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单的画画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化学 教学 多媒体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媒体的出现,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体系受到严重冲击。现代教育媒体有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是指各种教育机器,包括幻灯机、录音机、电影机、电视机、摄影机、计算机、DVD等;软件是指存载教育信息的片、带、盘等,如投影片、电影片、录音带、程序光盘等。它们具有可操作性、广泛的实用性(既适合课堂的群体教学,有适合个别化学习)、灵活性(可以链接,自由切换,可以停止,可以活动,可以远镜头,可以特写)、趣味性(形象生动、逼真、深刻、微观世界及其运动的宏观化)便于理解、信息容量大、效率高、省时间等优点,因此发展迅速。但是,如何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驾驭媒体有机结合应用于课堂教学?对于化学学科,更有其特点。正是基于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1 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在教学实践中永远流行。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兴趣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演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内化为内心深处的需要倾向,会逐渐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的良性循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加强。在化学教学中,主要从科学史实、化学家的贡献、小孤山、图片以及剪辑的影片、动画等方面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时播放,丰富了表达方式,同时让广大教师从大量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学术的心理,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避免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上,通过播放四大发明的图片以及解说,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各种性能优异的建筑材料并配以说明,五彩缤纷的焰火,这样大容量的信息传递,对学生学习化学已经具有潜在的吸引力。化学课还有许多的微观知识,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在以前依靠“一支笔、一张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多媒体教学在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 多媒体投影与化学实验的融合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感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引出课题、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创造条件。因此,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不能演而不示,使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变成讲实验现象。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实验仪器、太高实验装置、增加实验药品的用量、巡回展示实验结果等手段。然而实验仪器的规格是有限的,巡回展示实验结果又浪费时间,且有些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的而无法观察到,以至于影响教学效果。采用投影技术,可克服上述缺陷,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恰当运用多媒体投影,帮助学生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化学实验中的瞬间防御稍纵即逝,我们把这种反应现象绘制成投影图片,在实验之后放映出,让学生在观察模拟的实验现象。通过覆盖片上的文字说明和给出的符号与数据,帮助学生进行理性分析,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效果很好。投影字幕片可以节省课堂板书以及板图时间。
3 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在化学课堂习题中的简单应用
3.1计算机课件的优点:①知识丰富;②内容易改;③便于传播交流的机会多,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④页面生动活泼。
3.2解题指导上的辅
3.2.1审题上的辅
利用计算机课件知识丰富的特点,可以对一些疑难点、陌生的知识设置热区,在讲解时给予提示,这样可以同时配有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对学生较难理解的实验过程可以设计一组实验帮助学生分析。
3.2.2分析,书写的辅
在分析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计算机把教师的口头分析格式化,引导学生在思考时注意表达的规范性。尤其对一题多解的情况接更有应用价值,在介绍完主要方法之后,介绍可以让学生浏览其他解法,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
3.2.3设计题目的辅
根据计算机的灵活性可以折价一些比较活泼的题目来考查学生学习中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①选择题,课堂教学可以给证券、错误答案配以不同的声音,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自测练习可以给予相关解释,并统计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②搭配题,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装置的顺序去选择实验装置,如选错则返回原位置;③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知识设计化学游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
古语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喜悦,教师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业务能力,还有正确看待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千万不能把优势变成劣势,犯了画蛇添足的错误,不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像学生使用,通过播放影片取代使用教学,抑制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多媒体室通向知识的一座桥,在教学中应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峰,素质教育:理论.操作.经验,广大人民出版社,1998.5
[2]施良方,多媒体技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8
【关键词】语文教学;简单化;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怎样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简单化?笔者认为应正确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一、奠“成人”之基与奠“成才”之基的关系
就中国国情而言,学校教学的方针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与之相应的教育目的就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学校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奠学生做“人”之基。
笔者始终认为,既然语文学科是社会学科,人都在社会中生活,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理所当然地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未来。学生是未来社会事业的推动者和建设者,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教师的意识影响学生的意识,教师的素养影响学生的素养。随园主人教育黄生、宋濂教育东阳马生,他们并没有开办讲座,进行正而八经的说教,但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原因何在?实情表白,教师亮堂的心给学生指明了前行的路,学生既有成人之志,亦必有成才之道。
二、课堂设计与施教效果的关系
