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养老产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国的3万多家养老机构正在经历改革转型。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主任、课题组组长吴玉韶,带领课题组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调研了12个城市的257家养老机构。
他告诉《t望东方周刊》,截至2014年底,全国养老床位达554.1万张,每千名老人平均拥有床位26张。“这个平均数字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事实上,近5年来,仅中央和部委层面,就出台了与养老服务相关的政策文件30多个,由此推动中国养老机构迅速发展。
但这份研究报告也显示,被访257家养老机构三成亏损,2014年,全国养老服务床位空置率高达48%。
课题组向本刊分析了目前养老机构亏损和空置率高的原因――养老机构追求豪华、未分类管理、地缘劣势以及政府补贴不够,是四个主要因素。
根据相关部门的安排,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已经启动,一方面要求激发公办养老机构活力,明确职能定位,充分发挥托底作用;另一方面要求优化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创新发展模式,拓宽民间资本参与渠道。
吴玉韶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的养老机构重在调结构。未来的趋势是就近养老,养老机构向小型化、连锁化发展,档次结构由“哑铃型”向“橄榄型”转变。
257家养老机构三成亏损
2000年,全国的养老床位刚刚达到120万张,2010年已有314.9万张。到2014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床位已达554.1万张。
吴玉韶向本刊记者解释了“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6张”的意义――发达国家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是50~70张,但是他们的老人标准是65岁以上,中国则是60岁。如果按照65岁以上老年人标准计算,我国到‘十二五’末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达到50张以上,在数量上就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了。”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养老机构的运营水准仍待提高。
《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显示,被访的 257家养老机构中,48.1%基本持平,32.5%亏损,有盈余的仅占19.4%。
课题组在天津、哈尔滨、重庆、南宁、济南、太原、南昌、武汉、长沙、昆明、兰州、福州12个城市,展开了养老机构的专题问卷调查与座谈。
课题组成员、全国老龄办事业发展部副主任孔伟向本刊记者介绍:“我们在每个城市选择了30家养老机构,最终获得了有效问卷样本257份。”
对于投资回收周期的预期,40.5%的被访养老机构认为在10年以上,22.4%的认为要7~10年,仅8.8%的认为1~3年即可实现投资回收。
孔伟分析说,亏损率超过三成的原因在于,从养老机构自身看,民办机构多数追求奢华,脱离了当下大部分老年人的消费能力,没有对其服务对象精准定位,并且不少养老机构位置偏远,脱离了老年人熟悉的生活环境;从政府扶持力度看,政府的补贴与扶持亦不足够;从养老服务市场看,目前还存在着市场发育不完善、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还存在不公平竞争,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等原因。
空置率达48%
“我国老年人大部分属于中低收入群体,服务购买能力整体不高。”吴玉韶告诉本刊记者,2014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均2061元。而以此次被访养老机构为例,这12个城市并不都是一线发达城市,被访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平均收费2201元/月,公办养老机构则为1919元/月,对于大部分老人而言负担沉重。
《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称,2014年,中国养老机构空置率达48%。
对此,课题组副组长、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老龄经济与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王莉莉解释说,目前养老机构在档次上分布不均,呈现“哑铃型”结构。
“一些民办养老机构设施简陋,空间狭小,服务水平有限;另一些养老机构则装饰豪华高档,收费高昂。”王莉莉说,“许多老人及其子女既不愿选择前一类养老机构,又无力承担后一类的高额费用。”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公办养老机构的核心职能是保基本、托底线。而当前,部分公办养老机构除了收住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政府托底对象外,还收住部分社会老人。
“由于对收住社会老人没有明确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的界定,导致一些低龄、健康、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入住公办养老机构,而部分具有刚需的失能老人、经济困难老人,却被排除在外。”吴玉韶说。
他认为,哪些老人可以享受政府购买的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要有明确的标准,为此,应建立全国统一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评估标准。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制度”。但截至目前,我国养老机构仍缺乏明确的分类管理。
对此,吴玉韶建议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分类标准和第三方评估机制。“譬如将养老机构分为自理型、助养型、养护型三类。”
“‘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养老机构要把调结构作为优先发展目标。”吴玉韶建议,既要大力发展城区中小型和小微型养老机构,也要重点发展养护型养老机构,还要推动农村敬老院转型发展。
“公立养老机构将持续长期存在,负责社会兜底,但民办养老机构将逐渐成为主体,档次分类将由哑铃型向橄榄型转变。”他说。
小型化、连锁化
养老机构的郊区化,也是亏损和空置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不断加剧的养老机构郊区化态势,使得老年人脱离原有生活圈,甚至割裂了他们与其他年龄层人群的交往,致使养老机构原本的隔离化特征更加突出。”吴玉韶认为,就地养老是未来养老的主要趋势。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曾于2014年对上海郊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进行专题调研,结果证明了老人对生活圈的刚需不可忽视。
