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益项目的理解

公益项目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益项目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益项目的理解

公益项目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设单位;工程项目管理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Key Procedures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Wang Dong

(Shaanxi Daxigou Mining Company Zhashu Shaanxi 711400)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kes a presentat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and its contents. Besides, the author presents some key procedures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 details, as well as how to better its management.

【Key words】The construction unit;Project management

1. 前言

(1)工程项目管理发展是与我国建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相结合的,它从最初为业主提供招标服务以及施工阶段的监督和管理服务发展到现在的为建设工程的全过程服务,既包括实施阶段又包括决策阶段,其管理服务的内容囊括可行性研究院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概念设计、基本设计、详细设计),工程招标(编制招标文件、评标、合同谈判),材料设备采购,施工管理(监理),生产准备,调试验收,后评价等一系列工作,让它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全过程控制和早期控制。

(2)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够圆满完成三大目标(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实现;确保工程项目的如期实现;确保工程项目投资处于受控状态。)不多见,而“三超一拖”(超标准、超规模、超预算、拖工期)则屡见不鲜。具体表现在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缺乏培训、整体素质较低;不能机动运用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产生效益;漠视工程前期策划、筹备工作,过于偏重施工阶段工作等等。管理水平较低,不能对项目全过程实现高质量的管理。

2. 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几个重要环节

由于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项目控制的工作重点在于项目的进度、成本及质量等指标。作为建设方,就是希望通过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有效控制,减低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我认为,以下三个环节是工程管理中最关键而有时却又容易被忽视的:即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技术协调及危机管理,下面分别论述。

2.1 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1)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和重点。尽管设计费在建设工程全过程费用中一般只占建安成本的1.5%~2%,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力可达75%以上,特别是扩初设计阶段对项目的经济影响可达98%.由此可见,设计阶段的投资管理对整个工程的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建设费用的多少和建设工期的长短,直接决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量。

(2)在工程设计实例中发现,不少设计人员重技术,轻经济,随意提高安全系数,造成一定浪费。所以甲方应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应认真审核设计,及时发现问题,以免扩初设计批复后,存在的技术经济问题难以解决。

(3)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因设计不精、设计深度不够而增加工程造价不确定因素的情况,可积极推行限额设计,以有效控制造价。即先按项目投资估算控制方案和初步设计概算,再用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和概算,使各专业在保证建筑功能及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合理分解限额,把技术和经济有效结合起来。严格控制设计变更使限额不轻易突破。建设单位应积极配合设计单位,并利用同类建筑工程的技术指标进行科学分析、比较,使设计优化以降低工程造价。

2.2 技术协调。

2.2.1 建设项目管理,是为满足建设项目对于特定目标要求而进行的系统的、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与协调活动。“协调”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协调的内容包括人际关系、组织关系、资源供求、信息交换等方面,资源供求与信息交换协调可以统称为技术协调。从甲方工程管理的角度出发,建设项目管理中的技术协调的重点,主要是技术信息协调。

2.2.2 技术协调是目前建设项目管理相对较薄弱的环节。对于项目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而言,规划、设计、施工阶段自身有较完善的质保体系,有各自较为严密的标准、规范,但各阶段之间需要衔接,必然存在技术信息的相互流动。例如,施工单位对于设计使用功能的理解,以及对变更的掌握,设计单位对于现场和施工动态情况的了解等,都依赖技术信息交流。

2.2.3 甲方的技术协调应从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制约机制、协调程序等方面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内、外部结构。一方面,甲方项目在必须分包时应适度,避免不合理肢解工程的做法。另一方面,项目管理结构的合理与否,应充分考虑甲方自身的协调能力。例如,工程的材料、设备是由施工总包,还是自行采购,甲方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自身管理能力及经济方面加以综合考虑。有时单从价格角度看是节省了,但却增加了大量的技术协调工作,客观上违背了集约化原则。(2)建立严密的协调管理程序。管理的实践经验无疑是做好技术协调的良好条件,但是真正成熟的技术及信息协调应更多地依靠科学、严密、规范的协调程序,对每个环节进行多方面、多参数的客观分析与控制。强调组织与程序,弱化对个人技术能力的依赖,已是当今项目管理界的共识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2.2.4 从以上论述来说,甲方应使自己成为一个高效畅通的信息中心,使信息迅速畅达、准确无误地在各系统间流动、转化、落实。

2.3 危机管理。

2.3.1 危机管理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1)工程风险就是指在工程建设中所发生损失的不确定性。每一项工程的投资都巨大,一旦出现风险而发生的损失也将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必须对工程风险加强管理,尽早防范。

