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矿山安全监测服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矿山 安全科学理论基础 问责 监测 建议
Abstract: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mine disaster accident frequent occurrence reason, does not lie in the safety production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 is not in place, mine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is ineffective, also do not depend on mine safet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is weak, but in mine safety basic theory research as well as mine monitoring technology lag; analysis of mine safety accident accountability system and current mine monitoring and fault detection technology,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proposal.
Key words: MineSafety science theoryAccountabilityMonitor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 TD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为重要基础产业的各类矿山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经过近几年的安全整治,整体安全生产水平有所提高。但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型矿山,其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工程技术非常薄弱,也是诱发矿山灾害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矿山是我国三大高危行业之一,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各个矿山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矿山安全工作,安全形势在总体上有所好转, 但是仍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灾害事故频繁发生的现象。2006年,我国成立了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及相应的分技术委员会,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针对问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了“十一五”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思路;对今后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又提出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但从一些文献得知,矿山安全生产方面还存在一些弊端,如安全科学理论基础研究滞后、矿山安全问责体制不够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现分述如下:
1.安全科学理论基础研究滞后
目前,安全科学理论基础主要是建立在“ 老三论” 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基础之上的,通过安全系统论分析灾害事故发生的原因,通过信息论监测检测搜集分析处理各种安全信息进行灾害事故预警,通过控制论对灾害事故进行控制,由此建立起安全系统论、安全信息论和安全控制论,构成安全科学基础理论。但是利用安全系统理论只能分析灾害事故发生的原因,不能分析灾害事故发生的机制。由于机制不明,对灾害事故的预警只好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数据去预测未来,时间是有方向性的,未来不是过去和现在的简单继续,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本身就存在缺陷,有其局限性。由于对灾害事故发生的机制不清楚,预警又没有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对灾害事故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不可能的。
2.矿山安全问责体制不够健全
问责制是指问责主体对其管辖范围内各级组织和成员承担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实施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后果的一种责任追究制度。我国的问责制在2003年SARS风暴中首度启用后,在接下来的2004年中石油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湖南“嘉禾违法折迁”案等事故中都进行了运用。但是综观这些被适用了问责制的事例中,似乎唯独缺少了矿山安全事故的问责,难道我国的矿山安全已经到了足以令人放心的程度吗?显然不是的。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计分析,“十一五”规划期间,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全民意识不断增强,为做好“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较好基础。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是伤亡事故多发。二是职业危害严重。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0多万例,每年新增患者约1.4万人,且仍呈上升趋势。三是安全生产基础条件依然薄弱,一些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存在生产工艺技术落后,管理、技术人才缺乏。四是安全监管监察保障能力低。安全监管监察装备落后,基层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应急支援等支撑体系尚不健全。这当中所发生的各类事故中尤以煤矿行业为主。
在安全生产中引入问责制,其本质在于对安全生产的责任人和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强化安全责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就最近几年发生的矿难事故处理结果来分析,不难发现在这几次的矿山安全问责事例中仍旧存在我国当前问责制度存在的“通病”:
(1)问责形式单一,未能明确具体责任。
(2)问责主体缺位造成问责难以达到公正性。
(3)问责缺乏可依循的程序。
3.我国矿山安全监测工作的现状
3.1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监测监控系统是煤矿等矿山企业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对此都十分重视,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研制生产和推广使用环境安全、提升运输、供电、排水等监测监控系统。矿井安全监控系统,是通过监控影响矿井安全的环境参数因素,如瓦斯、一氧化碳、风速、温度等,实时监控矿井的安全生产状况。上述这些参数借助于计算机、传感器、信号传输与处理系统进行集中监测并在紧急情况下,如瓦斯等参数出现超限情况下发出报警,进行区域断电控制。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地下矿山也需按照【安监总管一〔2011〕108号】文加快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地下矿山企业要严把“六大系统”建设质量关,坚持建设与应用并重的原则,把“六大系统”建设与矿井生产系统布置、灾害防治、技术装备应用、应急救援等工作统筹考虑。
