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的便捷性

网络的便捷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的便捷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的便捷性

网络的便捷性范文第1篇

一线城市的房价经过过去十多年的飙升,已经锁定在一个高位。但你必须知道,中国的城市化尚未完成。

未来,将有三股看不到的力量影响甚至决定新一轮城市化的走向。那么,一线城市中,谁将是赢家?

第一股力量是市场。中国的“普遍城市化”已走过,二三线城市住宅库存高企,而“大城市化”方兴未艾。未来,生产要素将继续向东部沿海集聚,当中国人从农耕走向海洋,一线城市中将有重量级的航运枢纽脱颖而出。

第二股是全球化的力量。英国脱欧,欧洲小国的市场割据和恐袭的不确定,将成为欧洲经济的定时炸弹,而太平洋两岸将成为新的增长极。中国的一线城市,必须重新思考如何将自己接入这一轮新的跨国增长浪潮。因此,高效连接亚太经济带的航空枢纽呼之欲出。

第三股力量最为关键,它是城市的创造力。一座城市会拿出什么样的策略来对接以上两股力量,推动自己成为新一轮“大城市化”的赢家。显然,唯有创新。一个城市必须成为科技创新型枢纽,积聚最好的人才、最顶尖的技术、最具企业家精神的创新资本,才能最终胜出。

某种意义上讲,这可能是中国一线城市的“又一轮洗牌”,输家将难有翻身机会,而赢家更加一骑绝尘。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政经第一城”的北京、承载外资旧梦的上海、年轻的深圳,以及低调务实的广州,一线城市必然根据自身禀赋的不同,选择各自的道路。

广州选择了“建成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发展战略,这是新时期广州城市发展的历史选择,更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责任。

这一城市发展战略的历史性选择背后有何创新和深意?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回顾数百年来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以来,世界经济版图的变迁。 海洋时代需要航运枢纽

谈中国一线城市的未来,必须回到中国历史的最深处。因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史,本质上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迁徙史。

历史上,在华夏主体民族形成之后,中国人曾经历过两个方向的大迁移。先是由西向东,再由北向南,这种迁移也是一种经济现象。它出于人口的生存需要―比如躲避战乱,背后也有生产力和技术条件进步的推动。

松软的黄土、茂密程度适宜的森林、源于雪山的拥有稳定流量的河川,它们都非常适合原始技术条件下的农耕和渔猎,因此中华民族最初的生存地是在西北黄土地带。非洲、南美洲之所以无法诞生媲美四大古国的文明,很大程度在于这些地区的河流,比如尼罗河、亚马逊河,其流量受雨水影响大,不稳定,所以无法孕育和集聚发达的文明。

随着青铜、铁器先后使用、农耕技术的飞跃,以及人口的增加,中国人开始东迁。帝制王朝或者分裂时代,除了将长安作为首都外,很多政权都长期将洛阳作为“东都”,这背后都是人口和经济东西转移使然。

然后是南迁。历史书对于中国人南迁的描述汗牛充栋,本文不再赘述。最后,经过长期的东迁和南迁,在中国人进入工业时代之前,农耕的中国在版图上形成了一条“胡焕庸线”:自黑龙江瑷珲至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约45°),线东南半壁的36%的土地供养了全国96%的人口;而西北半壁64%的土地仅供养4%的人口。

但随着中国人进入工业时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华民族进入了另一次大迁移。这一次迁移的方向,和以前两次方向相似,但目的则更加明确―面向海岸线,特别是向集聚着大工业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三大沿海发达地带迁徙。

人口的大迁移也形成了中国城市地位的更迭。在农耕时代,以及工业时代的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城市只能被分为两类,即首都和非首都。

首都自然不必说,它是全国所有资源的中心。地方治理基本上是根据中央安排“画地而治”,而地方城市的形成,也并不是生产要素自然积聚的结果,而是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和利益分配过程的副产品。

在工业时代的市场经济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形成模式开始发生本质转变,过程变得更加市场化。北上广深成为了中国的“一线城市”,这里集聚着中国最高质量的生产要素,最好的企业群体,以及最具雄心的年轻人。

大城市化还将继续。横向对比来看,日本的三个大都市圈集中了将近70%的总人口,生产了全国74%的GDP。而中国,显然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接受《南风窗》记者采访时曾说,按照中国的人口规模和经济模式,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未来人口达到5000万也有可能。