(2)危机管理就是企业在总结以往处理危机经验基础上,企业对危机处理的系统化和对危机的超前反应。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建筑企业正面临新的挑战,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实施危机管理已显得日益迫切。

2.3.2 建设工程危机主要素简析。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的风险实质就是人的风险。建设工程的完成过程就是一系列工程活动的有序而合理的运行过程。工程风险的管理主要有计划、组织、人事、控制、协调等环节中的风险。按管理的过程和要素分析。它主要包括:

(1)高层战略风险,如指导方针战略思想可能有错误而造成项目目标设计的错误等;(2)环境调查和预测的风险;(3)决策风险,如错误的选择,错误的投标决策、报价等;(4)项目策划风险;(5)技术设计风险;(6)计划风险,如目标的错误理解,方案错误等;(7)实施控制中的风险,如合同、供应、新技术新工艺、分包层、工程管理失误等方面的风险。

2.3.3 危机管理的对策。

2.3.3.1 危机预防的关键是通过平时的细致工作,将危机化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也是企业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的承担者应对不同的风险有着不同的准备和对策,才能进行良好的风险控制。

(1)首先,要对工程风险进行合理的分配。如在一开始的可行性阶段,进行风险评估,权衡利弊后回避风险大的项目,选择风险小或适中的项目。还可以采取合作方式共同承担风险,因为大部分项目都是多个企业或部门共同合作,这必然有风险的分担。此外在技术上可选择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以减小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2)其次,应加强预警机制,成立危机管理组织,要做到快速反应和全方位协调。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和动态,捕捉风险的前奏信号,以便更好地准备和采取有效的风险对策,抵抗可能发生的风险。

(3)最后,应引进并学习国外先进的风险防范方法。国际上把风险管理看作是项目管理的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风险转移是工程风险管理对策中采用最多的措施,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是风险转移的两种常用方法。

2.3.3.2 以上三个环节是甲方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关键点,但这三个环节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其它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互相渗透的。甲方只有抓好关键环节来完成全面管理,才能真正高效实现对建设工程项目的专业化管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涉及学科众多,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作为建设方完全没有必要对其有望而生畏之心,因为项目管理不管如何复杂, 归根结底还是一种管理,它同样包括为广大管理者所熟知的、一般管理所具有的计划、决策、组织、与控制等职能。只要掌握其内在规律,灵活运用管理学的原理,就一定能圆满完成项目管理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彭烨,关于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3(3).

[2] 傅水龙,建筑施工项目经理手册[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公益项目的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 语法教学 表意功能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065-01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改变英语教学偏重语法知识的讲授,过度强调语法规则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倾向。以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基础,提倡体验、操作、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模式。

一、新课标语法的表意功能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此次课程改革要注重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即强调语法知识的交际功能和强调培养学生在实际交际中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把目标语法结构运用到听、说、读、写的任务中,使学生学会“用语言去做事”。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英语《新标准英语》教材编排教学内容的教学思路是“题材-功能-结构-任务”,它更加重视语言功能,强调教会学生说英语,会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会用英语做事情。

二、通过对新课标中对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的理解,英语语法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一)交际性原则

交际法指出,“英语要作为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用”,“语法教学是为培养交际能力服务的”。语法教学不应在孤立的单词或句子中进行,应该将语法点和真实的语境通过交际活动结合,使学生在听说实践中发现、掌握语言规律。运用课件、实物、图片、表演、动作表情等,创造交际性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语言交际实践中洞悉语言结构,提高言语技能,培养初步的交际能力。

(二)实践性原则

语言学习需要反复练习和不断实践。语法知识只有运用到实际语言交际中去才能体现它的价值,语法学习才有意义。在语法教学中,语言的实践性应当得到高度重视。语法教学要做到精讲多练,适时指导,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至形成语感,养成一套新的语言习惯。

(三)多样性原则

语法学的多样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来学习语法项目,或设计多种不同的与其相适合的活动方法来学习多种不同的语法项目。比如:用对比、图表、歌谣、游戏、顺口溜等方法把枯燥的语法规则变成形象生动的活动,通过创设丰富的情景来活化语法,让语法项目更加鲜活生动,把它巧妙地融入到语言活动中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语法知识。

(四)阶段性原则

学习语法是了解语言的内部规律。小学英语阶段开展语法教学不是单纯的语法到语法, 而要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让学生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之下再进行语言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好好把握这一阶段性原则。小学最初三年要注重学生听说、听做、认读、书写能力的培养,以阴性语法教学为主,淡化语法。小学后三年要在此基础上要加强语法教学,要遵循显性语法教学和隐性语法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主要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语言,在语言的交际性运用中归纳出语法规则。