该专题报告显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其心情和与子女联系是否密切正相关。与子女每天通话的老人中80.5%心情愉快,子女每日来探望的老人中88.9%心情愉快。
吴玉韶认为,未来养老机构的小型化、品牌化、连锁化趋势将更加明显。“未来的养老机构将尽可能社区化。”
早在2013年7月,民政部颁布《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规定10张床位就能办养老院,力图支持民办小微养老机构。
而在2015年4月的新闻会上,民政部新闻发言人陈日发更明确表示,民政部将继续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嵌入式社区小型养老机构。
“90%的居家养老需求和6%的社区养老需求,都是嵌入式社区小型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吴玉韶强调,小微养老机构单一网点很难实现盈利,需要扩大到几十家,实现连锁经营,摊薄成本才能挣钱。
但政策上仍有壁垒。比如,按目前国家政策规定,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不得设立分支机构”,难以实现连锁化经营。
缺地缺钱缺人
政府政策可以在哪些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和便利?
《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建议,新建居住小区要像建设幼儿园、中小学一样,按照一定的人口规模比例,配套一定规模的养老服务设施,并同步规划、设计与建设。要大力发展社区或街道养老,充分利用周边已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等,加快养老、医疗、教育、残疾人等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
如土地政策方面,各地政府将养老机构建设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布局,确定养老服务设施的土地用途和年限。
融资政策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创新信贷产品、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拓宽信贷抵押担保物范围,试验发行养老服务债券、设立养老产业投资基金、贴息贷款等,来满足养老机构的信贷需求。
而人才培养方面,这份报告建议国家借鉴“免费师范生”的经验。
孔伟告诉本刊记者:“医护人员的短缺已成为养老产业发展的棘手问题。民办养老机构的人员配置比重大致为,管理人员、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后勤人员约为3:2:9:3,医护人员仅占12%。”
近日,央行公布周小川行长署名文章《资本市场的多层次特性》,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周小川认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产生要依靠金融创新。其中,资产证券化就是金融创新的重要一环。
周小川在文中表示:“证券化中经常用到特殊目的机构,即人们常说的SPV (Special Purpose Vehicles)。在很多非金融专业人士看来,SPV似乎不是个好东西,因为很多金融乱象好像都涉及SPV,一些广为人知的金融市场上违规行为、诈骗性产品似乎背后都有SPV的影子。”
即便如此,周小川认为,“对SPV恐怕还是要一分为二地看,既要认识到SPV对于满足市场投融资需求、规避和管理风险、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好处,也要清醒地认识到SPV可能带来的问题。应该说,很多融资业务创新都是通过SPV实现的,SPV加上资产证券化在各国都有大量成功的实践。因此,SPV有其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在创建多层级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交易机制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城镇化加速发展已成为带动投资的新契机。“城镇化发展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会在未来得到稳定的回报,会使城市地价和租金提高,商业活动越来越繁荣,相应的其他税收也会提高,如果可以把未来可预期的收入挪到现在来用,可据此设计一个SPV。对于这个SPV,在我国现有条件下,通常通过向银行贷款的方式获得融资,也有发债获得融资的,以此来支持当前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在地方融资平台这个SPV里面,放的主要是城镇土地及其所代表的未来收益,并以此获得银行贷款。”周小川进一步分析称。
不过,周小川也坦言,“我们现在的地方融资平台更多地寄希望于这块土地未来的价值,借此偿还当前的贷款,这固然是一种SPV,但导致了很多问题。”(经济参考报)
境外投资核准制有望转为备案制
近日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相关部门正积极推进境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研究进一步减少项目核准的范围,下放核准权限,还将探索从现行“核准制”转向“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此前国务院总理曾表示,中国政府要进一步放宽企业“走出去”的条件。可以减少对有实力又有信誉的企业到海外投资的审批事项,或者是放宽审批额度。这一表述对业内而言无疑释放出政策利好——新一届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对境外投资审批制度的改革。
目前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管理仍是“核准制”,即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汇管理局三个部门核准为主,而改革总的原则是进一步放宽核准的权限。由此,将调整现有管理制度,探索更多转向备案制的新型管理方式。
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审批制度已经多次简化并实现权限下放。国家发改委2004年《境外投资项目暂行管理办法》,将原来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两道审批,改为只核准项目申请报告,标志着中国境外投资管理从“审批制”改为“核准制”。此后,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分别在2009年和2011年将大批核准权限下放地方部门。2013年1月,国家发改委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四川等省市开展了简化地方企业境外投资项目管理程序试点工作。有专家表示,从“审批制”到“核准制”再到“备案制”,应是中国境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的必然路径。(经济参考报)
光伏制造业规范条件出台
9月17日,工信部网站下发《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公告,在生产布局与项目设立、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等多个方面划定门槛,以便进一步加强光伏制造行业管理,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加快推进光伏产业转型升级。
