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听”出来的音乐
幼儿是指一岁至六岁的孩子,这个时期是音乐学习者掌握音高、音色等的最佳时期,他们听到的音符不必依附在标准音上,听到的音乐更纯粹。在未达到学习乐器的最佳年龄之前,比如2-4岁的幼儿,老师或家长可在钢琴上弹奏单音,让学习者模仿听到的音,长时间做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其对固定音高有一个最初的基本的概念。这样的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可能不会一次就记熟音高,但是在潜移默化中会很自然的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在当代,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胎教,其实胎教是音乐启蒙教育中很重要的的一个环节,有研究表明,胎儿可以听清并分辨音乐。
人类大脑发育在幼儿时期(两岁)已经很接近成人,大脑中不论学习、肢体动作等功能在五岁的时候已经完全健全,这个时间段的听觉启蒙教育是一个人所拥有的所有听觉记忆的基础。所以在学习者五岁至六岁之间可以选择一门乐器来帮助他们更清楚的认识音高,由于前期对学习者的有意启蒙,他们在学习乐器、乐理知识的时候也更加容易接受。
听,是利用我们的听觉来感受声音,所以这个阶段的教学是可以不需要教科书的,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只是诱导孩子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并将这些声音与钢琴或其它乐器联系起来。生活中的任何声音在孩子们听来都是新鲜的音乐,大自然给了他们最好的教学,生活中的音乐不但能让他们分辨出音高,更加能使音色这个概念在他们的脑海中存在。所以只要老师或家长稍微加以诱导,他们会很自然的将这些声音与琴键上的音乐联系起来。这些教学方法对这个年龄段的音乐学习者来说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二、“唱”出来的音乐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沙连娜?哈伯迈耶认为:“人类的嗓音是乐器之一,实际上也是我们所学的第一件乐器。它被称为最动听、最完美的乐器。”所以“唱”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儿歌可以很好的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高感,家长可以挑选节奏欢快明显的儿歌来完成初期的节奏节拍训练,在训练中可以适当加一些舞蹈动作来帮助其更好的感受节奏感。每首儿歌都有不同的节奏变化,所以唱儿歌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里和听觉功能。比如在学习英文单词的时候,比较复杂的单词只要加上旋律,学生就会很快又有效的记住它。
如果孩子在4-5岁时开始接触钢琴,就要配备相应的教材,在练习弹奏的同时,学习者会真正认识节奏节拍的意义,但是在识谱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最好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在弹奏前先唱。所以在学习者熟悉了五线谱之后,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就是让他们学会唱。把要弹奏的曲目按照其节奏节拍唱出来,在心里形成一段旋律,然后再弹的过程中就没有那么困难,节奏也能准确地把握,比较容易识别弹错的音。在乐器教学中,指法、手型、坐姿等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让学习者弹奏出音乐,而不只是音符。
目前越来越多的钢琴教师主张练琴之前,尤其是拿到一首新的作品时,先唱谱,在唱的过程中,注意节奏、节拍、音高等问题,这样就为弹奏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把练习做到水到渠成。事实上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唱谱已经成为了一种最重要的教学内容,视唱练耳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蒙也越来越重要。
三、造就综合实力学习者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 幼儿音乐教学 重要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讲求寓教于乐,通过游戏让学生掌握音乐的节奏,然后根据律动,结合乐器等进行即兴创作。音乐游戏可以极大地吸引幼儿的关注度,并能够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调动起孩子参与的热情,这对于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奥尔夫教学的内容和特点
对于初学音乐的幼儿来说,奥尔夫教学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立教学内容,不需要学生必须学会读谱,只是通过简单的听唱,让幼儿对乐理有基本的了解,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为主,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内容
奥尔夫教学讲求的是学习者对音乐秉持的思想和态度,而不受教学理论和技巧的束缚,激励人们不断地发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从而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奥尔夫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与语言结合教学、与动作结合教学以及与奥尔夫乐器结合教学。在教学中,奥尔夫教学提倡与本地文化相融合,这不仅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同时还能借助现代音乐教育体系,让音乐教学可以更好地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服务。将语言结合到奥尔夫音乐节奏练习中,要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名称,以缩短教学的解说时间,但要注意,这些名称要有一定的音乐意味,以拼凑成具有音乐感觉的节奏单元。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可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反应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奥尔夫教学将声势、形体表演以及民族舞蹈等结合到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形体动作对音乐有更为真切的感受,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为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在奥尔夫教学中,奥尔夫乐器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对培养学生的乐感以及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具有重要的作用[1]。奥尔夫音乐教学通常选用的都是简单易操作的乐器,这主要是由于幼儿动手能力有限,教学乐器就如同孩子们的玩具一样,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快乐最重要。
(二)教学特点
从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教学体现出了原本性、民族性、即兴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奥尔夫教学追求的是音乐的原本性,符合幼儿的欣赏特征。在传统教学中,注重教学结果,却忽视学生的教学感受;而奥尔夫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学中的感受,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这是一个极大的转变过程,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强调结合本土文化,所以在教学中会有展现民族文化的环节,而以游戏作为教学入门的奥尔夫教学,更是强化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效性。奥尔夫教学的游戏性摆脱了传统教学的呆板,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即兴表演,这也是奥尔夫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
