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控编程的入门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要对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及理解接受水平有正确的认识。众所周知,中职生的理论学习能力相对薄弱,学习习惯、理解能力及注意力差,所以对于理论基础的讲解,应力求浅显易懂,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来说明问题。
在入门课上,首先和学生讨论为什么选择数控专业,介绍数控专业美好的就业前景,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接着讲解什么是数控技术,笔者先和他们一起回顾了普通车床的加工过程,之后引入数控技术――就是用计算机的控制技术和普通车床的结合,完成进刀和走刀的自动运行。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机器人――也是通过数控技术完成各种动作,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很容易对数控技术有个清楚的认识。
接下来引入机床的坐标系,讲解数控机床如何控制刀具精确运动,完成加工的。学生都知道,在报道汶川大地震时,精确到经纬度的点,还有精确制导导弹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准确击中目标,都是通过地球的坐标系――经纬度。同样道理,让数控机床上的刀具准确完成加工轨迹,也是通过建立坐标系精确找点,引出机床坐标系,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下个问题是怎么建立坐标系,建立机床本体和控制系统的联系,即对刀。笔者发现有很多同学甚至学完数控都不清楚为什么要对刀,不了解对刀的重要性。为此,笔者让学生尝试不对刀就运行程序,会产生什么后果。结果很明显,学生就有深刻的认识,以后就不会忘记对刀。通过这种简单的小尝试,比单纯讲解效果好得多。学生入门以后再讲解有关的知识就顺利得多。
二、知识与技能并重
对数控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今后发展所需的知识及技能水平要有清醒的认识。现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吃苦耐劳的职业素质,能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编程、维护等方面工作的中等技术应用人才。通过对部分已就业学生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就业很短的时间内就跳槽,久而久之脱离了本专业,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岗位;相反,如果能吃苦耐劳,顺利通过实习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不但能很好地系统掌握本专业的技能成为技术骨干,还能享受良好的福利待遇和培训升迁的机会。
目前学生都是90后,吃苦耐劳精神差,但对今后的工作生活有太高的期望值,所以必须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专业知识,学会学习。对《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理论课,按照老师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联系生活实例,完全消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当然对《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CAD/CAM辅助设计制造》等专业课更要努力掌握。通过实训,熟练数控加工技能,为尽快地适应工作生活而努力。
三、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 数控 实训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1-0215-01
随着机械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数控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大力培养数控人才已迫在眉睫。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主要是“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这类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人才。数控技术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技术,需要紧密配合生产实践。
然而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教学现状是:一是数控专业师资严重短缺,相关课程开设不足;二是实训教学设备(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类型单一,且往往落后于企业;三是没有适用的高质量教材,教学模式各异。
利用现有条件上好数控专业实训课应作到以下几点:
1 激发学生兴趣,上好第一堂“入门课”
数控专业和一般专业不同,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之前没有接触过数控机床,更有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数控。对于第一次接受新的学科学习,总是存在着极强的好奇心理。
这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来引导学生入门:(1)介绍好该课程与生产实践的密切关系。如数控加工实训课,可通过身边的事例来说明、提出问题。在生产中几乎无时无刻都离不开机械零件,像手表,汽车,大到飞机火箭航天器等。零件是怎么通过数控机床加工出来,使学生心中提出许多疑问来增加其想象、思考和研究。(2)利用多媒体介绍数控技术应用的重要性,精心准备一些相关的数控领域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可从发展前景、市场需求等方面来进行,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增强学习兴趣。(3)带领学生参观数控机床、现场操作过程、展示优秀毕业生的数控作品,有利于学生了解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开阔学生的视野,认识和了解数控机床不同的类型,提高学生对数控的感性认识。
虽然有的学生不是通过第一次课就能产生兴趣,但起始课是重要的,让学生觉得自己又增长了知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更是我们成功教好数控实训的一半。
2 注重理实一体,利用好仿真软件
对于“蓝领型”数控人才,必须以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切削原理及刀具、机床夹具、机制工艺等)为基础,学习掌握“数控机床原理及应用基础”和“数控加工编程技术”,还需要熟练掌握“CAD/CAM”软件。
传统的理论教学较抽象,脱离实践,学生往往会产生枯燥、厌倦情绪。书到用时方恨少,这种学习方法目的明确,收效最直接。在实训课中,总有学生感觉理论所学的有关内容到实训中不够用。这时我们要抓住时机向他们讲授理论与实训课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穿插利用数控仿真软件教学,形象生动,在实训教学中对原有知识加以巩固。数控仿真软件是一个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于数控加工操作技能实训的仿真软件,具备对机床操作全过程和加工运行全环境的仿真功能,可以进行数控编程教学,加工操作过程教学,使需要在数控设备上才能完成的大部分教学功能在此虚拟制造环境中实现,弥补了传统数控教学的不足。
