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残疾人心理疏导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洛阳曾经兴盛一时,素称“九朝古都”,实际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源头,道学首创于此,儒学渊源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理学根植于此。而传承至今的“洛阳三绝”――龙门石窟、牡丹花会、洛阳水席,更给这个城市平添了几许魅力。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北依黄河,洛、伊、廛、涧四条河流于境内纵横蜿蜒。现辖1市8县6区,总面积1.5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632万。其中残疾人31万,占总人口的5%。
洛阳市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于1990年,为正县级规格。现全市15个县(市)、区,193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建立了残疾人组织。
市长寄语
洛阳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宽疾、恤贫”的传统美德,在这里不断得到继承和光大。新的世纪,洛阳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的现代文明。让残疾人充分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要为弱势群体提供同等的生活和工作机会,考虑他们的特殊需求,为洛阳市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我们不懈的努力。
――洛阳市市长
洛阳走笔
洛 阳 印 象
第一次来到中原腹地,就一头扎进了九朝古都洛阳。
都知道洛阳牡丹好,据说牡丹花开的时候,千种颜色,万般姿态,人人景仰,个个惊艳。不幸我们去时乃隆冬季节,牡丹的枝条上连一片叶子也没有。于是洛阳的牡丹也就如洛水之滨的仙子,因为不能亲见而愈加令人神往。
不知道洛阳的梧桐也好。街上两排三排地立着,在一片烟霭朦朦中,挺拔俊朗,迎来送往。于是惊叹园林城市果真名不虚传。
都知道洛阳有座龙门山,山上的卢舍那大佛以丰润的微笑征服了全世界。我们像所有的朝拜者一样,表达我们无保留的赞美。
不知道洛阳每一寸土地都负载着文明与历史,也许我们居住的宾馆下,就隐藏着一座古代王家的陵园。于是注视着脚下的土地,每行一步必战战兢兢,心怀敬畏。
在这样一座城市,我们见到了一个人和他引领的群体,见到了他们做的事情。这个人是市残联刘峥伟理事长,这个群体是洛阳市各级残联的工作者和那些热心残疾人工作、关注残疾人的人。他们做的事情,犹如一座宝藏。我们不能全面地挖掘,只能是碰到什么挖什么。已经是满载而归,惊喜万状了。
理事长访谈
男人的对话
1月5日,2004年的第一个星期一,晨,7点刚过。
郑州火车站出站口。
空气真好,即使在这最寒冷的季节,感觉到的也只有舒适。河南省残联宣文部的吴霄部长和洛阳市残联的方宝智部长早早来接站,握着他们温暖的手,就更感觉惬意。随着他们走向等待已久的汽车,刚放下行李,方部长说:“我们刘理事长也来了。”
刘峥伟?从洛阳赶过来?我们到洛阳采访是在最后一刻才敲定下来,临行前匆忙了解了一下洛阳的情况,只知道了刘峥伟的名字,只听说他是一个残疾人理事长。他亲自从洛阳赶过来了?
跟着方部长,我们走向另一辆汽车,车门迎着我们打开,一个人安然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向我们微笑着,肤色异常白皙,在初升的冬日朝阳里,他的眼睛眯缝着,更显得狭长,我赶上一步握住他的手,那手,柔软而柔和――“像女人的肌肤、女人的眼睛和女人的手”,我心里说。我知道,这就是刘峥伟了。
但我不知道的是,稍后,当刘峥伟“走”下汽车――他已经不可能走了,他是被人抬下来的,直接抬进轮椅――我才发现他的残疾程度是如此严重,他是高位截瘫,已经完全丧失了行走能力。
而我更不知道的是,就是这个重度残疾且极具阴柔外表的刘峥伟,却义无返顾地承担起了重任,却极其雄性地将洛阳的残疾人工作进行得一派蓬勃,当然,这些我后来是知道了。按照中国古老的相法,男人而具有女人相,如果不是宵小那么必为雄杰。刘峥伟呢?或者就像他的名字,“峥嵘而伟岸”,这,可是纯属于大丈夫的气度的。
包括我们下面的这番交谈,那是纯粹的男人的、兄弟般的肺腑之言、肝胆相照……
欧阳:刘理事长,据我观察,您对您的残疾非常坦然。所以我也无须避讳,就从您的残疾谈起吧。
刘:我生在洛阳,长在洛阳,就是上大学的时候离开了一段时间,出事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想起来仿佛隔日。1986年,我考上了华东工学院,就是现在的南京理工大学,学习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1989年,已经大四了,马上就要毕业,却因为一次意外从宿舍三楼摔下,当时就动不了了。当时真是什么救护知识也不懂啊,我的同学和朋友心急火燎、七手八脚地将我抬到医院,一检查,胸12腰1脊柱骨折,而且是完全性损伤,从此我就再没能站起来。那时,我刚刚21岁。
欧阳:21岁……太残酷了,这种打击不是常人能承受了的。
刘:是吗?也许吧。但我却似乎没有经历那种万念俱灰、痛不欲生的阶段,心态一直挺平稳。命运这种东西,有它残酷的一面,也有它公平的一面。我确实成了高位截瘫的人,但学校、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给了很多照顾和关怀,更幸运的是,我1990年9月份毕业,11月份洛阳残联就成立了,我也就从一个残疾人变成了一个残疾人工作者。
欧阳:这种角色的转换就这么简单容易?
刘:当然不是。洛阳残联刚成立时条件非常艰苦,只是在干休所租了间房子办公,我当时是在劳动就业服务部供职。年轻真好啊,我想办法弄了辆三轮车,每天摇着去上班,觉得有干不完的工作,使不完的劲,天地也足够宽阔自由,一年以后我就到了事业发展科任副科长,但说实话,那时我对残疾,对事业,认识上真的还非常幼稚……直到1992年。
欧阳:发生了什么?
刘:到北京,到康复中心治疗。在那段时间里,我确认了两件事:生理的和精神的。在生理上,我最终确认了已经完全没有了彻底康复的可能,我必须接受这个现实。但连我自己都惊讶的是,我并没有多么痛苦,更没有悲观绝望,我考虑更多的,倒是别人的痛苦,比如我的家人。也许在家里我是老大吧,而且是个男人,独立意识强,懂事也早点,更能为别人着想,更能体会到我的残疾给爱我的亲人们造成的更大的痛苦。所以我想,首先我要表现得坚强、乐观,才能让自己也让爱我的人更好地生活下去。而在精神上,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我确认了身体的残疾并不能必然地导致精神的残疾,或者正相反,这需要更健全、更强大的精神的支撑和充实。其中,我经历了三个阶段:接受、熟悉、超越。接受,是坦然地面对现实,真实地开始新的生活;熟悉,是认识残疾人生的规律,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超越,则是要在残疾之上展开精神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创造属于自己的更卓越的生命方式。
欧阳:您做到了?
刘:中国残联“三代会”的时候,我遇见了海迪大姐,我们在一起聊到作为一个残疾人是悲观的思绪多还是乐观的思绪多这个话题,海迪大姐对生命的真实感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想生命就是一种体验,如果生命还在自觉地体验着,它就必然是快乐的。别的不说,在康复中心治疗时,我就亲身体验了两件事。(此时,刘峥伟脸上露出一种非常满足甚至有些狡黠的笑意。)一件事是我结识了一个人,就是中心的护士,她现在是我的爱人,我们一起回到了洛阳。再有一件事是我重新享受到了体育的快乐,当然是适合残疾人的体育运动,当时在康复治疗时就有体育课,我发觉我那些病友们在此时是最快乐、最自然的,我也一样。这些,不都是快乐的体验,不都在体验着快乐?
欧阳:呵呵,您这是搂草打兔子、顺手牵羊啊,把我们北京姑娘都给“拐”跑了。是啊,我还听说您是洛阳轮椅篮球队的队员兼队长兼教练兼领队呢。
刘:不好意思,以前我仅是一个校足球队的队长,现在是一个省篮球队的队长了,这支轮椅篮球队确实是洛阳的一个骄傲。那还是在1995年,省里准备“四运会”,听说只要组队就能加20分,我们就匆忙拉起了这支队伍。当时的训练条件艰苦啊,就在水泥地面上,就用普通的轮椅,摔了无数跟头,摔得皮开肉绽,但我们就是把自己捆在轮椅上训练,半年以后就参加了比赛,成绩还不错呢。这件事对我的触动也很大,我发觉残疾人体育包括残疾人的各种文化活动,特别能够激发残疾人的生命潜能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对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与此相类似的,我们还经常不断地组织了各种残疾人的演讲、卡拉OK、书法、绘画、腕力大赛等等,我们的工作由此而有声有色。
欧阳:对,我相信这都是您的一些得意之作,但在您的工作中,就没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吗?
