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线上线下;学风建设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时代大背景、教育对象特点及需求的变化,积极构建“互联网+传统模式”的多元化、立体化大学生线上线下学风建设体系。特别是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这种模式和方式契合了其专业特点、教育对象的特征,有助于营造和引领积极向上的学风。

探索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线上线下学风建设体系思路的缘起

1.线上线下学风建设体系契合当前大学生的特点,抓住了学风建设的着力点当前大学生的普遍特征可以总结为:追求人格独立、注重内化自觉、内在渴望学习但同时又缺乏自我管控能力、排斥教条施令、易受环境影响、缺乏方法技巧等。因此,在优良学风的培育、引领工作中,教育引导者提供的资源和平台应是开放、自由、多样的,同时还要积极创建能促进教育对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工作机制,从而有效发挥师生之间、朋辈之间的示范引领作用。所谓线上学风建设体系,即利用互联网优势搭建优良学风引领平台、专业学习资源共享交流平台,可通过开辟公众号、建设主题专栏、共享学习资源等方式实现。该体系能以“就业产出”带动“学业过程”,如利用计算机产业发展迅速、行业就业质量高的优势,以优质企业的用人标准、优秀学长的职业发展及专业学习实践为引领,使教育对象产生专业认同感;在实践操作层面助其认识、了解专业的社会需求,掌握专业知识结构及学习方法等。线下学风建设体系是指在工作实践中用于学风培育的具体举措,主要包括:学风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管理体系及专业类学习型社团的线下建设等。线下学风建设体系与线上学风建设体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2.信息化时代的大发展,促进了互联网与大学生学风建设跨界融合的大趋势当前,教育工作者单方面对教育对象进行“远离手机”“远离网络”、回归课堂、回归书本的呼吁已显得苍白无力。每个教育工作者需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是: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互联网的部分特性,变“堵”为“疏”,使其服务于学生管理及学风建设。互联网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跨界融合具有独特优势:在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上,互联网的表现形式更立体化;在学习内容的交流与互动方面,互联网可提供更为便捷的实时交互;在学习资源的提供上,互联网可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另外,互联网更注重学习主体的自由性和选择性,体现了对个体尊重的公平性。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线上线下学风建设体系的整体构建思路构建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线上线下学风建设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利用网络优势创建激励引导平台和方法交流平台,同时,还要注重发挥线下工作实际,创建制度建设和班团建设,以建成线上线下各自发挥优势的教育沟通、互动及管理体系。体系结构及思路如图所示。

构建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线上线下学风建设体系的实践

1.发挥线上交流平台的优势,将互联网的部分特性及技术资源与大学生的特点在学业上有效契合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可有效弥补传统教育时效性差、受众范围有限的缺点。互联网的互动性、选择性、丰富性,还可以满足不同专业方向、不同专业兴趣的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便于建立不同的“专业学习圈”,顺利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型组织及个体点对点之间的学习交流。针对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学不学”“怎么学”这两个突出问题,教育工作者可引入腾讯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资源,用Leet-Code、牛客网等学习网站交流及个人博客学习笔记分享等方式进行交互式学习体验及实践。学校要设计、搭建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平台,并创建“精神引领”“方法指导”“专业社团建设”专栏。在“精神引领”专栏,一方面介绍计算机类优质用人单位的要求及企业文化;另一方面,让优秀毕业生介绍个人经验,以职业发展前景、专业学习方法、求职或就业经历等引领和鼓励学生踏实学习,从思想上解决“学不学”的问题。在“方法指导”专栏,根据计算机类的专业方向,对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及实践应用中的重点、难点、热点进行注解和阐释,并提供交流和互动的开放平台。在“专业社团建设”专栏,综合介绍几个成熟的学习型社团,包括专业方向、日常活动、专业竞赛及技术指导交流等,供学生了解和选择,以解决其在具体学习实践中“怎么学”的问题。