课堂教学计划是必要的。预设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简单地说,它是教师与文本的先期对话,是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由自我的兴趣、爱好、生活体验及人生经历而对文本进行独特的处理与浸润,从而赋予文本灵性,实现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价值和人生价值。
从教师心理角度看,都期望有什么样的预设,就会带来什么样的生成。因此,在预设文本时,既要鼓励创造,注重多元,尊重主体,又要强调语文教学的“恒定性”,即语文阅读教学的定性要求与解读作者文本原意的客观性的统一,同时要求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和科学的态度,要学习有关语文基础知识,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的统一。
就此说来,课堂教学计划(教案)仅仅是一种试行方案,是一种尝试计划。事实上,尝试中出现的错误也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有经验的教师善于抓住这些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改变思路,重新探究,最终走向成功,这种教育的效果,远远胜于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答案或者结论。
三、“循规蹈矩”与“旁逸斜出”的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强调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之上。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既如此,教室上课就不能再固执,循规蹈矩地去“统治”课堂,“管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所获远远多于老师的亲口说教,早已成为共识。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思维的“旁逸斜出”是完全正常的,因此出现了此种效果。
毋庸置言,课堂教学的资源因素具有方向的不确定性,不同的方向,教育价值的大小就不同。有的还可能产生负面教育效应,所以教师在课堂生成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对学生思维的“旁逸斜出”要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既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心灵的自由”,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既要大胆猜测,放飞想象,又要尊重事实,讲究科学;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由,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律,这样才能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实现课堂教学无序和有序的和谐统一。
四、教学内容简约与充实的关系
当前的教育形势:一是分数决定学生就读学校;二是国家大力提倡“减负”。这是具有统一体的矛盾的两个方面。解决这组矛盾的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简约”与“充实”的关系。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语文教师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头绪越复杂,教师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语文教学要跟着潮流走,于是每当一个新的说法提出来,教师便要兢兢业业地去钻研这些新概念,去体现这些新精神。这么一来,课堂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学活动多了起来,那些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起来,从而挤掉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诵读、理解、揣摩和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如此进行语文教学,其效率怎么能高得起来呢?”(《改革语文教学要用减法思维》)因此,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特别是抓住课文的本质内容,就会显得既充实又简约。
【摘要】人教版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学生在本单元学习比较困难,对原子结构等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我们通过元素、原子、离子、化合价、化学式等基本概念的一体化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原子;原子结构 ;离子;化合价 ;化学式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278-02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学生在本单元学习比较困难,对原子结构等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以前也没有相应的学习基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通过原子结构、离子、化合价、化学式、化合价与化学式之间的关系、简单化学计算的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
1 元素与原子
元素符号是学习好化学用语的基础。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原子的意义:H既表示氢元素(宏观含义),又表示一个氢原子(微观含义)。如果氢前面有数字只有微观含义,2H只表示2个氢原子。
2 原子结构与离子
2.1 原子结构示意图。
为了简单的表示出原子结构,我们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又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意义表示(以Ne作为例子)如下:
原子结构中最外层达到8电子(He为2个)的结构,叫做稳定结构,在1-18号元素中稳定结构有He、Ne、Ar。其余都为不稳定结构。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个,易失去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个,易得到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我们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如下:
2.2 离子的形成。
原子得到或者失去(最外层)电子就形成了离子,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就形成阳离子,非金属的原子得到电子就形成阴离子。以NaCl的形成为例 :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Na﹢,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Cl﹣,Na﹢和 Cl﹣通过静电作用形成NaCl。
2.3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微粒
比较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结构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电性不显电性(中性)正电负电
符号元素符号表示: NaS阳离子符号表示:
Na+阴离子符号表示S2-
联系原子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
3 离子与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显示的数目和电性与离子符号一样,只是书写的位置、先后顺序不同。离子符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目,后写电性(﹢、﹣);元素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写电性(﹢、﹣),后写数目。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元素化合价的关系如下表:
原子团的化合价:
4 化合价与化学式
4.1 根据化合价求已知物质的化学式
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镁钙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
例子:求﹢5价的磷和﹣2价的氧形成的化学式。
解: ①正价元素符号写在前,负价元素符号写在后: PO
②求5与2的最小公倍数:10
③求原子个数:P :10÷5=2 O: 10÷2=5
④将原子个数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 :P2O5
⑤验证: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0:
﹙﹢5﹚×2+﹙﹣2﹚×5=0
所以+5价的磷和-2价的氧形成的化学式为P2O5
4.2 根据化学式求未知元素的化合价
例子:食盐中加入了KIO3可预防甲状腺肿大,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多少?
