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

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

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审美能力;小学生;美术教学;核心素养

一、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在新的教学规划纲要中,明确的表示把“树立科学的质量关,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作为未来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要求未来的教育需要严格按照“以人为本”的目标进行,并且明确表示了教育应当培养出怎样的人。在中共的第十中,教育方面要求做到“立德树人”。开展教育,其本质是为了能够将民族的文化一代代传承,能够为国家持续的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这些人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求,属于有用的人才。为了能够满足当前时代国家的需求,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全面发展,从而可以在未来更加适应社会的变化与需求,所以“核心素养”一词应运而生。所以当前作为小学教师,需要转变已有的教育理念,按照社会的发展需求来教育学生,不再盲目注重以往的知识累积,而是把重心转移到能力培养方面,通过进行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成长成为一个较为全面的人才。

二、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在“核心素养”一词提出之后,便有两个问题出现在人们的面前,第一个问题是,学生的核心素养究竟应当如何培养才好;第二个问题是核心素养中究竟应当把什么作为培养的重点?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所以过去人们都认为,只有掌握了知识,就能够在未来的考试、升学、工作和生活中无所不能、无往不利,只要掌握了知识,就能够真正做到“学好数理化,不怕走天下”。但是这样的思维只适应于过去的社会中,当前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社会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所以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在不断地提高,而且因为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背景下导致各种知识、各种技术层出不穷,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比以往快了成千上万倍,所以就目前而言,单纯的“拼”知识已经不具备竞争力,还需要能够掌握从知识的海洋自助获取和升华知识的能力,这就涉及到了小学生所应当掌握的几种基本的素养与能力的问题,例如兴趣、探索、质疑、坚持和进取等等,这些都是小学生未来自主生活和步入社会所需要的极为重要的几点,而且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单纯的获取知识远远比不上这些的重要性,而这些就是核心素养。

例如,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培养他对绘画的兴趣呢?想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单纯的依靠外在的经验与做法是无法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在这两个目标背后,是如何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思想与智慧。小学生的绘画,从一个门外汉的角度来看,无非是一些较为抽象的线条,一些对比较强的色彩。但是如果让小学生以一种类似写日记的方式,每天把他的经过或者是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通过绘画的方式画下来,坚持每天一张或者更多,如果能坚持一两年,那可能是因为觉得这是一个教师派发下来的任务,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但如果能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坚持,常人一定无法做到这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将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感都转换成线条和色彩,保存在纸上,这本身就是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反思,而且每天都在绘画,即便是没有他人的指引,这么多年后,在绘画上也会自成一家,成为另一个“毕加索”也未尝不能。这种单调s又充满趣味的行为,会逐渐的培养小学生对于绘画的兴趣,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坚持的品格,这些都是核心素养中的一部分,核心素养方面的良好发展会在未来为学生提供数不尽的帮助。

三、需要保护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育思想的灵魂就是爱,同时这也是保护核心素养的根本。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懂得如何去爱护自己的学生,同时这也是保护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行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间是相互连通的,互相之间的心灵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加深这种沟通的深度。在这种沟通环境下,重要的不再是知识与考试和师生关系,学生内心的感受才是最为重要的,这种感受中包含了对教师的敬仰和尊重,以及从教师身上所感受到的那种为人师长的感觉,这本身也可以归类为人格魅力的一种。当前师生之间对于这种沟通并不看重,但是如果能够很好地完成沟通,尤其是让那些有此类需求的学生的内心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这种力量和温暖,那么在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都是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这就是核心素养中“核心”二字的来源。

四、教师需要唤醒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和引导所形成的,但是很多情况下,小学生也许经过了很多的培养和引导,却一直未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素养,这主要是因为其脑中关于核心素养的意识没有被唤醒,只有通过适当的方式,才能够唤醒其核心素养。例如,对于那些表现的较为个性的小学生,其最为缺乏的并不是知识,临近发展区内的一种内心的自我实现和超越才是其最为缺乏的。一直以来,学生群体中,都是以那些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作为领导和榜样,但是学生自己却从来没认为自己会成功,更不会认为自己会成为群体中的领导者。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去唤醒其核心素养。

