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康复护理

中医康复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康复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康复护理

中医康复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风; 恢复期; 中医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01-02

脑中风具有高达86.5%的致残率,严重影响着社会和家庭的稳定,同时也对病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危害[1]。中风恢复期主要是指患者发病两周后或者是一个月到半年以内的时间,其是向后遗症期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该时期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治疗和护理对整个疾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院对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2例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了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0年10月-2011年10之间本院共收治到中风恢复期患者32例,将其全部作为本组实验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为41-75岁,平均年龄为58.3±7.8岁;病程1个月以内的患者为18例,1-3个月的患者为9例,3-6个月的患者为5例;本组所有病例均排除血管性痴呆、乙醇中毒史、药物依赖症等;住院时间为30.3±10.7d。

1.2 护理方法:对本组32例中风恢复期患者均采用情志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与康复护理、语言恢复护理等中医康复护理方法,具体见下面。

1.3 结果:经过精心的中医康复护理,在病程一个月以内的18患者中,痊愈的为12例,显效的为3例,有效的为2例,无效的为1例;病程1-3个月的9例患者中,痊愈6例,有效2例,无效1例;病程3-6个月的患者中,有效为3例,无效为2例。本组患者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7.5%。

2 中医康复护理

2.1 情志护理:脑中风的发生、治疗、护理和康复与患者的情志的变化有着紧密的关系。在中风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首先要以调解患者的情志变化为主要点。一般患者中风后会落下肝肾虚的病根,如果此时患者的心理还存在一定的障碍,那么势必更加影响患者的病情,甚至造成病情的恶化,因此心理辅导对脑中风患者显得十分的重要,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友善的护患关系,并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病人同情和理解。并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因人制宜的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对患者讲解必要的生理知识,增强患者对病情康复的信心。

2.2 生活护理:对脑中风患者的生活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病房环境的护理,应该尽量保持病房的安静与清洁,同时保证空气的流通,保证室内适宜的湿度,避免噪音或者其他不良的因素影响患者的住院生活。其次,应该注意保持病房内温度的适宜,注意给患者进行保暖,并根据天气变化的不同情况随时给患者添减衣被,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该定时的更换被单,并定时的对其进行口腔和皮肤的护理,保持患者皮肤的干净与整洁,有效的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的发生。另外,对于眼睑不能闭合的患者,应该用氯化钠溶液浸渍的纱布对其眼睛进行覆盖,并进行定时更换,以防止患者角膜的干燥。定时的为患者进行擦浴和更衣,并及时的清洗患者的粪便,保证患者的清洁。

2.3 饮食护理: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应该让其主要进食新鲜、卫生的蔬菜,尽量避免大量脂肪的摄入,严禁具有一定刺激性的浓茶、咖啡等;对患者进行喂食时,应该让其处于半坐的姿势,然后将食物送入患者的口中,使得食物容易下咽。

2.4 功能训练与康复护理:对患者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能够有效的降低半身不遂患者的致残率,从而保证患者的基本正常生活。活动瘫痪肢的主要训练体方法是由患者的健侧转变到患侧,从而防止有效的肌肉关节挛缩,不能使肢体关节发生扭转和弯曲,功能恢复的运动幅度应该由小慢慢加大,并使患者的瘫肢进行一定的肌肉收缩,从而以促进患者瘫肢神经功能的恢复。并鼓励患者想象自己的瘫肢能够活动,从而要求患者先练习起坐以及翻身等简单的动作,然后慢慢过渡到站立、行走等复杂的动作和活动;要求患者慢慢的学会刷牙、洗脸、进食、穿衣、如厕等常规的生活活动,从而让患者恢复对其瘫肢的认知和感觉;要求患者尽量使用患肢,指导患者健全的肢体进行活动;鼓励患者定时的练习翻身和移动身体,训练时以健侧手抓住床边、床栏或家人协助练习起坐;练习腰背肌和腹肌,要求患者下肢自由伸屈,立膝移动骨盆,下肢抬起离开床面,逐渐延长时间;作好坐起训练、站立训练、徒手训练。患者训练或与之交谈时,应站在患者的患侧,这样不但可有效地帮助患者,还可以增加对患肢的感觉,有助于刺激患者使用患肢的作用[2]。

