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体化教学案例

一体化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体化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体化教学案例

一体化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字:一体化;层次式;双轨案例式教学;Java体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一、大学中的专业体系课程群面临的教学问题

在目前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拥有着像Java这样:课程科目多、学习周期长、知识量大、体系范围广的体系课程群。这些课程群一般由十多门包含基础、过渡及应用,既独立又联系的课程组成,在长达四年的学习期间,作为初学者的学生对这类课程群学习最容易产生各课程之间的知识联系和学习方向把握不清,课程间学习脱节,知识遗忘严重的问题。作为教师也由于不同的教学方法、案例使用、教学风格及考核内容也容易造成各课程间知识衔接少、教学进度把握困难,课程教学合力性差、专业总体目标实现难以实现的问题。

二、案例化教学在专业体系课程群教学所需体现的新原则

分析原因我们发现,传统案例教学法研究的重点是课程及章节内容的引入,分析和实现,它主要关注课程的点而非面。而类似Java的体系课程群则更需要关注课程与课程间知识的衔接和过渡,章节目标到课程目标到专业总体目标的推进和实现。这就要求课程的案例教学必须站在整个Java专业体系目标的高度,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紧扣课程内在联系,在案例式教学方法设计时采用以下新原则:

1、一体化原则要求案例设计必须面向整个专业体系总体目标,案例内容涵盖专业课程群中的每一个课程及其绝大多数章节知识内容。各课程专业教师必须在一个总体案例的框架下来分析设计各自的课程内容、引入案例、考核内容及目标。

2、层次化原则要求案例应根据课程根据内容层次化和知识发展特点进行层次化分析与设计。例如总体教学案例框架中的数据库管理和SQL语句部分应该由《数据库设计原理》来承担,项目案例中的网页设计部分由《网页编程基础》来承担。而程序课程中的结构化编程、面向对象编程、MVC模式等体系思想和知识,又需要将案例在不同课程、不同阶段中做递进式的层次化目标和内容设计。

3、双轨型原则要求案例必须配以大任务量的一体化层次式同步项目实践课题。课题可以由教师开题小组进行拟定,每个学生各不相同。在不同的课程中,项目课题的层次化阶段目标及其任务需以案例在课程的层次化设计内容相匹配,以便学生通过课题任务实现知识再现和实践巩固,也提供了教师对于学生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及教学质量评估依据。

三、对Java课程群的一体化层次式的双轨案例教学模式及内容设计

1、以Java的WEB方向为例。基于一体化原则,按据Java体系最终培养目标设计出基于JavaWeb技术的酒店客房和机票查询订购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总体案例作为整个课程群案例的实现目标和内容主干。

2、将总案例根据层次化原则,基于不同课程实施层次化的阶段性案例分解,如Java程序设计阶段,课程《Java程序设计基础》实现系统利用数组、函数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原理》实现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管理,以及数据操作的SQL准备;在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和数据库编程阶段,课程《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现系统基于三层架构,JDBC技术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网页编程基础》实现酒系统的简单静态HTML页面设计;在Java网站编程技术基础阶段,课程《网页重构技术》,实现系统HTML网页的复杂CSS+DIV的页面美化设计,课程《网页脚本技术》,实现系统网页中的脚本处理,课程《JSP编程技术》实现系统基于JSP+ JavaBean+ Servlet+EL、JSTL技术的MVC模式JSP网站设计和改版、过程;在Java企业级应用进阶阶段,课程《SSH框架技术应用》实现系统运用敏捷开发、架构和模式基于SSH框架技术的改版,课程《ExtJS界面应用技术》完成酒系统的后台管理,掌握B/S系统后台的设计和开发,学习ExtJS技术的应用。

通过以上的一体化层次案例,我将所有的Java专业体系课程以先整体、后部分的方式进行了任务化分解和串接,使各个课程的目标明确、任务分配合理、课程间教学结构紧密。使学生对Java体系知识的产生兴趣和动力,给予了自主学习方向,让学生在漫长的Java课程学习期间始终以该案例作为主线进行知识的不断推进、再线和巩固,极大提高体系知识学习质量,也为类似的专业体系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案例式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孙阳 基于案例的网络工程课程群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价值工程》 2011 年 第 30 卷 第 8 期

一体化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 课堂教学法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一.什么叫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

