致市场无效或低效。因此,公共信息资源的配置可能会出现无效率的情况,也说明公共信息资源的配置策略不应是单一的,需要多种配置方式并存。
2 区域公共信息资源配置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2.1 实例背景介绍――以“广佛同城”为例
2009年3月,广东省广州市和佛山市在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环境保护等4个领域签署对接协议,这标志着广东“广佛同城”的正式启动。在“广佛同城”建设规划当中,广州和佛山两市将打破行政壁垒,进行区域一体化建设,届时两地的教育信息资源、产学研合作、体育竞赛资源,两市各级政府的政务信息(政府文件、政府公报等),政策法规信息(的地方政策、法律法规等),为社会各界服务的信息(经济信息、统计信息、科技与人才信息等)等公共信息资源将在两地得到更大范围、更大程度的共享。
如上所述,公共信息资源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在经济学中,公共物品的供给是一个囚徒困境问题,即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在“广佛”这样一个区域内,如果两市都投资兴办公用事业,开发公共信息资源,则“广佛”区域内所有市民相关的福利都会增加。但问题是:如果广州市投资而佛山市不投资,广州市则会得不偿失;而如果佛山市投资而广州市不投资,广州市就可以占佛山市的便宜,所以,在最初的考量中,两市的最优选择均为“不投资”,这样的纳什均衡使得两市人民的福利都得不到提高。如果两市政府从长远考虑,两市居民的福利状况则又不同。下面具体以“广佛同城”为例,运用博弈模型来找出局中人的均衡,以期对区域间公共信息资源合理、有效地配置,以及相关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2 基本观点和假设
(1)本文用到三个观点:纳什均衡,重复博弈和合作博弈。纳什均衡: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在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他人的战略),从而使自己效用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Strategy Profile)。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
重复博弈是指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多次,其中的每次博弈称为“阶段博弈”。重复博弈通常有三个特征:①前一阶段的博弈不会改变后一阶段博弈的结构;②所有参与人都观测到博弈过去的历史;③参与人的总赢利是所有阶段博弈赢利的加权平均值。
合作博弈,又称正和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因而整个社会的利益有所增加。合作博弈研究人们达成合作时如何分配合作得到的收益,即收益分配问题。
(2)前提假设。①“广佛同城”信息资源配置涉及的主体较广泛,包括两市的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甚至个人等等。根据对公共信息资源特征的分析,以及分析的方便,这里局中人假设为“广州市政府”和“佛山市政府”。②假设广州市政府和佛山市政府均为理性的经济人,即双方都是独立决策、互不影响,且都是精于判断和计算,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和获得本市居民的最大福利。③双方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态度抽象为两种理想情况:共享或不共享。
2.3 博弈模型建立与扩展
2.3.1 静态博弈模型
进一步假设参与人(广州市政府和佛山市政府)间的博弈是静态博弈。参与人对信息资源建设和配置态度的选择是离散的,且双方同时行动,或者说做出决策之前都不知道对方的行动。
两个参与人在进行本市信息资源建设和配置时会面临以下三种情况:双方都共享、双方只有一方共享、双方都不共享。两市政府在经济活动中,选择“共享”表示能从信息资源配置和共享中得到4个单位的收益,但进行信息资源的建设需耗费2个单位收益。选择“不共享’表示各自愿意维持现状,维持获5个单位的既得收益(由于投资收益具有滞后性,故这里假设既得收益比共享后初次收益大),其博弈矩阵如表1所示。
当广州市政府选择“共享”时,对佛山市政府而言,选择“共享”,将获得2个单位的收益(共享带来4个单位的收益,减去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2个单位的成本);选择“不共享”,维持5个单位的即得收益,易知选择“不共享”更为有利;同理,当佛山市政府选择“共享”时,广州市政府最有利策略也是选择“不共享”。表1中的纳什均衡策略为(不共享,不共享),如此,两地政府只能得到既得的5个单位收益。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一次性博弈情况下,地方政府可能更注重眼前的利益(既得利益)(如表1所示),选择“不共享”行为,这是此次静态博弈的“理性选择”,现实中的状况可能比上述假设更为复杂。
2.3.2 模型扩展――重复博弈
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两地政府的合作往往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远和多次的。与一次性博弈所不同的是,重复博弈的每个阶段都有收益,且每个阶段都存在时间差,所以重复博弈的总收益并非每次博弈收益的简单相加。
在2.2中假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假设选择“共享”,表示某市在“广佛”地区下一轮的信息资源建设中可以得到8个单位的长远收益;“不共享”则不能得到“共享”后8个单位的长远收益,此时的博弈矩阵如表2。
局中人考虑长远利益时,广州市政府选择“共享”,对佛山市政府而言,选择“共享”,将获得10个单位的收益(“共享”带来12个单位的收益(静态博弈中的4个单位,加上8个单位的长远收益),减去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2个单位的成本),选择“不共享”,维持5个单位的即得收益,易知选择“共享”更为有利;同理,当佛山市政府选择“共享”时,广州市政府最有利策略也是选择“共享”。表2中的纳什均衡策略为(共享,共享),双方得到比既得的5个单位收益更大的10个单位的收益。
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广佛两市政府对区域内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的选择依据依然是收益的大小。在重复博弈的情况下,双方为了使各自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广州市政府和佛山市政府在静态博弈模型和重复博弈模型中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当初的“不共享”(对区域内信息资源建设不够热心和投入)转变为“共享”(积极、热心支持区域内信息资源的投入和建设)。利益的驱动,使得“广佛同城‘区域内各经济体对信息资源配置态度发生了由“不共享”到“共享”的转变。
