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红经济文献综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参考文献的写作是论文撰写的最后一步,论文中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地方都要做上标注,然后在论文的末尾依次列出来,关注学术参考网可以查看更多优秀是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1]约翰.P.科特,詹姆斯.L.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刘洪钟,孙丽,刘红.组织效率、企业文化与日本银行业的兴衰[J].当代金融家,2005,(6).
[4]蒋峦,谢卫红,蓝海林.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综述[J].软科学,2005,(4):14-18.
[5]雷巧玲,赵更申,段兴.企业文化的测度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6):15-17.
[6]李成彦.企业文化对组织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
[7]陈万宁,周双喜,周敏李.企业文化测度与诊断实证研究[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10):23-25.
[8]张勉,张德.企业文化测评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6):8.
[9]董丽丽.企业文化测度体系的构建及其管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8:28.
[10]占德干,张炳林.企业文化构建的实证性研究—对四个不同类型企业的调查与分析[J].管理世界,1996,(5):24-39.
[11]汤敏聪.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及意义[J].中外企业文化,2003,(1):14-16.
[12]唐娜.迪普罗斯.企业间文化竞争优势[M].重庆:重庆万卷出版公司,2004年.
[13]赵建平.企业文化—管理的灵魂[M].北京:中国石油出版社,2002.
[14]贾强.文化制胜-如何建设企业文化[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2.
[15]黄育德,建立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J].冶金企业文化,2005,(2).
[16]范芳.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J].企业管理,2007,(9).
[17]张兴华,吴敏洁.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科技创业月刊,2005,(1).
[18叶飞,陈春花.企业文化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0.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1]倪东生.企业流程再造中的文化建设[J].经济师,2002(01).
[2]贾蕾.美日企业创新的文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企业经济,2000(05).
[3]罗长海.企业文化要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
[4]黄静.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9).
[5]李胜.构建优秀企业文化提高市场营销能力供电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04).
[6]李蓉,卢晓君.企业增长的文化动力[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04).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1]倪东生.企业流程再造中的文化建设[J].经济师,2002(01).
[2]贾蕾.美日企业创新的文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企业经济,2000(05).
[3]罗长海.企业文化要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
[4]黄静.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9).
关键词:高职数学;建模教学;现状与发展;综述分析
一、数学建模教学理论概述
(一)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一种使用数学语言对现实问题的抽象化表达形式。它是人们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基于数学模型的现实问题表达往往有着量化的表现形式,再通过数学方法的推演和求解,将现实问题中蕴含的数学含义表达出来。在数学、经济、物理等研究领域,有很多经典的数学模型,例如:,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理论模型、马尔维次投资组合选择模型等,这些数学模型的构建帮助人们解决了很多现实的问题,提升了相关领域量化分析的精确度。
(二)数学建模教学的步骤
数学建模教学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被普遍应用,具体来说数学建模教学的一般步骤为:
(1)模型理论依据分析。在教学中倘若需要以某一个知识点为基础建设数学模型时,教师应该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找寻模型建设的理论支撑点,切忌假大空似的模型构建思路。
(2)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假设模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待研究问题进行模型化假设,提出因变量、自变量等模型语言。
(3)建立模型。在假设的基础上建立模型。
(4)解析模型。将待求解的数学数据代入模型进行解析计算。
(5)模型应用效果检验。将模型解析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检验模型解析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二、高职数学建模教学现状与问题研究综述
(一)教学现状综述
施宁清等人(2010)采用试验法研究了建模教学在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效果,试验的过程以对照班和实验班对比教学的形式展开,针对试验班的教学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而对照班的教学则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展开,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设置评估变量对两个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试验班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建模应用能力等均优于对照班,说明建模法对高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效益明显。危子青等人(2013)项目教学法与建模思想融合的高职数学教学形式,指出:该种教学的特色在于将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子項目,对每一个项目都进行模型化构建,并以模型为素材设计和组织项目化教学,通过教学应用后发现学生不仅掌握了项目教学的学习精髓,也掌握了数学模型的构建解析技能,教学效益获得了双丰收。冯宁(2012)肯定了建模思想对高职数学教学带来的效益,指出:通过引入建模教学,能够最大化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数学逻辑应用能力,对教学效果的促进效益明显。
(二)存在问题综述
