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资源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7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328-01
1.档案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1.1 档案资源是档案工作立身之本
档案资源既是档案工作的起点,也是档案工作的终极目标。无档案资源,档案工作就无从谈起,也更谈不上有效利用。所以说档案资源是档案工作的立身之本,是档案工作和档案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
1.2 档案资源建设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在企业的建设和生产运营中,档案资源建设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的有效利用所创造的价值往往是有形的,巨大的。档案资源是企业建设过程的真实再现;是领导执政的记录;是各职能部门决策、办理事务的必要参考;是企业和职工维权的重要依据。
2.档案管理信息资源工作现状分析
2.1 缺乏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档案管理没步入正轨
档案信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资源之一,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必要手段。只有建设先进的档案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的整体效益。虽然主管领导非常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但是由于档案工作内容繁多,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倒位,加之人员编制有限,致使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没有完全纳入正轨。
2.2 对存档工作缺乏重视性
认为档案工作技术含量低,在单位中得不到真正重视,仅处于你移交我接收、你不交我不管等工作状态是各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共性问题。而且大多数实行无偿义务服务,致使档案管理人员自动服务观念及意识淡薄,档案人员也就难以从工作中体现出劳动的价值,不能从根本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3.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3.1实行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企业应坚持执行档案资源管理集中统一,把一切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收集齐全,使其真正反映本企业整个历史面貌。每个企业应有档案管理部门、分管档案的领导小组以及覆盖整个企业的档案管理网络。领导小组应定期听取档案部门的汇报,切实解决问题。实行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从组织上做到统一领导、专业上统一制度、源头上统一管理,这样才能使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得到顺利开展。要在单位工作人员中普及档案知识和档案意识 ,树立正在办理的文件和事形成的材料是最重要的档案,应交档案室保存的意识。
3.2加强档案资源收集工作
根据当前企业发展形势扩大接收范围,不断地丰富室藏内容。档案收集工作对档案资源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案收集不齐全、内容不合格其价值就无法真正体现。收集工作不仅靠专职档案员,还应向全公司进行宣传,发动全体兼职档案员不但要收集好管理、经营、生产、基建等方面的资料,还应收集本部门和个人手中保存的各种门类的资料,在收集过程中还应把好规范性这一关,看看纸张是否符合要求、签字是否有效、有没有盖章、是否为原件等等。这样才能确保档案的有效和齐全完整。
在档案的收集过程中,不但要做好纸质文件的收集工作,还要做好各类现行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对于必须长期或永久保存的、符合归档要求的各种现行电子文件,无论是文本、图形、表格文件,还是影像、声音、多媒体等文件,只要有保存价值,就应及时归档。同时还应注意电子文件的相关背景信息及及软件环境和动态电子文件信息的收集积累,进一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3.3努力实现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同步产生双轨制
在平时的档案管理过程中,有的档案载体要隔一年或在工程结束时才整理完成,但实际上平时利用率就相当高。如果无电子版,那借阅时要进行借阅登记,在一大堆档案中查找,而且经常是一份档案同一时期多人借阅或者一人多次借阅,如果能及时将其扫描成电子版,采取逻辑归档的方法,存放于网络支撑系统临时数据库中,这样不仅能提高利用效率和共享速度,也让网络开发人员及时掌握其信息内涵,为进一步开发数据编研打下基础。
3.4深层次挖掘档案信息,实现档案资源的二次开发
在信息高速发展时代,用户对档案资源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原始的档案,而是变得更加个性化、多样化。比如说集团总部在电脑中可以随时查阅到任何一个二级或三级单位的设备状况,了解到从设备购置的立项审批、招投标、签订合同,到货安装、付款质保、运行维护等一系列信息等等。这些需求不是简单的数据应用,而是需要对大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再处理。所以说我们必须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等对海量数据进行聚集、分类,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开发档案信息中蕴藏的丰富的知识,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将这些“死”数据变成“活”信息,让更多的管理者和企业员工足不出户就可学习和利用整个企业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全智能服务。
3.5提高综合素质,探索管理新思路
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档案管理日趋完善,达到最优化,这要靠掌握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档案专业人员来实现。作为档案工作者,不能满足于现状,应主动、积极地提升自己的业务理论知识、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和档案学知识。第一,要求档案人员树立坚定的事业心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档案工作虽然是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但又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更具有一定的保密要求,档案工作者要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地做好工作。做到依法治档,使档案得以安全保管和科学利用。第二,要加强学习业务技术和各级档案专业刊物,清楚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时贯彻落实有关档案管理的新规定,执行新规范,按照新要求去工作。另外,还应密切注意国内外档案工作的发展动态,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第三,努力建立一支稳定、强大的档案管理队伍?。首先要健立一支稳定的专、兼职档案员队伍,档案人员不宜频繁更换。其次档案人员要善于结合本企业档案的形成、使用规律,创新制度、加强档案资源的积累、集中保管,确保各种载体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第三,档案人员还要善于想办法,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变通地、而不是呆板地做好档案工作。第四,档案人员应树立坚持学习的劲头,不但要学好档案专业知识,还要学习计算机及其他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做到在处理事情时少走弯路、不产生偏差。