行业规范条件要求,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光伏制造企业需具有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总销售额的3%且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
此外,光伏制造企业按产品类型在产能方面设定了准入标准,包括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硅锭年产能不低于1000吨;硅棒年产能不低于1000吨;硅片年产能不低于5000万片;晶硅电池年产能不低于200MWp;晶硅电池组件年产能不低于200MWp;薄膜电池组件年产能不低于50MWp。
文件同时明确了现有及新建和改扩建企业及项目产品需满足的生产条件,明确了光伏制造项目能耗、水耗指标;而废气、废水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大气及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
文件还要求,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企业及项目应当符合本规范条件要求。更重要的是,对光伏制造企业及项目的投资、土地供应、环评、节能评估、质量监督、安全监管、信贷授信等管理应依据《规范条件》。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及项目,其产品不得享受出口退税、国内应用扶持等政策支持。未来,工信部将在抽查,实行社会监督、动态管理的基础上定期公告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而针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企业及项目,将被撤销公告资格。(国际金融报)
陕西多项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
陕西省日前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若干意见》显示,陕西将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均按新建(改扩建)床位数,在资金补助、土地供给、税费减免、金融支持、医疗康复、责任保险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
据了解,社会资本可参与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兴办养老机构以及进入养老产业并提供服务产品。在资金补助上,对于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陕西将为新建机构每张床位一次性补贴3000元,改扩建机构每张床位一次性补贴2000元,由各级财政和福利彩票公益金共同承担。
据了解,截至2012年底,陕西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共548.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4.61%,高于14.3%的全国水平,且每年以约3%的速度递增。(新华网)
新三板试点扩容方案将出炉
近日,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副主任王娴在第二届金融街论坛上指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试点扩大到全国范围的具体方案即将出台,届时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申请到新三板挂牌交易。此外,新三板未来还有望开展优先股、资产证券化等创新试点,还将推出债权融资工具和股票质押贷款产品,以丰富挂牌企业的融资手段。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产业;机构养老;中国模式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105-01
1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概况
我国在世纪之交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3%,2009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67亿,占总人口的12.5%。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中国的老龄化较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就是“未富先老”,再加之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社会养老负担将极其沉重,形势异常严峻。
中国目前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我国居民的乡土观念、家庭观念比较牢固,老年人一般都乐意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今后的养老模式还应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但同时也要注意到,我国自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流动加速,“人们的工作地点和职业身份频繁更换,同时也导致了父母与子女两代人之间的地区分隔”,且大量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出现,中国人的养老观念和生活方式正逐渐转变,部分老人开始安于居住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是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即老人既住在家,又可以享受社区的服务设施提供的相关服务,兼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之长,是今后中国比较理想的养老方式,但就目前的发展来说,还受到各种条件的约束和限制,在短时间内不能大范围付诸实践。我国欲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机构养老虽然只是一种补充,但当今社会已经表现出对养老机构巨大的需求。
2 机构养老模式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机构养老是养老方式的一种,即“老人在养老院、老年公寓,可以得到全方位的服务和照顾,保健和娱乐也好”。而养老机构指的是一种实体,包括老年公寓、养老院、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中心、敬老院、社会福利院、临终关怀院等养老服务设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养老机构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城乡有社会福利机构39546个,总床位149.7万张。但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横向比较,则表现出极大的差距:我国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仅不到9张,而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为50-70张。然而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设施的愿望却相对较高,调查显示,城市和农村分别有20.5%和15.4%的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院,因此,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和现实之间形成了非常大的缺口。供需之间严重的不平衡如果得不到缓解将会引发老年人产生强烈的社会排斥心理,显然,这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将造成巨大的阻碍。