经济学家的话只是一种对大城市化的善意估计,未必成真。但中国的“大城市化”的确还有空间。从本质上讲,新一轮“大城市化”,也是中华民族从一个农耕民族迈向工业民族,从内陆时代迈向海洋时代的过程。因此,成为国际性的航运枢纽,这是赢家的必然选择,而广州基础优越,必须当仁不让。 全球化时代需要航空枢纽

2016年6月16日,中远集团散货运输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广州举行。中远集团散货运输有限公司是全球海运散货第一大船队,航线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港口。

一家公司成立是个“小事”,无需大书特书,但它却暗示着广州的大未来。作为一座曾经的“海洋城市”,广州正在恢复它昔日的荣光。

乾隆年间,清政府把广州作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 中外贸易在清政府指定的“十三行”进行。不过,这并非广州真正的荣光。历史上,广州作为中国的大港,是“自然选择”而不是中央政府“特许经营”的结果。

隋唐时期,广州便是中国四大港口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但一千多年以来,广州、泉州、扬州、宁波(明州)等四大港口,仅有广州和宁波得以延续繁荣。

因为,除了战乱、朝代更迭和自然环境变化(比如水道淤塞)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对港口的需求是不同的。

在工业时代,任何一个世界大港的背后都会有“大工业”的支撑。海运一直都是工业原料和成品最经济的运输方式,而主要工业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基地的选址除了靠近铁矿、煤矿之外,另一条原则是靠近大洋。当然,最好两者兼而有之。

珠三角作为“世界工厂”,广州港迅速崛起。按照目前排名,广州港吞吐量早已跃居全球前5。但这个排名并不值得骄傲,更值得骄傲的在于潜力。

目前,中国在全球排名前十的港口中,长期占据5席以上的席位。但其中很多港口都以外贸为主,内贸较少。在外部需求旺盛的时候,港口繁忙,业务景气,但遇到金融危机导致欧美消费的紧缩,则港口业务量将受到极大影响。

2008年之后,国内各大港口明显呈现出“内贸好于外贸”的情况。以深圳盐田港为例,在金融危机之后,该港一度出现了1989年开港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对比而言,珠江西岸最大集装箱码头―广州南沙港区却好很多。最新数据显示,2016上半年,在香港、上海等大型港口城市进出口货物集装箱数量均负增长情况下,南沙港同比增长6%。

对港口而言,所谓“外贸”,即原料和产品经过港口装卸,在沿海地带即完成加工并外销,物流系统并不深入中国腹地。但“内贸”则不同,大量铁矿石、粮食达到港口之后,需要通过内河航运、或者铁路、公路转运内地。反之,同样是内地货物通过内陆的物流体系,汇集到港口,然后通过海运运出。

广州港为何有“内贸”优势?除了广州传统的内贸大城优势之外,还在于“大广州地区”拥有华南、乃至中国大城市中硬件最优良、管理最高效的铁路系统。比如,在全国原来的铁路枢纽中,只有广州和上海有“海陆对接”优势。

除了中远这样的巨头“慧眼识珠”外,在金融危机后,外资巨头也愈发看重广州。2011年,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开始将原来30%安排在香港港口的船期与航线撤走,转移在广州南沙港区挂靠。

可以看出,由于强大的港口功能,加上高效的铁路系统对接,广州早已成为了连接世界和中国华南、西南乃至长江中游地区的超级“临海大枢纽”,而不仅仅是一座外贸大城。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特别是从外贸驱动到消费驱动的转变,广州这种相对于其他大港的“内贸”优势将不断显现。

除了航运枢纽,广州航空枢纽的优势也十分明显。白云机场、南方航空,它们是广州建设国际空港枢纽的“基础设施”。不过,空港枢纽到底前景如何?海外巨头的选择或许更具说服力。

2009年,联邦快递启用位于广州机场的亚太区转运中心,这件事并不起眼,但某种程度上讲,却一下子为广州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最重要的航空枢纽写下了背书。

这些物流巨子为什么选择广州,而不是上海、新加坡或者其他地方?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近百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变迁说起。 科技时代需要科技创新枢纽