3.6尽快实现档案的计算机管理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档案系统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发生变化。信息化为档案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是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档案的管理范围也应由以往的文字、图片档案等发展到电子文件,及其数据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和缩微胶片档案等新型档案。各馆应该根据自身馆藏的特点,尽快建立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以达到快速、安全、准确管理档案的目的。
4.结束语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应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和管理的作用,调动档案部门和兼职档案员的主观能动性,始终把做好各种载体档案的利用服务作为宗旨,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不断地找到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修正,才能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创新
1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创新的意义
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具体规划的基础,也是城市规划、建设、城管理维护等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凭证,更是城市自然面貌、地质状况、建筑物和地上、地下管线的真实记录。也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行政许可、市场监管和执法监督的重要依据,更是工程建设、运营养护、维修改造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秩序,维护城市安全,应对城市突发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建档案工作是由内部互相有联系的若干环节组成一个整体,包括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等环节。其中城建档案的利用工作,是城建档案工作的中心环节,开展这项工作,必须随着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城市建设,为城市社会经济等各项工作服务。我国城建档案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很大的规模了我国城市信息档案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其利用率之高,利用成绩之显著,堪称我国档案领域的热点。但在国家体制改革日益深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全球一体化浪潮风起云涌的新形势下,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也出现了许多困难,面临着许多挑战,我们要面对这些挑战和困难,期待着创新和发展。
2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城建档案馆大多在上世纪80年代初建立,所应用的操作系统由DOS转向Windows。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在总体上说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具体表现在:
2.1 库存城建档案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距离。
2.2 横向信息渠道不畅通。城建档案馆信息化水平极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规模档案馆差异很大。
2.3 城建档案馆处于自身封闭状态。档案馆类似于资料仓库,“活”信息被束之高阁,变成了“死”档案。资源共享观念淡薄。致使费用增多,成本加大。
2.4 随着国家投资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社会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投资主体不断涌现,档案权属困扰着统一归档管理的实现。
2.5 城建档案介质仍处于传统形式。数据库建设与当今信息传输技术要求相差甚远。
3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创新思路
3.1 抓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加强对重要数据的收集
抓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加强对重要数据的收集,将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为城市建设重要数据的备份中心。积极实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全过程管理,即以项目法人为管理核心,以纳入合同为管理依据,以监理控制为重要手段,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专业主管部门、城建档案部门及项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全方位参与下,实施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稽查、验收把关的全过程控制的新的重大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利用方式的创新,编撰:根据每个主题要求,搜集整理城建档案资料,归纳分析,编辑成册,这实际上是对档案的一种提炼,便于别人利用,包括各种城建统计数据、《建设志》等研究;积极挖掘档案的内在价值,总结规律或借鉴相关技术、工艺等,如各种建筑风格研究,城市发展演变研究,城市布局研究等;宣传:利用城建档案资料,制作展品、展室,举办展览,或者制作电视片,专题报道,多媒体演示系统,或者网页等,充分利用资料,增强宣传效果。
