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经济学的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网络环境 案例讨论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082-02
案例讨论式教学法,可简单地界定为运用案例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案例以书面的形式被展现,作为被剖析的对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等工作。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为教学工作服务。针对网络环境的案例教学,该怎么上,如何才能上好,是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本人在教学中进行过各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在此,反思基于网络环境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法,以此共勉。
一 开放教育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培养出适应能力极强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但传统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理论与客观现实的脱节,而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是一种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培养综合素质的有效教学方法。
1.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深入决定了引入案例讨论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在培养目标上强调人才的应用性;二是教育模式上强调远程开放性,变一元课堂教学为多元支持服务,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个体化自主学习为中心。
具体在会计专业学科,在培养目标上要求教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其基本理论,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育形式上则要求我们提供的支持服务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中心,不仅要强调支持服务的多元化,而且要求所提供的支持服务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讨论式教学法所具有的特点和优点正切合了这两方面的要求。
2.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开展基于网络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重庆电大巴南分校开放教育会计本科学生来源广泛,既有普通高考专科毕业升本的学生,也有成人专科毕业升本的学生。由于电大生源的广泛性和开放性,使电大学生在年龄上、层次上、学习需求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由于绝大多数为在职人员,工学矛盾异常突出。因此,对于《财务案例分析》《审计案例分析》等课程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方法,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且这种案例讨论式教学法还可以使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的理论原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二 开放教育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法”的可行性
1.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会计本科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差不齐
第一,会计专业的学生并非都从事会计工作,因为种种原因,有相当部分学生来自非会计岗位。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来说,由于对会计实务有实际经验,所以在接受会计理论知识时,基本上是一点就通。而对于日常不接触会计的学生,他们对于会计理论知识就会感到抽象、难以理解。
第二,会计本科学生专科并非是会计专业毕业,因此对会计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很大的差距。在《财务案例分析》《审计案例分析》等专业课程中,通过对案例的讨论交流,可缩小学生之间专业水平的差距。
2.电大开放教育会计本科学生有对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欲望
许多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由于日常接触较多的会计实务,通常会在经济交易和会计处理中遇到一些难题,而这些难题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又难以解决。因此,这类学生有与同学和老师讨论交流的欲望。
3.开放教育学生比较容易获得案例分析的会计、审计资料
由于电大开放教育会计本科学生,有的是在企业从事相关财务会计工作,对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财务工作环节等较为熟悉,对审计工作和审计程序也有了初步印象,而且学生来自各行各业,能够提供各自单位的实际案例资料,为案例的讨论交流提供了可能。
三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法
1.教师采取任务驱动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案例
第一,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是教学活动设计的规划者和引领者,必须给学生在教学环境中明确指出学习的内容、方向,就活动本身提出教师的指导性意见。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明确各个案例学习的重难点,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按自己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处理方法上,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方法,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动机,唤醒对相关知识、表象的意识。
第二,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在这一过程中,课程辅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在案例讨论之前,自主学习掌握该案例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生的主要工作有: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通过阅读教材案例,掌握案例涉及的知识点。也可以通过网上视频点播或利用光盘,进一步掌握案例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程序及方法,浏览网上学习辅导中的重难点分析。最后通过平时作业和自检自测,检验自主学习的效果。