上述“静态博弈纳什均衡模型”和“重复博弈模型”均属于非合作博弈情形,非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参与人理性、参与人最优决策。在“广佛区域”内,既然双方都知道从长期来看,对信息资源建设采取“共享”的态度带来的收益比“不共享”大,那么广佛两市政府也可以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约定大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建设和配置选择“共享”的态度,如果一方违背了协议将受到严重的处罚。双方接下来的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分配由“共享”带来的收益,这样的博弈属于合作博弈的类型,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团体理性,更加注重效率、公平、公正。
3 区域公共信息资源优化共享的模式
目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政府信息化水平已有显著提高,但信息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程度却仍比较低。根据上述静态非合作博弈,重复博弈,以及合作博弈三种情形下对区域内经济体信息资源配置态度转变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加上国外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发展经验,笔者提出基于“政府――单经济体――市场”三位一体的区域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模式。
(1)政府层面:从长远角度看待公共信息资源的建设,改良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标准。
在静态非合作博弈情形下,经济体因短期利益(既得利益)的束缚,在区域内公共信息资源共享问题上,未能积极参与投入。在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的占有者往往是政府的一个或多个部门。因此政府在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建设、共享和配置要有战略眼光。在贫穷和偏远地区,为了发展经济,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仅投入那些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而忽视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共享等基础性、长远性的投资。
(2)经济体层面: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公开。
我国政府从国家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信息共享制度建设,特别是近些年来,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实践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活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要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的政府信息管理制度。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下,各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探讨信息共享与服务的相关制度建设,如北京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制度规范”、广州的“政府信息共享制度”等。今后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优势,增强网络服务的功能,改善网络环境下公共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传播等环节,建立跨部门的公共信息服务集成系统,以满足不同类型信息用户的需求。
同时各经济体之间可签订相应的合作协议。在合作博弈的情形下,区域内各经济体在选择自己的公共信息资源共享配置策略时,可通过协商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协议,建立彼此间长期合作机制,并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做详尽说明。
(3)市场层面:发挥市场的灵活性,逐步改善信息服务的质量。
在各地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部分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可以引入市场机制。这样一则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弥补政府的不足;一则可减轻政府的负担,充分吸取民间的智慧来更好地对公共信息资源进行配置。
例如,在就业信息服务方面引入市场机制。以广佛两地的“春风行动”为例。“春风行动”中很重要的两点是:政府搜集企业的用工信息,以合适的媒介平台向社会大众相关信息。目前的做法是广州市政府将企业的用工需求信息收集来之后,依托南方人才市场等一系列的平台向求职者。佛山市则在佛山市劳保局的组织下,依托人才市场等渠道来信息。其实,这两个环节中包含的大量公共信息,可以更加全面更彻底地借助市场机制加以运作。两地政府均可以委托相应的人才市场收集企业的用工需求,然后依托人才市场的平台来向求职者这些信息,政府起把关作用即可。让人才市场等非政府部门更多的参与,有很多益处:人才市场有现成的渠道,可以降低成本;人才市场更专业,可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为人才市场等非政府部门提供了一个回馈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蒋永福.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概念、配置效率及政府规制[J].图书情报知识,2006,(3):12-15.