3.2 城建档案馆信息化发展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创新从体制上讲,就是要创新城建档案管理体制,创新城建档案内在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不断丰富和完善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提高城建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能力。现在的城建档案管理体制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不断发展完善、逐步建立起来的,作为政府建设行政职能部门的下属科技事业机构,在各城市以城建档案馆为主体,开展城建档案业务指导、收集、保管和利用工作。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全面铺开一次性实施,应该遵循“效益驱动、总体规划、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重点突破,分步实施。
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第一阶段的首要任务主要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档案管理的流程,实现各业务环节的自动化管理;其次是完善网络,建立档案馆内部局域网和与主管单位办公自动化网连接的内部网,实现信息共享和电子档案网上归档;第二阶段是利用平台的创新。除了传统的文件查阅、摘录、复印外,可以能借助工程图纸复印机、电视、电脑等设备,使图纸、声像及各种电子文件都可以得到查阅、复制和纸质输出。还可以利用网络,实现远程检索、浏览、下载。
3.3 加强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逐步实现数字城建档案馆
各设区市城建档案馆要抓紧进行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到"十一五"末,全部完成目录数据库建设,实现馆藏档案检索计算机化并与全省城建档案目录检索系统的数据共享交换。一是积极构建城建档案基本数据库,包括重要竣工项目数据库、城市地下管线综合数据库、声像资料数据库等各种专题信息数据,实现资源互通和共享;二是按照建设部《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要求,积极开展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术方法研究,各级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对库。有条件的城建档案馆(室)应对使用率较高及珍贵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逐步实现文件级计算机检索,有序推进纸质档案数字化和声像档案数字化工作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实行全过程的监督与指导,保证电子城建档案的质量。选择有条件的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和建设单位进行电子归档管理的试点引路工作,逐步实现电子档案离线移交以及网络环境下的远程接收。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档案的形式和内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纸质、照片、缩微胶片、录像带、光盘,文字、图形、图像、音频、等等承载着各式各样的城建信息从四面八方不断涌入、堆积,对如此海量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进而实现科学高效管理成为必然。做好城建档案工作,服务和谐社会,服务人民,是每个档案人应尽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郑向阳;我国城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城建档案;2003年第4期
[2]鞠伟芳;城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第13期
[3]刘美珍;浅谈《城建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及体会;城建档案;2006年第8期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信息资源 资源建设 资源共享
2010年,河南省在谋划“十二·五”发展过程中,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通过思量发动、系统研究、各界研讨和高层研讨,最终达成共识。2011年,建设中原经济区,顺利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国庆前夕,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将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国务院又批复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纲领性文件《中原经济区规划》。自此,在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中原经济区建设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加快信息资源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信息资源共享,是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中原经济区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纸质信息资源和电子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方面。迄今为止,信息资源经历了传统管理、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四个发展阶段。目前中原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大体上处于第三至第四阶段时期,但是总体发展不均衡,某些地区尚处于信息管理阶段甚至是传统管理阶段即第二或初级阶段。
中原经济区的信息资源总体发展缓慢,城市间信息资源发展参差不齐,特别是县市间的差距更大。有些地方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差,信息资源使用成本较高。另外科技信息传播渠道利用率低。许多信息资源如各级各类图书馆特别是高校的各种信息资源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和合理利用。而且各种信息资源相对分散,且各自为政,只顾管好各自的一亩三分地,信息资源重复性建设也屡见不鲜,信息资源粗放型建设的现状一直没有得到大的改观。
综上所述,中原经济区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无法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的“三化”协调发展的需要。
二、中原经济区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加快中原经济区信息资源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信息资源已经成为除材料和能源之外的又一大世界战略资源,信息产业发展也必将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信息化水平则成为衡量中原经济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加快信息资源建设的步伐,可以加快中原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减少信息资源低水平的重复性建设,缩小地区信息资源的差距,整合中原地区各种单一优势资源,实现区域信息资源强强联合、信息共享,促进区域信息产业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为中原经济服务。
