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儒家的思想核心内容

儒家的思想核心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儒家的思想核心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儒家的思想核心内容

儒家的思想核心内容范文第1篇

1、《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由《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合辑在一起的统称,由南宋大儒朱熹汇辑刊刻,从此广为流传,名声鹊起。

2、《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嬗递轨迹。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的集中体现。因此,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髓,是华夏无数先贤实践的思考的结晶,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华。

(来源:文章屋网 )

儒家的思想核心内容范文第2篇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是一个过程。对人来说,学习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由于它的复杂性,人们曾从多方面进行过分析。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如何进行的,它的结构是什么,历来人们从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对它进行分析。我国古代儒家的学习心理思想就曾把学习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来源:文章屋网 )

儒家的思想核心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伦道德;家庭美德;建设

一、前言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造就了儒、墨、道、法等几大家,它们的思想体系和文化渊源,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在这几大家的思想体系中,影响久远且被当今社会继承发扬的是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儒家道德涵盖面较广,包括“仁爱”、“人伦”、“敬业”、“处世”诸多方面。这些方面的价值精神就是关于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说到底,就是重视人与人的关系及其互助的道德意蕴。从这个结论看,这完全符合我们国家现在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其家庭道德理论的核心内容影响着人类对家庭生活、家庭关系的认识,对协调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睦、培养人的道德品质、造就良好的社会风气起过积极的作用,其中有一些内容至今仍不失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人伦道德在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中的内容体现

(一)勤俭持家

勤俭持家是儒家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应该大力提倡的新时代道德。勤俭是对自然界物质资源的爱惜及对人类劳动成果的珍重。更为重要的是,勤和俭不仅是生活上的准则,还是人的道德修养,可以说,勤俭的精神实质不是积聚财富,而是促进人类道德的完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儒家采用超脱现实的说教手段巩固勤俭持家的道德理念。比如有一则神话故事宣扬的就是这个核心思想。一个家缠万贯、粮仓殷实的大地主,自持家道富有,便过着穷凶极欲的奢侈生活,玉皇大帝对此行为十分恼怒,决定惩罚他。可以什么为理由呢?在大臣的建议下,采用了一个试探办法,即在大地主上茅房(厕所)时,在粪缸的踏板上放一堆饭。如果他将饭收取作喂猪喂鸡用,那说明他还爱惜粮食,那就不惩罚他;如果他将饭扫进粪缸,那说明他不爱惜粮食,就要惩罚他。结果呢?大地主用脚将饭踢进了粪缸。于是,玉皇大帝号令天兵天将将他家粮仓的粮食全部收走,使他一夜之间成了穷光蛋。与此相反,玉皇大帝试探一个穷人,在他上茅房前,在粪缸的踏板上放了几粒米饭,结果他看到米饭后将米饭拈起放进嘴里吃了。这使玉皇大帝十分感动,于是派遣天兵天将给他送去一粮仓粮食,使他成了富人。这尽管是神话故事,可它对教育和鼓励人们要勤俭持家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新时代强调勤俭持家,不仅要求人们以此作为居家生活的准则,更要求人们以此教育子女,自觉地在勤劳节俭中锻炼自己的道德品质,促进自我完善,实现人生价值。应当指出,勤俭持家作为小农自然经济的家庭生活准则,其中的一些具体行为规范具有极大的封闭性、保守性,与当今时代开放的社会生活不相适应,应当否定。但是,尽管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家庭财富也远远超出小农自然经济的状态,可儒家家庭道德所强调的积极劳作,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财富,创造自己的生活,珍惜人类劳动的成果,勤俭中锻炼和完善自己的本领等,却仍然值得当今时代继承和发扬。当今社会,由于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不再像刀耕火种时代那样精打细算过日子,这是社会的进步,无可厚非。但随之而来的是奢靡之风日渐滋生。家庭如此,整个社会亦如此。有个顺口溜讲一些干部的消费:“一包烟一斤油,一顿饭一头牛,一部车一栋楼”。这是说抽一包烟的钱能买一斤油,吃一顿饭的钱能买一头牛,坐的小车的价值能造一栋楼。这非常形象地刻画了当今干部的奢靡之风。此风宜消不宜长,消则社会进步,长则社会溃烂。止长的良方就是要倡导勤俭持家的美德,遏制挥霍浪费的恶习。

