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物保护材料学

文物保护材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物保护材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物保护材料学

文物保护材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物科学保护;实质;方法;准绳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192-01

文物保护是一门新兴的文理交叉并重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是多方面的,对文物进行保护时的方法也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多种选择,这就需要对文物保护准绳有深入的理解。文物属于历史长时间沉积下来的物质遗产,是承载着人类深厚历史文化的积淀,因此,对文物做好保护十分重要。本文就文物科学保护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为类似工作的进行提供参考借鉴。

一、文物保护科学的实质

文物属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产物,从物质的角度来讲,文物由诸多材料构成,所以文物属于物质范畴。所有物质都在内部进行着永不停止地发生运动,期间外因又会其作用,物质本身就会出现各种性质上的变化,物质原本的的结构和性能也会发生改变,物质材料会逐渐老化、出现变质甚至发生毁灭,文物也包括其中。换句话说,文物保护学就是对破坏文物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从而在保护文物的技术方面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标准。

二、文物保护科学的研究方法

文物保护在过去的话,把工作的侧重点单单放在了经验总结和技术修复上面,没有详细地对学科基础理论进行研究,所以现在一直在本学科向前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阻碍的作用。文物保护科学这一概念里,“保护”这个词具有着双重含义:首先,要对环境进行严格控制,这样就可以把因为环境因素而引发的文物材料老化变质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其次,就文物自身材质来说,要采取一些人为手段,使文物保持稳定状态;再次,如果采用了上述方法都没有效果时,为了防止文物继续老化变质,就很有必要对文物来进行修复处理,重新使其组成材料恢复稳定状态。所以,文物保护学不仅是科学,更是技术,它有着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文物保存环境研究首先要对一点进行明确,文物保护学中的环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是不一样的。一切可以对文物产生影响的外界因素外界因素,都可以归纳到文物保存环境的研究范围里。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任务是对各种途径,方式、规律展开研究,这样有利于合理措施的制定实施,把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降到最小值。这样我们可以看出,文物保护学所讲的环境包括了一个很大的范围,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只是属于其中的一小部分。

2.文物材料的研究外界环境因素给文物材料老化变质只能算提供了部分条件,文物能不能长期被保存下来,构成文物的材料性质才是关键点。对文物材料进行研究,就是要应用物理领域、化学领域、生物领域的研究方法来对文物材料的组成成分、性质进行研究,这样可以清楚地了解材料的老化过程,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止老化的措施,给文物的科学保护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文物修复技术研究文物的修复工作,涵盖了两个方面:第一是指针对出土时已经破碎不堪的文物,为了将其进行利用而完成的修复工作,又叫作修整复原;第二是指为了对文物进行保护开展的修复。如果文物材料呈现极快的老化速度、并且程度也很严重时,再不对其实施修复措施,更可能无法保存甚至毁灭,此时就一定要实施修复措施来对文物存在的时间进行延长。修复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文物更长时间地、更好地保存下来。

三、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准绳

在当前的文物保护领域,针对文物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论战一直存在,但是也有个别的国际性协议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世界各国一致认同这样的准绳:对文物所进行的一切保护与修复都要用完善的理论研究材料作为基础,不要对文物材料在结构与装饰上进行改造。我国通过长期的实践工作,将这一点总结归纳成“不改变文物原状”准绳。考古学家进行工作时常常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特殊的一段历史时期里,不能够将文物包含的全部信息揭示出来。为了利于后人继续进行研究,一定要确保文物物质实体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这就决定对文物所做的保护措施,一定不要使文物原本的状态发生改变,文物保护工作中这是一条基本准绳。

四、考古现场文物保护的准绳

考古现场文物保护主要指从文物被发现出土,一直到送到实验室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对文物进行的抢救性或者是临时性的保护。文物被埋在地下的时候,和所处的环境会逐渐构架成稳定的一种状态。只要进入平衡状态,文物材料的变化速率会放缓直到停止。人们把文物发掘出来的一刹那,文物重新进入到新的环境里,它与先前地下环境之间构成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一定程度上会遭受来自物理、化学及生物方面的严重破坏,有可能受到致命的伤害。

和实验室比较起来,考古现场没有完善的试剂药品,也没有高科技的仪器材料,许多条件不够完善,所以现场保护工作都只是暂时性的,很多时候进了实验室还需要对这些措施进行去除。所以,考古现场针对文物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和材料,一定不要给实验室后续进行的处理和考古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在考古现场文物保护工作当中这是总准绳,与实验室文物保护准绳相比较这也是最明显的区别。

考古现场文物保护属于在特定场合中进行的特殊文物保护,一定要对以下几点进行注意:

1.少干预准绳。已经可以确保文物处于安全状态,就应该减少对文物的干预。如果文物在出土时呈现比较良好的状态、可以不经过处理进行保存,就不需要进行处理。只需要进行正确包装,就可以进行保存,一定要牢记的就是最少的处理就是最好的处理。2.可再处理与可逆性准绳。可逆性通常是说针对文物进行一些处理,在以后还可以在不影响文物现状的前提下将其清除下来。可再处理性通常所知的特性就是即使存在无法清除的材料,也不会对后续的处理和研究造成影响。可再处理性任务所有文物保护处理技术都称不上是最完美的,往往都带有局限性和阶段性。一但超出阶段,很可能有更新、更好的技术出现。以此方面考虑的话,对文物保护的可再处理性进行强调具有很强的可取性。3.事先取样准绳。考古发掘工作在进行以前,要根据前期对文物调查、勘探得到的信息,设计科学合理的规划。考古发掘中任何一项处理,都会或多或少地给文物造成污染,导致不准确的分析效果出现。所以,事先取样准绳在现场是特殊的一项准绳。