解:设碘元素的化合价为a。
标出钾元素的化合价﹢1,氧元素的化合价﹢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0,﹙﹢1﹚+a+﹙﹣2﹚ ×3=0,
a=﹢5
答: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
4.3 化学式的意义
以H2为例说明:
宏观:①表示氢气这种物质;②表示氢气由氢元素组成。
微观:①表示1个氢分子;②表示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5 化学式的计算
5.1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化学式中各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为相对分子质量。
例如:求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1×2+16=18
5.2 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如:求H2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16÷﹙1×2+16﹚] ×100%=88.9%
5.3 求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质量比
例如:求NH4NO3中氮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解:氮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4×2﹚∶﹙1×4﹚∶﹙16×3﹚=28∶4∶48=7∶1∶12
5.4 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比
例如:求1个NH4NO3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比为?
关键词:单片机原理实验;开放式;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N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135-02
理工科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行开展。而实验教学所具有的生动性、真实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使其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近年来,为了适应高等院校理工科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以及未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很多文献提出开展实验室开放和设置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以及研究性等实验项目类型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新思路,并从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和实验项目的设计和验收等方面作了详细的探讨,取得了很多的实际成效,这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开放和实验项目类型多样化等实验改进措施在培养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但同时在日常实验教学中也发现其面临着一些其他问题,据实际调查,15.6%的学生对实验室开放后实验内容连贯性、实验课时保障和实验结果验收等问题存在一定的不满情绪。本文以单片机原理实验课为基础,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以验证基础、鼓励探索为指导思想,以实验内容连贯、实验过程独立和考核形势多样为原则,构建一整套单片机原理“开放式”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经实际测试,该模式在单片机原理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效果良好,并探索着将其经验向其他类似实验课程进行推广。
一、“开放式”模块化实验教学新模式
单片机原理实验课是电子类学科中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不但是学生了解硬件电路设计和底层汇编程序的基础,而且也是学生从《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电路原理》等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重要桥梁。针对大多数高等院校在该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师生经常反映的问题,本文构建了“开放式”模块化单片机原理实验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针对以往单片机原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提升实验效果为核心,以整合资源、注重实效、鼓励创新为原则,打破传统的理论加实践运行模式,引入课题组负责、多平台操作、网络互动和多元评价机制等概念,将束缚单片机实验教学的课时少、内容多和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二、新模式的构建思路与实践
