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会计实务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实务 任务驱动式 思考

《财务会计实务》在整个会计理论体系的学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为了加强学习效果,高职院校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也就是以会计工作过程的顺序来开发课程。目前,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逐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认知水平,完善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不论课程的教学采用何种方式,除了强调专业性、实践性、岗位角色定位性以外,还要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任务驱动式教学将课程内容分解成每一个岗位的核算任务来学习,模拟会计工作,那么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不仅要处理好每一笔账务,还要在工作中遵纪守法,具有较强上进心和责任感,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素养。为此,很多高校已经将财经人员职业道德列入会计专业课程,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尚未能深刻领会,对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良苦用心未能“心领神会”,所以,应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的思想引领,使学生先入为主地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树立起会计人员职业的严谨责任感。

二、高职教育强化以就业为导向,增强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重在强调职业能力,如果一味地将学生沉浸在书海题海中,按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学生未必能掌握动手能力,就好比说导游专业,只学习课本知识而不去旅行社实践,那有可能就成了“哑巴导游”,所以要逐步创造开放式教学环境,按照任务驱动法的原理,把岗位环境引入教学模块,增强校企合作,把课堂教学搬到企业,教学做三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岗位环境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实践能力,使书本中“文字知识”真实呈现在学生面前,“身临其境”的快乐学习。

三、课堂教学与资格考试有机结合,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这样的制度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规定从事会计工作必须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如果学生取得这些能证明自己专业能力和水平的各种资格证书,那么无疑就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为毕业应聘工作创造了优势条件,因此会计专业教育与资格考试就必然联系在一起。学校应将课堂教育与资格考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考试。国家统一组织的各类资格考试,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考核内容能及时地反映学科或专业的最新动向,也可以为学校教育提供教学导向。但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后,对理论部分内容进行精简,压缩了课堂教学的学时,加大了实践教学学时,提高了实用技术的比例,这样一来,一些纯课本的理论知识就无法充分覆盖,因此,笔者认为在两者的结合上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根据历年考点,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能够覆盖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避免遗漏重要的知识内容,并结合学科发展,在教学中更新知识内容;其次,还要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在考试中也能随机应变,得心应手。

四、具有实践技能水平的教师匮乏问题亟待解决

现在高职院校正在积极课改,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制定了教学与实训为1:1的人才培养方案。这就使得对学生职业动手能力的训练不但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深入浅出的理论讲授水平,更需要授课教师具备实践技能水平。然而当下,高素质实践技能型教师的匮乏是阻碍高职院校前进的一大因素,专业教师单一的知识结构层次,不足的动手能力,会影响着育人效果。高职院校不妨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同时,将行业专家能手聘请到校内,让企业的职业高手担任兼职教师,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更加“零距离”地将理论转变为实践,为任务驱动式教学助一臂之力,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其他教师共同学习实践技能,取长补短,共同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使学校与学生都受益。

五、密切结合学科发展动态,课程讲授要与时俱进

会计是一门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学科,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在,会计的一些概念、原则或账务处理都会发生变化,那么就要求授课教师在钻研知识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涉猎相关相近的知识,这样才能把最“新鲜”的知识成果与学生一起分享,让学生吸收到最有“养分”的学科营养,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进而提高学生对会计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就业几率。

六、强化企业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仍然是以学校培养为主,虽然在不断地提倡校企合作,但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未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对学生的培养意识比较淡漠,所以我们应摸索出一条由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或政策,调动起企业的积极性,强化职业教育的责任意识,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集思广益,为高职学生的远航增加强劲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6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孙秀英,于正永.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内涵及建设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9(09).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技能体系;技能测试

本文为海口经济学院2010年教研教改项目“《财务会计》课程技能培训与测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Hjyj201000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时,一般从岗位、证书、能力等方面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财务会计》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会计职业考证中起着核心作用。

《财务会计》课程是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导向、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六大会计要素为依托。在阐述财务会计目标特征的基础上,对六大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最后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总结。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培养市场需要的、服务于企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职业技能,能胜任出纳、会计岗位的财会人才。课程的目标定位,明确了财务会计课程为职业技能型课程。应以岗位专业知识与实际目标工作群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学以致用,掌握与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技能。为了促进教学,检验教学效果与考核教学质量,职业技能型课程的考核是组织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学中,职业技能型课程的教学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职业技能型课程的考核还处于探索阶段。