五、选择文物保护材料的准绳

如今,高分子材料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更多的高分子材料开始在文物保护领域得到应用。目前,国内外用于文物保护材料里,大部分都是从其他领域“转换”而来,不是文物保护专属性的材料,所以会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现用额文物胶粘剂就不是很理想,其具有“不可逆性”这样的致命缺点。破碎的文物如果进行粘接后,想要不对器物造成破坏,很难重新进行分解,后续的校止工作是无法完成的。目前仍然没有开发出完美意义上的胶粘剂,很多文物的粘接工作都是用环氧树脂来完成。

文物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这也就决定文物保护材料必须拥有特殊的功能,和其他的保护材料相比要具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对文物保护材料进行选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改变外观的准绳。文物防水剂、封护剂等一些用在表面的材料都要受这个特点制约。因为颜色在文物所承载的信息里是重要的一项,如果把有色材料加到文物上,材料颜色和文物原来的表面颜色会发生叠加作用,致使文物颜色发生变化,这样做就和“不改变原状”的基木准绳相互矛盾。2.长期耐久性的准绳。文物保护的宗旨就是把文物的寿命尽可能地延长下去,这决定了保护材料必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具有保护功能。如果保护材料有着很快的老虎速度,对文物进行再次处理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防护材料老化失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文物带来损伤。文物保护材料同样受客观规律的影响,会有老化变质的现象产生,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所以,进行保护材料的选择时,要选择具有优良性能、老化周期时间长的材料。同时,保护材料一旦老化后,所产生的产物对文物要不会产生破坏,在文物保护材料选择方面以上都是最基本的要求。3.性能最佳的准绳。之所以进行文物保护材料的选择,就是为了可以将文物某一方面原有的性能进行最大限度的改变。所以,文物保护材料一定要具有独特的功能特性,也要具有最优秀的性能。

六、结语

综上所述,文物是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产物,文物的重要意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随之文物保护也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与重视。文物保护并非是一种简单的技术手段,而是一门文理科交叉并重的科学。本文就文物科学保护方法进行了研究,相信对有关方面的工作能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文物保护材料学范文第2篇

Huang Wenzheng;Zheng Lipeng

(①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ubtropical Building Science,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1,China;

②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and History,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1,China;

③Engineering Contracting Co.,Foshan City,Foshan 528000,China)

摘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是提高文物保护工程质量水平的重要途径,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做好质量教育、标准化与计量工作、信息管理与质量情报、质量责任制等几个方面的基础技术工作。

Abstract: The important approach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nservation project is to implement the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o carry out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good jobs are necessary to be done on quality education, standardization,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quality information, quality responsibi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basic technical work.

关键词:文物保护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基础技术工作

Key words: relic conservation project;total quality management;basic technical work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059-02

0引言

文物保护工程是指对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和其它具有文物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的保护工程。文物保护工程分为保养维护工程、抢险加固工程、修缮工程、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迁移工程等类型。

按照我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保护文物本体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

针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文物所进行的保护工程,采用的工种、操作工艺和操作程序各不相同的,使用的保护材料也有很大的区别。与其它建设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一般可以补救措施不同,文物保护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可能破坏了文物本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文物保护工程必须严把材料质量关、技术关,严格执行文物保护工程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操作规程和降低工程质量标准。

在文物保护工程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加强文物保护工程规范化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促进质量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是保证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文物保护工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多工种,需要在传统的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管理基础上吸收现代工程质量管理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使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系统化和科学化,为此文物保护工程参与部门和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基础,包括质量教育、标准化与计量工作、信息管理与质量情报工作,以及质量责任制等。

1质量教育工作

在各种影响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的各项因素中,文物保护工程各参与者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提高各参与者的素质,必须对其进行质量教育。因此开展全面质量管理,首先要进行质量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全体人员参加,强调提高全员的工作质量,以工作质量保证工程质量。质量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1 质量意识的教育对职工开展文物保护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充分认识全面质量管理是保证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的必要和有效的办法,使每个员工都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企业和国家文物保护事业的影响,使其将负责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工程质量联系起来,将文物保护工程工作标准和技术规程的执行变为自觉行动,树立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

1.2 质量管理知识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门科学,除了在思想上有正确的认识外,还必须了解其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由于文物保护工程属于传统管理方法下的手工操作行业,更有必要对全体员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育,使全体员工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的操作方法和程序,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共同搞好文物保护工程质量。

1.3 专业技术教育文物保护工程各参与者的技术业务水平的高低,对文物保护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影响很大。因此,文物保护工程各参与者不仅要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知识,还要进行文物保护工程相关技术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专项培训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应针对文物保护工程的特点,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将不同历史时期文物保护工程的操作工艺、操作程序、材料使用等技术传授给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让他们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保护技术水平,掌握所在岗位的技术、业务技能及发展方向,并不断学习先进技能。