加快信息资源建设,是促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道路的需要;是实施信息化支持智慧城市、现代农业发展,进而实践从“三化”协调向以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为内容的“四化”同步的需要。
中原经济区的信息资源建设亟需发挥各地优势,创建以各地优势信息资源为主导的特殊数据库。进而促进全经济区联网,节约信息资源利用的成本,整合各地各行业优势信息资源,打造中原经济区四省十三市综合信息资源总库,实现全区域信息资源共享。这已成为加速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由之路。
三、中原经济区信息资源建设的措施
第一,和实施与中原经济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法规。制定相应的法规,规范信息服务市场行为,促进信息资源共享。要加强信息政策的支持,加强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政策与法规建设,制定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信息产权问题,加强对政府信息资源和公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建立相应的信息标准体系。
第二,保障信息资源建设资金,统筹规划,优化布局。保障信息资源建设资金,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统筹管理,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性建设,保证信息资源在空间和内容上的均衡配置,实现全经济区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统筹中原经济区四省十三市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发展,促进信息资源从独立发展的单一性信息资源向综合型信息资源发展,实现不同地区各种特色性、专业性优势信息资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同步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不同群体和不同行业对信息资源的增长需求,也使信息服务更加专业化、多样化、全面化。
第三,要与国家信息资源建设总体规划相融合,与教育部建设应用型科技大学培养卓越教育工程师计划相互动,与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建设相协调,实现“四化”同步。结合农村的图书阅览室建设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特别是以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为主体的“三网融合”建设。以两个中心城市和各战略支撑城市及其存在的现有各级各类图书信息资源为基点,重点建设若干个省级数据交换服务中心和一批省级大型数据库,形成支撑政府决策和社会服务的基础资源。同时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保护传统信息资源,实现传统信息资源向现代信息资源的科学转化和平稳过渡,实现不同种类信息资源间的统筹发展。加快中心城区物联网发展,实施重点领域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支持重大应用网络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容灾备份和信息安全应急体系。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
第四,在典型代表性的不同类型地区,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程。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各个领域大力推广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资源在市场条件下健康发展,并最终转化为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四、信息资源建设实践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第一,充分利用当地人才资源优势,广泛挖掘和引导地方人才,注重基层一线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储备。例如可以对留守农村的青年加以合理引导和鼓励,使其成为农村信息资源建设和科学利用的实践者。实施中必须注重其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促使这种模式的持续化系统化发展,相信模式长久深层次的发展必将会在地方信息资源共享中有所作为。
第二,发挥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及信息资源相关部门的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高校理应在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可以借鉴现在高校团委和地方政府,正在实施的选派高校团委优秀青年教师到地方政府团委挂职锻炼,地方政府选派主管领导到民办高校党委挂职锻炼的成功经验。实施地方政府和高校图书信息相关部门(如图书馆、现代教育中心或网络中心、信息管理系)互派优秀人才学习体验,实现高校的信息资源先进理论、技术、设备和人才资源在新农村、城镇化建设中不断检验和锤炼,达到高校的各种先进信息资源成果与地方政府建设实践的无缝对接,促进各地的信息化进程,发挥高校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用。并精细化高校的各种信息资源成果,这种信息资源成果结合社会实践模式的深入演进和发展,必将对高校的教学改革和院系设置调整,以及图书信息部门信息资源建设服务创新,提供现实参考。为改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的现状,做出贡献。例如地方选派的准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人才,到高校图书馆实践学习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采购、编目、馆藏构建及纸质图书资源和电子图书资源查阅、流通、共享利用及信息资源安全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回到地方结合当地实际,形成自己独特的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策略。也可以各个地方选派相关人员及基层信息资源方面的决策者组成特训班。以短期培训班的形式,在信息管理系或网络信息中心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培训班的教材可以根据各班人员的特点和构成,由高校组织专家有针对性的编写组织。而且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也可以结合各个地方的特色,组织完成。参与这些培训班的专家、教师可以提供长期跟踪服务,随后派往地方进行教学实践,对教学效果进行回访验证,现场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纠错,最终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第三,扩大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内容,并在实践中注重共享建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使得信息构建的参与者和使用者都能在信息资源共享中各取所需,多措并举培育适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模式长久存在健康成长的土壤,使其在实践中和市场条件下不断发展,根深叶茂。例如在新农村建设中,让农户可以方便的使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查询近期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指导他们合理安排农事;查询农业产品的最新市场供求信息,教育农户根据市场需求信息科学种田,使其不断掌握市场规律,适应市场变化规则,增加收入。