一、构建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指导思想

(一)确定技能测试目标。《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的目标应来源于课程标准。《财务会计》课程目标细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及会计处理的程序、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进行会计核算的核心能力及专业素质,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具体目标可分为知识教学目标、技能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三方面。

1、知识教学目标考核。主要是学生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具体为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目标、基本要求、账户体系和报告体系以及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程序和基本核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2、技能教学目标考核。这是检验学生是否能联系实际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操作方法,能正确使用企业会计核算中常用的账户,能按要求正确核算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能正确计算会计核算的主要指标,能运用会计核算资料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初步分析,能进行税务申报,能正确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主要会计报表。

3、素质教学目标考核。这是考查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职业意识,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学生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学生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等。

(二)《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构成。基于上述课程目标,《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构成由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和专业基本技能体系两部分构成。

1、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财务会计》课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主要考核知识教学目标。旨在考核学生的财务会计相关概念和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程序和方法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测试题型主要是客观题,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所构成。

2、专业基本技能体系。《财务会计》课程专业基础技能体系,主要考核技能教学目标和素质教学目标。旨在考核学生掌握财务会计日常核算的一般操作方法和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及求实创新的意识、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

《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体系应充分体现三维目标,强调能力本位。着眼知识和技能,关注过程和方法,体现职业态度和价值观,活用教学素材,联系岗位实践,指导教学改革,鼓励探索创新。测试题型主要由主观题、业务辨析题、业务操作题和综合素质题所组成。

二、技能测试题库建设

(一)命题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主,强调能力为本。命题要有利于指导学校加强日常教学工作,有利于课程改革,不要脱离日常专业教学内容,以知识能力为本位。试题应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考查能力上,对知识的考查主要是检测知识运用的能力。

2、强调应用性。命题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考查实践能力,克服传统理论教学“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理论脱离实际教学倾向。

3、增强探究性。命题要注意考查创新意识,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试题结合专业岗位能力要求,要灵活开放,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便于创造性的发挥。

4、注重综合性。命题注意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引导学生关注对所学知识适当的重组与整合;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组织、存储、提取、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等能力的基础上,强调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

5、坚持教育性。命题时应注意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个人、集体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6、体现时代性。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结合专业前瞻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精神。

(二)命题的原则。命题要体现基础性、全面性、科学性、适度性、规范性等原则。试题要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对财务会计应具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力进行较全面的考核,试题要体现技能测试,尽可能逼真会计岗位的实践活动,资料来源第一线的会计凭单。保证命题的科学性,试题表述要规范,问题明确,语言简洁,图表清楚,专业术语准确,答案要避免出现歧义。试题的难度比例适当,要有利于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题目设置要有梯度,起点适当(试题的易中难比例为6∶3∶1);要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命题。

(三)命题框架

1、按专业教学内容命题,主要考核专业知识能力。这一部分主要是客观题。主要考核基本知识,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主,以岗位技能为辅。题型可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等组成。这一部分内容经过多年会计专业教学有较成熟的考核方法,在建立题库时,可加入近年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与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相关内容。在选择题里要体现会计技能的专业知识,适量加入财务会计实务,将实务内容转化为客观题型来考核。考试方法可采用计算机无纸化考试。

2、按会计工作岗位群的技能需求命题,主要考核动手操作能力。这一部分主要是实践业务操作题。

(1)出纳岗位:出纳工作需要很强的操作技巧。作为专职出纳人员,不但要具备处理一般会计事务的财会专业基本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处理出纳事务的出纳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数字运算能力。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核:①出纳基本功:真假货币鉴别、残损币的处理、点钞技术、发票开具技能等;②出纳日常事务处理:现金管理与核算、银行存款与账户管理、出纳账簿管理、出纳单据处理、银行资金结算处理、出纳纠错防错、出纳交接工作等。