2标准化与计量工作

2.1 标准化工作的内容标准化的主要工作是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标准化工作是文物保护工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文物保护工程的标准可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类。文物保护工程标准化工作的内容,就是以保证文物保护工程的质量为目标,建立健全并组织实施文物保护工程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使文物保护工程各参部门和全体成员,在涉及文物保护工程的技术、质量、材料、管理等方面的活动,都达到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文物保护工程技术标准是对文物保护工程工程质量、工艺及检查验收方法等方面所作的相关技术规定。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标准是文物保护工程各参与部门和单位在文物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为实现其各自管理职能,对有关的重复性事项和工作所做的规定。具体就是把文物保护工程各项管理活动的程序、守则、规范、条款等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部门和单位的准则。由于文物保护工程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经常会发生变化,因此,管理工作标准化十分重要。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标准包括:技术管理标准、组织标准、项目管理标准等。文物保护工程工作标准是企业为了实现文物保护工程的质量目标,按岗位制订的有关工作质量的标准。

2.2 计量工作的内容计量工作也是文物保护工程实行全面质虽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文物保护工程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科学管理过渡,其中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质量技术管理工作由过去定性的评估转变为定量的评判,用标准的数字形式和量纲单位,准确反映某一工程实体的形态,或某个工序的特点。文物保护工程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需要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以定量的数据作为质量管理工作决策的依据,文物保护工程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也需要必要的量值进行表示。文物保护工程计量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文物本体的结构检测、文物组成材料的化验分析、文物修复材料的试验、检验等。文物保护工程的计量工作,要求努力改进和完善落后的传统计量方法,提高文物本体测试手段的科学性、提高计量器具的准确性、保证量具稳定和示值准确,同时做好各种测量和检测工具的验收、储存、保管和发放等工作。

3信息管理与质量情报工作

影响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且错综复杂,要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需要正确地认识和掌握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的客观规律,必须深入文物保护工程实地调查研究,掌握齐全、准确的工程质量信息资料,以便对各种工程质量影响因素有清晰的认识,为加强文物保护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文物保护工程质量情报包括文物保护工程整个过程中,各环节工作质量的原始记录、基本数据、问题处理的方法和结果,以及国内外同类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和发展方向等信息。质量情报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也是文物保护工程全面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其作用在于及时反映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的情况,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制订改善的方向和措施。

文物保护工程信息管理和质量情报工作,要做到准确、完整、全面、系统,才能真正反映工程质量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使之成为质量管理的可靠依据。文物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指定专人负责文物保护工程情报信息和资料的搜集、整理、分类、分析、归纳和存档等工作。

4质量责任制

文物保护工程质量责任制是质量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制度之一。由于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工作涉及各部门、各单位和全体参与者,所以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有明确的质量责任,每个工种、每个工序、每个参与者都有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质量标准,在文物保护工程的全部过程中,形成一套严密的、贯穿始终的质量管理责任系统。

文物保护工程的全过程,除了工程施工之外,还包括项目立项、勘察设计和工程验收等。因此,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部门、勘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及检测等单位,都要建立完善的相应的质量责任制,包括全面质量管理责任制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全面质量管理责任制包括各级领导干部的全面质量管理责任制、职能部门质量责任制、工程项目部和班组的质量责任制。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制度、质量指标考核制度、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培训制度、质量信息管理制度、质量奖惩制度和质量管理小组管理制度。

5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物保护事业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国家和地方对文物保护工程的投入逐年成倍增长。此外,文物的数量也成倍增加。在全国登记保护的80余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60余万处是近几年新增加的。因此,文物保护工程的数量和规模将大幅增加。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质量低劣的“文物保护工程”不仅起不到保护作用,反而将对文物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从事文物保护工程必须坚持将质量放在首要位置。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从工程的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形成一整套严密的、科学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质量协会编著.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Karoru Ishikawa. What is Total Quality Control? The Japanese Way .Englewoo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85.

[3]蒲伦昌主编.全面质量管理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4]邱国栋等编著.煤炭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与案例[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03.

[5]Joseph Juran. Managerial breakthrough: A new concept of the manager’s job .New York: McGraw-Hill,1964.

[7]Thomas Pyzdek. Excerpted from The Complete Guide to the CQE . Quality Publishing Inc,1996.

[8]贾立武主编.电力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及案例[M].沈阳: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88.

[9]孙荣兴等编.船舶运输的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

文物保护材料学范文第3篇

第一条为加强对我省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财政部、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文物行政部门管理和使用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行政部门所属的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管理和研究机构等文物单位。

第三条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包括中央财政补助我省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和省财政设立的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两部分。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由省财政厅和省文物局共同管理。

第四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的规定,文物保护所需经费应由文物所在地政府解决。地方政府解决确有困难且符合本办法规定使用范围的项目,可申请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

第五条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分配和使用,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坚持“突出重点、专款专用、注重实效”和“统筹安排、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挤占和挪用。

第六条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应接受财政、文物、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使用范围和支出内容

第七条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范围:

(一)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抢险、维修、保护和安全技术防范、消防;

(二)经批准的重要考古项目的调查、抢救性发掘、资料整理、报告出版;

(三)省级博物馆馆舍、重要文物库房的维修;

(四)三级以上(含)珍贵文物(标本)征集;

(五)三级以上风险单位的安全技术防范、消防;

(六)重要出土文物和馆藏珍贵文物的科技保护;

(七)经省财政厅和省文物局批准的其他项目。

第八条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支出内容:

(一)文物维修保护项目支出,主要包括勘测费、规划及方案设计费、材料费、专用设备购置费、施工机械使用费、人工费、监理费、维修资料出版费、管理费等;

