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代艺术文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开展与成熟离不开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开展。短少了外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支撑,照搬西方形式的教育方式,是不能顺应我国当今社会开展需求的。现代艺术设计既要与世界接轨,又应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性。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中,这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请求,不只要培育具有现代化创新才能的设计师,还请求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理解的设计师是不会有深层次的艺术作品展现给人们的。因而,培育具有中国特征的新一代设计师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和处理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长久,民族文化底蕴深沉,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着宏大影响。从距今一万八千年的山顶洞人的一些装饰品开端,在磨制、钻孔、着色等方面,人们曾经对美有了认识。到了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彩陶已成为具有时期特征的艺术品。夏、商时期,人们已纯熟地控制了青铜冶炼、铸造技术。从商周青铜器到汉代工艺品,从誉满天下的“唐三彩”到古朴文雅的宋代瓷器,从明代苏绣到清代家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工艺设计进程。再看中国的绘画、书法、戏剧、建筑艺术、民间艺术,无一不表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这都对现代艺术设计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绘画中的水墨画呈如今人们眼前的是简单的水墨黑白灰效果,但其间包含着丰厚的绘画技巧;构图和笔墨技巧中考究的黑白、聚散、疏密、真假、浓淡、粗细、曲直、刚柔等手法都被后人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构成了艺术设计中的方式美规律,还被当代设计师分离新的设计手法频频用于设计作品中。民间手工艺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更是一笔宏大的文化遗产和财富,带有浓厚的民族习俗的手工艺品,最能触动设计者的心灵。民间传统手工艺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开展中所积聚的丰厚的理论经历和技巧,关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对传统外型的艺术设计有着直接的继承价值,民间传统图案的外型与颜色是当代艺术设计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因而,能够说,中国传统文化是设计师在设计中享用不尽的资源。
靳埭强是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著名设计师之一。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到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同时强调这种相融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要基于对中国文化深入了解的层面上。中国银行的标志已是众所周知,整体看似一个“中”字,充沛表现了中国银行的招牌,另外,标志内包含了中国古钱,暗含天圆中央之意,这是设计者所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含义。靳埭强的另一水墨海报作品也是笔者最想阐明的,他选择运用水墨来表达创作意境并不是偶尔,他自己有着深沉的文化沉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画艺术影响着他。在靳埭强的作品中,运用了很多方式符号,如砚台、筷子、毛笔、石头、印色、纸、墨迹等,他将此类实物演化成方式符号,再经过中国水墨画方式表现出来,变成了本人的表现言语。从中能够看出靳埭强受中国画艺术的影响之大以及对其了解之深。著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香山饭店,玻璃金属太空下延伸着中国文化中颇具特征的江南水乡所特有的灰瓦白墙的园艺景观。还有不久前展示在人们眼前的世博会上中国馆的设计,将中国元素充沛地融入设计中,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外型,这也充沛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曾经逐步融入到了现代艺术设计之中。
>> 关于供热数字化解决方案的设计 古籍文献数字化加工系统硬件解决方案 带来简单时尚的数字音乐解决方案 海安县房产档案数字化解决方案探讨 全新思科数字化解决方案加速业务转型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数字化校园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提升机系统数字化改造调试中的干扰及解决方案 古籍数字化的若干成就及问题分析 虚拟化解决方案的内核 论电子政务开放及共享面临的法律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医古籍数字化生僻字的处理 网秦 开放安全能力 提供企业级的移动化解决方案 军队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难点及解决方案 数字图书馆面临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 数字MMDS的前景探讨及前段解决方案 数字化技术与档案存储解决方案 农民土地征收问题及金融化解决方案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研究 IT解决方案:财富管理的数字化趋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于良芝.国外图书馆古籍保管与利用制度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6:11.
[4]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Section of ACRL.http://rbms.info(Last retrieved.2005-8-24.
[5]李政.中医药古籍管理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
[6]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http:///calis/
[7]裘俭.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馆中医古籍保护工作述要[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5.