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是由图片教学法、视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三种基本教学方法相结合的一种复合型的新型课堂教学方法,由本课题组团队开发而成,目前用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为例,教学内容由民俗、民族民间艺术、民间文学三大板块组成。这些教学内容都需要运用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如民俗中的民居建筑,如果没有具体的徽州民居、吊脚楼、土楼的图片,那么要分析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就无从入手;民族民间艺术中的苗绣、木版年画、蜡染等比较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的文化事项目前都与人们的生活比较远,尤其90后的学生们更知之甚少,只有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各种视频来引导学生认知、理解并且喜欢上这些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然而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即产业创意策划能力,案例分析尤为重要。案例分析有几种,一种是真实存在的正在进行中的项目;第二种是别人已经做过的策划项目,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吸取别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第三种是虚拟项目,也就是尚未有人涉及的项目,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

二.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的优势

首先,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丰富的图片可以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使学生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文化类课程包罗万象,具体文化事项千姿百态,如果课堂上不能展示尽可能多的图片,那么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只有抽象的名词和概念,无法真正认识文化的具体形态,更不用谈分析和运用了。如年画,虽然学生都知道这个东西,但因为生活中真正接触的很少,所以并不能说出相关的知识,了解木版年画学生几乎没有。那么大量的图片甚至实物展示就显得非常必要,学生在惊讶木版年画的美丽的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对年画的兴趣,并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来分析木版年画的文化内涵时,就会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良好。

其次,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可以简化教学内容,使其浅显易懂。文化类课程本身比较抽象,而且内容驳杂,课堂教学难度不小。如中国传统节日,从理论角度来看,中国传统节日的产生的根源是农耕文明,产生的内动力是原始崇拜。然而当今中国已迈入工业文明、商业文明时代,学生光理解农耕文明就很麻烦。农耕文明不是耕牛、农田、篱笆、狗这些表象的东西,而是中国几千年以来积淀而成的农民的生活、思想、精神。因此,学生会简单地认为过年是因为要赶走年兽、七夕节源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当学生看到牛郎星、织女星的图片,端午节五毒饼上的五种动物的图片,再根据学过的原始崇拜的知识,就会明白七夕节源于自然崇拜、端午节是为了辟邪。

再次,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潜在的,有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出来的。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能够为学生提供可以进行创造性思考的素材,学生们可以讨论、体验,并且往往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如清明节这个教学内容中,一个“代客扫墓”的视频就引发了学生们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代客扫墓不可取,因为孝是中国传统美德,清明节不扫墓就不是合格的中国人;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再加上清明节出行交通拥堵,如果条件不允许,请人扫墓也是对祖先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还有小部分学生则大胆认为这是件好事,因为有需求就有市场,这是个好的商业机会。当然,教师最后要引导学生重视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弘扬,但不同角度的思考和讨论却引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运用的原则

1.代表性。图片、视频、案例的选择应该注重是否具有代表性。现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而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时间都有限,只能把最具代表性的图片、视频放在课堂上展示。比如木版年画,主要以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为代表,而且具体到年画图片,又以门神画最具代表性,年画人物以秦琼、敬德、钟馗等为最普遍,这些都是为了体现年画的功能是为了避邪这个教学内容的。再比如苗绣,苗族分支多,各分支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因此苗绣的特点会体现出所属分支的特点。湘西苗族与汉人杂居,所以苗绣与湘绣有相似之处,比较淡雅、秀丽;而贵州黔东南苗族,因为地处僻境,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持得更好,苗绣的图案和特点与汉族刺绣差别很大。尤其是苗龙与汉龙,风格、特征、文化表现都截然不同。那么图片选择就可以黔东南苗绣为代表。

2.关键性。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运用并不是越多越好,信息量太大、内容太杂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混淆学生的思维和判断。因此,要选择关键性的图片、视频和案例。如徽州民居和吊脚楼,都有美人靠。美人靠,顾名思义,就是供家中女子休憩的地方。可不同的是,徽州民居美人靠是面朝院内,女子通过美人靠只能看到院内进出的人,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吊脚楼美人靠面朝院外的广阔自然世界。这就是文化不同的表现。徽州商人被称为儒商,信奉儒家思想,因此民居建筑中处处体现儒家文化,美人靠就是例子。而吊脚楼居住的是苗族等少数民族,民风开放,无拘无束,所有同为美人靠,生活其中的女子感受不同,体现的文化也截然相反。那么在讲徽州民居时,选择美人靠这个关键图片来说明其儒家文化内涵,不失为一个的切入口。