2.5 语言康复护理:失语是脑中风患者常见的症状,失语的中风患者往往因为缺乏和家人、朋友的沟通而产生抑郁、孤独的情怀,从而进一步影响其语言功能的有效恢复。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该耐心的、积极的对其进行语言功能的恢复训练,并且将其作为正常人一样看待。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应该保持缓慢的语速和清晰的口齿,从而教会患者通过声音以及口型的支配,控制其舌唇的运动,不断的练习发音,并且由简到繁,逐渐加强患者的大脑皮层,建立新型的兴奋灶。在进行语言功能的恢复时,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口型,当患者能够发出一定的语言时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从而激发其恢复语言功能的积极性。

3 讨论与体会

对脑中风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对其病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脑中风患者进行中药康复锻炼和护理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减轻患者的关节挛缩,从而改善其肌肉张力,减少中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的结果表明,大多数患者经过护理后其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有效的减少了中风致残率,进而减轻患者因中风导致的身心创伤,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中医康复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颈椎病;脊髓型;中医护理;康复护理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及家族史,缘患者2018年4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颈部疼痛伴双上肢麻木,无头晕头痛,行走稳定性欠佳,后至当地医院住院,查颈椎MR,提示:颈椎退行性变:C4-5、C5-6及C6-7椎间盘突出;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经对症处理后,患者症状稍缓解予出院。出院后反复出现颈部疼痛伴双上肢麻木,有站立不稳感,可行走但稳定性欠佳,休息后无明显改善,予当地门诊行理疗等治疗(具体资料未提供)症状仍反复。一周前患者自觉颈部疼痛伴上肢麻木较前加重,伴站立不稳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门诊就诊,拟“脊髓型颈椎病”于2018年07月24日收入针灸科。入科查体:体温36.4℃,脉搏74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6/85mmHg。中医望闻问切:神清,精神一般,情绪焦虑,表情自如,面色正常,形体适中;言语清晰,语声正常,气息平顺,未闻及异常气味;毛发浓密,有光泽,皮肤润泽,肤色无异常,无斑疹白苔;舌暗淡,苔白腻,脉弦滑。小便调、三天未解大便。专科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双侧颈肌稍紧张,C6/7颈椎横突压痛(+),活动度正常。扣顶试验(-),转移试验(-)双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肢体感觉对称、正常。四肢肌力、反射对称正常,余病理征未引出。入院中医诊断:项痹病(痰瘀阻络型);西医诊断: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自理能力评估100分,无需依赖,生活完全能自理,营养风险最终筛查0分。疼痛评分(NRS)评分5分,轻度影响睡眠。焦虑评分(SAS)61.5分,属中度焦虑。通过干预,患者疼痛较轻缓解,疼痛评分1分,头晕、双上肢麻木有所改善,焦虑评分(SAS)降至42分无焦虑。。

2护理问题及干预措施

患者护理重点是缓解颈部疼痛、双上肢麻木等症状,提高活动耐力,加强颈部功能锻练,防跌倒,指导患者掌握2个颈部保健运动操,为后期预防提高健康指导。通过中医辨证患者属“气虚痰瘀”证型,中医护理上以“虚则补之,缓则治其本”为原则,以“化痰祛瘀,通络止痛”为法。