2.完善线下组织管理平台,将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部分特点与大学生的引导、培养相结合线下组织管理平台主要解决大学生群体崇尚个性独立与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的矛盾,针对大学一二年级是学生认知及习惯养成阶段的实际,探索如何培养学生“我要学”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其创造“必须学”的大环境,提供“怎么学”的实践平台。线下组织管理平台以制度保障和班团建设为抓手,探索制订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的规范和制度。在班团组织建设方面,应充分发挥班团、社团等学生团体的影响作用,在评奖、评比等工作中,将个人成绩与所在班集体的整体学风相联系,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在班级内部形成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氛围。在专业型社团的建设上,要发挥线下组织建设的优势,以社团为单位,学生为主体,通过优秀毕业生、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的方式,形成学生自主管理、自觉学习的专业学习组织和管理模型。同时,还应以专业学习社团为单位,开展专业技术交流、学科竞赛,形成专业学习、技术交流、学科竞赛、高质量就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毕业生、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内部形成传帮带的优良传统。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校应选聘业务精、责任心强的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负责学生的专业引领和思想建设,同时,还应为研究生班主任配备一名助理,负责具体的学业帮扶和学风督查。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制订配套的制度体系,如《班团整体学风建设奖励办法》《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实施细则》《研究生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助理考核办法》等,以制度引领并保障学风建设。

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社团;资源整合;社团发展

一、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依据目标群体以及研究方向不同,共设计两套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分别为:南昌航空大学73名协会会长以及全校参加社团活动的会员。(2)资料收集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为主、信息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为辅收集资料。问卷共分为A、B两套题。A套题调查对象是南昌航空大学100名协会会长以及副会长,问卷由18个问题构成,问题涉及到社团参与、资源分配、经费使用等多个方面。B套题调查对象是南昌航空大学参加社团活动的会员,问卷由15个问题构成,问题涉及到社团参与、社团活动组织、社团管理等多个方面。A套问卷共计发放100份,回收76份,有效问卷共计65份,有效回收率65%。B套问卷共计发放900份,回收780份,有效问卷共计747份,有效回收率83%。(3)资料整理与分析。全部问卷资料由调查员检查核实后进行编码,然后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 19.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类型主要为描述性统计分析与解析性统计分析。同时,从南昌航空大学社团联合会获取有关数据资料用定量分析法、数量分析法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社团对指导老师期望值较高,希望通过指导老师获得技术支持和物资帮助。在问卷调查“社团挂靠单位选择标准”一题当中,如图1所示,“指导老师的支持”以36%的比例成为社团挂靠单位落定的首选,“与社团涉及领域相关”、“为社团提供物资帮助”的选项分别占31%和20%。可见,在社团成立的伊始,指导老师就直接影响着社团的发展。调查还显示,超过半数的指导老师在社团成立之后,会经常对社团工作进行指导,但是也有16%的指导老师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对社团工作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作用。在多选题“您希望指导老师\挂靠单位可以从以下哪几个方面为社团的发展给予支持和帮助?”提供的五个选项中,学生对“内部管理与培训”、“活动经费的帮助”、“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有普遍的认知。其中选择“社团内部管理与培训”的人数最多,有214人。可见学生十分希望社团的内部构建能够得到来自于外部力量指导老师与挂靠单位的技术支持。(2)社团活动设施、活动场地占有率低。在接受调查的66个社团当中,拥有固定\经常使用的活动场地只有46个,其余20个并没有较为固定的活动场所;拥有自己的活动设施的社团只有50个,其余16个协会亦没有自己的活动设施;在另一项“缺少的活动设施”调查中,学生认为“活动场地”和“活动道具”是最需要解决的的问题。

图2 社团活动设施和场地的使用情况

(3)社团活动参与度不高,学生普遍认知在社团中人际收获大于能力提升。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仅占调查人数的29%,有空就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仅为16%,二者总和不足参与调查人数的一半。而偶尔参与和从不参与社团活动的人数分别为39%和16%。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学生在交过会费加入社团以后,基本上再也没有参加过社团活动。同时,笔者从调查结果中发现,“参加社团活动扩大了交际范围”是学生认为在社团当中获得最大的收益,而自己某些专长或者某项能力的提升、丰富个人经历是次要的。

