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浅谈教学中的美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优化教学结构,体现教学美
英语教师应能灵活运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即善于运用与教学目的相适应的,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和理解接受能力的方法和具有启发性、灵活多样的英语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提高英语课堂的学习凝聚力,使学生把英语学习的沉重负担变为乐趣。学起于思,思源于问。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常规的英语教学中都是教师针对性的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烦。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提问,可以让学生自己回答,也可以让教师回答。通过这样的课堂形式的改变,不仅使学生学习了原有的课堂知识,还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过:“曲则全,枉则直,窘则盈,蔽则新。”意思是说奇异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教师平淡无奇的讲述,即使内容无懈可击,也很难在学生思维的溪流中激起浪花。而恰当的设疑问难,则可以给抽象的语言概念增添催化剂,唤醒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使记忆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辅手段,适时调整教学过程以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提高美学素质,塑造形象美
著名教育家克莱顿柯伦在《教学的美文》中指出:当教师更多地懂得了美学的素质怎样进入生活,当他们能够有意识地来完善,扩展这种美的方法时,他们就踏上了教学艺术之路。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美学素质,更要不断提高美学素质,在教学中塑造美的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1.教态美
要实现美育教学,首先要增强教师的审美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修养。当教师站在讲台上时,他(她)的仪容、风度、服饰、神情、目光、姿势和举手投足都作为一种信息向学生传递,同时也受到学生的审视。因此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态度端庄大方、热情活泼,衣着美观得体,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又可以为教学活动营造一个美的氛围。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和修饰作用,还可以使教师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2.语言美
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同时,相应的“体态语”也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可以使学生产生新奇感,从而可以满足学生对语言美的心理需求。
英语教学不仅要求语言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除了口语流利外,还应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的结合。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而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语言要风趣,有幽默感。教师要善于利用风趣的语言教育开导学生,讲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语言要新鲜,青少年学生具有好奇好新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求活动。语言新鲜,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3.板书美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称之为“微型教案”。它是教师输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媒介,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手段。板书又是一门视觉的艺术,最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精心设计的板书,能体现直观教学的艺术美。板书设计要文字简练,一目了然,内容完美,结构清晰,恰当运用和谐的色彩搭配并巧妙应用各种字体、图形、表格等,清晰的构图有利于形象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引导思考,增强记忆,尤其是对课文整体理解可以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情操。
三、充分运用教具,在课堂情景中感受美
英语课堂教学离不开实物,如简笔画、图片、幻灯片、投影仪、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时,教师应注意其审美性。如运用简笔画进行教学时,应注意线条流畅、形象生动、画面逼真,力求和谐性和审美性。这样的直观教学,不仅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让学生在教具的运用中感悟、领略其中的美。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育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英语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体态语等,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形象、富有感染的情境界中去,让学生直观感受美。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中美和趣味性的因素,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使美育融于英语知识学习之中。此外,教室的巧妙布置,座位的合理编排等方面都能给学生以美感。通过潜心营造美的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佳境。
四、挖掘教材潜在美,让学生领悟美
关键词:数学教学;美育;培养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美即是蕴藏于它所特有的抽象概念、公式符号、命题模型、结构系统、推理论证、思维方法……之中的简单、和谐、严谨、奇异等形式,它是数学创造的自由形式,它揭示了规律性,是一种科学的真实美。数学中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的、意义深刻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简单性
简单性是美的特征,也是数学美的基本内容。数学的简单美具有形式简洁、秩序、规整和高度统一的特点,还具有数学规律的普遍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例如,众所周知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形式多么简洁规整,应用又多么广泛普遍。在梯形的面积公式s=1/2(a+b)h(a为上底,b为下底, h为高)中,当a=0时变成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当a=b时,变成平形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对立又统一、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方法在数学中处处可见。其思维方法引入深思。
2、和谐性
各种自然形态,特别是动植物的生态以及人类的许多造物形态都有蕴含丰富的数学关系,有丰富的对称美、和谐美。作为反映和研究客观规律的数学科学,集中反映了这种美的特征。数学美的和谐性是指数学内容与结构系统的协调完备和数学所表现出的均衡对称。
3、严谨性
严谨性是数学的独持之美。它表现在数学定义准确地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属性;数学结论存在且唯一,对错分明,不模棱两可;数学的逻辑推理严密,从它的公理开始到演绎的最后一个环节不允许有一句假话,即使错一个符号也不行。此外,数学结构系统协调完备,数学图形美丽和谐,数学语言生动严密等等都表现了数学的严谨性,例如,极限过程,是一个无限接近的过程,人们无法经历它的全过程,而极限理论却使我们在推理想象中完成这个过程。对它所推出的结论的正确性人们确信无疑,达到尽善尽美,令人陶醉的境界。数学美的这种严谨性,要求数学工作者具有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美德,这正是数学美的伦理价值所在。
4、奇异性
