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国学启蒙教育

幼儿国学启蒙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国学启蒙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国学启蒙教育

幼儿国学启蒙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国学启蒙教育 幼儿园 一日活动 人格 行为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8-023-01

近几年, 随着“国学”之风的重新兴起,随着大众对“国学”的重新认识和逐渐认可,从网络论坛到电视讲座,从社会培训机构到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形成了人人都谈“国学”、学“国学”的蔚然风气。

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学启蒙教育,并且结合双流县教育局 “一校一品一特色”的倡导,双流县机关幼儿园申报了市级课题《国学启蒙教育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渗透研究》,并在2010年12月开题。在国学启蒙环境氛围的营造、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我们认为,国学启蒙教育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主要作用在于:

一、能够弘扬传统文化,健全幼儿人格

国学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凝结着炎黄子孙改造世纪的辉煌业绩,蕴含着哲学、教育、伦理、文学和道德修养。几千年来,这些文化的精髓滋润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了一种民族精神和灵魂。

幼儿园的幼儿生活主要包括入园、离园、入厕、盥洗、喝水、学习、间息、进餐、午睡、劳动等,如果能够在这些活动中将国学中的有关知识对幼儿提出通俗易懂的要求和进行潜移默化的“浸润”教育,通过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美质,即学习文化精粹、培养行为习惯、了解地方习俗、教习传统工艺,那么,就能实现国学启蒙教育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四培”目标:培育孩子的健康人格、培植孩子的美好心灵、培养孩子的健壮体魄、培训孩子的娴熟才艺,从而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健全幼儿人格,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能够规范幼儿行为习惯,实现“知行合一”

为了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对这些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规范,而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的这些行为习惯的规范就起着很好的引领作用,如礼仪教育、卫生教育、尊老教育等。如把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入园、在园和离园的要求编写成“三部曲”:①幼儿入园:穿戴齐,入园早。见老师,有礼貌。先鞠躬,再问好。见同学,要微笑。离父母,把别告。②进餐礼仪:进餐前,莫拥挤。放好凳,再盥洗。接过碗,要有礼。双手端,慢慢去。不浪费,要牢记。进餐后,碗轻取。先漱口,后擦嘴,莫把纸屑扔在地。③幼儿离园:离园前,静等待。离园时,要拜拜。先老师,后同学。见爸妈,嘴要乖。自己走,进步快。那么,幼儿在读熟这些歌诀的同时,行为习惯也就会慢慢规范了。

为了使幼儿在不经意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对幼儿园大环境的营造进行积极的创设。如可以将《弟子规》嵌于楼梯,幼儿每走一步都有经典相伴;在楼梯的墙面上也可贴上图文并茂的《二十四孝》中的经典故事,让每一层楼都充满孝敬的教育;还可以在大厅的墙壁上贴上生动形象的成语典故等。

此外,还可以在小班中开展每周三个“一”的活动(一首古诗,一个童谣,一句三字经);中班中每周开展四个“一”的活动(一首古诗,一个童谣,一个典故,一句三字经);大班中每周开展五个“一”的活动(一首古诗,一个童谣,一个典故,一句论语,一小段弟子规)等。

三、能够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形成基本技能

国学启蒙教育要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真正起到“发散孩子思维、发展孩子智力、发现孩子能力、发扬孩子优点、发挥孩子长处”的作用,就必须要在教学形式上具有多样性。不能只是让幼儿读、背、诵,而是要把传统文化融于听、看、说、写、画、唱、舞、演、做等之中,应使形式更富有趣味性、活动性、愉悦性和多样性。

此外,可以将国学与早操结合在一起,选择极富韵味的古诗词《静夜思》、《论语》、《梁祝》等经典音乐,配上传统的扇子操,让孩子们陶醉在国学艺术中。

四、能够利于开发园本课程,形成园本教材

要使国学启蒙教育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发挥作用,就必须注重“六导”:倡导孩子养成传统的良好行为习惯、诱导孩子学习国学的兴趣、引导孩子了解国学中的一门基本知识、辅导孩子学会一种简单的才艺、教导孩子增强展示自己才艺的勇气、指导孩子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价。

