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画画的教学目标

画画的教学目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画画的教学目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画画的教学目标

画画的教学目标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简介】 石皇冠,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教师进修学校,副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5) 07-0011-03

2007年9月至2013年7月,笔者在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党三尧学校开始了为期六年的教学改革试验。六年来,教学改革实验得到区内外教育专家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教育测量专家、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谢小庆教授前来考察,并用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标准化测验工具对实验班和平行班级进行检测,做了非常详尽而先进的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班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基础知识方面、书面表达方面,都明显高于平行班级,特别是阅读理解能力方面,差异最显著。中国教科院戴汝潜教授和赤峰敖汉旗教师进修学校王丛老师,用白话文断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转述为白话文等方式对实验班和平行班级进行测验,统计分析显示,实验班学生显著高于平行班级。六年前,学生随机分配,六年后差异却如此之大。

一、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尝试“学阅读”

小学阅读教学,从“课标”到教材,从专家到名师,异口同声地说“大量阅读”,甚至“海量阅读”,反对题海大战,也反对分析内容。从题海大战到分析内容,是一次进步;从分析内容到大量阅读,是第二次进步。当大家都在努力实现“大量阅读”时,有位名师提出“海量阅读”。通过学习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和教学设计原理,笔者发现,阅读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主要是陈述性知识。著名语文课程论专家韩雪屏教授认为,语文技能的实质是程序性知识。阅读教学仅靠“阅读”不行,要以“学阅读”为主,主要是“学阅读”而非“阅读”,这是和普通的新课改班级最大的不同。从学习白话文基本阅读技能开始,直到学会文言文基本阅读技能,学习的方式主要是“模仿、尝试”。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提高学习材料的难度。通过模仿、尝试,学习基本阅读技能。简言之,就是认识汉字未必会阅读;阅读是阅读中枢对书面文字材料进行信息加工,提取语义信息;阅读中枢的阅读技能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学会的;在听话中枢、说话中枢的协同配合下,模仿教师或录音朗读,从而学会加工书面材料;阅读中枢加工书面材料的外在证据就是切分语义单位,最明显的莫过于阅读无标点、无句界文章;其实,学生平时朗读中也能表现出是否在加工信息:能否用语音停顿正确切分词界、短语界。也就是说,念字和念句子、念文章不同。从学生的朗读停顿可知,识字之后的自主阅读,其实不是读句子、读文章,而是念字。念字,无信息加工,不是真正的阅读。在小学,这种念字(伪阅读)非常普遍。这就是为何要在阅读教学中尝试“学阅读”的主要原因。

二、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尝试“不识字”

以“阅读”“大量阅读”“海量阅读”为重点的语文教学框架内,低年级必然以识字为重点,识字之前通常是拼音教学。而我们的教改实验的核心是“学阅读”。在“学阅读”这个大框架下,尝试重新安排教学序列。好多小学生,学会拼音之后、认识常用汉字之后,朗读简单材料依然不会正确停顿,常常把词和短语读破。我们进行了进一步思考:学拼音之后、识字之后还需要模仿老师和录音学朗读,识字为重点的教学阶段是不是值得怀疑?于是,在教改实验的第一阶段,跨过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大胆尝试模仿朗读。实验告诉我们,多少年来,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耗费大量心血研究识字教学,似乎是一种人力资源浪费,我们找到了新的出路。识字教学其实很简单:根本不必编写识字教材、不必花专门的时间教儿童认汉字,在模仿朗读的过程中即可捎带认字。从教学目标分类角度讲,为阅读服务的主流的识字教学,把汉字当作陈述性知识的符号来教,记忆―复习―遗忘,反复循环;以“学阅读”为主的语文教学框架下,完全不必专门花时间教儿童认汉字,在“学阅读”的过程中即可不知不觉捎带识字。这时,识字属于辨别学习。辨别属于智慧技能,智慧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按辨别学习进行识字教学,就是把认识汉字按程序性知识传授。阅读的起点是识字,而“学阅读”的起点和是否识字无关。学阅读,学的主要是停顿规则,规则属于智慧技能,智慧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这完全符合语文课程论专家韩雪屏教授的观点,语文技能的实质是程序性知识,教语文,主要是传授程序性知识。识字教学就是把主流的按陈述性知识进行的识字教学,变革为按程序性知识进行的识字教学。