二战之后,除了德国等战败国恢复的速度较快之外,真正的快速经济增长主要发生在了东北亚,比如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也包括中国香港。

未来50年呢?除了正在进行结构调整的中国之外,极可能还包括了东盟或者说亚太地区的西半侧,还有南亚地区。这些地区不光年轻人口比例极高,而且人民相对勤奋。那么,在这个意义上讲,广州完全可以看作是“中国-东盟-南亚”经济带的国际性中心城市。

看到这一潜力的,不只是联邦快递。在国家的规划中,广州的地位也悄然转变。此前,国家对广州的定位是“华南中心城市”,但2016年年初,国务院批复《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指出,广州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可见,广州的城市定位已经上升了一个层次。

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即一座城市的战略选择更关键。广州已定下“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的目标,要让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枢纽,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

在国际航运、航空方面,广州的枢纽地位初步显现,而科技创新枢纽建设方面,广州也在衔枚疾进。按照目标,广州将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发力,力争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0家,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

实际上,广州已经具备了这样的产业基础,以互联网行业为例,本地“隐形冠军”众多。在门户网站和网游领域,有网易;电子商务领域,有唯品会;更重要的是,代表着中国移动互联网未来的微信也是“广州智造”。

国际航运、航空这两大战略枢纽,代表着人和货物的集聚,而科技创新战略枢纽则意味着智慧和信息的集聚。更深一层来看,三种集聚最终也会带来资金的集聚,以及金融创新的可能性。

长期以来,广州很少被视为金融中心,因为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或者上海和深圳。但在未来,广州却可能独辟蹊径,成为一个重要的金融创新中心。

在世界金融史上,曾有一个广泛被忽视的事实:世界上最初的金融中心,多数都并非一国的政治中心,而是航运中心或者说物流中心。物流意味着钱流,当世界的货物都途经某个港口时,作为中转结算地,这里也必然是资金集聚之地。

17世纪,全球炙手可热的金融中心阿姆斯特丹就是航运中心。到了今天,新加坡从亚太最重要的中转港口,迅速崛起为媲美香港的金融中心,同样是这个逻辑。

那么,广州的“金融未来”在哪里?南沙自贸区的创新实践给出了回答。融资租赁全国“第三极”、船舶交易所、创新型期货交易所,这些和航运、物流相关的金融创新正成为南沙改革的最大亮点。

一直以来,北京因集聚着全国最多的金融机构总部和监管部门,被看作是“总部金融”;上海因有证券、黄金、外汇和期货交易所,而被称为“平台金融”;深圳拥有深交所,加上创新概念,可以看作是“创新金融”。未来,广州将可能发展出“枢纽金融”,即基于三大战略枢纽建设,以及原有的珠三角制造业资金配置中心地位而衍生出的创新型金融新版图。

建设科技创新枢纽,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人。广州是否做到了对人才的积聚?不妨用独特的“高铁指标”来衡量。

2015年,中国众多高铁线路中,多数亏损,质疑不少。但东部的少数几条账面为正,其中两条成为了明星高铁。其中一条是京沪高铁,另一条是广深港高铁。数据显示,尽管香港段尚未开通,但广深段去年盈利已达1.77亿。高铁的“人流量”是一座城市、一个区域商贸发达程度、人才市场活跃程度最客观的指标之一,从这一点看,广州已走在了智慧和信息集聚的快速通道上。

网络的便捷性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无线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便捷性网络资源,正在日益普及,尤其是在现代校园中的应用更是大势所需,但是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成为其在普及应用中的一大难题。本文经过深入分析无线网络的安全隐患,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并结合校园学习生活的特点,提出了在校园中的具体应用策略,望有助于相关人士的参考与借鉴。

1、常见的无线网络安全措施

无线网络受到安全威胁,主要是因为“接入关”这个环节没有处理好,因此以下从两方面着手来直接保障企业网线网络的安全性。

1.1 MAC地址过滤

MAC地址过滤作为一种常见的有线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凭借其操作手法和有线网络操作交换机一致的特性,经过无线控制器将指定的无线网卡MAC地址下发至每个AP中,或者在AP交换机端实行设置,或者直接存储于无线控制器中。

