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化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各行各业力求寻找信息化、电子化、数字化的节约资源的发展形势。另外高校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学活动、管理活动等多种法人行为的基础信息资源。只有发挥教学档案的有序性、有效性、共享性才能实现高校教学质量、教学活动水平的提升。因而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成为学校、社会等相关人士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对当前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展开分析,探究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内涵特点、面临的问题和未来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方向,旨在推动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能够适应网络化的现代社会。
关键词:
高校;教学档案;数字化;发展方向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使教育教学活动所面临的档案管理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传统的纸质版的档案归档、管理、使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因而越来越多的教学档案以数字化的形式出现,这一发展过程为自发的的行为,长久以来,无意识的数字化、信息化教学档案管理活动反而为教学活动带来阻碍和挑战,因而实现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建设迫在眉睫。
一、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特点
数字化管理指的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电子设备和现代技术手段展开的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使用,而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将数字化管理的技术和手段运用到高校的教学档案信息收集、归档和搜索使用中。目前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具有鲜明特点。一是具有存储量大的特点。教学档案是对学校教学活动、管理活动、发展战略等多种资源的总结归纳,数字化管理可以发挥信息存储量大的特点,将数量巨大的纸质档案归纳为小小的光盘、硬盘上;二是数字化管理提高档案使用效率。教学档案的搜索和归纳是为了提高学校在制定课程计划等提供数据支持,因而教学档案的主要目的在于搜索使用,数字化管理能够设计检索程序,有效的提高检索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无纸化作业已经成为21世纪的热门词,传统的教学档案浪费了较多的纸张,同时在存储过程中,纸质档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产生磨损,因而形成重复性的纸张浪费,数字化档案管理则保证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存储过程安全。
二、当前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问题
(一)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缺少制度保证
众所周知,教学档案的数字化发展由来已久,但未能形成系统、全面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导致一些材料是电子版、一些材料是纸质版,大大增加了教学档案利用过程中的难度。因而数字化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另一方面,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数字化管理下的教学档案面临着信息公开、信息共享的挑战,加上不同高校拥有自己特殊的战略优势和发展实际特点,因而统一的软件、设备和制度等对于学校的个性化发展提出挑战。总之过分的信息共享不利于教学档案、学校的战略发展。因而制定系统的工作制度和规范标准,让教学档案的公开具有一定的等级标准,保证电子数据的安全性和共享性成为当务之急。
(二)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缺少技术保证
信息化、数字化背景下的教学档案管理需要具有档案管理知识和网络化技术水平等综合性知识人才。但是当前众多高校在档案管理工作为事业单位编制,即统一招聘的工作人员,属于单一型知识人才。信息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在掌握自身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对其他专业的必备技能展开学习应用。另一方面,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技术性还表现在网络环境下的网络设备的更新升级。当前高校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存在相关设备不齐全、系统更新慢等问题,严重阻碍发展。总之,目前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制度上、设备技术上和人才技术支持上仍具有一定的不足,阻碍着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教学档案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关政策的完善和提出。教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也将出出现必要的改革创新。首先,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会逐渐实现柔性。主要表现在,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数字化管理呈现出的电子化等硬性特点会逐渐被优化创新后的检索系统、大数据技术等人性化,如可以在检索过程中,输入关键词得到关键词所在的信息资料的同时也得到可能相关的信息资料;其次是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会逐渐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不同于当前教学档案数字化和纸化管理的情况,未来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线上线下管理是由专门的数字化管理教学档案室,不同的教学档案由不同的设备和系统管理,同时由专业化的人员管理,类似于电商的O2O管理模式,发挥数字化管理的全部作用。总之,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发展下,提出一定的改革创新是重中之重,也是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寻求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结语
综上所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数字化、电子化都将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因而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也终将是一项漫长、复杂的动态工程,需要在制度上保护,资金、技术上支持,还要有人力资源结构上的维护。通过构建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相关制度,可以为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节约更多的资源,提高教学档案共享性,从而更好的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爽 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洁璇.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4,17:143-144.