三、在小学写字教学中尝试“教规则”

课标规定,小学生要会写2500个常用汉字。目前正在使用的几种教材,都采取随课文分散学写字的教学策略。这样编排其实是把“写会汉字”当作“记忆符号”来教。会念,是达到“再认”水平;会写,是达到“再现”水平。也就是说,主流的“写会汉字”教学,依然是把写会汉字按照陈述性知识来教。其实完全可以把“写会汉字”当作程序性知识来教。汉字虽然多,但是构字有规则。比如:“青,清,蜻,请,情,晴,精,睛;尚,倘,躺,淌,趟,堂,党,掌,常,赏,裳。”在模仿朗读基础上,学生认识大量汉字,完全可以归类学习。归类学习,学的是一组一组汉字的构字规则。教学目标不是汉字本身,而是蕴含在一组一组汉字中的构字规则。目前主流教材教写字,学生的学习以记忆陈述性知识的符号为主。我们应当时时处处尽可能把语文教学目标按程序性知识来设计,时刻铭记韩雪屏教授的话,语文技能的实质是程序性知识。为此,设计了“尝试学字法”,专门教授汉字构字规则和用字规则。

四、在小学书法教学中尝试“粉笔字”

书法教学就是教学生把字写规范,写漂亮。用尝试学字法向学生传授构字规则,可以提高“写会汉字”的效率,节约“写会汉字”的时间。这样,才能腾出时间教学生把字写规范、写漂亮。学习书写,属于动作技能学习,还要按照动作技能学习规律设计教学。动作技能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就是某套规则支配筋肉活动,核心是规则。只有把规则提炼清楚,以学生能迅速领悟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再加上现场及时指导,才能掌握某一书写技能。为此,笔者设计了黄金练字法,即用黄金格小黑板粉笔字教学生学习书写技能,学生也用粉笔在黄金格小黑板上练习。

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尝试“文言文”

目前,主流的小学语文教材也编了几篇文言文,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小古文”。上面说过,主流的教材,核心是“阅读”而非“学阅读”。站在阅读为主的角度,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小学生读文言文,当然是短小的容易。而我们这的教改实验,和主流的语文教学体系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学阅读”为主,而不是以“阅读”为主。阅读,学的是陈述性知识。“学阅读”,学的是程序性知识。既然是“学阅读”,还需要教师专门辅导。实验班采取的教学策略不是“自主学习”,而是“模仿・尝试”。笔者推荐的学习篇目来自《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简体字标点横排本)。截取“秦末天下大乱――汉武帝交班、去世”这段史料,也就是说,尽可能压缩、限定所学篇目涉及的“陈述性知识”的量,凸显程序性知识的主体地位,这就是“限量学阅读”。这一原则,同样体现在白话文基本阅读技能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就是把教师教读的文言文能正确流利整篇朗读下来。因为有模仿朗读,所以,这个要求很容易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强调和关注的是教学目标:停顿规则,就是按语义单位切分语音停顿。学生学会有标点白话文的停顿,也学会了无标点白话文的停顿,在此基础上,不是花时间在“阅读”中学习“陈述性知识”,而是继续学阅读,在学阅读中继续学习难度更高的程序性知识:有标点文言文的句内停顿规则。也就是说,小学六年,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一直处于“学阅读的爬坡状态”,而非“阅读的走平路状态”。因为在“阅读的走平路状态”中学到的“陈述性知识”不是语文技能。

六、在小学文言教学中尝试“断句读”