基于这一功能和特点,使用仿真软件将大大减少在数控机床设备上的资金投入,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加快数控人才的培养速度。由于仿真软件不存在安全问题,学生可以大胆地独立进行学习和仿真练习。并对加工零件的几何形状和精度进行自我检测,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精简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学习效率。
3 实施细节教学,合理安排实训内容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尤其注重实训纪律教育,除进行原有的安全操作规程学习外,我们还从学生的每一个训练细节入手,列出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教育,使学生在上机床操作时牢记安全规程。
实施细节教学还体现在要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勤记笔记。实训课基本上被认为是全部动手操作,但是,学生不可能持续的操作机床,在操作过后很容易忘记。因此要求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地记笔记,不断的总结,比如学习数控铣平面铣削时,你可以在笔记上记下所有操作步骤,并注明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记下所选刀具、所用切削用量、转速、进给倍率、精加工方法等,课后再整理。通过自身的操作,容易出错的步骤重点标注,提醒下次操作注意。一周实训课程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小结,总结得失点以及自己的体会。通过天天记笔记,周周写小结的形式,让学生对数控专业的认识更进一步。这样实训操作课才能充分体现其功能。
在数控实训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很多带有盲目性,往往会浪费很多时间,特别是刚入门的学生,不知道按哪个开关,哪个键,只能不断的摸索。学生操作机床后收获很小,效率很低。考虑这一问题,笔者给学生整理了从“开机到出产品”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教学时再进行适当的讲解,要求学生刚开始时严格按照步骤规范操作。这样学生很快能够熟悉数控机床操作,大大提高了实训效率。
在实训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操作机床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在一次数控铣床实训课中,要求学生利用G68/G69指令练习加工图形,明确说明练习目的是为理解其指令格式,有的同学拿到一块毛坯后就输入程序,模拟图形正确后,开始自动执行。可是加工出的图形却比要求的要大,经自己仔细检查后才发现原来操作时未将原有的刀补修改正确,只能铣平面,重新开始。当平面铣完时,下课时间也到了,布置的操作任务自然没有完成。学生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步骤方面的细节,会严重影响实训效率。因此,向学生强调细节操作,培养学生的细致、认真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数控教学;仿真软件;职专学生;技能操作;实际操作
数控编程与操作是一门对学生思维要求很强的专业技术课,单纯的理论教学,易使初学者感到抽象、难学。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诸多不利因素,使教学陷入困难的境地。如何降低学习的门槛,激发学习兴趣,化“难学”为“易学”,化“苦学”为“乐学”,在教学中,我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做了些探索:
1理论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是相互联系,二者在学习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知道理论是靠实践来检验的,而实践则可用理论来进行指导。在仿真实习教学中,理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1.1从实践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我在仿真实习教学中,总是先拿出已加工好的真实的零件,精致的外观、光洁的表面,吸引着他们,使学生产生也要加工、想实践的心理,调动其积极性,为上好理论课做铺垫。如讲解点位快速移动代码G00,直线插补代码G01,顺时针插补代码G02,逆时针插补代码G03等,都是采用先看再做的方法,同时,提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的学生在练习中会产生一些错误,我就用仿真软件的授课演示功能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观察现象,及时纠正程序的错误之处。使之明白没有正确的理论知识就不能够加工合格的零件,产生一种迫切需要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知识的渴望。
1.2让学生在仿真课中掌握一定的理论:在仿真实习课中,每次我都展示一张难度适当的零件图,用直观的方式提问学生,让他们分析图形及走刀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编程指令,得出正确结论,从而来获得知识。如编程时用G71粗车循环的优点是什么?为什么加工外圆用G01直线插补,而回刀用G00快速移动呢?加工锥度时,为什么要用G01指令使 X轴、Z轴同时移动产生角度?这些问题的提出,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获取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习课中学生们感觉理论知识不够用时,我马上抓住时机把理论知识适当地拓展、加深,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掌握实践方法。
2坚持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仿真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针对职专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上,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仿真教学。所谓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仿真教学是将相关知识与能力,按照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在的逻辑联系,编成便于学生进行技能操作的相对独立的单元,在计算机上仿真出来。