[2]王翠红.实施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档案管理,2013,05:90.
关键词:数字化病理;教学改革;病理实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231-02
一、数字化病理资源在医院中的发展
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数字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快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例如政务、商务电子化,企业、校园以及医院数字化。在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基础上,将自动光学放大扫描采集装置与现代的数字技术有机拼接的催生了数字化病理,然后将获得高分辨数字图像和优质的可视化数据以应用于病理学的各个领域,包括病理临床诊断、临床病理教学。国外较早的开展了数字化病理在远程切片分析以及远程会诊等方面的应用,如德国已经实现采用数字病理系统进行一些疾病的远程诊断。我国在数字化病理方面进步迅速,目前许多高校、医院及其他科研机构都建立起数字化病理系统的可视化数据库[1],许多大型医院的病理科或中心实验室也已经建成数字化切片库[2]。很多医学院校已经通过对经典的教学切片和疑难病例切片的扫描,建立起了数字化病理网络教学平台。很多地市级甚至县级医院也已经开展了远程切片分析以及远程会诊。
二、数字化病理实验教学在中的优点
病理学是桥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主干课程,实验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病理学实验能检验学生对病理学理论知识掌握熟练程度,能否应用相关理论知识阐述各种疾病病理变化的能力,并让学生尝试做出初步诊断。以往,病理学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变切片,了解或掌握组织的镜下病理变化。每次实验课,学生观察数张玻璃组织切片后绘出病变的镜下改变,教师通过绘图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
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始实行数字化切片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3,4]。我们学校2014年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引进数字化病理教学切片,其快捷的阅图方式、简明层级式的目录、缩放自如的超清图像、快速定位的功能给人焕然一新的冲击感。与传统的玻璃切片教学做相比较,数字化病理切片的应用能够很大地提高学生对病理组织图像的辨识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实验课的课堂教学效果[5,6]。
三、数字化病理实验教学在中的缺点
尽管数字化切片教学对传统的切片教学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但是病理形态学数字化教学仍然存在的许多问题[7]。从近几年我们采用病理切片数字化教学的经验来看,数字化病理教学切片存在以下诸多的缺点。(1)数字化切片从公司购买,往往是基于软件上开发,数字化切片的产权为公司所有,教师不能对图像进行编辑和改动。(2)阅览数字化切片只能依赖软件,学生对切片的观察只能局限在实验室,不能解决学生课外学习的需求。学生自由学习和复习切片的愿望没有改善。(3)公司的数字化切片提供切片盗坑邢蓿很多切片没有提供。(4)病理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病理学知识,单纯的数字教学显然不能取代传统的基于显微镜的教学模式。(5)购买的数字化切片和学生显微镜中观察的切片并不一致,使得一些学生对数字化切片兴趣不大,不利于互动教学。(6)该系统不能连接到互联网,不能随时学习。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高等医学院校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推进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作为医学教学改革的重点,目前在国内的一些医学院校已经开始试行[8,9],“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可以增强器官系统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和全面性,能促进医学生提升诊疗疾病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我校也于近期推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以往的病理学教学模式是仅对切片的疾病进行讲解、学习。很显然,以往的病理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就更加不能满足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的需求,病理学教学实验的改革也势在必行[10]。
四、关于数字化病理教学的一些改进方案
为能更好的服务于病理学教学,跟上“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国家医学教育改革的步伐,提高医学生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认为可以有如下方面的改进。(1)对教学中的使用切片的中的器官正常组织结构和病变镜下结构做高精度数字化扫描。对学校现有的典型的大体标本做高清晰数码拍照。形成大体结构(正常、病变)和镜下结构(正常、病变)的图片数据库。(2)将构建的数据库放置于学校的网络上,产生二维码,并将相应的二维码标准标记在切片和标本上。这样既能给学生提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丰富了教学材料,给学生提供以器官为中心学习的全新实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邓学田,李忠武,周立新.数字化病理技术在病理学实验室中的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3):370-372.