(五)意义先行原则

英国教育专家Jayne Moon的研究表明,孩子具有“Go for meaning”的天性,即在学习语言时,孩子的注意力通常首先放在语言的意义上,他们很少注意到语言形式和规则。由于他们的关注点在语言的意义上,如果在开始授课时,教师首先谈论语法规则,势必导致他们厌倦。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孩子的天性来指导他们学习语言,做到真正的“意义先行”。

三、有效进行英语语法教学的建议

第一,在语法教学上,专家提倡采用这样的教学顺序:首先,设计有一个有意义的情景,让孩子在其中理解所教语法项目的意义。然后,让孩子在较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语法项目进行交际性活动。最后,在孩子理解并熟练运用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语法规则,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教师教学实践总结:在真实情境中感知语法知识――在交际活动中模仿运用学习语法知识---在实际任务中操练巩固语法知识---在归纳总结中洞悉语法规则,形成语法意识。

第三,语法教学要注意“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点到为止,注重运用”,让学生在练中求悟,获得听、说、读、写等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养成特定的英语的语言习惯。

四、结语

英语语法的教学要精讲多练,不要单纯地讲解语法知识,强调语法概念,侧重语法知识的孤立训练,要注重语法的表意功能,通过在交际活动中反复使用,反复操练基本句型,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让学生自己感受语法现象,归纳规律,并让学生建立一种语言习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说明[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2(11).

[2]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公益项目的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缓粘结、预应力、施工方法、控制点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可域酒店项目铂域酒店总建筑面积53377.14,框架结构(地上部分)与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部分)相结合。考虑实际篮球场功能(投影面积约1600)的需要,在保证承载力的条件下,更好地控制混凝土的裂缝,设计单位将篮球场顶棚的框架梁设置为预应力结构,1-4轴~1-7轴框架梁全长34.5m,截面尺寸为450×1700,共4榀,1-3轴框架梁全长27.3m,截面尺寸为450×1700,共1榀,混凝土强度为C40。建成后将成为集餐饮、住宿、健身、娱乐、大型会议等功能一应俱全的五星级酒店,同时将成为东戴河新区的地标性建筑。

一、预应力混凝土工艺简述

由于普通混凝土构件抗裂性能差,对于酒店运动场馆这类在使用过程中不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通过在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施加压应力,当构件在荷载作用下,产生拉应力时,首先要抵消混凝土的预压应力,然后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加,混凝土才受拉开裂,从而推迟裂缝的出现时间和限制裂缝的发展,故提出了预应力施工的设想和实践。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是在传统预应力技术上的一次升级和优化,是继有粘结预应力、无粘结预应力后的新一代预应力技术,它秉承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简单宜行的施工优点,克服有粘结预应力技术施工工艺复杂、节点使用条件受限的弊端。其简单的施工工艺、优良的力学指标使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抗震性能都得到显著改善,主要特点是施工简便、与混凝土粘结锚固性能良好、质量容易保证,从而可以替代有粘结及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简而言之,缓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可以按照无粘结预应力的施工方法达到有粘结预应力的受力模式,是预应力施工技术发展的趋势。

缓粘结预应力的核心技术就是缓凝材料,其钢绞线的构造如下图:

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是由预应力钢绞线、缓粘结胶粘剂和外包PE护套组成。缓粘结剂填充在外包PE护套和钢绞线之间,前期相当于无粘结筋的油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及对钢材良好的附着性。外包PE护套经过压纹设备压制出凹凸不平的波纹,与缓粘结胶粘剂一起包裹预应力钢绞线,对钢绞线起保护作用。根据前期配方确定的固化时间,胶粘剂逐渐固化,与钢绞线之间产生粘结力(胶粘剂固化后具有比混凝土更高的强度),并与钢绞线成为一体,通过波纹状外表面的嵌固作用使钢绞线与混凝土之间不能滑移,达到有粘结预应力与混凝土之间的粘接性能。

二、工程概况

可域酒店项目铂域酒店设计的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预应力钢绞线(D=15.2mm,fptk=1860MPa,低松弛),总吨数为4.6t,张拉方式采用双端张拉(锚具为VM15-4、5型夹片式锚具,I类),用C45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进行封堵,具置及深化节点如下:

三、施工方法

缓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作为行业内领先的技术,同时作为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中的子项(2010版),在东北地区施工中越来越多的被采用。但还没有国家及行业标准对其施工及验收做出详细规定。通过对缓粘结预应力的构造和受力原理进行分析,因为在胶体固化前,缓粘结预应力材料的性质与无粘结预应力基本相同,本工程主要参照《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2-2004)中的相关施工工艺进行深化设计和专项方案的编制,并指导现场施工。

(一)材料选择

缓粘结预应力施工中最关键的是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时间和缓粘结剂固化时间的确定。在预应力施工前必须根据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预应力的施工进度确定预应力张拉时间,根据张拉时间确定缓粘结剂的固化时间。本工程篮球场地上二层为预应力结构,考虑到5榀预应力梁范围内包含伸缩后浇带,在综合考虑施工进度、结构整体浇筑和同时张拉的情况,项目部在取得业主、监理同意的情况下,将本层原有的后浇带改成施工缝,将施工缝移到预应力梁范围以外,这样可以保证预应力梁同时张拉。从张拉时间上考虑,预应力钢绞线从开始进场加工到最后张拉时间为50天(加工至砼浇筑共10天,冬季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共40天,其中包含不同原因产生的工期拖延),综上考虑,缓粘结配方的固化时间选择6个月。

缓粘结胶粘剂固化时间与张拉适用期之间的关系

固化时间(月) 张拉适用期(月)

固化时间≤6 <2

固化时间≤9 <3

固化时间≤12 <5

固化时间≤24 <10

张拉设备在使用前,做到对张拉使用的千斤顶和压力表送到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配套标定,现场使用设备型号如下: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千斤顶 YCQ255

压力表 YTN100-60MPa

标定校准结果如下:

校准值

(KN)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压力表示值

(MPa) 0 6.8 13.0 19.2 25.5 31.8 38.0 44.2

方程:y=a+bxa=0.52857 b=0.20809r=0.99999

注:y-MPax-KN

(二)施工流程

缓粘结预应力梁施工流程

缓粘结预应力梁施工流程如下:

(1)搭设框架梁底支撑及梁底模板;

(2)绑扎框架梁普通钢筋;

(3)铺设框架梁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缓粘结预应力钢筋曲线控制点弹线焊定位筋张拉端承压板安装和固定(防止火花溅到钢绞线上)穿钢绞线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调整、绑扎及固定钢绞线伸出梁端部分用塑料罩套牢;

(4)梁侧模板合模;

(5)浇筑砼;

(6)砼终凝后,清理承压板端部砼;

(7)同条件砼试块达到设计强度等级100%后开始张拉预应力钢绞线;

(8)整理张拉记录;

(9)张拉端砼封锚(微膨胀混凝土)。

(三)主要控制点

1.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制作

(1) 预应力钢绞线运到施工现场后,在存放和搬运过程中应避免使其产生机械损伤和有害的锈蚀,露天堆放时,严禁堆放在受热影响的地方。并应放置在垫木上,同时在堆放的钢绞线上覆盖苫盖物。防止雨露和各种腐蚀性介质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2) 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下料应选择在平坦、洁净的场地上进行。其下料长度应采用钢尺丈量,使用砂轮锯或专用切筋机切断。

(3) 在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加工制作时,不得采用加热、焊接或电气焊切割。在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旁对其它部件进行气割或焊接时,应防止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受焊接火花或接地电流的影响。

2.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铺设

(1)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铺放之前,及时检查其规格尺寸和数量,逐根检查并确认其端部组装配件可靠无误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对护套轻微破损处,采用外包防水聚乙烯胶带进行修补,每圈胶带搭接宽度不应小于胶带宽度的1/2,缠绕层数不应少于2层,缠绕长度应超过破损长度50mm,严重破损的应予以报废。

(2)张拉端端部模板预留孔按施工图中规定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位置编号和钻孔。 预应力钢绞线在浇筑混凝土前穿束,严禁电火花烧伤管道内的预应力钢绞线,同时应在外露端头裹塑料纸防锈。

(3)梁中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铺设总体要求

1)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铺设时,严格按深化设计图纸保证水平、竖向间距和预应力钢绞线曲线的平滑顺直。

2)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铺设采用铁丝将缓粘结筋与定位钢筋绑扎牢固。

3)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端的承压板利用短筋与四周梁柱钢筋焊牢固定,且应保证直线段钢绞线与承压板相垂直,张拉端内侧预应力钢绞线应有一定长度的平直段。

(4)预应力钢绞线数量及布筋间距:严格按照根据本工程神话设计图纸及预应力专项施工方案中的相关要求,铺设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5)预应力钢绞线平顺:预应力钢绞线长度较长,涉及总包作业面混凝土浇筑施工分段,布筋时应严格控制调整,未浇筑混凝土部分预应力钢绞线应做好盘卷保护工作,保证预应力钢绞线平顺,以减少张拉时的摩擦损失并保证张拉后有效应力达到设计要求。