学会正确停顿、流利朗读文言文,学生的书面信息加工(理解)还是模糊的,还需要进一步培训学生掌握精确的信息加工技能,也就是更复杂的程序性知识:无标点、无句界文言文的语义停顿规则。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中枢掌握精确加工书面材料信息的技能。为了这种技能更加精确而不是停留于模糊水平,我们尝试教学生学习阅读无句界文言文。具体做法是,把念熟的有标点文言去掉标点印发学生,学生两两一组,甲念无句界文言,乙对照有标点原文负责检查停顿,并及时纠正错误。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学生即可给没念过的浅易文言文断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由模仿为主,过渡到尝试为主。实验过程中,有许多老师和专家前来听课。如果笔者选定材料给听课者展示这种“尝试断句”课,听课者十有八九都会怀疑,小学生怎么会给文言断句呢?小学老师都未必会,这一定是提前彩排好演戏给我们看。于是,无论谁来听课,笔者都把上课内容的选择权交给听课者。临近上课前几十分钟,笔者才能得到上课内容,而且在听课者眼皮底下备课。学生当然无从知道上什么,也谈不上预习。展示在听课者面前的不是一盘“炒土豆丝”,而是从“洗土豆、削皮、切丝”开始的全过程,当然也包含了“炒菜油烟熏”的过程。

中国文言文的历史很长,无标点、无句界文言的历史也很长。清代乾隆时期纪晓岚主编的《四库全书》,都是无标点、无句界的文言文。教育部2014年文件,明确提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言断句,是中国传统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掌握这一基本功,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基本条件。只要语文教学坚持以传授程序性知识为主的方向,只要教学得法,凭借有限的语文课时,本着限量学阅读的原则,小学生也可以掌握文言断句技能。

七、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尝试“文转白”

写作技能从教学目标分类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技能,一类是高级技能。请假条怎么写,写人的文章怎么写,记事的文章怎么写,写景文章如何写,开头如何写,中间如何写,结尾如何写,如何选材,如何突出中心等布局谋篇的技能,属于高级技能。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把句子写通顺,把信息写明确,把意思写准确,句子之间语气连贯,行文语句衔接流畅等驾驭句段的技能,属于基本技能。高级技能分类,可以使用安德森修订的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二维框架;基本技能的分类,可以用加涅教学目标分类框架;只有使用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才能使教学目标清晰化,才能分辨清楚教学设计中把哪些教学目标当作程序性知识对待。写作高级技能教学,人们普遍比较重视。写作基本技能教学,往往被忽略,大多附着在高级技能教学中捎带进行。一次作文教学课,如果同时兼顾高级技能教学和基本技能教学,往往是一只手捂不住两耳朵,照顾了这头,忽略了那头。我们的教改实验,把写作基本技能单独拿出来教,在翻译文言过程中教学生提升写作基本技能。翻译文言过程中,学生不必搜肠刮肚去想“写什么”(陈述性知识),也不必绞尽脑汁去琢磨布局谋篇(高级技能,程序性知识),学生关注重点就是写作基本技能(程序性知识)。实验班学生已经升入初中,据某些语文老师反映,来自笔者实验班的学生(作文)语言基本功明显高于来自普通班的学生。

有人会提出疑问,教小学生翻译文言文,如何操作呢?一般要经历三个过程:①选定读过的某篇文言中的片断,再细读,然后仔细看专家的翻译,而后收起别人的翻译,自己动手照着文言翻译;②选定读过的某篇文言中的片断,再细读,不看专家的翻译,自己动手照着文言翻译;③选择未读过的某篇文言中的片断,反复细读,不看专家的翻译,自己动手照着文言翻译。训练要求,从易到难,从低到高,分阶段提出:写通顺,写明确,写准确,写连贯,写流畅。这种训练,学生不必考虑写什么(陈述性知识),也不必考虑布局谋篇(程序性知知识),只管把句子写好,把意思表述清楚,把句子之间的衔接处理好。这些基本技能,也属于程序性知识。学生的翻译作业,需要精批细改。学生根据老师的批改写出第二稿,接着批改第二稿。可以说,好多人会写文章,写不好句子,原因就是学生时期没认真学过写作基本技能。