国学范围宽泛,涵盖面广,它不仅包含了经典诵读的内容,也包括了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服饰、传统美食、茶文化、酒文化、古典文学、书法字画等。因此,要能体现“从实际出发融国学知识,承传统文化开课程之花”的国学课程的理念,就必须按照其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通过这些园本课程的开设,可以形成序列化的国学特色活动。如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过节活动:三月的风筝节、四月的请茶节、五月的霓裳节、六月的礼仪节、九月的民游节、十月的孝亲节、十一月的诵读节和十二月的民俗节等。

五、能够使园所形成特色文化,成为园所品牌

幼儿国学启蒙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音乐;兴趣;启蒙

1关于学前教育中音乐启蒙的思考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我国学前幼儿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目前我国在学前音乐教育发展领域,为了更好的启迪儿童对音乐的喜爱,以及焕发出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多是借鉴国外的幼儿音乐教育模式。其中所涉及到的音乐教育流派包括有,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等。但是本人根据自身在该领域的探索研究坚持认为,以上这几种音乐教育流派,在现阶段并不适合国内幼儿音乐启蒙的教育建设。个人认为蒙台梭利宣扬的音乐教育启蒙思想应当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和关注。在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体系下,它是基于对音乐现实的思考,这一点比较接近生活,因为音乐本身就来源于生活,音乐在演唱的时候,包括意境、情感、思想,字里行间都是人对生活的一种感悟。这一点完全符合当下国内音乐教育领域特别强调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这两个目标,同时这种理念正是当下国内音乐启蒙教育中却严重欠缺的。当前国内在该领域的发展和建设,突出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简单举个例子,对于一些4-10岁的儿童而言,正是发育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内心处时刻渴望着对情感的倾诉,但是在接受音乐教育过程中,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内,几乎都表现出对“成绩”、“能力”的片面倾向,过于看重儿童学习的结果,过多忽略掉学习的过程。以培训老师为例,对自己的学员(儿童),唱歌能力好的学生,予以鼓励,对唱歌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不闻不问,只是“轻描淡写”般的代过;其次是家长,以结果作为评判标准,对孩子予以奖励区分,没有过多的问及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在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体系下,最为核心的一项理念就是“感受”,如果缺乏“感受”的过程,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2关于音乐启蒙教育的科学化建设

对于儿童来说,对音乐音响的感知体验,是他们扩展对音乐语言理解力的最佳途径。这里所提到的音响感知体验,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感受”,其中重点强调“感知”,因为对于幼儿来讲,他们可能并不会知道“音乐音响”是什么意思,也可能无法理解这一内涵,但是这种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着的,是客观存在于他们的潜意识下的。此外,在音乐启蒙教育中,听觉是幼儿相对最为敏感的一个器官,同时也是幼儿用来感知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最早、最多的身体器官,因为在人的大脑右侧半球处,存在着能够对空间图形、色彩、声音有较强处理能力的物质,而我们在音乐启蒙教育研究领域,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来促进两个半球机能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这对于幼儿在整个学前教育健康学习、舒适成长,以及对未来的小学、中学学习生涯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通过上述一段观点阐述,相信很多人清楚的明白了音乐启蒙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音乐启蒙教育并不是纯粹的注重对孩子从小音乐感知能力的锻炼、培养,它们只是一种方式、一条路径,最终的目的则是促进幼儿心智的开发、思维的焕发。正如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注重“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感受是人类固有的一种思想,欣赏代表着一种兴趣,表现则是指学习/教育的过程,而这些因素共同致力幼儿创造力思维的焕发。所以,在音乐启蒙教育中,最忌讳的就是“重结果轻过程”这一现象的出现,这种错误的思想严重背离了音乐启蒙教育的最初本质。针对这一问题现象,本文在这里基于音乐启蒙教育的科学化建设,简要表述以下观点认识。