三、探讨

(1)社团准入门槛低,风险承担能力弱,发展空间局限。每个学生社团的都是由共同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组织,准入门槛低,局限性小,自由发展空间大。但由于社团自身物力财力有限,使得一些社团在探索创新型道路过程中惨遭“滑铁卢”,形神俱散,最终不得以注销收场。(2)社团可用资源少,获取途径有限,有效利用率低。由于社团数量众多,学校团委每年的行政经费划拨给社团的部分,分派到每个社团身上可谓是“杯水车薪”,而且经费申报周期长,过程繁琐,使得很多社团基本上就是靠收取会员费来运转。社团活动经费的另一重要来源是外联赞助,调查显示,大部分社团的外联赞助收入占社团活动总支出的30%左右,比例并不是很大。不可否认,有限的可用资源是制约众多社团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高校社团的不稳定性和随意性,很难对所有社团的全年活动作出科学的规划,导致同一时间段内经常出现社团举办活动形式相似的情况。(3)社团自身认识不明确,制度不够完整,衔接不够紧密。一些社团内部的制度、章程不完善,没有自己的宗旨、目标和实施细则;文字性的制度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从别处套用的其他社团制度条例,没有根据社团自身的实际制定;每年社团内部干部换届匆忙,交接工作不彻底,衔接工作又不到位,经常会出现社团文字材料遗失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团的发展。综上所述,健全的管理制度对一个社团组织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资源问题绝对是影响社团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社团的随意性和现有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社团的发展举步维艰,探索一种以资源整合为导向的社团发展新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四、建议

(1)提高内部资源共享率,社团之间相互联合,推陈出新,共同打造品牌活动。首先,品牌活动是对外展示自己的窗口,代表社团运作发展的思路。一方面,社团之间活动创办实力悬殊较大。其次,高校团委和社团联合会要起到“穿针引线”的积极作用,鼓励将各社团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展范围不只局限于某个社团内部,使其成为不仅仅是某个社团的品牌活动,而是社团共有的品牌活动。再次,发挥社团各自专业优势,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一个社团开展活动,其他的社团提供自身特有的技术支持,在最大限度地使用好活动经费的同时,又可以使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2)充分挖掘社会潜力资源,规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项目,解决物质资金问题。首先,明确合作目标。各类社团应当有选择性地选取合作单位,寻求对口的社会团体成为指导单位或共建单位。例如:文艺类社团“瀚泠协会”与省民族器乐研究会建立了合作关系,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南昌高校民族音乐交流会。社团寻求到了这样的社会团体作为指导单位,从这些高水平团体中获取专业资源,通过邀请其中的专业人士对社团进行指导和帮助,迅速提升了社团的整体实力。其次,加强各高校社团之间联系,相同性质类的社团构建社团高校联盟。社团走向社会并非单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打破学校界限,与其他高校相同性质类的社团横向联系,组建高校社团联盟也可以达到取长补短,资源整合的效果。再次,寻找长期的合作商家为社团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和经费支持。为了尽可能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活动当中来,社团可以在不破坏活动总体效果的前提下,坚持适度的原则,适当增加一些商业元素,吸引商家给活动冠名,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3)建立健全社团内部体制,充分发挥社联的宏观调控作用,实现社团持续发展。虽然社团管理机制在不断完善,但是没有相对应的监管措施也是不行的。社团联合会是随着社团队伍的不断壮大应运而生的学生组织,在学校和社团之间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承担着监督管理服务社团的责任,但是由于社团组织的特殊性,完全上纲上线的按照规章制度来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首先,健全社团自身管理体制,社联做好引导与管理。社团应该以学校政策为基础,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机制,使社团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社联要承担起对社团的日常管理的职能,明确管理办法和奖惩制度,帮助社团实现“进有门槛,留有作为,出有原因”的良性人员流动,保障社团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其次,充分发挥指导老师在社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际运作中,大部分社团也都配备了指导老师,但是许多社团指导老师鉴于自身工作繁忙,使得好多社团的指导老师形同虚设。因此,学校应把所有配备的指导老师的社团工作和其绩效结合,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对社团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对社团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进而提高学生社团的活动质量和档次。再次,坚持宏观控制的管理原则和“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管理方针。由于社团组织的特殊性,学校应该坚持宏观控制的原则,在保证社团健康发展的大方向的基础上,给予社团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和引导社团根据自身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对社团而言,给予其更多的自由权并不是说“放任自流”,社团联合会作为社团的直接管理者,应该坚持“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大方针,深入社团,了解社团,根据社团的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服务,帮助社团实现品牌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玉莲,乌尼日,霍秀珍.论高校社团的特点、作用、存在问题及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3):105~108