[2]岳常丽,赵晓丽,田澄,金玉兰,刘红刚.整合地区病理资源和建立数字化病理切片库的设想和建议[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6,45(03):215-216.
[3]肖胜军,张小玲,曾思恩.数字化切片在我校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12(2):77-78.
[4]帅萍,李保林,肖海,杨庆春.数字切片联合数码互动系统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5):734-735.
[5]舒旭,呛推剑舒筱灿,伍世挥,杨扬.病理学实验数字化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0):229.
[6]杨东霞,刘同慎,李冰,王亮.基于形态数字化教学平台的K-W-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3):43-45.
[7]叶菁,袁媛,赵元琳,高星,李静,王哲.病理形态学数字化教学的利弊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6,(01).
[8]席焕久,秦书俭,李红玉,高书杰.“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医学基础课程模式改革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3,(5):1-5.
[9]黄玉芳,詹臻,邰浩清,许敬,赵凤鸣.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90-90.
[10]杜华,施琳,师永红,师迎旭.“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构建及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1):54-55.
Discussion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gital Pathology Teaching and Improvement
LI Wen-tong,LV Shi-jun,LIU Yu-qi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Pathology,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Weifang,Shandong 261053,China)
这里所说的地理教室是以数字星球系统为核心、以现代化教学设备和传统教具为依托的数字化教室,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场所和环境。随着基础教育和地理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深入应用,人们对地理教室的认识在逐渐发展,地理教室建设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建设前期方案的讨论、修订和定稿
2009年上半年,南京市教育局计划给全市14所小班化初中配备1间数字化地理教室,平均每所学校配备标准是40万元,市技装和区技装分别拨付20万元。计划一出来,14所学校就开始紧锣密鼓地设计自己的建设方案。负责教室建设的2家企业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该项工作负责人共同探讨,形成了方案的雏形。市技装部门经常组织14所学校负责人在一起研讨,有时外出参观学习。研讨时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各校地理教室建设方案,包括设计意图、亮点所在。智慧的碰撞与分享,让我们在迷茫中看到了方向。
因为每所学校地理教师不多,有的学校只有1名,有的学校地理教师年龄偏大,对新鲜事物不太关注,而且地理教室建设和使用走在全国前列,前车之鉴很少。市技装部门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所以大家相互交流分享尤为重要,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摸索。这样的集中研讨举行了好多次,各个学校的方案总是修了改,改了修,直到建设方案最终敲定。在一次一次的研讨中,我们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感受到了“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14所学校的数字化地理教室在2009年暑假一起开工建设,年底基本完成。
三、建设后首次集中培训
2010年年初,市技装部门利用寒假时间组织14所学校地理教师和部分区县教研员进行封闭式培训,地点在江宁区的百家湖中学,这所学校的地理教室也是刚刚完工。