2.以小组学习为主的网络教学模式
基于Internet的BBS可以很轻松地实现网上讨论学习。讨论学习模式可以分为在线讨论和异步讨论。在线讨论中,由课程辅导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学生分成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把从事会计工作和专业知识水平高的学生分到不同的学习小组,以避免由于不熟悉会计审计业务,或专业知识差而使小组活动难以开展)进行讨论。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小组活动,达到提高案例分析的实践能力。由于每个小组都有两三个会计业务熟悉、会计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生,在他们的带动下,小组其他成员能够在参与课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为下一步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和实训报告奠定基础。
第一,在线讨论。基于网络教学环境,课程辅导教师要通过网络来“倾听”学生的发言,并对讨论的话题进行正确的引导,最后要对整个讨论过程作总结,对小组讨论中不同成员的表现及时进行点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在策略上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发言中的积极因素,及时给予鼓励;另一方面要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学生的不当言论,切忌使用易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词语,最终的目的是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解决问题或达成一定的共识。讨论的主题可由教师或讨论小组的组长提供。
第二,异步讨论。采用先行组织的教学方法,由课程辅导教师在每个案例学习前围绕主题设计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并在BBS系统中建立相应的主题讨论,学生参与某一讨论小组,进行讨论或发言;教师还要设计能将讨论逐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让参与讨论的学生获得进一步的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3.通过面授课开展全班讨论,教师对典型问题进行讲解分析
面授课时学生在课程辅导教师指导下开展全班所有学生参与的讨论,这种形式是小组讨论的延续。它一方面讨论解决小组讨论阶段各小组遗留的有争议的典型问题,另一方面讨论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引导的讨论问题。
第一,为了使全班讨论有效地开展课堂讨论,课程辅导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熟知案例陈述的背景、事实、观点、材料外,还要谙知案例反映或蕴涵的原理、规则等知识,要认真学习研究案例后给出的教学指南,具体拟订出课堂教学计划,这要求教师认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希望课堂上发生些什么?如何引导这些情况的发生?讨论如何开展?时间如何安排?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是先得结论再分析,还是分析后再作结论?并且要对课堂讨论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
第二,课程辅导教师还要依据课程目标、案例目标及教学计划的具体安排,重点分析以下内容:案例中反映的那些重要论题、案例中容易得出结论的那些材料、案例中反映的情况发生的根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案例中所反映的而学生可能设想不到的情况等。
第三,在讨论掌握上,教师要保证讨论朝着预期的轨道进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力争班上多数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4.总结评述
基于网络的案例讨论式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总结述评。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作全面总结。对讨论中出现的好的分析思路与独特见解加以肯定,同时指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最后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做出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闫仁河.论法学案例教学法若干问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听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其是语言学习和交际技能的实践性应用。据相关研究显示,词汇量、语音语调、语法以及语速等语言基础知识是影响学生听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巩固学生语言基础知识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语音分辨能力、对照注释能力、领会记忆能力和猜测推测能力。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学的输出方式和输入方式,突破了传统听力课堂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僵局,为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高职英语在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听力教学。
1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语音分辨能力中的运用
语音是学生在听力过程中首要接受到的信息,掌握准确、有效的信息是辨别单词、理解听力内容的关键。不少学生在听力过程中陷于这样尴尬的境地:在听的过程中对于对话的内容一知半解,而将文字稿看一遍,其中大意基本都能理解。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语音分辨能力差,特别是对连读、弱读等英语朗读特殊现象缺乏了解。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这一弱项,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听力教学,帮助学生矫正语音以及加强他们对单词的辨别能力。
语音语调的训练可以先由词组再到句子,逐一进行巩固。教师首先可以根据发音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现象进行分类,如常用的弱读、连读等,以及感叹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的语调。然后在分门别类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进行个个击破,使学生熟悉英语发音,提高对英语的敏感度。
