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儒学的思想核心

儒学的思想核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儒学的思想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儒学的思想核心

儒学的思想核心范文第1篇

一、激发创新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的确,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可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培养学生浓厚的创新兴趣。可以运用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激发其创新的热情;可以用巧设悬念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在讨论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和观点;还可以设计出开放式的课题,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等。

二、打造民主氛围

从某种角度看,传统的课堂教基本上程序式、刻板化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忠于教材。”久而久之,形成了学生唯书、唯师的心态,不敢怀疑教师,不敢怀疑书本,更不敢向权威挑战。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的心理需要。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奇异的想法,教师选择适当的角度予以鼓励性的评价。为此,尝试师生角色易位,让学生自己当老师,接受备课、上课的任务,学生感到非常的新鲜、好奇,心理上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的主动地位。

三、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是指创设与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的事物情景,经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创新学习的兴趣,促成学生进入探究的境地,引导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的目的。比如中外哲学史上对自由的探讨非常充分。为此,教师在学生讨论自由观念时,借助于课件,将各种自由观荟萃展示,然后就提出若干问题:“自由意味着随心所欲吗?”“渺小的个人真能享受到自由吗?”“中国历史上提倡的是个人自由还是政治自由?”“获得自由的个人和社会条件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讨论,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精神。这样,由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身努力,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四、培养质疑、释疑的精神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求学生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创新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因此,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并自主地解决问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真正地学习过程、发现过程、创新过程。

五、诱导发散思维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发散思维的培养。早期的创造研究认为:发散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学生的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因此,通过教师的发散设疑,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能在毫无压力和束缚的自由讨论中得到不断的提高。在讲授“一国两制”时,如果问:一国两制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有哪些重大意义,这些问题虽然重要,但缺乏针对性,但如果变换角度,就会好些。如:针对李登辉的“两国论”和的“一边一国”论,你的观点怎么样?你认为台湾的出路在于何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方法是什么?这些问题在书本中是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但是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不惟书,不惟师”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开展研究性学习

儒学的思想核心范文第2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真心交流;开放式讨论;知行统一;人生舞台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045-01

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初中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可塑性大,可能会导致对社会主义优越性有或多或少的偏颇。无疑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1.转变观念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当前初中生思考的问题,生理、心理的变化需求已远远超出了教材的范围,他们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和对实践感性或理性的思考。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解决他们思想上的疑虑,抨击思想上智慧的火花使其沿着"四有"接班人前进。因此,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生为升学而学、教师为抓分数而教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升学教育模式必须彻底打破。当然,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升学考试又是选拔人才的必要方式,升学教育模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是,有一点就是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型的人才。

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着眼点不应该是升学,而应该是全体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知识和能力的高度和谐和统一。

2.情理为重,变单纯说教为真心交流

我认为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有些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的拜金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品德的不良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理解有较大偏颇。甚至有些任课教师也有同感,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不能寓情理、实例、案例与教学,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我的学生中去,嘘寒问暖,促膝谈心,与学生们一起做卫生、做游戏、侃大山、说故事、去实践这样的感情投资,以爱生情,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拥护,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悄悄话,心里话也愿对我说,发生了争论请我评判。我的话他们爱听,且坚信不疑。这大概就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浓郁的向师情怀吧。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浓厚兴趣。

我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深入浅出的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激情满怀的的排比,或生动形象的描述,娓娓道来,再加上授之以渔的教学记忆,使同学们的情绪随我的"导演"而变化。

我还注意选用教具、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讲"关注自然 关注人类"的内容时,我打出彩色大地图,祖国地大物博、秀美山川、佳境名胜,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讲"做负责任的公民",出示会见外宾的大幅画像,那浓眉英姿、微笑神态,使学生感到了他那为国家负责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讲"艰苦奋斗精神"时,我把从校园里拾来的白花花的大块面包摆上讲台,让同学们背诵"锄禾日当午……"的诗句,并展开讨论。

3.教学相长,变枯燥的教学为开放式讨论

当代中学生的突出特点是思想上的开放和追求人格的平等。他们不满足于从课堂上获取知识,渴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历史责任感。与此同时,他们渴望老师理解自己,平等待人,尽管学生之间的智力有高低之分,但他们却反对教师的偏爱,要求师生间的平等,希望自己的观点得到老师中肯的评价并能够对老师和同学产生影响。在学习中,要求优秀生和后进生能够相互帮助,都有在课堂上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平等竞争,互相促进。