1.2 隐藏SSID

所谓SSID,即指用来区分不同网络的标识符,其类似于网络中的VLAN,计算机仅可和一个SSID网络连接并通信,因此SSID就被定为区别不同网络服务的标识。SSID最多由32个字符构成,当无线终端接入无线网络时须要有效的SIID,经匹配SSID后方可接入。通常无线AP会广播SSID,从而接入终端通过扫描即可获知附近存在的无线网络资源。比如windows XP系统自带扫描功能,检索附近的无线网络资源、罗列出SSID信息。然而,为了网络安全最好设置AP不广播SSID,同时将其名字设置成难以猜解的长字符串。通过这种手段便于隐藏SSID,避免接入端利用扫描功能获取到该无线网络名称,即使知道其存在也是难以通过输入其全称来接入此网络的。

2、无线网络安全措施的选择

网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永远是相互矛盾的关系,安全性高的网络一定在使用前或使用中较为繁琐,然而,科技的进步就是为了便捷我们的生活,因此,在对无线网络进行设置时,需要兼顾安全性和便捷性这两个主要方面,使其均衡地发展使用。

接入无线AP时选取WAP加密模式的方法,此外,SSID即使被隐藏,也会被攻击者利用相关软件探测到,所以无需进行隐藏SSID,增强接入便捷性,在接入时实行一次性输入密码完成设置任务。

与此同时,采用强制Portal+802.1X的认证方式,两种方法的融合可以有效确保无线网络的安全。来访用户更关注的是使用时的便捷性,对其安全性没有过高要求。强制Portal认证方式免除安装额外的客户端软件,用户通过浏览器认证后即可获取网络资源。这种便捷的方法,其不足之处就是安全性较低。倘若花费一定资金用来购置无线网络入侵检测设备展开主动性防御,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无线网络安全性的。

其实,网络安全技术是人类发明的,并依靠人的使用而发挥作用,所以网络使用者是安全防线的最后一关,加强网络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是保障无线网络安全的根本。

3、校园无线网络的应用

(1)在校园网络建设中,无线网络作为一种流程趋势正在普及开来,同时其用户也在日益增多。当前在校园网络不同环境下,主要用户分为以下几类人群,第一类为固定用户群,包括机关办公、机房电脑、教学楼、试验室等众多使用者;第二类是活动用户群,主要包括教师的个人电脑和学生的自用电脑;第三类为临时用户群,特指在学术交流会时所使用电脑上网的群体。经过划分出三类用户群,便于无线网络在接入Internet网络时采取相应的安全策略,以保障整个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2)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措施除了进行WEP数据加密协议外,更要结合不同用户群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对于固定用户群可以实行绑定MAC地址,限制非法用户的访问,网络信息中心通过统一分配IP地址来配置MAC地址,进行这种过滤策略保障无线网络的安全运行;针对活动用户群实行端口访问控制,即连接工作站STA和访问点AP,再利用802.1x认证AP服务,一旦认证许可,AP便为STA开通了逻辑端口,不然接入被禁止执行。802.1x需要工作站安装802.1x的客户端软件,并在访问点内置802.1x的认证,再作为Radius的客户端把用户的认证信息转发至Radius服务器。802.1x不仅控制端口的访问,还为用户提供了认证系统及其计费功能。

AP隔离措施近似于有线网络的VLAN,对无线客户端进行全面隔离,仅可访问AP所连接的固定网络,进而增强接入Internet网络的安全性;最后一类临时用户群,可以通过设置密码限制访问,无密码者无法接入无线网络,利用此手段保障授权用户安全稳定的使用无线网络,避免他人肆意进入无线网络发生干扰,尤其适合于会议等临时性场所的使用。

4、结语

建设校园无线网络,可以为校园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便捷性,但与此同时,其中也潜在着安全隐患,无线网络技术需要不断研究、完善,方可保证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现校园的现代化网络建设。

无线网络中的威胁无处不在,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可以窃取校园中传输的重要数据,截取或篡改教学数据,严重威胁着学校中重要资料的安全性。只有结合上述相应手段,才能有效控制非法用户侵入校园无线网络,维持校园无线网络的纯净度,实现健康资源的共享。其实,无线网络的安全防范措施还有很多,须要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中,不断分析,进行完善,以共同打造美好的校园网络学习生活为目标。

参考文献

[1]孔雪莲.浅谈无线局域网中的安全及黑客防范[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13).