关键词:敦煌文化;敦煌壁画;透视;传承
古代的敦煌,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不仅是军事要塞,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汇聚了多种文化和多个民族,具有包括军事和生活在内的重要的职能。从先秦建元年间一直到元朝,敦煌壁画经历了一千余年的开凿,有2400余身的彩塑和近45000平方米的壁画被留存下来,仅在藏经洞(17窟)内,就有一千多福画卷和数万件敦煌遗物出土。而这些出土文物中,保留了大量的呈现萌芽状态的栩栩如生的、千姿百态的视觉形象资料,凝聚了千余年敦煌文化的结晶,多年以来一直被学者们所孜孜以求的研究和探讨[1]。在敦煌壁画中,有对历史沧桑巨变的刻画和记录,一幅幅妙趣横生的中国古代图像,真实的反映了古代文化的繁荣。
一、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
千年石窟敦煌壁画有着精湛的表现艺术。其装饰风格自然、亲切、强烈,向世人彰显了一个美好的极乐世界,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浪漫色彩。梳理传承的艺术脉络,从古至今,敦煌艺术的演变,体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敦煌壁画艺术是对传统艺术的丰富,也是敦煌艺术最丰富的内容和最主要的表现。敦煌壁画将中西绘画完美的融合,从其演变和发展的轨迹分析,自敦煌传入佛教题材之后,在一代代的敦煌艺术家艺术再加工下,将中国的文化内涵融入到西域的佛教画里,无论是技法、形式还是文化内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到了唐代,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民族风格。石窟四壁的艺术形象五彩斑斓、栩栩如生,能产生一种震撼性的精神力量,让观赏者流连忘返,并在内心留下难忘而深刻的审美印象。敦煌的彩塑艺术和佛教石窟壁画,带给我们的艺术效果是被艺术化的,通过风格各异的感染和色彩触动,以艺术符号做指引,在妩媚的人物图像中,带来人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振奋,超越了时空的约束,跨越了文明和文化,成为打动人心灵的真正的艺术。
二、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
壁画是绘制于石窟内墙壁上的佛画。敦煌石属于砾石岩层,很难进行雕像,所以古人常常进行涂泥绘画,敦煌壁画因此而产生。目前约有五万余平方米的壁画存在于敦煌石窟中,最长的已经达到了40 余平方米。凿窟彩绘,历千年而不衰。主要包括山水画、故事化、装饰图案画、供养人画像、传统的民族神话题材、经变画、佛像画等。而故事画又包括比喻故事、佛教史料故事、因缘故事、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等。除了以上的七类内容之外,敦煌壁画还包括动物画、花鸟画、器物画、建筑画等。经过了千余年的演变,敦煌壁画艺术由多种艺术手法好艺术流派相互交融,经过历朝历代的敦煌艺术家的创造和融合,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对现代绘画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构图方式、赋彩设色、线描造型和传神写照上。敦煌壁画的形式和内容,是根据石窟形制,具有很强的程式化和观念化倾向,其结构方式是扎根于古代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土壤上,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当代艺术也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三、从敦煌壁画透视古代文化
相传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净饭王一直希望能老年得子,继承其王位,一次其王后摩耶夫人梦见白象入腹,开始身怀六甲,并在第二年的四月初八产下一子,孩子降生之后就能说话、会走路,这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佛教的鼻祖,太子降生之后国内又许多喜庆的异事出现。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后,在古代的敦煌非常兴盛,经常要在宗教节日期间,在敦煌举行大量的活动,这些活动日积月累,为敦煌壁画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而在各种佛教活动中所彰显的文化特征,都是通过敦煌壁画的烘托而体现出来。起初的时候,壁窟是用以修身养性和坐禅用的,后来为了延续香火,寺庙准许人们捐钱供奉佛龛,或将自己的名字刻下,这样就开始出现大量形态各异的壁画。而人物的长相、服饰和人物形象与原人物的形象越来越接近,从此在敦煌地区,便开始流传和发展了各种气功及佛教的养身和健身等有关的内容。
纵观敦煌壁画中的人物短衣靴和短裤等衣着打扮,使用的弓箭、马等器物,所从事的狩猎等活动,可以看出,古代文化具有民族性的特征。在北周的301、428窟、北魏的249窟中,画面中出现大量的猎人狩猎的场景,而猎人的穿着打扮基本上是靴裤相配、紧身窄袖,而这种穿着打扮主要是为了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环境相适应[3]。由于当时是游牧经济,其主体是弓箭和马,这是人们从事生产劳动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体现了浓郁的民族性特征。从古至今,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促进了中西文化的发展,敦煌文化以汉朝晋文化为基础,吸收了来自希腊、印度及西域的文明,集开放性、多元性与一体,兼容并蓄,从敦煌壁画,能够透视敦煌文化的繁荣。而这一点,从敦煌文化中充分展现出来。例如在249窟中,有一胡人形象,深目高鼻,疑似来自中亚和西域。同窟中“骑马反身射虎”的画面,则类似于3000年的古代亚述人的浮雕;第290窟无论是摔跤还是射箭的人物形象,穿着打扮都是下着小口裤,上着圆领小袖褶,这是典型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形象。在第156窟出行图中,先道为奏乐、舞蹈和百戏,后为依仗,而舞者跳着藏族舞蹈、身着吐蕃民族服饰,还有骑马奔跑的骑士和身着马球服装的马球手,这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壁画形象,即展现了敦煌古代文化的兴盛,又折射了敦煌文化的繁荣。
四、结语
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敦煌孕育了丰富的古代文化,透视敦煌壁画,可对古代文化的发展历史进行深刻而真实的体现。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精深博大的内涵,从敦煌壁画透视古代文化,只是揭开冰山一角。作为古代文化交流中心,敦煌壁画中所展现的艺术价值,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挖掘。
参考文献:
[1]西夏敦煌壁画风格研究[J].荣宝斋,2009(01).