我国现有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虽在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
3.1.1 我国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的现状
早期的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大多以模拟技术为主,由传感器、传输线、解调器、计算机、调度显示盘等组成。存在精度低、抗干扰能力差、识错纠错能力弱等先天不足。安全监控系统对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矿山大多已将其作为一项重大的安全装备。但是由于当时相当一部分监控系统技术水平低、功能和扩展性能差、现场维修维护和技术服务跟不上等原因,这些监控系统或者己被淘汰、或者已被停产,因此造成相当一部分矿井无法继续正常使用己装备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老系统服务年限将至,已经没有继续维修维护的必要,这些系统急需更新改造。同时,在"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和《煤矿安全规程》等文件中,规定我国各大、中、小煤矿的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装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但是,大大小小的系统生产厂家不断出现,在国家尚没有统一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各自制定自己的通讯传输协议和接口、子系统标准,致使各生产厂家间的设备不能互联互通,信息不能共享,严重影响了系统作用的发挥,同时也阻碍了煤炭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技术的推广。
由于煤矿井下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因此,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不同于一般工业监控系统。因此,一般工业监控原理和技术难以直接运用到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中。
3.1.2 现有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虽在保证煤矿等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这些系统监测参数单一、系统性能价格比低,难以满足煤矿等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现有系统通常都是针对某一监控对象而开发,为单一的环境安全或其他专用监控系统,从而造成硬件不通用、软件不兼容、信息不共享。用户难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环境安全、运输等多方面底层监控的目的。
(2)现有系统均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开发,若要进行新领域的监控,需要重新开发,且开发周期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3)现有系统均没有将数据、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难以提高信息及系统的利用率。
3.2 矿山设备故障诊断发展概况
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它不断促进了矿山工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生产装备不断向着大型化、高速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使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对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性能要更好,功能要更强,精度要更高。这些要求必然使设备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昂贵。大规模生产的流程化也越来越普遍,故障诊断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种各样的矿山设备中。在我国的现代化矿山建设中值得推广。机械故障诊断技术可以大量应用在矿山生产中,根据传感器件测量的振动、温度、噪声等信号,以及油样分析、无损探伤检验等结果,判断工艺流水线甚至整个矿山的生产状况是否正常,是否出现故障的苗子,以便随时进行在线维护,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或及时安排在维修项目中,以便在停机检修中处理,不至因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
3.3 常用矿山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方法有很多,而且还在不断地发展,按照设备状态信息的物理特征进行诊断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振动诊断;(2)声学诊断;(3)温度诊断。
故障诊断技术可根据不同的诊断对象、要求、设备、人员、地点等具体情况,对设备的诊断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而矿山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中,除采用机械中最普遍采用的振动监测和温度诊断外,油磨屑分析近年来也被用于国内外的矿井机械设备的监测上,并且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4.矿山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
故障诊断技术应用关键在各种故障信号的测量方法选定后,故障全断技术在矿山生产中具体的应用关键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选择合适的测点位置,尽可能靠近能反映重要设备运转信息的故障源,能够决定关键设备和工艺流水线能否正确生产状态信息。
4.2建立基准(正常或额定运行时)的信息库。在设备安装调试正常运转后,所测定的上述各量对照设计值确定一组额定值和允许变动的范围作为基准值对照表,当设备不正常时,所测取的值就能和基准值进行比较,经诊断后发出需要维修的提示信息。当设备故障严重时除了能发出警告信号,甚至还能控制设备进入保护状态。
4.3为了能保证测取信息的准确可靠性,防止干扰信号产生误诊断,还应在硬件和软件方面设置过滤环节。
5.建议
在我国,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如同坐在火山口上,企业该如何落实预防方针,如何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如何避免坐在火山口上,给矿山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首先,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将影响安全生产的各个要素,包括人、硬件、软件、环境等,纳入系统予以管理控制。对系统各要素本身和相互关系的要求及其实现或满足的的方法都要识别、确认并规定清楚,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要素间接口的问题,应予以评估,确保体系有充分的预见性和适宜性,以便对相关内容做出规定,防止事故的发生。特别是从体系建立和运行初期,必须充分的识别和评估系统的缺陷和风险,避免遗留出错(特别是关键错误)的机会。
