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资源标准化

信息资源标准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资源标准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资源标准化范文第1篇

农机标准化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主要包括五个组成要素:数字信息生成、数字信息组织、数字信息存储、数字信息服务和系统维护管理。五个模块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农机标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过程。其中,数字信息生成模块将各种信息资源通过不同标准或协议转换成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能统一能识别的数字信息资源,即将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形式存贮、以网络化方式交互传递,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获取信息和利用知识的需要。通过分类、主题、分类主题一体化等方式,为数字信息资源提供有序化结构,使之形成一个有机化整体。在有序化的基础上,为数字信息资源提供足够的存储空间和简单快速的存储算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快速利用。图1中,将原始信息资源生成分为现实资源(放置于本地)和虚拟资源(通过网络获取)两部分。现实和虚拟资源的主要获取方式采用:(1)通过对传统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2)自主开发建设标准化文献资源;(3)建立导航网站,链接网上专业网站、搜索引擎和数据库服务中心等虚拟网上资源系统,然后通过信息资源的整编、标识、编码等过程完包括元数据方式、分类法、主题法和分类主题一体化。由此建立一个统一的农业机械标准化信息资源数据库,并存贮于网络环境下供用户利用,且在共享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所建平台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库和资源共享平台两个部分。前者重点在建设农业机械标准化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内容包括:农业机械基础标准库、农业机械技术标准库、农业机械管理标准库、综合信息库等。后者主要包括标准化信息采集系统、标准化信息资源库管理和标准化信息三大部分。

2平台设计原则

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科学布局、资源共享”为平台设计原则,以“为农机行业提供科学、高质量综合决策信息服务”为目标,建设一个资源开放、机制创新、社会参与、创新主体受益、实效显著的农业机械标准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农业机械行业各类信息互联互通,促进农机行业标准化信息资源在广东省范围内的共享共建,为农机行业提供及时、高效的数据信息支撑服务。

1)安全性原则。

按照相关规范要求,从网络安全和应用安全两个层面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对系统中的用户权限和角色进行合理规定和划分,对用户身份进行有效审核,对用户行为、基本信息单元的存取进行严格监控和审计。由于系统网络可与Internet对接,因此使用防火墙、防入侵等先进的安全保证技术,切实保证政府网络不受入侵,从而保证工作信息和数据的安全。

2)实用性原则。

考虑到不同文化层次人员的不同需要与使用习惯,将系统设计得简单、实用,让不同用户均可方便使用。

3)先进性原则。

综合利用计算机领域、通信领域、网络领域、信息处理领域的最先进的技术,博采众家之长,在深入地分析和广泛的调查基础之上确定平台建设方案。

4)可扩展性原则。

考虑到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平台设计之初就遵守可扩充性原则,允许用户根据需要简单扩展系统应用。

5)开放性原则。

平台遵循软构件化设计原则,各部分采用标准的规范接口,支持不同部件之间灵活沟通与联系。在统一的安全控制下,实现信息数据的灵活集成和充分共享。

6)稳定性原则。

为了确保各种信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平台在硬件系统、操作系统、开发软件、数据库、应用软件、网络设备等各个环节均保证每个组件乃至整个分系统的稳定性,并在系统集成时严格遵守质量保证体系要求,使系统整体稳定性得到保障。

7)可恢复性原则。

平台设置了可恢复功能,防止因频繁或错误操作给数据资源甚至整个信息系统带来的损害。即使是造成信息不完整、数据资源丢失或整个信息系统崩溃这种毁灭性损害,也能完全恢复。

8)可管理性原则。

农业机械标准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一旦投入运行就涉及管理,即用各种手段来对系统进行监控,减少故障发生率,并形成行之有效的恢复手段,使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优,从而减少系统维护的费用,保证用户能安全、可靠、正常使用系统服务。

9)事务性原则。

系统可实现事务控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支持将多个数据源更新纳入同一事务中,保证一系列更新操作的事务性,做到所有更新成功或所有更新失败,避免更新导致的数据不一致。

10)人性化原则。

人机界面和交互方式设计充分考虑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文化差异,是系统能否成功实施与推动运行的关键。