数学中新颖的结论、出人意料的反例和巧妙的解题方法都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令人惊讶的奇异美。而奇异性是数学美的一个重要特性,奇异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奇妙,二是变异,数学中不少结论令人赞叹,因为其巧妙无比,正是因为这一点数学才有无穷的魅力。变异是指数学理论扩广或统一性遭到破坏后,产生新方法、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论的起点。变异有悖于人们的想象与期望,因此就更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好奇。
数学是美的,人的爱美天性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尤为突出。数学教师理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进行审美教育,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
一、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学美的诱发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具体方法如下:(一)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教具,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等引入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二)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三)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数学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数学家探索数学思维王国的奥妙的故事;(四)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一 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数学问题;等等。
二、融贯数学之美,加深知识理解
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它的特点在于抽象的理性形式中包含着无限丰富的感性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给学生以美感直觉,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先给学生以具体的直观形象,再上升为理性形象,成为字母与运算符号间的造型艺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易于接受,便于理解。教师通过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图形,科学的板书等作出审美示范,创设思维情境,把数学美的简单统一、和谐对称等特征融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数学美的真正含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 美育教育 渗透
我们的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具有美的素养,由此升华而使之具有美的情操,有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并且去为美好的明天、美好的生活而奋斗。学校美育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美学、美育知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其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学校是实施美育教育的最集中、最主要的场所。在数学教学中,不但应当重视数学教材的德育功能与智育功能,而且应当充分地发挥数学教材的美育功能,研究、挖掘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应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当议之题。
一、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
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强调的:“我一千次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方面的智力发展。”我国当代的数学教育家徐利治教授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应当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从而既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科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长他们的创造发明能力。”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
二、数学美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途径初探
进行美育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它主要包括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鉴赏力。法国著名的雕塑学家罗丹曾经讲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数学学科包含的内容是真实的、生动的、美好的,它本身充满着情趣。正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所讲的:“就数学本身来说,也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美者见美”,教学艺术的美学核心是由方法美和启迪美构成的,方法美是体,启迪美是神,两者是辨证统一的。
1.创设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知美、欣赏美
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我们知道,直观性是审美直觉的重要特点,它要求主体必须亲身参与和直接感受。任何优秀的作品和美丽的事物,光靠别人的转述或传达都不会产生真正的美感,只有亲身去看,去听,才会感受到震撼心灵的魅力。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调动再创造的联想和想象,设身处地生活在作品以及实践活动之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
实践证明,直觉感受越深刻,学生学习兴趣就愈浓,审美教育的效果也愈好。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可用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电脑、录像、范画、参观、访问等引导学生增加直观形象感受,以形成学生丰富的审美观点。
2.在主体性教育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师应有一颗爱美之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敏锐、准确地发掘、提炼教学内容之美。创设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情景,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学生的非形式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首先必须依赖于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是有源之水,是有本之木。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近生活,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以利于学生自主、和谐、全面的发展。因此实施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美显得尤为重要。我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或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善于对同学的回答进行评价,允许保留自己意见,引导学生多用“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方法是……,我认为……”的方式回答问题,保证在整节课中至始至终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3.在开放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美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价值。教学时不要把教师和学生死死的捆在教科书上,让学生死记那些他们认为很枯燥的概念和公式。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从生活实际引入,在新课的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这样一个“愤悱”境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目的性。