安全基础理论的核心是灾害事故的发生机制、预警与控制理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作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也将“矿山重大灾害事故致因机理及动力学演化过程”作为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重点领域之一。灾害事故的发生机制是预防与控制的基础,而对机制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复杂孕灾系统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基础之上。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以及社会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各领域的生产,面对新的形势以及各方面的挑战,我们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采取多项重大举措,意在治理我们社会正常生产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安全问题,也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同时急需强化人们的法律意识。这也是基础工作,现面临的问题不是我国当前安全生产管理上无法可依,而是人们对其不重视,或是重视的力度不够。面对种种现实各领域的安全生产问题,我们当前需要做的很多,要将安全科学研究理论知识转化到我们实际工作当中去,要通过相关安全培训强化人们的安全意识,组织管理者、全体职工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规,特别对安全生产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学习职工的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认识到遵章守纪、强化管理、确保安全的重要性。让每一个与安全生产有关的管理者、劳动者都能真正懂得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谈到安全生产工作,我认为首先要把“安全第一”的思想贯穿到生产领域当中的每一个人,包括从业人员以及我们的管理人员,就是要在生产过程中把安全始终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首先,一个人的安全意识可以说非常重要,因为很多事故都是由人的自由度、人的失误、人的习惯、人的思想情绪、人的操作水平、人的责任心、人的职业道德等因素所造成的。其次,安全生产工作需做到预防为主,预防工作贵在“预”,预是预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预和防的关系就是想与做的关系。预是一种思维活动,防则是预指导下的实际动作。只有把预的工作做到位,才有可能防到关键处。最后就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会、广大职工、舆论的监督作用,来有效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问题。总体来说,实施综合治理也是由我国安全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和面临的新形势所决定的。而各领域的安全生产又各具特点,迫使防治手段需多样化。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从文化、法制、科技、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多管齐下,综合施治。
抓落实也是一步很重要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而且得落实到人、落实到位。我们在正常生产前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各项规程、各项安全措施等,再美好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落实这些、如何从真正意义上落实到位。再就是保障安全生产就是一种严格的责任、法定的责任,首先要明确责任,然后要有人负起责任,最后就是对责任者的追究。所以说,抓落实这项工作必须得明确人的责任。在现实安全生产中,要把明确责任同矿山安全问责制联系在一起,要毫不容情使得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以及管理者、劳动者的管理、岗位职责,还有相应的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都要切实到位,我们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强对自己严格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强化国家相应监管部门的监管,也不能缺少外部有组织力量的监督和保障。对未明确责任管理的单位,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
前面说到从法律、行政的手段强化安全管理工作,抓安全也得重视加大对安全的投入,这也是保障正常安全生产的一个条件,要引起我们管理层对安全投入这块的重视。所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生产单位要确保安全生产中要有良好的安全投入这个保障。要杜绝一些企业只顾盈利不顾安全的现象,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要坚决依法关闭,不留后患。安全生产条件要靠人以及通过现代的高科技等手段来创造,这当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既要用制度管人,又要人去执行制度,安全设施需要合格的操作者,安全生产管理要有称职的管理者,这些都离不开人,再先进高科技含量的安全设施也脱离不了人的操纵,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劳动者的劳动安全技能培训和管理者的相关管理培训,杜绝违章操作,进一步完善日常检修制度,明确工作程序,制定一些较详细的危险情况分析和相应的防范应急措施。同时要加强对安全检查的工作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夯实安全运行基础。
其次,完善矿山问责制度。完善的问责体制是体制发挥有效功用的前提,事实也表明了我国目前的矿山安全问责体制,由于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了其在遏制我国矿山安全事故频发方面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完善。
一、以法律的形式完善问责制度,使得问责制度更加的强势,以便为完善问责主体。
二、明确矿山安全问责的客体,即谁问谁责。
三、理清矿山安全问责的范围,即问什么。
四、补充矿山安全问责的形式,我国目前矿山安全问责中的责任承担方式主要是行政责任中的引咎辞职。
五、建立一套完善的问责程序。
在今后的安全生产中,要通过各方面措施来加强管理,从上到下、从管理者到劳动者,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明确到人。
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社会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安全生产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生产经营单位要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生产法律管理制度,不断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不断加大对安全的投入,不断加强对管理者和劳动者的培训。