奥尔夫教学将语言、动作和乐器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学中可以获得更多展现的机会,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奥尔夫教学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国对奥尔夫教学方法的借鉴和应用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教育工作者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并结合实际教学效果,以使奥尔夫音乐教学与我国传统文化进行良好的融合,从而为我国的音乐教学寻找到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
(一)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艺术角度来看,音乐、语言和形体动作是分不开的,因此,学习音乐也就是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一种综合培养。幼儿因生理和心理特点,对音乐的理解还很狭隘,但奥尔夫音乐教学因结合了语言、动作和乐器,给幼儿提供了多种感知音乐的方式,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十分有帮助的[2]。在教学实践上,奥尔夫教学不仅结合了本土文化,同时不拘泥于音乐教学范围,让学生有机会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如即兴表演,在结合自由朗诵的基础上,通过对韵律的理解,创造出一种艺术展现形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奥尔夫音乐教学以游戏的方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进而使教学活动顺利地开展下去。在教学课堂上,奥尔夫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寻找方法,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奥尔夫音乐教学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地感知音乐的魅力,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也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综述
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整个音乐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奥尔夫音乐教学得到广泛关注的情况下,幼儿音乐教学也要充分地借助该种教学方法,以使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奥尔夫音乐教学充分地考虑到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利用游戏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进而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积极地推广,以使孩子们的音乐梦想得以激发。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幼儿心理的自助启蒙教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幼儿身体的保护,而且要重视引导并鼓励幼儿去进行事物的尝试,满足他们独立性和创造性的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家长要与教师一同培养幼儿的心理自助能力,避免一切事情代办的行为,重视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脱离开成人,自己亲自去接触事物,感受基础的心理情绪变化,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有效的引导幼儿去消除不良的情绪,关怀幼儿的心理需要。
一、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的意义
幼儿自助启蒙教育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学科,研究人员针对幼儿的心理特征、情绪特点以及性格等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去进行自我心理的调节,产生自我帮助行为的过程。幼儿阶段的行为意识较差,缺乏心理自助的方式和意识,这种自助启蒙教育迎合了幼儿的心理特征,启发幼儿形成初步的心理自助意识,引导幼儿学会生活中较为频繁使用的、比较简单的心理自助方式。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有助于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心理调节能力和自助能力的培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基础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能够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将会直接影响到幼儿今后的心理发展。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在于唤醒幼儿内心初始的自助意识,逐步引导幼儿去自觉的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消除不良情绪,不断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以便于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不良环境时能够及时作出自我调节,增强生活的适应性能力。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最关键的工作就是做好幼儿心理和生理的保健工作,通过多种训练方式,维护好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幼儿园不仅要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同样要重视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长要协同所有教师一起,树立正确、科学的健康观念,认识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重视幼儿的心理自助启蒙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发展的一个创新点,对于学前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心理自助启蒙教育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扩展作用,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高质量的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出幼儿心理教育的价值。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的发展,明确了自助的主体是幼儿本身,让幼儿不断增强心理自助的能力,让他们自助的去察觉心理和情绪问题,试着去处理这些心理情绪,通过亲身感受,与内心的这种情绪联系在一起,产生某种外部行为。自助启蒙教育引导幼儿自觉、主动的去参与到自身力所能及的行为活动中,与教师一起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正确发挥出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心理自助启蒙教育给幼儿提供了良好的自我独立和自我创造、调节情绪的机会,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的参与到外界环境中,进而健康的成长,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有效的保证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高质量的完成。
二、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的途径