五、小学美术核心素养之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大纲中,明确表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他对于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主义公民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上又表示:“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尽心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当前核心素养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的重点,但是在美术教育方面,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美术课与画图课之间都打着等号,美术教师都认为小学生的美术课其实就是画图课,而且在所进行的画图课,其内容基本都是在教授小学生的绘画技法,所以所形成的结果就是,小学生可以滚瓜烂熟的背出各种绘画技法及分类,但是却不懂何为美,这就有种本末倒置的感觉了。所以在当前顺应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我们需要在美术教育方面加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过去美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目的进行更新。

(一)首先是需要通过培养小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兴趣来培养其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所有课程的设置,其结果除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兴趣,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知识,而作为美术课,其成功的标准就是培养学生对于美术方面各种知识的兴趣,只有对美术相关的知识等表现出足够的好奇与热情,存在着积极地情感,才能够对美术表现出积极地兴趣。而好奇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只有先有了好奇的心理活动,才可能会产生兴趣,而学生只有对其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去。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美术的浓厚的兴趣,这样会使得课堂的氛围更加的活跃。在小学教育阶段,绝不可以对小学生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其灌输知识,而是需要借助一些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兴趣的资料,让小学生主动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手段。

例如,我在为小学生上第一堂美术课的时候,在做完了基本的介绍之后,我打开投影仪,为学生展示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去数其中有多少人,在等学生七嘴八舌的数完之后,我并没有为他们去核对到底谁数对了,而是告诉他们这张画的尺寸,并且在黑板上比划给他们尺寸大小,他们顿时就被张择端精湛的绘画艺术惊呆了,进而被这幅宏伟的作品所折服。我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他们对美术的印象,提高其对美术课程的关注,进而在未来逐渐培养其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且能够从其中发现各种美。

(二)通过培养小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来培养其孕育和创造美的能力。

对于美育的定义是:“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美,反过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首先需要满足物质上的各种需求,在物质上需求基本都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会转而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这就是对美的追求。当前社会下,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地提高,艺术设计与创新也随之发展的越来越广泛,可以说,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美,艺术美源自生活美,如果一个人尚且无法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美,自然更加无法理解和认识艺术中的美。艺术脱胎于生活,所以在进行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的时候,其最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小学生观察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的习惯与能力。例如我在进行中国画方面的教学时候,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关于观赏鱼的作品,要求学生认真的观察其中的每一只鱼,并且描述出这些鱼可爱的地方。所以有的学生认为鱼的眼睛很奇怪,有的学生认为鱼鳞很漂亮,有的学生认为鱼尾很美丽等。所以在课堂作业中,我就让学生尝试着按照自己看到的最喜欢的鱼的样子去画画,结果有一个学生的作业中却出现的很多鱼的鱼头鱼尾都是颠倒的,我把这幅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他们都在笑话这些鱼画错了,但是我让作者来解释时候,他却说,他们家的《万马奔腾》图里面很多马就是这么画的。由此可见,这就是一种脱胎于生活美的艺术美,也体现出了小学生对于创造美的能力。