本次集中培训共3天时间,主要培训项目是数字星球、电子白板、望远镜的使用等,最重要的是基于数字星球的课件制作。地理教室中传统的教具培训很少。3天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培训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每培训一项内容都会让学员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为止,而且还有课后作业。培训过程中学员们互帮互助,齐心协力,每一个项目都完全熟练之后才推进下一个项目。
3天的培训时间很快,学员们收获颇丰,之前很多年龄较大的学员对地理教室中一些设备无从下手,也不敢摆弄,但现在对地理教室的恐惧感渐失。学员们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学会制作基于数字星球的课件,很多现代化教学仪器不再那么神秘。
培训接近尾声,市教育局领导专程来到百家湖中学,对本次培训给予充分肯定,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通过全体学员齐心合作,互通有无,走在全国前列的数字化地理教室能够有效促进教学,争取打造成一个品牌,一面旗帜。
四、赛课中的合作和比拼
数字化地理教室建成了,如何有效地服务于地理教学,服务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地理学习兴趣的提升、服务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市技装和市教研室花了不少心思。市技装的领导不止一次说过,我们的硬件条件跟上了,平台给教师搭建了,现在关键是怎么去用,别怕用坏,用坏一点关系没有,应该表扬,怕的是摆在那边摆坏。
最近几年南京市每个秋学期都会举行一次全市各个学科的小班化赛课活动,2011年的地理小班化赛课,市技装和市教研室达成共识,分为普通组和数字星球组,数字星球组设立的目的不言而喻。全市14所有地理教室的学校都要参加,拿出自己的好课。赛课分两个步骤,先是说课进行初选,然后上课进行决赛。参加赛课的课一般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节课要经过反复打磨,往往凝聚了很多人的汗水,不仅仅是一个学校,还可能是一个区的集体力量。
我校只有笔者一名地理教师,当时比赛在即,心里比较着急,想了两晚,课的雏形产生。请教了学校其他学科的教师,虽然不是本专业的,仍然给了很多帮助。比赛的前一天,试上这节课时请了同教研组的教师进行观摩和指导,有历史教师、政治教师。他们站在自己学科的特点上谈了观课感受,给了一些指导和修改意见。正是由于教研组教师的通力合作,毫无保留,帮助笔者取得了数字星球组一等奖的成绩,也越发认识到教学中集体备课的力量。
赛课过程中有幸听到了几节其他教师的课,同课异构,各有千秋,也能明显感觉到他们的课经过了精巧的设计和精心的打磨。
五、课例评比,择优进京比赛
2011年,市技装部门联合市教研室布置了一项任务,全市14所拥有数字化地理教室的小班化学校各准备一个基于数字化地理教室的课例,市技装和市教研室择优选择,优秀课例在全市再继续打磨,然后到北京进行赛课。
任务一下达,14所学校的地理教师又开始忙碌起来。领导的重视,机会的不易,个人教学的积累,这都是摆在眼前的压力。我校的教学管理者说,课的内容和形式帮不上忙,但是课的录制和其他服务有求必应。准备了一个星期,请我校的信息教师录制了这节课,并拷贝到CD中上交到技装处。一段时间后接到通知,有3位教师的课例入围。市技装通知所有参加课例评比的教师和部分区县教研员集中对这3位入围教师的课进一步听课、评课,提建议和意见,取长补短,争取在全国的赛课中有所收获。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3位教师不负众望,分别获得了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六、中心组成立,合作中完成地理实验室装备标准
首批14个数字化地理教室的建成和投入使用,让我们看到了地理教室的优越性,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接下来会逐渐推广。市技装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有我们数字化地理教室的装备标准。因为走在全国的前列,可借鉴的经验不多,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总结经验,所以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地理专用教室中心组正式成立。中心组的主要任务是制订学期计划,组织开展基于数字地理教室的观摩课、公开课或者赛课和地理教室使用技能培训以及对后续要建的地理教室进行指导,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南京市中学地理实验室装备标准》的制定。中心组一共5人,有1名教研员,4名一线教师,定期研讨。在制定《南京市中学地理实验室装备标准》的过程中,组员们首先搭建框架,然后组长把任务细化,组员领任务,遇到难题大家一起讨论,经过一个多月的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南京市中学地理实验室装备标准》应运而生。大体框架如下:
1.地理实验室的建设目标
2.地理实验室的建设原则
3.地理实验室的建设要求
(1)设置要求
(2)数量要求(包括准备室)
(3)通用要求
(4)专用要求
①功能要求
②基础配置要求
③地理准备室配置要求
④地理科学园配置要求
⑤小气象站配置要求