3.启发性。图片、视频、案例的选择和运用,最终都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图片的展示、视频的播放和案例分析都要伴随问题而进行,不能仅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图片展示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图片供学生对比分析,视频播放之前就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而不是像在影院一样轻松、随意。案例分析最好是分为几个步骤,一开始只要抛出问题就好,学生讨论、分析过后,或者进行不下去了,再给予一些提示和线索,引导学生再次思考、分析,最后才把案例分析进行小结。如深圳大芬油画村是我国文化产业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那么一开始只向学生介绍,大芬油画村的基本情况,比如成立、制作、出口、年产值等,引导学生讨论其营销模式,学生一般能够说出利,却说不出弊。那么再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弊病,其核心在于缺乏文化创意,而只能一味临摹,批量复制。如果不锐意改革,最终将昙花一现。

4.开放性。知识性的图片、视频和案例在课堂上运用不宜过多,因为这些不能延伸、拓展,无法训练学生的能力。比如年画,如果展示图片,然后告诉学生这些年画属于哪个地区的,那这个知识就没有意义。学生不知道也无所谓。而把不同风格的年画放在一起,让学生根据其地域风格来辨别,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审美感受,喜欢或者不喜欢某幅年画及其原因,这个设计就具有开放性了,学生可以五花八门说出不同的答案,每一种答案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也都是学生分析的结果。

目前,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是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发成果,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反响很好。本课题尚在研究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在别的专业、学科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评价体系与案例研究课题组.课堂教学技能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周全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分组教学模式初探[J].天中学刊,2010(4).

[3]陈兵.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思考[J].经济论坛,2010(4).

一体化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Electric Motor Mounting, Maintaining and Trouble Shooting

Zhang Guijin

(Xi'an Aeronautical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 710089,China)

摘要: 《电机安装维护与故障处理》是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熟悉了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之后,掌握电机的安装、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方法。文章通过该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将教学中的经验、成果与大家分享,以期提高整个高职教学水平。

Abstract: Electric Motor Mounting, Maintaining and Trouble Shooting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in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Xi'an Aeronautical Polytechnic Institute. The purpose of the course learning is to mak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methods of electronic charting, motor mounting, motor daily maintaining and trouble shooting after they know the motor's structure and operating theories. This paper will share the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 with all of u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olytechnic education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learning practicing in the course.

关键词: 电机 安装 维护 故障处理 一体化教学

Key words: electrical motor;mounting;maintain;trouble shooting;integration learn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191-02

0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也逐渐形成,一体化教学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种。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项目教学,边讲边练,使枯燥的理论与生动的实际应用紧密联系,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在《电机安装维护与故障处理》课程的教学中,尝试使用一体化教学,比较以前的教学方式(理论+实验+实训),教学效果在学生理解、分析和处理电机故障中有明显的提高。将个人在教学中的思路、方法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共享,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有知识、有技能、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将有一定的意义。

1课程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

电机的日常维护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岗位技能。电机一旦安装就绪,在运行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连续性,不但在有故障时,能及时处理,更多的时候是日常巡检和定期检修,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对于《电机安装维护与故障处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实现就业零距离打下基础。在教学总体设计上,采用:“设置故障分析现象处理故障回归现实上升理论”这样的流程。

设置故障,就是教师对正常运行的电机根据本次教学内容,人为地设置故障;

分析现象,就是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所作所为,对再次运行时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处理故障,就是根据分析结果,找出故障原因,给出解决方案;

回归现实,生产实际中的故障并不如此简单易见,它的产生原因和故障表象都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上升理论,只有了解了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之后,才能对这些故障进行准确地分析判断,进而处理。因此理论学习是必须的,不仅是用到什么学什么,而且理论学习也要有系统性,这便于学生后天的进一步发展。

2故障处理方法

不管是何种故障,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

①隐蔽性:电机的故障和人的疾病有相似之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②不确定性:这主要是指时间的不确定性。电机制造时工艺工况的差异,运行环境的变化及使用者操作的不当都可能使故障随时发生。③多样性:产生原因和表现结果的多样性。一个故障可能由多种原因产生,因此要综合考虑;同样的故障由于其所处的环节不同而表现出不同表象。④可控性:故障是可以控制的,也就是说电机是可维护的。