在数控仿真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技能操作的积极性呢?首先结合学科特点,介绍数控编程知识的实用价值,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数控编程与今后工作的密切关系。从学生中挖掘具有实用价值的,能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典型事例,充分展现数控编程及操作的价值,使更多的学生对数控编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降低入门的门槛,避开空洞的理论教学,教学过程一开始先进行示范性操作,同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掌握操作要领。当机床的模拟切削声响起来,切屑飞溅,毛坯随着刀具的加工变成图样要求的工件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度膨胀,此时也恰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模仿的最佳时机。当学生独立完成,兴奋不已时,及时表扬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勇于战胜自己,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当学生激动的情绪趋于平静时,及时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工件为什么会变成与图样尺寸一样?机床为什么会自己加工?让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应用中找出自己现有知识结构的欠缺,促使自己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即“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另外,在每一个仿真结束后,我都及时地引导他们思索,对于我们已经做好的零件,你认为还有哪些缺点或者还做哪些改进。当同学们把问题提出来后,再让他们通过讨论,看看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是不是别人也存在,如果是别人没有研究过的,再进一步制定实施方案,并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其可行性,然后在老师的辅导下,把创新后的零件作出来。对于一些有价值的零件,建议他们保留程序,在今后的实际操作中加工出来。目前,我校已有不少学生加工的零件作为展品存在学校的荣誉室中。这样既实现了“用中求创”的教学目标,也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在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数控编程仿真教学中,还应重视学生经受挫折、克服挫折的教育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它需要青少年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斗志。职专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5-18周岁之间,大多数意志品质还不够坚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也较弱,所以在模块教学中,应创设让学生尝试“挫折”考验的情境,以此来磨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学生体验到只有经过艰苦努力,获得的成功才更有价值,从而产生足够的自信和克服挫折的勇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有意识地设置“陷阱”,如故意少编一个程序段、参数输入错误等,发生撞刀现象,致使工件车不出来,让学生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当学生真正排除了故障后,就会在“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感体验中既获取了知识,又培养了意志的坚韧性。因此,经受挫折、克服挫折的教育也是帮助学生增强信心的重要一环。这把“双刃剑”用好了,会让学生获益终生。
参考文献
[1]仿真软件:上海宇龙软件工程有限公司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V3.8.20050607版(25节点)
【关键词】数控 中职教育 培养目标 师资培训 教材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4-0161-03
二十一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学习和掌握数控技术已成为制造业从业人员的一种趋势。数控技术的应用在企业中体现为数控人员对数控机床的使用,其中数控机床是必备硬件。如果数控技术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物资,那么数控机床就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装备,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数控人才主要由职业类学校培养,在中职类学校,数控教育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的确定、师资力量、实训设备和教材开发四个方面。
一 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数控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定位,该专业有三个方向:数控机床控制技术、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和机械CAD/CAM技术,涉及数控编程、数控设备使用、维护与技术管理、数控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内容。根据安庆市纺织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的调研情况来看,安庆市及长三角地区主要数控岗位有:数控设备操作技术员、数控编程员、数控维修技术员。
1.数控机床操作人员
数控机床操作人才是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目前市场需求量最大。这类数控技术人才可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来培养,企业也可依靠自身力量从普通机床操作工中培养。这类人才要求掌握数控机床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机械加工与数控加工的工艺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的能力,了解数控加工的自动编程。
2.数控编程及工艺人员
此类人员在模具行业尤其受欢迎,待遇也较高,这类人才可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这类人才要求掌握数控加工工艺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模具制造基础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的能力,能运用至少一种三维CAD/CAM软件进行三维造型和自动编程。
3.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
此类人员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由于此类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较高,可通过本科或高职教育作基础培养后,经企业大量实际工作经验积累不断提高,这类人才要求掌握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知识,掌握主要数控系统的特点、接口技术、PLC、参数设置和机电联调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手工编程和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的调试和维护维修能力。