机构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发展依然不成熟、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
(1)养老服务设施总量不足,供不应求现象突出,养老服务设施的提供远远小于老年人旺盛的需求;
(2)养老服务设施的提供主体不明确,具体到哪方提供者应该承担主要责任,资金来源怎样分配,各自责任方面有何区别等有待定论;
(3)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于养老服务设施的提供问题认识不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养老机构的支持力度和各种优惠政策的落实程度低;
(4)养老服务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且针对性不强,对“社会福利机构”的定义过于笼统,具体的细节规定缺乏,多为意见性的指导,真正上升为法律法规的标准很少,纠纷案件的处理无法可依;(5)从业人员素质低,缺乏专业知识,人员亟待培训。养老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缺少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管理滞后,效率低下,此外,从业人员待遇低,工作的价值认同感不强,对于其职称和荣誉的评定也缺乏相关标准;
(6)志愿服务方面,全民参与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全社会互助互爱的联动效应,服务方式单一,机制不健全。
3 机构养老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机构养老作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补充,尤其应该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对于机构养老属于老龄事业还是老龄产业的定性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要根据养老机构本身的属性有区别地分析,除对少部分完全由政府出资建设、接收对象为社会困难老人,如城市“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户”的养老机构,较大成分上走老龄事业发展道路外,其他凡是带有微营利、营利性质的养老机构,应更大程度上走老龄产业发展之路,既要做好社会养老服务工作,又要在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显示独特的优势,达到一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平衡的和谐状态,探索中国模式的养老思路。因此,面对在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下存在的一些弊端和问题,我们要理清思路、理顺关系、逐渐完善。笔者试从经济学的宏观角度对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的职责进行分工,探讨各自的努力方向。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不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的责任,而成为一种社会公共需要。当前中国的养老机构可归纳为四类:政府办、社会力量办、政府与社会力量合办、民办。笔者认为,由于养老服务机构多为非营利性、微营利性,可以从经济学角度,将养老服务机构看做是一种公共物品,其中,完全由政府创办且为非营利性质、面向生活困难老人免费提供的养老机构为纯公共物品,满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限制。而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合办、社会力量办、民办的养老机构可以看做是准公共物品,因为此类机构并不是完全免费为老年人提供的,它们的存在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但多为微营利性质,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养老服务设施,同时兼具社会福利功能。准公共物品性质的养老机构是今后养老机构发展的中坚力量。
因此,政府在养老服务机构的提供方面应扮演引导者和调控者的角色,而非具体事务的操作者和实施者,政府要确保纯公共物品的提供,倡导、监督、规范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由于准公共物品性质的养老服务机构应为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我们要鼓励扶持第三部门的成长,“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形式兴办老年服务业”,兴办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机构,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而市场完全可以参与到养老服务行业,但要接受老龄产业风险大、回收期长、营利空间小等现实情况,为老龄产业扩宽融资渠道,逐渐建立长效机制,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2010年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政府有关部门将对“十一五”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执行情况及国情制定“十二五”规划。2010年11月1日将开始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继续发展,新的统计数据将引发应对老龄化危机新的思考,但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发展的自然结果,只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有条不紊地进行养老服务业的各项工作,我们完全有能力去应对日益强劲的“白潮”,用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解决有中国特色的银发危机。
参考文献
[1]沈立人著.中国弱势群体[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1):73-225.
[2]刘君德,靳润成,张俊芳编中国社区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263.