灌输式的教学则满足不了学生思想上开放和人格方面平等的要求,我们要变封闭式的教学为开放式的教学。开放式的教学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为原则的,在课堂上向学生开放--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基本事实,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会加速其认识水平和思辨能力的提高。以课本为基础,以感悟为平台,以能力为目的,以关注学生课堂动态为导向,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辐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运用第一手资料来增加理论的可信度和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纠正偏轨的认识,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责任感,民族自豪感。

4.联系实践,变空洞的说教为知行统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检验,才能显示出真理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思议的力量。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产生厌烦心里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期盼能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得到比较满意的解答。

另外,党和国家的重大举措,在社会上都会引起民众的议论,观点不尽相同,学生的所见所闻会带来种种疑虑,也期望教师能够解惑。如果教师回避这些问题不予解答,就会导致学生思想上的读书无用论。因此,我们必须时时处处了解学生的思想脉膊,针对学生的思想疑惑,教师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解答,即使学生所持的观点是错误的,也应给予申述、辩解的自由和余地,以理服人,解除学生的思想疑惑。如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异往"、"情感困惑"、"早熟早恋"等等,以前十分忌讳的词语,现在却成了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除了教材,我们更多的是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让他们把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碰到的各式各样的的困惑、事例所分析,让大家在分析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

儒学的思想核心范文第3篇

1 营造好氛围

在传统教育中,师生之间是上下级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显然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形成师生之间的心理相融。这是在思想品德课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首先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建立合作的、和谐的、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例如在讲“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时,笔者针对学生在遭遇挫折之后产生的紧张、消极、伤心、气愤等消极情绪讲了一个钢琴家的故事:“一个钢琴家到一个城市举办独奏音乐会,谁知首场演出观众不足3成。但那位钢琴家并没有为这难堪,他在演奏前对观众说:‘你们城市的人很有钱,每个人都定了3个座位。’观众一愣,随后便会心地微笑起来,并长时间地为钢琴家的幽默鼓掌。”幽默的故事,打破了课堂的沉闷,缓解了紧张的情绪,融洽了师生的感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还应该在课堂营造心理相融的环境。要做到师生心理相融,教师必须得首先接纳学生。接纳是师生心理相融的切入点。无论学生说出不佳的观点,还是做出不良的行为,教师都应当使得他们感受到没有被排斥和拒绝。教师仍然将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仍然尊重他们的人格,承认和尊重他们的权利,以最大的热忱帮助他们解决其心理问题。教师要进入学生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使得学生相信教师能够懂得他的体验,并且与他有同样的感受,能够知道他们的孤独,懂得他们的失望,理解他们的气愤等。分享学生的感受,能有效地将师生置于平等地位,使学生容易接受来自教师的各种帮助。特别是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时,教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尤其要重视那些品德、智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2 紧扣思品内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从认知开始的,只有对一件事情有了正确的认知,他的心理意识和行为表现才能表现出一定的健康水平。初中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形成,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

初中思品课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丰富多彩,七年级涉及如何设计成长计划,如何关注心理健康,如何勇敢地展示自我风采和调节情绪,如何对待成长过程中的顺逆境和挫折;级则扩展或延伸到青春期的心理调适、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等更高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思品教育者则要充分发挥思品教材的优势,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具体化,使学生的内心有所领悟,认识有所完善,干涸的心田得到春风化雨般的滋润。

3 开展活动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初中生由于年龄特点,喜欢在活动中学习,而不喜欢被动地接受课本知识。而且,通过活动,学生的情绪情感过程有了体现,并且有了行为训练过程,使学生实现认知(理清问题)――情绪情感(情境体验)――行为(投入情境中训练)的心理素质培养过程。通过营建气氛,给学生某种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去示范去感染,可以使问题完成起来更加简单,而且在有目的、有意义的实践中,更利于学生稳固的个性倾向和心理特征的形成。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十分积极,对于每一项活动笔者和学生一起分析评价。通过活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强,独立自主、自我实现的意识也有了提高,而且学生自己较为突出的智能表现出来,寻找到成就感。

4 拓展思品渠道,挖掘学生内在的心理潜能

儒学的思想核心范文第4篇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体现了与传统课程截然不同的三大特点:新、活、广。“新”体现在要求内容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脚步。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如对学生迷恋网络、消费者维权等内容的加入,无不让人感到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活”体现在要求教师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灵活,甚至在教学效果的考查方式上,也要突破传统侧重考查死记硬背的模式,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活学活用、观察与理解。“广”则体现在不光对学生,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学双方都具备广泛的知识网,不断延伸知识领域,善于从语文、历史、地理等诸多学科中汲取有用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甚至认识对象上也要广,不光要了解周围社会,更要放眼全球,具有全球意识。