了解了故障的这些特点之后,在生产实际中,就可以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通过认真地巡检、仔细地观察、全面地分析,对于生产过程中设备的故障,确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最终解决问题。

电机的故障检查与处理一般常用定性判定和定量检测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判定,主要是通过望(看一看有无冒烟、振动等现象)、闻(听一听有无杂音异常振动噪音等)、嗅(闻一闻有无臭味焦胡味等异味)、切(触摸一下电机外壳看是否发烫等)等方法进行初步诊断,通过故障现象,给出初步的处理意见。

定量检查(不是必须的),如果故障不能通过表象分析出来,就要做定量分析,也就是在定性检查的基础上,通过仪器仪表进行确诊。通常采用电阻法(万用表、兆欧表等)对电机的绕阻进行匝间、相间及对地的绝缘检测,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为最后的故障处理提供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每做出一个判断,就可以依据此判断做出相应的处理,如果问题还不能解决,再做进一步的分析。

3教学实践过程举例

例:电机异常振动故障分析与处理。

情景:老师让学生接好电机,运行正常。运行30s后断电,老师拧松电机底脚螺丝,重新接通电源,30秒后断电。

老师问学生三个问题:

①你看到老师做了些什么?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提高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环节。也许第一次效果不理想,以后会越来越好。②演示过程中有什么异常现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为分析故障做准备的。结果当然是电机异常振动。③你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目的看看学生能否通过现象,发现问题的症结,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大家一起分析,老师认真倾听、点评,去伪存真,最后确定处理方案并进行处理。处理方案当然是拧紧螺丝了。

实际上电机异常振动故障并不是这样的简单,安装不平衡(例中就是这种情况)、运行时三相负载不对称、外界振动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电机的振动。

最后从理论上分析形成这种故障的原因。通过对电机结构和工件原理的讲解,让学生熟悉电机的相关理论,对电机故障的分析与处理上升到理论高度,为复杂问题的处理奠定基础。

要记住,每次教学过程,都不要忘记问学生这三个问题。第一次学生可能不会很上心,经过一两次之后,学生就会很认真地观察老师的一举一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信心。这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素养的一个极好的途径。

还要让学生记住:①故障是无时无处不在的。再好的电机,它的潜在故障是存在的,迟早会发生的。要增强学生对电机故障存在性的认识,重视生产实践中日常维护的重要性,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和连续性。②故障的原因可能不是单一的,表象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通过对故障的设置、分析与处理,是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旨在培养他们综合分析和处理故障的能力。③故障是可以解决的,要有排除故障的信心。不要因为出现的故障就不知所措,我们就是故障的克星,老师就是使你们成为电机故障克星的人。

4总结

本课程的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高度地结合,突出一体化教学的特点。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积累一定量的电机故障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经验,为胜任电气自动化生产岗位辅平道路。

当然,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教学中另一重要环节。学生不仅仅是教学过程中被动地参与者,更应该是活动的主角。除了参与讨论,在安全的条件下,让他们设置故障、分析现象、处理故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手能力。这才是我们人才培养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桂金著.电机安装维护与故障处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

[2]胡幸鸣著.电机及拖动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

[3]孟宪芳著.电机及拖动基础[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

[4]赵志群著.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指南[M].北京:清代大学出版社,2009,(5).

一体化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理实一体 专业发展 教学诊断数据分析 教学诊断综合分析

课 题:高等职业院校高端人才培养与机制创新实践,项目编号:2011F-05。

目前,学校在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中,还是侧重于从教学准备、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方面考察教师的教学状况并给出评价分数,作为考核、晋级的依据。虽然在课后有督导专家的反馈,但基于听课打分导向的评价方式,教师内心总存有芥蒂,接受评价也是比较被动的。因此,如何构建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真正体现行督重导,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课程特色是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集教、学、做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课程开发的源头是通过同类企业的广泛调研,确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由教师转换成教学项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生产组织方式、工艺特点、设备情况等信息,并且随着企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不断更新调整教学内容,与企业“持续对话”,使校企协作共同发展。