五、中原经济区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
统筹中原经济区各地信息资源发展,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性建设,整合各地的特色和各行业的专业优势信息资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促进信息资源从独立发展的单一型信息资源向综合型信息资源发展,为经济区不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多样化和全面化的信息服务。
实现不同种类(纸质与电子)、不同时期(传统与现代)信息资源协调统一发展。结合农村的图书阅览室建设和三网融合建设,实现不同种类信息资源间的统筹发展。同时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保护传统信息资源,实现传统信息资源向现代信息资源的科学转化及有效利用。
另外,信息资源建设与国家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相衔接,与“十二·五”规划战略和中原经济区发展相结合,实现它们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促进。
六、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价值展望
信息资源作为除材料和能源之外的又一大世界战略资源,信息产业发展已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信息化水平则成为衡量中原经济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可以加快中原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减少信息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缩小地区信息资源的差距,整合中原地区各种单一优势资源,实现区域信息资源强强联合、信息共享,促进中原地区信息产业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为中原经济服务。加快中原经济区信息资源建设,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原经济区,是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需要,是加快实施国家建设中原经济区重大战略的需要。使中原经济区信息资源总体上从第三阶段发展到第四阶段,既要更加重视与人交流、重视学习、重视知识资产、重视竞争优势与创新,又要将结构化信息与非结构化信息和人们利用信息的规则联系起来,做到对知识的更好利用。
信息资源共享,可以带来信息资源产业的极大发展,实现信息服务和信息资源建设的繁荣发展,并促进相关领域产业的共同发展。带动相关专业人员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为在地方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及驻村干部等人员提供大展身手的平台。发挥高校信息资源相关部门的技术资源和技术优势,为成功实现应用型科技大学培养卓越教育工程师计划服务社会提供社会实践,为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目标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樊瑜: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的类型和特点[J].情报资料工作,2002(1).
[2] 索传军:论网络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1999(1).
关键词: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1-0000-02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Reading Room
Zhang Mingxia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Harbin15008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electronic reading room as the use of multimedia computers,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etwork equipment,providing readers with a place of multimedia E-literature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only active and effective network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reading room,can we truly achieve the network to maxim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formation sharing,better electronic reading room to expand the scope of functions and services.
Keywords:Electronic reading room;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网络为主体的虚拟现实技术使图书馆走向多媒体电子技术的崭新领域。而电子阅览室就是集电子型文献、印刷型文献及检索、阅览、服务为一体的网络电子信息资源系统。它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内涵,成为重要的虚拟馆藏,使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但在实际工作中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整合性,从而使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率大幅度降低,因此,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整合,加强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源建设,更好地拓展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和服务范围,使读者服务迈向新的台阶。