1.课题组负责的管理模式打破开放式实验时间局限。开放式实验模式的建立,要求实验指导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实验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传统的单一实验教师负责制在此种情况下,略显不足。而实验教学课题组的建立,正好弥补因此而产生的缺口。课题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成员由2~4名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组成,课题组统一制定实验大纲、设计实验内容、编写实验指导书和设定评价机制。为保证开放式实验的顺利进行,课题组在单片机原理实验课开始之前统一对全部学生进行实验室管理规则、实验网络预约系统使用、实验装置使用细则和实验评价机制等问题进行说明。课题组根据学生实验预约情况和指导教师工作安排合理规划教师值班表,确保学生在实验室期间指导教师能够指导其实验和验收实验。此举为学生利用实验室资源、亲自动手验证实验、设计实验提供了时间、空间和技术上的保证,大大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2.依据多种实验平台量身打造模块化实验内容。单片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建立在“51”平台的传统单片机实验装置越来越多的受到了由AVR、PIC和STM32等微控制器构建的实验开发学习板的冲击,据统计有多达数十种的单片机实验开发学习板在“淘宝”网站上出售,价格在100~200元,资料齐全且功能丰富,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这些实验板上自学单片机技术,成效显著。课题组不要求学生完全拘泥于实验室的实验装置,而是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在不同的单片机实验平成实验任务,并根据单片机原理实验教学大纲,以内容连贯、层次分明为原则,将18个实验题目分为基础层、应用层、提高层和创新层这4个模块化环节。各个层次实验的设置内容相互衔接,难度依次递增,学生可以在任意平台上完成实验任务,形成了时间离散、形式多样而内容丰富的“大实验室”局面。
3.借助网络平台的实时互动。实验教学的开展不能被传统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等模式所束缚,应顺应实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而积极求变。随着校园无线局域网的普及和学生手机用户的增多,QQ群、微博和讨论组等一大批移动互联新技术将为实验效果的提升带来质的飞跃,师生之间授课或讨论的地点不再局限于实验室,时间也不再局限在宝贵的45分钟内。课题组按年级和兴趣分类而组建的QQ群和微博账号负责及时实验信息和进行实验讨论,大范围、长时间的讨论使实验教学在网络中实现良性互动。据统计,我校2009级和2010级电子专业学生加入单片机实验QQ群的人数达95%,月人均技术类提问数达5.6个,69.5%的技术类问题都是由学生自己解决;课题组设立的微博账户平均每天实用性、前沿性技术信息20条,学生覆盖面达75%。这些新技术、新手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学生在课堂和实验室之外开创了自由沟通和交流的新平台。
4.多元化评价机制培育创新之花。学生实验课程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开展实验的认真性和积极性有着重要影响。对于单片机原理这种强调过程、强调理解、重在应用的实验课程,不能通过简单的实验现象或是实验报告来认定实验的成绩。课题组在设定的4个实验层次的基础上,遵循导向性、独立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以“诊断、改善、激励”为目的确立了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个评价主体,综合考察学生的实验准备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并加大分析实验和设计实验能力的考核权重。课题组在实验课程后期安排固定的实验讨论活动,师生在共同探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实验设计方案,在师生平等而和谐的学习互动环境中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实验主体。2009级学生康德会和申仁玉总结单片机实验装置存在的资源占用率高、软件平台封闭等问题,自己设计并制作了STC和AVR多功能单片机开发学习板,因便于操作,资源开放等优点现已应用在我院电子工艺实习、单片机原理实验和课程设计等环节,深受各级同学的喜爱。
在单片机原理实验课引入“开放式”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后,课题组统计了近2年学生在该实验课程的表现,每年学生自主设计实验20余项,其中创新性实验占40%,55%的学生利用实验室开放时间完成了预习和练习工作,29%的学生在自有实验开发板上完成实验内容,实验成绩优秀率达42%,实验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的飞跃。新的教学模式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下优化了教学资源、丰富了实验内容、完善了评价机制、顺应了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具有很好的推广和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晓莉,侯玲玲,郝雪.高等学校开发式实验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1,13(3):282-283.