(1)第一步,感受。“感受”是学前教育音乐启蒙的第一步,正如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课程中所宣扬的那样,对孩子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聆听、感受和表现。这一点需要老师和家长特别注意,转变传统落后的观念认识,重新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对于幼儿而言,他们不同于我们成人,特别是那些3-6岁的儿童,包括思想和心智,还没有得到健全发展,家庭就是他们眼中的社会,而这一阶段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属于被动接受的教育(也可以明确的说就是一种被动式教育)。换言之,在这一时期,家长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角色要重要。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根本不懂什么叫音乐(这是事实),也不会欣赏音乐(有点片面),所以不怎么重视孩子的音乐启蒙教育;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音乐启蒙教育处在零状态,从小就开始让孩子学习音乐,从幼儿圆到小学再到中学,一直逼迫、渴盼着自己的孩子成为下一个贝多芬。上述提到的这两种情况都是建立在完全忽视孩子自身感受的基础上。基于这一点,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应该以注重孩子“感受”为主,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内,摒弃那些功利的心态,将当孩子是一个生命来培育,进行一些简单的听觉训练,反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幼儿对听觉刺激的感知能力,这有助于后期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第二步,兴趣。对于学前教育的教师而言,要懂得学前教育的真谛,或许有的孩子对音乐存在一些天赋,也可能有些学生对音乐极度反感,但是都要平常对待,一切以保护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为主。基于上述提到的感受所进行的反复性训练,主要是听觉上的训练,因为这一时期幼儿还不具备完整的读写和动手能力,听觉是他们认知客观世界最本初的一种感官体验。因此,在兴趣培养阶段,要切实掌控和处理好听觉训练重复性的效果,不可让幼儿过早的学习乐器。

(3)第三步,创造。前面提到了,在音乐启蒙教育阶段,不可让孩子过早的接触乐器,但是可以寓教于乐,可为幼儿提供一些丰富性的音乐“工具”,也可以称其为教具,类似于幼儿日常玩耍的那种玩具,此外,必须要设有专属的“活动室”,通过一定的规则教化,让幼儿自由、合理的操作这些教育。

参考文献

[1]梅胧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音乐启蒙教育的几点思考[J].艺术科技,2014(11):39-39.

幼儿国学启蒙教育范文第3篇

(一)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幼儿启蒙教育的开展

只有在启蒙阶段开始不断传承中华文化,才能够让孩子从小树立民族认同感,避免文化断层危机的出现。而学前教育课程的本质则要求学习者在区域环境中,在幼师的教育和引导下获得应取得的教育实践活动从而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通过教师对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不断营造多元素的教育环境,能够让孩子在合适的启蒙教育环境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二)有利于启蒙教育多种授课形式的建立

“人的大脑对于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的属性反应则为感觉。”而知觉则是感觉器官产生事物在大脑中的反应,其中,视觉、听觉、触摸等感觉和知觉都是人们对日常事物所应有的反应。因此,通过幼师对于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让授课形式根据实际教育环境和教育目标总体情况相结合,采取有效多元的授课方式,则会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吸收教育理论知识和各项专业技巧,使幼儿园的环境更有生机,使幼儿的启蒙教育生活也更有活力,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进程

有关研究表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展社会化的起步阶段,需要通过一定的环境和引导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状态,要在区域环境中与相仿年龄的孩子共同成长、共同学习,激发自身的学习挖掘潜能,以学习理解、关心、认识他人和自我的目的,摆脱自我中心和自我局域,在集体中获得自我价值和地位,为自身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打下基础。

(四)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

为幼儿园输送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兼备的优秀幼儿教师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主体培养目标,随着社会对幼儿启蒙教育的深入认识和幼儿启蒙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已经成为幼儿园资质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因此,加强学生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不仅是时代的需求,更是促进幼儿师范行业整体教育水平提升的推动力。