(6)梁内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曲线矢高

严格按照深化设计图纸定位钢筋的高度,焊接定位钢筋时,用绑丝把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与定位钢筋绑扎牢固,保证预应力钢绞线的有效矢高。为保证张拉的顺利进行,预应力钢绞线在靠近张拉端处要有不小于300mm的平直段(即预应力钢绞线与承压板垂直),并用铁丝绑扎牢靠。

(7)锚头安装固定

锚具安装固定见深化设计图纸,应固定牢靠,再任何情况下不受扰动。

(8)电气焊操作

尽量使各种管线为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让路,在穿设预应力钢绞线之后,尽量减少电气焊次数,严禁电气焊损伤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9)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前,技术人员认真检查验收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锚具、承压板、钢筋网片的安装情况,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在浇筑混凝土时,振捣棒不得碰撞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防止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偏离原位或损伤。

(10)侧摸拆除

经养护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并清理梁端的模板,安装张拉端锚具及夹片,做好张拉前的准备工作。

3.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

(1)张拉时间

根据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强度报告达到张拉要求(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开始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

(2)张拉顺序

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从一侧向另一侧张拉,每根梁内采用由中心向两侧进行张拉。

(3)张拉控制

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及伸长值应满足设计要求;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采用张拉力与伸长值双控进行,如发现伸长值不满足规范的有关规定,应立即停止张拉,并查明原因,再进行张拉。

本工程张拉控制应力取为0.70倍钢绞线强度标准值(设计要求进行3%超张拉),即

1860×0.73=1302MPa(1358)

每根钢绞线截面面积为139;

故每根钢绞线张拉控制力为1302×139=181KN(189KN);

由压力表校准结果计算出,钢绞线张拉控制力对应的压力表示值为40MPa。

(4)张拉步骤

1)预应力张拉设备在使用前,应送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对千斤顶和油表进行配套标定,在张拉前进行试运行,保证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2)剥去张拉端塑料护套,擦净预应力钢绞线上的缓黏剂,清理端部后安装锚具及夹片。

3)安装千斤顶,连接好油路系统。由于开始张拉时,张拉端各个零件之间有一定的空隙,需要用一定的张拉力,才能使之收紧。张拉到初应力(张拉控制应力的10%)时,首次记录千斤顶伸长值,然后继续张拉至控制应力,再次量测伸长值。核算伸长值符合要求后,卸载锚固回程并卸下千斤顶,张拉完毕。

4)张拉时以控制张拉力为主,同时用张拉伸长值作为校核依据,实测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的偏差应在(-6~+6)%范围之内。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应立即停止张拉,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之后再继续作业。

4.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成品保护

(1)预应力钢绞线

预应力钢绞线为高强低碳钢,由7根直径为5mm的高强冷拔钢丝捻制而成,高温对钢丝的强度影响很大,因此,在所有工序施工过程中,严禁电气焊接触钢绞线及张拉端组件,导致材料退火,影响钢绞线强度和延性。

(2)锚具封装保护

1)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锚固后的外露部分应采用机械方法切割。预应力钢绞线外露长度,不宜小于其直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

2)缓粘结预应力锚固区封闭前应进行防腐处理:锚具夹片和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端部,应涂满防腐油脂,并套上塑料罩;也可采用涂刷环氧树脂达到全密封效果。

3)锚具封闭保护宜采用与构件同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也可采用微膨混凝土、低收缩砂浆等材料。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外露预应力钢绞线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20mm,处于受腐环境时不应小于50mm。

4)锚固区封闭前应将周围混凝土冲洗干净并凿毛,必要时配置1~2片钢筋和在槽壁涂刷环氧树脂类粘结剂。

(四)节点处理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张拉端组装构造如下图:

(浇筑混凝土前状态) (浇筑混凝土后状态)

四、施工全过程图示

①预应力钢绞线下料 ②张拉端承压板焊接固定

③预应力钢绞线绑扎固定 ④预应力张拉端处理

⑤预应力混凝土浇筑 ⑥张拉端剔凿及张拉

⑦张拉后伸长值测量 ⑧预应力钢绞线切割处理

⑨张拉端混凝土封堵处理

五、结论

经过精心组织和施工,铂域酒店缓粘结预应力框架梁技术圆满完成。实践证明,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解决大跨度,大空间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缓粘结预应力施工过程与无粘结施工过程基本一致,与有粘结预应力技术相比,加快了施工进度,从而在节约工程施工成本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2-2004)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公益项目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合同;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及其作用