最后,完善矿山安全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实现综合检测,建立数字化矿山,从技术角度及早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字化矿山的发展为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了步伐,而综合监测系统正是数字化矿山体系中的核心模块。
参考文献:
[1]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型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基础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管-[2009]44号
[2]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关于切实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通知》 安监总管-[2011]108号
[3] 孙华山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1:16-38
[4] 李仕雄,李洁,刘年平 矿山灾害事故的状态预警与状态控制模式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论文集 2008.12:179-181
[5] 林崇建,周亚越 我国完善行政问责制之路径分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3):1071
【关键词】标准化;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
引言
近年来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还是需要不断地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推动非煤矿山规范市场化,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更好的适应非煤矿山的发展。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是非煤矿山发展的必要条件。
1.分析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行业涉及范围广,标准缺乏系统性
我国非煤矿山矿产种类繁多、分布广、采矿工艺复杂多样,广泛涉及10多个行业,管理部门几经更迭,国家地矿部、国土资源部、石油部、建设部、化工部、冶金部、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国防科工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多个部门均过与非煤矿山安全相关的管理规定和行业标准,使得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交叉重叠,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在现行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中,石油安全标准占了63%,而其他行业相对不足,建材、黄金等和矿山行业,几乎没有相关的行业标准。
1.2年代久远,更新速度滞后
国终标准检索表明不论国际标准还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非煤矿山标准的修订和制定都非常及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标准的平均标龄为3—5年,大部分都是2000年以后重新修订和制定的标准。就目前初步清理出的我国159项与非煤矿山安全相的国家标准来看,5年以上没有修订的占了79%,10年以上没有修诺的占了52%,15年以上没有修订的占26%;在532项行业标准中,5年以上没有修订的占了68%,10年以上没有修订的占了37%,15年以上没有修订的占了8%。5—10年没有修订的标准是当前非煤矿山安全标准的主体,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相比,我国的非煤矿山安全标准的更新速度严重滞后。
1.3标准结构不合理
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设计、生产过程,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和评价等方面,太部分标准还停留在原则性的条款上,技术层面的可操作性较差,缺乏量化的衡量尺度,造成了执法难度大,有法难依。目前,在金属非金属矿安全设计中,只有《采矿手册》等若干技术参考资料承担着安全设计标准化规范的任务,还没有真正的标准出台。与此同时在矿山探测、设计、监控、救援领域中电磁探测、数学模拟、无线传输、GPS、遥感、生命雷达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已屡见不鲜,但还没有相关的标准出台来统一、规范这些先进设备的使用。
2.构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意义
我国非煤矿由共有9万多家,近几年,每年事故死亡人数占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人数20%左右,事故死亡年平均增长率达9.93%,不仅如此,重特大事故还频繁发生。其重要原因就是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不完善。自1998年以来国家没有专门投入资金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进行研究,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观念、方法和途径,以及合乎国情的安全生产标准构架、基本内容等基础理论不健全。同时由于非煤矿山矿产种类繁多、分布广及采矿工艺复杂,从而造成了我国非煤矿由安全生产标准之间既存在许多交叉重叠,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及其发展规划,是标准制修订的指南,一个成熟完备的标准体系应对以后几年甚至几十年内的技术发展具有前瞻性。这样才能使在标准体系框架内制定的标准不仅能促进技术进步,还能为技术的进步提供保障。通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研究将进一步完善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为各级政府监督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为企业规范安全生产和建立本质安全系统提供科学指导。同时,对于推动技术进步、规范市场秩序和提高产品竞争力发挥重要的技术基础作用。
3.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构建的思路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作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的指南和汇总,应以金属非金属矿山:石油天然气、冶金、有色、核工业、建材、黄金、地质等行业的相关安全生产标准为基础。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作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的综合反映,在建立时应遵循目的性、协调性、层次性、配套性、时空性原则。
(1)目的性。指非煤矿山开采、设计、施工、勘探、评估、测试等生产环节中与安全相关的符号、方法、规程、规范、产品规格等标准集合起来,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效益,促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技术进步,提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保护人体健康、保护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环境而服务。