在进行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时,最重要的过程时引导幼儿去认知自身的消极感受,认识到消极情绪的危害性,让幼儿学会初步的心理自助方式。其次就是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去参与到心理自助的过程,通过一定的努力去尝试自我心理的自助调节。最后就是让幼儿深刻感受到自身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以及经过自己努力自助后的效果。这三个阶段是缺一不可,相互联系的,认识到不良情绪后才能为之后的两个阶段提供前提条件,三者相互交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协调好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的这三个阶段,将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幼儿心理自助教育的发展。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幼儿的心理特点,采用比较形象、生动的方式,有意识的让幼儿认识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区别,例如,设计一些情境、幻灯片等,让幼儿认识到伤心、愤怒等消极情绪与开心等积极情绪会带来的不同结果,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幼儿自觉主动的去否定消极情绪,启发他们形成不良情绪的自助意识。利用一些简单、儿童化的方式,鼓励幼儿进行自我尝试,通过角色互换化、替代活动法等方式来引导幼儿去想办法消除不良情绪,在产生这种情绪时可以转换思维,去找小朋友玩,找父母和老师诉说,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幼儿形成简单的心理自助方式。教师要进行一些专项训练,根据幼儿自身的发展情况和自助教育的要求,有选择性的创设一些儿童情境,尽量贴近幼儿的生活,进行心理自助能力的集中训练。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对家长的培训,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进行心理自助方式的学习。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依赖关系较强,父母很容易就能够感知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孩子在父母面前也会很自由的表达自身的情绪。教师要增强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常常与家长配合互动,一同去发现幼儿的心理情绪变化,让家长意识到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的重要作用,掌握一些基本的自助教育方式和技能,在家长的支持配合下,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园要与家长一同努力,及时发现幼儿的心理情绪变化,协助幼儿掌握基本的心理自助方式。让幼儿认识到各种消极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感受到通过自身的努力后情绪转变所带来的积极效应,通过各方面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敏,静进.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1(04):135-136.
[2]王晓棠.自我效能理论在学前儿童健康行为养成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12):102-103.
关键词:音乐启蒙教育 幼儿 智力 兴趣;手段
对于处于幼儿时期的幼儿,在他们的成长、学习和生活中溶入一定的音乐启蒙教育,这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对于塑造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幼儿整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使幼儿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信心,良好的性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
孩子们之所以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世界,这表明: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每个孩子都有接受音乐的愿望和要求。因此,针对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有效实施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
1.结合幼儿心理及生理的发展来实施音乐启蒙教育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从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在歌曲的内容、难度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适合学前期各个阶段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如果是他们所能接受的,所能理解的,其内容是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
2.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为幼儿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前提,是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生理基础。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声音环境,让幼儿有意识地去听,要求培养幼儿一种“倾听”的习惯,并经常进行听唱训练,特别注意与发声器官、运动器官相互协调、融合,启发幼儿注意自然界和周围各种不同音质的特点,引导幼儿走进广阔的音乐教育领域中去发现,去探索。
3.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促进幼儿感知、想象、记忆力的发展
节奏是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同时在节奏培养的过程中,还能促进幼儿的记忆、想象等能力的发展。幼儿节奏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多种音乐活动形式,包括说、唱、律动、舞蹈、器乐等,特别是要引导幼儿用合拍的形式来感受节奏。
4.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础。我认为对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注意音乐语言的运用,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原则之一。因此,幼儿教师要多创造激发幼儿音乐兴趣的环境,同时利用幼儿好奇、好玩的心理特点,把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趣味化。
(2)开展音乐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音乐游戏活动是一种融生活节奏、生活情趣于一体的娱乐活动。有目的运用音乐游戏进行音乐训练是激发幼儿音乐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幼儿参与到角色游戏“小花猫和小老鼠”,随着音乐的变化,幼儿自由地创编出各种小老鼠和小花猫的动作、表情。这样音乐游戏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想象力,同时使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5.家长在有效的实施音乐启蒙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几千年传统观念及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的影响,不少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有一技之长,一鸣惊人。因而忽视了孩子们在探索周围世界时那种多元化、广泛性的正当需求,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就应该有一个很好的环境,作为父母,他们是幼儿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而家庭环境,则是幼儿能否接受良好教育的第一个课堂。