(三)引导小学生大胆的创新,使其在创造中去发现和鉴赏美。

美不是只是如同阳春白雪一般高贵又高不可攀的存在,这种是美的事物的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美还可以以一种极为接地气的下里巴人的形式存在着,没有任何一种美的事物永恒不变,所谓的美,其实都是相对于审美对象的一种看法和感觉。例如,同样是零下十度冰雪世界,对于正在被火辣的太阳烤得汗流浃背的人而言,那就是一种美到不可方物的享受,而对于裹着厚厚的棉衣依然被冻得瑟瑟发抖的人而言,就完全感受不到这冰天雪地何来的美感。所以,作为小学美术教师,需要鼓励引导学生经常按照自己的观察与实践尝试去鉴赏各种美感。别人口中所赞扬的未必就是自己也赞同的美。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花花草草、小鸟、猫狗、虫子、大树甚至江河湖海与川流不息的车辆人流等等,美无处不在,小学生应当学会从中发现美,并且通过手中的画笔将感受到的美记录下来。小学生因为刚接触美术,所以很可能出现画画不好的情况,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切不可打击小学生的进取心,而是需要通过耐心的指导,让学生明白其中所存在的各种不足,并且进行改正,并且对其做的较好的地方予以赞扬,保护他们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六、总结

与其他的小学学科不尽相同,美术作为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其学习的顺序基本是寻找美、感受美、模仿美、升华美。想要做好学习美术最为基本的工作,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审美能力,也就是从生活中寻找无处不在的美的能力,只有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到各种美感,才能够在之后的模仿美的步骤中让自己的作品夹杂着更加浓厚的生活气息,如此的贴近生活才能够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自主的创新,从源自生活的美中脱胎出来,这其实也是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升华。只有先掌握了审美的能力,才能够从所看到的各种美中得以升华,创新出属于自己的、更高层次的美,这是一种创新,实际上也是在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中多项能力之一的自主创新能力。所以想要培养小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核心能力,就需要从多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入手,而其中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质的飞越,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无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曦.用艺术家的眼光看世界――谈小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10)。

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实现途径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需要充分借助美术学科特征,使学生可以解读不同的美术作品,提高审美和理解能力;同时,发挥乡土资源、民间美术、手工艺品等资源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美术思维,开展美术创作;此外,更要注重美术文化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将美术的美融入生活,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形成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良好品质。

一、高中美术核心素养内涵

1.图像识读素养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图像识读这一核心素养体现了这一特征。图像识读素养主要指识别、解读图像的能力,其中包括美术形象、色彩或其他美术元素等,还可以是数字影像、社会或生活符号、影视作品等,总之,是一些视觉可见的图像。教师通过美术教学,要让学生更好地培养这一素养[1]。

2.审美判断素养

高中生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知、感悟能力。审美判断素养主要是学生判断获取到的“美”的能力。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其判断能力,并引入生活实际,使学生可以在生活实际中运用这种审美判断能力,进而更加全面地认识美、解读美、运用美。这对学生将来的成长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美术表现素养

美术表现作为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相应的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由于高中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已经初步形成,教师在开展美术实践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掌握美术技巧上,而需要多方面地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表现方法,从而使学生可以借助美术作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4.创新实践素养

学生只有具备创意思维,才可以实现创新活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创意思维与创新能力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实践,培养其创造精神,提高其创新能力[2],使美术教学可以积极、紧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赋予美术教育实用性、价值性。

5.文化理解素养

美术核心素养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文化理解素养。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不同创作者的美术作品体现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意义重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美术观念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可以正确认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学会尊重历史和文化,积极传承、传播传统文化。

二、现阶段高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面临的问题

首先,部分高中学校缺乏对美术学科和审美意识重要性的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高考的影响,这些学校将教学任务集中到考试科目中,将美术课程当作“副科”。部分教师、家长、学生忽视了美术教学的重要性,部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不高,认为学习美术会占用学习考试科目的时间,因此片面地认为学不学美术没有区别,并不会影响到自身未来的发展[3]。其次,由于对美术学科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陈旧,难以认识到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多采用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将美术知识当作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讲,而学生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实践,这导致一些学生的美术潜能难以被挖掘,其整体素养不佳。最后,美术教学内容较为固化。高中美术教学主要由绘画、美术鉴赏、设计三个模块组成。但从当前的美术实际教学过程看,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绘画教学,对于美术鉴赏、设计部分的内容设置不合理,美术历史、美术文化等的讲解比例更少。这种教学内容安排容易导致学生片面地认为美术就是绘画,影响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4]。