关键词:实践教学;信息化弹药;末制导炮弹
随着信息技术在弹药上的广泛应用,末制导炮弹、末敏弹等各种信息化弹药不断列装部队[1]。培训信息化弹药装备保障骨干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军械工程学院信息化弹药装备保障骨干培训班主要承担部队弹药技术现职干部的轮训任务,重点解决部队干部信息化弹药装备的操作使用、检查调整、维护保养、装备修理、性能测试、组训管理等“六种”能力培养的难题。该类培训班具有针对性强、时间短、课程密度大等特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突出岗位业务能力生成,总部机关强调:尽量做到“理论知识精讲少讲、动手操作练全练透”,要大幅提高实践操作比例。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对信息化弹药装备保障骨干培训班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类似信息化弹药装备保障骨干培训班开展实践教学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精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专家人才。根据该目标,设置了三种类型的课程:原理课程、操作课程和演练课程。为了确保实践教学内容所占学时不低于全部课程教学内容60%[2],遵循“以学员为本,全过程实践”的原则,突出岗位任职需求,构建“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一)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
原理课程是整个培训班的教学基础。从前几期培训班的授课情况来看,原理课程内容相对比较枯燥,若只进行纯讲授式授课,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理解信息化弹药深奥的原理,教学效果比较差。为此,我们尝试在原理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比重约占40%。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设置了两类实验,包括原理演示实验、结构分解结合实验等。如,在“末制导炮弹作用过程”教学环节中,教员可以利用开发的“末制导炮弹工作原理示教系统”演示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的阵地配置情况、通讯方式以及末制导炮弹在全弹道过程中的典型动作。在“控制舱构造原理”教学环节中,学员可以利用“控制舱实物摘火模型”进行分解结合实验。
(二)操作课程的实践教学
操作课程是整个培训班的教学核心。该类课程通过在教室(专修室)内对学员进行实训,使学员具备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各个单装的使用与管理、检测与维修以及质量监控等能力。操作课程由理论讲解、教员示范操作、学员动手实践三大教学模块组成,其中教员示范操作和学员动手实践的实践教学内容比重约占80%。理论讲解主要是对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使用与管理、检测与维修以及质量监控的基本理论进行概要介绍;教员示范操作是按照操作顺序为学员演示一个正确完整的操作过程;学员动手实践是在教员的要求下,学员自主完成规定科目的操作。
(三)综合演练的实践教学
综合演练是整个培训班的教学精华。该类课程通过在野外对学员进行实训,针对学员的岗位任职要求,一方面演练装备检测维护技术,另一方面演练武器系统作战运用指挥协同。演练科目包括武器系统检测、武器系统现地展开、全备弹射击前准备、激光测距目标指示器对固定目标测距指示、通讯指挥同步装置协同、激光照射光斑实时监视、激光测距目标指示器战场抢修等。综合演练是对学员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处置能力、心理承受力、身体素质和统筹能力的综合检验[3]。
二、实施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
(一)构建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开展信息化弹药实践教学,必需具备相应的硬件条件,包括校内专修室和校外实践基地两部分。
校内专修室主要完成原理课程和操作课程的实践教学。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建设,我们已经建设了较为完善的校内专修室,专修室的硬件条件主要包括各类信息化弹药解剖模型、可拆解实物摘火模型、原理示教系统、检测训练弹、检测维修设备等。这些硬件条件既可以保证原理课程中原理演示实验和结构分解结合实验的教学,又可以保证操作课程中教员示范操作和学员动手实践的教学。同时专修室配备上述硬件条件,保证了理论授课和实践授课在同一教室完成,便于“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提高教学效果。
校外实践基地主要完成综合演练的实践教学。本次综合演练过程中,我们依托学院既有的XX库作为校外实践基地。后勤保障由学院XX库人员完成。与校内专修室相比,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面积大、维护成本高、平时的利用率较低。因此,没有必要单独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可以充分借用已有的各种条件。
(二)完善教员的实践教学能力
实施信息化弹药装备保障骨干培训班实践教学对任课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实践教学贯穿于信息化弹药装备保障骨干培训班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要求授课教员既是能够进行理论授课的“理论家”,又是能够操作装备的“实践家”;既能够组织课堂教学,又能够组织野外演练。课堂教学,教员应是“双师型”教员;野外演练,教员应是“指挥型”教员。