刘(他的神色立刻严肃甚至有些沉重):坦率地说,不如意的事情要比得意的多得多!我在工作初期,就搞过接待,有些残疾人是爬着进来的啊,我们又真正为他们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直至今天,事业是发展了,但依然有多少缺憾?就拿贫困残疾人的大病医疗救治来说,我们是尽力帮助了,但倾尽全力,一年也就能管三两个吧,更多的急切需要救治的贫困残疾人呢?真的,每当想起他们我都备感愧疚,我们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太多了啊……
与刘理事长的交谈还涉及到其他一些,比如洛阳残疾人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我印象最强烈的,还是以上关于残疾、关于生命的对话。这些翱翔在精神领域以至是哲学层面上的思想,是对苦难的冶炼,是对灵魂的拷问,是需要绝大的勇气和绝大的胸怀的,是需要发自肺腑而披肝沥胆的,是朋友间的、男人间的真情告白。
令我欣慰的是,在以后几天的交往中,我和刘峥伟真的成为朋友。我不再叫他“刘理事长”,不再称“您”,而是“峥伟”以至“兄弟”相呼。我一直厌恶庸俗地称兄道弟,但有些人,你无法拒绝成为朋友。能将峥伟作为朋友并被峥伟视为朋友,是我的幸运。
当然,刘峥伟绝不是仅只生活在精神的层面,他与他更多的朋友们做了更多的实事……
洛阳走笔
图书馆的守望
刘峥伟他们的杰作之一是,他们“拥有”一座图书馆。
洛阳市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有3个不同:
第一,它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洛阳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我国最早的图书馆就建在洛阳,即东周时的守藏室。
第二,它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建,早在1992年改建的时候就采纳澳大利亚设计师的意见,对全楼进行了无障碍设施建设。
第三,它设有专门的残疾人阅览室。并把残疾人阅览室设在新图书馆离门口最近、位置最好、环境最舒适的地方。
2004年1月6日和7日,记者在洛阳市图书馆残疾人阅览室度过了愉快的两天,并发现它有3大特色――
特色一:有热情
洛阳市图书馆位于洛阳市凯旋东路13号,进入大厅向左一拐,就进入宽敞明亮的残疾人阅览室了。阅览室有60多平方米,内设报刊30种,期刊50种,并配有电脑视听设备及盲文书籍、工具书等,备有轮椅、拐杖等特殊服务工具。最多的时候,可以同时容纳20多位读者。
赵宏峰是洛阳市图书馆残疾人阅览室的专职管理员,对这项工作他充满了热情。他指着图书馆主楼大门东侧的无障碍通道说,我的人(他把残疾人读者称为他的人)常常开着车(残疾人专用车)直接进入大厅,嘟、嘟、嘟的,最多的一次,一下开进来了17辆。记者推开阅览室的门,看到图书馆一楼近1000平方米的大厅四周挂满了书画作品,是那种很儒雅的空间。能允许残疾人开车进来,图书馆和赵宏峰对残疾人也够纵容的了!
赵宏峰告诉记者,洛阳市残联和图书馆联合,坚持每年举办10次以上的对外联谊及“送书上门”活动。为河南省针灸推拿学校、洛阳市按摩医院、洛阳丝钉厂等残疾人比较集中的单位送书上门。对残疾人读者,图书馆还有特殊的优惠政策,除了在阅览室读书、看报,还免费为残疾人朋友办理借书证(其中“特证”无需押金及工本费,“优证”免去工本费)等多项优惠措施。别的读者有还书期限,残疾人读者没有,而且一次借阅的数量限制也不严。
正在看书的残疾人读者孟繁智趁机将一摞材料和照片递给赵宏峰说,赵哥(残疾人读者都这样亲切地称呼赵宏峰),麻烦你再给办3个证。
孟繁智是位肢残人,在洛阳耐火材料厂工作,这天他休班,便开着他的残疾人专用车走10站地来看书,并捎带着替几个朋友的朋友办借书证。
赵哥说,兄弟你一次少办几个。又对记者无奈地说,我的人和我一样热心肠。
尽管记者和赵哥低声交谈,但还是引起了其他残疾人读者的注意。
冯岚,因小儿麻痹下肢瘫痪,他自学文学、诗歌、戏曲、美术等,并擅长书法和绘画。冯岚摇着他的手摇轮椅转到记者面前说,过去我家离图书馆有7站地,我平均一周来两次,都是自己摇着轮椅来,开始家里的人不放心,陪着我来。现在,我家离图书馆就一站地,我几乎天天来,不光看书法、绘画的书刊,还看报纸上的国内外新闻,了解时事,中午回家讲给父母听,他们鼓励我,开玩笑说以后不看新闻联播了,等你回来进行新闻“直播”!
赵哥说,我的人看书细着呢,他们喜欢的内容,不看几遍是不罢休的,有位读者叫付雪松,热心维权,每次他来,保证是要他没看过的最新的《中国残疾人》杂志,我要是一时找不出来,他就急得大叫。给他以后就听不到他言语了,干吗呢?“逮”着杂志上的有关政策、依据一字一句地往本子上抄!你给他讲,他不听,就认这本杂志。
特色二:活动多
如果说热情的服务使图书馆在残疾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那么,洛阳市残联以图书馆为依托开展的各种活动则把残疾人凝聚在了一起。
洛阳市残联理事长刘峥伟说,我们的初次尝试是1996年底、1997年初组织举办的《洛阳市首届奉献杯残疾人歌手大奖赛》。
因为是第一次,我们心里都没有底,一方面,不知道残疾人参赛的意识怎么样,怕没人参与;另一方面,有报名的了,又担心残疾人的实际歌唱水平。那时,要求也不高,就希望残疾人能积极参与,期盼着他们勇敢地站到台上顺利的唱完一首歌,我们就算成功了。
实际情况大大出乎我们的所料,到阅览室来报名的残疾人达到1300余人,有位父亲带着他14岁的肢残儿子坐了4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从乡下赶来报名,“我想让儿子知道,他能做很多事。”这位父亲说。
最后的决赛是在洛阳市电视台最大的演播厅搞的直播,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都参加了。选手们一个比一个演唱得好,其中一位5岁的女盲童被她妈妈抱到台上,用她纯美的童音动情地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唱着唱着,泪水从她微微翕动着的双眼流下,现场所有的评委和观众为之动容。
有了这第一次尝试的成功,洛阳市残联和图书馆联手,并争取到许多关心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先后举办了“残疾人自强不息演讲比赛”、“残疾人书画展”、“洛阳市残疾人腕力大赛”、“洛阳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残疾人评选表彰”等活动和比赛。借助活动,激发了残疾人朋友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起到了扶持公益事业,加强内外联合的作用。
活动的开展,也使洛阳市残联发现和聚集了一批残疾人自强模范和优秀的文艺、体育人才。河南省惟一的一支残疾人轮椅篮球队就设在洛阳市,由洛阳市残联管理。这支球队已经多次代表河南省残联在全国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特色三:像个家
洛阳市的残疾人读者称图书馆是自己温暖的“家”、“残疾人俱乐部”,残疾人阅览室成了他们读书、交流、休闲的场所。
洛阳市残联的同志说它像个家,是残联与残疾人连接的桥梁和纽带。
记者在这儿度过两天,也觉得它像个家,大家相处得像兄弟姐妹,守候在这里,得到厚厚的情意。
鲁延坤和张永峰是两位肢残人,他们是按摩学校的同学,毕业后各自在洛阳市开办了按摩店,经营得不错,都带出了徒弟。
他们常来看书,并被选为轮椅篮球队的队员。他们与读友兼轮椅篮球队队友的孟繁智成了“铁哥们”。
听说孟繁智休班在阅览室看书呢,这哥俩便放下手头的生意来了图书馆。一来是看书,二来是聚聚。“不训练的时候,我们就来这里见面。”鲁延坤说。
赵哥说,我这儿是上午租借书,下午整理书。他们3个人都有车,上午看完书也不走,央求我答应下午拉着我去给残疾人读者送书。其实我很愿意,去看看借书的残疾朋友,大家顺便一起聚聚,一举好几得的事呢!