3平台技术架构

3.1总体设计

为了建成开放、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农业机械标准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本文采用先进的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内置全面而强大的功能模块,实现完整的架构设计。平台在设计上采用面向对象分析和组件式开发方法,平台架构包括基础层、数据服务层、应用支撑层、应用服务层和表现层五个层次、各层次功能。

3.2技术架构

J2EE是一个基于Java语言的服务器端应用结构,支持平立、可移植、多用户、安全和标准的企业级应用,为搭建具有可伸缩性、灵活性、易维护性的应用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机制。J2EE技术为用户提供一种可创建广泛兼容的企业解决方案而无需进行复杂编程的平台,可大大提高系统的易用性、扩展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利用这一优势可以方便地开发出高质量的、适合企业使用的应用程序,还可极大地减少产品研发上市时间、成本和风险。因此,本平台系统的技术架构采用基于J2EE分布式组件技术的多层应用体系结构,支持INTERNET,在基于J2EE分布式组件技术的多层应用体系结构基础上强调应用组件化。通过技术平台化和应用组件化,实现生产工厂化。采用在J2EE架构下开发,可以跨平台运行,并通过XML技术提供可跨平台交换和移植的业务数据。

4关键技术问题

平台建设需要对平台组成的五项关键要素分别进行系统分析和具体的技术攻关,包括信息资源生成模式、信息资源组织模式、信息资源存储模式、信息资源服务模式和信息资源统一管理模式。

4.1信息资源生成模式

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其一是对原有传统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和转化,其二是开发建设新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并对两者进行科学的整合、重组、分类、组织,形成新的数字化资源体系。数字化信息的生成技术包括键盘输入技术及非键盘输入技术。非键盘输入采用手写识别技术、印刷文稿扫描与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所生成的数字化信息符合国际上普遍采用并相对开放的标准。例如最终的生成数据格式采用以下的国际标准。

4.2信息资源组织模式

将处于无序状态的特定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使其成为有序状态的过程,便于人们利用信息和有效地传递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数字信息资源组织方法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进行选择。语法组织方法是语义组织方法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语用组织方法是从用户检索角度去分析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语义组织方法是对网络环境下数字信息资源内容的揭示。本平台选择分类法、主题法和元数据法用于语义分析。

4.3信息资源存储模式

信息资源存储可分为物理存储和逻辑存储模式两种。传统的以服务器为中心的物理存储模式已难以满足数字信息爆炸式发展速度。本文采用网络附加存储技术(NAS)实现数字信息的快速存取和集中管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后,以多媒体数据库(MDB)的逻辑结构实现存储,并用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MDBMS)实现管理。在网络环境下根据存储信息特点,本文采用MDBMS实现技术中的三种:扩充关系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的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及超文本/超媒体数据库技术,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逻辑存储标准模式。其中,扩充关系数据库技术主要用于描述文本信息,她在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系统(RDBMS)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数据类型,以描述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多媒体信息,克服了RDBMS只能描述字符和数字等符号信息的缺点。面向对象的多媒体数据库技术从多媒体的数据模型入手,采用面向对象中对象、方法,属性、对象类的层次结构和继承特点来描述多媒体的数据模型。超文本/超媒体数据库技术采用非线性技术组织和表示块状信息,解决了如何用结点和链接来组织和表达多媒体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实现超媒体的同步和协调等。

4.4信息资源服务模式

网络环境下数字信息资源的基本服务模式采用:用户通过统一检索界面发出不同的服务请求,经过系统分析后发送给服务器中不同的检索策略;服务器根据检索策略在数字信息资源库中找到命中的信息返回给用户;用户在利用命中信息之后会产生新的信息,新信息通过反馈机制收入至数字信息资源库中。

1)浏览检索服务:

建设方便实用的信息机构主页,面向各类网络用户提供开放式服务。利用主页提供的分类栏目,可浏览、查找和下载相关信息;利用全文检索系统,对各类信息机构所有的数据库进行全文检索和下载。

2)个性化服务:

根据用户请求,工作人员利用网上丰富的专题性、学科性信息资源,用信息推送技术直接将信息送至用户桌面。

3)集成化服务:

针对用户需求,将各种载体上的信息进行集成,使之有序化、浓缩化、精细化、专题化、知识化,重组成新的信息资源体系,利用网络或光盘方式提供给用户。

4)信息增值服务:

根据用户提出的请求,搜集本单位和网络上的信息资源,经过综合分析研究和加工处理后,形成信息产品,包括光盘产品、专题信息研究分析报告、定题信息资源库等,实行有偿服务。

5)参考咨询服务:

在网上建立虚拟参考咨询组,及时解答用户提出的有关网络利用、网络资源分布、信息服务、信息检索等方面的提问;开辟参考咨询服务专栏,将最常见的问题和解答编制成文献存入主页,使用户自由访问。

4.5信息资源统一管理模式

采用统一的系统维护管理模式,见图5。广东省农业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作为监督机构,统一制定全省农业机械信息资源建设规范。各地区建立地区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各地区下属的图书系统、信息系统、档案系统和各类商业信息组织(如ICP、数据库开发商)的信息资源建设等。

5结语

信息资源标准化范文第2篇

【摘要题】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集成化/标准化

【正文】

“网络信息资源”也称“电子信息资源”、“因特网信息资源”、“万维网信息资源”、“联机信息资源”等。迄今为止,对于“网络信息资源”尚未有统一的定义,有人认为“电子信息资源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放在光盘等非纸质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和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也有人认为,网络信息资源可以理解为“提供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等。尽管表述不同,但以下几点却是为大家所认同的:第一,网络信息资源是以电子形式存储在光、磁等非纸质的载体中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第二,它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传递,并且在网络终端得以再现;第三,网络信息资源是指能满足人们需求的那一部分信息,而并非所有在因特网上的信息都是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用户的范围十分广泛,用户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个体的认识和认识特征、知识储备各不相同,对知识体系的了解也不同;用户的工作岗位和专业不同,对同一概念、同一事物的内涵与外延理解不同、描述的语言不同,对它们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认识也有所不同,各种用户上网的目的和利用信息的种类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导致了用户查询和利用信息的种类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导致了用户查询和利用信息的视角不同、方法不同、类型不同、深浅程度不同。

但不论网络用户存在多大的差异性,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他们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目的是明确的,他们需要的信息是有序的并常常围绕某一个或几个专题。这种信息需求的集中性、有序性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分散性、无序性之间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而网络信息用户的差异性又使得这种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组织集成化,才能使其有序标准化,方便查询,使网络信息用户真正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1网络信息资源的集成化

所谓网络信息资源的集成化是指人们根据网络信息资源本身的特点和属性,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搜集、加工、整理、排列、组合,使之有利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存储、传播、检索、利用,以满足人们的网络信息需求的活动过程。

1.1网络信息资源集成化的模型

1.1.1中心型

中心型是经典的国家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中心,不列颠图书馆信息资源提供中心和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中心型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中心具备下列特征:有独立的馆舍,有集中的馆藏,馆藏以科学技术文献为主且馆藏量大,管理集中,有国家政府稳定的财政支持,是全国图书馆界的后援图书馆。后援图书馆的含义有两层:一是国家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中心监控全国图书馆的馆藏情况,要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二是国家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中心以基层图书馆和信息服务单位作为自己的主要客户,一般不为零散的个人进行服务。

1.1.2滴漏型

滴漏型是美国国家图书馆情报学委员会于1977年提出的国家期刊中心模型。这个模型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是全国的基层图书馆,构成用户层;第二层是国家期刊中心;第三层由若干国家科技图书馆组成,构成国家期刊中心的后援。国家期刊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框纽,对三层结构进行统一管理与协调,文献资源虽然是多点分布,但服务与管理职权均集中在国家期刊中心,这个模型特点如下:第一,从经济角度考虑,新建一个如国家科技图书馆外借部一样的中心耗资过大,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馆资源,建立一个适度规模的中心;第二,中心拥有协调采购与服务管理的集中权利,能保证服务效率;第三,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心通过网络对整个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1.1.3补偿开关型