一、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电子阅览室作为提供网络信息资源的场所区别于网吧和其他一些提供网络信息资源的场所。电子阅览室的网络信息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网络信息资源的引导性。互联网被誉为一所没有围墙、没有桌子、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大学,它连接了世界各国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和学术机构,蕴藏着世界上最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这些信息资源在网上的分布是无序的和繁杂的,读者自行查找既费时又费力。为了节省读者的时间和精力,使读者及时高效地查找所需网络信息,可以在电子阅览室主页上创立重点专业学科网上信息引导网页,使电子阅览室主页与网上常用重点学科信息源的网址和站点直接链接。通过对重点学科的信息进行查找、分类、筛选、整理、归纳,建立重点学科的专业网络资源目录,并通过与其他网站的直接链接,创建一个重点学科的网上阅览室。
(二)时效性强。首先,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文献,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的传递和获取的方式,摒弃了传统的出版概念,实现了无纸化的出版,节省了中间环节,因而大幅度减少了文献的编辑出版时间,使读者和编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交流,使出版物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吸引更多的读者。其次在网络阅览过程中,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读者可以随时随地直接检索、任意浏览和自由选择并获取全球网络上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时效性。
(三)网络信息资源的多功能性。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首先是多媒体阅览功能。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图书馆应该利用电子阅览室向读者提供多媒体阅览服务。多媒体集视、听、用于一体,可以通过阅览各种学习光盘,包括科普、美术、旅游、军事等类型的光盘,这些光盘都可以镜像到服务器硬盘上,让大家在局域网上共享。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游戏娱乐、欣赏电影和乐曲,可谓其乐无穷。其次是网上参考咨询功能。网上参考咨询服务主要是利用E-mail进行信息服务员和信息用户之间的双向交流,它突破了传统咨询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在任意时间获取或提供信息,是一种更为灵活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第三,信息检索、传播与存储功能。信息检索是电子阅览室最基本的功能。由于信息量的大幅增长,读者不再把时间浪费在查询繁琐的检索工具书,而逐渐依靠计算机进行检索。读者除了可以检索本馆自建的如期刊数据、书目数据、读者借阅信息等,还可以检索本馆购买的数据以及电子出版物,联机数据库、联机馆藏目标库等。信息的传播与存储功能是电子阅览室的辅助功能之一。电子阅览室可以通过电脑、扫描仪等设备将大量的纸质信息转化为电子化的文档信息,这种电子化的文档信息不仅能解决大量资料的储存和保管问题,还能极大地扩大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使无论是本地用户还是远程用户都可以查找、浏览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
二、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的电子阅览室的馆员和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的业务素质、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外语水平的局限,使得他们对网络信息的分类、总结、鉴别筛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更高层次的标准和高质量的信息技术处理经验不足。
(二)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第一,图书馆经费投入不足。有些高校图书馆由于经费有限,专业人员能力有限,造成他们在从事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等工作时力不从心,使得网络信息资源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读者在利用它时并没有觉得高效和便捷。第二,各馆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中缺乏协调性。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要求各馆加强交流和协作,但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各馆仍然相对独立,缺乏分工协作。各馆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网络信息资源时,相互之间没有及时沟通,不仅造成大量信息资源重复建设,而且没有形成本馆特色,降低了读者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效率。第三,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差异与信息利用的矛盾。随着互联网的急剧膨胀,信息市场竞争加剧,信息市场的发育还不完善,使得信息资源的质量优劣不等。目前,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源需求呈增长趋势,这种增长趋势主要表现为读者需求质量层次的上升和高质量需求量的增加,为此必须将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问题放在首位。在实际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中,由于信息制订的标准不同,造成信息环境的混乱,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信息问题,如侵犯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非法存取信息,非法使用信息技术,信息的授权混乱等。第四,网络信息资源更新慢,重复建设严重。网络信息资源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信息的生命在于不断的更新保持与时俱进。高校电子阅览室的网络信息资源一旦形成,更新速度慢甚至不更新,造成信息资源的内容陈旧,使读者查询的资料时效性差,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例如,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网页上采编部的采购动态,采购新书的数量和类型,流通部读者借阅、催还图书的情况,技术部的网页更新情况,期刊部的最新期刊,咨询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动态等,这些信息都要不断的更新才有实用价值。另外信息资源重复建设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各个图书馆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资源建设水平无法提高.第五,在“自费”和“免费”问题上,重视商品化电子出版物的采访,忽视了网络信息资源的采访,当前,由于采访相对容易,光盘是商品化的电子出版物发行的主要形式,各馆的电子阅览室都收藏了大量的光盘。但只凭光盘这一种媒介,距离建成完整系统的网络信息资源还相差很远,只有收藏一些经过有序化组织、整理和加工的丰富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发挥电子阅览室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作用。电子阅览室网页制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网上信息资源的组织、整理和利用,各馆主页上均有规模不等的网络导航,但这种导航只是对网络资源的地址进行链接并对资源内容进行简单的描述和说明,反映不出站点的内容、类型和特色。