[3]张来武主编,台恩普,陶立群等著.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50-152.
近几年来,人口老龄化一直是社会舆论热议的话题,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称,“北京现在每天新增老龄人口超过400人。”按照这一增长速度计算,北京市每年新增老年人人数达到15万之多。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北京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247.9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9.4%;而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77.6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3.9%。
另据《2012年北京老龄产业研究报告》显示,北京市的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还将不断加快,预计2020年北京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400万,占总人口的20%左右;2030年北京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500万,占总人口的30%左右。
从数据上来看,银发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许多商人瞄准这一市场,开始加大投资,推动了一波养老产业投资的小。尽管对于国人来说,还不太能够接受养老院养老的概念,但对于独孤老人来说,入住老年公寓是较为妥当的安排。北京汇晨养老机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汇晨)五年前看到了这一市场需求,开始从事专业的养老服务工作。
“目前的养老公寓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国有福利院,一种是纯民营的养老院,还有一种是公有民营的养老公寓,我们就是公有民营的养老服务机构。目前的养老机构数量完全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昌平区的汇晨养老公寓早已全部住满,还有300多人在排队。”北京汇晨养老机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军告诉记者。
细分的养老服务
作为以养老服务为主营业务,在民政局注册的非营利机构,北京汇晨是公办民营养老机构的典型案例。赵军称,“我们在昌平区北七家和北苑的老年公寓都隶属于北京市及东城民政局,我们受其委托负责两机构的运营管理。”
作为提供服务的机构,各地民政局建设的养老公寓的使用方式有所不同,位于昌平区的北京市汇晨养老公寓收住的老人以自理型为主,北苑的北京市东城区汇晨养老公寓收住的老人以护理型为主。老年公寓的定位不同,其配套设施和服务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进入昌平区的汇晨养老公寓大门,就会看见一个大的室外活动场,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是老人室外活动场地,除了球场之外,还有一些安全的活动器械,室内有游泳馆和温泉池,供老人们平时健身娱乐。进入到老年公寓楼内,除了老人们的房间以外,两栋楼间走廊还有老人的阅读室、音乐室等房间。随后,工作人员带着本刊记者参观了老年公寓的样板房间,每间房都有厨房、洗漱间、衣柜和两张床,整个布局与酒店式公寓类似。
工作人员称,“在这样的公寓内,老人可以自己做饭,也可以在社区的食堂内吃饭。由于在这里入住的老人都有自理能力,除了每天例行的一系列保洁等服务以外,还为老人做血压、心跳等生理数据监测,以便及时了解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据赵军介绍,在这里入住的老人,其子女多在国外、外埠省市或是独孤老人,每个月均收取2,000多元的床位费,园内的娱乐设施都是免费供使用的。
与昌平区的养老公寓不同的是,北苑汇晨养老公寓是护理型机构,专门接收生活上难以自理的老人,已开业5个多月,目前入驻50多位老人。为了保障老人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每层楼的楼道都会设立门禁,外来人员无法进入,楼道的尽头有老人的用餐室和活动室。在公寓的住房内,记者看到其中的设施与自理型公寓有很大的不同,床的两边有护栏,床头安装了应急按钮、供氧设备,老人夜间有需要时,只需要按动按钮,护工就会及时赶到。每间房都有卫生间,工作人员会按时打扫。记者去采访时,刚好是老人用餐时间,护工将老人推到餐桌前,由专业护理员有序地提供餐饮服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老人远离子女,在心理上会感到很孤独,所以我们的社工部会定期地组织活动,让老人能够充分享受家的感觉。”赵军称:“这里的老人一般生活上很难自理,所以在护理方面的要求比较高,这里的床位费一个月2,000多元,护理费2,000多元,在市场上这样的收费标准算是不高的。”
赵军补充说道,“现在市场上有一些高端养老机构,收取的费用一个月七八千至几万元,对于政府需求和大多数老年人来说,解决不了根本的养老问题,这一费用很难承担,我们做的是大众都能接受的养老服务。”
艰难前行的五年
与国营福利院相比,像北京汇晨这样的公有民营养老机构也是需要资质的,赵军称,“民政局会面向社会招标,根据投标公司的资质进行审核,符合条件才能获得管理权。北苑汇晨养老公寓和昌平区的汇晨养老公寓都是经过招标获得运营管理权的。”