完善教员的实践教学能力,可以通过多种培训方式来进行,包括外出调研、外请专家授课、参观见学、跟班实践等。外出调研,使承训教员把部队对人才的需求贯穿到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增强实践教学的岗位指向性;外请专家授课,主要是邀请指挥院校和部队的知名专家围绕信息化弹药使用与保障的关键问题开展专题讲座,拓宽教员的业务素质;参观见学,主要了解其他院校相关培训班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机制,将其好的做法融入到信息化弹药装备保障骨干培训班的实践教学中;跟班实践,主要是针对下一步拟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员,与受训学员一起参与学习和考核,从而使其掌握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形成实践教学能力。
(三)建立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传统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笔试或笔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学员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由于信息化弹药装备保障骨干培训班实践教学具有全过程的特点,实践教学占整个教学内容的比重较大,实践教学应采用“多元化”、“无纸化”考核方式。
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采用学员在原理演示实验和结构分解结合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来评定实践成绩,实践成绩占整门课程总成绩的40%。
由于操作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比重约占80%,因此,将实践教学的考核成绩作为整门课程的总成绩。实践教学的平时成绩占20%,课终成绩占80%。平时成绩依据课堂上学员动手实践情况进行评定;课终成绩依据口试和现场操作进行评定,其中口试占20%,现场操作占80%。
综合演练是对学员学习效果的全面评价,是评价学员结业考核成绩的重要依据。参演学员在综合演练中所扮演角色表现将直接决定其综合评价成绩。
三、加强信息化弹药实践教学的建议和措施
按照构建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依托建设的实践教学条件,针对“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检测与维修专业”实施了实践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弹药的实践教学,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一)强化野外综合演练实践教学
可以说,原理课程和操作课程的实践教学都是为综合演练的实践教学做铺垫的。通过实施综合演练,既能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同时又能锻炼专业教员队伍,提高教员实践教学组训能力。
参演学员普遍反映,同样一个训练科目,与在室内操作相比,野外实战环境下理解更深刻,教学效果更好,更能体会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从教员角度看,组织实施综合演练,一方面,通过实战背景下的装备运用,对教员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培训质量有新的启迪,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提高了专业教员实践教学的组训能力。因此,有必要继续强化野外实战环境下的信息化弹药装备综合演练的实践教学,促进教学相长。
(二)建立全武器系统联训实践教学机制
弹药是一类特殊的军械装备,具有易燃易爆、一次性使用等特点。多年来传统上大多依赖于动画挂图、摘火模型、原理仿真等手段开展单装教学。而信息化弹药与传统弹药相比,具有自身结构复杂、与武器系统的联系更加紧密等特点,因此,培训的重点不应仅针对单一装备,而应注重整个武器系统,开展武器系统级别联合训练、协同训练的实践教学。这次组织实施的“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除末制导炮弹外,武器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包括激光测距目标指示器、通讯指挥同步装置等也进行了实践教学,借用了其他单位的部分装备。因此,今后学院各装备专业系应加强教学协调与沟通,打破系、教研室之间的壁垒,建立武器系统联演联训实践教学机制,共同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真正实现全武器系统训练。
(三)探索信息化弹药装备实践教学新模式
针对“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检测与维修专业”实施实践教学是信息化弹药装备教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信息化弹药装备实践教学的新路子,为开展类似信息化弹药装备的实践教学积累了宝贵经验。前期开展的实践教学都是实装实物实践,适合小班教学,在参训人员较多的情况下,会出现实装实物不够用的情况,同时,实装实物实践教学会对装备、仪器、设备等硬件造成磨损。针对以上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发信息化弹药虚拟实践教学平台引入教学。总之,应针对不同信息化弹药装备自身的特点和培训班具体情况,积极探索适应装备特点和培训班类型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员岗位任职需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冬梅,代文让,张永涛.信息化弹药的研究现状及发
展趋势[J].兵工学报,2010,31(增刊2):144-147.
[2] 范志锋,崔平,文健.提升教员信息化弹药实践教学能
力的有关思考[J].职业时空,2013,(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