(2)协调性。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内的各技术标准之间的相关质的规定方面相互一致、相互衔接、相互协调,以达到统一和谐。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协调性不仅表现在同领域的技术标准之间,也表现在不同层次的技术标准之间。
(3)层次性。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的层次关联关系,包括政府标准和非政府的自律性标准。就我国现实状况而言,政府标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组成,非政府的自律标准仅有企业标准一类。
(4)配套性。指各种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而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配套性,更多的表现在以非煤矿山生产环节为核心,将非煤矿山从开采、设计、施工勘探、评价和测试所需标准进行合理规划,确立安全生产标准与其它技术标准之间的关系。
(5)时空性。即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动态性,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的层次、结构划分及标准构成都不会一成不变,而是随着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政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随着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发展,非煤矿山从源头到最终产品,在整个安全生产中都需要相应的安全生产标准。按照非煤矿山生产的主要环节可将标准体系划分为6个方面的标准:
①勘探标准,主要是非煤矿山在勘探环节中需要规范的方式、方法、数据格式等,如地质勘探安全规程;②设计标准,主要是非煤矿山设计环节中需要规范的方法,如矿山电力设计规范;③施工标准,主要是非煤矿山施工技术方面需要规范的操作规程和标准,如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④开采标准,主要是非煤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规范的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环境以及重大危险源控制方法等标准,如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⑤评价标准,主要是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中所涉及的非煤矿山评价方面的标准,如非煤矿山安全评价规范;⑥测试标准,主要是非煤矿山环境、设备、重大危险源等需要监测、检测方面的标准,如在用斜井人车安全性能检测检验规范;
4.结语
建立完善、科学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大大的提高了非煤矿山的效益和生产,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同时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督管理一司.2006年全国非煤矿山事故分析,2007
关键词:矿山;危险性控制;安全培训体系
我国的矿山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也偏低,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致使我国的煤矿事故多发。为了不使煤矿事故呈上升趋势发展,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和较完善的煤矿安全监管体系。但是由于行业特点,为了减少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我们应该对矿山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以便得到相应的控制。更要构建完善的安全培训体系,为矿山的生产安全做出保证[1]。
一、矿山危险源辨识
我们把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因素都称为危险源,它和安全事故是密切相关的。危险源、诱发因素加上组织因素就能形成工业事故。在生产过程中,能量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能量是不可控的,它也可能形成危险源,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危险物质或危险结构的本身或者其结构自身性质的突变,都能引起事故。因此,根据矿山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将矿山危险源划分为两类[2]。
(一)矿山第一类危险源的辨识
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它主要指的是化学性危险源、机械性危险源、电气性危险源等,化学性危险源主要包括爆炸性物质以及有害气体等,例如,瓦斯、煤尘矿尘、一氧化碳等,它会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的发生。机械性危险源主要指的是机械设备以及作业场所等因素,导致翻车、水灾、挤压等事故的发生。电气性危险源就是电气设备和作业场所等因素,导致电击、意外停电事故的发生。
(二)矿山第二类危险源的辨识
第二类危险源相对于第一类危险源辨识更加困难。它随机性强,变化快,主要从人为失误角度分析。人为失误再加上物的故障和环境因素就形成了矿山第二类危险源。人为失误角度是指操作错误或使用不安全工具等因素,物的故障指的是设备设施造成局部停止作业等因素,环境因素指的是井下环境和承担职务的人物环境因素。
二、矿山危险源控制
(一)顶板灾害控制
顶板灾害属于第一类危险源中的地质性危险源。矿山开采破坏了岩体和顶板的力学平衡,当岩体和顶板处于失衡状态时,就会发生因岩石掉落而引发的伤亡事故。顶板灾害控制就是,先要观测矿山的压力分布状态并采取防治措施;接下来就要依据顶板的不同性质和上覆岩层压力的分布规律,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最后为了将事故损失最小化,要及时启动应急救援措施。
(二)矿井水灾害控制
矿井水灾害可能是由于天然水体、人工水体和降水导致的。可根据以下措施对水害重大危险源进行控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方面,做好预防预测,包括地表防治水、含水隔水层的改造、注浆堵水和避开含水层等之类的预防预测。第二方面,做好防治措施,例如,疏干降压、防排水系统等。第三方面,做好应急响应,比如,通告与通信联络及时和现场恢复工作等[3]。
(三)煤矿瓦斯危险性控制
瓦斯爆炸会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它有客观实在、潜在和复杂多变等特点。必须具备三点才能引起瓦斯爆炸,一是足够浓度的瓦斯,二是引火源,三是足量的氧气。因此,可从这三方面着手对煤矿瓦斯危险进行控制。除了要禁止矿山工人吸烟,还要对矿山的自然条件进行科学的监测。另外,还要进行一些科学的教育和培训,以减免事故的发生。
三、矿山安全培训体系的构建
(一)矿山安全培训体系的目标和原则
矿山安全培训经过了六个阶段的发展,才形成了矿山安全培训体系。第一阶段是1949年到1965年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是1966年到1976年的艰难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1977年到1987年的框架形成阶段;第四阶段是1988年到1992年的正规化建设阶段;第五阶段是1993年到1999年的标准化建设阶段;第六阶段是2000年到现今的内涵发展阶段。这些阶段的发展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安全的矿山培训体系,为矿山的可持续安全发展提供保障。矿山安全培训体系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完善的矿山安全培训网络,为服务安全生产建立长效的机制。矿山安全培训体系的建立离不开目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