工程项目合同主要是指对工程的一个承包合同,是由具有法人资格的承包方和发包方为完成相关的一个工程项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合同。水利工程项目合同的管理主要指水利建设主管机关、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承包企业以及相应的金融机构依照行政法律法规,以法律手段对施工合同关系进行相应的组织协调及监督的作用,从而处理在施工中遇到的一系列合同纠纷,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止违法行为,保证施工过程能够顺利实施的一系列活动。

工程项目合同的管理是一个项目管理的核心,它不但保证了工程项目的工期、价格、质量和安全问题,还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各个方面和总体过程,它保障了项目的总控制作用,督促了合同双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相互监督作用,明确了双方的具体权利和义务问题,增强了合同双方对合同履行的自觉性,通过合同的制约作用和法律效应,也能够充分调动起建设方的积极性,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2.1 合同条文不够完善,对合同双方的约束力不足

在工程合同的制定上,很多合同的内容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工程招投标方面,有的招投标过于简单,承诺以及邀约并不能作为签订合同的依据。很多建设单位与承包方不使用标准的合同范本,只是单纯的双方出面拟定一个合同,而对于其中的一些细致内容以及工程的细节方面并没有涉及到,造成合同的预见性较差,使得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出现合同涉及不到的范围,当双方需要重新协商合同时,不但会对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还会因为其中的一些条例达不到共识而引起合同纠纷。还有的合同条款不够严密,话语甚至出现歧义,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不必要的政治,因此合同条文的完善对合同双方都起到一个良好的约束作用。

2.2 合同一方不兑现承诺,致使工程项目无法正常顺利进行

施工过程中,有很多情况是由于一方需要提供的人力、物力或财力没有及时到位,或根本没有能力提供,致使工程项目无法继续开展,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前期定制合同的时候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对相关工作开展的具体规定不够详细,使得工作开展比较缓慢,最终工程项目被拖延工期。特别是一些投标项目,有的承包方在施工过程中实际参与的人数、设备数量、工期斗鱼合同不符,不能够按照标书中规定的内容去积极履行,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起到了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应急性水利工程,需要工作效率高且质量好的施工效果,如果不能按期竣工,那么可能会对防洪抢险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3 合同管理的基础管理部门管理松懈,个别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对合同项目内容的了解和掌握是每一个管理合同的工作人员职内之事,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很多管理人员不但对合同不熟悉,甚至有些人员到工程结束后都没有认真阅读过相关的合同文件,认为出现合同问题的概率太小,这是工作人员业务素养不足的表现。与此同时,有很多工程记录不够规范准确,资料管理混乱,相关工程实施和竣工的资料不是缺少就是丢失,造成出现合同纠纷举证困难的现象。

三、解决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的策略

3.1 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合同法律管理观念

我国在工程建筑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已日趋完善,尤其是对《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相关的合同管理和工程招标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法律相关规定,因此在合同制定前,当事人需要增加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并且针对要签署的合同的相关标准、质量要求、合同履行的地点、期限、相关违约责任以及合同条文的释疑内容都有所规定和注明,从而防止合同出现歧义的情况,并增加合同的正规性和严密性,在合同制定的过程中,要使用标准的合同示范文本,以防止漏项、缺项以及不平等合同条款的出现,并能够规范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2 坚持对合同的审查和跟踪检查,督促合同双方自觉履行合同

对合同的审查保证了合同的合法性和完整性,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因此审查合同的内容要包括合同条款是否详尽、合同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建设项目是否具备相关合同签订的条件、工程等级和技术是否符合国家的规范标准规定以及合同最终签订其相关手续是否齐全。除此之外,在对工程的招标时还要对相关施工单位的企业信誉、注册资金、主体资格、隶属关系、设备及技术条件、财务经济状况以及履约能力进行一系列严格的审查,从而保障承包单位的实力和承包能力。

除此之外,还要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定期派专门的主管部门进行相关检查,并建立完善的合同考核检查制度,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与合同偏差的问题,要与相关负责人员进行协商协调解决,出现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分析和纠正,对于随意违反合约的行为要及时进行沟通和反馈,从而防止合同违规等行为的发生。

3.3 对合同管理部门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工作,提高其综合业务素质

对于工程合同管理,应调配一些有责任心、业务能力强、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的人员进行负责管理。在上岗前,要对相关业务内容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能够熟悉合同的相关规定和内容,从而有条理的执行合同规定的条款,充分发挥职责,维护合同的合理合法性,贯彻执行合同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为他们进行短期、中期的专项培训,还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前来授课,在工作过程中逐渐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熟悉工作内容,并对相应的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奖罚分明,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志.工程项目管理之合同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2011(13).