赵哥说,来这儿最多的是刘峥伟,一些定夺不了的事就得找他了,他自己也愿意到这儿来,残疾朋友见了他也不客气,酸甜苦辣的事都抖搂给他。嘿,这聊起来时间还过得飞快,眨眼间就中午了,说刘理吃碗面吧,峥伟就招呼着都去了。事后挨了“宰”还很高兴,说又了解了不少情况,不几天又不叫自到了。
图书馆的阅览室也使残疾人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和残疾人读者融为亲密朋友。几年来,市图书馆残疾人阅览室已拥有了数百名固定读者,这里的助残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和政府的肯定,“八五”、“九五”期间被洛阳市政府、洛阳市残联命名为扶残、助残先进单位。赵哥当然是当之无愧的助残先进个人。
现在,距记者离开洛阳市图书馆残疾人阅览室已有些时日,刚刚拨通了赵哥的电话,他邀请我有时间再到阅览室坐坐。记者也真的希望有机会到那阅览室,捧一杯热茶,再次守望那片知识的沃土、残疾人心灵的天地!
洛阳走笔
定向行走
洛阳是中国残联“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服务项目”的试点城市之一。
市残联康复科的王宣娥科长,1989年从部队转业后一直从事残疾人康复工作,很有经验,人也很干练,三言两语给记者上了一课,勾起了记者对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服务项目的浓厚兴趣。
所谓“定向”,是指盲人在环境中根据感觉到的“线索”,通过对自身方位和与周边物置关系的判断,确定行进方向的思维过程。所谓行走,是指盲人确定行进方向之后,运用适当的方法按照探索到的“路标”,从一个方位到其他方位的行为活动。对明眼人来说,这种思维过程和行为活动都是有实物参照的,但对于盲人,却完全是无形的抽象,把无形的抽象转换成“实物参照”,需要一个提高认知、拓展概念范围的过程,需要行走技能实地应用等身心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盲人才能准确地定向,安全地行走。而这,正是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的目的。
2002年6月,洛阳市被选定为“十五”期间全国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服务试点市。为了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完成,市残联于当年9月制定下发了《洛阳市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服务“十五”试点工作方案及实施方案》,确定了试点的目标、措施等一系列内容。根据资源调查,选定河南省针灸推拿按摩学校所在的涧西区和洛阳市按摩医院、市特教中心学校所在的西工区为试点区,后来增加了洛龙区的关林市场。成立了以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残联理事长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各试点区和试点区的各街道办事处也结合各自实际成立了领导小组。同时,选择热心为残疾人服务,在定向行走教学、研究、心理咨询、视力残疾测评等方面有专长的人员成立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服务技术指导小组。年底,受过培训的调查人员进入试点区盲人家庭,调查摸底,了解他们的训练需求。到2003年3月,试点区街道办事处一级的康复员均已得到相关知识的培训。2003年助残日前夕,“洛阳市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技术指导中心”在省针灸推拿按摩学校挂牌成立,试点工作顺利铺开。
记者在王科长的办公室看到一份试点区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服务需求汇总表,其中与定向行走直接相关的内容有两栏:“独行范围”、“定向行走训练服务需求”。后者又分独行训练、随行指导、导盲工具、心理咨询、知识普及等,详细得很。
怎么还有心理咨询呢?王科长感慨地说,做康复工作十几年了,觉得盲人定向行走这一块,心理疏导特别重要。以前的工作,比如做复明手术,人人都知道减、免费做复明手术是好事啊,不用多说。定向行走不一样,盲人,尤其是后天致盲的,通常不愿意走出家门,就是出来了,也多由别人领着,不愿意拿盲杖,爱戴墨镜,特别在意自己的形象。这心里的疙瘩要是解不开,就没办法进行训练。
涧西区长春路街道的雷青婵老人,原来是做民政工作的,做慈善工作做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老了自己却失明了,心里一百个想不开,摸摸索索着出门,那是想也不肯想。街道的康复员正好跟老人同住一幢楼(老人后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便一而再、再而三地上门开导,市里、区里的工作人员也多次来看望她。时间久了,老人心里就不落忍:自己以前就是做这个工作的,人家这样热心肠,老碰到冷面孔,要是换了自己,会多难受?将心比心,人家可不容易。也许这人一旦想到了别人,就把自己的痛苦淡忘了。记者见到的雷青婵老人,鬓发斑白,却是红光满面,非常的爽朗健谈,笑声在她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公寓里回荡。老人告诉记者,不仅她自己受到训练,她的老伴也受过随行训练了,知道怎样领着盲人出行。老人时不时起身示范自己学到的坐、起、行走的有用办法,逗得同行的王科长和涧西区的张留霞副理事长不时欣慰地微笑。
对试点区里的400余名有训练需求的盲人,要分门别类、因地制宜地进行训练。比如盲校学生,主要由他们的体育老师训练其在生活、学习场所或上街的独行和随行;按摩医院的职工,在上班前半小时开展独行训练,具体方式也因人而异;对退休人员则主要培训其亲属如何导盲,等等。街道和社区的康复员定期随访,以纠正不规范的动作。对调查摸底过程中了解到的有复明希望的盲人,则动员社会力量,免费为其治疗。如涧西区为生活困难的盲人张凤仙和路心亭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使两位老人重见光明。
据王科长介绍,后来试点地区加了洛龙区的关林市场,是因为那里是当地盲人自谋职业的根据地,人人都知道关林市场有个“盲人一条街”,50余名盲人在那里摆摊经营童装。在市残联的指导下,他们组织了自己的盲人协会。
关林镇因安葬着忠义的象征――关羽的首级而得名。“盲人一条街”原来是在老城区的,因拆迁而落脚关林市场。由于这是一个批发市场,外地的商家买了货要赶回去,下午记者赶到那里时,市场已经有点萧条了。盲人一条街的摊主们,也大多收拾好摊位,可是听说有记者要来,很多人都留下来等着。记者的本意,是要了解一两个盲人摊主的故事,看看定向行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但看来这根本不可能。十几位盲人朋友,手持盲杖围站在一起,七嘴八舌,纷纷急于表达“感谢党,感谢政府”。这些盲人朋友,大多上了年纪,经商多年,平时走东闯西,不那么容易接受一种也许与他们的习惯不同的行走方式吧?记者于是问:“你们没人指导自己也行走了这么些年,突然有人告诉你们:那样走不对,要这样走。你们怎么想啊?”关林市场盲人协会的樊会长马上接过话头:“那不一样的。规范的行走方法,正确地使用盲杖,会使我们走得更安全,避开障碍物,避免一些事故。”明显的教科书口吻,培训的内容看来他熟记于胸。结合实际需要,他们学的多为随行和独行。樊会长说着就给记者示范,免费派发的盲杖与他有些魁梧的身材相比,显得纤细,他似乎觉察到了记者的目光,拿起盲杖比画比画,笑着说:“再长点就好了。”
听说就是这些盲人摊主,为了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谢,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感谢,自发组织起来,敲锣打鼓给市政府送锦旗,影响不小。还听说他们开始捐助那些比他们更困难的残疾人了。这真是一个令人欣慰的良性循环。
自去年5月定向行走训练技术指导中心挂牌,到2003年底,已经有85名盲人从定向行走训练服务中受益。
在采访中,记者有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残疾人康复工作正在由过去的“抢救性工程”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转变。在训练视力残疾人如何安全地站起来或如何安全地坐下去这样的关怀里,我们看到了更大地提高残疾人群生活质量的可能性。这是不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一种定向呢?