2.1中医护理技术配合子午流注

2.1.1疼痛与脾失健运、气血运行不畅,痰瘀阻络有关。患者疼痛是目前主要的护理问题。西药予以甲可弥保以营养支持,塞来昔布胶囊止痛,中药以半夏天麻白术和桃红健脾、祛湿、化痰。中医技术可给予针灸、按摩、艾灸、刮痧等技术进行干预。五子散热奄包热熨法治疗以温经通络、输筋活血止痛。五子散热熨:晨起半小时后活动肩部颈部关节,于肩颈部来回热蕴,温度以患者感觉适度为宜。药熨法作为中医学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内证外治,由内透表,继而实现舒筋通络的治疗手段[2]。加之中药成分中含有莱菔子、紫苏子、白芥子、菟丝子、补骨脂,具有加强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促进炎性物质代谢吸收[3]的作用,选择在晨起半小时活动颈部关节后执行,是因几小时睡眠中,颈部血流相对缓慢,颈部关节于晨起后处于一个僵硬状态,活动开后给与一个局部热熨,可缓解上诉症状促进局部血液循坏,改善疼痛。穴位按摩:药物热熨后给予患者者局部穴位按摩,穴位主要选择肩井、风池、大椎、天宗、合谷、曲池外关等,采用推拿、提、搓、揉等按摩手法,20min/次,1次/天,一周为一个疗程。刮痧治疗:予巳时给予颈部大椎至肩颈局部刮痧治疗,隔一天一次,用中药制剂痹痛液为刮痧剂,手法选择补法,以局部刮至微微泛红即止,达到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目的。艾灸疗法:予酉时对痛点或取穴大椎、曲池,肩井穴施以温灸,20min/次,1次/天,1周为一个疗程。两周后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NRS)为0分,经过以上中医治疗手段,患者疼痛得到明显改善。

2.1.2感觉活动障碍与脾失健运、气血运行阻滞、筋脉失养有关。针对患者双上肢麻木的护理措施,可选择拍打双上肢及局部双手关节牵拉活动配合冷热水交替浸泡的方法。督促患者于晨起及午休后自上而下由外及内拍打双上肢,持续时间为5min,达到促进局部血液循坏、刺激局部穴位及神经肌肉的目的。冷热水交替浸泡双手改善局部感觉障碍[5],热水温度为(40℃~50℃),冷水温度为(5℃~10℃),先冷水浸泡10min,继而热水浸泡10min,再冷水浸泡10min,总共刺激30min。建议可配合中药舒筋活络洗剂进行冷热疗法。浸泡后配合局部手指关节牵拉活动及按摩双手合谷穴及颈椎区,持续5min。患者自述此法明显缓解其双上肢及双手麻木的症状且方便易行。一周后评价患者双上肢麻木已消失,且双手麻木明显减轻。

2.1.3子午流注配合五行音乐疗法缓解失眠、焦虑、便秘、脾胃亏虚、脾失健运、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患者可出现便秘、失眠、焦虑等症状。中医干预措施以耳穴压豆缓解失眠、腹部按摩改善便秘为主。耳穴压豆选穴神门、交感、心、脾、胃等,选择辰时巳时刺激脾、胃两穴,改善脾胃功能,子时午时刺激神门、交感、心三穴,睡前1小时避免刺激。腹部按摩选穴中脘、天枢、气海等进行顺时针按摩20~30次,配合手法点按,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肠胃、补中益气、促进肠蠕动从而缓解便秘,宜在饭后1小时或1个半小时后进行。子午流注配合五行音乐疗法,在辰时(胃经当令)、巳时(脾经当令)或进餐时播放陶笛、埙演奏的宫调式音乐,即土乐,推荐曲目《十面埋伏》,通过刺激脾胃促进消化功能改善便秘。午时(心经当令11:00~13:00)、亥时(三焦经当令21:00~23:00)播放属火的徵音即属水的羽音,可补益阳气、调养心经,缓解疲劳促进睡眠等,推荐曲目《紫竹调》、《催眠曲》、《梦幻曲》等。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选择患者在进行中医治疗时播放《广凌散》、《平湖秋月》、《胡笳十八拍》等音乐,达到健脾养血、益气宁心安神、梳顺肝气等作用。经过以上治疗措施患者失眠、焦虑、便秘等症状均有改善。