(二)文物考古调查、发掘项目支出,主要包括调查勘探费、测绘费、人工费、出土文物修复费、考古遗迹现场保护费、占地补偿费、报告出版费(含资料整理费)等;

(三)博物馆馆舍、文物库房维修项目支出,主要包括规划及方案设计费、材料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人工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等;

(四)文物征集项目支出,主要包括文物(标本)收购费、采集费、捐赠奖励费、调查鉴定费等;

(五)安防、消防项目支出,主要包括规划设计费、设备器材购置费、材料费、监理费、管理费等;

(六)文物科技保护项目支出,主要包括方案设计论证费、试验费、人工费、专用药品药剂费、材料费、专用设备购置费、聘请专家费等;

(七)经省财政厅和省文物局批准的其他开支内容。

第九条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范围和支出内容应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

第三章专项补助经费的申请和审批

第十条各市财政局、文物行政部门和省直文博单位为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申请单位(以下简称“申请单位”)。各县(市)申请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时,需经市财政局、文物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联合向省财政厅、省文物局提出申请。

越级上报或单方面上报的不予受理。

第十一条申请单位应于每年6月30日以前,向省财政厅、省文物局报送下一年度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申请和相关材料。申请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相关材料,包括《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申报书》(格式另发)、《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申报汇总表》(格式见附件一)以及其他必要材料。申请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报送。以上申报材料均包括文字、图片等书面材料和软盘。

专项项目预算编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规范的原则。有预算定额的,按定额计算;无预算定额的,按概算工作量和费用构成计算,各种取费按有关规定计取。预算作为竣工财务决算验收的依据。

第十二条根据《河北省省级预算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省财政厅、省文物局对申请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项目建立项目库进行管理。编制年度预算时,省文物局按照本年度工作重点和有关要求,从项目库中筛选项目,经省财政厅审核后列入部门预算。经批准的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预算由省财政厅下达省文物局执行。

申请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项目由省财政厅和省文物局共同审核汇总后,上报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

第四章财务管理与监督

第十三条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实行“专项申报、逐项核定、按进度拨款、年终核销支出、项目完成后结报”的财务管理办法。

第十四条省财政厅和省文物局负责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各市财政局、文物行政部门负责本地使用的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财务管理和监督。

第十五条确定后的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由省财政厅下达预算批复或省财政厅和省文物局联合下达专项补助经费的通知,结合项目实际实行政府采购、财政集中支付或拨付部门。对使用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大型项目,根据地方资金的到位情况,结合工程进度一次或分次拨付资金。

第十六条项目完成后的结余资金,原则上收回省财政厅,经省财政厅或国家文物局同意,可以调剂到其他项目,优先调剂到该项目单位的其他项目使用。

第十七条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或变更已批准项目或内容的,由申请单位向省文物局提出申请,省文物局报省财政厅或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方可调整或变更。

第十八条年度终了,项目单位使用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应向申请单位报送《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决算表》(格式见附件二)。申请单位于每年1月31日前,将《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决算汇总表》(格式见附件三)报省财政厅、省文物局(省直文博单位直接报省文物局)。使用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按国家规定的格式依照上述时间和程序上报。

第十九条各项目单位要加强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专项资金支出的内控制度。

第二十条项目单位应加强项目资金的收支核算。每项专款应客观真实地单独核算。一项专款包括若干子项目的,还应对子项目进行单独核算。明细核算科目应按规定的支出内容设置。

第二十一条项目单位应在项目完成后一个月内,出具项目总结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由市文物行政部门行文上报省文物局,抄报省财政厅(省直文博单位直接报省文物局)。省文物局会同省财政厅组织验收(或国家文物局直接组织验收)。对重点项目由省财政厅和省文物局或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委托中介机构进行业务和财务评价。

第二十二条项目单位应将有关项目的申报文件、批准的设计方案和预算、工程竣工总结报告、竣工决算报告、上级有关部门的验收结论和审计结论等相关资料立卷妥善保管。

第二十三条已批准补助并拨款的省级补助项目,在收到拨款后半年内无故仍未开始实施的,省财政厅和省文物局将对该项目予以撤销,并将已拨经费调至其他项目使用。

第二十四条使用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省财政厅和省文物局将暂缓拨款或不予拨款,并责令其停止施工。

(一)没有按照批准的方案、项目内容和预算范围使用经费的;

(二)被查明为虚报补助项目的;

(三)地方承诺的资金没有到位的;

(四)其他不具备开工条件和应暂缓拨款的项目。

第二十五条使用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省财政厅和省文物局将分别给予项目单位停止拨款、暂停核批新项目、收回补助经费等处罚,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触犯法律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未经批准擅自变更补助项目内容或设计方案的;

(二)虚报补助经费预算的;

(三)挪用专项补助经费的;

(四)因管理不善,给国家财产和资金造成损失和浪费的;

文物保护材料学范文第4篇

【摘 要】X射线分析技术在文物保护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检测陶瓷、金属、石质、纸张和丝制品等不同材质文物的制作工艺和保存现状的一种有效手段。文章分别就X射线荧光光谱法、X射线衍射分析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照相技术、工业CT、同步辐射X射线技术等在文物保护研究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