(2)记账会计岗位。①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如销售发票、财产验收单、财产清查表、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单、工资及工资分配表、坏账准备计提单、财产溢余短缺报告审批单等);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②登记账簿:记账:日记账(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科目汇总表、汇总记账凭证、总账登记);明细分类账(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固定资产明细账、增值税明细账等);对账: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③编制会计报表:主要考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

(3)会计主管岗位。①财务分析。②会计管理与监督。考试方法可采用手工会计纸质考试或计算机会计无纸化考试。

三、技能测试的实施

课程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过程性检查与结果检查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成绩来源于期末试卷成绩;实训考核成绩源于课程内技能考核。采用笔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老师评价与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考核涵盖学习实施全过程。(表1)

四、试题编制和组卷

财务会计技能测试题库要与财务会计理论考试题库区别,突出技能考核特征。财务会计技能测试题库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教学大纲为指南,紧扣财务会计专业岗位所需技能。在客观题录入库时,要注明章节、知识点、难易程度,并以此编代码;主观题录入库时要注明会计岗位、知识点、难易程度,并以此编代码。试题组成时,按代码设定组卷程序,用计算机抽题。

(作者单位:海口经济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范文第3篇

一、财务会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一)教学理念偏重技术性 对会计工作“记账、算账、报账”的认识,深刻影响着财务会计类课程的教学理念,表现在课堂中老师不厌其烦地强调“借贷”方向、具体交易或事项计算的准确性,而忽略经济业务的人文特征,结果是会计成为数字游戏,而会计人员则给人以只认钱不认人的形象。实际上,这是对会计本质的扭曲,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在注重其技术性教学的过程中,应突出其人文的一面,将其作为重要的沟通手段,使学生走上岗位后能用这一工具做好利益报告与分配。

(二)教学内容偏于核算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制度的规则导向形成了财务会计类课程教学中重视具体规则下的核算讲解,而忽视原则导向下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结果是会计人员形成排斥判断、崇尚统一的会计传统,这已不能适应日趋复杂的动态环境,并且2006年版的《企业会计准则》已彰显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随着我国准则国际趋同乃至等效步伐加快,核算导向的教学注定疲于应对准则的变化,难以融入开拓性内容,教给学生的不是过时的内容就是无用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过于机械 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目前财务会计类课程教学中也有案例教学、多媒体以及综合实训等多种方法的使用,但难以做到内容与方法的完美结合,表现如下:案例选取随意,不具有代表性,分析不全面、不系统;多媒体的运用基本是传统板书内容的电子化;同时,综合实训也只是教材基本业务的重现,公认经典的综合实验ERP,虽然能实现角色的模拟,但其中对财务会计的运用仅限于初级。这些方法的机械运用,难以起到系统提升执业能力的目的。

二、执业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

(一)主要教学理念 执业能力导向的教学,应以财务会计学的人文属性为出发点,考虑其与经济环境的关系,贯彻以下教学理念:(1)渗透人文关怀。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要在与不同的人交往中开展,而人的精神需求要通过人文关怀满足,这决定了会计绝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应充满人文关怀。为此,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社会性的角度理解会计理论,通过鲜活的案例潜移默化嵌入会计职业道德要求;同时,在教学中,突出会计学的人文理念,能将单调、沉闷的知识与学生周边的生活结合起来,让财务会计课堂生动活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会计思维。(2)培养整体宏观思维。为企业服务定位,人们将会计长期限定在微观计量的狭隘视野内,较少关注会计的宏观即社会性影响。值得欣慰的是,人们通过对经济或社会危机中会计角色的反思,逐渐意识到会计“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一国经济乃至全球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顺应这一要求,会计教学中应摆脱借贷的狭隘视野,突出以财务报告为中心的整体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关注财务会计与宏观经济环境的互动关系,深化理解财务会计的技术性与经济后果本质。(3)突出职业判断能力。会计的应计基础与“原则导向”准则决定了会计处理中存在大量的判断空间,在许多情况下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需要在多种答案中选定最能真实刻画交易实质的结果。这样,会计行业就需要越来越多掌握经济学概念、并愿意依据充足理由做出判断的人。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应以提升职业判断能力为中心。