[2]夏义.公共信息资源属性、分类及管理结构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7,(5):59-62.
[3]樊博.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的成熟度评估与实证研究[J].情报学报,2008,(2):271-277.
[4]何振.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7,(3):40-43.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mong the departments of government,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and business collaboration needs become more intense. The establishment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system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uch as multi service, multi data structur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exchange, conversion and sharing needs. From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is paper makes a research on the top-level structur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system.
【P键词】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目录
【Keywords】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system; catalog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83-03
1 引言
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大部分政务部门都建立了满足自身业务要求的应用系统,沉淀了大量的政务信息资源,但是这些信息资源只是限于部门自身业务使用,没有在不同政务部门间实现共享,形成了一个个政务信息资源的孤岛。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可靠性高、快速、扩展性强、安全性强、大容量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满足多部门、多领域、多业务及多数据结构的政务信息共享已经成为一项非常急迫的工作,也是促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基础。
2 共享体系顶层架构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是以数据的获取与存储作为底层的支撑,以数据交换、挖掘、管理和运维作为整个体系架构的核心部分,在此基础上对城市提供多样化的应用,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
2.1 数据层:政务数据的来源
政务数据来源广泛、结构多样,一是基于传感器、GPS等现代信息技术产生的实时数据,如空气、环境等数据;二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社保、民政等业务的传统结构化数据以及在此基础上延伸、扩展后形成的海量非结构化数据;三是基于互联网产生的政务新数据,如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论坛等数据[1]。
2.2 支撑层:政务数据资源的云化
支撑层采用云计算的架构,通过集约化的云环境、网络设施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等,利用虚拟化技术将大量相同类型的数据资源集聚成为资源池。
2.3 平台层:政务信息资源的存储、处理、共享与运维
政务信息资源的存储是基础信息资源的汇聚,包括人口、法人等基础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数据资源的处理是将海量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分类、聚集、清洗,实现对政务数据的活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是通过交换共享平台,整合原来分散在各领域的政务信息资源,满足各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需求,实现共享云业务协同;政务信息资源的运维是通过数据管理和数据运维平台,强化数据资源规范化、资产化管理[2]。
2.4 应用层:政务数据资源的价值挖掘与应用
应用层是数据具体领域的业务需求,主要分为政务应用和对外开放的数据资源,服务对象具体包括政府部门、共享平台、开放平台、事业单位、社会公众和企业机构等。在政府应用领域、公共服务领域等开展大数据应用,利用数据融合、模型构建等技术,揭示数据的内在关联性,提高政府决策对数据的占有与分析能力。
3 共享体系组成及功能
3.1 交换体系
交换体系的功能是在不同地域、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之间实现可靠性高、扩展性强、安全性强、快速、大容量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支撑“多证合一”、“两证整合”、“低保核查”等业务的正常开展,主要功能有交换流程配置管理、数据交换、交换节点管理、交换桥接等[3]。
3.1.1 前置交换子系统
它负责在各个部门业务数据库与数据共享平台进行信息资源的传输,他首先从各个部门业务库抽取政务信息资源,传输给中心节点,然后从中心节点收取信息资源,并发送给相应业务部门数据库。前置交换子系统由网络通信系统、操作系统、交换信息库、前置交换环境、交换服务配置工具等组成。前置交换系统主要提供以下功能:
前置Agent服务:前置Agent主要是提供的功能。Agent是一个独立的运行单元,负责对在前置机上的数据源如数据库、文件等,交换服务,接口服务等进行管理与监控。管理包括服务的启动、停止、状态的汇报,数据源的管理,如数据库连接状态,表结构的采集,元数据的跟踪等。前置Agent还提供与中心交换平台的命令通道,负责接收平台的指令,汇报管理信息等功能[4]。
部门交换信息库:部门交换信息库的功能是为数据交换提供数据库,它是各部门的业务系统与数据交换平台之间数据流动的中转站。部门的结构化数据存储其中,他一般选择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
3.1.2 交换传输子系统
前置交换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由交换传输系统来完成,它完成把需要交换的信息进行打包、转换成特定的格式、传递到目的方、对交换的信息进行解包等动作,他通常由并行适配器系统、消息总线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管理与监控平台等四部分组成。
并行适配器系统:它对数据的处理是基于时间驱动实现的。他对各种组件进行连接并形成数据流,进而在应用系统、信息系统或者中间件之间进行连接,他由连接系统框架和连接组件即适配器组成,采用以数据流向为主线,组件化体系结构。
消息服务总线系统:他的主要功能就是对信息服务进行横向的扩展、对消息服务进行大规模分布式处理。他通过采用消息传输的机制来实现异构系统间的通讯,他为不同应用系统间的信息交换提供可靠的信息转换、信息传输等集成环境,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松耦合的体系架构。
安全保障系统:采用完全符合国家对相关平台的安全要求,考虑到以后的扩展需要,系统需要留出安全体系接口。
管理与监控系统:他是采用B/S架构基础和JMX管理标准的管理平台。用户可以在不同地点对应用集成平台进行必要的管理,他在统一的门口下将不同系统的管理服务集成起来。他能够支持标准的服务接口,各种新服务的管理模块根据需要能够便捷地插接到管理平台中,管理功能能够根据需要任意扩展[5-6]。
3.1.3 交换桥接子系统
桥接系统是为了解决政务部门信息共享中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它实现部门业务系统信息库与前置交换信息库(或交换平台)之间双向安全、可靠的信息交换和同步;实现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桥接,包括直连连接、网闸连接以及实时、定时的桥接;系统支持各种格式数据,包括数据库、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内容的桥接。系统提供桥接流程运行状态监测和交换流程控制等功能[7]。
3.1.4 管理监控子系统
建立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对业务流程管理服务器和流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对平台的监控和日志管理,对应用适配器系统配置的部署和更改以及运行状况等内容的监控和管理,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用户管理:系统根据需要设立了不同的管理员,并通过角色对用户的权限进行控制,不同的用户被分配给不同的角色,用户的角色不同拥有的权限也不一样,系统还可以对角色的权限进行调整以达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下系统对用户权限定于的要求。
桥接核对:系统通过统计发送端的发送总量、新增数据量、更新数据量、删除数据量和接收端的接收总量、新增数据量、更新数据量、删除数据量,对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进行数据核对,统计数据发送过程中的偏差,当偏差统计结果0时,监控平台会发出预警。
桥接监控:系统对发送服务和接收服务进行监控,当有一个服务出现问题后系统就发出警报,异常情况包含:数据在传输和写入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数据库异常等。
桥接管理:功能包含桥接服务的创建,桥接服务的部署、修改、启动、停止等操作,桥接服务的绑定。
3.2 目录体系
目录系统的功能是帮助信息资源需求者发现其所需的信息资源所在部门、获取途径、获取方式、该信息资源的更新频率等。信息资源拥有者可以通过目录系统注册自身的信息资源,也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删除、修改等维护,目录系统提供批量导入功能。目录可以按照多角度、多维度进行分类并在目录系统中进行展示,可以分为部门目录、主题目录、需求目录、开放目录等,用户可以根据需多内容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将目录系统跟共享系统实现对接,用户可以通过目录系统向信息资源拥有者提出共享申请,信息资源拥有者审核通过后,通过共享系统共享信息资源。
4 结语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是实现政府部门间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是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关键,现在各地都开展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所以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其系统架构与功能就变得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穆勇,彭凯,等.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龙建.政府基础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13.
【3】马殿富,章晓杭.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总体框架探索[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5(11):14.
【4】魏飞.科技情报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研究[J].科技风,2015(02):5-6.