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研究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检测文物本体、文物病害及保护修复材料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基体材料和蜕变产物成分与物相分析,保护修复方法和材料的选择及评估,文物埋藏环境和保存环境的成分分析,以及对所处环境的监测、检测、调控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及后续的修复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自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X射线分析技术一直在飞速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机械、造船、建筑、航天、医疗等领域。X射线穿透力强,穿过物体时强度衰减,可依据衰减程度检测物体的内部结构。X射线分析技术应用于文物保护研究工作中,已进行了多种尝试,如X射线荧光光谱法、X射线衍射分析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照相技术、工业CT等,已成为检测陶瓷、金属、石质和丝织品等不同材质文物制作工艺和保存状况的一种有效的手段[1]。基于近年来的文献,本文综述了各种X射线分析技术的特点及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现状,展望了X射线分析技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发展前景。

1.X射线荧光光谱法(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是通过初级X射线光子或微观粒子激发样品中的原子,使其产生荧光,来检测物质成分的一种方法。根据色散与探测方法的不同,X射线荧光光谱法可分为两类: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WD-XRF)与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2]。XRF因其制样简单、可测元素范围广、分析速度快、测试准确可靠、可同时测多个元素、不破坏样品、检出限可达10PPM等优点[3],已成为实验室甚至考古发掘现场检测分析主量、次量和痕量元素的首选方法,在原位与无损分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4]。

由于XRF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科研工作者用其进行金属、陶瓷、木质等文物的元素分析。张茂林等用XRF、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光谱(SRXRF)等多种技术手段分析了斯里兰卡曼泰遗址出土的7件青花瓷残片的结构和成分,并对其产地进行了分析[5]。通过研究文物材料的成分和结构,确定文物的材质及质变产物的成分,查明文物损坏的过程和机理,才能科学地保护文物。孙莹等用ED-XRF探针及线扫描技术对我国唐代和宋代的长沙窑彩瓷文物样品的工艺进行了研究[6]。所得结果显示,此样品的彩绘工艺不完全属于典型的釉下彩工艺,而是高温釉上彩工艺,这对后续彩绘文物的合理保护提供了很好的资料。此外,通过XRF技术可以分析文物埋藏环境,如周围土壤和地下水的成分来了解文物的保存状况。例如,通过XRF确定文物保存环境大气中的气溶胶、化学污染物等成分,来确保文物保存于最佳环境中,以减少进一步损害[3]。XRF还可为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提供技术指导和科学依据[7]。王斌等人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仪器对清代外销油画结构与画层表面污渍及棕色斑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棕色斑点应为铁锈,从而提出保护修复时应针对锈斑进行清洗[8]。因此,XRF是文物保护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分析手段之一。

目前XRF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也存在不足之处。XRF虽是无损分析,但其样品室较小,无法满足稍大一些文物的分析;其次,文物类别丰富多样,标准样品还十分缺乏或者说没有,此外,各种材质的文物XRF测定成分的数据库也亟待建立[3]。XRF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严格,使用时须考虑光谱干扰、基体效应等影响。

2.X射线衍射分析法(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X射线衍射分析法(XRD),是根据结晶性物质形成的X射线衍射花样,对物质内部原子在空间分布的情况进行研究的方法。一定波长的X射线入射到晶体样品上,组成晶体的原子规则排列时,原子的间距与X射线数量级相同则会发生干涉现象,在一定方向上产生强的X射线衍射。这些衍射线在空间分布的位置和强度与物质的晶体结构对应,即X射线在物质晶体中的衍射现象是很多原子散射波相互干涉的综合结果。晶体形成的衍射花样反映出内部原子的分布规律。衍射花样的特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衍射线在空间的分布规律,它取决于晶胞的大小、形状和位向;二是衍射线的强度,由原子的类别和原子在晶胞中所处的位置决定[9]。

XRD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材料物相及成分分析的方法。XRD在金属质文物的腐蚀机理研究,石质文物风化产物的分析,壁画制作材料的研究,以及矿石、矿物颜料等无机质文物的基体材料及蜕变产物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刘亮采用X射线衍射、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等分析手段,对湖南出土青铜器的锈蚀产物进行了成分分析,由此推断出湖南青铜器的腐蚀属于吸氧电化学腐蚀[10]。张晓梅等人通过XRD揭示了丝织品的老化特征和作用过程,及相应结晶度的变化,为古代丝织品的老化机理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11]。徐国栋等人应用X射线衍射、能谱扫描电镜等技术研究了扎西康铅锌矿中伴生元素Mn的赋存状态,表明伴生元素Mn主要以独立的铁菱锰矿和菱锰矿形式存在[12]。

XRD作为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可有效地判断文物的本体和蜕变产物的成分。结合分析结果及文物本身的成分,可以选择合适的保护方法和材料。对于质变产物,可根据成分的不同,选择性地处理或清除,以达到最佳的保o效果。

任何分析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XRD也不例外,如定量分析的精度不高[13],检测对象也有局限,它主要是用于测定无机组分。

3.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利用X射线辐射待测样品,激发样品表面原子或分子内层的电子,发射出光电子。把光电子的动能、束缚能作为横坐标,相对强度作为纵坐标,做出光电子能谱图,以获取样品相关信息。根据能谱图征谱线的位置,可分析除H、He以外的所有元素,也可根据能谱图中谱线的强度计算原子的含量或相对浓度。

