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金融产生的背景

互联网金融产生的背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金融产生的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联网金融产生的背景

互联网金融产生的背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证券行业;证券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5)23-0135-02

自上世纪末期,互联网就以惊人之势迅速发展,给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应运而生也为整个金融行业带来了创新性的变化。作为金融行业的龙头行业之一——证券行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从根本上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既给证券行业带来了冲击,实际上也为证券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证券公司在面临新的经济体的激烈竞争的同时,也可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工具以促进本公司的发展,助其自身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之中取得优势地位,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对于证券公司而言尤为关键的是如何抓住互联网金融时代赋予的机遇,勇于面对当前的挑战,抓准契机在证券行业中取得优势竞争地位。

一、证券行业在互联网金融大背景之下面临的挑战

(一)证券公司中介职能被削弱,互联网新型媒体信息能力亮眼

证券公司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于其中介职能,大部分证券公司主要是依靠其能够早于其他群体知道相关金融信息,进而为客户提供这类金融信息来赚钱佣金或者通过一定的金融手段来赚钱差价。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以往证券公司依赖的电报、书信、电话等传统工具都显然因其耗时过长而被淘汰出局,相反,一些依赖于互联网产生的新的虚拟金融工具却受客户青睐。特别是一些新闻媒介、自媒体等互联网工具因其传播信息快,能够帮助客户更早的捕获市场先机、掌握市场动态。因此,可以说互联网的诞生和应用,直接催生了一些新的产业,导致证券公司的中介职能被大大弱化,若证券公司不尽快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之下探寻适当的出路,就极有可能被市场所淘汰。

(二)传统的证券行业格局将被打破,证券公司面临重新洗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以其信息传播快、信息网广而逐渐成为一个全新的交易平台,例如,一些新型的依托于互联网而诞生的P2P小额微贷平台正逐渐火热起来,其以能够充分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较为公开透明而逐渐成为人们的投资领域之一。相较于传统的证券公司而言,互联网的交易平台能够更多的为交易者之间展示双方交易信息,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进行交易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成本,而且能够大幅度的缩短交易周期,因而,传统的证券行业格局被打破是大势所趋,证券公司若再仅仅依靠获取信息相对较快这一能力企图立足于金融行业在当下看来犹如痴人说梦。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也滋生了许多新的行业,这类行业也被称为互联网金融的衍生品,它们正逐渐成为新的势力与传统的证券公司瓜分金融市场。换言之,证券公司所面临的竞争与挑战不再仅仅是来源于行业内部,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将日趋白日化。

二、互联网金融为证券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互联网金融的诞生,极大的刺激了证券行业的发展

以往,人们要参与到证券交易当中来,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而且还由于信息渠道的闭塞,没有办法第一时间参与到证券交易当中去,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投资的安全系数降低,传统的投资者过于依赖于证券公司等金融中介机构,尽管从这一层面上来看,互联网金融大大削低了金融公司的中介机构。但实际上,相较于传统的证券公司而言,互联网金融大背景之下的证券公司可以大大依托于互联网进行交易。若从证券公司自成立到正式投入运营来说,互联网金融为证券公司带来的机遇是极其丰富的。例如,在证券公司成立之时就不再需要进入劳动力人才市场进行招聘,而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招聘信息,就能够将“广纳贤才”的讯号释放出去;再比如,以往的证券账户开户都需要经过繁琐的流程,而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及普及,证券账户的开户只要在网上经过人工审核就可开通,这大大的降低了交易者的交易成本,简化了开户与交易程序,能够极大的刺激投资者的交易热情。从实践来看,互联网金融大背景下的证券公司不减反增,证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增多,从业人数也较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有所增长,这都足以说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非但没有影响人们对证券的交易热情,反而刺激和繁荣了证券行业,对于证券公司而言,是发展的良好契机,可以说,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于证券行业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互联网的应用能够突破地域限制,为证券投资者的投资拓宽渠道