尽管建模法对高职数学教学带来的效益十分明显,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一些问题也不断凸显出来有待进一步整改,为此国内一些学者也将研究的视角放在建模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研究上,例如:孟玲(2009)从教学方法的教学分析了高职数学建模教学中的问题,指出:很多高职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足,加之传统的数学模型又十分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一些高职数学教师采用传统的建模教学思路组织教学并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抽象的数学模型与陈旧的教学方法结合反而降低的教学的效果。曹晓军(2016)则认为:很多数学教师并不注重引导学生科学地理解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接受学习内容,而是一味地采用灌输法设计教学过程,不利于数学模型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益提升。
三、高职数学建模教学发展对策综述
针对建模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凸显出的问题,一些学者也提出了对策。例如,齐松茹(2011)认为应创新建模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如引入游戏教学法,将深奥的数学模型趣味化,通过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游戏激发起学生参与建模学习的兴趣。谷志元(2011)则认为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的引导,通过课前、中、后期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起对数学模型的认知,逐步教会学生利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以提升数学模型在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周玮(2015)则提出了结合网络课堂建立研讨式课堂的建模教学新思路,不失为一种高职数学建模教学的创新教法。
四、结语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查阅和梳理发现,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建模方法对于课程教学实效性提升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国内众多学者的肯定,但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法的创新度不够,学生引导的活动不多等,为此国内一些学者也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优化思路。本文的研究认为:建模法对于高职数学教学效益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价值,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各级高职院校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科学的建模教学活动,以不断提升高职数学建模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陈建军
参考文献:
[1]施宁清,李荣秋,颜筱红.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高职数学的试验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09):116-118.
[2]危子青,王清玲.项目教学法与高职数学建模教学的改革[J].职教论坛,2013,(35):76-78.
[3]孟玲.高职数学建模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9,(17):106-107.
[4]冯宁.基于数学建模实践活动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2,(17):127-129.
[5]曹晓军,李健.高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必要性[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S1):200-201.
[6]齐松茹,郑红.引入数学建模内容促进高职数学教学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86-87.
会计电算化论文参考文献怎样写呢?它的标准格式都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在写作当中都有什么要求呢?最主要的是参考文献对我们论文的撰写有什么样的效果呢?下面是千里马网站的小编整理的关于会计电算化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分析。
会计电算化论文参考文献:
[1]试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及发展对策作者:章莉,期刊中国商界BUSINESSCHINA2009年第10期
[2]吕文涛,张洪波,.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5,(4).
[3]贺军,.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5,(3).
[4]刘鹏,刘涛,.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财政监督,2015,(6).
[5]侯丽平,.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特色综述[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5,(2).
[6]金美子,.医院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问题及若干见解[J].中国卫生经济,2015,(2).
[7]黄海娟,.浅谈在会计电算化和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税务稽查[J].中国税务,2015,(2).
[8]何群英,.会计电算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研究[J].财政监督,2015,(2).
[9]黄大双,.浅谈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财会通讯,2009,(35).
[10]黄浩岚,.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型[J].财会月刊,2009,(35).
会计电算化论文参考文献:
[1]刘建梅,.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J].财政监督,2009,(24).
[2]郝素利,徐北辰,.基于ISM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设计[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12).
[3]张鸿冰,.会计电算化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2).
[4]姜宏卫,.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对会计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2).
[5]景青山,刘雨,.基于VB的会计电算化无纸化考试系统[J].煤炭技术,2009,(11).
[6]程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成本核算技巧[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10).
[7]张玉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销售成本的自动结转[J].财会月刊,2009,(22).
[8]张玉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利润表的取数公式研究[J].财会月刊,2009,(22).
[9]王珠强,汤义好,.会计电算化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7).