(二)教学内容 经济环境的变化催生新的交易或事项,这是推动财务会计发展的动力。传播会计知识的教学过程只有涵盖基本理论和技能并具有开放性,才能适应需求。(1)教材内容。教材在财务会计类课程的教学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为能提升学生执业能力,理论内容安排应按课程设置从初级、中级到高级体现由浅入深的过程;基本技能则应通过不同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实例的反复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具体内容的取舍方面,主体内容应满足一般企业日常业务核算需要,配套习题或案例更贴近上市公司实际,可以具体上市公司的年报为资料,加工整理成案例性题目,给学生以情景式感受,同时增加开放性题目,提升学生分析、表达、交际能力。此外,通过教材后附补充阅读资料的方式,扩充学生知识面。(2)授课内容。“原则导向”决定了会计执业能力不仅仅局限于规则执行,还应向前拓展到理解准则制定的背景及依据,向后延伸至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微观与宏观经济后果,这就要求教学中通过具体事例或案例强化理论教学,让学生对会计理论有一个由浅入深理解、掌握的过程。具体授课中,应摆脱财务会计教材固有内容的束缚,将其内容细分为学生自学内容、必讲内容和扩展知识,划分原则是:实务中成熟的做法、教材论述清楚的作为自学部分;处理难度大、具有全面性影响的内容应必讲;教材没有、实务中常出现的情况,指导学生扩充学习。自学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上台讲的方式,检验学习情况,对于理解不准确的方面,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补充;必讲内容则应选择典型实例或案例系统、全面阐述;扩展知识则由老师课堂上提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最新阅读资料,让学生分析、归纳,让其进行角色模拟,分析要求披露的与会计政策选择和与对资产或负债金额估计风险有关的重要假设,及不同方法的潜在影响。(3)教学网站。教学网站打破了教室的局限,老师与学生交互式答疑,为延伸课堂内容提供平台,使财务会计教学内容更具开放性,便于及时反映最新动态,并使其成为在校生与已毕业校友交流的渠道,一方面,进一步挖掘校友资源,另一方面,为在校学生提供了解现实经济生活的窗口。为实现这一目的,除应充实基本网络资源,包括教学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外,还应突出该平台的交互功能,即提供网站答疑、下载课件、提交作业等接口,以实现网络互动教学。同时,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提供优质资源的外部链接,让学生容易实现与校友、国内外知名高校及大型企业的交流,动态理解财务会计知识。

(三)教学方法 恰当教学方法的选用,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根据具体内容选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从而达到提升执业能力的目的。(1)情境导入与兴趣驱动教学法。该法以学生熟知的现实问题设置情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驱动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有关知识,并从中感到乐趣。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现实中的专业问题,并通过兴趣激发带动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连接。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会计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处理程序等比较枯燥内容的教学。(2)案例驱动教学法。该法以案例为素材,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其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上市公司的实际案例是财务会计理论的具体运用,由此成为学生了解会计实务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学生整体、系统观念,可以从《初级会计学》讲授开始,引导学生持续跟踪一家大型上市公司,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多渠道收集有关资料,根据其所学知识,逐层深入开展案例分析,从最初看懂报表、分析特殊报表项目处理方法到能结合信息披露分析股价变动的影响因素,通过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所追踪公司的实际表现分析,最终形成整体理念,理解会计政策选择与宏观经济环境关系,也为毕业论文撰写积累翔实资料,同时也能提升学生观察分析能力。(3)分层教学法。由于兴趣以及毕业后就业意向不同,学生对财务会计类知识的需求也有差异,有些学生可能会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学习,而有些学生则会偏向于发展科研能力。针对这种差异化需求,在有些课程实行分层教学,通过对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使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有所专长。该方法应用于高年级阶段,在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程序的基础上,通过组建有关兴趣小组开展有关专题的第二课堂,并请理论和实务方面的专家给予指导。

三、执业能力导向教学模式的预期效果

(一)整体掌握财务会计基本程序 从教学内容到方式的改革,将使学生知识面更广,思路更开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网络资源库中协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使学习过程生动而丰富的环境,有利于维持学生的兴趣,通过协作学习,使学生对教材产生深层的认识,获得最佳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网络使课堂教学空间变得无限,可以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的知识建构者,这必将推动学生深入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程序。