如在“连读”的训练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足够的(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而定)存在连读现象的听力材料;然后将电影Big Fish中巨人Carl所说的“Go away”一句进行反复播放(由于巨人说话又慢又重,适合学生模仿),要求学生模仿发音,并谈一谈发音的特点。不难发现,在发音过程中,“Go away”实际上发为。
2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对照注释能力中的运用
所谓对照注释就是将所接收到的声波信息与贮存在大脑的知识进行汉英语法对照、汉英词汇意义对照,然后经过翻译、润色等一系列步骤后,转化为学生已知的、熟悉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既有的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知识是确保学生对照注释能力的两个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的闪光点,以增强学生的词汇量以及语法结构知识的积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对照注释能力和英语理解能力。
如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可以将不常见或学生没有学习过的单词进行汉语意义的注释,当然注释内容需要在鼠标点击之后才能够看见。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字幕人员的工作,如将一些比较经典的英美电影或电视剧去除字幕,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写台词以及翻译的任务。在这过程中,具有画面性的电影、连续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翻译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强化多媒体培养学生对照注释能力的运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播放器的一些特殊功能,调节听力材料的语速,从慢到快再到非常快,三个层次逐一推进,加快学生由英语信息到汉语信息的转换,提高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反应能力[2]。
3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领会记忆能力中的运用
领会记忆能力在听力过程中尤为关键,特别是在比较长的听力材料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而且要注意一些微小的细节,如常见的有数字、地点等。那么如何领会文章中的一些关键信息,并将其牢牢记住呢?笔者认为理解西方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等对于领会语境、语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声波的接受过程中,不排除存在听不懂的语音,那么有效信息便以跳跃性的一个一个单词的形式进行呈现。而包括文化背景等在内的经验知识可以将这些只言片语以联想的方式进行连贯、补充,另外其对于深化记忆也具有一定的作用[3]。
教师在平时的听力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渗透西方的历史、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如寻求妇女平等是西方一直所关注的话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寻一些“反对妇女歧视、寻求妇女平等”的图片、文字、影像资料,使学生大致了解妇女解放的历史历程。然后,搜集有关于这一类话题的听力材料以供学生训练,并要求学生摘录、记忆在这一话题中经常性出现的单词或词组。
4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猜测推理能力中的运用
生词是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最为头疼的问题,一旦陷入生词的困境中便束手无策。在这一种窘境中,大胆猜测词义是寻找突破口的唯一途径。另外,在听力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分心或没有听清个别的单词,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文章大意自动弥补句子的大致意义,不仅能够解决生词的难题,还有助于推测将要听到的文章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听力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生词,要求学生大胆地推测。如“The most popular tent sold in Britain is the frame tent with 2 bedrooms and sleeping accommodation for 4 people”一句中,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单词“accommodation”的意思,但是根据“bedroom”“sleeping”两个单词的意义,也大致能猜测出其与“睡觉”“房间”等有关。另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意义相近但用途特别的词汇或句子,通过让学生分辨、推测,来提高他们的猜测推理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听力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或关键成分省略掉,让学生根据猜测进行自动弥补。
5 结束语 [提供,第 一论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本科毕业 论文以及服 务,欢迎光临DYlw.nET]
显然,在信息技术高度渗透于现代生产与生活的现实环境下,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着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人机互动的操作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进入学生和语言环境,参与语言活动,这对于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其能够针对学生在词汇量、语音语调、语法以及语速等方面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难题,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1]钟绍春,张琢,李吉南.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
关键词:陕西省高校;网络经济课程;教学