儒家的思想核心内容范文第4篇

1.“中庸之道”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它讲究适度、不偏不倚、理性与情感的合一以及外内的合一,这几点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很适用。讲究适度,就要求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不管是方法和力度都要适度,避免过犹而不及,适合被管理者的工作和生活,避免管理力度过强而导致被管理者过激的行为,或者管理力度不够对单位的发展造成的影响;不偏不倚就要求管理者要公平公正,建立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和各种规章制度,要尊重每一个人,这样才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理性与情感的合一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时不要过于理性不讲人情世故。另一方面又要求管理者不要过于依照自己的情感去管理,要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去办事,所以理性与感性的合一也要和适度的原则相结合;外内的合一简单的说就是要讲究品德意识和品德行为的合一,这就要求管理者想法和行为的统一,不要只说不做,要靠实际行动来落实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促进单位的发展和进步。

2.“以人为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人为本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思想将人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一切活动时都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发展进步,所以说以人为本在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是一个单位的核心和关键因素,所以管理者只有在尊重人的基础上才能使一切工作顺利进行,尊重人的价值,这样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充满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要进行人性化管理,要注重解决员工的实际需求,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培养和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和个人目标的基础上促进单位的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还要积极引进专业的人才,尊重并相信他们,做到用人不疑,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单位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3.“因材施教”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因材施教是儒家思想中又一核心内容,儒家思想注重对人的教育,因材施教就要求管理者注重对员工的前期培训和教育。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前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了后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了单位的发展和进步。而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重视到这一点,所以我们要努力的就是因材施教,对单位的员工进行适度的教育和培训,在注重管理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开发,发现更多有潜能的人才。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以和为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和为贵是儒家思想文化中处理社会关系所遵循的原则和准则,认为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和字,在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同样适用。员工和员工、员工与管理者、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和谐共处,不仅能够为单位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单位的协作力,提高团队意识,使整个团队更有凝聚力,这样整个团队创造的价值就能远远的超过个人为单位创造的价值,促进单位的发展和进步。

二、将儒家思想充分的应用到现代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措施

1.营造和谐的人力资源管理氛围。营造一个和谐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氛围是将儒家思想充分的应用到现代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有了和谐的氛围,才能够顺利的开展接下来的工作。所以就要处理好员工与员工、员工与领导以及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要根据员工的特长和能力对员工进行特定的培训和教育,各个领导之间以实现单位的最大化进步和最优化管理为目标互相沟通和学习,避免个人原因和个人情感导致的各种失误和错误,共同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进一步促进单位的发展和进步。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既包括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的价值观,又包括管理者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一来就能够促进人才资源的开发工作。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还能促进员工的创新,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还为单位贡献了力量;管理者有正确的价值观就能正确的引导和培训员工,少走弯路,更快更好的实现单位的发展和进步。

3.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儒家思想注重中庸之道、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以和为贵。这些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综合应用就是为了能够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促进单位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就要求管理者以这些儒家思想中的精华为思想的指导,不断的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完善相关的制度法规以及奖惩机制和考核机制。还要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不断的调整单位的聘用制度,在提高员工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基础上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培养员工的创造性。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初衷,促进单位的发展和进步。

三、儒家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1.提高了员工的职业素养。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充分的利用儒家思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通过儒家思想的精华能够培养员工懂礼讲义,这样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高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而礼和义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是达不到的,只有儒家精华思想适合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员工的内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说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充分的应用儒家思想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为单位的发展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现了共同的价值观。在儒家思想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核心思想就是“信”,包括信任别人和让别人信任,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同样适用。在单位的生存和发展中是离不开信任的,而在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充分的利用“信”就能使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以及领导与领导之间达到高度的信任,这样就避免了因为相互猜疑、背后小动作和各种倾轧手段对单位造成的内耗损失;单位赢得别人的信任,是无形资产、无价之宝,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单位信誉就意味着单位的发展和进步;能够得到更多人的信赖,也就是取得了一定的承认和认可,是各种支持与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实现了共同价值的同时提高了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儒家的思想核心内容范文第5篇

摘要: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在新加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将儒家思想进行的现代意义上的转换和升华,是新加坡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精神动源。作为儒学发源地的我国,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能否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现代化转换,从而增强我国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加坡;儒家伦理;道德教育

新加坡是一个面积618平方公里的岛国,人口250多万,其中华人占76%。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开始逐步摆脱了依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的局面,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发达国家。

一、“好公民”课程

新加坡在小学阶段设立“好公民”课,按照传统的道德观念,对学生进行有关生活准则、道德责任、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等方面的教育。“好公民”课包括5个方面的范畴,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及世界,放射式地向外扩展。在一至三年级,教材以连环画形式为主;四至六年级则以生活实例为主,涉及的内容广泛。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有价值灌输法、价值澄清法等。

中学阶段,学生必须从佛学,回教、圣经、兴都教、锡克教和儒家伦理中任选一门。这些科目是:这些科目的目的都是“要大家成为有理想,又有道德修养的人”。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儒家伦理”编纂成学校课程教材的国家。