2.2知识缺乏:与未接受过相关健康教育有关

2.2.1颈部功能训练①米子功:指导患者“米”字颈椎操训练,即转动脖子,用下巴写“米”字,具体方法:使头尽量向左上方拉伸成45°,而后斜行划线拉伸至右下45°,头回正;然后将头尽量向右上方拉伸成45°,而后斜行划线拉伸至右下45°,头回正;接下来,使头尽量向左边转,回正后再向右边转,回正;最后让头尽量向上拉伸,回正后再向下低,回正,整个过程需要缓慢进行,且保持颈部肌肉绷紧,幅度尽量大,每天两次,每次5min。②抗衡米子功:本功法是米子功的延续,它在米子功的每个动作上都加以对抗的力,指导患者向前低头时,用一手掌抵住下颌,用一定的力量向头后用力推,即与低头方向相反对抗用力。向后仰头时,双手抱头枕部,向头前方用力,与仰头相对抗。以此类推。③颈椎生理曲度训练:睡竹筒法:指导患者每天中午和晚上睡觉前仰卧床上,去枕,颈椎后面放一个用毛巾包裹的竹筒(高度与拳头等高)或可乐瓶练习30~60min;颈部拉筋法,即仰卧床上,把肩胛骨的一半伸到床沿,双手尽量向后伸展,头部自然下垂坚持5~8min。在中医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配合颈椎操联合疗法应用于颈椎病治疗中效果显著,对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重要意义[6]。

2.2.2饮食调护患者因久病,脾胃亏虚,脾失健运,易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患者疾病属痰瘀阻络证型,应多食化痰祛湿通络之品。告知患者需要补充多样化饮食营养,将脂肪、维生素、有机绿色食品以及膳食纤维等物质,按照合理比例,均衡摄入。患者要保证每天摄入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及粗粮等,防止出现暴饮暴食现象。补充蛋白通常应选择豆制品、牛奶、蛋类、鱼肉等若有患者出现便秘症状,需要摄入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也可选用蜂蜜水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新陈代谢。可选择食疗药膳等治疗方式,将大枣、枸杞子、黑芝麻、黑木耳等药材放入食物中,使患者的抗病能力得到提高[7]。

2.2.3延续性健康教育同患者一起制定出院后颈椎操执行小册子,根据其工作生活习惯制定相应条目,与其家人一起建立交流群,让家属督促患者执行。制定复诊计划,在群内定时发送颈椎并预防及颈椎保健的相关知识,电话随访其掌握程度。在生活中告知患者一下几点注意事项:①枕头与睡眠姿势:睡眠时保持颈、胸、腰椎自然曲度,髋膝部略屈为好。枕头软硬适中,高低适宜。侧卧时枕头的高度相当于一边肩宽,仰卧位时枕头高度一般为12~15cm,应置于颈后,保持头部轻度后仰的姿势,使其复合颈椎的生理曲度。②姿势与时间: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伏案工作,长期伏案最好使用与桌面呈10~30°斜面的工作板,一般工作1小时,做1~2min钟颈部活动或改变姿势。③保暖与加强颈椎保健锻炼:平时注意活动颈椎关节和颈部保暖,冬天最好床高领毛衣或系围巾,夏天不要对颈部吹空调或电风扇。适当地进行颈部按摩,方法有捏颈法、摩颈法、摇颈法等。通过低头仰头、回头望月、颈臂抗力、仰卧垂头法、游泳等,长期坚持可预防颈椎病复发[8]。