以往,受地域限制,证券投资者的投资渠道过于狭窄,而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交易信息变得更易获得和交换,打破了以往地域对投资者的限制。证券行业的投资者在互联网金融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只要熟练运用计算机终端,依托于互联网这个大的交易平台,就可以实现投资,而且因互联网的信息较为公开透明,投资者易于获得,进而大大降低了因投资者不了解投资对象而产生的资金风险,大大提升了投资者的交易安全程度。换言之,证券投资者不再需要仅将投资目光放置于本国,而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参与到他国的证券交易当中。例如,由于我国股市实行的是单向限时交易,交易时间难以满足部分股票投资者,部分投资者开始从事外汇、期货等交易,甚至有部分投资者专门通过本国到国外开设账户进行操作,这足以表明地域不再是限制证券投资者的因素,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不仅为证券投资者节省了交易成本、降低了资金风险,而且为投资者拓宽了投资渠道,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笔者坚信,金融产品的种类将日益丰富,为投资者拓宽投资领域,增加投资者的资金收益。

(三)为证券公司注入新鲜血液,变人力优势为经济优势

正如前文所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证券行业受地域限制的较少,亦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已经改变了证券行业的工作模式,证券从业人员不再需要朝九晚五的按时到证券公司上班,而可以通过适用计算机终端依托于互联网实现与客户的沟通,帮助证券公司实现盈利。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革新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必然结果,而互联网不仅仅是带来工作模式的革新,互联网因其信息较为公开透明,愈来愈多的有潜力并励志于从事证券行业的青年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金融知识,成为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的高尖端人才,为证券公司注入新的血液,帮助甚至是率领证券公司改革以往的经营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开拓本公司的经营范围,将人力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以实现经济规模的扩张。

三、互联网金融大背景之下证券公司的发展策略

(一)顺应时展潮流,转变营业模式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一场腥风血雨的改革已经开始。而传统的证券公司的营业模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潮流。为了能够不被市场淘汰,并能够从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当中脱颖而出,证券公司必须要积极转变营业模式,结合自身能力,积极开发新的证券产品,并不断完善和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创新与优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依托于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和交易,让更多的用户知晓并最终投资于本公司的证券产品,是证券公司在往后的几十年内的首要奋斗目标。因此,紧跟时代潮流,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创新证券产品,提升服务品质,是证券公司革新的首要任务。

(二)积极加强跨行业、跨地域的合作

证券公司的发展不再是独木成林的状态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不仅仅使得证券行业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而且也将各行各业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例如,支付宝与蚂蚁花呗的结合就是一场巧妙的“金融产品联姻”,类似于这样的合作在国外发达国家不胜枚举,这是值得证券公司思考和学习并最终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的。可以说,互联网打破了地域和行业之间的沟壑,加强合作与交流,直至实现共赢,这也是证券公司改革的最终目标。跨行业、跨地域的合作不失为证券公司在当前发展瓶颈时期的一种突破性手段,证券公司从业人员应当积极探寻这类新的发展渠道。

四、结语

对于证券公司而言,互联网金融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时代带来的机遇,锐意进取,积极创新证券产品,拓宽公司服务领域,提升公司服务品质,以在日益繁荣的证券市场中取得优势地位,是当前证券公司的首要大事。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刺激了证券行业的发展,也极大的增加了证券公司的竞争的激烈程度,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大背景之下,证券公司要取得优势地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张超.商业银行发展电子商务市场策略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2,09.

[2]潘意志.阿里小贷模式的内涵、优势及存在问题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2,03.

互联网金融产生的背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发展;影响

互联网金融是将传统的金融行业向互联网里融入、渗透。近段时间,支付宝、快捷支付、财付通、红包等在线财产交易风生水起,互联网将其“开放、分享、平等、协作”的理念,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使得传统金融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互联网的引入下,传统金融具有更强的安全性,更便捷的操作,更低的成本等特征。同时,互联网金融也通过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等方面逐步地占领了金融行业的重心。这些不断的引入和占领对商业银行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互联网金融使得越来越多的客户转移方向,削弱了商业银行的资金引入,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一、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与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的含义及背景

互联网金融顾名思义是指在金融业务中融入一系列的互联网工具,借用互联网这座桥梁来实现资金的流入与流出和信息的传递。近些年,电子科技迅速发展,互联网逐步渗透于传统的金融行业中,接连不断的涌现出各种互联网金融,如阿里小贷、陆金所以及美国Lending Club等金融企业。当然,互联网金融不单单是纯粹的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的叠加。互联网金融对客户的吸引点在于它是基于客户们所熟悉、认同的基础上,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具有天壤之别,不仅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加入了互联网工具,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的参与者熟悉的掌握互联网金融的信息。互联网金融注重开放、平等等精神,得到客户更多的信赖程度,使客户和互联网金融有着双赢的局面。