三、美术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对策

基于上文对高中美术核心素养内涵和目前教学面临问题的分析,相关教育者需要全面思考并落实美术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方法。对此,下文主要以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美术教材为例进行分析。

1.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素养

以往的美术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学习为辅,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导致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自身的美术核心素养难以得到提高。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别、解读、判断能力。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积极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并灵活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学习美术知识[5]。如,在鉴赏课堂中,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蒙娜丽莎》时,将设计的问题汇总并整理成导学案,学生借助导学案自主收集资料,形成知识体系,从图像形式特征、艺术内涵等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由此形成审美批判思维,进而有效地提高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素养。

2.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美术表现意识

在培养高中生美术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关键的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使学生形成美术造型表现意识,这是激发学生表现创造力的前提。对此,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组织学生融入情境,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形象、文化等。如,在鉴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情境表演的方式演绎达芬奇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将达芬奇创作《最后的晚餐》的过程展现出来[6]。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罗丹的《思想者》,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发挥想象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使学生的表现意识得到提升[7]。

3.延伸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

从高中美术教材的内容看,鉴赏部分的素材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含了鉴赏要素、知识解析。但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往往未真正体验到美术鉴赏的魅力,自身的鉴赏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对此,美术教师需要积极作出改变。以《呐喊》为例,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鼓励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再创作,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再创作,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8]。又如,美术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学生、课程的实际情况,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美术博物馆参观,为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提供良好的机会,通过近距离地观看、了解,使教材内容可以延伸到实际中,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美术知识。同时,欣赏美术作品时的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4.运用微课,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积极应用微课、慕课、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先进技术与设备,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创新性的美术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术知识,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欣赏美术作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进而实现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如,在讲解《清明上河图》前,教师可以将有关视频、资料制作成微课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清明上河图》的概况。而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收集、整理资料,进一步拓展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从创作者生平、作品背景、内容、形式到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多维度视角,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其文化理解素养。

5.融合地方美术资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教学离不开创作,教师可以在设计绘画教学时引入地方、民间的美术资源,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如,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京剧脸谱的绘制过程,而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绘制具有个性的京剧脸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展示剪纸、年画等民间艺术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其体现的美术特点,如“年年有鱼”“花开富贵”等象征吉祥的图案,而后让学生自由描绘,将自己当作设计师,发挥想象力设计美术物件,如,制作环保手提袋,利用软陶捏制一些器物模型,等等,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和美术表现素养。

四、结语

在培养高中生美术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思想、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激发学生的美术表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欣怡.“图像识读”素养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20(18):152-153.

[2]谢赠生.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130-131.

[3]范敏.新视角下高中美术教育方法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0(12):32-33.

[4]应芷祎.问题与情境: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9):164-165.

[5]刘龙龙.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改进策略[J].艺术评鉴,2020(9):142-143.

[6]赖意媚.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绘画模块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5):200.

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国培计划;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改革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师培训的政策,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项目越发呈现出“需求导向、凸显实践”的动态化发展理念和地域性、体系性、多元化等新特征。教育部2014年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它的实施为发展新时期教育,尽快实现教育为本、教育强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大前提下,必然需要依循最新教育政策,考量农村美术教师内在需求,建立契合度更高的“国培计划”农村教师培训方案。