画画的教学目标范文第2篇

一、目标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建立

制定教学目标就是根据《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认识规律,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把教学目标行为化、具体化。在制定课时目标的过程中要合理确定基础知识目标、能力训练目标以及扩展知识目标,并将它们分解为不同的水平层次,确保整体目标的达成。根据“目标教学法”对教学目标的分类,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将化学课程目标分为四个层次:

1.亮标根据课程特点,展示相关学习的内容,明确学生对该章节所要掌握和学习的内容,由学生带着目的去学。在亮标的引导下,学生可以知道如何学,学什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述标述标即教师解读内容。在课堂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仅仅起到辅助作用。教师有目的性讲解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记住、复述或再现有关化学基础知识。

3.补标将化学概念、原理、定律等应用于实际,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化学问题。能够把某些化学问题、化学概念或解释某种化学现象等引入相关的问题中。

4.达标能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决某些较复杂的化学问题,通过适当的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补标内容。

教学目标也可分为课时教学目标和阶段教学目标。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不同水平的教学目标不一定都要制定,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而定。

(二)课堂教学

目标具有导向、定位、评价三种功能。教学目标既是老师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归宿。它是教与学、预习与复习、检查与评价、反馈与矫正等的依据。如何控制和设定教学目标是整节课的中心环节,是完成预定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关键。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兼容各种有利于目标实施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课堂性质等,将各种教学方法融于目标教学中,在提炼、综合的基础上择优应用,以求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1.亮标课堂展现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大体了解该章节掌握和学习的内容,找出知识骨架。展示完教学目标后,组织学生进行阅读,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纲要式记录和总结,并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

2.述标学生阅读完毕,教师展示述标,并对相关的内容做适当地讲解,当然也可以由学生对述标做适当的解释,教师适当的补充和纠正。要求教师精讲,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3.补标教学是一种方法,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在理解的前提下,对各方面的知识按一定的关系归纳、练习,适当扩充相关的知识,从而形成科学的教学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式便于知识的编码、贮存、转化、输出。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归纳知识,让学生掌握归纳知识的方法,并学会应用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扩展书本知识,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地补充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例如对氯气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实际问题,如自来水消毒,氯气会导致物品的颜色脱色等,这些都是值得适当补充的内容,以提高学生思考能力。

二、学困生的转化

化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摸索到几点经验:

(一)调查摸底是基础

每接一届新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如查看各科成绩,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问卷,与学生谈心等。调查了解中发现,导至学生学习差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这里既有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心理及智商因素,更有教师素质、教法等因素。差生一般都有自尊心强、求知欲低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

1.高能差生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其智商高,反应能力、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暂时较差。以男生居多。特点是好动、贪玩,在学习上投入时间太少。

2.智商差生成绩差是由于接受能力弱,学习效率低。但真正属智商差生者为数很少。

3.偏科差生是指那些对化学不感兴趣从而学不进去,甚至放弃学习者,较普遍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对头。

(二)对症下药是方向

对于高能差生,采用“聚焦法”。这类学生脑子灵、反应快,稍微懂了就不愿听,注意力很难集中。

教师只要想方设法把他们的精力“会聚”到学习这个焦点上来,即可摘掉差生的帽子。一般采取两种方法:

1.吸收他们参加化学课外小组,组织他们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画画的教学目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简笔画 语文教学

小学生认识理牧师从表象开始,由具体到抽象,学习主要是靠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而简笔画使用尽可能少的笔划线条,塑造简洁、生动、易懂的形象,把它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是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倍受儿童欢迎的教学手段。因此,合理运用简笔画,在语文目标教学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简笔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激发兴趣有很多方式,而不用花费多少力气的简笔画则是最实际、最有效的手段。