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职业学校,需要根据当地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确定自己的数控人才培养方向,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方式研讨目标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梳理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岗位职业能力,构建实用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以完成对其专业能力的培养。培养目标的确定一定是校企合作的产物,切不可闭门造车,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二 师资力量
数控专业科班出身且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教师在中职类学校实属凤毛麟角。我校的数控专业教师大多是其他学科转岗而来的,有些教师参加过国家级或省级骨干教师短期培训,有些则是自学成才。大多数控专业教师存在理论功底不够、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而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保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学质量的基础。我校从以下三个方面扩充数控专业师资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制订培训目标
我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示范学校,我校的数控技术应用是省级重点专业。根据我校数控专业建设的需要,我校数控专业教师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在培训目标和计划的制定上,学校负责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专业带头人负责骨干教师培训目标、计划的制定和落实,骨干教师负责青年教师和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目标、计划分级制定,培训任务层层落实。
2.落实培训途径
第一,生产实践。我市拥有十多家大型机械装备生产企业。我校以这些企业的技术精英和数控设备为依托,采取请师傅进课堂、送教师进车间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通过生产实践让我校的教师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环境,接触企业文化,融入产品研发、设计、工艺、制造的全过程。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可以弥补操作经验的不足,接触各类生产设备、了解最新生产工艺可以开阔眼界,把握生产状况可以为今后教学内容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设计理清思路。但生产实践并不能解决教师进修的所有问题。一方面企业关注的是生产的连续性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不可能长时间地为我校提供技术人员和生产设备,也没有精力为我校制定并落实教师进修计划;另一方面企业生产的产品往往比较单一,教师很难通过生产实践全面、系统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二,校内培训。我校拥有稳定的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有各类数控设备三十多台(套)。以现有条件为基础,在校内通过专题讲座、才艺展示、现场教学、技能比武等方式部分落实总体培训计划。
第三,骨干专训。为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20年)》,中央财政拨出专款,由教育部和人社部牵头,每年对中职学校教师进行骨干教师培训。这项培训已持续多年,我校多名教师参与其中。通过骨干教师培训,教师们汲取了先进学校的成功办学经验,与兄弟学校交流、分享了数控教学成果,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未来我校会有计划、有目的地持续选派中青年教师参与该项培训,使中青年教师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第四,高校进修。为夯实数控理论功底,我校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高校进修。通过他们参与高校课程改革实验等活动,系统学习数控专业知识,把握数控领域的前沿信息。
3.检验培训成效
师资培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师资培训工作很容易流于形式。我校从四个方面检验考核师资培训的成效:
第一,考核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各级各类培训均需由受训教师提交培训报告。校内培训由培训负责人为受训教师做点评;企业实践由厂方提供培训证明;骨干专训和高校进修需取得结业证书。以上资料存入教师培训专项档案,培训成绩与教师年终考评挂钩。
第二,考核教师参与学科建设的情况。从课程大纲教学计划的制订、校本教材的开发到目标任务的完成等学科建设等方面综合考察教师培训成效,并将该项考察结论作为教师续聘和晋级的主要依据。
第三,考核教师参与技能鉴定的情况。我校教师通过培训和自身的努力,要在双师两条线上不断进步:一条线是助理讲师讲师高级讲师,另一条线是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学生毕业时需要取得双证书。学生技能鉴定通过率列入任课教师业绩;青年教师及转岗教师双师成长情况列入骨干教师业绩;骨干教师双师成长情况列入专业带头人业绩,该项考核成绩作为评优的依据之一。
第四,考核教师参与技能竞赛的情况。技能竞赛是一个检验综合教学能力的平台。学校每年定期组织数控专业学生参加校级技能竞赛,积极参加市级甚至国家级学生组和教工组的技能大赛。学生参加竞赛取得的成绩列入骨干教师业绩;教师参加竞赛取得的成绩列入骨干教师或专业带头人业绩,该项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评优和获奖的主要依据。
三 实训设备
经过多年的积累,我校现有数控车床16台、数控铣床3台、数控加工中心5台、数控车装调实训装置13套。这些设备用于师资培训或参赛选手集训是没有问题的,可用于成建制班级的数控技能实训,这点设备远远不够。针对数控设备数量不足,我校的解决办法有三个:
1.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不断增添设备
我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纺织高级技工培训中心,省机电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市公共职业训练基地。自2008年起,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市人社局通过各种渠道为我校投入设备购置资金两千多万元。今后我校会将数控设备的采购列为资金支出的重点,分阶段充实完善数控车、数控铣和加工中心实训设备。
2.利用仿真技术解决初级实训问题
数控编程与操作是数控专业学生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单纯的理论教学,易使初学者感到枯燥、难学,使数控编程与操作教学陷入异常困难的境地。如何降低学习的门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化“难学”为“易学”,化“苦学”为“乐学”,在实际教学中,数控仿真软件的使用可以部分解决这些问题。
我校建有两个共100个工位的数控仿真实训室,安装有正版数控仿真软件。作为数控教学入门级实训平台,仿真软件的使用优点有:(1)资金投入少,规模化教学效果好;(2)有效减少设备故障,降低物料投入成本;(3)可以克服学生畏难心理,使学生能迅速上手操作;(4)可视化效果好。无论外圆或内圆加工均可清晰地观察到刀具的走位情况,为学生掌握循环加工指令提供帮助。