政府近些年来一直在想办法引入社会资源,加入养老的行业中来,但在经营中,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作为在民政局注册的非营利机构,尽管不用交商业税费,但与国有福利院相比,他们从政府获得的补贴要少很多。赵军说:“一般国有养老院每年都会有预算,我们只有通过床位费和护理费获得收入,以保证收支平衡。”
对于老年人来说,就近看病非常必要。老人为了节省费用,会选择医保范围内的社区医院就医,“经常有老人在入住前问我们,你们的医务室可以用医保吗?我们很难做到,在经营初期,公寓内有一间医务室,但没有纳入医保范围。纳入医保需要经过两个部门的审批,一个是民政部,一个是卫生部,两个单位没有一个统一的部门协调此事,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将昌平区老年公寓内的医务室纳入医保范围,期间给老人造成了很大不便。将社保引入公寓,对我们也非常有好处。”赵军称。目前,北苑的汇晨养老公寓与医疗机构合作,在一楼开设了社区医院,不仅保障了养老公寓内的老人健康服务,也改善了附近社区的医疗环境。
近两年,政府加大力度推广医养结合,2009年初,北京市下发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今后,本市普通型和护养型养老机构皆可获得补贴,政府将按照每张床位8,000-16,000元的标准,给予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资金支持。像汇晨这样的“公办民营”模式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也可按每月收住1名老年人可获100-200元的标准,获得补贴资金。
除了平时经营费用外,人力成本占到了很大比重。“社会上的护理学校很多,每年都会毕业一大批学生,但90%的不会从事这个行业。”赵军称。大学毕业的学生护理水平良莠不齐,一般的养老机构会从护理学校和家政公司招聘,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这个行业缺少专业的护理人才,我们每年花在人力上的成本要占到公司整体运营成本的40-50%。”赵军如是说。
深化养老服务市场
随着政府对养老行业扶持力度的加大,社会资源不断地被吸收到这一行业。以养老旅游、养老地产、养老保健等为噱头的项目在全国各地疯狂建设。在赵军看来,未来两到三年内,养老领域内的项目会出现井喷式的增长,但之后市场便会重新洗牌。尽管噱头很多,但真正从事养老服务的专业机构很少。“我们公司之前就接触过一个沿海城市以养老为目标建设的地产项目,项目建好了,不会打理,打算将我们吸引过去,盘活市场,经过我们考察,整个环境不适合于做养老,那些楼房现在还在空置中。”
从健康的市场经济角度来考虑,只有创造利益才能让企业更好地发展。北京汇晨作为民营的非营利机构,就其养老公寓本身是不能以盈利为目的的,但公司需要发展,在养老业务之外,正在进行着盈利模式的探索。赵军称:“目前团队400多人,医疗部、护理部、信息部、销售部、社工部等都已非常成熟,目前正在做更进一步的品牌推广。”
北京汇晨已开始在养老衍生品市场上大胆尝试。2012年12月,由汇晨与NEC中国共同开发的智能老年公寓信息化系统投入运行,生活在北京昌平区北七家汇晨老年公寓的500多位老人由此率先体验到智能的养老服务。“不管是从管理还是从服务的角度上看,信息化都是必需的。养老机构信息化管理系统包含了所有相关的服务项目,包括入住管理、护理服务管理、健康管理、娱乐餐饮管理、消费结算管理、老人信息管理、员工管理等。”北京汇晨老年公寓销售部经理满玉红介绍说。
赵军称,“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很早之前就想引入智能养老系统,但购买系统的费用很高,且不能贴近本机构的运营模式。于是我们与NEC合作,联合开发了这一系统,除了在我们的老年公寓使用外,目前正在向市场推广,有十几家机构正在洽谈当中。”
在国内有很多养老建设地产项目,但很少有机构可以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汇晨老年公寓已经运营了5年,有了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现在很多新建的养老项目希望我们能够参与进去,今后我们会以提供服务解决方案、加盟及委托管理等方式参与到市场中,以此扩大市场份额。”赵军如是说。
北京市民政局局长吴世民在2012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会接受采访时表示,“接下来北京将全面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立与物价上涨相适应的、适度普惠的养老调整机制。同时全面放开首都养老服务市场,鼓励企业、个人兴办养老产业,政府将提供政策、土地、项目和资金支持。此外,将竭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建立让老年人满意的平台和机制。”
养老问题,归根结底是社保问题。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养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健全的养老体系在国内还没有形成。赵军称,“国内的老年公寓体积比较大,日本的养老公寓很小,一般机构的床位不到100个,分布非常密集,他们的养老是直接和保险公司挂钩的,入住之后,养老的费用直接由保险公司为其支付。”而这种模式在国内还很难实施。
关键词:养老机构;建设;运营;管理
本论文获南京市民政局课题――南京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施路径研究资助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南京市养老机构建设经营管理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7日
一、引言