洛阳走笔
河图洛书
据《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说的是上古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周易》太深奥,不谈也罢;但于“八卦”多少还有些了解,其精髓就是“阴阳”之说:阴阳调和,刚柔相济,结构乾坤,化生万物,华夏文明,一脉传承……
或许正是受这种“河洛文化”的影响,刘峥伟他们的残疾人工作也有着刚柔相济、动静相宜的特性。像上面的两件事,“图书馆”传统的教化方式,是热热闹闹、发散性的、以期一种场面效应,而“定向行走”则是新兴的康复手段,是扎扎实实、集聚式的、更看重实际效果。这是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而采取的不同的工作方式,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其实不仅是刘峥伟他们的工作方式,还有工作风格,也有相映成趣之处。
还是今年的那第一个星期一,我们在郑州简单地吃完早饭后,直奔洛阳。一路夜车再加上这一路颠簸,我竟昏昏睡去。迷糊中有人推我,说到了,懵懵懂懂睁开眼,懵懵懂懂乘电梯上搂,懵懂懵懂中电梯门就开了――突然间我就无法懵懂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让我彻底清醒,定睛看去,10来个人站得笔直,排成整齐的两列欢迎我们呢。然后主人热情地请我们落座,转眼间每个人面前就摆上了一摞材料,还没等我们细看,一位年轻的女同志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字正腔圆地就开始介绍,我这才明白,刘峥伟是直接把我们拉到他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来了。看着这架势,我心里说,刘理(当时当然还是这样尊称),你这是先声夺人啊。
但接下来我不能不服气,这“先声”的确“夺人”。刘峥伟摇着他的轮椅带领我们参观:宽敞明亮的职业介绍中心,地上摆着触摸式电脑,墙上挂着宽大的滚动屏幕,各种就业信息查询方便、一览无余;年审大厅、信息网络中心等,一台台崭新的电脑一字排开;综合科、职业培训科、就业管理科、按摩管理科、企业管理科、信息网络科等,各科室都窗明几净……在我们拿到的材料中,有一本印刷极为精美的册页,那是洛阳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的介绍,装帧设计极具现代气息;甚至那个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专用图标,都端端正正地出现在每一处它应该出现的地方……
而在另一个地方,我感觉到的是另一种风格。
那是洛阳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说是“中心”,其实就是在一个人口极密集的居民小区中的4套相临的两室一厅单元房。我们进去时,房里静悄悄的,单元中的各个房门紧闭。我们四下寻摸,许久(至少感觉中如此),才有一个女同志“闻声”而出,将我们领进一间背阴的小屋,看样子,这就应该是这个“中心”的“主任室”了,这个女同志当然就应该是主任了。她歉意地向我们笑笑,轻声说:孩子们正在上课,要不,你们先看看材料?说着递过两小张纸,极单薄的,文字亦寥寥。我无心细看,试探着问:我们还是想看看孩子,悄悄的,成不?她犹豫了一下,还是点点头,带着我们打开了单元中一扇紧闭的门――房间依然极狭小,却挤着两个老师、几个孩子和各种简单的教具。老师向我们礼貌地打个招呼,继续她们的教学,而孩子则显然对我们的到来非常好奇。但我的注意力,却被同样挤在墙角地上的一台电取暖器吸引――这个单元中竟没有暖气!
现在可是一年中最寒冷的1月啊!我后来了解到,这个中心1986年成立,15年来,已经培训聋儿600余名,其中80%的聋儿经过培训后进入普幼、普小,许多孩子不仅正常就学,而且被评为“三好学生”,还出过“全国十佳少年”、“全省十佳好儿童”……15年来,中心肯定迁移过,应该是条件越来越好吧,可即使是现在……
两个中心,体现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就业中心地处闹市区的一个豪华气派的写字楼,占据了整整一个楼层,现代化的设施,先进的管理,甚至,时尚的包装;而康复中心地处封闭的居民小区,简单的教具,朴素的教法,甚至,有些寒伧――但万流归宗,不同的风格却阐释了同样的道理:为残疾人服务。
于是我就又想起了那“河图洛书”的传说:龙马与神龟从河、洛分别而出,背负着不同的图、书而拼接成了完整的“图书”,竟造就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渊源。同样,洛阳的残疾人工作者们,以他们不同的工作方式和工作风格,创造了洛阳残疾人工作的整体格局和大好形势,他们是破解了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新的“伏羲八卦”吧。
于是我就又想起了洛阳这个城市:与老城区隔洛水相望,崭新的洛南新区正在崛起,新建的王城大道将纵贯新老城区,这不正是古老与现代的契合吗?
于是我就又想起了刘峥伟那个人:他的阴柔外表下的阳刚之气,不是也正与此暗合吗?
洛阳相册
岁 月 流 金
在与刘峥伟理事长交谈时,他让记者翻看了历年来的一些照片资料。那些照片都夹放在一个个精美的相册里,旁边都有详实的文字说明,线索清晰,质量上乘。记者当时就决定,这期的《洛阳相册》就用它了!
在一块不大的土地上流淌着5条河流,这在中国的北方还不多见。水多,自然风貌当然变幻多姿,但有一条是不变的――千条江河都要归入大海。
洛阳的残疾人事业,受这些河流的滋养,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但仍然有一条是不变的――为残疾人服务。
“世上只有人医狗,闻所未闻狗医人。”当很多城市出现“狗医生”后,一些市民由此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人们期待“狗医生”来看病,这是不是也从一个侧面向医疗行业发出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的呼唤呢?
新闻回放 最迷你“狗医生”出炉
2009年10月上旬,广州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狗医生”选拔赛。当天有25只狗狗在主人的陪伴下前来应考。考试分三部分,总共10分钟,内容却堪称“苛刻”:考官对狗狗又掐又拍,拽毛、扯耳、压头,对着狗脸吹气,干扰狗狗进食,连狗狗走路时,都会突然遭遇考官的怪声吓唬。
由于“狗医生”的“病人”们多是老人和残疾儿童,揪毛、拽尾巴等都是它们“出诊”时可能遇到的情况,考试就是为了测验它们能否在上述情况下忍着不发“狗脾气”
在古代牧羊犬、金毛寻回犬等大型犬居多的候考区内,体形娇小的“朵朵”格外显眼。据组织方亚洲动物基金(MF)的工作人员介绍,吉娃娃这种小狗通常性格活泼、敏感、容易被激怒,不胜任“狗医生”的工作,但“朵朵”的表现地出人意料,哪怕遭遇考官揪毛的“酷刑”,还是忍着一声不吭,具备“行医助人”的素质。
由于“朵朵”体形实在太娇小,象征“狗医生”行医资格的最小号红领巾套上它的脖子,都显得太宽松,组织方只直千为它重新量身定做“米你版”红领巾。
最终,当天共有11只小狗司关成功,成为新任“狗医生”。据亚洲动物基金工作人员介绍,加上新科成员,广州迄今已有44只慰藉人类心灵的“狗医生”。“狗医生”一个月“出诊”五六次,定期探访多家医院、老人院、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和自闭症儿童学校,给患者带来欢乐。
趣闻 “狗医生”能帮主人嗅疾病
英国达拉谟郡布兰登市53岁糖尿病患者保罗・杰克逊经常会因血糖过低而突然虚脱,陷入昏迷。自从他养了一只宠物狗后,就再也没陷入这种致命的突然昏厥了。因为这是个尽心尽职的“狗医生”,它拥有一种神奇的本领:每当保罗的血糖降到危险水平时,它就能嗅出某种气味变化,从而吠叫向主人报警。
保罗在6年前患上了糖尿病,每个礼拜几乎都要突然昏厥三四次。每次当他在家中发生晕厥后,他27岁的儿子詹姆斯和22岁的儿子奥利弗都会不断用手拍打他的脸庞,或掐他的人中,直到他苏醒过来。
此后,保罗养了一条6岁的宠物狗――博德牧羊犬“丁克”。丁克具有一种神奇的本领,每当保罗体内的血糖降到危险水平、即将陷入昏迷前几分钟,丁克就会闻嗅出某种气味变化。每当听到丁克朝他汪汪大叫,保罗就会喝下一大杯含糖饮料,或大嚼几块巧克力糖,从而使体内血糖含量上升,防止自己陷入突然的昏厥状态中。