4.地理实验室仪器配备标准
(1)初中地理实验室仪器配备标准
(2)高中地理实验室仪器配备标准
5.地理实验室的人员配备要求
6.地理实验室管理要求
(1)实验室管理制度
(2)实验室学生守则
(3)实验室管理员职责
(4)仪器设备的管理与使用
7.实验室教学工作
七、申报国家级课题,分工完成案例集
2012年,由南京市技装处牵头,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获得了立项,这是一个大课题,主题是基于数字化地理教室的教学案例研究,需要全市所有有地理教室的学校合力完成,最终的成果就是编撰一本基于数字星球的初一地理教学案例集。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栖霞区和原白下区2名地理教研员牵头,首先是分工,各学校自行申报教学案例,然后统筹安排。制作分工表把初一年级地理每个章节全部列出,任务分配到各个学校,任务不算重,但负责的教学案例必须保证质量,需要精心设计。目前各校教学案例都已经上交,紧接着就是评审组的筛选和修改。基于数字化地理教室的案例集一旦完工,意义重大,对江苏乃至全国都是一个重要的借鉴。
八、结束语
南京市数字化地理教室从无到有,从建设到取得成绩,切实证明了两点:实践出真知,“众人拾柴火焰高”。没有合作,很难发现问题,没有合作,很难做出成绩。
收稿日期:2013-07-12
在专业软件的种类上,AdobePhotoshop(以下简称PS)课程是各个学校视觉传达专业和数字美术类专业的首选基础软件。它也是商业美术中最常用的工具,长于创造、修改数字图像,组合各种数字图像,参与三维模型的建立,进行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及网站的辅助制作。总而言之,它是各类数字化平面艺术的创作基础,也基本上是艺术专业学生遇到的第一个数字图像软件,可谓是重中之重。所以下面笔者将主要探讨范围圈定在PS上。所谓突破平面的设计软件学习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的突破,第一是方法论上的突破,第二是案例的突破。第一层指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对数字美学的认识层次,有两个重点:对基础软件的认识和对数字美术的审美认识;第二层具体到案例的设计和效果等实际工作上。
1.教学方法中的思路转变
讲演法在教学中不可被放弃,因为空谈操作过程是软件课程教学的大忌,所以我们不应放弃这个方法。但是讲演的内容和思路至关重要。笔者在课程设计中,第一阶段的PS课程以数字化图像的本质作为主要内容,大概持续4个课时左右,利用多媒体将数字美术、电脑图形学上的一些主要成果和结论介绍给学生。将学生的视野从传统的绘画和手工化的三大构成等基础课拓展到虚拟的数字空间,将一些至关重要的术语解释给学生听,而不急于探讨软件本身。设计软件的出现是电脑发展过程中对于数字化艺术研究的一种集中和必然的结果,因此我们没有必要针对软件版本和来由做太多介绍,它只是一个工具而已。谈到电脑空间虚拟出的ICC颜色系统管理和各类数字软件中模拟颜色的方法等问题,它们将是学生知识面上的第一次突破和拓展:从现实图像到虚拟图像的思维转换——在数字美术中,如何将自然界的色彩转变到电脑空间中进行表现。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消化这个知识点,他们将会对PS及其他类似的、软件的核心系统有一个顺理成章的认识。
比如,当一位学生知道RGB色彩空间在电脑中的表现范围要远大于CMYK空间的原理时,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在之后的课程中解决在CMYK模式下一些PS的特殊混合中色彩发光度不足的问题。遗憾的是,在多次听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课程的开始阶段,一些教师就直接开始了对软件操作的讲演,而将色彩模式简单地以“印刷模式是CMYK和显示模式是RGB”一句话带过,使得学生对于背后的知识根本一无所知。所以,教师必须在教学的思路中打破思维定势,对于基础软件不能简单化地教学。
很多非设计专业出身的教师走到了设计专业的讲台上,他们没有足够的艺术、设计、审美方面的实践经验,在课堂上只能局限在软件本身,内容以操作经验为主,而不是从对数字美术的深刻认识出发开展教学。所以教师需要突破的第二点就是在备课过程中增加对现代设计,特别是最新设计美流的接触和理解,并将其反映到课堂教学中。
笔者观察过一些教师的课堂讲演内容,其内容来源于教材本身,这无可非议,但是仅仅局限在教材本身。有些教材的案例可能已经脱离了现在的主流美学,只是拼凑了几个技法的生硬案例。如,在画面中加入一张低精度的风景照片,并且在上方打入艺术字,连颜色都没有协调。这种案例广泛出现在计算机一级的教学和考试内容中可以理解,但是有些教师将类似案例搬上专业学生的课堂就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数字化图形的审美不会跳出艺术与美的基本范畴,但创作媒介的发展本身就是艺术的发展。从雕塑、绘画、拼贴装置等艺术媒介来看,技术比重的提升使艺术本身形成了确定的分类和不同的发展趋势。在不同的媒介中,艺术品所体现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方法是不同的。数字化艺术是电脑图形技术发展的产物,能够囊括以往所有艺术的表现形式,并且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设计行业更是需要数字化手段来提高艺术创作的效率,规范设计产品的生产流程。