1979年,美国ArthurD.Little咨询公司就建立美国国家图书馆期刊中心提出了一种方案:首先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个馆藏丰富、服务基础良好的馆际互借网络,作为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中心的基础,然后由联邦政府新建一个专门的国家期刊中心,将馆际互借网络和中心有机结合在一起,保障全国的期刊资源提供。所谓“补偿开关”,是指国家期刊中心补充馆际互借网络中没有的期刊,有则不订,没有则订,二者选择,如同电器开关,这一方案与滴漏型有相通的方面,即国家期刊中心规模不大,只满足部分文献需求,另一部分依赖其它图书馆。在滴漏型中,依赖国家级图书馆群体,在补偿开关模型中,则依赖于一个现成的、基础良好的馆际互借网络。在这一模型中,美国人试图将集中化的文献供应模式和分布式的馆际互借模式对接起来,补偿开关模型照顾了资源共享的历史与现实,尝试解决集中与分布这一对矛盾,这一方案不乏可取之处。

1.2网络信息资源与服务集成化

网络资源的多样性和异地性,影响了用户对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整合于一个界面将成为发展的必然。海量信息集成化系统通过一致的对外接口,使用户能方便快捷地浏览和访问各种异构信息,比如文档信息、电子邮件、共享代码、多媒体信息和数据库信息,从而节省用户访问分布于不同地点资源的时间和精力,网络信息资源将和其它各种信息资源一起被组织成集成化的信息系统,便于用户在一个资源丰富的“信息超市”浏览和选择自己所需信息,并向用户提供一站式检索。

用户的信息需求已从单纯的文本信息提供向交互式多媒体信息发展,从书目信息的检索、全文的查看、全文的传递等分别服务向文本(含全文)、语音、图像集成化的服务而一站传输为主,这就要求组织后的信息系统便于用户在同一界面上获取多种服务。实际上,一些集成化的试验或者应用系统已经出现,比较突出的如美国的OhioLink、英国的NationalElectronicSicelic-enseInitiative和DistributedNationalElectronicResources(DNER)以及我国的CALIS等。

杭州麦达数据公司推出的数字化平台可将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公司数据库与图书馆已有资源整合于一个统一的界面,采用该平台的各单位之间还可实现对他馆资源的无缝访问。

2网络信息资源的标准化

网络信息具有数量庞大、质量参差不齐、媒体与格式多样、容易传播与共享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守统一的信息揭示规则,以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网络信息集成化主要方法中的文件、搜索引擎、编目、学科信息门户均涉及标准化问题。标准的制订与推行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出路,也是网络资源共享的必要前提。

2.1图书情报机构的参与

国际图联制定了《IFLA书目记录的功能要求》。OCLC一直注重研究、宣传与推行书目活动标准。国际知识组织协会(ISKO)制定了知识与信息组织的机关标准,并在其主页。美国国会图书馆于2002年5月提出了“元数据输入与传输标准”,并设立Z39.50维护机构和MARC办公室。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兴趣与活动之一是标准化与指导,并有专门网页提供标准化信息。美国的国家数字图书馆联盟(NDLF)、图书馆及信息技术协会(LITA)、网络化信息联盟(NIF)、在推进网络信息组织标准化方面也卓有成效。我国在文化部的召集下,本着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技术标准及统一的运行规则等原则,组建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联席会议”来协调工程的资源建设和标准规范。我国已经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2国际和各国标准化机构的推动

SC9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TC46的分委员会,它负责发展和维护关于文献展示、识别与描述的国际标准,并经常在其网站公布关于电子文献(包括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各方面的ISO国际标准草案,已经制定的与信息组织有关的标准有:MARC格式(ISO2709)、SGML格式(ISO8879)、数据要素规范与标准(ISO11179),语言名称表示代码(ISO639)和国家名称表示代码(ISO3166)等。ISO还成立了元数据工作组,负责元数据的标准与规范工作。

美国全国标准化协会(ANSI)下设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委员会,从事有关元数据的命名、标识、定义、分类和注册等工作,还成立了信息基础设施标准座谈小组。欧盟和英国的相关机构有信息社会标准化系统和英国标准化协会的向用户传递信息解决方法部。