武琼采用XPS技术来分析银表面的腐蚀产物,证明在不同光照下,银表面的腐蚀产物可能含有AgNO3、Ag2S、Ag2SO4、Ag2CO3及少量Ag2O,各种腐蚀产物的含量略有差别[14]。马清林等人利用XPS对春秋时期镀锡青铜器层的防腐机理进行了研究,Y论是少量微晶态的SnO2与非晶态的SiO2填充在δ相缺陷微孔隙中,阻止了外界侵蚀因素通过锈蚀层对青铜基体的进一步腐蚀[15]。马丹等人通过XPS、XRD、ICP-AES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华光礁一号”南宋沉船船板残块中的硫铁化合物,发现其主要以FeS和FeS2形式存在,且部分已氧化为硫酸盐,因此后续保护处理中需对其酸化过程进行重点控制,以利于文物的长久保存[16]。丁艳梅等人通过XPS、XRD探讨了复合气相缓蚀剂作用于模拟带锈文物的缓蚀机理,证明该复合气相缓蚀剂可以抑制基体腐蚀,对铁质文物有很好的保护作用[17]。

虽然XPS使用广泛,但只能提供样品表面的信息,不能为整体的成分提供依据。在文物保护领域,常用XPS技术来分析金属质文物的腐蚀产物,从而判断金属的腐蚀机理。

4.X射线照相技术(X-Ray Imaging Technology)

X射线穿过待测物体后有一定的损耗。对于有差异的物体如厚度、密度、缺陷等不同,射线的透过率也就不同,致使射线穿透后的强度有所不同,因而其与底片反应产生的灰度不同。根据灰度影像可判断物体的内部结构,揭示文物内部的缺陷及其他相关信息[18]。

X射线照相技术作为一种无损分析手段,在文物保护领域常用于揭示文物的制作工艺、内部缺陷,可提取文物表面被覆盖的铭文、纹饰等信息,反映文物修复前后的情况,提供文物内部信息及病害的发展状况[19]。齐扬等人利用X射线探伤仪对汉阳陵陶俑等的制作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其差异进行了分析讨论[20]。周华等人利用便携式X探伤仪对重庆大足千手观音进行了调查,发现千手观音石质雕刻品的金箔包体存在不同程度的风化与裂隙,弥补了传统病害调查方法的不足,为大足千手观音的保护修复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21]。丁忠明等人利用X射线探伤仪、CT技术测试了3把同心圆首剑,结果显示这3把同心圆首剑采用了两种铸造技术:浑铸技术与铸接技术,为此类剑的保护与保存提供了参考依据[22]。

X射线照相技术以其无损、直观的特点受到文物工作者的青睐,但作为一种检测方法,仍有一定限制。X射线照射过的陶瓷器,其热释光特性会有所改变或消失,因此进行热释光检测,须在X射线照射前取样。另一方面,X射线是否会对某些材质的文物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有待进一步检验。此外,X射线照相技术只能反映物体的二维影像,对三维实物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19]。

5.工业CT(Industrial Computed Tomography)

工业CT,即“工业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是X射线从多重方向穿透断层,采用探测器探测透射衰减后的射线信息,通过计算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凭借二维断层或三维立体图像的形式,准确直观地显现被测物体内部的结构、组成、材质和残损情况。工业CT技术是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在70年代已应用于科学研究中,80年代在国外已用于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科技分析。叶琳用工业CT对铁质熏炉和铁质钩镶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了其组配结构关系,为同类型文物的保护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23]。马振智等人利用工业CT对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古代棘轮进行了检查和分析,揭示了古代棘轮的铸造工艺与内部缺陷[24]。工业CT很适合文物的研究,特别是珍贵文物,能够获取更多的古代历史信息,为古代历史研究和文物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工业CT的缺陷是设备昂贵,且体积庞大,无法到现场进行文物扫描,不利于推广使用,且高精度地扫描一件文物所需的时间较长[25]。

6.同步辐射X射线技术(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Technology)

同步辐射是高速带电的粒子在磁场中沿着弧形轨道运动时所释放出的电磁波,它具有从远红外到X射线范围内的连续光谱,且高度准直、高度极化、高强度、高辐射功率、天然偏振性、可精确控制等特点[26]。由于同步辐射光源高亮度的优势,相比于传统光源,将同步辐射光源运用到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X射线照相技术等X射线技术中,有着更为先进的灵敏度、超短的采集时间和微米尺度的分辨率等优点[27]。

凡小盼等人采用同步辐射微束X射线荧光技术,用微区扫描了模拟实验获得的熔融黄铜、固态还原反应生成的黄铜和姜寨遗址出土的黄铜片,得到了锌、铅元素的面分布信息[28]。汪海港等人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等多种光谱分析手段对安徽蚌埠禹会遗址出土的“红―黄”彩石进行了研究,确定该矿石主体为褐铁矿,并无人工热历史,是一种性质独特、地质起源复杂的多金属天然矿石[29]。资明等人通过同步辐射共聚焦X射线技术对故宫斗彩陶瓷和彩绘样品进行了元素及化学态的深度分布分析,得到了斗彩陶瓷特有的三层釉结构及彩绘样品内部颜料的化学信息[30]。

同步辐射光源极具优势,但实验室的建成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目前仅在北京、合肥与上海建有此装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先进的科学分析技术被应用于文物保护领域。但是各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X射线分析技术也不例外,如检测成本高、数据库不全、可能有微量损害、具有一定的辐射性等,所以需要根据文物样品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手段,并结合多种方法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如何将多项分析技术联合运用并加以规范化,以最小的损伤获取文物信息,这也是今后文物保护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

[1]胡东波.文物的X射线成像[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2]章连香,符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J].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2013,3(3):1―7.