一、引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经济随之兴起,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经济学应运而生,国内高校也纷纷开设了《网络经济学》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与交叉性课程,《网络经济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对网络经济的理解与把握,而且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子商务分析、运作、管理等实践工作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当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和“互联网+”等概念的网络经济规模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网络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发展引擎。此外,在新一轮的高等院校改革中,教育部将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这些都对高校网络经济学的教育与网络经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高校的师资配备与教授方法。因此,高校必须增强网络经济课程教育的步伐,加快培养适应当下经济增长的网络经济人才。本文通过对陕西省高校网络经济课程教学现状的研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举措。
二、陕西省网络经济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育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足
陕西省教育主管部门对《网络经济》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几乎没有高校将其作为经济学下独立的一级学科,这导致高校不能开设网络经济学专业,只能将《网络经济》课程作为其他专业的辅助课程,以此来培养与网络经济学相关的专业人才。这种设置进一步导致了陕西省高校中网络经济学学术带头人较少,从事《网络经济》课程教学的多为其他专业毕业的博士,网络经济学教学队伍相对落后,客观上导致了陕西省《网络经济》课程教学效果一般。
2.教学模式和内容有待优化
目前陕西省很多高校《网络经济》课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说教”特点明显。教师不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只重视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学生参与。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参与与积极思考,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网络经济学中涉及的先进技术和成功案例往往为英文版教材。然而,到目前为止陕西省采用网络经济双语教学的高校寥寥无几。
3.课件设计和应用质量不高
多媒体课件是《网络经济》授课的辅助手段,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陕西省高校的《网络经济》课程教学中,虽然已经大规模地采用了多媒体手段,但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反应却比较冷漠。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网络经济》教学课件设计落后,很多教师仍然停留在PPT的初级阶段,甚至有些课件设计画面凌乱,为了容下更多文字而缩小字号导致重点内容不够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件的质量以及课件的效果。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对课件的使用比较机械,那些非自行设计而是使用别人课件的教师不能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课件,结果教学效果不佳。
4.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陕西省高校尚未专门建立《网络经济》课程实验室,主要利用电子商务等专业的研究和实习基地进行科研和实践活动,这使学生在实验中难以真正的体验以网络经济学为中心的运作和决策模式,不利于《网络经济》课程的学习。此外,部分高校虽然耗资建立了实验基地,但是没能完全地利用实验设备,降低了网络经济学教学的效果。部分高校没能与企业建立关于《网络经济》课程共同培养的战略合作项目,这使得高校培养的网络经济人才缺乏实践性。
5.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在陕西省高校《网络经济》课程教学过程中,考核一般采用期末考试为主、考勤为辅的方式。老师通过闭卷考试来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成绩,并结合考勤平时成绩来确认期末最终成绩。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及时、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不利于合理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模式。
三、提升《网络经济》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教育主管部门服务水平与重视程度
在中国步入经济新常态之际,正进行一场宏大的全方位改革,这场改革需要大量的网络经济专业人才。面对这种状况,教育主管部门不但需要着手扩大设立网络经济学专业的高校的数量,增加网络经济学专业招生规模,还需批准综合类的高校和财经类的高校的网络经济学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点。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高校网络经济课程的资金投入,促进高校的网络经济课程建设,更好地服务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对于陕西省财经类、综合类高校应积极申请网络经济学学士点,硕士点和博士点及博士点流动站,提高对网络经济学各层次、各领域、各地域人才的培养。此外,陕西省高校应引进国外知名大学网络经济学专业硕士和博士人才,提升高校自身的师资力量。第三,设立《网络经济》课程教学研发团队,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研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置,并建立案例库。第四,高校要培养自己的网络经济学专业方向学术带头人,提升网络经济学专业方向学术带头人对该专业的教学和研究的指导,提高高校网络经济学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提升高校网络经济学教学质量。
2.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
任课教师可以结合网络经济学的理论教学模块,强化案例教学,将网络经济学理论与实际案例、探讨分析与查阅资料有机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网络经济》授课教师还要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世界,调整网络经济学课程内容以紧跟当下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英语能力,通过阅读英文文献来了解世界的先进技术与案例,通过国际网络经济典型案例分析来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3.提升网络经济课件设计与应用质量