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熟悉课程内容、操作生产设备、熟知实训条件,备课不仅备课堂讲授内容,更要备学生、备实训场地,并且要将学生的训练项目先做一遍,发现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制订问题解决预案。可以看到教师的备课工作量陡增,实施难度加大,所以在实训条件设备不充足、操作有危险性、实践难度较大的课程中,教师普遍存在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从学校政策层面,要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定双师型素质教师年度动态考评机制。“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条件之一是一年内开设过一门或以上理实一体化课程并考核合格。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教师,要给予一定奖励和政策倾斜,以保障高职院校培养一批合格的双师型素质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一个内涵建设项目也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旨在通过对教师专业意识的养成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来促进其教学能力的发展,提升其职业地位。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强调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其次强调教师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专业人员,其发展的层次与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既包括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了态度的转变、情感的发展。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实践证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保证,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

影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因素主要包含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的职业教育观念、教育行政部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制度和政策、教师培养体制、高职教育评价机制、学校的激励措施等等;内部因素包括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素养、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教学实践与反思能力、创新意识、自主能力、成长需要等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要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从教师自身的内部需要出发,从满足教师的多层次需要出发,激发专业发展的动力,增强其责任感和成就感,尊重其劳动成果,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价值。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实践表明理实一体化教学诊断方案正是促进教师自我实现、提高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诊断方案研究与实施

一体化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单片机;一体化教学;案例式教学

高职教育是近年来国家重要建设的高校教育之一,它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相应地高职教学方法理应体现“联系实际、适度理论、 注重应用、提高素质”的特色与要求,要突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目前高职教育存在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如适合高职学生的优质教材较少,很多教材偏重于理论,相应的教学计划针对性不强,传统教学方法过多体现“讲授式”特点,缺乏对学生主动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关注。因此,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教学方法已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非常年轻的学校,作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的专任教师,我承担了《单片机技术》的教学。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工作中的探索和实践,谈一下“一体化”教学和“案例式”教学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意义和效果。

《单片机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实用性极强的综合性课程。学好单片机对于学生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获得实用的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都有很大的作用。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理论课+实验课”。理论课在教室里采用多媒体或“粉笔+黑板”的方式,以逐个知识点的讲授为主。实验课在实验室环境下练习,且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是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过后不易理解知识点。

为了改变目前这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我在《单片机技术》的教学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一体化”教学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能更有效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使他们全面发展。在“一体化”的硬件设备上,我们采用的是“计算机机房+仿真软件+实验电路板+投影仪+黑板”的教学环境,所有课程的教学都在机房里完成。教学过程采用“理论讲解-分析设计-学生编程-仿真-实验-设疑-再编程-再仿真-再实验”的方式,边讲边动手。例如要完成“8个发光二极管轮流点亮”的任务,教师先讲解完成这个实例需要掌握的相关电路原理,指令规则,接着引导学生一起来分析思考如何实现任务功能,待学生发现指令和任务之间的联系之后,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写一写程序,并仿真看看结果对不对,如果仿真正确,再尝试将程序代码下载到实验板看结果是否正确。接下来再适当改变任务要求,如改变二极管轮流点亮的方向和间隔时间,请同学们尝试动手完成实验。通过这样的过程,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将“学-思-知-行”统一起来。

另一方面,我们采用“案例式”教学方式,以实例任务为教学导向,将理论知识点渗透在实例完成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方法,最终通过实例任务的完成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单片机技术这门课涉及到繁杂的硬件结构知识和100多条指令,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学生都会感觉:在上理论课时学到很多关于单片机课程的理论和知识,在单片机实验时不知道如何使用,从何入手。为配合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我们选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的《单片机应用实例开发》一书,这本教材以“单个发光二极管的控制、多彩流水灯程序设计、简易秒表设计、简易全自动洗衣机控制面板的设计、LED动态静态显示”等实例为主线,分别讲解了完成这些实例所需要的单片机寻址方式、位控制指令、数据传送指令、逻辑运算和循环移位等指令的使用方法,以及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的使用方法等知识点。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通过“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和“案例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尽管如此,我们目前的探索中还有一些问题,例如“案例式”教学方面还没有编写成册配套的实训指导书,在“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中还有些细节过程需要更好的把握。不管怎样,作为一名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及课程驾奴能力等。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努力加强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技巧,使“一体化”教学和“案例式”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