养老机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住宅,从老年人一般生活行为的变化剖析,养老机构不仅需要一个“无障碍”的成品居住活动空间,还需要公共性的服务网络、较齐备的医疗康复设施和休闲娱乐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这一点看,养老机构需要较大的投资资金。
养老服务本质上是一个公益性事业,其属性应是政府行使社会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作为投资建设主体,大力发展国有养老机构,以解决社会需求。伴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和资源的配置远远不能够满足这一发展趋势。因此,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将其一部分职能转向社会经济组织,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投身老年服务事业,借助社会力量投资,进行市场化运作,加快老年服务产业的发展,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办法之一。
中国老龄化已使养老建设管理的任务提到议事日程。我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了老龄社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5989亿人,占总人口的12%。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老龄化程度将达到17.17%;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程度将达到30%以上。
二、南京市养老机构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南京老龄化现状。南京市2010年末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将达到116万人,占总人口的14.36%,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15.8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3.67%。预计到2015年末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150万人(152万人),占总人口的16.42%,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将超过20万人(20.8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3.75%。“十二五”期间老年人口年均增长7万人以上,年均增长率高达5.36%,是同期总人口年均增长率(2.68%)的两倍。家庭结构小型化与空巢化加剧,失能老年人大幅增加等特征日益凸显。(图1)
2、养老机构供给现状。截至2010年底,南京市养老福利机构共有257家,床位总数为27,408张,每千名老人床位拥有率25.1张。(表1)
3、南京市养老机构建设运营管理问题分析。目前,南京市内政府公办的养老供给服务覆盖面、基础设施、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均未能满足目前的需求、公办民营、民办民营是未来养老机构发展的主流趋势。养老机构越来越倾向于“福利性事业、市场化经营”的特殊服务,结合调研实践对南京市养老机构建设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1)机构空间利用率不高,成本相对较高。养老机构具有“一低二高”的特点,即低容积率、高比例公建设施、高要求的养老服务。公寓内设旅设备、规划设计、安装方面都要结合老年人的特点,卫生设施、呼叫系统、家具、空调、电视、淋浴器等一应俱全,绿化率较高,造价高于普通住宅。
至于投入使用后的维护成本,更是一项重大开支。由于老年人使用时不够科学,水电等固定设施维修率比正常使用要高得多,各项维修成本逐年上升,占据整个经营成本的重头,五六年后还将面临报废添置的问题。绿化维护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人工、财力投入也将不少。
降低经营成本可以有效依托共用资源,如医院的医疗保健服务、共享政府配套设施,三产收益补充收入等,抓好早期投入,真正达到以园养园的目的。例如,南京颐鹤养老机构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相依托的方式,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并且将养老机构外层门面房租给苏果超市和其他经营团体,拓展三产收入,从而补贴养老公寓开支。此外,根据现实情况,在养老机构的开发和建设时要适当增加低价位的养老床位,考虑中低收入者的经济承受力和需求,使养老机构面向更多的需求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南京郊区养老公寓入住率不高的问题。
(2)人力资源要求较高,整合优势尚未发挥。高素质、专业化的养老护理工作人员是养老服务的重要保证。养老机构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树立品牌意识,相应的人力资源要求也较高,应该雇佣来自于护理专业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24小时全天候,这是养老机构的一大亮点。但目前南京绝大多数养老机构的护理员是来自周边农村落后地区中年女性,流动性大,专业素质低下,1,500元以下的月收入无法吸引专业护理人员。
其实对于人力资源可以尝试灵活多样的用工方式,做到既不失养老机构优质服务的特色。又能合理配置人员,适当降低人员支出成本。