(二)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原因

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互联网金融创造了良好的产生条件。“手机控”、“低头族”等网络词也相继出现,充分体现了计算机及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有5亿多网民,高达44.1%的互联网普及率。金融业务广泛的影响面为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网上银行、ATM、POS机等也充分的体现了银行的科技化。需要绑定相应银行账户的网上交易,以使得商品到资本的转换,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成为可能。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便捷与优惠使其有了产生通道,如互联网能够将普惠金融变成可能,为资金的融通提供低成本、高效能的渠道等。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主要有网上银行阶段、网上支付阶段和移动互联阶段三个发展过程。近21世纪,互联网以其广大的影响力逐步取代了报纸、收音机、电视等沟通交流渠道。网上银行的创设也给传统的商业银行增加了一条渠道,客户可以在网上进行开户、查询、转账等业务,方便了更多足不出户的群众,也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压力。2008年左右淘宝、京东商城、1号店等网上购物平台开始盛行,第三方支付的产生给不信任的网络支付提供了保障。第三方支付通过设立中间过渡账户,开发快捷支付、认证支付等支付方式,充当桥梁,给予网络交易顺利进行创造了安全的平台。2013年开始,云端传输等数据处理工具为阿里小贷,腾讯等企业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创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平台,使得互联网金融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播与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金融地位的影响

互联网与多家单位合作,优化了产业利率,充分的发挥了产业链的优势,而传统的商业银行却依旧在其原有的产业链上原地不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则越见明显,而传统的商业银行则逐步被互联网金融所取代。同样,互联网金融具有低成本,高效能等优点,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有效的进行匹配,实现交易。这种模式逐渐深受广大客户的喜爱,削弱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清算和信息功能,使其的金融地位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另一方面,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创立弱化了传统商业银行作为支付中介的功能,打破了其对线下支付的垄断,为互联网金融在金融的地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资金产业链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资金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商业银行主要收入来源于利差以及中间业务,而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使得利润逐渐市场化,从而减少了传统商业银行的资金收入。由于信贷业务在商业银行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所以在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资金业务的影响下,信贷业务所受的冲击最为显著。互联网金融有着能够简化贷款流程,缩短贷款时间,丰富贷款种类等得天独厚的优势。阿里小贷、红顶创投、拍拍贷等信贷公司相继出现,使得客户逐渐朝向互联网金融,造成传统的商业银行客户流失,资金向互联网金融流转。2014年两会期间,五家民营银行的试点名单出台,互联网金融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却能减少交易成本,使得传统的商业银行资金产业进一步撼动。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影响

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主要特征是以规模经济、信息封闭和人海战术为主要的发展方式,只有在一定的经济规模下才能在存贷中介下发挥出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一定的数量,而互联网金融则须具备高匹配的资金需求和高信息化的技术系统。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在与互联网金融新型经营模式的对比下逐渐失去光环,使得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得到推动。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涉及的深度、广度不断扩大,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式的基础发生变化,传统的发展方式将逐步改变。

三、基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的应对措施

(一)转变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笔墨当随时代”,经营模式也应顺应时代。在科技化的时代脚步下,商业银行应该改变其传统的经营理念。传统的商业银行固有其优势,比如:基础扎实,网点的覆盖面广等。商业银行应正视互联网金融对其的冲击,转变经营模式,结合其自身的条件,保持优势,融入新的科学技术从而提升竞争力。具体而言,首先,全行上下展开讨论,将互联网金融规划放入长期的战略部署中,明确目标,进一步细化行动路线图。其次,强力推动执行互联网金融规划,在经营哲学、管理理念各个层次上将互联网金融作为核心,逐步的实现传统商业银行向互联网银行的转变。

(二)提高商业银行的业务服务能力

互联网金融的一大优势为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方案,传统的商业银行则存在内部产品并行,业务职能分离等弱势。而良好的服务是传统商业银行的一大优势,参差不齐的服务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客户的时间、心情等。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诚信对待客户,创造高附加值服务,以此以提高客户的心理积极性来代替商业银行存在的弱势。具体体现在: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服务客户,以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根据不同客户的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在营销过程中避免一味强调自身产品功能以及风险的防范的言辞。同时,遵循“客户第一”的原则来设计产品,使得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功能化需求,提升服务效率,避免客户时间的浪费。