二、培养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能力的主要创设内容

(一)创设幼儿园区域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创设也就是教学的硬件设施,包括教学建筑环境、室内外环境场所、孩子休息室、食堂以及各项教育教学设施等。环境是幼儿进行自主活动的主要场所,应在创设时注重以孩子喜爱和有利的装饰体验方式。

(二)创设幼儿园区域的精神环境教育过程中不能将文化教育局限在具体物质媒介,不能仅以物质环境为主,而是要眼神到精神环境层面,有效利用物质环境的同时,活化其物质形态,营造师生之间积极互动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良好学习氛围。

(三)创设幼儿园区域的游戏环境

寓教于乐是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方式方法,对于幼儿园启蒙阶段来说,游戏环境占有一定的重要比例,游戏对于幼儿的智力、体能等因素都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要求:“重视区域环境和游戏对于幼儿发展具有独特作用”。就要求我们在创设教育环境过程中要注重教育意义的重要性,明确游戏不仅是幼儿与环境、同伴进行互相影响的主要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游戏行为得以拓展的重要因素,要将游戏作为幼儿启蒙教育开展的重要方法之一,积极创设室内外游戏环境。

三、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环境设计理念学习,提高学生的创设主动性

任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强调学生自身的潜能发挥,针对不同孩子的兴趣和个性进行教导和交流,让孩子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不能让传统的、固定的幼儿园环境束缚孩子的发展,也不能让注重表面缺乏实际的幼儿园环境掩盖了幼儿启蒙教育的宗旨。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各科课程的学习中,了解掌握区域环境对于幼儿启蒙教育中身心发展的推进作用和重要影响,深入了解掌握幼儿园环境设计理念的意义,提高自身对于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意识,增强自身对于环境创设目标内容和目标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创新性。

(二)加强幼儿教育理论传授,提高学生的创设专业性

高校要在对学前教育学生传授幼儿教育理论同时,深入向学生讲解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意义和作用,并且对于创设的要求和方式方法等进行规范系统的传授,包括对于幼儿园区域生活区、教育语言区、教育角色区、教育科学区、教育构建区等方面。其中,重点要学习区域中的墙面设计制作以及游戏区创设两方面,通过对这两方面相应的教学课程,让学生进行技能实训训练,在能够独立提出创设构想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区域创设,以此增强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具有独立操作能力和专业素质能力。

(三)构建学校多元化平台,提高学生的创设参与性

1、以学校为主体。

开展各项评比、展览、大赛等活动平台,讲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将学生的区域环境创设作品进行评比,通过评比将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创新性等优秀的作品进行作品展示以及嘉奖,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及时对自己的创设进行完善和更新,增强学生自身荣誉感的同时提高其参与性。

2、以班级为主体。

班主任或辅导员要及时建立自己班级QQ群或者班级微信群组,通过群组及时与幼儿园区域创设方面相关的信息,让学生们能够在集体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互助,确保第一时间进行资源共享。

3、以网络为主体。

学院的网络管理部门和宣传部门要将此项任务目标放在重要的日程之上,以提高学生对创设能力的认识,将课程教学中的先优典型事例、学生的优秀创设思路、学生的创新创设作品在学校专网进行网络宣传展示。不仅让学生更让社会各界都能在学校网站上看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设成果,提高学生学习以及步入社会后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社会实践项目建设,提高学生的创设操作性

幼儿国学启蒙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策略

如今的孩子都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中心,家长们心中的“太阳”。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美好愿望几乎占据了每个家长的思想,他们不知不觉地重视起了孩子们的智力的开发,而在不同程度上忽视和放松了孩子们良好品德的培养。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占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教育刻不容缓。作为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德育应从小进行。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摇篮,家庭教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社会化的过程。因为孩子从呱呱落地起本身就处在社会中生活,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孩子通过在社会中模仿好的、正确的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认知,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是基层的教育者。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因此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其次父母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什么是不应该做,为孩子指明方向。因此,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早、最长期的道德教育,家长和老师应共同担负起孩子的道德启蒙教育培养这一责任。