发现丁克具有这一神奇的本领后,保罗立即和英国白金又郡艾斯伯雷市的“英国癌症和生物嗅探狗”组织取得联系。该组织专门训练像丁克这种可以帮助疾病患者的“狗医生”。有专家认为,丁克是一只天生的嗅探犬。
在英国,除了丁克拥有这一神奇的嗅探本领外,还有另外6名“狗医生”正在接受特殊训练,从而可以闻嗅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变化。
焦点 狗医生,一剂特别的良药
初听到“狗医生”这个名称,竟然产生出种“狗当医生,人何以堪”的感慨,但随着对“狗医生”这个计划项目的深入了解,也逐步对“狗医生”项目有了更多的认同。
事实上,“狗医生”计划是亚洲动物基金从1991年开始推广的一个动物治疗项目。与伴侣动物共同生活可能会为人类身心健康带来种种好处,例如有助于减少孤独感和抑郁情绪、提供社会支持、减缓压力、提高生活幸福感等等,甚至有助于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不良生理指标水平。
1998年,“狗医生”正式出现在中国。通过选拔性格温顺的狗狗,让它们去医院慰问病人,去老人院看望老者,去特殊学校跟孩子们玩耍。因为,犬的治疗作用已经被医学实验所证明,犬对治疗抑郁症和孤独症(自闭症)有良好的疗效,并有助于慢性病人的心理治疗。国内外已逐步开始在老人中心和孤儿院开展利用犬协助治疗的项目。
其实,利用伴侣动物治疗由来已久,医生狗行动已有30年的历史。在许多国家,最早用于辅助健康的动物往往就是养在门诊室内一只漂亮的小鸟或鱼儿,欣赏它们的姿态可镇定病人情绪,使他们在候诊过程中放松下来。在老年人康复中心,伴侣鸟可明显减轻老人的沮丧情绪,鸟雀喂养中心可安装麦克风,以便让行动不便的人也能听到鸟的鸣唱。在这种场合下,仅仅动物的存在就可起到积极影响。
医生利用动物去完成各种工作,克服病人的临床恐惧症,教病人走路和讲话等技能,培养适当的社会行为等。目前动物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治疗场合,包括监狱、老人院及特殊学校,也用于各种残疾人的治疗。在这些场所,动物可引导一些特殊人群付出和得到爱,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提高责任感和成就感,以及被需要的感觉,从而促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交流,早日和谐地融入社会。
在香港,“狗医生”是政府承认的社会福利项目,全港有2DO多只狗医生定期探访60多家机构,狗医生改变了许多香港人的生活。一位癌症患者在临终之前打来电话,希望狗医生最后再探访他一次,这表明狗医生对病人有着多么不同寻常的意义。狗医生不能治好他们的疾患,却能了却亲爱朋友的最后一个心愿。
在北京朝阳区新源西里小学特教班,曾经做过左脑切除手术的小妍同学一瘸一拐地走到狗医生身边,一边抚摸,一边亲切地问候着……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的36名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在和狗医生相处后,有的怯生生地摸起了狗狗的鼻子和耳朵,有的热情地拥抱着狗狗。这些从不参加社交、几乎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的孩子终于有了主动交流的欲望。
在上海虹口区密云特教学校,36只经过挑选的伴侣犬定期来校为全校总共有180名智障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行动不方便的孩子们在与小狗的玩耍中,一个个原本木讷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在成都华西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姑息关怀病房,曾经流浪的医生狗大理主动和一位老婆婆握手。早已被疾病折磨得神疲体乏的老人高兴地拉住大理的爪子,轻声说:“乖宝宝,奶奶真喜欢你,看到你,奶奶还能多活几年。”病房李主任表示:“狗医生让每个病人都暂时忘记了痛楚,给病人带来了关怀和鼓舞,这是一剂特别的良药!”
当然,狗医生并非万能的,未必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人群,但确实有程度不一的辅助治疗作用。专家把狗医生带来的效果归功于狗的“非歧视性”,他们认为,精神紧张会使病情加剧,因此病人通过和动物的亲密接触,会使心态平和,有助于减轻病痛。而狗医生永远不会因
探访对象的外表、病痛或残疾而嫌弃他们,从而使患者建立了信心,重新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和希望。而对于那些自闭症、老年痴呆患者,新奇、特别的交流对象和交流方式,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关注,从而打开他们探索外部世界的窗口。
狗医生计划是从人类的需要出发,利用伴侣动物与人亲近、从不歧视的天性,使治疗效果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狗医生自身的安全和福利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们的出色工作也使越来越多的人们重新审视人与伴侣动物的关系狗是我们与自然界的纽带,人类在利用动物为自己造福的同时,更应该尊重生命,重视动物的福利,因为,爱它们,就是爱我们人类自己。
怕狗的女友,让狗治好了恐惧症
口述/许又常,男,29岁,长沙某医院的外科医生 采访/肖阿勇
那天,陈琳来找我,当她看到我身边躺着一只“京巴”狗时,脸色顿时大变。我对她说:“邻居家的狗。腿受伤了,让我帮忙治治。”我没有注意到陈琳已经面色苍白,浑身颤抖,好像马上要休克过去。我打开身边的药箱,熟练地给狗受伤的前腿上药,打绷带。等我忙完一抬头:陈琳不见了。
我找到陈琳时,她竟然向我提出了分手。我司她为什么。陈琳看着我,眼中渐渐涌出了一层泪水:“好吧,实话告诉你,我有一个怪癖,是没法克服的,也是没人能够理解和忍受的,相信你也会觉得不可思议:我讨厌狗,仇恨狗,格外恐惧狗。我不但没有办法挨近狗,就是远远地看见狗也会浑身发抖。因此,我的生活中是绝对不能出现狗的。”
我无比震惊:陈琳跟我分手的理由竟然如此“怪诞”,生活中的确有些人不喜欢狗,可是不至于像陈琳那样,她好像格外怕狗,仇恨狗,跟狗大有不共戴天的意思。我试探道:“小琳,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恨狗的?不会是生下来就恨狗吧?”
泪水控制不住地从陈琳的脸上滑落下来,原来,陈琳的童年充满创伤,而那创伤跟狗有关!
陈琳4岁的时候,父亲因为外遇要求跟母亲离婚,善良而多病的母亲万般无奈只好同意了。陈琳跟着父亲,父亲跟那个年轻漂亮的女人结婚后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乔小路。父亲和继母百般宠爱小路。小路5岁时,家里买回一只白色的“京巴”狗,小路非常喜欢。
陈琳在父亲的新家里备受冷落。她牵挂着孤独而多病的母亲,内心对父亲一家充满怨恨,她尤其恨她的同父异母弟弟,认为是他抢走了父亲的爱,抢走了她和她亲生母亲的幸福。她看到弟弟很喜欢那条“京巴”,就把对弟弟的怨恨转移到可怜的小狗身上。趁家人不注意,她就踢那小狗两脚,或从它的身上扯下两把狗毛,小狗呜咽着逃开,她却好像看到弟弟被打后痛不可档狼狈逃开的样子,心里有一种报复后的。
有一天,她放学后去探视生病的母亲,母亲病得更重了,抱住女儿流泪不止。陈琳一边安慰可怜的母亲,一边暗暗把泪水吞到肚里。陈琳回到家刚放下书包,继母就让她下楼去遛狗。陈琳把“京巴”牵到僻静处,拴到一棵大树上,随手从地上捡起一条木棍,疯狂地打它,一边打一边叫着弟弟的名字。“京巴”痛得乱叫乱跳,腿被打断了,眼珠儿都被打伤了,流血不止,它拼命挣扎,终于挣开了绳索。血流不止的“京巴”瘸着腿逃走时,回过头来充满幽怨地看了她一眼。“京巴”那幽怨的眼神儿,永远地定格在日后陈琳的噩梦里……
“京巴”逃走时那幽怨的眼神让陈琳恐惧。她在外面徘徊到很晚才回家。家中已是大乱,原来小路趁父母不注意,独自一人跑到外面玩,不想在横穿家门前那条马路的时候,被一辆急驶而来的车辆撞倒。弟弟死在医院的急救室里,临死时他的眼神就像被陈琳痛打后的“京巴”,充满了痛楚与幽怨。看着弟弟的眼神,让陈琳恐惧地后退了两步,她的神经在那一刻产生了错乱,死去的弟弟与逃走的“京巴”重叠在一起,她觉得是她害死了弟弟……
陈琳逃到亲生母亲身边,她不肯再见父亲。她怕见到狗,十自听到狗的叫声,想到狗就联想到死去的弟弟。她读大一时,母亲病逝了,内心深处的自责让她无法再见父亲,跟父亲一家几乎断了联系……