现有仿真软件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仿真对加工工艺的要求不高,错误的加工工艺能在仿真时畅行无阻;(2)不利于学生养成谨慎的操作习惯;(3)刀具品类不全,有些加工内容无法通过仿真软件完成;(4)部分操作技能的训练无法通过仿真完成。如刀具安装、工件装夹与找正、掉头装夹、内外径测量与读数等。
3.充分发挥现有机床的作用
由于设备数量有限,能通过仿真解决的问题都在仿真机上去做,仿真机做不了的综合性实训只能上设备,这就需要合理安排实训内容、时间和师资,在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设备,使学生通过实训获得操作数控机床的基本技能。
为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充足的单人单机操作时间,我校采取下述三项措施给予改进:(1)减少每个数控专业班级学生数,改大班(40~50人)为小班(20人),使每个数控班的教学活动能不间断连续进行;(2)数控实训采取倒班制,不同班级轮流实训,歇人不歇设备,同时注意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3)配套充足的工量夹具、刀刃具及辅助用具,确保实训过程顺畅。
四 教材开发
教材的选用涉及用人单位需求、学生的学习能力、现有教学设备状况、师资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因素,现有的教材很难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活动中,我校与行业企业专家、数控岗位技术精英、兄弟学校数控专业同行一起共同研讨针对特定数控岗位的课程体系,并开发高效、实用、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现有的教材在实用性上往往做得不够,如编程时不考虑毛坯规格;切削时不强调刀具的规格;螺纹加工编程时螺纹小径究竟如何计算,为什么不同的算法结果会不一样等等。
校本教材是校企双方通过调整课程计划和结构、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现有教材进行校本化、个性化的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内容和结构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学校的特点和企业的需要。数控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突破传统教材模式的束缚,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校的设备情况、师资水平、教学水平,合理地安排知识点,从而最大化地指导教学、指导学生。构建和谐的教学过程,达到老师喜欢教,学生喜欢学,提高数控专业教学效率。数控校本教材的编写应注重“会用、实用、够用”这一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应有所取舍,理论知识要把握分寸。实践教学应尽可能详细周到,对实操过程中的每一步应产生什么效果、会发生什么状况、应采取什么紧急措施等,要让学生心中有数。
由于校本教材使理论教学总体难度降低,理论教学课时相对压缩,减轻了学生理论分析的难度,使学生便于理解所学内容;同时大大增加了实训的教学课时,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设备,了解它们的功能与原理,更熟练地掌握机床的使用,操作技能提高迅速,学习兴趣明显增强,教学效果显著提高。由于教学活动以设备与应用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实用性更强,各部分知识联系更密切,提高了学生对社会一线工作的适应性,并增强了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突出了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陈为国.数控车削加工编程与操作[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关键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监控体系;数控技术
随着中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数控技术专业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与实施,在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对于如何构建公正、客观、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变得尤为重要,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做中学的效果急需解决。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数控专业在人才需求调研方面做的不到位,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课程开发等方面缺少行业企业实践技术人员的直接参与,从而使课程标准的制订存在很大随意性,定位不准。部分学校为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忽视了针对性和职业性,脱离区域经济实际,制订了过高的课程标准,致使学生的就业出路方面出现瓶颈,实践教学评价也无从谈起。
目前在实践教学评价方面,对评价方法的研究缺少深层次考虑。学生实践教学考核的通过率大于理论教学考核的通过率,仍有重视理论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
中职学生专业实践环节作为职教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核心――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要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做中学、做中教为主要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培养实践能力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数控技术是当今制造业应用最广泛、发展势头最猛、新技术发展最快的一门应用型专业。因此,培养适合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大量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中职教育的紧迫任务。
二、学校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极不相称,存在着较大的距离。特别在数控专业实习实训环节上,由于教学投入太大,各学校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重理论知识说教,轻操作技能训练;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地位;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重训练单纯课题,轻训练生产化与职业精神教育。其结果是教学效率低,教学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学生缺乏应有的实际操作技能,岗位适应性差,职业技能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综合素质不高,培养的学生得不到企业的欢迎。职业教育实习实训环节改革的滞后已成为严重影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制约瓶颈。尤其是我校数控专业学生,在本地就业较少,对口就业较少,就读人数也在变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校数控专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着手对中职学生专业实践环节的改革研究就刻不容缓地提上了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议事议程。我校作为宿迁市直属学校,多年来在机械制造专业方向尤其是数控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校厂一体,产训结合”的教学模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肯定。同时我校已有一批中青年数控专业教师一直从事关于该专业学生实习实训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所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学生数控技能培养效益最大化及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育教学评价进行研究,以期取得一定的建设性成果。因此我校经过申请,进行了此项课题的研究。