[2]谢恬.千年敦煌壁画的历史与艺术价值[J].兰台世界, 2009(23).
[3]张永安.敦煌壁画艺术价值研究的整体观念[J].社科纵横, 2007(03).
[4]李映洲,董珍慧.论敦煌壁画艺术的美学风格[J].敦煌研究, 2007(02).
[5]董树雄.试析敦煌壁画内容和形式的演变[J].科技资讯, 2008(34).
关键词:造物艺术;文化;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1-150-01
前言
在长期的历史中,随着人类进行“艺术”和“审美”考虑的越来越丰富,人造物作为它原来的载体已不能充分满足了,便逐渐从中派生出、分离出现在所谓的“纯艺术”,由此形成艺术文化,譬如独立欣赏的绘画。以致出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野。然而,造物文化作为原发性的“母型”并没有被解体,而是沿着自身的轨迹发展。而此时的造物文化也就是造物艺术文化。
造物艺术文化是艺术文化的基础和根源,又是艺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视觉艺术语言,是艺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造物艺术文化的不断积累,才将人类的艺术文化逐渐充实丰满,才将人类的文明高高托起。
一、 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
中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二、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
(一) 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二) 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这都是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三) 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四) 色彩的运用
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基于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中国古代建筑,就单座房屋而言,形体变化并不太丰富,主要靠庭院空间的衬托取得所欲达到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建筑是在平面上纵深 发展所形成的建筑群与庭院空间变化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已延续了两千多年,且流布范围极广,虽杂收外来影响,但却保持了独立的结构体系,且已积淀为一个独特的艺术系统,蕴含了极强的美学意蕴,值得我们好好体味。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古代雕塑 艺术特征 装饰性 佛教雕塑
中国古代雕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艺术品,包括器皿以及工艺雕刻;另一类是建筑装饰雕塑,包括陵墓雕塑。在艺术表现上,南北朝和唐代的佛教造像是最具代表性的,这一时期的佛教雕塑达到了最高水平;在艺术推崇中,唐代的佛教雕塑最具独特性。我国古代的纯粹雕塑艺术品并不多,这主要与古代的社会制度以及文化宗教有一定的关系,比较纯粹的雕塑有纪念性雕塑,比如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
一、我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
我国古代的雕塑具有非常突出的装饰性,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无论是装饰雕塑还是佛教雕塑,都体现出了浓厚的装饰①意味,比如北魏露天坐佛、唐代的石狮。装饰艺术不同于真实生活,却又是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艺术真实。自南北朝以来,由于佛教艺术的发展,可以看到很多具有装饰元素的佛教雕塑,尽管它们属于宗教题材,但还是根据真实生活进行创作的。隋唐以来,装饰雕塑达到空前的高峰,雕塑饰纹和雕塑图案以最佳的方式展现着雕塑强烈的装饰感,富有中国风情。雕塑的装饰还带有浓重的图腾意味和,包含着人们的意愿和想象,寄托了创作人的精神追求,有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感,装饰特征在增强佛教雕塑的庄严肃穆方面,也是非常有效的。另外,我国古代的装饰雕塑常采用夸张的变形的艺术手法,比如辟邪石狮就采用了变形装饰艺术,并融合青铜器和玉器的雕饰和图案,使石兽看起来更加威猛、神圣不可侵犯,更好地发挥了雕塑的装饰功能。
二、我国古代雕塑的绘画性