首先要转变对《网络经济》课件应用的认识问题。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网络经济》课程授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课堂教学气氛,而不是简单地把书本内容搬到课件里。其次,对《网络经济》课程教学课件要有设计与计划。根据每个高校不同的课程设置情况,对当前授课中采用多媒体手段情况进行整体统计,按照类别把实际使用课件上课的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并明确课件的出处,以及利用课件上课教师的年龄结构。在此基础上,应对课件设计和应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第三,建立优秀教学课件的评选和奖励机制。对在实践教学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网路经济》课件的设计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扬,并且不限于精神鼓励还可包括物质奖励。第四,建立高校间《网络经济》教学课件互通交流通道。对在实践中表现出较好教学效果的课件要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通过设立校际甚至全国范围的《网络经济》课程课件互通交流平台,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及时、大范围的共享,从而有利于将《网络经济》课件成果转化为教学中的“生产力”,以最大程度上及时地发挥其社会效益。
4.加大实验室投入,与企业共同培养网络经济人才
陕西省高校应进一步加大研究基地的建设,增进研究基地的实用性,提高研究基地对学生网络经济学学习的效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网络经济学。在加大实验基地的投入的同时,陕西省高校还应增强对网络经济学实验基地的利用程度,与企业签订共同培养网络经济人才的战略合作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实物处理能力。
5.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网络经济》课程的考核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考核。其中,理论知识的考核一般放在期末,主要是通过期末成绩来衡量,而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的考核应放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主要通过平时成绩来衡量。理论知识的考核依旧可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而实践能力的考核可根据具体的考核项目而定。比如要考核学生的实验时,就将实验成绩作为评判实践能力的主要标准。综合能力的评判需要注意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考核结合起来。比如,可通过设置专题讨论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时教师先提前布置讨论题目或范围,学生根据需要自由组合成3-5人的讨论组,根据讨论题目搜集材料并进行现场讨论。然后教师根据讨论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与最终提交的讨论材料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打分,以此作为讨论组成员在综合能力中的最终考核成绩。
作者:李楠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田夫,万仪.关于网络经济的研究综述[J].2001(02):76-78
[2]杨栋,郑亚琴.初探《网络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J].内江科技.2008(11):73
今天讲座的题目是网络经济对经济学的挑战。现在对网络经济兴起以后经济学应该怎样的回应主要有两个不同的可能性: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Varian,他现在应该是在加州大学商学院还是信息系,反正是当dean的。他有一个网站,他和Shapiro 他们几个人也是在搞网络经济学和电子商务经济学,他们的观点是认为经济学没有变,网络经济虽然兴起了,但经济学没有变,所以原来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完全可以用来分析网络经济学。他们也出了一些书写一些东西,他们的分析方法基本上是原来主流经济学的边际分析,他们特别强调信息问题、不确定性、对策论等。他们的基本立场是经济学不需要做什么大的改动,只是说把原来的一些分析方法,主要是边际分析方法用到这个网络经济的分析,甚至可以把原来的一些模型作一些新的解释,原来说是卖一般产品,现在说是卖信息产品,同样的有信息不对称问题啦,有这个道德风险啦,有逆向选择啦,有这些问题。
但是,我的看法跟这个不一样。我们也搞了一个网站,我们的看法是,网络经济学的兴起对经济学形成了一个很严重的挑战。当然我们也同意他说的观点,即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应该是一致的,能分析没有网络经济时的经济现象也一定能分析网络经济。但是我们觉得经济学原来的边际分析方法对于分析没有网络经济时的经济现象本来就有问题,本来就不够,网络经济起来以后就更加突显了这个问题。网络经济的兴起使传统经济学,特别是边际分析方法的局限性更加明显。所以今天的题目也说网络经济对这个经济学的一个挑战。如果从这个观点来看,要应战不是说用传统的边际分析方法就能应战的,而是说经济学本身要改革,要升级,才能够分析现在的所谓的新经济。这里有两点要说明的,一个是新经济有时候并不像现在国内炒的那么新,也就是说它跟旧经济有连续性,有些东西你本来理解旧经济没理解透,然后这个新经济起来了,你总要赶赶时髦,想要制造一个卖点,把有些不那么新的东西故意说的很新,这是一种偏向。从这个角度来说,Varian他讲的那个也有一定道理,他是强调新经济没有一般人说的那么新。另一方面呢就是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说,不管新经济旧经济,它的边际分析方法都不够用,所以在你强调新经济和旧经济的共同点的时候我们也要强调一点,就是网络经济的兴起使传统经济学的这个局限性更加清楚,因此在这点上说新经济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今天呢,我主要是想来讨论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边际分析处理网络经济不够。边际分析在经济学和数学上来说就是一种分析所谓内点解的一种分析方法,就是最优。现在一般搞经济学和搞数学的人,或者一般搞工程的人都同意我们要用数学优化问题来描述自利决策,就是用一个数学规划问题把一个目标函数在服从一定的约束时最大化,用这种问题的解来代表自利行为。有个目标函数,有个约束优化过程,就是有一个自利决策的过程。
但是优化有很多很多种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两大类。一类叫做古典数学规划,另一类是非古典数学规划。古典数学规划的基本假定就是假定最优决策是一个内点解。内点解,如果要用非数学的语言来说呢,基本上就是中国孔子说的中庸之道,也就是它基本上都是决策中间都有两难的冲突,有好处有坏处。我们说机会成本就是说你要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不可能有免费的午餐,你要吃午餐就一定要付钱。午餐吃到了就是这个好处,要付费也就是你要放弃一些东西,这就是坏处,这种好坏处之间就有两难的冲突,你要折衷选择一个最优解,比如说午餐吃的太多得不偿失,成本超过你的好处,午餐完全不吃肚子饿,增加的成本比增加的效用要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吃。完全不吃是不对的,吃很多也是不对的,这个中庸之道就是找最优的,这一顿饭吃多少花多少钱,这个东西使效用在服从预算约束下最大化,这是中庸之道。那中庸之道就是说最优决策既不是把你的钱全部花在吃这个午餐上,也不是一分钱不花在这个午餐上,它既不是零也不是所有的钱都花在这里,所以它是叫做内点解。内点解就是一个中间的解,既不是它的最大值,也不是它的最小值,是它中间通过这个最优折衷两难冲突找出来的解。所以古典数学规划的特点就是叫做内点解。内点解的一阶条件就叫做边际条件。你们学过经济学的都知道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这都是内点解的一阶条件。