二、“儒家伦理”教育的目的、内容、特点、方法

1、目的

根据新加坡教育部的教学大纲编写的《儒家伦理》教材华文本,于1984年1月开始在15所选定的中学试教,1988年对教材进行修订,又在6所中学试用。

新加坡在学校里开设“儒家伦理”课,有其深刻的经济与社会原因。1986年8月2日新加坡《联合晚报》以《我们要“借东风”发扬东方文明》为题,提出了在“借西风”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之后,思想上的极端个人主义开始盛行。此时,应该要回归东方传统,从东方的道德伦理、处世哲学中去汲取有益的部分,“借东风”发扬东方文明。1988年10月29日新加坡《联合早报》更是发表了题为《儒家基本价值观应升华为国家意识》的文章,从国家层面肯定了儒家基本价值观。

2、内容

《儒家伦理》分中三、中四两册,分别供两个年级使用。

中三册分4个单元,即“绪论、儒家大师、修身和生活、五伦“五个单元。

中四课本是在中三课本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介绍一些主要的儒家美德,进一步阐述儒家处世做人的原则,并说明儒家思想的发展,跟现代社会的关系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着重讲个人修养、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中四课本与中三课本相比,更富哲理性,引用儒家著作中的原文,以便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儒家思想。

3、特点

第一,由浅人深,生动活泼,注意符合青少年认知规律。

每讲一个道理,课本都注意尽量以生动的事例说明深刻的道理,颜回居陋巷、文天祥舍生取义等故事穿插于间,既能形象生动地说明道理,又帮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深刻涵义,又增加了课本的可读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第二,把两千五百年前产生在中国内涵丰富的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的现代社会有机地融会在一起,赋予它积极的意义,推动社会进步,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尝试,无疑是个创举。课本讲儒家伦理,却不仅仅拘泥于儒教,而是把儒家伦理与人类社会积累的丰富经验自然地融会在一起,这种融会贯通在课本中。

第三,课本注意了学生道德养成的可操作性。每讲到一个问题,无论是个人修养,人际关系处理,都提出学生应该如何实践、锻炼、培养自己的优秀品德。

4、教学方法

《儒家伦理》除课本外,还有教师手册、幻灯片、挂图等教具。此外还编写了浅显易懂的辅助读本《他们走过的路》,供学生课余阅读。

在每一课后面,都有几条摘要,指导学生学习课本抓住要领;有几个讨论题,供学生参考。而与课本相辅的作业册,也经过精心设计。每一课除了有“选择”、“问答”等练习题外,还有“理解”题,给出一段文字,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回答,这实际是对课本所讲道理的扩充和加深。

三、由新加坡“儒家伦理”教育引起的几点思考

新加坡正是在儒家伦理思想影响下, 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精神的道德教育传统, 形成了“国家至上, 社会为先; 家庭为根, 社会为本; 关怀扶持, 同舟共济; , 协商共识; 种族和谐, 宗教宽容”五项共同价值观。新加坡把儒家伦理引入意识形态建设,直接在学校德育中纳入计划,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

在现今儒学复兴正热的时期,新儒学、新理学等思潮风起云涌。但这些儒家思想、儒家伦理的研究的成果,却只能见于各大学术论坛、专业期刊和研讨会上,儒学的复兴似乎只停留在象牙塔的学术领域。而反观现阶段国内的儒学教育,在儒学复兴和国学热的作用下看似如火如荼,实则虚有其表: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中小学里我们并没有专门的儒家课程,此时的儒学教育基本是在语文课上来完成。比如小学阶段课本里有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蕴含儒家伦理道德的小故事;中学阶段则是学习《论语》、《孟子》等中的名篇。但是语文课的重点往往是背诵,而这些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学生的道德实践都不是语文课的教学任务,因而这些儒学经典在学生中并不受欢迎,往往被视为学习的负担,以至于一些学生看到古文就头疼,完全失去了儒家伦理的教育意义。

其次,在高校教育中,儒学教育普遍进入了各大高校的公共选修课系统中,成为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一门选修课程。但是选修课因其本身的课程特点,使课程内容和课程检测带有任课老师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没有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教材,课时安排上不同高校都有不同,再加上学生对选修课远不如必修课重视,从而导致教育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新加坡的儒家伦理教育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国民教育中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不到10年便被整合进了《公民与道德教育》课,在课程设置上更为隐性也更加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从新加坡的儒家伦理课的设置中我们看到了儒学的现实价值,而儒家伦理教育在现今的中国到底具有怎样的发展前景,是应该独立出来成为专门的德育课程,还是应该走不断整合、隐性教育的发展之路,如何将传统智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结合在一起,都有待我们进一步地商讨。(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詹万生.外国德育第40册[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04.132.

[2] 曹斌.新加坡的“国民教育”考察[J].上海教育.2012.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