[10]乔荣,.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错账更正法[J].财会月刊,2009,(19).
[11]胡晓翔,李宗快,.会计电算化审计现状及其完善[J].商业时代,2009,(15).
[12]刘红英,李茹,.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缺陷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1).
[13]李乐红,.会计电算化的舞弊行为及其防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1).
[14]李先文,.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研究,2009,(8).
[15]党红娃,.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及改进建议[J].商业会计,2009,(8).
[16]熊小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财政监督,2009,(8).
[17]张县平,.会计电算化条件下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J].商业会计,2009,(7).
[18]邢萃明,.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商业会计,2009,(2).
[19]魏民,.试论会计电算化的反记账功能[J].特区经济,2008,(12).
[20]田苗,.试论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12).
[21]张芳;;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完善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年01期
[22]朱振宇;;会计电算化风险分析与防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年01期
[23]包根梅;;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年02期
[24]廖俊斌;;试谈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数据资料的管理问题[J];职业;2015年05期
[25]尹彦蓉;;论会计电算化安全与防范[J];现代商贸工业;2015年03期
[26]郭婧洲;;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知识经济;2015年03期
会计电算化论文参考文献:
[1]胡晓翔,李宗快,.会计电算化审计现状及其完善[J].商业时代,2009,(15).
[2]吕文涛,张洪波,.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4).
[3]贺军,.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3).
[4]刘鹏,刘涛,.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财政监督,2010,(6).
[5]侯丽平,.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特色综述[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2).
[6]金美子,.医院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问题及若干见解[J].中国卫生经济,2010,(2).
[7]黄海娟,.浅谈在会计电算化和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税务稽查[J].中国税务,2010,(2).
[8]何群英,.会计电算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研究[J].财政监督,2010,(2).
[9]黄大双,.浅谈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财会通讯,2009,(35).
[10]黄浩岚,.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型[J].财会月刊,2009,(35).
[11]刘建梅,.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J].财政监督,2009,(24).
[12]郝素利,徐北辰,.基于ISM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设计[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12).
[13]张鸿冰,.会计电算化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2).
[14]姜宏卫,.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对会计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2).
[15]景青山,刘雨,.基于VB的会计电算化无纸化考试系统[J].煤炭技术,2009,(11).
[16]程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成本核算技巧[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10).
[17]张玉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销售成本的自动结转[J].财会月刊,2009,(22).
[18]张玉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利润表的取数公式研究[J].财会月刊,2009,(22).
关键词:美对华贸易政策;现状;趋势;文献综述
中美两国现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战略组合之一。多年来美国对华政策时冷时热,软硬兼施,对我国经济产生绝对性影响。在研究中美贸易的时候,有必要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进行研究。