[2]刘瑜.高校社团发展瓶颈及其对策研究[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9,39(4):412~414

[3]杨亚彬.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培训.2009(2):215~216

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校本革命行动纲领》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快速发展、内涵发展、优质发展为目标,围绕魅力校长、魅力教师、魅力课堂、魅力学生、魅力校园的创建,倾力打造教育品牌,为建设实力、秀美、和谐的现代化新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一)通过魅力教育创建活动的开展,激发教育内部活力,出经验,出品牌,出模式,出成果,彰显教育魅力,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教育特色。

(二)通过理论学习、经验交流、挂职锻炼、专家指导等各种途径铸造魅力校长,使校长成为学校科学管理的决策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推进者。

(三)通过有效开展“三师”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技能和师表形象,努力打造一支由魅力教师引领的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四)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深入实际,大胆创新,有目标、有步骤、有突破地创建适合本学校实际的课堂模式,创建更有活力的魅力课堂。

(五)通过深入推进“十个一”进课堂和“双爱好”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培养魅力学生。

(六)通过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让学校成为最美丽、最和谐、最育人的学生乐园,创出独具特色的魅力校园,形成全市的亮点学校。

三、工作内容及方法

推进魅力教育创建,具体工作内容及方法为:

(一)打造魅力校长,实现校长思路大转变

1、进一步加大对校长的培养力度。完善校长培训机制,激发校长队伍活力,营造校长魅力展示空间,重点实施“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开展校长外出学习培训、挂职锻炼活动。让校长有机会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成功经验,学习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学理论,开阔视野,活跃思想,逐步开创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二是坚持开展校长“练兵”活动。定期进行校长教育政策、法律法规考试和业务能力测试,另外,通过教育教学质量评比等方式评选魅力校长,加快校长队伍素质建设。三是坚持开展校长“进课堂”活动。要求校长深入课堂一线,开展教学研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兼好课、上好课,听好课、评好课,巡好课、导好课,增强课堂研究力,提升对创新课堂的领导力,发挥管理者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四是坚持开展校长读书征文活动。有条件的校长要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记录工作动态、管理心得及学校发展规划;成立校长书库,每两月读一本教育专著,并做好学习记录、心得体会,定期组织读书心得交流和征文活动。五是坚持开展校长教学、才艺、技能展示活动。每学期举办校长教学展示,才艺比拼、技能大赛活动,为校长施展才能、释放才华、互动交流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大力度提升校长自身魅力素养。

2、进一步明确校长的责任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要坚定“育好一名学生,幸福一个家庭;成就一所名校,造福一方百姓”的工作理念,争当一个学习型校长、理论型校长、敬业型校长、创新型校长,做到“四个必须”:一是校长必须熟知法律法规、教育政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人文社会知识。为此,校长要加强学习,包括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向领导、专家学,向老师、同行、社会人士学。二是校长必须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要善于将先进思想、经验、做法有机整合,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管理思路,以学校的长远规划、管理措施、工作计划来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用思想指导工作,做到融会贯通,促使学校管理协调、有序发展。三是校长必须以人为本,合理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每一个教职工的积极性。校长要深入一线,鼓舞教师干劲,指点教师迷津,积极引导教师享受职业乐趣。四是校长必须做好表率,当好标杆。无论是学习上、纪律上还是工作创新上都要有让教师佩服的地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公开透明、科学规范,保证学校工作的公平性和效率性,做到依法执教、以法治校。

3、进一步加强对校长的督导考核。完善校长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过程督导管理。一是加强对校长的跟踪管理和考核监督,对校长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量化标准、科学考核,校长考核直接与魅力教育创建相挂钩。特别是魅力校长创建,绝不能流于形式,要让每项活动都成为提升校长素质、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二是在校长选拔任用上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坚持民主评议和公开竞聘上岗制度,促进校长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工作反思。

