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93-02
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主要侧重的是对学生基础语言认知能力和语文欣赏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们需要在语文教师的系统教学中,逐步学习高中阶段的各类语文知识点,包括对散文、说明文、诗歌等类文体进行不同程度的解析和意义情感的欣赏。
语文教师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一方面会在课本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完善和丰富教学资料,指导学生对语文文化常识的积累;另一方面还需要明确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完善课堂教学的形式,在调动语文课堂教学范围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改变对语文学习的不重视态度,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考虑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师往往需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巧妙结合,并借助外在的教学环境或教学资源,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积累,笔者认为,针对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1.以课本教材内容的教学促进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根据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安排,语文教师往往会对学生进行课文中字词、语句的梳理和讲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和赏析课文中的相关主旨和意蕴。学生们在语文教师的课堂指导下,一方面会不断拓展对语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文本解读的能力。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课时进行语文课文的教学,指导学生们在课文的学习中了解每位作家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意义。学生们在此过程中,既可以体会到作家对各类文体的情感表达方式,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语文课本内容的综合把握。例如,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人教版第一单元的内容时,针对单元中的《沁园春・长沙》、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四首诗歌,语文教师除了向学生们讲解现代诗歌的不同派别特征和风格,还应该进一步指导学生们深入诗歌内容,学习和了解诗歌中的各个意象涵义以及诗歌的绘画美、建筑美以及音乐美,感受中国现代诗歌的新特征。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本教材内容的教学时,还应该注意对学生文本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前任务的形式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查阅资料达到对课文背景和内容的简单了解。与传统的单一教学不同,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到所学课文中作家的生平、代表作及作品的写作风格,并对文中的重点生字词做出标记。最后可以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文中细节问题的疑问或思考。这是对教师课堂教材教学内容的细化和延伸,能够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也实现了集思广益,调动学生解读文本的自学能力。
2.利用语文写作教学锻炼学生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高中生在教师的教材内容的教学指导下,往往会了解和掌握到一些基本的文体风格和作家写作范式。而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语文教师除了调动学生自主解读文本的能力以外,还可以通过语文写作教学的方式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从而推动他们语文综合修养的提高。针对高中生的语文写作教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实施。
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安排一定的课时向学生们讲解高中语文作文的写作要求、写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学生们只有在明确要求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才会在将来的高考中避免达不到要求而造成作文走题或跑题的写作失误。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写作的伊始,指导学生明确了解高考作文的写作范式,在字数、错别字、文体以及主题方面尽量达到标准。
其次,高中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语文写作训练,在高中阶段进行写作的时候,往往是对作文思想和表达方式的拓展和升华,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做好引导和批改建议的工作。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安排一定的作文任务,鼓励学生阅读和学习优秀作家的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构思和创作能力,做好对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等形式的语文写作。这种类型的写作教学,既能丰富和深化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化学生对语文写作创作的兴趣。
3.通过语文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除了上述教材内容的教学和语文写作的教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丰富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效率,从而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
首先,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可以鼓励有不同兴趣的学生投入到校内或校外的语文活动中,这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既是对学生专业兴趣的调动和锻炼,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例如,书法类比较优秀或擅长的学生,可以在活动的参与中,拓展语文学习的视野,并进一步认识到不同层面的书法写作特色,从而激励自己的书法写作向着更加完善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语文写作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活动,进一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并结交到志同道合的写作朋友,拓展自己的写作视野;语文表达能力突出的学生可以参加相关的语文辩论类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到丰富的中国和外国的语文常识,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语文修养。
关键字:高中语文;教学语言;有效
1.引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当老师的人,绝无例外的要学好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语言是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依赖于教学语言来向学生传播知识、反馈和交流信息,也是通过教学语言来表达情感,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由此可见,教学语言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不仅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示范,还是教师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工具。另外,教学语言也是师生进行互动的桥梁,它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总的来说,语文教师有效的教学语言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开阔的教学境界,使不同生命体之间进行平等的精神对话,促进教学的现代化与审美化,直接且深刻地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 高中语文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语言不够规范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常用“那个”、 “这个”开头,并频繁使用“我们知道……”“也就是说……”等等这些语句,结尾也总喜欢加上“对不对”或者“是不是”等词语,这些话语在教学中重复出现让人感觉拖沓。在语速和语调上,有的老师说话过快,学生无法听清其要表达的意思,有的老师语速过慢或者语调低沉,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还有的老师语意跳跃太快,让学生不知所云,这些教学语言都很不规范。另外,若教师的课堂导入语较刻板,或者平淡无趣,根本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教师不规范的教学语言急需加以改进,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其自身素质更应不断提高。