[2]黄翠平.工程项目中的项目管理及合同管理的研究与应用[J].价值工程,2009(03).

公益项目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准公益信托;立法缺陷;运行模式;政府指导

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首次在法律层面上确定了公益信托的地位,但是由于对于公益信托缺乏明确的定义和审批等法律环节的立法空白,颁发十年来,很少有公益信托面世。

在对于公益信托的理解中,公益信托的投资来源于信托资产及其收益,由于公益的受益人是无对价的享受公益,因此公益信托的实施不会有任何商业收益,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公益信托的委托人不仅不能享受任何回报,甚至还要以捐献财产的方式才能参与公益信托。这种高尚的形式,由于对委托人要求过高,因此典型意义上的公益信托在当下中国难以得到发展;而私益信托由于其准入门槛过高,导致一些需要资金扶持的具有公益性质的事业也难以得到发展。在资金投向的项目的划分上,除了完全的商业性质的项目与公益项目之外,仍有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的商业项目,例如经济适用房建设,虽然购房人仍要付出相应的对价,但这些项目的建设者没有商业诉求,项目用途主要在于解决特定群体的困难,其公益性质不言而喻,但由于其融资规模较大,现行的信托制度设计无法满足其融资需求,因此在公益信托和商业信托之外,有必要创设一种新的信托模式,准公益信托。该信托设计适用于像经济适用房这样的商业模式运作的社会公益项目。

下面我们以经济适用房为例来阐述准公益信托的信托模式的有关法律问题。

一、 关于公益信托的理解

公益信托,也可称慈善信托,是指出于公益目的而设立的信托,此种类型的信托在社会生活中通常表现为:委托人提供一定数额的财产作为信托财产,由受托人管理该项财产,并按照有关信托行为的规定,将信托财产及其收益运用于举办某一项或某些公益事业。

按照我国《信托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公益信托的设立应为了以下的公共利益:(1)救济贫困;(2)救助灾民;(3)扶助残疾人;(4)发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事业;(5)发展医疗卫生事业;(6)发展环境保护事业,维护生态环境;(7)发展其他社会公益事业。

从上述关于公益信托的法律规定看,公益与私益最根本的区别是受益人的区别——在于它并不是以特定的某一人或某些人为资助对象,而是以整个社会或该社会一定范围内的所有需要该项资助的人为资助对象。这在法律中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获得资助的条件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应当理解为,为使社会公众或者不特定的群体或者同一性质的大范围群体受益的应当认定为公益,因为其获益的对象并未被特定化,带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相反的,如果某一获益行为,设定的获益对象是指特定的一人或几人,或者是带有局限性的群体,那么就应当认定为私益,因为其获益的对象已被特定化,在确定的范围之外他人不可享受此种利益。

从信托上来看,如某一信托,它旨在救助全国或某一地区的所有无助的人,则属于公益信托;它仅以特定的某几个人为资助对象的话,就属于私益信托。从公益信托实质方面讲,该信托应该有明显社会利益。从形式层面看,受益人应该不特定。只有受益人不特定,谁都有可能从中受益,才可认为信托具有公共利益实质,从而成立公益信托。而私益信托是要求指定特定的受益人,可以是投资者,也可以是投资者指定的个体,受益具有确定性。

二、 从当前公益信托法律规定的缺陷重新认识公益信托的概念

当前公益信托在实践中的表现主要为两点:(1)委托人的非营利性,实践中表现为委托人的捐赠方式;(2)信托财产或者收益直接投资于公益项目(信托财产进行其他投资进行增值不在此讨论之列)。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法律对于公益信托的规定存在的两个问题:完全的非盈利性甚至是捐献使得许多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望而却步。作为资本,追逐高回报是其本性使然,而在中国老百姓还不普遍富裕的情况下,要求其参与公益事业不求回报甚至完全捐赠,很不现实,所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何出力的大有人在?说明大家公益之心是切实存在的,因此广大市民能够参与低回报的信托项目,就体现了其公益之心,集腋成裘,此类的公益项目中,虽然个人投资额度小,但是由于可以参与的人数可观,其规模不可小觑。