1现有美术课程体系的问题

近年来,“国培计划”课程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虽有国家持续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助推和相关配套支持,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从某种角度来讲,最影响培训效果的就是课程问题。为了更深度地认知河南省农村美术教师“国培计划”实施的现状,更好地推动改革的有效实施,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以近年来所承办的农村美术教师“国培计划”为研究基础,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社会调研等方式对参培教师进行调研,以明晰当下培训课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有5.9%的学员对“国培计划”河南省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初中美术)的研修(培训)目标设置与定位、研修(培训)课程和活动、研修(培训)资源等方面评价一般;有2.1%的学员认为“国培计划”河南省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小学美术)在满足学习需求的程度、研修(培训)目标设置与定位、教学设施与条件方面评价一般。这说明学员对培训课程的丰富程度、适切性和实践性方面等方面有更高的期待。因此,学院认为当前“国培计划”课程体系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1)目标定位过高,课程针对性不强,同质化现象严重,与农村教学实际联系不够紧密。(2)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理念的宣传与贯彻力度不足,针对如何提升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有待加强。(3)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与实操课程安排不足,既没有特别贴合农村的教育教学实际,也没有将最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更大程度的推广传播。(4)与名校以及校外机构如艺术馆、展览馆、博物馆等结合力度不够,需进一步开拓参训教师的视野以及将名校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进行推广。(5)村组及家庭教育模式是农村以传承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内部体系,目前课程体系中针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村组教育结合方面的指导和研究内容相对薄弱。(6)针对农村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发展需求方面的培训力度有待加强。

2农村美术教育改革的定位与目标

基于课程凸显的问题以及对近三年“国培计划”的监测和反思,学院认为乡村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以及教学研究与教学组织实施能力的提升,必然需要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学技能训练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并考量参训教师年龄结构、不同学历等因素的差异性,对现有“国培计划”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实现科学化定位,建立多元化、阶梯化的目标体系,整体提升农村美术教师的教育理念、课程设计和资源开发的能力。对于中小学美术教育来说,探求美术背后的文化意义是一项重要目标。美术文化的多重含义和价值决定了美术教育与社会文化情境的不可分割性。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师如何提升核心素养,增强对作品的解读力成为重要目标。其次,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着技能训练、审美意识培养割裂的现状,因此,还应设置技能课和美学、艺术概论等融为一体的课程,提升教师全方面地素养。再次,当下是一个视觉文化时代,视觉符号无处不在,如何更好地衔接、解读当代艺术成为重要议题,增设当代艺术、新媒体艺术等相关专题也成为必须要考虑的内容。最后,相对抽象晦涩的理论性课程,参训教师更关注创作实践和考察类课程,对主题式和案例化教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五、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发网络精品课程、增强数据库建设,落实多样化的课程实施方式,建构多形态的课程体系。如随着各类终端设备的普及和智能化,参培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前沿性有明确的要求。总之,需尽可能地增强课程间的衔接性、多元性、前沿性和适配性,以专家、名师、参训教师共同建构“学术共同体”,推动课程结构的科学化。最终,学院将改革的目标设定为以下几个方面。(1)深化对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理解和对学生发展的认识,促使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并将之应用到教育教学行动中。(2)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提升教师对《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的理解。(3)系统学习美术学科教学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科研的基本方法,挖掘和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实现高效教学。(4)提高美术教学专业技能,培养具备专业美术理论、娴熟美术技能与良好教学素养并能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的骨干美术教师队伍。(5)增强对地区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的感悟力,探索开发学校美术与民俗文化、民间美术相结合、适合农村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培训模式,掌握具有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6)提高农村美术教师整体素质,使其获得自主专业发展知识与技能,提升实践能力,为农村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师骨干队伍。总而言之,改革目标可以简化为:了解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与主要内容;学习基于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掌握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情境的创设与营造、信息技术与深度学习方式的变革等内容。