(二)矿山安全培训的内容
矿山安全培训的内容主要由安全思想、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技能和典型事故案例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安全思想。它包含两方面的培训,一方面是劳动纪律方面的培训,为了实现安全生产,使管理人员和职工自觉地遵守劳动纪律。另一方面就是思想认识方面的培训,就是使大家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法律法规。对于安全生产是有具体的法律法规政策的,通过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贯彻执行,就能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第三部分是安全知识技能,包括技术知识和专业安全技能。第四部分是通过典型事故案分析来吸取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三)矿山安全培训的现状和过程控制
矿山安全培训中在取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培训观念错误、培训计划不够合理、培训需求分析不精细和培训内容缺少针对性等等。为了改变矿山安全培训的现状,我们首先要识别培训需求,就是通过问卷调查或绩效考核的方式来分析需要培训的方向[4]。其次就是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对培训计划做以分类,还要编制好培训计划的步骤。然后是组织实施培训,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教材、选择培训方法和培训的注意事项等。最后是评估培训效果,制定培训质量评估的步骤和评估方法,并采用一定形式把培训评估信息搜集起来。
四、结束语
我国的煤矿事故多发,是由于矿山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造成的。所以,我们应该从矿山的危险源出发进行分析,在矿山顶板灾害控制、煤矿瓦斯危险性控制以及矿井水灾害控制等主要方面做好工作,避免矿山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要对矿山生产过程中各类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研究,保证安全培训有效落实。加强矿山安全体系方面的研究,不但能提高矿山安全培训质量,也能使矿山安全培训更具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熊俊杰.矿井冲击地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12.
[2]刘嘉琪.试析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源辨识与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J].新疆化工,2013,01:24-28.
关键词:中小型非煤矿山;安全事故;安全措施
【分类号】F426.1;X936
1、中小型非煤矿山安全现状
2013年,全国非煤矿山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659起、死亡852人,同比分别下降10.6%和8.3%。其中,发生重大事故3起、死亡30人,同比分别增加2起、17人,上升200%和130.8%;发生特别重大事故1起、死亡62人,同比分别增加1起、62人。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好转的发展态势,但重特大事故呈上升趋势,形势依然严峻。
2、中小型非煤矿山存在的安全问题
2.1 爆破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爆破施工是非煤矿山开采的重要环节。爆破作业中存在的安全因素有爆破地震波、空气冲击波、爆破飞石、有害气体、爆破烟尘等,这些危险因素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比如:2014年5月某地下铅锌矿爆破后,通风不彻底,作业人员进入爆破区域因炮烟中毒而发生死亡。
2.2 施工机械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非煤矿山常用的施工机械有钻机、挖掘机、运输车,由于作业环境恶劣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比如2014年3月,某露天矿山运输车在过磅过程中发生侧翻,造成司机受伤,车辆损坏。
2.3 用电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矿山大多使用三相电,采场移动高压设备电缆、变电柜在使用和维修的过程中都存在安全问题,一旦操作不当,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2.4 边坡稳定及给排水的安全问题
露天矿山的边坡滑石、塌落、塌陷对矿山生产、机械设备、人员安全危害极大,凹陷型台阶开采过程中排水问题也是巨大的安全隐患,排水措施和设备不合理,在雨季会造成采场被淹。地下矿山给排水设施不完善极易早成透顶事故,造成更大的危害。
2.5 未探明采空区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采空区是由人为挖掘或者天然地质运动在地表下面产生的“空洞”,采空区的存在使得矿山的安全生产面临很大的安全问题,人员与机械设备都可能掉入采空区内部受到伤害。比如:2012年某露天矿山挖掘机在作业面进行铲装作业,在挖掘机下方存在未探明采空区,导致挖掘机和司机被埋,造成了较大的安全事故。
3、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管理措施
非煤矿山安全施工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来不得一点的麻痹大意。因此,要完善施工作业规章制度和施工安全措施、注重人员培训,引进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为安全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
3.1 爆破施工管理措施
矿山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法规办理爆炸物品购买、运输和爆破作业许可证;运输爆破器材的车辆必须是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的专用车辆,并办理相关手续,按审核规定装载运输。驾驶员、押运员必须按照指定的路线行驶,行驶途中因故停车应报当地公安部门;入库时,严格检验、登记造册,并进行入库签字。爆破器材的仓库应保持通风良好,有防潮、隔热、防火、防爆、防雷、防盗的措施和设施,并保持各项设施的完好,实行24h值守;储存爆破器材要做到物、帐、卡相符;制定、完善爆破安全相关制度,实行岗位责任追究制,把爆破安全目标管理以量化的形式层层细化,直到班组和个人,并签订爆破安全目标责任书;对发现的爆破事故隐患,要本着治理一处,教育一片,标本皆治为原则。
3.2 加强非煤矿山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
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大不安全因素,据不完全统计约有90%左右的安全事故来自员工自身的违章作业,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员工技能和安全意识,才能更好的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安全教育工作不能停留在表面工作,而是通过安全知识、安全事故案例的学习,来验证员工自身安全水平是否真正得到提高,是否将所学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员工的技能培训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有必要建立适合该矿山员工实际的培训体系,将员工技能培训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其别注意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工作。