[2]芦艳芳,吴娜.浅谈威胁无线网络安全的途径与防范措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1).

网络的便捷性范文第3篇

第一、网络营销怎样去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众所周知,对于一场没有人气的网络营销,它的打分应该是非常低的,说的严重就是一场失败地营销。不管细节有多么好,目标多么清晰,没有能够吸引到消费者进行关注,那都是无意义的,一切都等于零。如何通过一场网络营销展示自己的“肌肉”,秀出自己才是营销的关键之所在。怎样去吸引消费者的关注,聚拢人气才是网络营销的发展土壤之一,影响一场营销的人气值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吸引人气也有很多的方法。网络营销者必须对营销对象,营销的目的,过程中的情况处置等等,要有一个大局的认识,可以采取一些促销优惠,糖衣炮弹的方式赢得人气,有了人气值,就相当于“一白遮三丑”,对于后续营销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有了人气值,无形中就解决了营销中的最大问题,拿到了网络营销的及格分。

第二、网络营销的延续性在哪里?很多营销者对于网络营销的判断,就是在于其过程中是否产生了轰动地效果,将此作为衡量网络营销成功与失败的标准,这并不恰当。网络营销的爆炸式传播是可以作为加分项目,但并不是评判的标准,在这里可以说,活动的延续性应该是要大于营销的爆炸式。很多营销者将营销限制在一个有效期内,时间到了,活动也就截然而止了,不去关注活动的延续性,从不过问它的执行力和后续活动,很多消费者开始上一身热,到后来总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很多营销者在开始因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考虑问题也不恰当,容易走弯路,或者路线是正确的,并没有获得预期的理想效果,就应该要加入延续性,对活动后续更加进行追踪,才能化腐朽为神奇。

第三、不要小瞧本土网络营销的凝聚力。经过目前的情况来看,网络营销可以说在小地方更容易受到青睐,这方面的影响力可不容小觑,应该说是其优质的土壤之一。未来在这方面应该会有更大的发展,网络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不容置疑的首选手段,网络营销的优势非常明显,对于传统营销模式而言,它不知道要优胜好多倍。为什么要说不要小瞧本土网络营销的凝聚力,一个小城市,网络营销只要铺散开来,就是全城便知,无论是广告效应,还是提升企业品牌,都有着一炮二红的双重优势,这方面的实际案例有很多,唯一的缺陷就是开头不错,收尾一般都在草率行为。

网络的便捷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支付;网络安全;网络贷款

“FAST”在英文中译为高速、快速的意思,在本文中,“FAST”译为快捷、高效,将其分解为F-foucs、A-attempt、S-solve、T-treasure四词,分别译为聚焦、尝试、解决、财富。

一、F-foucs聚焦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愈渐升高的普及率为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庞大的获客群体,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较2015年底提升2.9个百分点。而当前银行业竞争激烈,各银行间对客户的“争夺战”也愈发激烈,如此庞大的客户群体成为了各银行间争夺的一个焦点,商业银行均聚焦于这一块“肥肉”,而谁能分得更多的利益,谁又被转型的洪流所淘汰则取决于其互联网金融模式是否更适合自身发展,是否能够给客户带来更高的便捷性以及更好的体验舒适度。

二、A-attempt尝试

商业银行正积极尝试探索其个性化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道路,未来的商业银行将以最大限度提升客户满意度为中心,将互联网金融融入各项银行业务当中。

(一)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大力发展

体验式金融服务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多以窗口一对一服务为主,客户无需主动操作,业务办理过程由银行工作人员独立完成。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开始逐步转型体验式金融服务,减少人工,增加电子设备进行业务办理,如招商银行的可视柜台开卡,工商银行的多媒体自助终端等,大部分非现金业务均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办理。体验式金融服务可以提升客户自主办理业务的兴趣,减少等待时间,提升客户黏性,打破以往窗口给客户带来的冰冷的距离感。

(二)积极研发网络金融产品,创新支付方式

网络金融产品的优劣既是决定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又是商业银行是否能有效获客的关键。目前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各类网络金融产品,如手机银行、网络银行,以及新型的收益类网络金融产品等。同时,在便民的角度上创新支付方式,如当下较为流行的非接触式支付、二维码支付方式等,客户消费时无需刷卡,仅需要一部手机既可完成所有的支付过程,既减少了客户银行卡过多不方便携带的负担,又节约了支付时间,新型网络金融产品以及支付方式越来越为客户所接受,在为客户带来便捷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也给客户带来更为可观的收益。