二、从小重视孩子的良好品格行为的养成。

当前家庭中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辈们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自家的独苗身上,很少需要孩子为自己做什么,久而久之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关心和保护,养成了孩子只知享受、不知分享和付出、唯我独尊的心理,导致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太脆弱,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等,阻碍了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侯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的。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作用。良好行为习惯、品格的形成应从小培养和纠正,使幼儿从小积累经验,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

三、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四、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要通过孩子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对他们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那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同时要引导幼儿从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因此,运用感官进行教育是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也是最直观的德育教育。

五、通过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来熏陶幼儿的道德情操、道德认识。

《学前教育》中指出:美和道德是亲姐妹,幼儿的美感和道德感常常在同一过程中实现,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往往也体验着相应的道德情感,因此,注重环境美是我们幼儿园环境布置的一个重要原则。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设计来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利用环境与儿童相互关系,来诱发和调整改变儿童的行为。如:在班内布置“家乡真美呀”、“我爱北京天安门”等板块来激发幼儿的爱祖国、爱家乡情感,在走廊墙围上布置一些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图片等,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六、在各领域教学中渗透德育启蒙教育。

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启蒙教育。如: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产生了要呵护他们的想法。在照顾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因此当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妹妹及需要帮助的同伴交往时,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并付之于行动――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当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心行动以后,要及时地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点名、或发小礼物、奖品等对有点滴良好行为的幼儿及时表扬,使幼儿逐步形成主动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因此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与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联合主办的《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第4、5期,《经验交流》栏目.

[2] 蒋莉:家庭环境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选自《幼教博览》2001年第7期,由总参谋部政治部干部部主办.

[3] 张勤:现代家庭教育ABC,选自《幼教博览》2001年第8期,由总参谋部政治部干部部主办.

幼儿国学启蒙教育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幼儿园;国学;教育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2-0081-02

国学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早期教育一直使用经典启蒙读物对幼儿实施国学教育。时期,受“废古文、兴新学”的影响,国学教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传统美德教育逐渐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强调从幼儿抓起。这样,以传统文化经典为主的幼儿园国学教育应运而生。

时至今日,幼儿园国学教育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趋势,取得了可喜成效。但就教育规范化而言,各地幼儿园在国学教育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差别很大,既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也没有相对权威的实用教材。笔者从事学校德育工作多年,也是国学教育的热心关注者,希望能通过本文对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的几个主要问题作初步的理论探索。

一、建立科学的幼儿国学教育目标体系

国学的内容范围很广,涉及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既要遵重国学的系统性,又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建立科学的目标体系。所谓科学,既指准确定位内容范围,适量而不求多。又指认真选择具体内容,进行“去粗取精”,以避免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总括起来,可以包括以下七个主要方面。

(一)经典蒙童读物

蒙童读物是国学启蒙的入门知识,是幼儿园国学教育的常见内容。小班孩子主要以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为主。这些读物语句短小、声韵性强,容易取得成就感,让孩子在快乐读书中成长;中班主要以诵读《朱子治家格言》、《诫子书》、《声律启蒙》为主。这几种读物的特点是散句居多,诵读时需要一定的语言基础,教师应帮助孩子断句,引导孩子慢慢诵读;大班主要以《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黄帝内经》等为主。

(二)重要文史典籍

蒙童读物是以行为习惯规范教育为主,文史典籍则是侧重做人道理的教育和熏陶。幼儿时期引导孩子读经典,主要是利用儿童期记忆力强的特点,将典籍中闪光的语言融入记忆,使孩子受益终生。主要内容有:《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诗经》、《周易》、《老子》、《庄子》等。这些内容文字较多,句子含义较深,多数文字难懂。由于孩子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引导孩子诵读,不能全篇诵读,否则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从中抽取出部分内容,开发校本教材,供学习使用。