3评价

经过以上护理措施,一周后、两周后分别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价,7月31日患者疼痛评分(NRS)降至3分,8月7日疼痛评分降至0分。患者双上肢麻木逐渐减轻,两周后仅有双手指关节间断麻木。患者排便恢复至一天一次,入睡时间提前至晚上10点,较前易入睡,且睡眠时间可达8小时。患者焦虑评分(SAS)由61.5分中度焦虑降至42分无焦虑。在功能锻炼方面,患者掌握了颈部米子操及颈部抗衡米子功以及颈部关节活动牵拉等运动,并且能够按照制定的颈椎保健操执行小册子按时间段交替进行,对自身疾病也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在功能锻炼,饮食调护及生活起居等方面着手改善自身疾病及预防复发。

中医康复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医整体护理;中风后遗症

[中图分类号] R2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6-0086-02

中风也可称为脑卒中,随着现代饮食结构的改善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中风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患者常因后遗的肢体、运动、语言障碍而影响正常生活质量,因此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护理日益受到重视[1]。本组研究探讨中医整体护理技术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护理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4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其中男46例,女38例;年龄42~85岁,平均 (64.3±2.1)岁。缺血性脑卒中81例,出血性脑卒中3例。均遗有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84例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用中医整体护理技术,包括饮食、情志、语言、中医理疗(中频、耳穴埋豆、艾灸 、中医按摩疗法等)和健康教育。

1.2.1 饮食护理 中风患者常年合并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同时此类患者年龄较高,甚至长期卧床,免疫力较弱,脏腑功能已经出现了衰退表现,因此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饮食指导,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恢复十分重要。患者由于长期疾病或卧床,脾胃功能较弱,因此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纤维、低盐、低脂、低糖、清淡易消化、软烂、易吸收为主;高脂血症者忌食动物内脏,少食花生等含油脂多、胆固醇高的食物;不宜采用油炸、煎炒、烧烤烹调;同时应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进行辨证施膳。肝火旺的患者不可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葱、蒜、姜、辣椒、咖啡等;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者,可食白菜、黄瓜等,如红枣、黑木耳汤;痰多的患者应忌食生冷、油腻、肥甘等生痰之品。阴虚者给予甘凉食物如绿豆、小米、黑鱼等;阳虚者宜食甘温食。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应适当运动,多食用高纤维食物,避免便秘。口角歪斜者指导患者由健侧进食,以利下咽、减少残留。

1.2.2 情志护理 中风患者经系统治疗后,均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后遗症程度较重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自由活动而长期卧床。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绝望的情绪,对生活失去信心,表现为脾气爆燥、悲伤哭泣、情绪低沉,对疾病的治愈不报希望,不肯积极配合治疗甚至对康复失去信心,拒绝治疗及康复护理。素问书中指出,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因此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需加强心理开导,在康复护理过程中,要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对于不配合治疗、悲观失望的患者,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与其多沟通,对其不良情绪进行疏导,护理说教时不急躁,倾听患者的烦恼。使患者从主观的角度即能积极进行配合,从而改善后遗患者的生活状态[2,3]。

1.2.3 语言护理 语言康复护理对于中风患者恢复有重要意义。对有语言障碍者指导患者练习反复卷舌及舌的左右运动,促进患者舌及口腔肌肉的协调运动。后遗症状较轻者,从简单的音节开始,由易至难循序增加语言的复杂性和数量;后遗症状较重者,从简单音节开始训练,患者适应后再增加语言的难度,逐级训练强化大脑皮层对语言的敏感性。语言练习出现音调走音、语句不连贯者,猜测患者想要发的音,并给予纠正,增加患者练习的兴趣,通过逐级训练而逐步建立语言功能。