(三)多渠道发展网络金融,网络贷款正逐步流行

互联网金融不仅仅局限在存款和支付业务上,在为客户办理贷款业务时也同样可以应用。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实行网络贷款模式,通过大数据提取出资质较好的客户,为其提供可发放贷款额度,解决了以往贷款过程繁琐,放款时间长等问题,客户可以在放款额度范围内随意支用资金,既解决了客户的贷款需求,又为商业银行带来了较高的创利。

三、S-solve解决

传统的商业银行在实施“互联网+”战略的优势在于其现在所拥有的基数庞大的客户资源、充足的人才储备以及相对完整的风控体系,但是商业银行在把控客户线上办理业务的真实意愿以及互联网金融营销上仍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这是商业银行在“互联网+”趋势下进行转型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把控线上办理业务的客户真实意愿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客户带来了足不出户即可办理业务的便捷性,但利弊同现,客户办理业务的个人意愿不得而知,越来越多的电信诈骗案例正是这一问题的突出体现,2016年9月底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对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进行全方位的规范,这一举动也足以证明商业银行进行互联网金融转型的前提是能够以把控客户办理业务的真实意愿为中心,在有效执行业务规格的前提下,能够增加更多主动的思考,将切实有效的线上风险防控体系植入到互联网金融当中。

(二)丰富互联网金融的营销手段

传统商业银行营销的手段在于可以面对面的同客户进行交流,通过客户的直观表现发现其产品需求,挖掘客户潜力,从而达到有效营销客户的目的。而当前大部分的客户已逐步被支付宝、财付通等新型网络金融产品所吸纳,客户通过支付宝等产品可以达到网络购物、网络支付等刚性需求的满足。商业银行如果进行互联网金融的转型,必须要丰富其营销手段,一方面要改变传统银行面对面营销的作法,寻求新的营销方法;另一方面要加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其首要标准应以客户为中心,在客户操作的便捷性、产品的实用性以及客户的收益方面进行提升,依托银行业的品牌效应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有保障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四、T-treasure财富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虽然是新的挑战,但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当前银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局面下,能够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的商业银行必然成为日后银行业的中流砥柱,而无法顺势而为的商业银行则必然被淘汰。

(一)客户资源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宝贵财富

当前网络的普及率以及网民基数的庞大是互联网金融为商业银行带来的巨大财富,商业银行应以此为契机,在互联网金融产品及服务上最大程度的进行获客,提升客户黏性,积累客户资源,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夯实坚定的基础。

(二)网络金融的便捷性是商业银行开源节流的宝贵财富

网络金融自身所存在的便捷、高效的特点为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物质基础。商业银行进行互联网金融的转型可大幅缩减经营开支,节约人力成本,由线下服务转变为线上服务为商业银行的开源节流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三)网络金融安全是商业银行维护和增加财富的有力保障

网络的便捷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视频 互联网 新闻

一、视频新闻的定义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传递信息变得非常便捷,传递方式更多样化。最初传播内容只是以图片、文字为主要形式的网络新闻,在这几年开始,网络视频进入人们的生活,慢慢步入了主流新媒体行列。说起视频新闻,人们很快会联想到传统电视新闻,其两者有相似之处和不同区别。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屏幕,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传播手段是现代电子技术;而视频新闻则是运用互联网技术、以视频为载体,通过多渠道的视频采集,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或分享,传播途径则主要是通过互联网。网络新闻与电视新闻都能向观众传递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而网络新闻的传播手段更具优势。

二、视频新闻的特征

传统的网络新闻主要由文字、图像等形式构成。新一代产物视频新闻从形态上和电视新闻节目一样,都是以影像、声音等传播,传统电视节目反映政治性内容,政策目的性较强;网络视频还反映包括民生、娱乐、生活等各方面普通信息,内容更为随性,所以电视新闻更具权威性。从观众观看方法上对比,电视新闻只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按照电视台的播放计划播放,观众想看的话只能在该时间收看或等到新闻重播时间,呈现形式单一不随性;视频新闻除了直播之外,任何时间都能点播,通过随时打开观看来查阅相关信息资料,播放形式多样、便捷。