三、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图书馆经费投入,提高馆员的素质。高校图书馆领导的重视是加大经费投入最重要的因素。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正常运转需要充足的资金做保障,更是建设网络信息资源的前提和基础。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获取高质量的信息,就要把无序繁杂的信息整理成有用的信息,提高信息的质量,自建数据库,购买管理软件和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库,购置先进的信息设备,通过加强对馆员的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素质等,这些都需要高校领导的重视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二)加强协调性,开发本馆特色数据库。加强各馆电子阅览室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协调性,及时交流和沟通,避免不必要的信息重复建设,节约资源,加强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另外,只依赖购买已有的数字化信息和电子出版物等资源是不够的,必须加大自建库的规模,积极开发本馆特色数据库,如本馆自建的期刊数据、书目数据、读者借阅信息、因特网信息等。例如:可以把所有图书自带光盘做成数据库,把所有光盘内容复制到服务器上,还可以把本馆每期的期刊目录和报刊的主要内容建成数据库,读者可以通过检索,选择期刊,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方便回溯检索。
(三)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与信息利用的价值。由于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质量高低不同导致它们被利用的价值有所不同,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将网络信息资源化整为零,分类评价和筛选,按适合各类信息资源特点的标准进行评价,按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网络信息。除了提供完整实用的信息之外,还可以将一些信誉度高、口碑较好的热门站点推荐给读者,对常用网站做出评价,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为读者提供一个较高的查询起点。
(四)加快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避免重复建设。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关系到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过时的信息不仅不能满足读者信息需求,而且过时的信息没有多大利用价值,还会给读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所以要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就必须加快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另外要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节约人力物力资源,提高资源建设水平,节约读者的时间,满足读者需求。
(五)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采访。重视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资源的采访,对其进行有序化组织、整理和加工,对其内容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说明,使网站的内容、类型和特色一目了然,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
参考文献:
[1]刘俊熙.网络环境下社会科学信息检索[J].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6
关键词:档案馆 信息集成 档案信息资源 建设体系
档案信息集成服务,亦可称为档案信息资源集成式服务,或是“一站式”服务,即将信息集成服务理念应用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中,在数字网络环境下,通过对档案信息服务各要素进行集成与动态的整合,构建优化的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体系,使用户需求实现最大的满足。在档案馆信息资源集成建设过程中,对用户、档案资源、信息技术、档案馆功能和外部环境进行集成优化,以用户需求集成为中心,以馆藏档案信息资源集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集成为驱动,以环境集成为依托,以档案馆功能集成为过程,动态地构建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一、用户需求集成
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要明确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核心,用“以人为本”作为判断标准,审视档案工作的方向、重点和成效,审视档案馆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能力建设。
1.用户的管理
用户需求集成首先需要对用户的含义进行界定。以用户为中心不能只考虑到当前的用户,此“用户”应是大范围的、包含未来的,档案工作的远瞻性也要求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应以历史大局的需求为导向,为整个历史的发展进程提供服务。故而在集成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时要考虑档案资源的长远价值,对潜在的、长期的用户进行预测,对用户信息进行集成管理。
2.需求的集成
用户需求集成管理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以人为本”思想模式的一个重要表现。要推进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便要了解用户,需要对用户需求状态进行跟踪,建立并维护与用户达成的契约,建立对用户需求的可测试标准体系等。可借鉴图书馆建立一个专门的信息服务咨询台或是虚拟档案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直接与用户接触,向用户提供馆内的资源和服务的基本信息,协调不同的服务机构满足用户的需求,或设立专门的部门与人员,分析较复杂的用户需求。建立用户需求管理部门,制定明确的服务协定和完善的服务规范,畅通读者信息反馈渠道。①
二、馆藏档案信息资源集成
馆藏档案信息资源集成是档案馆信息服务建设的物质基础。学者毕建新、张照余曾从标准、技术和组织管理层面对档案信息资源集成进行了阐述,②笔者认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之资源集成最基本的内容是档案信息资源的集成。
1.资源的有效