矿山员工必须接受安全培训教育,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矿山管理者、经营者必须认真开展安全培训教育,这是对矿山企业和员工负责的表现。通过对矿山员工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促使员工遵章守纪,不断克服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思想,不断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纠正违章操作和危险蛮干的错误行为,这对员工自觉做到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爆破作业人员要经过公安部门培训,经考核合格方能持证从事爆破作业。作业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钻孔爆破和警戒。同时杜绝使用非法购买的爆破器材及不合格爆破器材,杜绝私存爆破器材。在爆破后生产作业人员要对现场认真检查、确认,对危石采取处理措施后方可进入。对有矿岩滚落的区域禁止人员逗留、休息或设立警戒线。对边坡危石要及时处理按照设计要求留好安全平台。
矿山司机和电工要通过相关部门技术考核、安全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及施工。
3.3 积极推广风险预控体系建设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其核心是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的对象和重点;通过保障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控标准与措施的执行;通过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风险预控体系在国内大型煤矿企业推行使用,经过试验,充分证明了其先进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中小型非煤矿山企业要通过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形成安全生产人人参与,安全隐患人人了解,不消除安全隐患绝不生产的良好局面。
3.4 积极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非煤矿山企业要针对施工作业的安全特点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成立应急救援小组,编制操作性强的应急救援实施方案,配备必要的救援设施,加强员工应急知识的学习和应急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发生事故后能够得到有效的救治,防止事故扩大和二次伤害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降低事故损害。
4、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小型非煤矿山施工作业安全问题的分析,找出安全生产潜在隐患,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中小型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能力,为国内中小型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田中彪. 矿山爆破技术安全措施的预防[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3).
[2]陆修俭.露天矿边坡滑坡影响因素及防治[J].现代矿业。2011(06)
年总体工作思路: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以省局确定的非煤矿山“安全基础管理年”为主线,抓重点、攻难关、强基础、把源头,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促进全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力争确保全镇安全生产零事故。
一、深化非煤矿山隐患排查治理及安全专项整治
1、加大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各非煤矿山要严格按照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安监管一字号)要求,重点抓好地下矿山防透水工作。要求雨季前组织矿山进行水害隐患的全面排查,完善井上下防排水设施,落实矿井防治水害事故的救援预案和应急措施。
2、加大尾矿库隐患排查治理及专项整治力度。各非煤矿山要重点从立项、设计、施工、生产运行、闭库等环节的安全设施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查出的安全生产隐患,企业要登记造册,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各非煤矿山要建立隐患治理督办制度,对拒不整改或经整改逾期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提请区政府依法关闭,履行闭库程序。重点加大对无尾矿处理设计的洗选加工厂及未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运行的尾矿库(沉淀池)、机砖厂、捞沙厂的专项整治。
3、加大地下矿山通风系统隐患排查治理和机械通风专项整治力度。年底前全镇所有的地下矿山必须全部建立机械通风系统,实现矿井机械通风;对未实现机械通风的地下矿山,要编制通风系统改造方案设计,限期整改;对拒不进行通风系统方案设计或未按设计限期整改到位或经整改仍不符合矿井机械通风安全要求的,要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改。
4、加大露天采石场“一面墙”无台阶开采的专项整治力度。各采石矿要按照省局关于印发《省中小型露天采石场推广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实施方案》的通知(安监管一字号)的要求,切实抓好露天采石场“一面墙”开采的安全整治,加大打击非法开采力度。对年生产能力3万吨以上的露天采石场,未实施中深孔爆破开采的,要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改,经安监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对年生产能力在3万吨以下的小型露天采石场,要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资源整合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为实施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创造条件。要按照“四查”、“五化”的要求,督促企业加强采场边坡管理,严禁“一面墙”无台阶开采,有效遏制采石场滑坡、坍塌、坠落等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工作
1、继续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申办工作。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矿山企业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及时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督促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的非煤矿山企业提前三个月进行延期申报,凡是不符合申报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由安全监管部门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一律责令其限期整改。