作为数字美术的教授者,教师必须广泛吸收各种数字化的审美思潮,体验软件的各种效果和可能性。当今的商业美术潮流可以归结为结构立体化、层次多样化、形式随机化与技法复杂化。总而言之,在二维的平面设计中大量融入三维效果,或者用二维手法表现三维的立体效果已经是一种共识。如果在案例的挑选和设计中忽视这一共识,这些案例对学生来说就是毫无意义的,课程也就变得枯燥乏味了。
2.教学案例的设计
在教学内容中,案例是核心。好的案例能够涵盖各个知识点,并且突出重点,使学生明白软件中某些选项的意义和技法的由来。但在PS的教学案例中,面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案例的挑选和制作必须“突破平面”。首先,在案例的设计中,教学首先要遵循PS软件中的构造系统核心理念——在PS中建立或者处理图像的逻辑,是一种基于“层”的建构逻辑,如有一层主要面A,它以平面图形式被放置在图层显示面板里,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它的全部。在这一层中,可以衍生出辅助调整层,如透明度、蒙版之类的单层效果;如果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需要处理的图层时,这两个层之间的关系是上下关系,即空间中的一种层次关系出现了,就会诞生有关上下层次之间的新关系,如上层覆盖下层,或者是带有透明度的上层图像A叠加在下层图像B上,从而得到A+B的新效果。
但是,现在大部分学生往往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只记得操作步骤,而不理解原理。这是由于部分教师或者教材只强调步骤,没有详细讲解软件的特性。试想,如果学生只是按照步骤来记忆,那么只可能是一次性的强记,是单一维度的记忆,这就是笔者提出的需要被重新审视的“平面化”的教与学。学生只记住步骤,即使相同的技法,如果仅仅换了素材和创作环境,学生就有可能出现错误。因为他们是在“强记”一种思维,而非理解一种方法。所以教学案例设计必须突破思维定势,顺应软件的逻辑系统。如,要在PS中制作剪切蒙版,其技法是将上方较大面积的图像包裹住下方较小面积的图像,最后效果是图像显示上方图像的颜色或内容,而外轮廓则是下方图像的。
笔者要求学生制作一个剪切蒙版时,就会首先考虑让学生理解剪切蒙版是上下两个图层之间的一种“包裹关系”,类似包装纸和被包装的物体的关系。这样,学生就有了形象化的突破平面的思维理念。
对教学实践的总结
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掌握了学生的一些需求,他们渴望将一些新的视觉风格表现在自己的设计作品里,而不是做出与他人一样的作品。笔者渐渐积累了大量能令学生耳目一新的基本符合现代商业美术设计的审美标准,PS案例,并且能够在软件的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很好地引领入数字化图像的世界,通过转变思路,使学生对数字艺术的理解深度化、立体化,而不是简单化、教程化,从而让学生热衷于用软件和新的媒介创造新的艺术。
关键词:数字故事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8-0-01
讲故事是一种传承文明的古老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讲故事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可以说新媒体和新技术(如:电影、互联网)的出现让讲故事这一古老的教学叙事方式焕发新的风采。一段优美的旋律、一个影视片段、几行文字、几张陈旧的照片……我们常常被网络上的一些故事性内容所吸引,并为之感动,深受教益。被人们冠以“数字故事”之名。
1 数字故事的简介
“数字故事”,即采用数字化技术来讲述故事,是一种讲故事的新方法,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由于开发者们的大力推广,数字化讲故事已成为教学的流行工具,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教师的积极参与,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应用到了课堂实践中。
“数字故事”的制作流程可以分成以下五个步骤:
(1)编写故事情节。张艺谋曾说:“故事是电影成功的关键。”对于数字故事也是一样的,我们要选取一个真实的、感人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不仅要讲出学生心中的期待,同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选取背景模板。一个好的背景模板能够方便安排各种素材,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最简单直接的可视化效果,促进学生间沟通交流。
(3)设计故事脚本。在这个步骤中,我们要把前期准备的故事、脚本等素材结合起来,思考数字故事每一页需要用到的素材、呈现哪些文字以及展示方式。