(二)造就魅力教师,实现教师素质大提高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修养。作为教育工作者,师德是第一位的,最基本的要做到:一是遵纪守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言行。一切从大局出发,要像爱护自己的家庭一样爱护、维护学校。二是充满爱心,要热爱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歧视差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让学生在学校里愉快地学习、生活,健康地成长。三是乐于奉献。教师要认识到教育工作的意义,把做好本职工作与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结合起来,忠于职守,甘于奉献,为学生服务,为教育服务。四是廉洁从教。广大教师要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严格自律,廉洁从教。学校要定期就师德建设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师德建设的重点难点,适时召开师德建设专题研讨会,学习先进经验,探索师德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不断提高师德建设工作水平。坚持做好每日巡查,每周总结。每月、每学期的师德考核工作,坚持由学校考核与学生、教师、家长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把教职工师德考核的结果与教师岗位聘任、晋职晋级、提干评优、绩效工资分配等结合起来。

2、提高师能水平,实施名师培养带动工程。从知识结构考虑,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四方面知识:一是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师不仅要熟悉所教学段的知识结构,还要了解本学科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发展动向与前沿研究成果,这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二是广博而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都有广泛的兴趣,教师应当以自己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满足学生的兴趣。另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综合渗透的趋势,教师只有了解相邻学科的发展情况,才能做好教学工作。三是丰富的阅历和实践知识。教师的教学不同于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具有明显的情景性。教师面对一些不可预测的教学现象,要及时做出明确的决定,要采取适合特定情境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表现为教学的机智和艺术。四是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必须熟知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知识,懂得教育规律,然后才能逐步培养起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技巧。要建设这样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一是必须强势推进教师专业培训,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新课堂驾驭能力;二是实施学科名师发展计划,举办“名师发展研修班”,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采取专家讲座、新课堂研讨沙龙、自主课堂实践、外出学习、新课堂大比武等方式,培养一批学科领军人才;三是组建创建新课堂专家团,设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传、帮、带,培养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四是各学校要立足实际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素质提高,让每一位教师既有终身职业发展的蓝图,又有具体的问题研究促进发展,形成一个实践---研究---学习的良性循环,成为发展于研究中、快乐在学习里的新型教师。

3、树立师表形象,开发出每位教师的魅力。在魅力教育创建实践中,每一个教师都要确立自己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努力开发自身强项,开展自身素养大反思,自觉挖特色、提内涵、展魅力。一是教师要勇于接受最新潮的思想、最前沿的理论,并积极实践,把它们内化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二是教师要敢于张扬自己的个性,修炼自己的气质美,并把美的气质、美的形象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成为学生效仿的典范。三是教师要积极培树自己的“魅力点”,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优美准确,可以是文字描述上的才思敏捷,可以是才艺表演上的技惊四座,也可以是接人待物上朴实无华。四是教师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尽量完备的技能,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做一个学生喜爱、家长放心、同事佩服、领导认可的魅力教师。

(三)创建魅力课堂,实现课堂效率大提升

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展示教师魅力和学生魅力的重要平台,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为学生的成长所作的付出,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因此,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的教师,都不应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应使每一节课都能成为有魅力的课堂。各学校班子成员、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认真学习《“打造魅力教育,构建魅力课堂”学习材料汇编》,带头实践,深入课堂,参与教研,引领、指导、推动魅力课堂创建持续高效开展。创建魅力课堂,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把握“五个要素”(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氛围、自主地学习、自信地展示、有效地训练)。教师组织的每一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并有为达成这个目标所做的预设;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给学生自我展示的勇气和机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注重课堂效果,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训练,通过练习训练巩固提高。二是要树立一个理念。魅力课堂不是一味地灌输、包办和代替,而是通过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艺术魅力、科学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使笑声、掌声、欢呼声贯穿始终、精彩瞬间不断涌现的课堂。为此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三是魅力课堂要创设美的情境。通过挖掘课程美的因素,教师在课堂中、实践中、展示中锤炼教学策略,在“激情课堂”、“趣味课堂”、“动态课堂”“诗意课堂”、“智慧课堂”和“创新课堂”的活动中,以艺术化的手段启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四)培育魅力学生,实现学生个性大发展