陈琳患的是典型的单纯恐怖症。所谓单纯恐怖症是指病人对特定的事物、活动或人际关系产生强迫、持续而且不符事实的极端害怕。患者明知这种害怕与实际的危险性相比,是不合理的、不当的,但还是不能自控地害怕,从而对害怕的特殊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回避行为。陈琳弟弟的死、童年充满创痛的经历,均与狗有关。随着岁月的流逝,创伤被深埋于心底。陈琳表面若无其事,可是一旦接触到跟狗有关的事物,或者看到狗,就会触及内心旧日的创痛。陈琳怕狗、恐惧狗、仇恨狗,都源于她极力想避免触碰内心的创痛。
我对陈琳进行了心理疏导,告诉她,弟弟的死是个意外,与她童年时期对弟弟的忌恨及虐狗行为毫无关系,让她卸下心理上的包袱。我力劝陈琳主动接触狗,通过直接面对恐惧的对象,来克服和减轻内心的恐惧,从而增加自信心,直到打破由于逃避方式而形成的恶性循环,恐怖心理就会消失
陈琳决定接受我的治疗方案。我每天都用手机给“京巴”狗拍几张照片,带到陈琳的面前:“你看,今天‘京巴’站起来了,能一瘸一拐地走路了。”“‘京巴’的伤全好了,你看它的毛色多漂亮,身体的骨骼多匀称多优美,它看着我们的眼神多温柔……”
陈琳最初面对“京巴”的照片时还很恐惧,但她渐渐地能坦然接受了。一天,我把欢蹦乱跳的“京巴”带到陈琳面前,陈琳先是惊叫一声,后退几步,半个小时后,她终于怯怯地伸出手,试探着抚摸起“京巴”来,“京巴”亲热地对她叫着,与她戏耍在一起……
“狗医生”,让女儿摆脱了自闭
口述/秦姣月,女,33岁,公司副总 采访/张治敏
4年前,我自费到澳大利亚留学深造。在熬过了最初的艰难期,手里有了一定的积蓄后,我把6岁的女儿与在国内大学教书的丈夫接到了悉尼。
女儿在国内时非常活跃,整天唧唧喳喳说个不停。然而,自从她在悉尼上了幼儿园后,因语言问题,女儿很难与小伙伴们沟通,而当地的一些孩子对新来的同学并不欢迎甚至故意孤立她。受此影响,女儿从前的活跃性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在学校里整天阴沉着小脸,性格变得忧郁不安。于是,放学回家成了女儿最快乐的事情,因为她可以与尚未找到工作的妈妈一起玩乐。
此时,一向渴望事业发展的丈夫觉得在澳大利亚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决定回国重执教鞭。失去爸爸的关爱,女儿变得愈发孤僻。
两个月后,我突然接到校方的电话,让我赶紧到学校一趟。我预感不妙,当赶到学校时,我几乎认不出女儿,女儿见到我一句话也不说,拉她时也使劲往后缩。据校方反映,女儿在学校从不跟别人玩,也不跟人说话,喜欢一个人发愣发呆,近来更加严重。校方建议我带孩子去医院找心理医生看一下。
医生通过询问后诊断女儿是自闭行为,他建议我中断女儿的全托,并尽量多抽出点时间与女儿沟通交谈。事到如今,我还有什
么话好说,惟有尽我最大的努力医治好女儿。我一边将这个消息告诉国内的丈夫,一边按医生的指示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
我抽出很多时间陪女儿聊天,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女儿仍旧不言不语,直到遇上了那只可爱的小狗……
再次复诊时,医生建议我每周六带女儿来参加一个活动,说这会对孩子自闭症状的恢复有很大作用。星期六,当我怀着好奇的心理领着女儿来到医院时,心理医生把我们领到了一间房里。进门一看,好几只非常可爱温顺的小狗与几个孩子正在戏耍着,医生对一位女士说了些什么,然后就离开了。那位女士抱了一只小狗走到女儿面前和女儿说话,并让她和小狗玩。起初,沉默寡言的女儿有些害怕,但在那位女士的鼓励下,女儿试探性摸了摸小狗,见小狗不但没咬她,反而亲热地摇着尾巴,女儿胆子越来越大,很快就和那只小狗玩成片。
奇迹出现了。在第三个星期六,也在那间房里,女儿竟然与另一个也有自闭行为的男孩用不太熟练的英语交流起小狗的可爱来,在回家的路上女儿也不停地向我说狗的趣事,一改以前不言不语的态度。我欣喜若狂,将情况告诉了医生,医生微笑着告诉我,女儿的自闭行为已得到纠正,帮助女儿从自闭行为中走出来的可爱小狗是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提供的“医生狗”,这是一种专门帮助人们走出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呢。
哦!原来是这样。女儿的自闭症状消失后,又回到原来的学校。有前车之鉴,我总是尽量抽些时间来陪她,而她自己也顺利地与同学们融洽地相处了。
半年后,我的学业顺利完成。临回国前的个星期六,我特地带上女儿去看望了那只帮女儿战胜自闭行为的小狗和它的主人――一位善良而又不知姓名的女士……
旧闻新知 哪些狗狗能做“医生”
早在1991年,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就发现:“许多患者与一只小狗或小猫相处仅几个月,原先的顽固性病症,如偏头痛、腰背疼痛就会得到减轻。”某项研究也表明伴侣动物对儿童心理有重要治疗作用,小动物可使人的感觉改善,使环境显得更安全。儿童孤独症患者长期和小动物接触交流,慢慢就愿意与人接触。因此,“医生狗”确有可取之处。据了解,在国外,“动物疗法”是很受欢迎的。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社区里,不但小狗,海豚、马和兔子也可成为对人们有所帮助的“动物医生”,在我国的香港地区也有类似情况;最近北京的几个社区已开始了这项公益事业的尝试。
但要提醒的是,虽然“动物疗法”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和转移患者的孤独与病痛,但它毕竟只是一项辅助疗法。最根本的疗法应是我们自身多奉献爱心,多给患病亲人一份关怀和抚慰,并在医生的治疗下,让孤独无援的感觉远离他们,使他们走出自我封闭心理,发展与别人共同劳动和与他人亲近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有此疾患的亲人获得真正的满足和快乐。
并不是每只宠物都能做“医生”的。据介绍,除了脾气温顺、愿意并容易和人接近等条件,“狗医生”还得具备特别强的忍耐力。凡健康活泼、脾性驯良的狗,不论血统、不分肤色,都可以参加“狗医生”计划。由当地动物福利组织推荐,合法注册、防疫的狗在主人的陪同下,经过兽医和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代表接受身体和性格检查,获得“狗医生”行医证明和牌照后,才可投入服务。
如果狗狗已经绝育或愿意接受绝育手术,年满两岁或者两岁以上,愿意接受AAF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健康体检以及评估其性格和服从能力,就可以报名。不过要想成为狗医生,还要符合三个条件。
第一,眼睛、牙齿、耳朵和皮肤状况良好。看起来健康、友善和轻松。
第二,对狗做拉耳朵、捏皮肤、拉尾巴、向狗狗脸部吹气、触摸脚爪等各类可能触痛狗狗后背和臀部的动作时,小狗无反抗。面对食物时必须能保持镇定,即使在被逗弄时也不能扑抢食物。
第三,乐于接受指令,能在主人用狗绳牵引下安静地行走,并且能服从基本的“坐”、“停”、“来”指令。
如果有下列表现,则不适合当“狗医生”
1、持续的吠叫或哀鸣。
2、显示出强烈的领地行为。
3、面对其他小狗时显得好斗。
4、对食物或玩具具有强烈的占有欲。
5、表现得焦虑忧愁。
众坛纷说 用“狗医生”看病,说明什么
应引起医疗机构的反思
市民薛一帆:按照现代护理学的要求,护理人员的职责不光是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关注病人的身体康复,也要关注病人的心理调节,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关怀。但现在,医院的护理人员常常只是应付日常的治疗工作,病人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正是“狗医生”一出现即受到人们欢迎的原因之一。但愿“狗医生”的出现,也能引起一些医疗机构及相关人士的反思。
请理解病人的需要
市民方濯:为病人请最好的医生,让病人用最昂贵的药物、住最高档的病房,有些人以为这就是对病人最好的给予。殊不知,一些重症患者走到生命路程的最后一段,需要的已经不仅是用药物和器械来延长生命,而更是盼望用快乐、幸福的感受使生命的质量得以提高。“狗医生”的出现,也是对人性的关怀。
不如多培训一些护工
市民曲兰:培训“狗医生”,恐怕费用不菲。不光平时要喂养、照看,还要随时保持宠物的清洁、健康。至于训练“狗医生”和病人相处,更要投入许多人力、物力。然而,如果培训一批护工或组织一些志愿者与病人进行情感交流,不仅同样能缓解病人的孤独感,抚慰他们的心灵,而且投入的成本应该会比培训“狗医生”小。