(三)历代诗词名篇

中国历代诗词名家积累了浩如烟海的优秀篇章,这些闪光的诗词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传统教育,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优秀教材。由于古代诗词较多,诵读时必须选择经典作家的代表作品。

(四)精美古典音乐

音乐启蒙教育是一种熏陶式教育,需要受教育者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受到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零岁到三岁期间人的听觉神经发展到60%~80%。孩子早期听到的音乐,只要一遍就深入到心灵的深处终生不忘。所以,三岁之内要让孩子多听中国古典音乐,具体方法可以是教师或家长与孩子一起听,也可以将优美音乐作为孩子活动的背景。

(五)历代书法作品

汉字书法是中国的独特艺术,也是民族文化的骄傲。继承和发扬书法艺术,应该从娃娃抓起,幼儿国学教育理应承担起这一责任。幼儿年龄小,对文字和图形理解有限,书法教育应以兴趣为主,要让孩子边玩边学,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孩子运笔临摹,那种功利性的书法学习,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应该坚决摒弃。教师上课时可以讲有趣的书法家故事,让孩子对书法有感性认识,对书法名家产生祟拜心理,以此来引导孩子对书法的兴趣。

(六)传世经典国画

中国国画是世界艺术宝库的珍品,在人类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历代画家积累了琳琅满目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美术资源,也是开展幼儿国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有专家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时期欣赏中国古典名画,有助于形成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培养图形认知能力,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具体做法是: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可以定期张挂中国名画,教师不作讲解,如果孩子感兴趣可以适当介绍。家长可在教师指导下,选择经典的国画装饰孩子的生活空间,让孩子在浓厚的美术氛围里受到熏陶。国画欣赏的顺序是先近代后古代,最后视孩子的兴趣张挂石刻等内容。

(七)文明礼仪常识

文明礼仪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点,是不可缺少的基本修养。从人类认知规律看,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礼貌习惯的关键期。利用国学知识中的礼仪内容引导孩子形成文明礼貌习惯,是幼儿园和家庭的重要任务。传承古典礼仪要重点选择“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爱护公物、知恩图报”等内容。此外,还可以和现代礼仪教育相结合,让孩子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了解公共场所、特殊活动、传统节日、民族风俗等方面的礼仪知识。当然,对传统礼仪中与时代精神相悖的内容必须剔除。除此之外,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发明创造、传统武术、珠脑速算等方面都可作为国学教育内容,这里就不逐一介绍了。

二、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开展幼儿国学教育,要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符合幼儿接受规律和能力。决不能用“成人化”的方式去教孩子学习国学,否则会适得其反。笔者在理论研究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出五种主要途径与方法。

(一)环境熏陶

幼儿学习国学需要良好的客观环境,需要家园配合,在孩子生活学习的场所张挂相关的国学内容。如,学习《弟子规》时可将原文分解成若干块,制成挂图随进度张挂,为孩子创造提倡国学、热爱国学、学习国学、实践国学的环境。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学习,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孩子进步。

(二)诵读识记

诵读识记是幼儿学习国学知识的重要方法,目标是通过诵读达到熟练记忆的程度,以利于孩子在生活中慢慢理解和运用。具体方法可以用光盘导读、教师领读、领读和跟读结合、集体诵读、个体诵读、集体背诵等方法。要求是以诵读为主,教师不必主动讲解,有兴趣的孩子问到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精讲。

(三)故事启蒙

许多国学经典都包含着生动的小故事。如,《三字经》中“择邻处、断机杼,香九龄、能温席”等等。运用生动的故事,可以将抽象的国学知识变成生动形象的生活语言,提高教育效率。有专家认为,用50个故事就可将《弟子规》全文化成生动的生活教材,让孩子受到与经典原文一样的启蒙教育。

(四)游戏巩固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和家长可以将国学内容编成各种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体验学习快乐。如,背诵竞赛、情境表演、合力闯关、故事会等游戏。将国学内容与游戏结合,有利于发挥孩子的特长,调动学习国学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生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