我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雕塑与绘画就像一对同胞兄弟,他们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自从彩陶时代,雕塑与绘画就紧紧结合在一起,在陶塑上加彩,也就是妆銮,可以提高雕塑的表现能力。这种加彩的民间艺术体现了雕塑和绘画的一致性,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貌,同时也注重色彩的协调性,比如关公像,枣红色的胸膛可以衬托出关公的正气。另外,敦煌的莫高窟唐塑以及麦积山石窟宋塑佛教像等,生动地展现了古代雕塑的绘画性。现存的许多雕塑,都是妆銮过的泥塑石刻和木雕木刻。如今,我国的雕塑艺术已经西化不再加彩,但是民间雕塑仍然保持着妆銮的传统,民间的匠师先勾出人物线描草稿,再复制成雕塑,还有些匠师直接在硬质材料上进行勾线描稿,最后进行雕刻。
三、我国古代雕塑的意象性
中国古代雕塑在漫长的几千年间,只是一种装饰工艺美术品的手段,后来在不断的文化传承中,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根据观察的生活体验,再加上主观想象,进而加工美化成艺术形象,形成了意象性②特点。可以说,精神文明与艺术创作推动了古代雕塑的发展,显示着高度的艺术底蕴和艺术思想。中国的装饰艺术富有夸张性,比如书法艺术中的狂草,绘画艺术中的大写意,雕塑也是如此。比如“十六明王造像”,虽然并没有竣工,但是从斧凿刻痕上来看,气势雄浑有力,体现了深厚的艺术功底。我国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其雕塑原则与艺术表达方式是不同的,在本质上是意象性造型,我国的宗教造像以及汉唐陶俑都体现出了意象性特点。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表现是从感觉和理想出发的,耐人寻味,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我国古代雕塑的特殊性
中国古代雕塑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与中华民族的人文环境、生活条件以及道德理念都有着很大的关联。我国古代的大多数雕塑都代表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理想愿望,是理想主义的雕塑。中国古代雕塑并不像西方雕塑一样非常注重写实、模仿再现自然,而是高深莫测,给人留下更多的品赏意味,比如威武勇猛的唐代天王力士就有这种效果,表现出蓄而不发的特点。
五、我国古代雕塑体现了哲学精神
受到儒家哲学③尊天命和崇自然的影响,中国的艺术表现出了庄严、雄厚、典雅、淡泊、崇高以及古朴等风格特征,比如陵墓仪卫性雕刻,最典型的就是唐代武则天出资修造的龙门孝先寺,具有庄严肃穆的风格特征,表现出了帝王的风度。明器艺术中的俑和动物雕塑,由于动物和人类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所有这些雕塑也表现出了质朴可爱的风格。中国古代的雕塑有返璞归真的意味,追求内在美和原始美,体现了大巧若拙的精神境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习惯了写实雕塑,很难理解中国古代的象征性雕塑,这就需要提高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
六、我国古代雕塑大多属于佛教雕塑
我国古代大多数雕塑都属于佛教雕塑,根据佛教美术④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内涵。中国的佛教雕塑源于印度的的犍陀罗、马土腊等地区的佛教造像。中国的雕塑艺术家在摹仿的基础上,加以创造,不仅保留了原产地的特征,而且还赋予了中国特色,所以在欣赏中国雕塑的时候,可以参照对比印度和希腊的古代雕塑,加深对雕塑艺术内涵的认识。在欣赏佛教雕塑的时候,还要了解佛教特殊的经规仪轨,有些佛教雕塑两耳垂肩,手长过膝,还有些佛教雕塑顶上肉髻相以及佛的肢体动作,都有着不同的含义,这些都源于佛教的经规仪轨。另外,根据佛经人物的身份,也会创作出不同造型、不同穿着服饰以及不同姿势的佛教造像。
结语
中国古代的雕塑是民族文化的产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强烈的民族性。古代雕塑的特点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融合、互相关联的,在欣赏古代雕塑的时候,要综合各个特点,才可以发现雕塑艺术的存在价值。
注释:
①商万峰.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分析[J].魅力中国,2011(21):78—79.
②邱红革.逼真写实与传神写意——浅析秦汉雕塑艺术风格的差异及其成因[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7):67—68.
③肖长生.汉佣雕塑的写意美及其当代性浅探[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