三、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随着数控专业教育探索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问题日渐凸现。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数控实训教育资源,正确引导数控专业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和情绪,有效达到中职数控专业的技能培养目标,这是本课题研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1.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必须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学生职业成长的基本规律,遵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方法上可采用快频小步、重点突出的原则来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受到正面激励,体验项目完成时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中职教育成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
2.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本
改变传统的终结式评价方式,采用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与素质并重的过程式教学评价,全面、科学地考核学生的安全环境意识、专业能力掌握、理论知识应用、团队协作精神、计划和决策能力、完成工作任务质量、自我学习能力等多元能力评价,结合过程性考核成绩多元全面地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给出学生最客观、全面、公平的评价。
3.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的选择
根据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和评价标准,拟采用激励评价法、过程评价法及综合评价法。
激励评价法是指观察找出学生的优点或创新之处或成功之处,并结合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目标,制订出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过程评价法是指教学评价的标准源于企业技术型人才在完成某一生产任务时所应掌握的程序性知识和相应的技能,其教学目标是综合先前学过的数控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项目训练积累经验,从而形成某一方面的专业能力。
综合评价法是指综合运用绝对评价法和过程评价法实现高年级学生接受模拟职业岗位任务要求而设置的综合训练项目所进行的教学评价。从实训过程中积累设计、编程、操作等生产一线经验,从而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训练。
四、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应用
1.激励评价法的应用
《机械制图》《公差与极限配合》等基本技能训练的课程内容一般是数控技术专业的入门技能内容,通用性较强,基础作用明显,其最终考核应以激励评价法为主。因其评价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操作性强,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学习数控编程加工奠定基础。
2.过程评价法的应用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实训环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学生技能、知识的建构。
《典型零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零件造型与自动编程》等课程的专项实习、专项技能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专业中某一部分技能。通过实习、实训,使学生体验完成一个生产性项目的全过程,因此在这类实习和实训中采用过程评价法,侧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双重评价。
3.综合评价法的应用
综合实训是将若干门专业课程内容通过一个实训项目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积累经验,从而实现一个“准技术人员”的综合训练。这种训练的成果接近或基本上与企业生产一线的真实生产任务吻合,故应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我校目前已经让学生综合实训过后参加学校工厂产品的加工,正好给他们一个综合评价的机会。
实训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训教学不仅要重考核结论更应重训练、评价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师生合作、互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为了更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实训,我们还通过开展社会、企业对中等专业数控技术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要求的调整与研究,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构成及培养目标,并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对数控专业操作技能培养的教学评价方案展开研究,从而制订出一套完整的、切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操作技能评价方法,切实提高中职数控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虹.高职《数控编程》课程教学探讨.机械职业教育,2002.
[2]申晓龙.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张柱银.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王侃夫.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护.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