1.2.4 中医理疗护理 ①电脑中频 采用武汉市康本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制造的HL-Y5A温热中低频治疗仪,选用自动处方,即功能性电刺激处方,采用中号电极,4~6层清洁纱布衬垫,适量温水浸透,以不滴水为度。治疗部位:根据病情或者医嘱选用上肢,下肢局部或者阿是穴,剂量为感觉阈~运动阈,酌情过度。每日1~2次,10~15次1疗程。②耳穴埋豆 取神门、皮质下、心、肝、交感、脑。消毒后将胶布固定王不留行籽贴于敏感穴位上,每次选取2~3 穴,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4~5 次,每次约按压5 min,3 d 换贴1 次[4,5]。如并高血压者,取穴降压沟、耳尖、肝,便秘取穴大肠、小肠、交感、皮质下,失眠取穴、心、肾、肝、神门等。③艾灸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到压迫,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褥疮。艾灸通过局部轻微温和的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温经络,散寒气,对褥疮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艾灸由专门护理人员操作,保持患者舒适的,以感觉温热或轻微灼痛感为宜。艾灸动作稳定,艾灸过程患者不可任意移动,以免移动烧伤皮肤。④中医按摩疗法护理 按摩是应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疏通经络、活血通络、促进机体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机体免疫能力,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以达到防病保健、促进患者恢复的功效。对于后遗症状较严重者,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或帮助患者做局部运动。应尽早叮嘱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关节运动频率以每日2~3次、关节向各个方向运动、每次30 min为宜,不可频率过快,以免患者劳累,运动要轻柔,以免引起患者疼痛,而拒绝运动。协助患者进行肢体按摩,大小关节的内收、外展、屈伸、旋转等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畸形[6]。

1.2.5 中医健康教育 平时注意摄生,根据个人情况进行散步或许打太极拳等。血压高者,定期测量血压,坚持长期服药。慎起居,避风寒,调饮食,适劳逸,畅情志。

1.3 疗效标准[7]

评价方法采用Berthel 指数评分法,评估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优良:评分>60 分,患者基本自理;中:41~60 分,患者有功能障碍,稍依赖;差: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比较,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8.4%(38/43),对照组为48.8%(20/41),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5,P < 0.05)。见表1。

3 讨论

中医存在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护理理念为中医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形式和指导方向[2]。中风实施中医整体护理,针对患者具体证型进行辨证施护, 采用饮食、中药热敷,情志、语言、中医按摩疗法等,可以调节患者免疫情况,使患者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疏经通络, 促进肢体、语言康复,减轻后遗症,减少致残率。

本研究在饮食、情志、语言、中医理疗(中频、耳穴埋豆、艾灸 、中医按摩疗法等)和健康教育方面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实施护理,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护理的理念。与中风恢复期相比,中风后遗症期患者恢复速度和程度相对较慢。中医整体护理的实施,使患者全身心、全过程、全方位受到护理,既加快了患者康复的速度,也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质量。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48.8%,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8.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χ2=15.35,P < 0.05),证明了中医整体护理的优势所在。

综上所述,中风后遗症患者在康复护理中正确运用中医整体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对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宁. 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 9(16):68-69.

[2] 李锁芝,陈艳丽. 中医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05, 19(2):337-339.

[3] 刘洁,黄霞. 中风康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分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9):92-94.

[4] 励建安,王彤. 康复医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01.

[5] 秦大平,张晓刚,宋敏,等. 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皮神经卡压综合征[J]. 西部中医药,2011,24(11):75-77.

[6] 于天源. 推拿按摩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121-122.

中医康复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医康复护理;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4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098-02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口老龄化时代到来,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保守治疗是骨折后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由于患者具有卧床时间长,因此极易引发便秘、腹胀等并发症[1]。这就要求临床切实做好对该类患者的护理工作,为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致残率,使患者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做出积极贡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5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中医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5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63~82岁,平均(72.5±3.6)岁;住院时间10~21 d,平均(13.6±4.3)d;致伤原因:跌扑伤20例,搬运重物致伤12例,坐车颠簸致伤8例,自主弯腰致伤4例,忽然坐下致伤3例,不明原因3例。随机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中医康复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多数情况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属于突发性急性损伤,筋骨和经脉受到损伤,出现气血瘀滞、经络阻滞症状,造成一定程度的肿胀和功能障碍。由于对疾病预后极为担忧,因此不可避免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中医认为,思伤脾,恐伤肾,脾肾俱损则气机受阻,对机体的恢复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的心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将疾病的相关知识有重点地讲解给患者,让患者多卧床休息,并注意腰部垫枕,从而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医院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1.2.2 饮食护理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主要对膀胱经造成损伤,经脉淤阻,内穿脏腑,从而造成脏腑传导功能失调,加上瘀血内聚、阻滞气机,在肠中淤滞和燥屎结合,阻塞肠道,因此应该对患者进行辩证施食,在饮食方面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指导,让患者尽可能地少食多餐,多吃纤维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少吃甜食和牛奶、豆浆等易产气的食物,禁食肥甘厚腻及辛辣刺激的食物等[2]。