(三)增加金融产品

现今,在利润逐步市场化的时代下,传统的商业银行应该发展新的收入渠道,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向外借鉴,丰富金融产品的类型,实现一卡通,提高中间业务的规模。中间业务在众多的产品下崭露头角,主要由于中间业务的风险相对较小,不会直接影响银行的内部资产。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企业或个人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都在增加,商业银行也因此有了低收入的保证。

(四)加强人才的培养

互联网金融同时具备科技和金融的特质,作为新兴的金融模式,对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严格把握新人员进入这一关口,严格的进行筛选,对吸入的人员进行素质考验、技术和工作能力考察,纳入复合型人才,从而组成一支具有高素质且专业知识丰富,能够吸引客户队伍。在人才引进后集中进行培训,不断地扩充其科技知识和金融业务能力。同时加强监督队伍的建设,提高监督反馈力度和效率,避免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失误而产生的弊端。

(五)采取合作的发展模式

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的合作是大势所趋。就目前第三方支付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第三方支付最终要经过商业银行处理,加强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从而稳固商业银行在第三方支付后端的地位,能够促进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同时,与互联网建立业务,互联网金融虽客户量大,但内部控制机制较商业银行相对健全,商业银行可以从互联网金融内吸引客户,进而稳固自身的金融地位。

四、总结

本文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就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展开了探讨,互联网金融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较大,具体的分析了当前主要存在的影响为三点,分别是商业银行的地位下滑;资金产业链的退化;经营模式的落后。这些影响对商业银行的发展都将带来重重的冲击,然而有冲击也就有机遇。商业银行应当正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影响,发扬自身的优势,改进自身的不足,转变经营模式,提高业务服务能力,提高中间业务的规模,加大人才的培养以及增强合作意识,将冲击转化为机遇,促进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胜.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金融纵横,2014(06)

[2]张旭.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财税金融,2014(11)

[3]周逸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07)

互联网金融产生的背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模式 传统银行 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等各种金融创新业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也就逐渐形成一个全新的金融模式,即为互联网金融。信息时代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对传统银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更是促进了传统金融模式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激烈竞争,本文主要分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的影响。

1.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银行业金融模式的对比

1.1互联网优势

操作平台方面的优势。一般情况下,传统银行金融模式的多数业务主要是客户到银行的网店的实体操作,所以在这些金融业务办理的过程中,客户本人必须亲自到银行或者券商的营业网络点进行办理。而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其能够为每一个客户提供自助化的金融管理通道,而目前有很多互联网金融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已经将金融超市开到了各大互联网平台中,这样客户就能够在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实现降低理财成本和财富管理的目标。

信息传导方面的优势。当传统银行获得投资企业,尤其是微小的企业信息成本较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的成本,其收益和成本不匹配,并且银行在获得投资企业的信息后,金融机构还需要再次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这样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另外还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增加企业信贷的风险。而在互联网金融下,随着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客户在交易中将会留下许多的信息,这样在信息搜索中不仅能够大大的降低人力和时间等成本,而且还能够满足信息需要,为互联网金融提供极大的方便。同时在信息处理中,云存储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运用,还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以及储存的稳定性。

支付方式方面的优势。传统银行支付方式主要是有现金、信用卡以及票据等,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都是以移动支付方式为基,企业机构以及个人都能过在银行的支付中心(超级网银)实施存款以及证券登记等业务办理。同时现金和证券等金融资产的转移以及支付等业务都能过互联网进行办理。另外,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其不仅具有交易安全、方便快捷、费用低等优点,而且还能够有效解决小额支付下产生的贷款转转不方便等问题,另外,其还可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互联网交易欺诈风险,进而有效保障了客户的合法权益。

1.2传统银行业的优势

征信体系方面的优势。征信体系又被称为是消费者信用信息系统,其主要是为了为信贷机构提供个人信用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征信系统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其一方面主要是为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进而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对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因为征信系统的指标是银行信贷业务审核中重要的信息,所以征信系统对银行的信贷业务具有极大的帮助。

但是互联网金融作为法律规定的非金融机构其无法加入征信体系中,更不允许使用征信系统中的信息,这就导致互联网金融在开展信贷业务中将会产生诸多的风险,从而导致线上和线下的信息更新和交换受到制约。