[3]朱剑,毛振伟,张仕定.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在考古中应用现状和展望[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26(12):2341―2345.

[4]吉昂.X射线荧光光谱三十年[J].岩矿测试,2012,31(3):383―398.

[5]张茂林,贾兴和,毛振伟,等.斯里兰卡曼泰遗址出土青花瓷的化学成分分析及产地初探[J].岩矿测试,2008,27(1):37―40.

[6]孙莹,毛振伟,周世荣,等.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探针线扫描分析“长沙窑”彩绘工艺[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8,44(9):807.

[7]崔强,张文元,李燕飞,等.文物保护与考古中能量色散型X荧光光谱仪的应用[J].敦煌研究,2008(6):104―108.

[8]王斌,余辉.油画保护性修复与清代马口铁底板的“美国货船油画”清洗修复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4,26(1):99―109.

[9]孟田华.云冈石窟风化的综合分析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

[10]刘亮.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青铜器锈蚀物成分研究[J].北方文物,2014(4).

[11]张晓梅,原思训.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研究丝织品的老化[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30(1):262―265.

[12]徐国栋,王冠,程江,等.应用能谱扫描电镜与X射线衍射等分析技术研究扎西康铅锌矿中伴生元素锰的赋存状态[J].岩矿测试,2014,33(6): 808―812.

[13]陈坤龙.古代材料的X射线衍射分析及其应用[C]//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西安: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2002:426―429.

[14] 武琼.银质金属文物的大气腐蚀影响因素[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15]马清林,苏伯民,胡之德,等.春秋时期镀锡青铜器镀层结构和耐腐蚀机理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4):67―72.

[16]马丹,郑幼明.“华光礁一号”南宋沉船船板中硫铁化合物分析[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24(3):84―89.

[17]丁艳梅,许淳淳.复合气相缓蚀剂对铁质文物缓蚀机理的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6,18(4):241―245.

[18]周华,杨淼,高峰,等.射线探伤无损检测方法在文物考古现场应用最新进展[J].敦煌研究,2013(1).

[19]丁忠明,吴来明,孔凡公.文物保护科技研究中的X射线照相技术[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6,18(1):38―46.

[20]齐扬,杨军昌.X射线探伤技术对汉阳陵陶俑、陶动物成型制作工艺的初步分析[C]//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39―443.

[21]周华,杨淼,高峰,等.重庆大足千手观音便携X探伤调查及初步研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24(4):45―54.

[22]丁忠明,吴来明,刘延常,等.山东新泰出土同心圆剑首连接技术研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4,26(3):29―37.

[23]叶琳.工业CT对铁质熏炉和铁质钩镶的结构初步解析[J].中文物科学研究,2014(4): 53―56.

[24]马振智,张健,杨军昌.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棘轮的工业CT检查与分析[J]. 考古与文物,2004(3).

[25]唐燕.基于近景摄影测量的文物三维重建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3.

[26]陈健.同步辐射X射线显微成像的新方法和新技术[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27]张兴香.同步辐射成像技术在科技考古、艺术史、文物保护以及生物学中的应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12):52―58.

[28]凡小盼,赵雄伟,高强.同步辐射微束X射线荧光技术在早期黄铜研究中的应用[J].电子显微学报,2014,33(4):349―356.

文物保护材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承德外八庙;石质文物;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K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306-01

一、承德外八庙石质文物概述

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及寺庙群,世界文化遗产,承德外八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承德外八庙包括溥仁寺、溥善寺(现已不存)、普宁寺、普佑寺、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广安寺(现已不存)、殊像寺、罗汉堂(现已不存)、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石质文物达近百件,多为碑刻、石狮、石象、石雕艺术构件等,这些石雕构件造型优美、雕工细腻,充分展示了清王朝统治昌盛时期的文化、艺术水平,历史文化价值极高。

但如今,承德外八庙的多处石质文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出现剥落、断裂、残缺,普陀宗乘之庙石象从腰部出现通缝,随时会断裂;须弥福寿之庙门前石狮半个脸剥落,右前肢顺纹理开裂,成了名副其实的“残疾者”,东山门石匾字迹难以辨认;溥仁寺慈云普荫殿丹陛石风化严重,高浮雕几乎成了平雕,而且越来越严重;这种自然损坏严重影响了文物的价值和传承。

二、石质文物病害原因

要制定石质文物的保护政策,首先要了解文物病害产生的原因,笔者将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石质文物自身材料特性

承德外八庙绝大部分的石质文物在创作之初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绝大部分都是承德本地盛产的鹦鹉岩(凝灰岩),只有少量石碑采用北京房山产的汉白玉。通过对鹦鹉岩的分析测试和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确定鹦鹉岩为酸性的火山碎屑岩,SiO2、Al2O3、K2O高,CaO、MgO、Na2O低,矿物相主要为石英和铝硅酸盐矿物(高岭石及沸石),占95%以上。比重、硬度小,颗粒细小,易于雕刻;但是岩相变化大,固结程度低,孔隙度高(46.6%)、吸水性强(吸水率达5―7%),强度低,火山玻璃及岩屑含量高,抗风化能力弱。由于鹦鹉岩的机理优美、材质细腻、易于造型雕刻等特性,多用于室内外建筑的须弥座、栏板望柱、石碑及雕刻艺术品。