1.2.3 腹胀、便秘的护理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直接损伤了患者的神经系统,或造成血肿刺激对交感神经形成压迫等,从而导致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等造成患者腹腔内容物潴留,进而引发腹痛、腹胀等并发症。由于骨折后患者多具有躯体功能障碍,大部分时间待在床上,很少运动,因此不可避免会心情郁闷不畅,从而造成气机郁滞,大便秘结。针对这种情况,要在指导患者进行正确饮食的同时,对其腹部进行轻柔按摩或热敷,督促患者进行有效的腹肌收缩训练,从而使大便通畅得到切实的保障[3]。必要情况下依据医嘱给予患者通便剂,或让患者服用复元活血汤加减,从而达到润肠通便、活血化瘀的效果。如果患者并发症极为严重,则可以依据医嘱给予患者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或口服厚朴三物汤加减等。

1.2.4 药物护理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常会损伤患者的筋骨,并造成患者气滞血瘀等,因此需要对此进行良好的治疗。中医多运用汤药治疗,这是因为患者对汤药具有较快的吸收速度,同时汤药具有较大的药力。应对中药汤药正确的给药途径进行熟练的掌握,并且灵活应用,如果患者体寒,则给予其热性汤药;如果患者体热,则给予其寒性汤药等,从而将中药汤剂的药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4]。此外,还可以运用中药包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将温度适宜的中药包敷于患处,2次/d,从而达到促进患者血液循环、为患者疏通经络的效果。

1.2.5 功能锻炼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损伤了患者的胸腰椎,如果没有及早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则会导致软组织粘连和组织纤维化发生几率的增加,从而造成胸腰背肌的废用性萎缩。伤后1~2周,鼓励患者运用仰卧,头部、双肘、双足跟5点支撑法在床上做上肢和扩胸运动,使胸部活动得到有效的增加,有效锻炼肺功能及胸腰背肌;伤后2~3周,在进行一周左右的早期功能锻炼后,患者会出现腰痛腿软、活动后局部隐痛等症状,这时应该鼓励患者改用仰卧,头部、双足3点支撑法坚持进行功能锻炼;伤后3~4周,让患者用仰卧,双手、双足4点支撑法在床上进行功能锻炼;伤后4~5周,让患者俯卧,用飞燕点水法进行功能锻炼[5]。同时,可以让患者在腰部外固定器的保护下用电动起立床练习站立,这种被动站立能够使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而造成的忽然站立头晕等不适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对于老年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能正常大便,腹痛、腹胀等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有效:患者有大便,腹痛、腹胀等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患者腹痛、腹胀等症状没有减轻,甚至有加重的迹象。总有效=显效+有效+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3 讨论

多数情况下,外界屈曲压缩暴力导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进而损伤筋骨,使患者产生气滞血瘀、肢体功能受限等不良反应。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护理,那么患者的预后将会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造成诸多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并留下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临床十分有必要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中医康复护理中饮食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早期腹胀、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降低;药物护理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并能促进血肿吸收,使软组织粘连及纤维化现象得到有效的减少,同时促进骨折愈合;功能锻炼能够使患者脊柱的稳定性得到有效的增强,并促使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遗症发生率的显著降低[6]。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熊桂华,赵军.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的中医护理[J].中外医疗,2011,16(19):124.