传统银行具有特殊地位与权力。传统银行业历史悠久,其在国家相关政策中也具有一定的特权,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无法取代的。举例说明,目前传统银行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其在政策的传导以及市场的调节具有极大的基础性作用,只要银行发行货币以及控制通货膨胀的职能存在,那么传统银行体系就必须存在。另外,从金融体系的功能上分析,由于互联网金融没有货币的创造功能,所以其不能再市场中流动。互联网金融是否可以上述几个方面突破,不仅取决于技术的支持,另外还取决于社会的认可,更为重要的是监管当局的态度,所以互联网是无法代替传统银行业的。从上述多方面综合分析,目前互联网金融所采用的交易媒介与传统银行没有区别,同时互联网金融仍是银行账户上货币资金。所以互联网金融只是对传统银行的补充和延伸,只是提高了传统银行业务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范围,因此互联网金融仍然需要以传统银行为基础。

2.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的影响

2.1创新金融战略,提高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适应性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应用,对银行金融模式创新带来了一定机遇,同时也更是为更是为中小银行和大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带来了契机。如果能够将这一模式进行良好的利用,那么在新兴业务上,完全有可能超过发银行,从而提高这些中小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毋庸置疑传统的银行业也会因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所带来的一系列创新,对其市场竞争格局进行改变。目前已经有一些互联网企业对于其单纯的做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不满足,因此非常期望能够凭借自身的数据信息积累和信息挖掘优势,将其业务扩张到信贷、供应链等融资领域,这样也就会和传统的银行业形成竞争模式,甚至还有可能会对银行物理渠道产生替代作用,从而对传统银行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产生影响。

2.2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微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互联网金融企业不但拥有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同时还拥有微贷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对微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经营行为和信用等级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且可以针对此构建客户信息数据库和网络信用等级。在进行信贷审核过程中,那么其投资者也就可以参考网络交易和信用记录进行投资。一旦其贷款对象出现违约问题,企业则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对其信息进行搜集和,对其违约成本和投资者风险降低,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所具有的优势。所以说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对传统融资方式进行改变,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交易成本。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互联网金融中占据主要地位,其就通过为客户提供自动支付,账户,汇款服务,而改变了传统的银行业务。

2.3对银行业务渠道进行拓宽

客户是传统银行业的业务基础,借助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对传统银行业务的目标客户群进行相应的改变,目前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更倾向于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那么互联网在现代新型金融业务中的参与,更有助于对客户服务需求进行满足。因此传统银行如果能够改变其传统价值实现方式,同时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加大应用,那么不但有助于对其服务快捷性提高,同时还能够降低其服务成本,更能够得到大众的欢迎。原有的传统银行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模式将因为互联网金融发生变化,商业银行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

2.4通过价格交易,推动利率市场化发展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其不仅可以客观有效的反映出市场供求双方的价格偏好,而且互联网金融也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方式。因此在金融交易中,可以将互联网金融作为交易平台对资金借方进行报价,对贷款方可以依据对流动性以及风险等选择贷款方向,以实现双方交易的。但是当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金融机构不能完全依赖银行的基准利率指导,而应用在市场中寻找利率基准,这样传统银行就能够有效在互联网金融市场利率的走势上进行判定客户群的利率水平。

2.5削弱传统银行金融媒介作用

通俗的讲,在金融业务来往中传统银行主要是资金的“中介”。而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将会削弱传统银行金融媒介的作用,进而使商业银行资金中介功能边缘化。同时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了详细真实的信息,同时还简化了交易程序,提高了交易效率。另外,从支付的角度进行分析,互联网金融开展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能够为客户的提供收付款、转装汇款以及自动分账等结算和支付服务,代替了传统银行的支付业务。

3.传统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发展策略

在互联网金融到来之际,传统银行虽然受到了极大冲击,但影响并非不可化解。只要商业银行积极应对,就可以寻找到自身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发展出路。

3.1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到来后,由于互联网金融正处于发展阶段,其仍然存在网络的虚拟性以及网络信用身份认证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导致互联网金融不能形成对接的社会信用体系,这是互联网金融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最大风险。传统的银行可以借这个机会,逐步完善自身的信用评级机制,从而实现银行风险管理。吸引那些对风险持较为敏感态度的客户。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网络金融的风险防范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传统银行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建立一套新的风险防范体系,以此加快互联网金融同商业银行的融合进度。