(4)合成素材资源。寻找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也可以自己用相机创作,然后利用软件把各种素材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故事。
(5)汇报展示成果。作者在完成作品后汇报展示,开展小组讨论,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和喜悦;作品展示方式可以多样化,组内交流、全校分享;还可以通过网络等形式来评价作品,从而帮助作者找出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2 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与数字故事中有机整合的优势
2.1 从课程特点来看
信息技术课强调学生通过各种软件制作出各种作品,这与我们的数字故事不谋而合。而且只有当数字故事的制作过程中加入信息技术课所学到的技术,两者相辅相成,学生才能更好地制作出完美的数字故事作品。
2.2 从表现手法来看
两者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都利用到了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手段,以此来丰富自己的作品,达到最终的效果。可以这样说,这两者就像是鱼和水,谁也离不开谁。
可以这样说,数字故事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展示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从网上搜索到各种需要的图片、视屏和音乐等,然后利用信息技术把他们有机整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故事作品,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达到效果最优化。
3 数字故事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数字故事的实施可以分成以下的几个阶段:
(1)选择主题。
(2)制定活动计划。
(3)开展活动。
(4)形成作品。
(5)展示成果。
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紧扣,密切联系在一起;彼此之间互相包容和体现,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4 《学习用品与健康》教学案例分析
4.1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的有害学习用品,了解更多的有害学习用品。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软件展示学习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自己、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数据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4.2 活动流程:
(1)确定主题。先拟定两个主题,为“在校学生使用有害学习用品的情况”和“研究有害学习用品的化学成分”,让学生二选一。
(2)成员组建。教师指定组长,学生自由加入。组内由小组长对每个活动成员进行任务分配。
(3)活动过程。主题一:在校学生使用有害学习用品的情况。
设计问卷调查表,将有害学习用品分为15类,发出问卷150份,回收146份。分析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涂改制品(修正液、修正带、修正笔)的影响最大,占57%;铅笔和笔芯占10%;书包和笔袋占5%;课本和印刷用品占5%;其他文具占3%;以上文具都有影响,占27.3%。小组成员同时还用相机拍下一些关于学生使用有害学习用品的照片,并从网上收集其他有害学习用品和照片。
主题二:研究有害学习用品的化学成分
主要是口头调查在校学生使用涂改液等有害学习用品对身体有无不良反应和对各种学习用品制作标准的认识。对有害学习用品制造过程中要使用各种原料、助剂进行分析,认识哪些物质中可能还有或产生对学生人体有害的物质;同时从网上收集使用危害身体的学习用品的案例。
(4)数字故事制作。
撰写脚本: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展示主题、设计内容。
制作数字故事:介绍数字故事的概念和制作流程。然后根据整理的数据和图片,收集背景音乐,设计故事情节,用PPT制作数字故事,并为故事配合讲述录音,完成数字故事制作。
(5)成果汇报展示。由各小组负责成果展示,上台进行自评和他评
4.3 活动总结
本活动的主题从学生身边而来,激发学生研究调查的积极性。学生在这个实践活动中,收集资料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优美的音乐、简洁的文字、真实的图片、可怕的数据前面,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到了有害学习用品的危害,真正达到了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