2.2教学中存在很多无效的提问
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提问是整个课堂的中心环节,教师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在一些语文课堂上却存在不少无效的提问现象。比如,有的老师刚开篇就问“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由于学生还没有对课文有全面的认识,根本无法回答,必然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还有的老师提问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自然也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有部分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针对性过强,对象仅限于优生,忽略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照顾,长此以往,便很容易挫伤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最终无法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2.3老师的教学语言刻板
有的老师对课堂上的问答过分强调标准化,当学生的回答与老师手中的答案不一致时便被否定,这样必然会打击学生的信心,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本来活跃的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死气沉沉,最终导致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愿教的僵局。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具有人文性,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学生的认知固然存在偏差,但他们的见解并非全无道理,俗话说,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本就应该见仁见智,教师应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并积极引导。
3.提高教师教学语言有效性的方法
3.1转变观念以实施有效的教学语言
语文教师应重视教学语言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并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语言的水平。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以往“一讲到底”的陈旧教学理念必须转变。现代语文教学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上,教师应想法设法与学生交流、互动。另外,教师还应将“教学”转变为“教思”,不仅要传授学生语文知识,还应教会他们如何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3.2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
首先,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语言水平。由于每个老师加强语言修炼的重点不同,语文教师应该正视自己教学语言存在的不足,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根据自身的特点来修炼语言,这样才能使教学语言得到真正的提升。其次,教师应认真学习语言,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尤其要重视语言的学习。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其中多听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和看教学案例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欣赏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时,摸索出他们有效教学语言表达的规律,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语言。另外,教师还应美化自己的教学语言。优秀的语文教师能以语言来影响学生,以自身的魅力来获取学生的认同,他们清晰纯正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和畅达完整的语流都将使学生成为快乐的享受者。因此,美化教学语言对教学效果也能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控制论 课外阅读 文学作品 指导调控
2006年12月,我校申报了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与调控的研究》,2007~3月,获汕尾市教育科研办公室立项。三年多来,按照课题计划与方案,我们作了大量的具体工作。现已进入结题阶段。兹将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验的背景
1.“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
根据大语文教学观。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而课外阅读正是语文学习的过渡,是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和桥梁,因而它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体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相应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3.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在语文学习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阅读门庭冷落,再加上多元化时代里影、视、歌的繁荣,文本阅读面临多方面挑战。现在的高中学生普遍存在课外书籍阅读量少、缺乏老师和家长的指导、随意性很大等问题。
基于以上诸多原因,我们认为。高中阶段必须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尤其是古今中外名著阅读,使广大高中生广吸收,厚积累。语文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二、实验步骤及成果
(一)实验步骤
1.调查分析学生课外文学作品阅读现状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学生对阅读能力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学生对阅读能力的认知程度是我们这次调查首先关注的问题。课题组于2007~4月对全校的2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课外文学作品阅读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中生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现状并不理想。表现为:阅读时间少,阅读量小;阅读内容档次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分清主次
(1)教学大纲推荐(高中部分)书目(20种)。《论语通译》《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哈姆莱特》《堂吉诃德》《歌德谈话录》《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普希金诗选》《泰戈尔诗选》《老人与海》《谈美书简》《匹克威克外传》。
(2)配合教材介绍书目。学习节选介绍全文。如学习《林冲风雪山神庙》介绍《水浒传》,学习《宝玉挨打》介绍《红楼梦》。
(3)补充介绍现当代中外名篇。钱钟书小说《围城》,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诗歌《乡愁》,舒婷的诗歌《致橡树》,余秋雨的散文《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等。
另外,我们还结合时尚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增强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免疫力”,体会文本阅读的妙处。由电影《花季雨季》介绍小说《花季雨季》,由韩寒现象介绍《三重门》,由《人间四月天》推荐徐志摩的诗集。