3.2不断完善反馈机制

传统银行业在互联网时代下,要想做到金融创新机制的不断健全与完善,还应该具备反馈机制,也就是说,必须构建产品创新评价机制;将“以客户为核心”银行创新理念树立起来,坚持“一切为了客户,一切为客户服务”的原则,并将综合效益与市场评价当作衡量金融创新的重要依据,对产品创新实施动态改进。首先,必须从质量与数量两领域,对顾客有效需求力进行辨识与评价,尤其是银行分行对客户潜在需求进行充分挖掘的能力;其次,必须构建产品后评价机制,应该从投产产品后的收入、销售及客户反馈等对产品创新效果进行评价;再次,从质量与数量两领域,对银行总行对整合客户需求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构建银行投入产出综合评价机制,根据银行投入产出具体情况判断市场可持续性与产品盈利潜力,以此为银行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3.3转变管理模式,加强信息技术建设

首先,传统银行业应合理运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管理会计信息以及信贷风险管理系统等管理系统构建传统银行业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平台,以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另外,传统银行业必须加大对客户隐私保护的管理意识,推行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这就需要银行在日常的管理中强化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和监管培训工作。定时定期监管银行所存储的客户信息,这种监管不是走过场,而是真正深入客户中,以客户为中心,征询他们的建议,采纳更加有利的监管办法,消除客户信息外漏的情况。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银行业必须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各种数据信息,构建人性化市场细分、客户管理体系,并在数据集中的条件下进行深层次数据挖掘,把数据集中产生的技术优势转变为传统银行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此外,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并完善金融信息保密制度、信息应急处理制度,提升整个金融信息体系的预警、检测及应急处理功能,促使其实现自我恢复,降低系统的技术风险,确保整个金融业务体系长时期运行。

4.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互联网金融不仅对传统银行带来了冲击,但也为传统银行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同时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传统银行的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只要传统银行积极应对,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探索和完善传统银行的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合适的经营模式,完全可以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追求进步,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李建超.互联网金融浅析[J].时代金融,2014,(11):56-57.

[2]李妍.关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发展的几点思考[J].商,2013,(16):145+144.

[3]张竞.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融资模式的影响和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缓解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360.

[4]费洋.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分析[J].商,2014,(2):207.

[5]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 (5):86-88.

互联网金融产生的背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高职;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1.037

我国互联网的进入大众视野起源于2013年年底,余额宝横空出世,自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拉开了大幕。我国互联网金融产品有传统的金融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产品创新、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2014年腾讯推出理财通、2015年的蚂蚁聚宝、京东金融、卡拉卡理财、小米金融、2016年的微理财,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丰富了我国金融产品体系,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同时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对高职金融类学生的就业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了应对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各高职金融类专业应结合自身现状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 高职金融类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1.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落后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教学的指南,决定了一个高校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目前许多高职金融类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滞后,已经不能落后于时代和信息化对金融的要求。以我校为例,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与思想道德修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备保险、证券行业基本操作业务技能和营销能力,能够胜任保险或证券营销、客户服务、基层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并能从事银行、担保公司、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等金融相关行业营销及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可以看出我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是比较务实且具有时效性,但是主要培养人才的方向还是集中于传统金融企业的一线服务人员,而忽略了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的大量的就业机会。

1.2 教学内容严重落后于金融发展的现状

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的脚本,只有教学内容选取得当才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人才培养。目前很多高职金融类专业的教学内容的选取也没有及时根据日新月异的金融发展进行调整。以我校为例金融管理专业目前开设的主要专业相关课程主要有金融学基础、银行综合柜台操作、银行基本技能、保险理论与实务、证券投资操作实务、金融产品营销实务、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个人理财等,明显可以看出缺乏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课程。

1.3 教学课程体系设置松散

课程体系是整个学校教学过程的体现,也是培养一个一个学生基本依据。目前大多数高职金融类院校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大的方面主要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具体展开时又分为基本素质模块、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个性化发展模块。总体来看在高职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不可分,而过多的笔墨放在了基本素质模块中开设的课程,而压缩了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并且个性化发展模块之间油柚很大的重合,整个课程体系相对较为松散。

1.4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单一

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教学手段较为单一、除了以PPT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外,其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使用不多。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而且对于经济金融生活中的最新的发展情况,缺乏必要深入的分析。有的老师上课时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看起来教学手段多样化,实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2 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对高职金融类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1 从单一的金融人才需求到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