本文将近几年关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问题的研究成果总结,分析其发展历程,并预测未来趋势。
一、卢荣忠.孙忠《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化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
八十年代末期以来,由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变,美国对华政策渗透着强烈的政治因素,日益表现为:第一,加强单边行动,双边谈判强硬;第二,以贸易立法为武器,日益突出歧视性;第三,加强非关税壁垒的作用;第四,有多边主义转向双边主义和区域主义;第五,贸易优惠制度的地区化倾向。
美国对华的战略已经转变为:对经济迅速增长的中国予以支持,加强"和平演变"攻势。
二、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分析美中贸易政策评估报告》
三项对华贸易核心原则,即推动日益开放、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为美国人民赢得该体系的经济利益;追求更平等、更持久、具有平衡的机会、能够为美国创造对称的出口部门就业机会的贸易关系。
具体政策:第一,美国即将针对美中贸易采取一些行动,包括强化美国贸易代表署执法能力,以便更好地确保中国履行贸易义务;第二,强化美国贸易代表署获得中国贸易体制和实践的信息的能力;强化对华贸易谈判能力;就对华贸易增强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协调等;第三,为保护本国跨国公司的利益,美国政府采取经济外交手段为本国跨国公司进入他国市场提供服务支持,同时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即通过“出口自愿限制”和针对性的反倾销措施等,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拒之门外,以确保美国跨国公司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第四,对中国商品连连设限和反倾销;美国把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问题来认识,寻找各种借口对中国的发展设置障碍,除了向中国施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之外,在贸易政策上实施歧视性待遇是实现牵制中国的有效工具;第五,美国对中国实施歧视性贸易政策,更能刺激美国的贸易伙伴积极寻求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近年来,美国加紧与其他国家建立FTA,一方面是美国政治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与中国有竞争关系的那些国家要维持或增加在美国市场中的地位,并且那些国家的出口产品也都集中在纺织品和服装方面,而美国用更大优惠的市场准入换取那些国家非经济方面的承诺,如柬埔寨承诺实施劳工标准,中美洲五国承诺与贸易开战、促进民主和环境保护,与摩洛哥、巴林建立FTA有利于美国在中东的影响。
三、余利红.刘海云《对外反补贴的最新动态、发展趋势与因应对策》
(一)最新动态
多国运用其国内法对华反补贴:
1.加拿大和美国是对华反补贴的先行者好主力军:美国2006年对原产于中国的铜版纸发起的“双反”调查,是1991年以来首次对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发起反补贴调查。虽然该案最终因无损害而以无措施结案,但美国却扫除了对华实施反补贴的法律障碍,到今年3月底共对华发起13起“双反”调查。
2.反补贴和反倾销双管齐下,对中国涉案出口产品造成双重救济:对于“双反”调查,尤其是美国的“双反”调查,中国在多次抗辩后,发现抗辩并不能起到实质作用,中国产品的出口仍然面临双重救济的风险。
3.对华反补贴已经蔓延到其他一些重要的贸易伙伴:就在加拿大、美国对我国紧锣密鼓进行反补贴之后,澳大利亚,南非和印度从2008年开始也拿起了反补贴大棒。
(二)将中国补贴问题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
未来趋势:在未来几年中,对华“双反”调查仍将在高位运行,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好转以及中国补贴制度的规范和相关立法的健全和实以及反补贴应诉能力的提高,对华“双反”调查将逐步回落。
四、《中国加入WTO以来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
相互依赖、相互受益的经贸合作模式决定了中美两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继续在总体上保持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也将保持稳定的、开放的格局。但无论如何,巨额贸易顺差在政治上仍然是相当敏感的,并常常被联系到国家竞争力这类有煽动性的概念上。美国受到影响的利益集团、国会和政府,都十分关注这一问题,并进而在上述诸多贸易政策议题上对中国采取日益强硬的立场。
五、美对华现行贸易政策
(一)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
(二)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
(三)贸易制裁与贸易补救措施:特别301条款;“非市场经济国家条款”; 特保条款与保障措施;“337条款”
(四)歧视性政策
六、结束语
上述研究成果说明,美对华贸易政策,在中国加入WTO前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美对华贸易政策基本上都是保护性和歧视性的,并手段多样。在几年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对华贸易政策会更加强硬,至少不会放软,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绝对性影响。
参考文献:
[1]卢荣忠,孙忠.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化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J].国际经贸研究,1995.