3.指导学生明确阅读量和阅读时间
如果课外阅读的量过大,成为学生的负担,就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阅读量不足,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我们以语文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外阅读量为依据,“高中一年内自读五部以上的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高中三年累计的话可达450万字。我们如果每天阅读15分钟,那么每月可以阅读半本书,一年可以阅读5本书,中学六年可以阅读30本书,这样才能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得课外阅读的任务落到实处。
4.为学生举办文学讲座,指导学生组织“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研究性学习活动
为了提高我校学生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学作品创作能力,课题组郑旺吉、黄泽镍、蔡赞生等老师分别为学生举办了《人教版“课外文学名著导读”解读》《散文鉴赏的理论与方法》《中学生与文学创作》等文学讲座。均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同时,指导学生组织“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研究性学习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学生阅读课外文学作品的兴趣与自觉性,提高了学生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学作品创作能力。
5.组织学习控制论原理,具体运用加强阅读指导
控制论原本是关于生物系统和机器系统的控制和通讯的科学,我们用来研究高中生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调控与指导上,使研究过程更富有科学性。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把研究目标通过具体的研究内容体现出来,按照运筹学的观点,对事物运动的程序安排有科学的线性规划,在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主要成果
1.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理论探究与实际操作,课题组成员基本掌握了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的方法,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加以推广。课题组成员撰写了相关的研究论文(课例)。参加汕尾市教育教学论文(课例)评选,获得良好成绩,其中三篇发表在语文核心期刊上。如郑旺吉老师撰写的《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文学花园》荣获汕尾市2007年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2009年3月发表于《中学语文》;《浅谈散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获2009年度二等奖,2010年1月发表于《中国校园文学(教研版)》;《巧妙化用古诗名句,增强作文文化底蕴》2009年12月发表于《中国校园文学(教研版)》。蔡赞生老师撰写的《语文课中教9币的动情与传情》获2008年度一等奖,《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获2009年度三等奖。沈心燕老师撰写的《体验“四美”――鉴赏古典诗歌》获2009年度一等奖,邓瑶旋老师撰写的《古典诗词教学中的美育初探》获2009年度二等奖,林少豪老师撰写的《现代诗鉴赏教学三步读》获2009年度三等奖,黄小萍老师撰写的《谈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获2009年度三等奖,林学辉老师撰写的《古典诗词研究性阅读教学案例》获2009年度一等奖。郑旺吉老师的文学鉴赏课《古典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寒风吹彻》分别于2008年12月和2009年11月在陆丰市高中语文学科教研会上举行公开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白居易《花非花》诗意探究”于2010年4月荣获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选修课观摩课二等奖。
2.通过阅读相关研究书报和上网搜索等各种途径,搜集整理了各种文学体裁阅读鉴赏理论与方法指导、课外文学名著导读、课件和课外文学名著电子书籍、“电视文学”“百家讲坛”等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视频材料,充实了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教学资源。
3.实现了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课题组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撰写了《郭敬明小说对高中生的影响研究报告》、《绝美之下的短暂》、《解读曹孟德》、《读书就是生活》、《纪念海子――向死而生》、《乞丐也有出头的一天》、《课文中的爱情》等读书笔记,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获得良好名次,并发表在各类报刊上。
4.实验班学生基本上实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提出的要求。学生在考场作文和课外练笔中创作了数量可观、质量上乘的文学作品,其中有不少作品荣获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比赛一、二、三等奖,部分作品发表在各类报刊上。
三、反思与展望
当然,在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时,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同时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1.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学生,或多或少心存顾虑,在课外文学作品阅读活动方面时间、精力、财力的投入不够,缺乏真正的自觉和热情。
2.在我们对学生进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文学熏陶。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审美观受到了冲击,一些“前卫”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对学生的影响都是较大的。因而在欣赏一些佳作时,学生对其中所传达的一些观点、人物的行为感到不可理解甚而嗤之以鼻,因而对这些作品失去了兴趣。这些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传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不理解,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有待引导。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科学素养 作用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科技产品的日新月异,是这个时代的典型标志,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够深刻体验到高科技带来的震撼。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科学素养绝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关乎他的生活质量、社会地位,当然也不是他个人的事情,而是影响和改变整个国民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大问题。