探索治疗方式多元化
市民宁波:“狗医生”也好,“猫医生”也好,其实都是“宠物治疗”,这在国外已不鲜见。在许多发达国家,独居老人就多以养宠物作为排解孤独的办法。冠以“狗医生”的称号,有夺人眼球之意。但从治疗角度出发,这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是对治疗方式多元化的一种有益探索。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而如今的一些医院,大都只注重医疗方案和护理程序,往往忽视病人的心理调节。用可爱的小狗担任心理疏导师的角色,不仅有助于病人保持良好心情,活跃病房气氛,而且可以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常规治疗的效果。此外,宠物“医生”还可以帮助患有智力障碍和孤独症的孩子,这些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但却能在同宠物玩耍的过程中逐渐开启心灵的大门。因此,我们不妨训练更多的“狗医生”、“猫医生”,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相关链接:动物疗法
关键词:换乘停车场交通组织诱导系统
1.引言
长期以来,像火车站站前广场一类的城市主要换乘枢纽在最初的设计中,设计者均是首先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把换乘枢纽的主要功能放在第二位考虑,这导致了当前国内多数城市的火车站站前广场产生了一些交通问题,影响其作为城市对外窗口的作用。随着城市保有车辆的增长,部分大、中城市的站前广场已到了需要改造的地步。笔者曾参与哈尔滨与大庆的火车站站前广场的交通改造,积累了部分经验,本文试图以哈尔滨火车站和大庆火车站的改造为例,对换乘枢纽的各个交通组成部分的组织方法进行探讨。
2.换乘枢纽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交通工程研究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城市中的换乘枢纽的规划与设计由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来承担,缺乏专业的交通工程师介入。在早期交通运输不发达的情况下,这类枢纽的交通问题还不算明显,但是在我国汽车拥有量经过长达20年的高速增长后,旧的城市换乘枢纽暴露出一系列的交通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五方面:
(1)停车泊位不足
由于设计者最初对城市交通发展的预测过于保守,导致现状换乘枢纽内停车泊位的容量不够。停车场地不足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枢纽周边道路停车场化,交通状况进一步恶化。
(2)公交站点设置混乱及用地分配不合理
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公交站点的用地相当混乱,突出表现在站点不集中,陌生乘客寻找站点困难。另外,换乘枢纽中配置的公交线路也缺乏合理规划。
(3)出租车管理混乱
大型换乘枢纽,尤其是像火车站站前广场一类的枢纽,出租车是交通混乱的主要因素之一。出租车在大部分城市的站前广场均受到严格的管理,许多的管理条例的初衷是为了避免出租车加剧站前广场的交通混乱,但是其最终结果却是出租车为了营业利润而甘冒违章的风险,不仅增加了管理难度,而且进一步混乱了广场的交通。
(4)行人组织混乱
火车站这样一类的交通换乘枢纽一般都面积庞大,如若广场的视野不好,又缺乏有效的指示标志标牌,将导致陌生的乘客在站前停留延误的时间增加,甚至有部分乘客会迷路。
另外,国内的大部分换乘枢纽均没有针对残疾人而专门设计无障碍通道,个别城市即使有,也还不完善。
(5)缺乏自行车停车场
由于长期以来对公交-自行车换乘缺乏重视,绝大部分公交中转站点均没有设置自行车停车场,自行车基本上停放在人行道上,挤压人行空间,迫使行人走入机动车道,即影响市容也带安全隐患。
3.换乘枢纽交通组织原则
站前广场是个综合了火车、公交车、长途客车、出租车、私人车辆及自行车等诸多交通工具的换乘枢纽,比较有代表性。以下将以站前广场的交通组织来阐述这几种交通工具在换乘枢纽内的组织方法。
站前广场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交通功能,站前广场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有机连接各种交通工具,顺利而高效处理人流和物流的中转。在规划和设计站前广场时,如何妥善处理集中在广场及其周围人和车的辐辏是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应特别考虑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则:
①行人流动线简单、明确。
②行人流动线尽量与车辆流动线分离,保证行人安全。
③交通工具之间相互顺利连接。
④不同换乘工具之间的冲突最低。
⑤完善诱导系统,快速分流。
⑥周边道路与内部道路相协调。
落实在具体的设计中,这几方面主要体现在静态的停车场地的布置和设计、动态的人流组织、车流组织以及相关的控制性管理措施。
4.静态交通组织
站前广场的静态交通组织中最主要的就是各类停车场地的规划布局。停车场地布局是否合理关系到整个站前广场的交通秩序。
4.1社会车辆停车场布置
(1)社会车辆停车场的容量
满足配建指标。社会车辆停车场的泊位容量不仅要满足城市规划中大型公共建筑物的配建指标,更应该满足火车站实际的接送旅客的需求。
修建地下车库。停车场的泊位需求应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预测,一般规划年限取20年。如果调查与预测的数据表明需求已远远大于地面上可供应的泊位数,那么修建地下停车库将是必须采取的措施。地下停车库可以分多层。这样代价比较大,但是效果将是显著的,以广州站为例,修建地下停车库后,广场上的拥挤状况明显改善,广场上视野开阔,秩序井然。
抑制需求。从长远来看,轿车进入家庭的趋势是无法避免的,若不采取措施,社会车辆停车场的泊位需求将会很快突破停车场的容量。目前建议采用的手段是将社会停车场内的收费提高到和乘坐出租车的花费一样,将部分人群分流到出租车上。
(2)社会车辆停车场的位置
从方便大多数乘客的角度出发,公交车辆停车场应离站房最近,其次是出租车停车场,最后才应该是社会车辆停车场。但是实际布置中,由于公交车辆较为庞大,用地较费,常常被布置在广场的边缘,社会停车场反而布置在最靠近站房的位置上。笔者在参与哈尔滨与大庆的站前广场改造设计中,曾考虑过把公交停车场放在最近的位置,但因其庞大的用地面积及车辆掉头所需要的大半径曲线,并且公交车辆深入站前广场大大增加了其线路上的延误,最后不得不放弃这种方案。
因此建议社会停车场还是设在靠近站房的位置,通常的做法是社会车辆停车场和出租车辆停车场并列排放在站房的周围。采用这种布局的站前广场比较典型的有北京站(见图1)、北京西站、哈尔滨站及大庆站。广州站虽然把社会停车场放在地下,但其公交站点依然是放在广场的,把站前的空地全部作为人行广场。
图1北京站站前广场停车场布局
(3)社会车辆停车场停车泊位的尺寸
社会停车场场内的标准车型是普通小轿车,泊位大小采用5.4×2.8m,通道宽度采用7.8m。考虑到团体旅客接送站问题,场内应该设置数个大型客车的停车泊位,具体泊位个数及泊位尺寸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目前常用的停放方式有三种:平行式、垂直式、斜放式。考虑到垂直式用地最紧凑,并且较为整齐,因此建议场内主要采用垂直式,边角地带若无法采用垂直式,可考虑采用其余两种形式。
以大庆站为例,现状站前广场停车场现状泊位为91个,根据现场的调查资料高峰时段停车需求为112个。改造后的社会停车场拥有118个泊位,并且在周围留有最大可供扩充至150个泊位的余地。具体的布置见图2大庆站西侧布局。
4.2出租车停车场布置
出租车是比私人轿车更高效的运输工具,其发展应当被支持。为出租车辆提供良好的运营空间是站前广场规划设计中关键的环节。
停车场布置形式--出租车辆在站前广场的布置形式可考虑采用停车场与接送站台相结合的方式。小火车站没必要设出租车专用停车场,甚至还可以接、送客合用站台。而流量特别大或者站前用地宽松的火车站一般都把出租车停车场、接客区和送客区分开来设置。以北京西站为例,除了设有泊位达150个的停车场,还另设有接、送客站台。广州站比较特别,只设有接、送旅客区,其接客区为"U"型,候客车辆排队进入,如果接客区已停满,后到达的出租车则不得进入,必须离开。