【5】周宏仁.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策略[N].中国信息导报,2003-06-09.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资源共享
0引言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本质上是对高校学生从录入学籍一直到毕业就业的所有在校信息的全面系统汇总,是将学生的在校实践表现进行全面的数据信息集中化管理的模式。现代化社会背景下,传统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并不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所以对高校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升级就成为了必然。因此,创建合理有效的高校档案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对于实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化、专业化、全面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与社会价值。
1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资源共享基本理论
1.1档案信息管理
档案管理是指整个档案从数据信息的挖掘、收集、记录、利用与再生产的所有流程,通过对档案信息进行有计划的管控协调来完成各项管理工作。档案信息管理有异于传统的档案管理,主要是依据馆藏数据资源与互联网数据信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基于全面系统的档案资源信息,为客户搜索数据资源、制定战略决策以及解决计划等增值服务提供大量档案信息支持[1]。而档案信息管理方式是将档案管理实现层次上的优化升级,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高度集成性管理。档案信息管理是将数据信息从个体、行业、社会、地域等方面进行规划管理。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隶属于社会层面的数据信息管理,涉及高校部门的不同层次的数据信息归纳管理。
1.2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主要是用于加强高校档案系统的全面化、系统化,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而采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资源共享机制能帮助高校构建更为成熟的信息资源实践管理体系,所以信息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收集数据信息的共享。信息资源共享通常包含数据资源、资源有效传播以及使用客户三部分,分别对应着信息资源的物质基础、信息传播媒介以及最终服务目标三方面。另外,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必须要确保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双重保障。信息资源模块化建设能最大限度避免出现信息资源的各自为政与重复性构建等行为,降低高校档案管理成本费用。高校档案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就是在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利用互联网通讯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将各种文字、声音、图片等档案数据,通过特定的方式进行规整处理,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数据支持。信息资源共享虽然是构建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的主要目标,但也要确保共享机制的科学合理性,不能盲目进行超量信息共享,确保信息共享符合社会档案信息共享规章制度,否则会给信息资源提供方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2高校档案管理中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构建重要性
2.1社会信息化建设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信息资源已经与传统的物质资源等成为当前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资源,其自身特有的社会经济价值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信息资源的开发与高效利用特性,能够对资源的能源搜集、原材料加工生产等起到降低成本提高增值价值等作用,真正做到利用信息资源带动工业化发展。但当前我国高校信息资源开发共享机制远远滞后于国际发展水平,所以充分利用挖掘高校档案资源开发深入与广度,是实现高校的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渠道。
2.2社会公众服务知情权要求
档案管理机构是社会数据信息的最大集中管理者,在发展初级主要是为了满足相关领导层的决策需求,逐渐转变成现代社会的民众受托机构,所以档案管理机构本身就承担着公众数据信息的公开责任,这是对公众档案信息资源的知情权的一种强制性保护。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于数据信息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涉及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在档案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创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机制,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3高校教育发展的改革需要
一方面,高校档案是教师与科研成员的教学研发成果,能对高校科研教育资源的共享与高效利用,提升高校教学层次,实现各高校间优势信息资源的互补互用,有利于高校的协调共进。另一方面,能有效提高高校教育资源信息化程度,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建设的发展。高校信息资源作为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大量高校数据信息的需求。所以深入挖掘高校档案信息的潜在实践价值,引入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创建更为系统完善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是高校教育发展改革的必然需求。
3高校档案管理中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缺乏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显著性管理工作,不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师的教学研发能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极易受到高校管理层与教师的忽视。但是档案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创建本身就需要高校中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如果管理层与教师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会造成数据信息搜集不完全或不能及时进行更新[2]。另外,在信息管理资源共享机制创建过程中,前期准备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与资金,而高校则需要承担很大一部分的专项资源,如果重视度不够,会使创建工作很难真正有效开展。