2、全力抓好矿山尾矿库的安全许可工作。各非煤矿山要抓住尾矿库专项整治的时机,全面调查摸清无证运行的尾矿库的情况,督促尾矿库企业今年一季度前必须申请到位。凡未申请的,由区安监局下达停产指令书;对现已运行库6月30日前必须全部持证生产运行,否则一律关停;的建的尾矿库工程建设项目,在试运行3-6个月后,必须依法向相应的颁证机关申请安全设施竣工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必须停止运行,直到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运行;对安全生产许可证临近许可期限的矿山企业尾矿库必须提前3个月向颁证机关提出延期申请。
3、严格“三同时”行政审批制度。各非煤矿山要认真做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工作。各非煤矿山要严把新建露天矿山、井工矿山安全生产条件准入关。重点要求对新建的露天采石场初步设计中必须应用中深孔爆破技术,否则不予批复;凡新建的地下开采矿山初步设计中未建立机械通风系统的,不予批复。凡对采石场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竣工验收未使用中深孔爆破技术的,地下开采矿山安全设计竣工验收建立机械通风系统且主要安全设施(设备)、通风效果经依法检测检验不合格的,均不予通过验收。严禁未经“三同时”审查验收合格的项目投入生产运行。
三、强化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
1、着力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金属非金属矿山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生产单位、职能机构以及各岗位人员必须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位。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是非煤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第一责任人。要落实新建、改建、扩建矿山的安全管理责任,严禁边设计边施工、边建设边生产。
2、着力推进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各非煤矿山要建立“全镇统一管理、乡镇组织落实、专家服务指导、企业全面负责”的标准化试点工作格局。要坚持以典型引路、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级推进、全面实施的原则,认真开展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重点引导企业从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入手,继续完善相关程序,组织开展安全标准化的达标评级工作,促进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着力搞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求矿山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4、着力健全、完善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要求矿山企业必须设立专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符合《金属非金属安全规程》要求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重点要求完善技术图纸资料和安全档案管理等15项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现场的安全标准、标识等。
5、着力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矿山企业要按照财政部、国家安监总局《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的规定,依法制定保障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计划,并设立专用账户,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落实整改资金,保证培训教育、劳动保护、检测检验及监测监控仪器仪表等安全设施及装备的投入到位。同时要严格按照《省安全生产条例》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并做好对矿山从业人员雇主责任保险的续保工作。
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1、大力提高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科技含量。各非煤矿山企业要提高对推广使用先进适用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宣传,制定政策。应用科技含量高、安全性能可靠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坚决淘汰技术工艺落后的无安全保障的设备设施装备,特别是对国家明令淘汰的耗能和安全无保障的设备。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积极采用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装备水平。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动非煤矿山企业走“科技兴安”道路,从根本上改善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状况。
2、积极推广安全租用的爆破开采技术。各企业要巩固“三通一次点火”和非电导爆管起爆技术。全镇所有地下矿山实施爆破作业必须推广使用三通一次点火和非电导爆管起爆技术,原则上不允许使用点散火爆破的作业方式。积极推广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实现中深孔爆破开采、规模化开采、机械化开采、标准化开采、科学化开采,改善露天采石场开采条件,提高露天采石场的本质安全水平。
3、认真做好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隐患治理的管理工作。
各非煤矿山要针对企业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中的危害因素和危险源特点,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诊断、识辨、分级以及监测监控等先进技术的研究,加强对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监控。加大事故隐患治理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开发矿山采掘、通风、运输、提升等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治理关键技术与装备,尾矿库危库、险库和病库治理技术,建立和完善重大事故隐患监控数据库,创造本质安全化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全面提升企业的本质安全生产水平。
4、加强非煤矿山安全检测检验工作。进一步对全镇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设施、设备以及场所强制实行安全检测检验。矿山企业要对安全检测检验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认真及时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报区安监局。有关安全检测检验机构必须严格标准,客观、公正、科学、严谨地开展安全检测检验工作,并要完善检测检验方法,规范提高检测检验报告质量,并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做好非煤矿山尾矿库安全检测检验的试点工作。
五、强化监督检查,严肃事故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