(二)理解财务会计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 财务会计教学只有放到资本市场环境中进行,才能起到提升会计人才的作用,资本市场瞬息万变,而以时间为主题的网页能方便、快捷地向学生提供该方面的信息,以此为教学素材,可以让学生形成动态理解财务会计与资本市场互动关系的习惯,从而逐步锻炼宏观思维。处理具体问题时,可结合网络提供的资料、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角色模拟,提高其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具备持续学习能力 执业能力导向教学模式中注重兴趣的培养、启发式方法的运用、理论的逐步渗透等,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其开放性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形成持续学习能力,从而拓展执业能力。

[本文系黄河科技学院2012年教学模式改革“执业能力导向的财务会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M2012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课程;教学;考核

1引言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会计的知识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它承《初级会计学》,启《高级会计学》,而目前,中级财务会计在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中存在一些不足,这都直接影响《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效果和与岗位的对接,因此研究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对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点。

2.1重核算,轻管理,不注重知识与岗位的联系

目前《中级财务会计》的授课主要介绍以制造企业为例各项相关经济业务的核算,缺少与业务活动相关的职责、制度等内容的介绍,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会导致学生只懂做账,而缺少与账务处理相关的管理、岗位制度等知识,最终会影响高校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质量。此外,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忽略了岗位技能和岗位知识与所教内容的联系,使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岗位具体联系,到实际工作中无法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

2.2重理论,轻实务的考试模式

目前一般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考试模式一般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构成,平时考核所占比例30%左右,期末考核所占比例在70%左右。平时考核主要根据学生出勤、上课提问回答情况、预习作业、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情况给出平时成绩。由于很多高校采取大班上课,人数较多限制了点名和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此外平时作业形式以客观题和业务题等传统作业形式进行,形式单一,导致教师根据这些给予的平时成绩无法反映学生实际情况,同样的期末考试考核形式也存在一些限制性,大都设置考题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业务题,考题设置很难考核出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2.3忽视职业素养的教育经过对多家公司的调查,我们发现目前用人单位对于会计人才除了核心技能比如会计核算、成本核算之外,在能力结构上,更加重视人际沟通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素质结构上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学生的团队协作、社会交往、吃苦耐劳、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等职业中应该具备的职业理念和职业能力,而这些可能是我们平时教学组织和教学过程中欠缺的。

3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设想

3.1模块案例教学法的设想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核心作用,将该课程与会计相关岗位对接,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我们认为应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为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取代“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努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可以采取模块案例教学法,以课堂讲授和实训练习为主,同时将课程根据企业会计实际工作岗位划分为相应的会计工作岗位模块:资金核算会计岗位、出纳员岗位、存货会计岗位、资产会计岗位、往来结算会计岗位、职工薪酬会计岗位、财务成果会计岗位、纳税会计岗位、总账报表会计岗位。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模块进一步细分,模块教学过程中采取案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训练习为辅的教学形式进行。采用此法是由于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系统性强,理论性与技术性高度融合,造成学生接受的难度和教师的授课难度相对都比较大。教师在不同模块和内容中要注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通过布置实训和作业题、课外拓展案例分析和项目研讨、安排撰写读书报告等手段,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

3.2实训和课外拓展相结合的课程实践的设计思路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根据每个模块特点设置相应的实训和课外拓展环节,完成课程目标和相关岗位的训练,同时训练过程中培养职业素养。《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故作业形式应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传统形式巩固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岗位实训练习和课外自学案例分析可以强化岗位技能,通过课程拓展项目研讨报告和文献综述的训练可以开拓思路。

4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设想

为了实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我们要打破以往“一张试卷定乾坤”的禁锢,重视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的比重,调整结果考核即期末考试的题型设置,以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1)平时考核以作业、实训、课外拓展为主进行,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比重可以增加到50%,具体考核内容设想如下:①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各岗位知识和技能实训练习并进行考核,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实训内容,可见表2示例。②学生选取教师于本学期初布置的任一与本课程相关的研讨项目选题,参加科研项目小组进行讨论,并完成研究报告,每组成员通过互评和自评方式进行考核。另外设置案例分析,如果《中级财务会计》课时有限,我们可以采取此种方式完成自学部分内容的考核。③《中级财务会计》设置阶段性考核,阶段性考核为期中考试,期中考试形式可以灵活设置,比如随堂测试,比如某些岗位的综合实训能力检验等,通过期中考试可以使学生对前半学期的学习进行归纳和整理,当然,我们认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学期内进行1-3次的阶段性小测或者阶段性的岗位实训能力考核。