1、在导入新课中激趣。

如教学《八角楼上》一课,在导入课题时,我先在黑板中画出(蜡烛),同学们都被吸引住了。我问:这是盏什么灯呢?对有预习或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则容易回答,不懂的同学也无关系,相反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老师板题后再激疑:现在,每个家庭都使用较先进的日光灯、各种美丽的吊灯,而为什么还要使用这盏清油灯呢?他利用清油灯干什么呢?这样,激发了学生兴趣,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对当时社会背景的理解埋下了伏笔。

2、在认定目标中激趣。

在目标教学中,采用简笔画辅助认定目标,则适合低、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既充分发挥了目标的导向作用,又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了学习兴趣。如认定《要下雨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时,可结合本课内容,在黑板板乌云画。再贴上(或写上)目标的内容,则很生动。再如《拨萝卜》分步认定目标时,可板萝卜叶图,再写上(或贴上)目标内容,也较生动。

3、在导学达标中激趣

一堂课中,学生的无意注意始终不能保持持久的,而长期的有意注意则显得很疲劳,尤其是面对字词的理解、重复的教学活动。因此,《教育学》强调在40分钟内根据具体情况于课前、课中、课后要交替地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如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理解“五光十色,异常美丽”这两个词时,单纯用语言描述始终不够形象易懂。我便这样引导:海水的颜色怎样?学生边讲老师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平卧在黑板上画显示海水各种颜色如何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然后小结——这样形成的效果就是“五光十色,异常美丽。”凭着直观,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再讨论海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颜色?学生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边看书边思考。

二、在导学达标中,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如《精彩的马戏》这课,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中快速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在初读了课文后提问:1)课文写了哪些动物?(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各动物的图像)2)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A、它们各表演了什么节目?观众有什么反映?B、重点写了哪几项?)后继续板书字及“跑道”。

这样,直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都显示出来了,从整体到部分,又回到整体。看看这板画,学生就好像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旋转的舞台、动物们的绝技表演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形象直观地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从而自然深刻地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三、在导学达标中,加强教育的形象性,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儿童对视觉艺术形象很敏感,教师把重点简炼画出来,比写一行板书更有效果,把抽象的道理化为简明的图像,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如《三只白鹤》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的结尾留下一个悬念——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并说出理由,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突破呢?我利用了简笔画解决。提问:1)三只白鹤埋鱼后,各用什么方法记住埋鱼的地方?(板下图右边部分)。2)结合填空题进行板画(上图左部分)

A、( )太阳从东边升起。( )太阳在我们头顶。傍晚,太阳从( )落下。

B、风伯伯一吹,天上的( )飘呀飘,一直飘向远方。

C、那棵树种在( ),天天和小河在一起。

四、在达标测评中,能丰富想象力,帮助学生深刻地巩固课文内容

画画的教学目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培养目标;学习兴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作为基础教育的高中化学,在高考中占据比较大的比重,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们学化学是为了用化学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如何能既提高成绩,有能培养能力,是当前化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明确培养目标更是重中之重。不仅要提高学生考试能力,还要有利于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你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求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面对中学生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尴尬局面,广大的化学教师必须知难而上,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内驱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人们常把观察称为智力的门户,观察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像能力和 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个人的智慧应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的东 西中来,同时观察越多,获得的知识越牢固。观察是全面而广泛的,有对实验的“观”,有对实物、图表、模型的“观”,还有对自然、生活、生产中化学现象的“观”,只“观”而不“察”,就是只看不想,“观”后必须对具体的表象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化学的初步结论,并运用结论解决化学问题,才能提升至能力,为此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常常出现某些特征现象、曲线、图型等,它们都包含着大量的信息,且往往是隐含的,只有对观察结果进行思考加工,才能发现其反映出的规律,提取出有用信息来回答相关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主要可分为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观察测量能力、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等四个方面。