另外,因特网管理机构、不同学科领域的学(协)会、公司、民间自发组织甚至个人,都在为网络信息组织及其相关的信息交换、信息检索、通信协议等方面标准的制定与推行作出积极努力。万维网联盟(W3C)是万维网上最有影响的因特网标准的认定机构,在网络信息组织领域,该机构认可的网络资源描述语言为XML,资源描述框架为RDF,元数据标准为都柏林核心元数据(DC),日期与时间格式为W3CDTF。国家信息与图像管理协会和数据交换标准协会则分别负责图像信息、信息交换相关标准的制定。其他的因特网管理机构还有因特网协会、因特网网络化信息中心和因特网结构署等。

因特网工程任务组主要负责有关因特网的各种技术标准及接口规范的界定,所的各种标准与协议以RFC定名,表明其作为民间机构而不是官方标准界定机构的地位,但事实上大多数RFC都已成为网络界的事实标准。它的与网络信息相关的标准有:用于语言标识的头标,统一资源标识符——一般语法和用于资源发现的都柏林核心数据。该机构中与网络信息组织相关的工作组有:目录的存取、检索与索引工作组,通用索引协议工作组,电子数据交换——因特网整合工作组,因特网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组和统一资源识别符工作组等,2001年还召开国际会议探讨确立网络实名标准。微软及几个大型的电子图书生产商于1998年联合提出了界定电子图书内容格式标准的OpeneBook计划。

国内外在网络信息组织标准化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但仍有必要形成一系列标准与准则,使网络信息集成化活动有规则可依。

【参考文献】

1黄如花.网络信息组织的发展趋势.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4)

信息资源标准化范文第3篇

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标准化问题

统筹指导缺失,导致系统标准的制定滞后。我国档案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应用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已起步,并迅速普及到众多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90年代以后,电子文件大量出现,电子档案管理日益成为广泛需要。然而,我国档案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直至90年代末才刚起步,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虽然定标工作已经起步,但进展缓慢,已制定出台的相关标准寥寥无几,内容缺乏系统性、配套性。从现状看,国家规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已异常重要,却尚未被提到战略高度引起足够的关注。

各自为政,系统、数据不兼容。近年来,由于各自为政,独立开发,使各机构的档案管理基础软件标准不一,造成档案信息资源的分散孤立,难以共享;同时采集数据的内容、质量标准各异,良莠不齐,形成基础数据结构的鸿沟,造成信息资源整合上先天困难。这种现状之下,必然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浪费,并拖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一方面由于各地区、各单位自行其是,互不沟通,技术研发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盲目研发,各地区、各单位出现了大量非兼容的系统和数据库,档案信息化运行中的文件格式、数据内容、库结构的规定各不相同,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影响到档案信息的共享,制约了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三是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效益,不仅因大量低水平技术重复研发使总成本拉高,更由于日后随着相关标准的实施,新系统研发、原数据库转换等,必然要进行二次投入。

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明显的自发性,随意性。如何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基本由各单位自主决策,各地区、各单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大部分单位的档案信息化系统是自行建成的,这就导致了极大弊端:一方面,工作的随意性、任意性,致使信息化建设“十里不同天”,发展程度极不平衡,信息共享问题无人负责,严重影响总体效应的体现;另一方面,档案信息化建设缺少有效的协调和指导,各地区、各单位只能在盲目摸索,人为提高了成本,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

现有档案管理标准与信息技术契合度低,导致高新科技利用水平低。我国现行档案管理标准体系基本是针对有形档案资源来制定的,缺乏专门针对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理标准,从而严重制约了高新技术设备在档案工作中的利用水平。

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标准化问题对策

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贯彻标准化先行的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应仅仅囿于个别和局部,解决具体的微观问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面向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全局,坚持标准先行的原则,把工作重点从解决具体、局部操作问题转向标准的制定、实施上来,有力提升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指导力度。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各级档案部门都应通力合作,协力构建全国统一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而在网络环境下,要实现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构建统一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使之能联结各个应用系统,从而为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创造基础条件,就必须做到所有入网的档案信息都执行统一的数据标准,形成统一的逻辑数据库。因此只有提供关于信息资源系统整合的一系列完整的标准,并在资源的开发,产品化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加以遵循,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理想整合。所以应围绕标准化来推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坚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先行原则。