创造性是艺术性的生命力所在。在美学家的眼里,美是自由的形式。教学的创造性表现为教师教学个性的自由。例如,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有的善于演绎推理,用逻辑思维的魅力将学生所吸引,有的运用形象性、情感性的优势,以声情并茂、情理交融的描述,使学生陶醉其中……它们就象教苑中的朵朵奇葩,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令人陶醉。
美育教育,在现代素质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代替不了的。从教育价值观来看,智育主要是对人们进行思想和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体育则在于通过运动或锻炼,促进人们身体的正常发展和技能发展,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只有美育,才主要是培养人的美感情操,使人们审美心理结构完善,人格完善,个性和谐发展,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在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自然不能忽视美育教育。现代教育要求“五育”并举,要使小学生在具有健康体魄的基础上,智、情、意三种心理功能都能得到发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心理结构完善,个性和谐,情操高尚,多才多艺的人才;只有这样,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真正的目的。
然而,我发现,在现在的小学课堂特别是农村的小学课堂中,很多教师对美育的教育毫不在意。由于考试的指挥棒以及由分数对教师进行考核的制度,使很多教师将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的知识的传授上。台上教师口干舌燥,座间学生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教学,何有美感可言?何谈美育的渗透?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欣喜地看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发现了这些弊病,也正在逐步改善现行的教育教学方法。已有很多的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有许多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的德育的教育或渗透。而对学生的美育的教育及渗透却见之甚少。
其实,在小学教育中,美育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在各学科的教育中,教师都可以进行美育的渗透。现在的新课程改革的教材,就具有了丰富的审美教育的因素。特别是小学品德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美学因素。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认真体会,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发现行为美、道德美、思想美和品质美。我作为小学品德教师,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力求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竭力注意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渗透。经过我个人的尝试和总结,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审美的实践性
美来自生活,审美源于实践,没有实践便不会有对美的切身体验,也不会有美德形成。品德课教学,不能限于课本,让学生掌握几条规律,懂得几条道理,遵守几条规范。而要拓宽教学背景,特别以现实生活作为教学的源泉,让学生结合丰富多彩的生活,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正确和错误,体验成功和失败,体验伟大与渺小,由感及理,在心灵深处升华为对美好本质的理解与追求。
二、体现审美的形象性
从审美的对象说,美一来自实践,二来自形象。形象凝聚了人们的审美思想,无不给人以美感的力量。过去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总是板着脸说教,难以动人,我们可以借助审美的形象力量,来达到品德课教学的目的。如《见义勇为,不畏》一课教学中我们可以请同学们收集我国古往今来,特别是近年来来自报刊、电影、电视等多种媒体宣传的见义勇为的故事在课堂交流,这样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多自由,更多的引导,丰富学生的审美形象,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体现审美的体验性
关键词:美育;表现美;体验美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119-01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儿童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一、挖掘教材潜在美,让学生感悟美
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美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本身就具有语言美。在字里行间,英语语言本身音调的升降,读法的暴破、连读,犹如一首和谐婉转的诗歌,散发着无尽的美。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自己用标准、优美的语音朗读课文,用亲切、温柔的语调和学生交流,充分利用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知道了深受欧美人喜爱的hot dog,hamburger,salad,学会了去McDonald‘s吃快餐可以礼貌地说“May I have…?”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 OK.”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
二、展示教学环节形象美,让学生体验美
现代课堂教学中,难道仍以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来完成一次又一次单调乏味的英语教学吗?我们能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代替我们的辛劳,用多种美育形式打开儿童的心扉呢?多媒体教学就能帮上忙。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颇具吸收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图像、声音、文学、动画于一体,能起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的效果。
英语教学中还常常借助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的魅力实施教学。如在学习“The seasons”时,让孩子们画画四季的美景:大自然的山川湖泊,鸟语花香,都走进了孩子们的画幅中,接着再进入Let‘s talk about the season you like best.版块,在画画、说说中,孩子们身心获得的巨大快乐是无可比拟的。音乐、舞蹈本身具有美的感染力。把英语句子融于歌曲之中,学生在手舞足蹈中,可以把枯燥、机械的反复操练变得有声有色。课前的热身,课堂的调节,课后的巩固都可以由此来完成。如当响起“Are you happy ?Do you know? Clap your hands…”的歌曲时,孩子们一边唱一边跳,优美的旋律、优雅的舞姿,让孩子们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其乐融融。这些“美”的教学手段,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美的鉴赏能力。
三、注重教学语言艺术美,让学生鉴赏美
??? 教学语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物质外壳,是教师传情达意的符号系统。它的好坏直接制约着教学活动。枯燥无味的语言缺乏生机,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情绪,抑扬顿挫的语言充满活力,能吸引学生,激活思维,使课堂生机盎然,优质高效。因此,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音律性,幽默感。
小孩子喜欢朗诵诗歌,充分说明了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对人的作用。抑扬顿挫、韵律和谐、节奏明快的语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如教学2BUnit8中的Get up. Have breakfast.等句子时,就教孩子们边唱边学:One two three,get up,please.Four five six,wash your face.Seven eight,have breakfast.Nine ten, say it again.明快的节奏,琅琅上口,孩子们在赏析中记下了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