3农村美术教育改革方案的特色与创新

3.1主题设计

在具体课程方案设计过程中,学院以《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指导思想,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原理和主要内容,强调了改革方案的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及农村美术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参考和研究少儿美术教育专项课题———“蒲公英行动”和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办的“成就未来———少儿课外美术教育工程”,吸收相关研究成果。(2)深化美术教育基本理论学习,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学习方式进行系统化的重点分析和解读。(3)掌握美术教育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方法。以地方特色和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为契机,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反思和评价,使参训教师从实践中掌握课题论证和研究的基本流程。(4)提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以研修过程中的教材成果为基础,将进行地方文化特色教材和校本课程教材的设计、说课、评课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反思等作为课程主体。改革方案的课程构成如图1所示。(1)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模块包括两部分。师德修养:模范教师师德报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新方向;教师职业倦怠调节策略。专业理念:核心素养时代的美术测评、政策解读与学生艺术实践;教师自身专业发展。(2)专业知识模块包括四部分。教育知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学生发展知识: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诊断。学科知识:核心素养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及其教学;用普通人视角看艺术———美术鉴赏、美术欣赏与美术批评。学科教学知识:艺术教育发展趋势与农村应对策略实践型思考。(3)专业能力模块包括六部分。教学设计:美术教材的分析与内涵挖掘;美术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教学实施:学校美术工作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实践基地校本教研观察;典型美术课例评析;村组与家庭教育。教学评价:中学美术的观课、说课、评课、微课;新课程观下的美术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地域美术、民俗文化、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及民间美术进课堂的尝试。班级管理:合作方式完成美术作品的策划与实施;美术主题班会的设计与组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之微课与翻转课堂;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3.2培训方式

改革方案坚持实践性、情境性、贴近性、开放性原则,立足于培养农村美术教师的“核心技能体系”,即注重学员在实践与交流的过程或情境中,经过不断地体验、感悟和反思后形成的知识,使之不仅为受训教师的自身发展提供支持,同样满足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要求。具体的培训方式有专家讲座、参观考察、教学研讨、实践探究、集中指导、案例分析、协同创新等多种方式。学院还开展“1+1”系列学术研究项目,即学术+实践,依托河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硕士专业,以自愿报名方式,由硕士研究生联系参训教师形成结伴帮扶,设计系列主题课题,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系列培训研究成果。

3.3考核评价与成果转化

改革方案采取学员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通过问卷调查、过程管理、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全面质量监控,以促进受训教师专业学习能力的提升,并为其提供开阔的美术课程与教学的视野。此外,受训教师还需提交能体现培训理念、特色的专业论文,经专业评委会评审通过后集结成论文集或针对核心素养教学的研修报告。学院还计划在培训结束后3~5年内,选拔优秀受训教师,联合其所在单位和相关艺术馆等举办“国培”美术成果展览。

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美术 欣赏 结合

党的十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范畴凝练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为此,以培养企业一线技术工人为主要目标的技工院校自然地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将其与当前技工院校的教学改革联系在一起,力求将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到日常的课程教学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每一位技校生的基本遵循,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笔者作为一名技工院校的美术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触类旁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培养结合的意义

1.澄清了教学理念上的错误认识

美术欣赏是技工院校提升技校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其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选取古今中外最优秀的、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进行通俗、生动的说明。美术欣赏的目的包括认识目的、教育目的、审美目的、交往目的、娱乐目的等等,但美术欣赏的终极目的是净化人的灵魂。但在许多技工院校的领导与教师的头脑中始终存在着一个较大的误区,即技工院校只要开设专业操作课程,语文、美术、音乐等人文素质课程可有可无。因此不少学校在课时安排、师资调配上厚此薄彼,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学生在综合素质与能力上有着严重的缺陷,也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笔者认为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环境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具有极其特殊的现实意义与社会意义。

2.明确了技校生美术欣赏的内容

由于美术欣赏具有不可穷尽性、不可言传性以及主观差异性。因此让技校生欣赏哪些美术作品,怎样使美术欣赏更加贴近技校生的身心发展现状,一直是摆在美术专业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就使得日常的教学有了明确的目标,也有了选取相关美术作品的价值尺度。如笔者在课堂上选取陈逸飞的油画《黄河颂》,向学生介绍其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从而潜移默化地传达了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魂魄,也使学生得到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培养的途径

1.教学内容上科学衔接,融会贯通

教师在介绍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作品时,要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并用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美术发展的要求,说明美术的存在及其发展,这样学生所获得的将不再是孤立的、分别的美术作品的知识,而是以作品为表现形式、以美术发展规律为核心的形象化的美术史。如笔者将艺术大师徐悲鸿画的马与摄影家陈宝生创作的《奔腾》放在一起讲解,既让学生体会到了艺术大师徐悲鸿的郁结难言之悲愤和爱国忧世的心情,又让学生通过《奔腾》感受到中华民族崛起的精神,从而真正领悟到了作品表达的时代精神。