公众科学素养主要指人们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过程及方法、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的认知程度。一个国家国民科学素养的普遍水平,不仅影响到该国的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而且有效影响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因此,几个杰出的科学家虽然能够给国家带来声誉,但是不能带来国家整体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的腾飞,要使国家科学技术的取得极大发展、经济获得腾飞需要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科学素养。对于我国来说,现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这就对普通国民的科学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这样说,公众科学素养关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但是我国国民基本科学素养并不是很高,中国科协进行的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3.27%[1]。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相对应的是,我国公民的基本科学素养并没有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此,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的科学素养,将对我国社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及实现全面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语文作为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以同化现代化的书面语言交际规范和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心理为任务的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弘扬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和吸收各文明的优秀文化,对提高我国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能力、科学技术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但是,长期以来,各级教学机构和任课教师更重视语文的人文性,经常忽视语文教学在科学素养的养成方面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改善语文教学在提高国民科学素养中的作用。
1.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是高中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的基本目的。现行的语文教材,涉及天文、地理、生物及其他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课文比比皆是。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关注文学性,往往忽视文章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科学世界观的培养,是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不充分,不利于学生科学兴趣的养成,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在保证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将文中科学知识合理传授,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学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感受科学的洗礼和熏陶,提高科学素养。
如教学《飞向太空的航程》这篇文章时,正常地引导学生学习规范的结构特点、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体会其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关注科技新闻的习惯,激发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取得的进步产生自豪感。除了这些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也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现有的物理学、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查询学术、科普期刊,初步了解各种飞行器基本技术参数,设计规格及其相关的物理学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航空航天的热爱。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对科学进行初步探究培养科学兴趣,在他们心中打下对科学的信仰和热爱科学的坚强情感基础。教师通过使语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素养。结合理科相关科目,比如物理、化学和生物,促使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质的提高和飞跃。
2.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学生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各级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和目的,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伟大使命。写作是一个创造性极强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和至高目标。通过写作教学,教师要教会学生在作文中树立创新思想,写出个性,彰显理性。《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3]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也是创新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出赏心悦目的文章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写出的文章就会空洞无物,缺乏吸引力。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关注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将是语文教师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形成,实际上是成长经历中的表象刺激的作用。想象力是从旧的形象中分析出必要的元素,按照新的构思提高到词语描绘的水平、整合到新的形象实现质的升华。学生成长的经历中积累的各种形象越多,通过各种学习获得的自然科学知识越丰富,就会为想象力构建丰富的资源库,使学生站位更高,视野更广阔、想象力更多彩。体现在写作中,学生更有机会写出有思想、有深度,符合科学思维、有严密逻辑的好文章,将有助于学生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
3.提高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
现在各级学校的教师已经实现公开招考和聘任,操作起来一般不少于两个过程:一是笔试,内容为考核教育学、心理学、相关专业教学案例,也有增加教育法和教育热点问题的时候,主要考核的是应聘者应该具备的教学基本能力素质。
二是面试,内容主要为提供10分钟左右的时间,应聘者采用说课或试讲的方式,有时还可能进行一些技能测试。重点考察应聘者教学内容的熟悉应用能力、课堂掌控能力及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般由地市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报名应聘者要求有教师资格证和中文、语言等相关专业。在教师聘任过程中,可以扩展到理工科的相关专业参加语文教师的应聘。通过这些语文知识丰富、文学修养高的理工科学生的加入,可以加强语文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各地教师的选拔和聘用在不断探索发展,正在日趋完善,这对于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快速提高,当然对语文教师队伍科学素养的稳步提高均有巨大的推动意义。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体现在日常会话的方方面面,缺乏科学素养将变成新时代的文盲难以适应时展社会的需求。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在强调人文素养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科学素养,树立二者并重的观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认识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工作学习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不断学习各学科基本科学知识,特别是出现在语文课文中的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背景。
学校应该积极推进教师参加各种进修班、利用好网络资源,比如“慕课”(MOOCs),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发端于过去的那种资源、学习管理系统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4]。学校应该为教师的进修和培训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设立细化的奖励机制,在教师职称晋升、业务考核中体现支持。切实使语文教师认识到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提高他们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肖庆.技术价值的考量与影视艺术的未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2):29-34.