(2)期末考核我们要减少其占总成绩的比重,同时改变以往单选、多选、判断等传统题型设置,而转变为以实务账务处理操作技能,以技能考核为主,比如,我们可以整个试卷按照某些重要岗位模拟企业业务,要求学生完成相应岗位的业务处理。通过考核方式的变革与我们教学模式的改革相互匹配,才能实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目标。

5结语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新形势下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客观需要,是一个全面和动态的过程,既需要我们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进行改革,也需要我们在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上不断探索,因此,我们要不断思考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思路,并应用到实践中,最终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奔.能力本位的“三全”会计实训[J].会计之友,2007,(1).

[2]余毅.《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企业导报,2011,(17).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财务会计 课程改革 实践教学

《财务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既要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又要具备处理一般会计业务的能力和基本技能。它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会计》知识掌握得是否全面,基础是否扎实,关系到《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告分析》、《管理会计》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在过去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认为讲的越多越好,因而理论教学过多,实践教学不足。实践证明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课堂效果并不理想。一堂课下来,老师疲惫不堪,实际收效甚微,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部分学生认为《财务会计》课程学习起来很吃力,越学越难,听不懂,心理逐渐产生怯意,到后来只能消极应付。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进行了课改实验,改变了过去依据学科体系教材,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方法,采用依据与实际会计工作紧密相联的会计岗位实务,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改实验的做法

1.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传统的财务会计教材,虽然多次改版,仍然没有跳出学科体系的框架,主要介绍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及利润、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理论性强,动手实践操作很少。经过多方调研,我选取了电子工业出版社的《会计岗位实训》教材。

该教材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内容上从必需、够用出发,围绕职业岗位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从事会计岗位工作的实际动手能力,知识点与能力点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在内容编排上,按照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会计岗位,满足一些中小型企业会计各岗位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分为十个模块,将企业中的出纳员岗位、资本资金核算岗位、材料核算岗位、往来业务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成本费用核算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记账员岗位、财务报告会计岗位等几个主要的岗位,以分模块的形式综合反映为会计岗位实训的核算内容,较详细地以原始凭证的形式将企业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进行综合反映,并以实际工作的操作形式进行讲解,突出了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也兼顾了理论体系。

2.转变实施方式,改造教学情景

针对教材强调与实际会计工作接轨的特点,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1)采用小组教学法

分组教学主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获得帮助的机会,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我根据班级情况及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将全班分为7组,每5至6人为一个小组。每小组设一个正组长,一个副组长。组长的任务是带领本组讨论会计业务,辅导本组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上课时,同小组学生坐在一起,便于开展小组讨论、分层教学、角色扮演等活动。

我选择了学习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速度较快,又具有一定组织能力,能热心帮助他人的同学担任组长。作为激励措施,我把他们组成了课外兴趣小组,适当增加了一些专门的课外辅导。

(2)创设情境,模拟实际

传统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中,经济业务都是通过文字描述呈现并编制会计分录。实际工作中,经济业务都是通过票据等原始凭证呈现,会计分录的编制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完成的。为了能更好地与实际接轨,锻炼学生处理账务的能力,我在教学中有重点的选取一些难度不太大的业务,只提供原始凭证,让学生通过识别、审核、填制原始凭据以判断经济业务,提炼出会计分录,再填制、审核计账凭证并登账。案例真实、资料仿真、步骤清晰,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创设情境,模拟实际的方法,使学生对会计核算工作有了更深、更实际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处理账务的能力。