2.适当加大讲解力度

由于技校生的美术基础素质较为薄弱,因此在介绍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时,适当地多作一些理论说明是有益的。感觉到的东西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笔者在讲解著名纪实摄影家解海龙先生1991年4月以“希望工程摄影纪实”为题材创作的《我要上学》这件作品时,重点介绍了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主人公由此作品发表带来的命运转折,感受到了作者作为一个摄影家的基本人道主义价值观。

3.灵活施教

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高师美术教育是美术专业的师范职业教育,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定位和特色体现,也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功能与职责所在。在注重提高学术性的同时,应突出师范性,充分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研究,探究、更新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实现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化奠定基础。

高师美术教育作为师范教育其师范职业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任务是培养一专多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未来教师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等有了全新定位,其中体现教师素质核心的师范职业素质极其重要。师范职业素质蕴涵以教师职业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教学技能、教学素质等,其能力提升是教师职业素质形成的根本手段与价值观体现,是搞好教师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高师美术院校的教育教学应定位在师范教育为主的师范特色上,凸显其美术教育功能;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教师技能和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上;应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努力探究高师美术教育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为实现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一、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定位和特色体现

高师美术教育是依托美术学科教育学理论的美术专业教育,从属于美术专业教育的师范职业性教育,在教育性质上更加具备美术专业性与学科教育性,具有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的根本属性,具体体现在师范职业教育和美术学科专业教育的双重特性上。其培养目标是中小学美术教师,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具备较高艺术素养和审美素质的教育人才而非艺术家,这个定位是师范教育意义下的高师美术教育特色的体现。

从教育实践过程看,高师美术教育是师范职业性专业教育,这种专业特性是由受教育者未来的教育实践所决定的。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方针,以师范教育为目的,突出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功能体现和职责所在。高师美术教育针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实践,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估等方面形成了适应性、教育性、专业性相统一的教学格局:适应性规定了高师美术教育必须以基础教育为对象进行研究和教学,否则怎样培养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无从谈起;教育性确立了高师美术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专业性则是高师美术教育特有的面向基础教育素质培养需要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充分体现师范教育为主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是专业美术教育向教育性专业美术教育的改变和美术学科教育的全面凸显。

二、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是高师美术师范生掌握教育技术的根本手段

师范教育是专门培养学校教师的专业教育,其社会功能、素质要求、职业劳动特点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变和发展。进人现代社会以来,随着教育的普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教师工作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的职业,并逐步形成专业化的特征。为了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高师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问题,原国家教委曾经先后颁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及《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稿)。其中规定将教学表达能力(普通话和三笔字)、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列为高师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必修课程。但是,我国的师范教育特别是师范美术教育,由于受过去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影响,加上缺乏与之配套的管理措施和目标体系,在贯彻这些要求时,教师职业技能教学计划无法完全实施,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未步人正轨,严重影响了学生师范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师美术教育格局要应对社会发展需求,努力与基础教育改革相适应,不断更新学生师范职业技能培养。在有限的三四年学习时间里,高师美术教育的学生不但要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一样学习丰厚的专业知识,提高人文素质,更要具有综合性大学不要求学生掌握的从师任教之职业技能。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术性的同时,应突出师范性,充分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研究,依据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通过练习完成并掌握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需的、比较稳定而系统的教师教育技术。随着竞争的加剧,学生就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学生的就业率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师美术教育只有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加大力度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才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和范围,才能有力地促进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实现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化发展目标。

三、高师美术教育学生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一)开展“教育性教学”,构建高师美术教育师范职业训练课程体系