[2]刘立忠.语文学习力的培养与学生的终身发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02:14-15.
――冯尚暾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28年的追求坚守,28载的修炼沉淀,临夏回民中学的语文教师冯尚暾,渐渐成为师生有口皆碑的魅力老师。
勇于创新,刻苦钻研教学理论,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课堂上,时而是师生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热烈讨论,气氛紧张有序;时而为一个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时而为一个难解的问题苦思冥想,全班寂然无声。冯尚暾引领着学生在交流中发散思维,在诵读中感悟韵味,在沉思中吸取别人作文的长处。“语文课这样上,学生就解放了。”一次公开课上,专家这样评价道。
在讲台上挥洒自如、“出神入化”,靠的是冯尚暾的“台下”功夫,是他长期勤奋钻研和用心探索的结果。多年来,他广泛摄取“他山之石”,开阔视野。他既研究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的“课堂民主化”,也曾反复实践过上海特级教师于漪的“情感教学法”,写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他也了解焦点时事和流行时尚,潜心学习多媒体教学技术,并恰到好处地融合于教学之中。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高效利用课堂45分钟,冯尚暾总是课前认真备课,认真领悟新课标的要求,在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选择灵活多样而有效的方法,力求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指导学生具体又有针对性,施教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不断改进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讨论、消化、吸收。
冯尚暾的课堂被学生们称作是自由空气最浓厚的,其中最为学生称道的还数他上的作文课。在学生们的记忆中,冯尚暾上作文课,从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训练,他总是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找到自我、表现自我。
冯尚暾常说:“作文立人,首先要让学生的作文形成自己的个性,老师要给他们提供张扬个性的环境……”正是基于这一教学理念,他班上学生的作文虽有精有拙,却无不充分表现出各自的个性,这些作文或笔锋犀利或婉约可亲,或朴实或华丽……一届又一届的写作尖子生脱颖而出,据介绍,至今冯尚暾辅导学生发表作文160多篇,获奖200多篇,获指导奖30多次。2009年5月辅导学生马宏志等所做的《关于临夏县莲花花椒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获第25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科学竞赛三等奖,2011年5月辅导学生马俊华等所做的《对中学生作文问题的调查报告》获第26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科学竞赛三等奖,2015年4月辅导学生他林辉等所做的《关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获第30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科学竞赛二等奖。
关心爱护学生,
班主任工作扎实细致,赢得师生好评
冯尚暾担任班主任工作14年,班主任工作成绩突出。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关心、爱护原则,着眼集体,针对个性,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也会做的事情,而教育只有人类才能做到。”冯尚暾常说:“教师,仅有爱心是不够的。爱学生是任何一个合格的教师都应该也能够做到的,但是如何把这种“爱”转化为教育的力量和艺术,是普通教师与优秀教师的重要区别。一个成熟的优秀教师就是要善于把自己对学生慈母般的情怀,转化为教育的能量和教育的艺术。智慧的教师,就是要善于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同心之人,能够彻底清除代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让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一起跳动。”
为此,冯尚暾总是像最诚挚的知己、最可亲的朋友那样,对学生耐心地倾听、真诚地理解、愉悦地接纳、心贴心地建议。他对学生从来不居高临下地说教,他常跟年轻教师讲,老师就要像对待荷花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
冯尚暾在班主任工作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他常常利用主题班会文体活动及所教语文课,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从养成教育入手,强化日常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加强国情教育、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单靠学校是不行的,必须充分调动和运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冯尚暾说道。
为此,冯尚暾重视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工作,积极主动与家长通过电话、家访等方式进行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也向家长汇报其子女在校的情况,争取与家长的教育思想达成一致,对家长提出的意见及时处理并向家长反馈,这一做法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尊重。