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要充分地认识到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也不能够接受复杂的知识结构,父母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目的是为孩子打开音乐世界的大门,引导他们去观察,欣赏这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各方面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让他们多听听。如:早晨,幼儿起床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他们选择轻声悦耳的音乐;晚上睡觉的时候放一段温柔,安静的摇篮曲,以促进睡眠。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育;教育功能
在学前教育阶段,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舞蹈运动兴趣,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但是由于当前幼儿舞蹈教育的功利性比较强,没有充分尊重幼儿舞蹈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影响了幼儿舞蹈教育的有效性。对此,学前教育阶段的舞蹈教师,需要贴近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制定更加科学的舞蹈教育方案,注重舞蹈教育的启蒙教育、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以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舞蹈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分析
1.培养幼儿的舞蹈兴趣
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往往是离开父母开始尝试独立学习与生活的开始。这时候的幼儿兴趣广泛,喜欢接触新事物,可塑性强,爱表现,是开展舞蹈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幼儿舞蹈教师只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即便是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也会对舞蹈产生兴趣,激发出幼儿学习舞蹈的热情。同时,舞蹈教育可以扩大学前教育的范围,拓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乐学精神,这对幼儿舞蹈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促进幼儿身心素质协调发展
目前,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多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奉为掌上明珠,不仅身体素质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也容易导致幼儿产生多种心理问题。而基于幼儿的舞蹈教育,不仅提高了幼儿体育运动的活动量,间接达到了提升幼儿身体素质的目标,同时达到了扩大幼儿交际面、排遣幼儿不良情绪的目的,所以能够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例如:在一些集体性的幼儿舞蹈项目中,不仅给幼儿提供锻炼身体的机会,幼儿还需与他人进行协作与配合,及时同自己的舞伴进行交流,当遇到困难时,学会及时向他人求助。这样能够有效地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感受集体分享带来的快乐,这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将会大有裨益。
3.塑造幼儿良好的性格品质
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正处于性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舞蹈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幼儿舞蹈是用幼儿特有的舞蹈语言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感的一种舞蹈形式,在教材的选择上注重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所以舞蹈教育活动的开展,通常都比较注重幼儿的自我表现,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帮助幼儿形成热情、活泼、开朗、豁达的性格特点。同时,舞蹈教学实践活动中,幼儿需要学会包容舞伴,懂得互帮互助,在此过程中获得快乐情感和集体荣誉感,对幼儿性格品质的塑造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提高了幼儿刻苦学习的精神,培养了幼儿的集体意识,从而使幼儿的性格品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舞蹈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有效开展
1.树立科学的舞蹈教育观,以舞蹈启蒙教育为主
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来说,由于身体发育不够成熟,对于很多舞蹈动作的练习还存在很大的难度,如果教师和家长过分强调舞蹈运动的动作训练,不仅脱离了幼儿舞蹈教育的客观规律,还有可能影响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因此,学前教育阶段的舞蹈教育,应以启蒙教育为主,多让幼儿感受舞蹈的价值和魅力,产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让幼儿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舞蹈训练中来,切身感受舞蹈带来的成功和快乐的体验,这对于幼儿舞蹈教育的长远开展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2.重视美育教育
学前教育阶段的舞蹈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身体协调性等身体素质,还是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感知美和创造美的重要途径。无论是舞蹈教育活动定的场景和艺术造型,还是有感染力的音乐,都能有效地刺激幼儿的感官神经,让幼儿在短时间内兴奋起来,参与到发现美、欣赏美、感知美和创造美的活动中来,为舞蹈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幼儿教师在舞蹈教育活动中,要善于根据班级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舞蹈教学,注重内在韵律和形体表达的和谐统一。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舞蹈的观赏性和参与性,有效集中幼儿的学习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在舞蹈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开展美育教育,提高幼儿的舞蹈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3.加强和德育教育
在舞蹈教学课和舞蹈训练课上,不仅需要幼儿具备吃苦耐劳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还需要幼儿具备集体协作意识,懂得与他人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这无疑为舞蹈教师开展德育教育提供了重要条件。对此,幼儿教师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开展德育教育,如将幼儿划分若干小组进行舞蹈训练,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让幼儿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共同进步,培养彼此间的亲密感,增进彼此间的友谊,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阶段的舞蹈教育对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舞蹈教师要充分认识舞蹈教育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舞蹈教育观念,淡化舞蹈技能教学,重点开展舞蹈启蒙教育,尊重幼儿的身心特点,多开展舞蹈启蒙教育、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婷婷.探析幼儿舞蹈教育[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6).
[2]张超.提升我国幼儿舞蹈教育质量的办法[J].新课程学习(下),2014(6).
[3]段文静.幼儿园舞蹈教育目的及教育实施的思考[J].教师,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