从技术角度看,制定更加符合信息技术设备应用的标准体系,必须由档案专业部门配合掌握现代化高端技术的大型集团进行操作。解决档案数字化中的标准化,一方面,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掌握着档案管理的专业技术,是档案管理方面的技术权威,能够最大限度的把握标准制定中的档案科学要素;另一方面,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有对档案工作监督指导的责任,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统筹部门,在政策制定、组织贯彻等领域经验丰富。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体系的制定必须有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导。对于高新技术革新的利用,甚至对于高新技术发展的预判,必须仰仗控制现代高端技术的大型集团,比如数字技术方面知名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世界上数字管理研究方面出类拔萃的大型企业等。只有他们才是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和现实应用的领头羊。有了他们的参与,档案信息化建设技术标准的制定才能把握高新技术发展的脉博,跟上时代的潮流,不至于落后科技发展的步伐。针对现有标准在适应信息技术方面尚显宽泛和灵活性过大的问题,应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进行调整。从理论上调整,使档案工作标准化中的各项规范,进一步严格,缜密和格式化。档案从以卷为单位改为以件为单位就是非常大的改进,简化了整理,深化了检索,为自动化处理设备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铺设了坦途。从应用上做文章,专门制定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急需解决的标准和规范。例如档案管理软件开发方面,可以出台一定的规范文件,对数据标准和信息类型作出详细的规定,一方面确保信息共享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不同组织、单位所开发出的软件的应用水平。

信息资源标准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产业化; 问题与策略

何谓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文献的图书馆, 是全球信息网络上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库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和压缩处理, 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 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 实施知识增值,并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高效、经济地传播、接收,使用户无论在何时何地, 都能从网上得到各种服务,只要通过其联网的设备, 便可纵览天下群书,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图书馆数字化是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它是一个无限的、开放的、有组织的信息资源库大系统, 它的出现将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议和追捧。

2数字图书馆发展历程

早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就开始着手图书馆数字化研究,并制定和实施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有关计划。中国人民也不甘落后,自1995年把建设“中国实验型数字式图书馆”确定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牵头,各地图书馆配合,联合研究开发。经过10年努力,我国数字图书馆事业蒸蒸日上,先后出现了北京超星公司的“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中文学术搜索”,北京书生科技有限公司的“书生之家电子书数据”,北大方正电子公司的“方正apabi数字资源平台”,“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等。

3数字图书馆的产业化

3.1数字图书馆产业化的必要性

数字图书馆发展态势如此看好,但还存在产业化的问题,这是因为数字图书馆的核心内容就是信息,而信息可以以不同的商品的形态出现。无论是面对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数字图书馆都能找到自己的产业价值,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产业实体。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信息服务活动全球化,从而也催生了数字图书馆产业化的发展。再者,采用产业化运行机制的数字图书馆将极大的缓解传统图书馆长期面临的众多压力,如馆藏文献不断增长的压力,馆舍紧张、资金短缺的压力,为到馆读者提供借阅服务的压力等。这样不仅能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巨大浪费,还将为图书馆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3.2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在商业化运作方面已做了一些尝试,但如何形成一个完整的包括提供商、运营商、用户在内的庞大产业链,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良性发展,在众多企业和教育机构面前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3.2.1 数字化信息资源缺乏

数字化信息资源是指以数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进行阅读使用,我国电子信息在出版物中所占的比例相当有限。目前, 我国对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主要着重于数字化处理技术, 关注信息资源开发的技术层面, 而对信息资源的内容开发则相对薄弱。

3.2.2 信息资源产品制作成本高昂

虽然大量图书被加工成了数字图书,但是制作成本的高昂,使得图书电子化成了一个难题。2000 年网络的时候,许多刚刚成立的网站突然发现了一个实际问题:要把一本图书电子化,光是把铅字转化为文本,就需要近1 000 元。如此一来,建成一个有10万套图书的小型图书馆需要投入近1 亿元!这些资金如何回收?