另一种数学规划叫做非古典数学规划。它是说最优解不一定是内点解,允许所谓角点解。什么叫角点解呢?角点解就是说允许最优决策值是零。比如说有一千种食品,有馒头啦、包子啦、小米粥啦,这个那个,一千种东西。你只要吃其中的三种、四种、五种甚至十种,其余的九百九十种你都不吃,也就是那个消费量是零,这个就是角点解。古典数学规划是不允许角点解的,等于说你所有可吃的东西每一样都要吃一点点,这个是很不现实的。而非古典数学规划就比较像我们真正的现实决策,它只是吃其中的一部分,有一些就是零,零就是有角点解。所以这是角点解的问题。角点解是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我刚才说的这个吃饭的例子,哪些东西吃,哪些东西不吃,就是说你在一千种东西要选十种,有多少种可能的选择呢?有几亿种可能的选择,就是一千种东西里面只选十种,但是哪十种就有不同的选择,这个选择有上亿,比如说,一千种里面只吃三种,那就更多,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个决策是很难做的。但是你会说,我就是昨天吃什么,今天吃什么,其实蛮容易做这个决策。那我们再举个例子,同学们上大学的时候要选专业,这个选专业就是一个角点解,比方说你选经济学专业你就上微观、宏观、计量课,那最优值,所谓花在这三个课程上的最优值就是正值;你不去化学课,不去物理课,那它们那里几十种课程都是零值。所以这个选专业就是选一个角点,也是一个很难选的。你想想你报考大学的时候可能花了很多脑筋到底要选什么专业。这个选专业很重要,你比如说是文科理科,文科好还是理科好,商学院好还是经济学院好,这个决策做的对还是不对对你将来的命运影响是很大的。你与你高中同学比一比,由于现在进大学后选了不同专业,十年后命运是很不一样的。所以这个选专业是个很难很难的问题,比边际决策要难的多。边际决策就是你选了专业以后,在选的专业之中哪些课你已经决定上了,决定已经要上的课,我有限的时间在这些课之间怎么分配,这就是一个边际决策,这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也就是说,边际决策就是已经选定专业以后把有限的时间在要上的课之间怎分配,而超边际决策,或者是有角点解的决策,就是选专业。所以中国人""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这个就是超边际决策的错和对,它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选择。
这个跟我们网络有什么关系呢?超边际决策是yes/no决策,就是说你对哪个专业说"是",你就是要去选那个专业,对哪个专业说"不",你就不上它的课。这个女孩子对这个男孩子说"Yes",对那个男孩子就一定要说"No",是吧?这个说yes/no决策就是超边际决策。这个网络就是一个超边际决策,你跟谁连还是不连,就是Yes/No的决策。这个是超边际的,它不是边际性的决策,边际决策是how much,就是说你花多少资源在这个活动中,这是边际决策。而连还是不连,我跟他有关系还是没有关系,女孩子对这个男孩子说Yes对那个男孩子说No,这个就是超边际决策。网络决策肯定是个超边际决策,对不对?因为它是一个连和不连的决策,是一个说Yes or No的决策,不是一个说所有的东西我都连,只是说有限的时间在不同的东西上花多少时间。网络的特点就是几乎世界上的人跟世界上其他任何人都可以连,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搜索引擎,就是因为可以说yes的东西太多了,不可能对每个说yes,因此只能对其中很少一部分说yes,所以它就是一个超边际决策。
这种超边际决策的特点就是最优值在不同的网络模式之间是非连续的,它是从零到一个正值之间的这样一个非连续的跳跃,边际决策中我们都知道假定这个函数是连续的才可以微分,才写得出一阶条件。而超边际决策就没法微分,它的最优值是非连续的,跳来跳去的,用数学的话来说就是超边际决策是要搞组合数学,就是它要把所有网络模式所有的组合都要考虑,这个当然比边际决策难多了。所以如果你了解边际决策与超边际决策的差别,你就会了解用传统的经济分析方法真的没有办法分析网络决策。因此我们说的严重一点,网络经济的兴起已经提出了一个命题--经济学要重写,就是原来的这个边际问题要重写。中国不是翻译了很多曼昆、斯第格里茨的书吗?在那些书里面头一句话就是告诉你经济分析就是边际分析。现在这个网络经济的兴起已经对这个命题形成一个挑战。也就是下一代以网络经济为基础的这种分析方法再不能说经济学就是边际分析,经济学现在是要超边际分析。这个不但对现在的网络是对的,而且对过去的,就是当没有电子网络的时候,实际上这个市场其实也是网络,市场的本质就是一个网络。你在决定买什么不买什么,这就是一个超边际决策,所以这个超边际决策也不是光适用于网络经济,它适用于原来的没有电子网络时代的任何市场网络的分析。但是只是说以前因为数学上的局限人们不重视这个超边际决策,只是重视这个假定什么东西都买的问题,这个决策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
但是网络决策除了超边际决策的特点之外,还有一个特点,特别是电子商务。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叫做非人格的网络决策。什么叫做非人格的网络决策呢?也就是说像搜索引擎,像E-mail的服务,提供这种服务的公司有几千家,有两三千家,也就是说这些人他没有办法控制价格,所以这是非人格网络决策的一个特点,也就是说当你去连接的时候,你是用Hotmail,用America on line,还是用什么东西,你并不是很在意,你只是在意它这个服务。我有时候找一个搜索引擎,我不是说非要那一个搜索引擎,也就是说它是非人格的。你只是关心它给你提供的这种服务的种类,至于这个提供服务的人姓字名谁呀,你不关心,这就是非人格。
这两个,一个是非人格的网络决策,一个是用超边际来做网络决策,这两个特点是传统的旧经济里都有的,只是经济学家一直不注意它。那么最近我们,就是从七十年代末到现在,Garibic,Sherimonson 还有我们自己,发展了一个文献,这个文献是说非人格的网络的超边际分析,有时候也叫做所谓内生专业化,内生的分工网络的超边际分析。超边际分析这个词是1962年Buchanan,也是得诺贝尔奖的一个经济学家提出来的,这个词是他先提出来的,它的一些技术实质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很多经济学家发展起来的,其中一些重要的经济实质是华裔经济学家解决的,比如说非人格的网络经济超边际分析这种模型中的均衡存在性定理是几个华人,包括周林,姚顺天,还有一位原来北大的学生叫孙广正,我们一起还有别的一些人把一些纯理论问题都解决了,也就是说超边际纯理论的水平已经达到了边际的Aulun Debreu的水平,就是纯理论的研究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过去A Debreu研究这种不重视超边际分析的这种模型,他解决了一些理论问题,存在性问题啦,它的福利意义啦,就是所谓第一福利定理,第二福利定理,这些问题现在我们在超边际分析里面都解决了,最近两年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一些是超边际分析能操作的一些关键性定理,比如说,上过我们课的同学都知道没文定理,那个角点解的个数是一个天文数字,没有办法分析,然后要有一些定理使得这个东西用组合数学的方法可以分析。这些理论新的问题都慢慢的解决了,当然这个因为很新,有很多东西还有待解决。