爱优生易,爱差生难。没有发自内心的大爱,根本无法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爱若子女。在冯尚暾的眼里,学生就是一群性格各异的孩子,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在他看来,越是所谓差生越需要关爱。在他从教的28年里,把更多的关爱给了“学困生”和“贫困生”。哪位学生最近厌学情绪严重,哪位学生家里出了困难,哪位学生身体不适,冯尚暾都一一记在心里, 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用关怀和爱心,让学生感受着生活的温暖。所以,无论男生、女生都愿意把心事向他倾诉,不愿意向父母讲的话,也跟冯尚暾讲。
由于措施得当,工作扎实细致,冯尚暾所带班级在学校综合评比中,多次夺取流动红旗,在升学考试中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所在年级也被评为优秀年级组。
积极总结教改经验,
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成绩显著
冯尚暾在平时十分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善于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认真思考,努力做到学以致用,自觉把新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积极撰写教学随笔、教学案例、教研论文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根据教学实际,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工作,积极总结教改经验,推进了校本教研和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作为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小组成员,冯尚暾所带的课教学效果好,教学成绩突出。教育教学和教研成果获奖70多项,其中《关于教师对学生发展性评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获全国中语会中学论文大赛一等奖,《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获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育反思大赛一等奖, 2010年4月《高中作文教学创新策略例说》获甘肃省教科所、甘肃省中语会论文大赛二等奖。2010年9月《研读高考佳作,打造高分作文》获首届当代教育杯论文大赛二等奖。
同时,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规划课题3项(获奖5项),主持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子课题4项,临夏州重点规划课题1项。“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研究》2009 年10月通过甘肃省规划办鉴定,鉴定等级为优秀。主持研究的甘肃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研究》2011年10月28日通过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鉴定,2013年7月获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综合成果二等奖。主持研究的“十一五” 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研究与实验”子课题《新课程作文教学创新策略探究》2009年11月通过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鉴定,2013年11月获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综合成果一等奖。
面对这些取得的成绩,冯尚暾深有体会地说道:“搞研究需要有三劲。没有钻劲,就深不了;没有拼劲,就干不了;没有韧劲,就干不好。”这三劲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语文教学的喜爱,对教学研究的挚爱。
冯尚暾深知高中语文教学不能仅靠单兵作战,需要培养青年教师,甘做人梯,培养梯队,长江后浪推前浪,喜看后浪超前浪。他为青年教师成长愿做唱戏的舞台,攀登的肩膀,幕后的服务员。冯尚暾按学校安排培养青年教师3名,帮助新教师解决教学上的疑难问题,为了使新教师能早日成为教学骨干,真正做到了言传身教,先后指导、培养的马平、马孝明、马小云等青年教师在学校开展的赛课、说课活动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在年轻同事眼里,冯尚暾既是益友也是诤友,是师傅也是学生。他既与年轻教师帮教结对,给他们指点迷津,又能放下身段向年轻教师虚心讨教,学习年轻人的创新与活力。他学高身正,锐意进取;他像一团火点燃年轻人进取的心;他上善若水的人格魅力感染着与他接触的每一位年轻教师。
菁菁桃李,悠悠我心,在28年的教学生涯中,冯尚暾只知道把班里的孩子装进心里,一心为他们的成长着想;他只知道用忘我的工作去弥补教师生活的单一,把工作当作使人得到快乐的方法。至于荣誉,他无暇去想,更没有刻意追求。
但是,荣誉却追随他而来。2011年6月冯尚暾被评为甘肃省骨干教师,2011年7月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评为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2011年12月被省教科所评为“甘肃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12年2月被省教科所聘为“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学科教学研究专家”,2013年9月被临夏州委、州政府评为“临夏州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6年被评为甘肃省第三届陇原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