3.2.3 数字图书馆产业结构比较简单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产业规模还只停留在“出版社―― 图书馆―― 用户、数字资源提供商―― 用户”的单层产业结构模式。其他参与行业的作用仍处于隐性未发状态, 信息资源生产组织零落、生产过程松散、产品市场混乱,数字图书馆产业化面临着如何构建合理产业结构问题。

3.2.4 数字图书馆行业标准不统一

国内已经建起了上百家数字图书馆,但是,我国至今仍未制定一个强有力的指导性行业统一标准。这些馆各自独立,数字资源格式、数字资源质量、数字资源兼容性等专业规范标准不够统一, 直接造成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的多种困难, 数字图书馆行业内部仍然面临着信息资源产品生产与利用的多重标准问题。读者检索起来很困难,成为数字图书馆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信息资源产品的不规范生产与制作, 也大大降低了数字图书馆产业的生命力与竞争力。

4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以上诸多问题是制约我国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如何破解?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

4.1 加强数字图书馆产业化统筹规划管理

众所周知, 数字图书馆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它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和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对数字图书馆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统筹规范;同时,数字图书馆产业是高成本、高科技、高风险的文化信息产业,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类繁多,结构错综,也要求政府给予引导和保障,进行系统工程的管理,采取政府干预手段完善数字图书馆的产业结构。并在此前提下,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 制订一个符合时展要求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和目标。这是确保将来工程顺利完成并能有效运行的必要的基础性工作。

4.2 建立市场运行机制,搞好市场运作

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应把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纳入商业化的运行机制, 构建信息资源产品标准化、信息资源生产集成化与机械化、信息资源生产组织严密化等完善的市场运作模式。与此同时, 信息资源产品的特殊性与市场优胜劣汰的运行机制, 使得数字图书馆产业更需要讲究信息资源产品的开发与营销策略。只有营销对路的数字化信息产品,才能吸引广大用户,为市场提供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因此产品开发要规模化、讲究时效、注重创新;做好用户需求调查、跟踪服务, 采取多种合作手段多渠道销售产品 。再者,数字图书馆的高投入需要经营者广开资金来源,多方融资,增加产业投入。

4.3 制定行业统一标准

数字图书馆产业发展应采取统一、强制指导性的行业标准。一方面, 可以降低信息资源重复加工带来的能源消耗; 另一方面, 也可以适当消除信息资源产品用户界面的专业障碍。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标准化建设应该遵循全面性、实践性、渐进性等原则, 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系统硬件平台标准化、系统软件平台标准化、开发工具平台标准化、应用软件平台标准化、生产工具平台标准化、生产工艺标准化、元数据标准化、数据质量标准化、资源建设标准化、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兼容标准化、文档标准化等 , 为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4.4 数字图书馆产业的国际化

欧美发达国家以强大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领航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故我国数字图书馆走产业化道路应与国际接轨, 借鉴各国有效经验并协调合作。这样,一方面, 可以整合全球信息资源, 降低社会能源重复消耗, 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并凭借现代先进科技构建全球统一兼容、无隔阂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专业发展、产业结构、运行机制、法律保护、社会导向等全方位立体架构的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发展体系, 促使数字图书馆建设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 王绍强. 什么是数字图书馆? [ EB/ OL ]. http: / / w w w .dig italeart h. net. cn/ debo oks/ de100/ 5-12.

信息资源标准化范文第5篇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云计算概念的提出,云计算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将云计算模式引入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让科技资源得到共享,为科技创新提供原动力成为研究的重点。针对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云计算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云计算;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1云计算的概述

从本质上来说,云计算属于一种理念与方式,而并非是某种具体的计算。它是把网络上的资源整合利用的新模式。云计算概念的核心就是全部资源都是虚拟化的,且是动态易扩展的[1]。云计算能够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组成的资源池上进行运算,让不同应用系统根据需要得到计算力、存储空间与信息服务等各层次的任务。云计算能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采用统一权限的办法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采用云计算技术能节约成本费用,并提高运算能力与信息整合管理能力,实现对资源信息的共享;同时,还能减少对数据链接口的开发,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云服务。