[2]王建红.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康复指导[J].中国中医急症,2008,13(4):263-264.

[3]许爱平.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2):138.

[4]杨芳梅,胡迎春.护理干预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6):881-882.

[5]杨莲花,李军,张芳.胸腰椎骨折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165-166.

中医康复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中风偏瘫;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中风在神经内科疾病中是较为常见的,通常表现出认知功能障碍、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严重者有可能因运动障碍而出现中风后偏瘫,这就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由于中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再构造能力,通过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干预,特别是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开展穴位推拿、针刺疗法的同时,结合肢体康复锻炼,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院就对2015年1月~12月诊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39例开展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作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78例中风偏瘫患者,入选标准[1]:经CT或MRI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相关脑卒中诊断标准;有肢体功能障碍,神智、意识清晰,伴一侧偏瘫。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者;有认知功能障碍者;重度痴呆者。随机将本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39例,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62.5±1.8)岁,病程(1.3±0.4)月。观察组患者39例,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63.1±1.9)岁,病程(1.4±0.5)月。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病程、性别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2020032)25 ml+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同时合理控制血糖、血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开展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保持良好心态,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被动、主动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中医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软瘫期 采取针刺疗法,选取三阴交、水沟、委中等穴位,采取捻转提插泻法,针刺并持续30 min;穴位按摩,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取印堂、百会、头维等头部穴位,边揉边按压,注意力度适宜,随后取合谷、曲池、手三里等穴位,对手指、手掌、腕部等进行按摩,同时配合指间关节、腕关节屈伸被动活动,每次持续5 min,1次/d。

1.2.2痉挛期 主要以按摩疗法为主,采取按法对肩颈上肢进行按摩,按摩患侧肩部及颈部两侧,同时配合肩关节外展内收被动活动;随后采取拿法,从肩部拿至腕部,重复4~5次,并配合肘关节、肩关节、腕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最后采取搓法,从肩部搓至腕部,重复3~4次,持续3~45 min;下肢按摩,告知患者取健侧卧位,采取滚法,对患侧臀部、大腿及小腿进行按摩,尤其是膝关节、髋关节,持续约3 min,1次/d;腰背部按摩,患者取俯卧位,自上而下重复2~3次,首先背部脊柱两侧进行按压,随后向下至臀部、小腿后部。

1.3观察指标 采取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低越好;采取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标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选取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组计算机统计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经χ2检验,完成组间计数资料的分析比较,采取t检验,完成组间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以(x±s)表示,设P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引发的运动障碍约占脑卒中总人数的70%~75%,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不良影响[2]。由于中风偏瘫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重塑性和再生构造能力,因此,加强早期治疗及康复护理干预,使患者中枢神经细胞再生,重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动,可促进患者功能运动恢复。而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可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健侧脑细胞重塑,使脑细胞具有"可塑性"的功能。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气滞血瘀所导致。而开展中医康复护理干预,通过穴位推拿、针刺疗法等,具有活血化瘀、补气益血、痛经活络的作用,可防止肌肉萎缩,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重组。其中我国常见的穴位推拿手法有揉、滚、摇等,可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一方面揉法、滚法结合,刺激温和,可缓解中风患者肌肉萎缩;另一方面,肢体功能锻炼中加入摇法,可促进关节活动度,几种推拿手法联合应用,可舒畅经络,同时可缓解由肢体训练引起的肌肉疲劳、酸痛等,有利于各肢体功能的康复。中风疾病的发生,经常会表现出言语不利、运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的可能发生偏瘫。因此,早期进行肢体康复锻炼,根据中医理论及治疗原则,在具体操作中标本结合,对患者开展中医针刺疗法、按摩疗法,同时结合肢体功能训练等,可起到痛经活络、调节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可促进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且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这与文献报道结果相似[3]。由此说明,对中风偏瘫患者开展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对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开展中医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较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周多艳.中医护理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2,15(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