(二)气候原因

承德市处于暖温带和寒温带过渡地带,属大陆性燕山山地气候,降水充足,平均降水量为542mm,最多可达1500.2mm;昼夜温差较大,极端最高气温41.5℃,极端最低气温-29.5℃。。因此在炎热的夏季,承德地区由于降水多而相对凉爽,被清朝历代皇帝作为避暑胜地。但这种“避暑优势”对石质文物的保存却有着严重的危害。绝大多数的石质文物都是露天保存,石材表面受到较多的降水影响,加之鹦鹉岩自身特性,同时较大的昼夜温差也加大了石料的风化速度、让大量可溶盐类淤积在石料表层。当这些盐类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石料表面产生化学作用,造成石料碱化、酥粉脱落,严重时会直接发生层片状脱落,让碑文类文物的字迹弥漫不清、石狮石像等雕塑发生致命性破坏。

(三)人为原因

承德作为旅游胜地,人流量较多,而这种人为原因也对石质文物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景区周围游客众多,车辆排放的尾气和人为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破坏了区域的原有自然小环境。近年来整体环境恶化带来的较多酸雨天气,也加剧了文物的溶解和脱落。

此外,在早期的文物保护之中,采取了错误的措施,也是造成石质文物损害的重要原因。在早年的石质文物损害处理之中,主要采用的是浇灌方式。在面对风化、剥落、鼓起的石制品修复时,主要采用水泥进行浇注,从而加强石料本身的坚固性和抗腐蚀性。但这种方法也呈现出严重的弊端。水泥浇注部分与原来的石料材质有较大差异,难以实现融合,且这种相异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明显,部分采取水泥浇注的碑体出现明显新旧石料的断裂,程度严重于石制品的自然风化。部分地区的旗杆基座、鼎炉基座采取水泥浇注,如今却断裂明显、鼓起严重,甚至已经危害到了建筑物的安全。这种错误的修复手段,也是如今承德石质文物病害的原因之一1。

三、承德外八庙石质文物保护对策

在了解了承德外八庙石质文物基本情况及病害产生的原因之后,结合承德外八庙实际情况及相关资料内容,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护。

(一)健全档案资料

为了完善外八庙石质文物保护措施,有必要健全全面完整的资料档案,对每件石质文物的建造年代、所选材质、目前现状、病害成因、发展趋势、修复计划、保护措施、数据监测、三维扫描图像等项目建立档案卡,为石质文物长期保护打好基础。

(二)及时进行保护,降低自然损害速度

承德外八庙石质文物是已经存在的文物,因此材料选择上不可更改,因此只能根据材料的特殊性进行补救措施,从而减缓文物自然损害的速度。如尽量避免石制品的露天摆放,针对无法移动的制品或必须露天摆放从而保持整体景观美感的制品,可制作玻璃防护罩或临时防雨防雪棚进行保护。玻璃防护罩或临时防雨防雪棚虽然会影响景观的观赏,也破坏了景点的古典美感,但是从文物保护的长远角度而言,却是最能够亡羊补牢的措施。

(三)制定旅游限制措施,降低人为损害

在承德外八庙景区之中,重要的碑文区已经通过设定游客隔离线的方式避免游客进行抚摩,从而减少人为损害。但在许多露天摆放的塔基鼎座、石狮石象等,却缺乏相关的保护。因此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游客防护工作,通过加设防护栏、玻璃罩等方式,减少游客的触摸、刻画、题字等损害。

其次,也可根据区域的环境情况,对游客进行限制。如设定进入游客上限,从而避免环境超载;在酸雨、沙尘严重的天气之中,可对部分重要文物景区进行关闭,加盖防雨防风布进行保护,在灾害天气过后再对游客进行开放,从而减少对石质文物的损害。

(四)加强科技研发、提升保护水平

石质文物的保护最为依赖的就是科技水平,前文提到的措施只能减缓文物损害的速度,尤其是鹦鹉岩质文物的保护有其特殊性,必须采取针对性方案。由于凝灰岩的主要病害为开裂和泛盐,应采取粘接和脱盐的方式加固,例如清洗、裂缝灌浆、细小裂缝勾缝处理、局部修补及表面防风化处理等措施。若要实现文物修复、长久传承,应当积极进行技术研发,发明创造出更多的材料保护方法。如新发明的细菌科技就可以有效用于石质文物的保护。如孙延忠等发现2,自行筛选的枯草杆菌-Ⅱ能够有效诱导碳酸钙结晶,而当这种细菌获得更多的养分后,能够加大碳酸钙的凝结亮。这种方法能否有效修补石质材料的石料空隙,加大材料的密度,从而提升抗风化、抗腐蚀能力。同时,细菌还能够进行有效进行有效除污,如异化硫酸还原菌和异化硫还原菌就能够有效清除石制品表面的黑色污垢,还能增加石料的稳定性3。这种细菌在石制品的保护和修复之中,已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实践验证尚在观察和研究之中。

四、结论

石质文物是承德的特色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针对近年来石质文物损害严重的情况,作为文物工作者的我们应当积极加强技术研发和人为保护,从而在减缓文物损害速度的基础上实行更好、更长远的修复,才能充分发挥出文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于秀敏、于秀玲。细菌保护石质文物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9)。

[2] 吴海涛。承德避暑山庄石质文物的风化腐蚀模拟实验[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6)。

[3] 孙延忠。微生物技术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述略[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3)。

注释

1吴海涛。承德避暑山庄石质文物的风化腐蚀模拟实验[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