(1)实验设计能力,是实验探究分析设计能力,要求根据实验目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它包括实验操作程序设计、混合物组分确认及分离、验证化学原理、纯度及定性、定量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敏锐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及创造性素质的重要途径,是理综合考查的热点。

(2)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是指对实验仪器的使用、各种试剂的取放、实验过程等的动手操作能力,重要的基本操作,如加热、分离提纯、浓度配制等。它是实验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实验操作能力主要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3)实验观察测量能力。实验观察测量(以下简称观测)能力,是指对实验的装置、药品、操作、实验现象,进行定性观察和对定量实验进行准确测量的能力,实验观测能力是学生化学实验能力中的基础能力,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

(4)实验结果的总结和数据处理能力。实验结果的总结和数据处理能力,是指对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或计算,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这一过程通过写实验报告来完成,这是一种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一定的科学素质很有意义。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做出的记录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结论,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或把数据图表化,如绘制溶解度曲线等。②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实验的误差分析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实验失败和减少实验误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③培养学生用最简洁、最准确的科学语言,表述实验结果,设计出漂亮合理的图表,写出规范化的实验报告。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总有学生觉得我们该记的记住了,为何答题时总不尽如人意。此类学生均因为不能很好的将知识融合贯通,才感觉吃力,换言之,他们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只局限于识记面,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它包括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整体性及思维的创造性等,它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因此在高考中一直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体现如下命题思想:①对中学化学基本知识内容能融会贯通,通过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贮存,并正确复述、再现和辨认能力,通过考生的思考而最终获得正确结果。②能将实际问题(或题设情境)分解,联系所学知识迁移、转换、重组,使得问题得到解决,并能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反应式或图表表达出来的应用能力。③题目设置一些陷阱,如过程情景复杂化,但回答问题简单化,注重对过程分析的同时,更强调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考查。

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画画的教学目标范文第5篇

一、化学教学目标探究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为主.在这一教学目标下,学生只要会做化学习题,能考出好分数,就是完成了化学学习任务.新课改提出初中化学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乐趣.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达到这些教学目标是很多教师思考的问题.

例如,在讲“常见的酸和碱”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引导环节让学生看柠檬、酸桔子、醋、洗衣粉、肥皂.然后引导学生全面观察这些事物,并利用生活经验把它们分成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学生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嗅、用嘴尝.学生发现,从外表来看、用鼻子嗅这些事物,这些事物难以归类;用嘴尝这些事物,发现柠檬、酸桔子、醋的味道都是酸的,而洗衣粉和肥皂则是苦涩的;用手摸这些事物,洗衣粉和肥皂都有些湿滑的感觉,而柠檬、酸桔子、醋则没有这样的触感.于是学生将柠檬、酸桔子、醋分入酸性物质中,将洗衣粉、肥皂分入碱性物质中.再引导学生思考:食用盐是酸性物质,还是碱性物质呢?有的学生说它是酸性物质,有的学生说它是碱性物质.可是学生经过思考,又觉得它既没有酸性特质也没有碱性物质的特征,于是学生觉得物质除了酸性、碱性两种特性以外,还存在中性的物质.在学生初步了解酸性物质、碱性物质、中性物质的特征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后续的探索学习环节.这节课,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酸性物质、中性物质、碱性物质有哪些特征,而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己去探索,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对酸性、中性、碱性物质有初步的认知.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意识到不必畏惧学习新知识,可以应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新知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鼓励学生应用生活实践去探索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当学生愿意鼓起勇气去观察化学现象、探索化学知识时,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及探索的乐趣.

二、化学教学模式探究

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一般为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在课桌前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传授的知识比较单一,学生只能单线式接受教师的引导,而不能与其他同学交流,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以小组合作实验模式为主,开展化学教学.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画画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家庭育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颂雅风艺术月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