图2大庆站西侧布局
接客区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大庆站和哈尔滨站站前广场的调查中发现,出租车接客区的位置对于出租车司机是否愿意自觉遵守站前广场的交通规则起关键的作用。现状大庆站的出租车接客区离出站口较远,停在场内的车辆几乎接不到客,这种状况导致大批出租车违章停在站前的道路上拉客,使广场的交通陷入堵塞。因此出租车接客区应设在尽量靠近出站口的位置。
改造后的大庆站站前广场未设专门的出租车停车场,而是设置了一个面积较大的接客区,兼做临时停车场,可以临时停放约50辆出租车。接客区布置在站前人行广场左侧(见图2),接客区的出口离出站口非常近。送客区设置在人行广场右侧,形式同接客区一样。一般的,建议接客区布设2-4条候客车道,为保证广场的整体性,车道之间可以不设置分隔栅栏,只划分地面车道标线就可以。
4.3长途客车停车场地布置
为铁路-公路换乘的方便,国内的城市在站前广场的基本上都配设了长途客车站,如广州、哈尔滨。长途客车站作为换乘枢纽内的一种换乘方式应该放在整个站前广场中来考虑。长途客车站内的泊位数量及尺寸应根据长途客车公司所提供的资料来定。场内可以采用设候车廊或不设候车廊两种形式。若需要设候车廊时一般采用垂直式(见图3a),而不采用平行式。长途客车停候车场又分室内和室外,两种形式各有优点,这要根据长途客车站的需要而定。例如,哈尔滨、大庆采用的为室外停车,而广州采用的形式为室内停车。
4.4公交站点布置
如前所述,实际上公交站点布置一般都设在站前广场的地区。公交站点设在的优点主要有:
①不需要掉头或者可利用周边道路掉头,节约用地;
②避免因深入广场内部而导致延误增加。
小城市的站前广场,因其配置的公交线路不多,完全可以采用路边港湾式停靠站,减少建设的投资。但是大、中城市的站前广场因其庞大的公交线网,路边港湾式停靠站已远远满足不了要求了。因此配备专用的公交停车场地是站前广场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
为保证候车乘客的安全,公交停靠站应该有专用候车廊,宽度应满足行人通过及候车时站立等待的要求。带有候车廊的公交停车场场内的布置方式一般有垂直式和平行式两种。垂直式在长途客车站比较常见,市区公交车站很少采用这种形式,不建议采用。平行式是最常用的形式,平行式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带超车通道的,另一种是带有可超车通道的,具体形式见图3的b)和c)。前者一条候车廊对应一条线路,前车要等后车走后才能上前接客;后者一条候车廊可对应多条线路。由这两种可演变出多种组合,设计时应针对具体情况采用最为合理的组合,并可在此基础上对这两种形式根据需要做细部的改进。例如在日本广岛,站台形式改进为锯齿状(见图4),方便车辆进出站。
图4日本广岛的锯齿状站台
同样的面积,设置超车通道的公交站台布设的线路比不带超车通道的站台要多,但前者可停放车辆数不及后者。两种方式的选择应该结合相关部门实际要求来定。仍以大庆站为例,依据公交公司的要求,站前公交始发站要安排近四十条线路,如若采用不带超车通道的方式,则必须设置四十条候车廊,显然这是很困难的,而且站内景观效果也不会好,因此我们在推荐方案中将配置的线路降为30条,并采用带超车通道的形式,场内多余的空地改为绿地。大庆站站前广场公交始发站的布置见图5。
另外,各地公交停车场内泊位的尺寸是不同的,因为各地公交车辆的车型都不一致,比如大庆的公交车辆以中型公交为主,而哈尔滨则以大型公交为主,具体尺寸应在参考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的车型来确定。
4.5自行车停车场布置
对于站前广场这类主要对外且交通复杂的换乘枢纽来说,自行车交通是不被鼓励的。但是实际上各个城市站前广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行车换乘量,另外站前广场周边的商业网点及上下班人群也带来不少自行车停车量。因此在站前广场按需要配置相应的大型自行车停车场是必须的,自行车停车场一般设在站前广场的左右两侧,泊位数量应该根据实际调查确定。并采取相应的抑制性措施,比如停车收费,来控制自行车停车辆的增长。
对于市区的公交换乘站,自行车-公交的换乘方式是目前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比较流行的一个趋势。这类换乘枢纽应该设置大型的路外自行车停车场来吸引人们采用这种高效的换乘方式。一般的这类自行车停车场不收费,但是不收费的停车场一般也无人管理,这就带来自行车容易被盗的问题。
5.动态交通组织与管理
站前交通流组织除了应该配合停车场地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到站前广场和相连的城市道路的关系。为此,交通组织的重点应该是:
①排除过境交通;
②交通线路简单、顺畅;
③人、车流动线分离。
从通向广场的道路的连接关系及与广场连接的角度来考虑,广场与相连道路关系可分为:垂直型,平行型,复合型(见图6)
图6广场与相连道路的连接类型
垂直型多适用于小规模站前广场,过境交通较少,但有时交通处理比较困难;平行型广场前的道路过境交通压力较大;复合型适用于大型的站前广场,哈尔滨、广州、北京均采用这种型式。
5.1行人组织
人行空间--广场上的行人应该有明确的通行空间,由人行道砖铺砌的地面应该连续,跨越道路时应设有人行横道。广场上的行人流线应尽量直接简单;广场内不希望行人通行的地区建议采用绿地阻隔,不建议采用栅栏,除非在一些比较危险的地带,如地下通道入口附近。因为采用栅栏不仅降低了广场的整体性,并给行人心理上带来压力,无助于广场的整体景观效果。
诱导系统--广场上应设置齐全的标志牌,引导行人通向指定的目的地。设有地下通道的广场,通道最好直接,在地下通道两侧开辟地下商业街的做法应慎重采用,这将导致地下通道复杂化,达不到安全快速疏导过街行人的目的。
无障碍人行系统--依据2001年8月施行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新建的或者改造的广场应该设置齐全的无障碍行人通道。
5.2车辆组织
(1)控制过境车辆通过站前广场
相关道路连接型式为垂直型的站前广场最容易避开过境交通,但是复合型要完全阻止过境交通通过广场前的道路几乎是不能的,因为很难判断车辆是否只是过境而不是来接送客的。但是完全可以禁止货车(≥2吨)进入站前广场,行李房接送行李的小货车(≤2吨)可以允许进入,有特殊需要的大货车应持许可证进入。
(2)社会车辆组织与管理
由于接送客的车辆来自城市的四面八方,每条相连的道路都可能有交通需求,因此原则上不对这些相连的道路作限制。但是对于那些连接道路很多、交通压力特别大的广场,就有必要对某些入口作限制,比如采用单行措施,甚至可以封闭入口,将道路改为步行街。
(3)出租车组织与管理
对于垂直型或复合型广场,如果交通压力较大,针对出租车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但是不应该影响出租车接送客:
①站前道路出租车单行;
②某一条或数条连接道路禁止出租车通行;
③严格禁止出租车在路边上、下客。
(4)长途客车行车路线组织
长途客车因其对外运输的特殊性质以及便于管理的特点,进出广场的路线完全可以固定在某一条或几条道路上,避开拥挤的入口,减少广场内的冲突点。
6.结语
目前换乘枢纽在空间布局上,因自身扶梯、垂直电梯等先进设备的广泛使用,已进一步朝立体化、综合化的枢纽群体方向发展。本文只是针对国内换乘枢纽的平面交通组织方法作了一些适合国情的、较粗浅的探讨。结论如下:
①在开辟新的停车空间的基础上,采取诸如收费的措施对进入换乘枢纽的私人车辆进行抑制;
②通过把出租车接客区改设在出站口附近,改善出租车的运营环境;
③公交车站配置在广场,采用平行式(带超车通道)的候车廊布置方式,节省用地;
④建立完善的诱导系统,快速分散出站人群;
⑤采取诸如单行、禁行等管理措施,控制广场的进出口,降低广场内的冲突点。
参
考文献:
1.[日]松下胜二,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10
2.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修订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3
3.徐尉慈,城市交通规划论,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