3.2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过低
虽然大部分高校将数据信息技术引入到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但从实践创建结果来看,管理工作仍旧存在服务管理系统信息化程度过低、模式单一等问题,如信息化档案管理机制应用单纯用于对学生档案的更新替换或查询搜索等管理工作,对于挖掘整理更深层次的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欠缺必须的信息技术支撑。另外,学生数据信息共享中的资料包含学生就职规划等在内,但这些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欠缺高层次的信息化技术,不能深入挖掘更为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导致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实践效率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3.3无法打破高校档案信息共享屏蔽
这种信息屏蔽是造成高校间、高校各部门间档案信息互相隔绝,不能进行有效共享的主要壁垒。在现代化社会中,各种信息资料根本社会价值是交流共享,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但在实践管理中,高校档案管理的封闭性导致高校学生与教师个体很难真正进行资源查阅,更不用说社会上其余人员。这就导致各个高校间无法建立有效的信息档案共享机制,严重限制了学生就职途径,影响学生的就业成长。
4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构建对策意见
4.1给予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构建应有的重视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以及设备支持,特别是对构建初期的基础设施引进、系统优化调整等工作,需要高校管理层与相关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另外,要充分重视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后期维护工作,不仅要配备专职档案管理技术人员,对高校支持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且对管理系统配备设施软件等定期进行优化升级,为信息共享管理系统的高效化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4.2创新优化高校档案信息管理共享服务机制
信息共享服务机制从本质上讲是为了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开化、透明化,使大量档案信息资源能够为高校师生与社会公众提供有效服务,扩大服务管理范围。同时由于档案信息服务机制包含信息资源的整理、保管与服务三方面,所以需要逐步完善档案工作整体程序,确保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效性与开放性,使其能更好地满足社会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人群的个性化需求[3]。
4.3创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集成体系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需要为包含全校师生与社会公众在内的所有人提供及时有效的资源信息共享服务,虽然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已经进行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但受高校资金、设备以及技术等方面因素限制,在建设过程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同时为了满足学校自身发展需求,高校间的档案信息共享管理机制的建设往往各自为政,在管理系统创建过程中采用的软件设施与信息技术平台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出现共享屏蔽状况,很多有价值的资源只能在高校自身内进行使用,无法形成有效的信息交互共享机制,针对这种情况,各高校应该进行联合协作,创建内容更为丰富化、专业化的档案信息管理资源库,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系统化、开放化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与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高校的档案管理数量规模迅速扩大,社会对高校方案信息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引入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降低管理工作成本耗费,实现档案管理服务的公开化、个性化,已经成为高校现代化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解学香.高校档案管理中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途径[J].人力资源管理,2018(01):207.
【关键词】政府信息资源;资源共享;SOA体系架构;Web 服务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水平取得很大的提高。但总体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严重滞后,信息的开放性、时效性、综合性较差,缺少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和格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共享程度较低,造成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各自为政,都在开发自己的政务信息系统,开发出来的政务系统五花八门,且都缺少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因此,政府信息共享的建设一直是我国政务公开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深化,各种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为政府信息共享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工具,SOA体系架构、Web Service技术、及ESB企业服务总线都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利用好这些工具和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政府信息共享遇到的问题。
1 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分析
政府信息资源是我国信息资源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政府信息资源的利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标准不一、各自为政、不联不通,缺乏有效整合,政府部门间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隔断了部门内业务上的内在联系,致使丰富的信息资源难以得到共享,严重阻碍了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影响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因素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从技术方面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异构,阻碍共享。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是由各部门分头建设的,各部门的业务系统都是自成体系、紧密耦合的,它们所采用的基本架构、运行环境、开发语言等都不尽相同;同时电子文件的制作生成的代码标准、数字存储载体的格式标准、信息压缩存储的标准也不统一,造成了各系统之间互连互通都困难,更谈不上信息共享了。