“有效”的资源是档案信息资源集成整合的第一步。档案信息资源集成整合时不仅要讲究数量上的“合”,更要注重质量上的“合”,要保证对公众提供的档案信息资源都是有实用价值的,要保证整合时档案信息资源的可用性与可开放性。故要做到以下两点:一要及时对馆藏档案进行解密降密,保证可开放档案资源的内容与范围更新。 二要紧随时代特征和社会民生潮流,筛选符合当代社会需求与时代主题的档案资源,继而进一步挖掘档案知识内涵,丰富档案内容,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共享。
2.集成的有效
手段的有效是档案信息资源有效集成的重要步骤。在进行馆藏资源结构调整时,不能盲目地、不切实际地强调馆藏档案结构上的完整,因为从全国档案馆藏分布实际来看,即使是综合档案馆内的馆藏档案也不可能是真正的综合,这是由我国特殊的政治体制以及档案事业体制决定的,如城建档案馆与综合档案馆之间的矛盾等。在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时要分析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分析信息用户的特征,继而针对性地整合优化馆藏档案信息资源,一要丰富和优化馆藏内容和结构,建构平民化的档案馆藏;二要加强特色馆藏的建设,并通过一系列专题服务形式进行开发利用的工作,以实现多元一体化的服务模式。
三、信息技术集成
信息技术集成要敢用、善用新技术,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一个虚拟环境,营造一个虚拟共享平台。在这个数字环境中,用户通过各种功能界面,通过安装网络搜索引擎,获取电子档案资源及其他信息资源。然而对各种信息技术,也不能盲目地应用。
1.敢用新技术
档案界在谈到现在网络技术对档案工作的运用时多用“新”这个字眼。实际上这个“新”只是相对于档案工作的传统手段而言的,而这些媒体、网络、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行业、其他学科领域以至图书馆学领域都早已被运用。面对现在科技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压力,档案学科需要这些网络通信技术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故面对这些“新”技术,我们要敢于去利用,去构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场所,拓展档案工作的空间。
2.善用信息技术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离不开网络技术的驱动,善用信息技术要用集成的思想管理这些信息技术,包括技术集成与档案网站集成。信息技术集成指除了拥有获取电子资源的软件外,还应安装各种软件,提供一致、快捷的用户界面和简明详细的电子版使用指南。在充分利用数字档案馆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一站式搜索引擎、知识导航、虚拟参考咨询、虚拟社区档案、专题论坛、培训课程与预约系统等内容的建设。③档案网站集成指档案馆要在《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的指导下,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政府上网工程,进一步在总体上加强馆际间的网络建设,实现彼此间的联网工作,从而实现彼此间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目前,全国基于互联网的档案网站已逾千个,且都直接或间接地链接在一起,供登录者了解馆藏范围,检索档案文件的目录信息。这种方式被称为“网站集群”。④
四、服务环境集成
服务环境集成即要把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放入社会各种环境中,对各个环境综合分析,获取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有利因素,进而采取相应措施,联合其他外部环境力量共同推进档案馆的信息服务建设。
1.环境的集合
在信息化及档案信息化这一大时代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集成建设面临着各种外部环境。一是近年来政务信息环境的形成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二是国家法制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等的逐渐建立为档案信息资源集成建设提供政策环境。三是国家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以及数字化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和超文本等技术的发展为档案信息资源集成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环境。
2.协同共建
我国档案馆信息资源集成建设的要素和措施纷繁复杂,既包含档案工作的专业范围,又涉及了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实际操作时须把这些因素紧密结合起来考虑。不仅要认识到这些措施的重要作用,还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和谐共处,共同发挥作用。
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实施,为综合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转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档案部门参与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成为政府部门公开政府信息的场所,拓展了档案服务工作的领域。档案馆借此机遇向公共档案馆转型,更加突出其服务性、公共性和开放性,更加体现出档案部门所应该具有的文化价值。因而我们应借此时机,发挥协同理念的思想内涵,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共同做好政府信息的公开,服务社会。同时,社会用户也是档案馆信息资源集成建设体系中的重要部分。要以人为本,从用户需求出发,以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对档案馆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形成档案馆与用户的互动,最终在档案馆信息资源集成建设这一动态服务环境中,档案馆、政府部门与社会用户三者协同合作,共建共享,共同推动档案馆工作向前发展。
五、档案馆功能集成
功能集成是信息共享空间理念⑤的理论基础之一,它是一种使相关多元信息有机融合并优化使用的理念。国内相关公共档案馆建设也应用了功能集成的理念,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2004年4月建成的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便是集决策参考、展览教育、社会课堂、咨询利用、信息集聚和传播、市场服务、学术交流、文化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种新的服务窗口。
现要将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看成一个功能集成的过程,将档案馆的各种功能,如档案保管、档案研究、存史资政、展览教育、社会课堂、咨询利用、信息集聚和传播、市场服务、学术交流、文化休闲等,通过依托整合的档案资源基础,先进的技术驱动,优化构建档案馆的服务模式与体系。通过功能集成,实现档案馆的集成化“一站式”,将信息开放存取环境中的档案信息资源系统与服务体系进行无缝式链接,实现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管理无缝隙,服务无边界”的新要求。
注释:
①⑤任树怀,盛兴军.信息共享空间理论模型建构与动力机制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4):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