鉴于以上三个特点,在学习思想品德课时,学生只有掌握了一些灵活的方法和技巧,才能事半功倍,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对于教师来讲,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总结和摸索了一些经验、方法,现作一下介绍。首先,教师要善于培养自己与学生之问的感情。初中学生年龄大致在12~16岁之间,正值青释期,心智尚未成熟,易出现逆反心理。但是一旦他们建立起对某个教师的信任与“崇拜”,则会以非常积极的态度,投入更大的热情去学习该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埘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努力,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给予鼓励,尤其是那些学习上的“后进生”,他们大多比较自卑,更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认可,只要教师让同学们在学习中找到自信,那幺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动力,更加愿意主动去学,当然也就会取得一些进步。

其次,由于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与当时社会所发生的要时事紧密联系。所以,教师平时就要从时政入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本人在教学工作之余,每天必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电视节目和一些报纸,随时关注时政动态。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只有我们的时政知识储量足了,才能在学生这方而的能力培养上显得游刃有余。在每节课上,我都安排学生做5分钟时事播报,以便督促他们关注时事。起初,他们做得不太好,但是在我的热情鼓励下,他们后来都战胜了起初的胆怯,甚至有人模仿起《马斌读报》栏目里马斌的风格,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用们皮的讲言表达出来,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最后,到了初三的一年,我要求每节课做时事播报的学生把自己选择的时事材判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这样坚持了半年,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巩固了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可谓一举两得。

儒学的思想核心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标;思想品德教学;发挥;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38-02

在常规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常常习惯于教师的提问,而很少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提问,这种置学生于被动接受的现状,越来越不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师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目的,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对某学科了产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呢?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特别迫切。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外界的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更需要经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来真正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要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通过自主学习,使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以利于学生不断地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各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条件,达成课堂教学呈现更开放、更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局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究与尝试了以下几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效果很好。

1.课前搜索,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思想品德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先布置学生围绕即将学习的课本知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报刊、图书、互联网等方式,搜索、掌握一定的相关事例、数据、图文等材料,为学生在课堂上熟悉、理解教学内容做好准备。如教学"有朋自远方来"前,我拟定了在课堂上举行一次"民族知识大比拼"活动的计划,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各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浏览互联网等方式搜集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少数民族风俗和风情,竞相在课堂上展示,整个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游戏娱乐,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研究表明,游戏是人的天好,通过游戏,可以在愉快的体验中培养学生的一定参与意识和道德实践能力。如在讲授"法律护我健康成长"时,我组织了一场擂台赛。将全班学生四小组分成红、黄、蓝、绿四个方阵:红色──家庭保护队,黄色──学校保护队,蓝色──社会保护队,绿色──司法保护队。让各队学生阐述各种保护的重要性,并列举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加以证实。整个过程井井有条,学生的思维也异常活跃。

3.音乐感动,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前苏联著名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青少年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如在讲完"相亲相爱一家人"一课后,我在小结中说道:"为了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提议将时下一首流行的网络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我们的父母。"很多学生是带着感情欣赏完这首歌的,真正达到了让学生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的效果。

4.设疑导思,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和动力。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对学生起到启其心扉、促其思维的作用。如在"走创新之路"一课新课导入时,我首先投影了以下一段材料: 近年来,我国电子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发展同时还存在高产值低附加值的经济现象,如一些企业生产的DVD产品,出厂价格35美元,但外国知识产权就占去了13美元,生产成本21美元,企业得到的利润仅为1美元;一只价格75美元的MP3,外国知识产权就占去了21.5美元,生产成本52美元,企业得到利润仅为1.5美元,这一现象被人称为"一美元经济现象"。 学生阅读完材料后,我让他们思考材料提供的"一美元经济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探求新知。

5.拓展教学,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探亲真知、献身真理。教学不仅是学生体验自己学习所获知识的过程,还是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学生追求真实、探亲真知、献身真理的过程。在全社会呼唤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小的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还是情感的体验,都必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关注人生。我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问题、审视自我,在体验成功或失败的同时,领悟生命的意义,在感动的时候,产生一种愿望,并把这种愿望带到生活与学习中。课堂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努力实现三个超越,使学生努力学会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世界,努力学会知识世界与社会世界的沟通和富于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心灵世界对知识世界和社会世界的占有,使自己真正主动、生动、健康地成长。除此之外,我认为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为适应社会发展,还要深入挖掘教材,加强竞争,将人口、生态、时空、评估预测、可持续发展观念等的教育融入思想品德教学中,努力使学生健康发展、成长,这样不仅能大大提高知识教学效率,而且能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创新。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来说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对处于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个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尤其是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开拓与应用。未来的发展将由知识和创新来推动。"创新是一个民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思想品德教师要主动迎接这一新形势的挑战,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昂的姿态,投身到素质教育的熔炉中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