对比传统的网络新闻、报纸和杂志等以文字、图像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传播载体,视频新闻具有以下的优势:1、直观性,观众看文字新闻时,要对里面的文字表达进行理解、字句的斟酌;视频新闻的呈现形式更丰富,观看视频新闻时,只需通过视、听觉的感官来接受信息,效果更直接明显。2、真实性,网络新闻中,文字报道的编写难免有时带感彩,图像也可能只是片面的现场,或某一时刻的场景,有可能给观众的信息带有片面性或主观性;视频文件的篡改难度大,而且观众看到的视频图像、现场背景,视频新闻能反映客观现实,在观众面前更有说服力。3、敏捷性,对于突发的新闻,将内容第一时间传给观众才能体现其价值,通常网络新闻需要进行新闻的撰写、排版、等中间环节,减弱了实时更新效果;视频新闻可以更多样化,对突发的事情可以让现场的见证人拍摄后直接上传到网络,更方便快捷,而对于体育赛事的现场直播等如今互联网传输速率的提高,很多网站都提供了直播,效果还可以等同电视,这是网络新闻用文字表达都不能相比的。

网络视频新闻结合了网络新闻、传统文字新闻、电视新闻的优势,传播途径更便捷、传播形式能让观众接受。是未来很长时间里的媒体信息的主要传递方法。

三、视频新闻的研究情况

1、类型与平台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而国内网络视频用户规模2.84亿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约为62.1%。国内网络视频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网络视频在所有媒体的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人们获取电影、电视、视频等节目内容时,在此前很多人只能选择在电视、电影院或在家里看DVD的方式,如今更多人会使用网络视频观看。同时,随着网络视频的用户基础、技术水平、内容服务、行业发展的追求和提高,网络视频在互联网行业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网络用户数量的增加和互联网的渗透性的提高,造就了视频新闻的诞生,并为其创造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所以,视频新闻今后将会成为新闻以及信息传播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根据目前出现的视频新闻,按其母媒体的性质可以分为三类:(1)垂直型网站的新闻平台。如优酷网、土豆网等,此类网站可以说是网络视频发展的产物,其经营重点以视频的自主上传和下载为主。(2)综合型门户网站的视频新闻栏目。大型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网等。此类大型网站本身已拥有自身的大量用户资源,发展视频业务,可以让网站吸引更多的客户以拓展网站。(3)传统媒体网站制作的视频新闻。如新华网新闻电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中新网的视频新闻频道(CNSTV)等。这种网站本身就以新闻报道为准,网站内容有权威性,此网站具备新闻专业性强和原创性强等优点。

2、应用与发展

视频新闻作为影像媒介,在诸多方面优于电视,如今的数码产品基本上都可以作为观看视频新闻的客户端,从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甚至是MP4等等任何可以交互的终端,随身携带都很方便,都可提供观看。目前,有66.8%的网络视频用户表示观看电视的时明显减少,网络视频的多样性及其内容的丰富性为他们提供了观看内容的多样选择,网络视频突破了收看时间上的局限性,使观众的自主选择性更强,所以,网络视频的便捷性、多样性及播放随意性成为用户选择观看网络视频的最主要原因。在网络视频用户对其他视频的消费选择中,有72.6%的网络视频用户会看电视,因为他们喜欢电视节目,而网络视频也可供电视节目的选择。各种数据显示出,网民对网上视频的依赖已经超出了传统电视等娱乐和接触信息的方式。

观众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便捷地获取多样化的新闻信息,这对传媒自身发展提出了更复杂、更多元的要求。视频新闻作为互联网新媒体报道的产物,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从商业网站到传统新闻媒体,都在视频新闻的领域市场上竞争。视频新闻整合了多种报道元素,观众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接收各种多媒体报道。正是依靠媒体丰富的内容资源和渠道资源多种优势,视频新闻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不久的将来会是传媒集团业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中国互联网报告[R].2011.

[2]李晨辉.网络视频新闻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12.

[3]徐春林.大学生网络新闻使用偏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4]普书贞,佟晓辉.高校网络视频新闻节目定位分析[D].中国电力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