这个东西发展起来以后就特别适合分析网络经济,网络决策,因为网络决策是超边际决策,连和不连的决策,所以用这些东西来分析。以前用边际分析的时候很多经济学家包括Varian和有一个搞网络外部性做了很多的叫做Machoal Kess Shapiro这些人,他们都有一个结论,就是说当有网络外部性的时候市场一般是失败的。但是我们有了超边际分析方法以后就发现市场的主要功能就是利用网络效果,在给定网络的情况下分配资源是市场的一个比较次要的功能,市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利用网络效果,而且是价格制度最重要的功能。以前说价格制度就是分配资源,这种东西要生产多少,那种东西要生产多少,网络它没有办法解决。现在超边际分析的这些理论工作建立的一个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价格制度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利用网络效果。
网络效果现在的研究有几个方向,一个叫做策略性网络决策,这个有一个文献,这文献虽然不大也有蛮多文章,就是基本上是用对策论的方法,有的是用合作对策,有的是非合作对策的方法研究这个网络是怎么形成。但这个文献有一个缺点,就是在他们的这个网络决策里面没有价格而且没有数量,它就是有点走极端。以前你们研究网络决策只研究价格、数量,它就不研究价格,也不研究数量,只研究连和不连的这种决策。这是一个文献,这个文献得出结论是这种网络决策是没有效率的,就是说市场上利用网络的效果不行。那我刚才说的超边际分析的文献发展起来以后,它有一个特点就是传统的数量价格理论,资源分配理论跟这个网络决策合在一起了。因为你想一想,市场的价格肯定是跟给定网络的情况下每一个人买多少有关,而且如果说所有的人都不买一种东西,也就是一个角点解。都选择一个零购买量,那这个东西价格就会很低,对不对?实际上这个买和不买就是一个超边际决策,从零跳到一个正值,所以当你决定什么都不买的时候就根本没有网络,什么东西都没有价格。当有一些人决定就买一样东西的时候,网络决策它就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你决定要专业生产的时候,你就会要买那些你不生产的东西。所以就会影响到别人产品的市场,使得别人可以专业化。如果所有的人都不专业化,他们都不买,那么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专业化。也就是说它这个是一个反馈圈。网络,分工网络也好什么也好,它的生产力和参加网络的人数有关,但是反过来呢,人们是不是参加网络,也就是参加网络的人数是跟网络的效果有关的,就是跟网络的生产力有关。你的生产力越高,大家越愿意参加,愿意参加,那么参加网络的人数越多,生产力越高。我们以电话为例,如果所有人都不买电话,那你买一个电话有什么用?你买电话的这个决策就是无效的。由于无效你就不买电话,不买电话这个网络就小,那别人也是看到没有人买电话,那嘛要买电话。电话网络的生产力是跟安电话的人数有关。而每个人决定要不要安电话的决策又反过来决定安电话的人数。这两个东西互为因果,所以叫做反馈圈,或者叫做因果循环链,就是鸡生蛋,蛋生鸡。像这种网络决策的时候,很多人都说网络决策的时候市场不工作。但是我们最近的研究说明你这个买不买不是会影响价格嘛?需求量和供给量和连不连的决策有关,所以网络决策会影响价格,然后人们看价格来决定参不参加,参不参加又会决定生产力,生产力又会影响价格,所以价格制度正好就是协调大家参不参加的一个最有力的工具。所以价格制度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协调网络决策。
如果我们把价格制度跟网络决策的关系搞清楚了,那以前说的很多问题现在就要重新考虑。这个重新考虑意思就是说,以前你说的市场不能利用网络效果,因为你假定人笨,他只能做边际决策,不会做超边际决策。两夫妻在家里,那个丈夫把太太打的要命,她不会离婚,她只会搞好夫妻关系。这个搞好夫妻关系就是边际决策,离婚就是超边际决策,以前就假定人笨到不会进行超边际决策,所以就出了很多问题,就是什么这个市场失败,那个市场失败。现在说人没有那么笨,人会做超边际决策,而且不用动很多脑筋。我刚才讲的那个例子,你说人会傻到那样关在家里被打死了都不离婚吗?她不需要很多数学就会做这个决策啊。所以人如果会做超边际决策的话,那个价格制度的功能比任何人可以理解的都要复杂,就是有点像哈耶克说的那样"你根本不可能理解价格制度是怎样协调网络决策的过程的",你不懂它。太复杂了,复杂到像蚂蚁不可能懂得它那个窝符合什么力学原理一样,搞不懂的。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要说你看得出它这个市场失败,它出现了你还不知道它怎么出现的。所以对以前的市场失败论,很多就说这个价格制度没有办法利用网络效果,现在就有很多批评。
价格制度如何利用网络效果,那我们再讲一个例子,一个汽车的例子。如果我们不考虑网络效果,那么我们看到汽车出现了,我们会怎么分析它的供求呢?我们用边际分析,我们说它可以代替走路,原来买东西我们走路去,现在使用汽车,然后用效用最大化决策,我要消费汽车就用这样的决策,算出来这个需求不会很大。但是你如果考虑网络效果会怎么样呢?网络效果就是说汽车的出现会改进交易效率。网络决策中最重要的两难冲突就是网络大了,也就是商业化程度高了有一个好处,就是生产力的提高,但是它有交易费用,当交易效率很低的时候,交易费用可能会超过网络大的好处,所以人就会不买也不卖,也就是不专业化,所以这个网络就很小。当交易效率改进的话,网络大的好处就超过交易费用,所以这个网络扩大。很多原来亏本的专业现在可以赚钱。它看起来好象跟汽车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它有这样一个效果。有这样一个效果的话,那我就可以预计汽车市场很大,汽车市场很大呢,那生产汽车的规模就大,那生产成本低,我现在可以预见价格很低还可以赚钱。但是从现在的边际分析来说,比如说我现在生产,现在市场上只有一百辆汽车需求,一辆汽车卖一万块钱还不一定赚钱。但是我如果考虑这个网络效果的时候,我就看到了这个网络效果,比如说超级市场没有汽车的时候是亏本的没有办法跟百货公司竞争,现在有汽车以后超级市场是赚钱的。这样很多专业出现,它反过来会对汽车产生需求,所以汽车现在的需求可能是一百万,那这个汽车卖一千块钱。福特1904年他就是这样分析的,他当时决定搞一个T-Model,T-Model就是一千块钱,当时的汽车一般都是一万甚至上万块钱的,而他卖一千块钱,卖一千块钱真的就是赚了很多钱。所以他这个就是超边际决策。当时那个一万美元的汽车,你把那个价格稍微提高一点或降低一点就是边际决策,而当时如果把价格稍微提高一点降低一点都会亏本,因为当时已经达到一种均衡了,所以你一定要用超边际决策,他要把那价格从一万降到一千,按当时的标准,这样一个决策一定是亏得一塌糊涂的,它反而赚钱,这个就是考虑到网络效果的一个超边际决策的一个案例。现在我们来说电子网络也是这样。在没有电子网络之前,比如说,现在的报纸都是综合性报纸,你想搞一个非常专业化的杂志或者报纸很难生存,因为你对消费者只提供一种服务,每一个消费者要跟不同的专业媒体打交道,他的交易费用很高 。所以当电子通信效率提高以后,在美国就出现了一个现象即出现了一些非常专业化的电子杂志。以前全美国有一两个怎么做木匠的杂志,现在这个怎么做木匠的杂志变成有十几个了,其中有一两个是专门教你怎么在家里某一样家具。这个媒体就变的很专业化了,那些大的综合性媒体就慢慢的竞争不过这种专业化媒体,它使得这个网络扩大,使得网络效应可以利用。以前不能赚钱的一些东西,你现在想没有电子媒体的时候,你办一个专门教人在家里怎么做床或者做床头柜的家具的杂志你可以赚钱吗?亏得一塌糊涂对不对?而你有了电子网络的话,这个东西可能就赚钱。
[关键词]网络经济、非摩擦经济、经济学理论、企业竞争策略
网络经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热潮后似乎归于平静,然而网络经济却现实地发展着,关于网络经济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什么不同?网络经济的运行规律如何?网络经济下企业的竞争策略是什么等问题值得人们深入思考。我认为,网络经济是不同于传统经济的一种低成本、无摩擦、高效率的全新的经济型态。网络经济不仅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对社会制度、法律、政府和人们的观念形成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企业的运作机制和竞争策略提出了迫切的更新要求。
一、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