传统的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比较单一。高职类院校的学生由于学历的特点大多数金融企业主要从事的是一线服务岗位,所以主要强调的是学生自我表达和客户的沟通能力以及相应的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高职类院校学生优势在于上手快。现在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金融门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区别于传统的金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单一话,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强调的是人才知识结构的复合化,即懂得金融相关的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同时掌握相应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并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较高的风险管控能力。

2.2 从传统的金融就业岗位到多元化的金融就业岗位的需求

高职类院校传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于证券公司柜台服务人员、证券公司后勤人员、证券投资顾问;保险公司电销人T、保险人与经纪人、保险公司后勤人员;银行柜面人员、银行大堂经理;小贷、担保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及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营销人员、内勤人员;各类中小企业的出纳、会计核算等。而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非金融企业涉足金融行业,催生了一批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有别于传统的金融机构的就业岗位,更多的注重学生的营销和沟通能力。

2.3 整合互联网金融思维融入到课堂知识点的需求

老师是学生在课堂中接受知识的载体,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当今,需要我们教师也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我们在课堂中介绍相关互联网金融产品是不能空讲,必须是建立在对该产品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的。而我们由于教师的天性,很多老师个人理财形式相对较为保守,甚至是根本没有进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投资,这样在教学时肯定是比较教条的。所以在教学时整合互联网金融思维融入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高职金融类专业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应对策略分析

3.1 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主要集中在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阿里小贷模式、众筹融资、互联网整合销售金融产品以及互联网货币。高职金融类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不能再把眼光放在传统的金融就业岗位和传统金融行业对人才需求。而是要抓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金融就业积极影响,顺应时展,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没目标。

3.2 整合课堂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以往的传统的金融知识点介绍,一定要按照金融行业最新发展的现状介绍和整合教学内容。使得高职类金融专业的教学内容可以真正的能反映目前金融市场的变化,而不是与现实脱节,让学生受益。

3.3 重构教学课程体系

结合互联网企业对金融类专业人才规格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构建了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符合金融类职业资格标准、满足安徽经济特定需求、融合创新创业意识的“岗位课程+认证课程+订单课程+创业课程”的“一核心三支撑”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体系中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4 丰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比如采用翻转课堂、MOOC、微课堂等教学方。通过模拟实训、多专业综合实训、校外中期实习、校外顶岗实习等“体验式”教学手段,强化金融仿(全)真性实习,通过动手动脑的实战训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职业氛围,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全真或仿真教学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非常直观地感受实际现场的氛围,可以缩短课堂与实际的距离,提高学生对实训的兴趣,提高实训效果,也能使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尽快适应环境。

3.5 注重教师实践能力、互联网思维的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可以通过培养与引进,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结构日趋合理、素质稳步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要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就需要大量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实践的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同时也需要聘请校外行业企业实践专家,共同构成“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我们实行教师顶岗实践制度,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互联网金融行业实践锻炼,下互联网金融企业顶岗实习来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培养教师的互联网思维。

3.6 继续引入和深化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校企合作

引入互联网金融企业市场具体指导学校专业开发与建设工作。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我邀请互联网金融行业专家共同制定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邀请行业骨干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拟定教学计划,聘请企业的实践专家和行业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实训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知识载体,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为了突出高职金融类专业的教学特点,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应用实例,实行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将最新互联网金融专业知识和技能融入教材。充分发挥了校内教师理论强,校外一线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体现“知识新、内容实”的高职教材特点。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积极与互联网金融企业深度合作,加快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毛金芬.“互联W金融”下高职金融课程整合的效率评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9396.

[2]陈意新.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6,(4):156158.

[3]潘美丽.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职高专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5,(12):2022.

互联网金融产生的背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高职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1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基础与发展动力

互联网金融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在此过程中,随着支付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的发展,促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具备了扎实的技术支撑基础。基于传统金融结构市场下,相应的金融机构会以信息垄断的方式来实现垄断利润的获取,而这对于非金融机构而言,在参与行业市场竞争的过程中,要想谋求到立足之地,则可以技术优势来实现对交易成本的控制与压低,而也正是借助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促使互联网金融能够在金融领域中立足,并提升了交易信息的透明度,且相应交易成本低且交易过程简单便捷,为从根本上提升这一交易的效率与综合效益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在普惠金融理念提出与贯彻落实的过程中,促使金融服务质量随之得到不断提升,而相应服务对象群体的范围在逐渐扩展,在确保人人享受到金融权利与服务的同时,促使互联网金融凭借自身的优势吸取了大量的投资理财群体,同时还为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提供了新途径。此外,信息数据来源广泛,为提高互联网金融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奠定了基础。基于传统金融模式下,信息的不对称问题一直以来是融资过程中的一大阻碍因素,而要想获取真实信息则需要投入相应的成本,而互联网金融则能够借助电商平台,通过用户群体交易评价等信息内容,来实现真实可靠信息的获取。