养老护理员可尝试年轻大中专毕业生与基本生活护工相结合的用工模式,生活护工大多来自城市周边农村地区,受文化素质的限制,用工成本较低。用工方面主辅搭配,在医疗护理方面发挥专业人员的特长,在生活护理方面发挥护工不怕苦、不怕脏的特色,做到优势互补,互惠合作,既不失专业的本色又节约了人员成本。
增强激励机制,实行养老护理片区包干,通过老人的服务满意度与工资水平直接挂钩,促使服务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待遇,增强其工作积极性。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每个职工有业绩评价的自我参与意识,增强团队意识,共谋养老机构的发展。
(3)风险安全管理存在较大的不可预测性。入住老人的安全问题是养老机构一项重点工作,意外的跌倒碰伤、老人因病去世等情况在所难免,由此而使养老机构陷入法律责任的尴尬更是无法避免,此类高龄老人又往往不属于保险机构的投保范围,损失只能有养老机构承担。在北京的各个基层法院里,几乎都有养老机构因老人摔伤、摔死、噎死等意外事件而成为被告的。养老机构在顺利运转的情况下,不得不考虑这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
防止入住老人的意外伤害发生和提高应对风险能力是重中之重,避免风险成本。养老机构是弱势人群聚集场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相对较大,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与家属做好事前的沟通和责任划分,并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加强对老年人的日常护理和管理,同时要切实防止和杜绝意外伤亡事故发生,一旦出现突况,当班工作人员要按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进行切实可行的操作,迅速进行必要的补救和抢救,节约不必要的开支。
三、推动南京养老事业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
综合养老机构投资建成的各个方面,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共同参与是老年公寓项目理想的投资运营模式,但在其开发、运营管理过程当中需要政府强有力的组织管理,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的手段去统筹解决。
1、政府划拨专项资金,作为专项工作落实。政府重视的同时调动全社会积极性,支援银发工程建设。对符合城市规划的新办福利机构项目,由发改部门优先审批立项,并减免相关费用。福利机构的建设用地,由国土资源部门优先安排指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符合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的,应予划拨供地。对社会力量兴办的福利机构,市权范围内的征地及相关规费减半收取;各级政府投资兴办的福利机构,征地费用按最低标准执行,市权范围内的规费全免。
养老事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社会各部门通力协作,盘活存量,开发增量。南京市政府在2006年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动员社会加快发展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在规划立项、资质审批、税收规费等方面推出了养老机构兴办的优惠条件。此项优惠条件同时涉及规划、建设、税收、水电等多个部门,需要打破部门壁垒,使各项配套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2、规划到位,打造适合老人的居住环境。步入老年后,人们逐步年老体衰,通道应首先选择采用无障碍设计和电梯。步行楼梯的踏步高要减小,再辅以适当材料和高度适宜的扶手方便老人上下。入口和走廊设置坡道,电梯门应当宽于0.8米长,方便轮椅通行。
此外,还应留出足够大的环境适宜的公共空间满足老人们的社交活动需求和健康的精神生活。根据老人们的活动特点,公共空间主要包括餐厅、公共卫生间、娱乐活动室、会客室、学习或聚会室、健身房、电脑室、公共绿地。
3、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一流软件环境。高水平的服务是养老公寓不可或缺的软件设施,特别需要完善的日常生活服务。日常服务在西方国家里做得十分成功。日常生活服务是老年人最基本的需要,这种服务也应该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比如,为老人买菜做饭、洗衣、打扫卫生、上门修理、陪老人聊天、白天照顾、夜间护理等。为确保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能够得到高质量、全方位的照顾、服务,应长远规划,培养高学历的专业养老护理人员。
四、结论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南京市养老机构的需求逐渐增加。在目前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养老院建设运营过程存在着各种问题,需要通过政策、资金、规划设计等方面综合统筹解决,使得养老院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EB/OL].http://finance.省略/g/20
060224/16202371191.shtml,2006.2.
[2]南京市民政信息网[EB/OL].http://njmz.省略/www/mzj/zcfg2-4-m
b_a390811273754.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