2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出台了很多扶持性政策后,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平台建设与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山西省太原市在这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建成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比较完善。由太原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建的以太原地区“一网两库”(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科技文献库、新兴产业数据库)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已经建成,并为12个主要平台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内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才刚刚起步,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具体表现如下。

2.1区域下发展不平衡造成平台建设不均衡

经济发达的省份或地区利用自身底子厚、起步早、发展迅速、技术手段先进等优势,依靠国家政策的扶持,大力开展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欠发达地区由于自身经济、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所建设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其发展也存在一定的相对性与局限性[2]。

2.2共建共享协调机制有待改进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各省所建设的共享平台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或者开展的是非常简单的合作。双方仅依靠一张合作协议或理事会章程来约束对方,而缺少强制性的义务与权利规定。这导致科技信息资源的收藏过于分散、重复,难以构成服务优势。

2.3平台标准化与服务水平有待完善

平台标准化是实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前提。从实际状况来看,平台标准化程度比较低,各地规范标准不统一。无论是总体设计框架,还是底层技术手段,大部分平台都是大相径庭的,而自建数据库则五花八门,缺少与其他平台数据库的互联互通。这极大制约了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

3基于云计算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3.1共享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与规范化建设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总体架构分为四部分,包括门户层、管理层、数据层、硬件层。共享平台下的子系统包括统一认证系统、统一检索系统、联合编目系统等,各成员单位的系统保持相对独立[3]。同时,建立统一的综合服务门户,把全部系统、服务与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当前,由于诸多条件的制约,还无法实现让各成员单位对科技信息资源的查询、编目等工作采取统一模式。因此,建议从不同信息系统平台中提取标准化的科技信息资源,设立合资的馆藏资源,实现对统一科技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协调。一般可采用2种措施来加强对科技信息资源的整合。一种是研究各成员单位的管理系统、数字资源的底层设计,选取关键字段对其进行标准化建设。由平台开发人员完成对子系统馆藏数据的整合,从而形成统一规范的馆藏资源。同时,还要实时更新数据。另一种是借助CALIS整合现有科技文献资源的方式,成员单位需定期上传或提交相关信息数据,实现对资源的实时整合。

3.2共享平台的内容构建

1)私有云平台下的内容构建。在私有云的平台内,各成员单位可通过公共云上的基础平台MainServer与应用系统APPServer上构建自己的数字图书馆云平台。这能提供部分重要的常规数据信息备份,还能提供部分涉及版权保护的信息资源。云平台也会对外开放一些资源,用户可通过云服务中心或其他共享平台访问到这部分资源,从而实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而私有云平台下的科技信息资源,只有本地私有云具备读写权限,外部用户只能获取规定的开放资源信息。这不仅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也有效确保了本地信息的安全性。2)公共云平台下的内容构建。通常来讲,公共云平台下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不同图书馆的编目数据、海量的数据库资源、机构库资源、馆员资源、导航资源等重要资源。此外,还包括开发API整合平台与第三方资源。通过利用不同公共云,实现不同“云”之间的互操作,让用户获得个性化的科技信息资源。

3.3共享平台的服务构建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建立在基础平台PaaS与基础设施IaaS/HaaS的基础上。首先,将面向数字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平台用于构建公共云服务中心。因为公共云服务中心对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有重要作用。公共云服务平台通常是由一组软件组成,能在云中使用,可提供多种服务,如统一认证服务、数据服务、元数据联合编目服务、数字对象存储与下载服务等。其次,各地子共享平台私有云服务主要包括本地应用系统与公共云本地应用基础平台两部分。本地应用系统内设有标准化接口,能实现与公共云本地应用服务平台的无缝集成,并为不同用户提供相应的业务。最后,建设云集群服务平台,通过对多个平台与资源的整合,利用各种公共云,实现不同“云”间的互操作。这一平台实现了跨云的服务集成,也是让公共云与私有云进行互操作的关键。

4结语

在科技信息时代,科技是一个国家发展与进步的不竭动力。因此,要充分运用云计算技术,建设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尽快实现对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促进我国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乐新.基于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研究[J].电子计数与软件工程,2015,13(9):261.

[2]刘洋.大数据时代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发展[J].林业科技情报,2014,46(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