其次公益事业是列举性的,那么在对公益没有定义的情况下,如何理解项目的公益性,例如政府的经济保障房建设是不是公益项目?在传统的理解上,我们认为公益信托应该投资于公益事业本身,而如果经济保障房项目的信托资金是投资于开发商而非直接的公益项目本身,那么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公益信托?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于公益事业进行广义的理解,只要社会上的不特定的困难群体从这个信托计划的实施中得到了利益,并且实施者没有从中得到利益,均应该认为是公益事业。就经济保障房信托项目而言,经济适用房项目由住建房公司承建,住建房公司在承建人的基础上只获得微薄的利润,这也是准公益信托的关键性质之一,它不是单纯以获利为目的。此次信托的主要受益人为社会广大的购房困难弱势群体,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享有住房。民法理念“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住房是一个人生存的最起码要素,然而纵观现今全国房市,房价居高不下,普通个体只有望房兴叹,或者花一辈子的时间背上房债,成为不折不扣的“房奴”。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房地产的政策,试图稳定房地产市场,从宏观来看,这是一种政府公益的行为。所以可以这样理解,经济适用房是以满足社会人群对住房的需求的公益事业行为。公益的广义理解,可以扩大公益信托的范围,让那些政府想做而无力做的有利于广大困难群体的事项获得社会上大批小额闲散资金的支持。

从当前公益信托的缺陷看,我们应当将低于一般市场资本回报率、资金使用人不从中盈利、有利于社会弱势全体的信托计划纳入公益信托的组成部分,从而为公益信托扫除障碍,让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让更多关爱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

从委托人是否盈利看,我们可以将准公益信托称为营利性公益信托;而传统的公益信托则为非营利性公益信托。这样我们认为公益信托应该有两个部分组成,即典型的公益信托和准公益信托。

三、 准公益信托的运作模式

对于准公益信托应该尽快立法,使之运行具有法律支撑。我们认为准公益信托的基本运作模式应当

1. 盈利限制。准公益信托之主旨仍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因此委托人的盈利性应当设定上限,其投资回报率应当较低,作为信托产品,应当在信托平均回报率一半以下确定。

2. 投资额应当适当放宽。普通的信托投资额安排过高。投资起点为100万元,这个起点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过高,由于其经济实力的限制,导致许多人想为公益事业做出贡献,但是却有心无力。降低投资起点,不利于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例如5万元起步,可以参与公益信托的人数将会有巨大的增长。

3. 参与人数的解禁。普通的信托计划安排中,100万元到300万元的投资者不得超过50人,30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人数不受限制。我们认为准公益信托可以放开人数限制,只要符合最低投资条件者均可参与,这样将有助于公益信托规模的扩大。

4. 《信托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公益信托应当设立信托监察人”,本文认为,设置信托监察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信托的公益目的。准公益信托也应当设置信托监察人,作为信托运行的监管单位,通过财务监管、审计,资金的流向,保证信托资金的安全;通过审核合同、控制成本、监督盈利性,来保证朝着公益的方向发展。

信托监察人的聘任可以由委托人决定,同时由信托监察人监督受托人。

5. 根据《信托法》的规定,公益信托应当受到有关公益事业管理机构的管理,因此政府有必要对于公益信托的管理部门进一步予以明确,消除立法空白。

6. 政府加强对于准公益信托的指导。除了典型意义上的非盈利性公益信托外,准公益信托的认识和界定难免标准不一,认识各异,建议赋予政府有关部门一定的指导权,实时准公益信托的建议和指导意见。如果政府目前对经济保障房的准公益信托有明确的相关指导意见,必将有助于经济保障房工程的发展,有效缓解各地政府资金缺乏,有心无力的窘迫境况。

7. 赋予准公益信托推广手段。对于准公益信托,法律应该允许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公开推广,扩大宣传渠道,提升募集效果。

综全文所述,我国的公益性质信托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是一个大国,社会事业仅靠政府是无法全部解决的,典型的公益信托规模有限,因此,准公益信托是一个很好的解决社会公益问题的路径,既能吸纳社会上的公益资金,又能避免公益资金的流失,保证运用方向,还能解决很多老百姓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朱志峰.公益信托的法律特征及我国模式的探索.当代法学,2008,(6).

2. 张淳.信托法原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 林岚.我国公益信托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法治时代,2004,(3).

4. 宋蔚蔚.国外信托模式和品种类型对我国信托产品创新的借鉴.商业研究;2005,(8).

5. 徐卫.信托法基本原则新论.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3).

6. 欧阳白果,张军建,王晓东.我国信托税制的困惑及应对原则.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7. 查志刚.信托财产性质的比较分析.当代法学,2002,(10).

8. 潘伟.关于知识产权诉前行为保全的法律思考.法律适用,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