(3)讲练结合,理实一体,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培养技能型人才主要应针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学理论没有实践犹如纸上谈兵,要想达到应有的基本要求,就要提高实践环节的操作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在理论教学后集中一周左右进行会计大作业实践,然后再进行理论的学习。在理论教学期间很少进行实践的操作。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和能力都很欠缺,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现在,我在理论教学中以应知为主,实践教学中以应会为主,所使用的会计核算资料都采集于企业会计岗位上经常发生的真实的经济业务,所使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帐簿等都是仿真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就接触、熟悉、使用真实的会计资料,增加感性认知,为今后走上会计岗位,胜任会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还综合、灵活运用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多媒体网络技术、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教学过程表现得更直接、更形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教学时间分配上,一般每教学课时45分钟内,10分钟左右以教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为主,15分钟左右以教师指导、学生模拟操作为主,15分钟左右以学生独立实训为主,5分钟左右以师生答疑、小结与评价为主。

(4)根据工作任务,确定教学重点

教师要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抓住知识关键脉络,精讲少讲,要多在学习方法培养上下功夫。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教”是为了“不教”,应以学为主,教为辅。因课时限制,在《财务会计》课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岗位、所有的业务都要完成审核填制原始凭证、填制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三个环节。可根据会计岗位的重要性、经济业务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合理取舍,确定教学重点。

出纳员岗位往往是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财务工作的初始岗位,虽然经济业务比较多,但账务处理比较简单。我在教学中重点围绕出纳员岗位的工作职责,将出纳工作任务划分成具体的单元项目。每个单元项目以学生模拟训练为主,从单一的知识点操作训练到知识群再到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岗位职业能力。

对于资金资本核算等岗位,其工作任务所涉及的中长期借款、股票和债券投资、无形资产等的核算,虽然发生的经济业务不多,但账务处理相对复杂,我在教学中侧重于理论的讲解,以应知为主。

二、出纳员岗位教学实例

出纳员涉及的主要业务是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清查。会计分录比较简单,但都要经过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环节。

下面以出纳员岗位现金收付单元项目一笔现金报销业务为例具体说明。

1.课前分组

将全班分成7个小组,每组6人。组内再按出纳、记账、报销人等角色进行分工。

2.相关理论学习(10分钟)

教师讲解该业务的作用和相关基础知识。出纳员是单位财会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哨,是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第一道“关卡”,在学习出纳员岗位工作内容前,让学生了解,每个企业都会有大量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支业务,出纳员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3.教师指导,学生模拟操作(15分钟)

(1)认识原始凭证

教师展示原始凭证――出差费用报销单,使学生了解报销单的构成及填制要求。

(2)审核、填制原始凭证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教师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原始凭证,审核并填制原始凭证。

(3)填制、审核记账凭证

每组成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独立填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填好后,小组成员内部应相互审核记账凭证,对正确无误的记账凭证应在审核栏中签名。

(4)登记现金日记账

每组成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独立登记现金日记账。组长、副组长负责检查本小组成员登账是否规范、正确。

(5)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选取1个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提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其他小组进行判断、分析、补充和解答。

4.教师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做总结,指出本业务的重点和注意点,并针对与这笔业务相关联的其他情况,让学生换角色独立实训。

5.学生换角色独立实训(15分钟)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能主动完成相应的会计业务。出现问题时,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掌握各小组讨论情况,在总结时重点讲解一些学生易犯、共性的错误。

三、结语

我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不少问题,如尝试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教研型”教学模式,怎样改革作业和考试方式,如何与其他专业课更好地衔接、融通等,有待于今后与同事们一起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常颖,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0.8.

[2]牛志民.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3]晋波.会计人才与会计教育.会计之友,2004.12.

[4]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会计研究,2004.2.

[5]杜家龙.关于实践教学基本问题的探讨.职教论坛,2004.4(下).

[6]向有才,熊筱燕.会计模拟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探讨.会计之友,2005.11.

[7]张俊瑞.刘东霖.我国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会计研究,2005.9

[8]应金萍.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作用.职教论坛,2005.4.

[9]贺三宝.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会计案例教学探析.财会月刊,2006.2.

[10]程运木.企业财务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2.

[11谢国珍,孔国军.高职会计专业“渐进式全程实训模式”实施及成效.职教论坛,2007.2.

[12]孔德军.关于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