[关键词]虚拟货币;发展;研究
一、导言
(一)虚拟货币概述
由于虚拟货币形式多样且尚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现象还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学术界对它的定义也有不少的争议,现阶段虚拟货币的含义指的是虚拟货币的发行主体是除了中央银行以外的其他实体单位或个人,现阶段主要是非金融机构的网络运营商;虚拟货币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于网络或电子设备中,通过网络系统以数据传输的方式流通;虚拟货币执行的是类似货币的支付功能,能够用于购买现实商品、虚拟财产和电子服务等。
(二)虚拟货币的发展及应用
(1)国外发展现状
“网豆”,是一家名为的公司的产品,消费者可以在近200家认可网豆支付方式的电子商务网站消费。“第二人生”(SecondLife简称SL)是硅谷互联网公司“林登实验室”在2003年推出的一个互动三维平台。
(2)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最早出现的网络虚拟币是在2000年,中文利网开始以积分的形式,给消费者提供虚拟货币。各个网站为了在电子货币这个新兴的产业中获得自己的利益,纷纷掏巨资建立自己的支付平台,比较有名气的是淘宝网的支付宝,易趣网的贝宝等电子货币系统。日益发展起来的各个网站虚拟货币,目前都处于封闭状态,虚拟货币以单个网站为背景依托,相对封闭的集中服务于网站内部各个产品之间的价值交换,想要同其他网站之间进行货币交换,还有一定的障碍,但是由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某些虚拟货币已经跨出了预先设定的范围,在某种程度上行使了虚拟世界的货币职能。
二、虚拟货币的研究进展
目前,国际国内对虚拟货币的研究都尚处于萌芽阶段,尚无成型的理论,我国对虚拟货币监管在法律上也处于空白状态,关于虚拟货币是否会冲击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以及是否会冲击我国金融市场的探讨还没有一个定论。因此,关于虚拟货币的研究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虚拟货币的研究,国内外仍缺乏相关的专著,至于虚拟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文献更为少见,有关资料主要散见于国际清算银行(BIS)、十国集团等国际组织发表的报告以及一些学者、研究人员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虚拟货币的研究开始于2000年,但系统深入地对虚拟货币的研究并不多,大部分是新闻评述式的探讨,大部分学术文献从经济角度和金融角度对虚拟货币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技术与安全、金融监管、网络游戏产业、货币等领域。关于虚拟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的观点散见于一些学者的文章中,主要有:谢平、尹龙在《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一文中提出虚拟货币的发展将对货币供求理论和货币政策的控制产生影响。陈雨露、边卫红在《电子货币发展与中央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中指出虚拟货币流通将使得中央银行面临丧失货币发行权、损失铸币税收入和货币政策失效的风斟。李狮在《虚拟货币的发展与货币理论和政策的重构》中分析了虚拟货币的使用将使得货币供给的变化,以及货币乘数发生变动从而产生货币创造,并进行了关于虚拟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国内对虚拟货币分析得比较全面的著作苏宁在《虚拟货币理论分析》一书中,把虚拟货币划分为初级虚拟货币和高能虚拟货币,并对虚拟货币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此外,国内关于虚拟货币问题比较重要的文献还有:黄宪等编著的《货币金融学》,钟孝生的《网络虚拟货币本质及其对货币流通的影响》等。
三、虚拟货币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律的缺失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虚拟货币的相关法律。当前的法律并不承认虚拟财产的合法性,国家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政策保障虚拟物品交易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虚拟财产的保护找不到明确的法律依据,致使很多与虚拟财产有关的纠纷无法可依,给司法机关定罪判案造成了很多困难,更使许多正当的虚拟财产受到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同时,这也使得虚拟货币与现实货币的交易只能在地下秘密的进行,交易行为和交易规则混乱。
(二)监管的缺失
作为一种支付工具和货币形式的发行,虚拟货币已经不再类似于一般的商品,它的稳定合法的流通对于稳定我国金融市场具有一定作用。由于虚拟货币的发行不需要严格的备案或审批,而采取零售的方式,这就意味着虚拟货币的持有者对这些虚拟货币的总量和发行状况没有一个确切的了解,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会引起虚拟货币发行者的道德风险。当前市场上流通着大量的虚拟货币,而且种类繁多,这些虚拟货币的流通是以各家运营商的信誉与实力做担保的,如果一家运营商由于经营不善或信用不良关门的话,市场上流通的由其发行的大量的网络货币将一文不值。如果一家运营商发生这样的情况,人们会对市面上流通的所有虚拟货币都产生不信任,势必会引发虚拟货币市场的混乱。由此,对发行虚拟货币的网络运营商的监管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谢平、尹龙,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经济研究》
[2]陈雨露、边卫红,电子货币发展与中央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
[3]李狮,虚拟货币的发展与货币理论和政策的重构[J]《世界经济》
[4]钟孝生,网络虚拟货币本质及其对货币流通的影响[J]《商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