全面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双爱好”教育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十个一”进课堂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培育魅力学生为目标,扎实开展“六爱塑魂”、“双爱好”等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特长发展,使之具备四项基本素质:一是良好的道德行为。高尚的品德是魅力学生的灵魂,学生应有理想,能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有爱心,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父母;有责任感,能对社会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守纪、诚实守信、勤学刻苦、勤劳俭朴、自律慎独。二是丰富的知识。掌握丰富的知识是成为魅力学生的保证,要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善于探索,勇于创新;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广泛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意志;有持久的注意力、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善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三是强健的体魄。强健的体魄是魅力学生的基础,有了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行为敏捷,充满朝气,充满活力;阳光开朗,对未来充满热情,充满希望;心态平和,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压力;善于与人相处,能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热情真诚,宽容大度。四是高雅的才艺。创新是魅力学生成长的翅膀,高雅的才艺是学生人生的升华。让学生拥有一副好口才、一手好书法、一项好才艺、一种好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的自豪感。培育魅力学生,一是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课堂上,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完备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引导青少年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人生坐标。二是积极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开展阳光体育、阳光口语、阳光随笔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使每名学生都能具备一至二项体育和艺术特长。三是深入开展三年爱县教育活动,通过“文明小标兵”评选、志愿者服务等一系列教育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学会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爱,爱家乡。

(五)塑造魅力校园,实现校园环境大变样

以特色学校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推进魅力教育的开展,积极推动理念革命、校长革命、师本革命、生本革命、课业革命和评价革命的开展,构建学校特色发展体系。各学校要在全面落实“十个一”和“社团建设”活动的基础上,围绕“特色”项目的打造,通过学校的环境氛围营造、管理制度建设等不断提炼、固化、传承、创新,建构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凝炼独特的学校文化,创建魅力校园。

1、凝炼学校的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名片,是学校特色办学水平的综合体现,各学校要充分挖掘学校的自身优势,结合学校的传统,准确定位学校在课程设置、社团活动、学生特长培养等方面鲜活的、独特的经验或做法,选择具有校本特点并优于他校的特色领域。各学校要将传统与创新充分融合,形成特点突出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特色,凝炼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

2、构建学校的静态文化。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建筑的设计、命名做到有创意,整体和谐而保持特色;学校墙上要镌刻校训与学校精神;校园内设置橱窗、板报、宣传栏,将学校的教育理念、育人思想,包括特色教育活动、师生个人典型事迹、优秀教学成果等进行集中展示;制定具有个性魅力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旗、校报,并解读其内涵;设计具有教育性、激励性、人文性标语、宣传画;给校园内的花木挂上介绍标志,提醒学生爱护花草,与自然和谐相处。总之,要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育人,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弥漫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氛围。

3、激活学校的动态文化。在全面开展“十个一”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组建如声乐、器乐、舞蹈、美术、书法、剪纸、科技、文学等社团,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积极推进校园集体舞和大课间活动,办好每学年一度的艺术节和运动会;适时开展元旦、春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少先队建队日等联欢活动、报告活动、讨论活动、参观活动、演讲活动、制作活动、公益活动等,使走进学校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一种文明和谐、昂扬向上的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再造氛围

1、各学校要及时召开推进魅力教育创建工作动员会,成立以校长为首的推进魅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发动全体教师,强力推进,唱响魅力教育主旋律,迅速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2、各学区、各中小学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推进魅力教育创建活动具体方案,做到有思路、有内容、有创新、求实效。通过推进魅力教育创建促进实际工作开展,在实际工作中展现教育魅力。各学区、学校把魅力教育创建情况及时报局推进魅力教育办公室备案,作为对各单位创建活动考核的主要依据。

3、开通魅力教育网站,印发《魅力教育》专刊,利用现代媒体构建交流平台,加强对学校魅力教育创建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通报;建立魅力教育积分排名榜,大力营造声势,让全社会都关注魅力教育。

(二)严格督导,突出实效

1、建立合理考评机制。制定魅力教育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实施教育局---学区---学校三级考评机制,对于各单位开展的魅力教育创建情况,做到月月有评价、有考核,形成过程性台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