高师美术教育是师范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适应基础美术教育的高级人才,需要学生在教育技术方面有所把握,首先是师范教育方面的培养,然后是美术知识、技能的培养。因此,高师美术教育从本质上理解是以教师为取向的美术教育,是建构在美术专业教育下的师范职业教育,要把美术与教育真正结合起来,让学科教育功能伴随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标是构成课程任务的核心,高师美术教育课程应穷出师范特色,强化师范性课程中的职业技能训练心理学、教育学、美术教育学是体现高师美术教育师范性的课程,其课程培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学生不仅要学习教育理论知识,还应进行教师素质与技能的历练。因此,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科教育功能,挖掘心理学、教育学、美术教育学这三门课程中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因素,制定完备的、可操作的训练方案,突出每一门课的训练重点。心理学课重在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锻炼学生的勇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坦然登上讲台。教育学课程以基本教学技能训练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环节训练为重点,让学生依据教学规律,掌握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结果反馈的能力。美术教学法则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训练,结合中小学美术教学实际,通过说课、微格教学、模拟试教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完整进行一堂美术课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能力,为学生的教育实习奠定基础。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增设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大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能否系统掌握cai课件制作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关系着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的教学工作。教学计划设置上应以必修课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实施合格证书制度,以教师职业技能必备的硬件指标来要求学生。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不仅要渗透于各科教育课程,同时还应结合专业美术学科教学应在每一门专业课中都渗透美术教法的内容,以使学生在掌握该门学科技能、理论的同时了解该门学科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画”,还要教会学生“教画”,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向教师角色逐步转化。以“教育性”教学观念来开展高师美术教学工作,才有助于学生师范职业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多渠道开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途径,全方位培养学生师范职业素质

树立大教师职业技能观,构建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大教师职业技能包括作为显性技能的教师口语、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学科专业素质、现代教育技术,还包括作为隐性技能的教师心理素质、教学基本技能、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学科教学技能。为了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师范职业素质,我校在师范生中实施了“四个一”工程(一份标准文档教案、一个电子课件制作、一段5分钟说课录像、一个体现自身素质的才艺展示),并设立了素质专项学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确保一定的锻炼时间和机会,以充分重视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和研究,突出师范性,达到促进师范教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之目的。

构建多元化教育内容与开放式教育实践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师范职业素质要求统筹安排教学计划,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教学环境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和素质。教学内容多元化包括:教师职业价值观教育、就业竟聘常识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操作技能教育、教育实习指导教育。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采用开放式教育实践模式,以优秀教师报告会、就业竞聘讲座、案例教学、微格教学、教学实习等方式进行。另外,开发、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聘请中小学美术教育界特别是本校毕业生中的优秀教师、教研员为客座教师,与地方美术教研机构建立信息沟通渠道。教师可根据地方教研活动计划随时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参与一些教学教研讲座、现场教学观摩、少儿美术作品展览等;鼓励、推荐师范生业余参与社会美术教育实践活动。

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重视美术教育实习环节教师教育具有典型的应用性与实践指向性,强化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能力培养,不仅要强调教育理论的指导,更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传统的高师美术教育重专业学科教学轻师范教育,而师范教育又重教育理论轻教育实践。临毕业才开展教育实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基础教育的新形势。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高师美术教育可从一年级就开始教育见习,教育见习与实习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学校要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投人,把教育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放在一起建设。大力加强美术教育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根本上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注重高师美术教育与基拙教育双边“对话’,活动,实施‘。双实”、“双比”、“双进”工程一是成立实践教学中心,把实践课教学与教育实习结合起来,让高师美术教育实践与基础教育实际切实融合;二是开展美术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和学生教学技能比武的“双比”活动,比出成绩、比出差距,对“双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修正和补训。三是进行“中小学名师进大学讲堂,大学教师进中小学课堂”为主要内容的“双进”活动,实施名师互聘、科研互动、资源互通。“双实”、“双比”、“双进”工程的实施,能使高师美术教育师生在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双边“对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他们的从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