西方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任何交易都是有成本的,是要花费费用的,经济运行是有摩擦、有阻力的,也就是说经济活动是一种摩擦经济。只有通过合理的产权界定和有效的制度安排,才能降低交易费用,减少摩擦,提高经济效率。由此,如果说传统经济是一种摩擦经济的话,那么网络经济就是一种非摩擦经济。
网络经济在大部分情况下就是没有摩擦的经济,也就是说,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费用要比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低得多,几乎以接近于零的成本获得无限资源,无限地提品、服务及创意,从而使经济状况大为改观。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就如同一个虚拟的世界,只要产品低成本制造、廉价销售,就会赢得用户。可见,网络经济是不同于以往经济模式的一种低成本、无摩擦、高效率的全新的经济型态。
网络经济向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网络经济推翻了传统的供需平衡机制
在传统经济学中,生产随需求而变化,企业根据需求的升降来调整生产。也就是说,传统经济是一种“供给支持需求”型经济,即“看不见的手”努力平衡供给和需求。它的传导机制是:需求——价格——供给。具体来说,需求下降,引起价格降低,再引起供给减少;需求上升,引起价格升高,再引起供给扩大。而在网络经济中,由于没有什么摩擦,没有相互抵触的因素,因而需求毫不费力地随生产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网络经济是一种“供给主导需求”型经济,即“看不见的手”努力“主流化”。它的传导机制是:供给——价格——需求。具体来说,供给增长,引起价格降低,刺激需求增长;供给增长,又引起价格降低,再刺激需求增长,如此循环往复。可见,网络经济中供需平衡的规律颠倒了。
(二)网络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中的“收益递减规律”
收益递减规律打个比方说就是,消费者吃得越饱,饥饿感就越小,对食物的需求就越少,因此食品商的收益也就越小。而在网络经济中,消费者吃得越多,就越感到饥饿。例如,微软公司的用户需要越来越多的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因为软件用户已被锁定在某一个文字处理系统或排版系统上,他们不愿学习使用新的系统,于是不断购买原系统的新版本。不久,一种产品、一项服务或一个创意就取得了偶像地位,随之在消费者眼中变成了一种时尚,从而取得了主流地位。主流化了的产品、服务或创意能自身获得动力,从而使收益递增,而不是递减。
(三)网络经济具有不同于传统经济的“反馈机制”
这里首先要明确负反馈和正反馈的概念。所谓负反馈就象是汽车行驶太快时的突然刹车,是阻力、摩擦力。在传统经济学中,负反馈既是阻力,表现为需求阻碍供给;又是摩擦力,表现为制造、分配和销售的正常开支,表现为收益递减。正反馈则截然相反,它是在加速而不是阻碍市场份额的变化。降低价格,锁定特定的用户群,发展长远客户,所有这一切都刺激了需求的增长。这种正反馈机制促使需求不断增长,迫使产量持续增长,直到市场饱和。因此,网络经济自身具有正反馈机制,这种正反馈机制与传统经济学中的负反馈机制或收益递减规律的运作方式正好截然相反。
但是,网络经济虽然不同于传统经济,但它仍要受市场力量的支配。正如詹姆士·阿利指出的,“递增利润的存在并不意味着递减利润就不存在了,这两种现象将永远共存,并且起着互补作用。”实际上,网络经济仅仅是延迟了递减利润开始产生影响的时间。
(四)网络经济具有非线性的“混沌”特征
某些具有内在不稳定的系统时而会出现紊乱的态势,数学上称之为“混沌”。而非线性则是指人们难以预料的因果关系。例如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就是一种混沌状态,买卖、抢夺市场份额向来就是按非线性系统规律进行的。一个混沌系统就是一个非线性系统。网络经济就是这样一个非线性的系统,它一旦有变化,就不是从一个值均匀地变化到另一个值,而是跳跃式地变化。网络经济内在的非线性特征正是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主要原因所在。
这种现象只能用“混沌理论”来解释。一个非线性系统即使呈不稳定的混沌态势,它仍会趋于某个均衡点,系统围绕该点上下波动,达到该点时,便处于稳定状态。这个点就是混沌系统的均衡点。运用到股市上,它就成了某种股票价格的均衡点;运用到网络经济中就是各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体系的本质不同就在于它内在的数学原理是用数理混沌理论描述的。传统经济学理论只揭示了有形物品、货物的供需以及市场总是从一种状态线性地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规律,它无法解释当代网络经济所具有的非线性混沌特征。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不再完全适用于现代网络经济。 二、网络经济的特殊定律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定律不同,它有自身的一些特殊定律。
(一)莫尔定律(moore’ law)
莫尔定律认为,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变化速度(rate of change),网络经济是按照“因特网时”(internet time)的速度运转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翻一番。由于这个定律首先是由美国因特尔公司的戈登·莫尔提出并应用的,因此被称为“莫尔定律”。
“因特网时”是网络经济的变化速度,它是以小时为计量单位的,这已接近人类能够吸收信息并做出决策的能力的极限。通常7年相当于因特网时中的1年。在因特网时,每3~5年就是一个网络经济时段。一种产品在3~5年里就会达到主流饱和状态。为了更鲜明地理解因特网时,可以将网络经济与农业、工业、后工业等经济时代列表对比如下: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时代的对比
时代 延续时间(年) 交互速度(英里/小时) 环球所需时间
农业经济 3~5000 3~5(人力) 3~5(年)
工业经济 3~500 3~50(马车~汽车) 0.3~0.5(月)
后工业经济 3~50 3~500(飞机) 0.03~0.05(天)
网络经济 3~5 3~5000(网络) 0.003~0.005(小时)
显然,每个时代的长短取决于交通和通讯的速度,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技术速度。根据上表,工业时代比农业时代要短10倍,后工业时代要比工业时代短10倍,而网络经济中每个时代则只有3~5年,极其短暂。
极端的“因特网时”给网络经济的运行强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那就是学习。莫尔定律是网络经济中企业和它的竞争对手必须遵循的一种业绩学习曲线(performance-learning curve)。网络经济是给信息增殖的一种经济模式,增殖能产生更多的信息,而更多的信息又能进一步增殖,这种不断循环着的特殊的信息收集过程,被称为学习。学习是运行在网络经济中的正反馈机制的核心部分,因为它以技术优势代替了物质优势。一般来说,一项新发明、新的电脑程序或新方法问世后,必然会有人对其做出改进,在原来的基础上巧妙地修改、提高或运用,从而掌握了增殖的奥秘。这促进了更多的革新和改进,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学习,导致了后代产品的进一步增殖。这个发明、学习和增殖的循环会一直持续到技术枯竭或该技术被其他技术所取代。学习导致了全社会都在追求速度,学习过程和与之相适应的正反馈机制是网络经济的推动力,因此,控制学习变化速度是网络经济的一个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