(2)地方政府信息资源整合较差。各地各级政府信息整合较差。自从1999年实施“政府上网”工程以来,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的省市政府都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政府门户网站已成为信息共享的主要阵地。各地政府所拥有的信息资源虽然数量众多,但它们分散在各地,很难有效再利用,必须经过整合。这种整合不仅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而且主要是指政务信息的共享,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
(3)传统信息共享技术不适合当前网络环境。跨政府部门的信息集成属于分布式计算的范畴。在传统的解决方案中,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是通过分布式技术,如DCOM、CORBA等来实现的。但CORBA设计的体系内部各系统之间的互相关系过于紧密,对于异构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效果不是很好;CORBA本身存在如下缺陷:客户、服务器方的组件接口必须是紧密耦合的、系统双方必须运行同样的ORB产品、CORBA采用IIOP通信协议,容易受到防火墙和服务器的阻隔等。所以这些技术弊端使其更适用于政府部门内部的事务处理,而不适宜扩展到因特网上。
2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技术分析
传统信息共享技术不适合当前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就目前所开发的政府信息共享平台来看,百度提出的电子政务信息共享解决方案,主要是利用其搜索技术,侧重于解决政府内网和外网网页的信息资源共享问题;其它一些的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系统解决方案,则主要为了解决系统内跨部门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这些都不能很好的解决当前政府对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因此,如果能按照SOA体系架构,运用Web service技术,建立ESB综合信息共享管理平台,这将会极大的促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进程。
2.1 什么是SOA
SOA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SOA),是一种设计架构。利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设计应用程序时,把程序的各种功能考虑为对外提供服务的接口,把程序设计为别人可以使用的组件,而不是独立的别人不可访问的系统。本系统不仅自己可以使用,也允许外部的其他系统调用这个系统功能。SOA优点:代码重用、松耦合、平立、语言无关。
SOA架构中有三种角色:
服务提供者:自己的服务,并且对服务请求进行响应。
服务注册中心:注册已的web service,对其进行分类,并提供搜索服务。
服务请求者:利用服务中心查找所需要的服务,然后使用该服务。
SOA的三种操作:
操作:为了使服务可访问,需要服务描述以使服务使用者可以发现它。
查找操作:服务请求定位服务,方法是查询服务注册中心来找到满足其标准的服务。
绑定操作:在检索到服务描述之后,服务使用者继续根据服务描述中的信息来调用服务。
2.2 Web Service技术及在信息共享方面的技术优势
与诸如DCOM、CORBA等传统分布式技术相比较,Web Service在信息共享方面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解决了异构系统之间兼容问题。同传统分布式计算模型相比较,Web Service彼此之间是松散耦合的。连接中的任何一方可更改执行机制,却不影响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促进不同体系结构的应用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2)通过封装减少了系统的复杂程度。服务请求者和提供者只关注相互进行交互的必要接口,服务请求者不用关注服务提供者如何实现它的服务,服务提供者也不用了解服务请求者如何使用它的服务。
(3)遵循因特网标准的协议和标准,具有较强的适用性。Web Service 采用标准的因特网通信协议,如HTTP、SOAP、UDDI、WSDL、WSFL等,以实现服务的描述、注册、、发现、检索、交换、管理等功能,因此能更好的适应于因特网应用。
2.3 什么是ESB
ESB是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的缩写,是中间件技术与Web Service等技术结合的产物,也是SOA系统中的核心基础设施。ESB就是一个服务的中介,形成服务使用者―>ESB服务―>服务提供者的生物链。
通俗的讲,ESB就是各种Web service的组装平台。ESB的基本功能是数据传输,消息协议转化,路由三大核心功能。ESB需要某种形式的服务路由目录(service routing directory)来路由服务请求。
综上所述:SOA是一种设计架构,Web Service是符合SOA设计架构的程序(产物),ESB是Web Service的组装(集成)车间。
3 政府信息共享平台构想
根据前面对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及现今信息共享技术特点的分析,我们构建了基于SOA体系架构,利用Web Service技术,建立ESB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框架图,下图所示。在这个框架图里面,主要由三部分组成。①最底层是政府信息共享单位的网络图,各单位提供各自的业务数据库数据,以Web Service服务形式对外,每个单位都是信息数据服务提供者,同进,也是服务请求者。②中间是ESB(企业服务总线),是各种Web service的组装平台, 也是一个服务的中介,形成服务使用者―>ESB服务―>服务提供者的生物链。③上层是管理中心和数据中心,除了提供Web service服务外,还负责对ESB的管理,使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提供者合理高效的工作。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新型网络技术特点,提出了基于SOA体系架构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并阐述了ESB、Web service的技术特点及优势,从而形成一个利用Web Service技术,建设ESB,组成一个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真正实现资源的统一。本文只是对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总体框架进行了描述,还有许多技术细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晓峰.政府信息资源规划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4):68-72.
[2]何振.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7(3):40-43.
[3]丁光勋.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的尴尬及其对策[J].图书情报知识,2007(4):85-88.
[4]魏柯.一种基于Web Service的动态电子政务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6(1):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