2互联网金融给高职金融专业课程带来的影响

2.1课程体系所受到的影响

以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为例,当前其主要是以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两部分组建而成的,而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一教育内容而言,当前高职院校则是将其纳入到了公共课程体系之中,在强化对相关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弥补当前该专业课程体系所存在的不足,同时还能够打造独属于本校特色化专业。与此同时,对于互联网专业课程而言,其会基于当前行业发展实际以及专业发展需求下,对该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完善,其中,不乏一些院校将该专业与信息技术专业课程进行了融合,进而彰显出该专业课程的技术性特点,为更好地应对互联网金融给该专业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奠定基础。

2.2给该专业课程内容结构带来的影响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承担着培养复合型技术性人才的重任,对于金融专业教育而言也不另外,其在进行该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的过程中,强调对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具备专业技能以应对行业市场对人才所提出的高要求。以该专业课程下的银行实务类课程为代表,从这一课程内容的结构上看,主要是围绕传统银行业务来展开的实务技能教育,而基于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影响下,相应课程教学内容也因此需要实现与之相适应的变化。基于互联网金融下,相应产品的推出则使得整个利率市场随之发生了变革,同时基于传统银行业务模式下的支付结算以及融资投资等市场垄断地位被打破。而越来越多的客户在选择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基于利益角度出发而转向选择了互联网金融平台,丰富的产品与高质量的服务能够很好地满足客户之需。因此,对于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而言,则就需要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满足当前金融服务业务下所提出的各种新要求,实现对这一挑战的有效应对。

2.3相应课程业务流程所受到的影响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对于传统金融领域而言,其在发展业务的过程中,也逐渐向电子化方向转变,借助网络业务的开展来践行普惠思想。以事务类课程为例,基于商业银行的综合柜台业务中,相应业务流程逐渐被简化,将贷款审批流程缩短,以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满意度,并实现对客户信息的综合性整合。而基于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影响,需要将新兴的业务进行融入,如通过手机以及网络银行等业务模式的开展来实现业务范围的拓展,进而实现对业务流程的不断优化。

3基于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高职金融专业搭建相应课程体系的对策

3.1指导思想的定位

基于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则就需要实现对金融专业课程进行优化与调整,将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全新内容进行融入,通过全新课程体系的搭建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行业发展之需。基于此,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在面对互联网金融所带来冲击与挑战的过程中,要针对课程体系的搭建之需,首先明确定为相应指导思想,即基于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态势下,结合该专业教育所呈现出的特点以及行业对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对如上各要求的定位与融合,将其作为当前高职院校构建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具体而言,要求在实际践行这一内容的过程中,要确保金融专业能够凸显出互联网金融所具备的特点,实现特色课程体系的搭建,将传统金融课程体系与互联网金融课程体系进行融合,通过两个模块的搭建来进行专业课程具体内容的设置与划分。在此基础上,要求要实现如下三个模块的构建,即职业基础、核心技能与职业综合,进而来确保该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具备扎实专业理论与实务技能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进而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这一课程体系的搭建与模块的划分,能够在实现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素质培养与提升的基础上,满足当前学生个性化发展之需,并为促使学生日后步入工作岗位后实现自身的职业规划目标奠定基础。

3.2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搭建这一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基于相应指导思想下,实现公共素质、职业基础、职业核心技能以及职业综合与拓展这四个模块的构建,以在完善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适应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实际发展之需。(1)公共素质模块的搭建。该模块的搭建主要是为了实现对该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需要融入入学军训、军事理论、思政课程、信息技术、高数、英语以及体育等,同时还需要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等,并针对各个课程的学时以及学分进行明确规定,促使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初,能够通过公共素质教育课程的开展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职业基础模块的搭建。该模块主要的教育功能在于将这一专业学生引入到金融专业领域中,通过对金融行业的宏观了解与专业知识的简单接触来促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金融素养。在学生了解到不同领域知识后,具备一定的金融感知观念,促使学生能够在日后专业教育中对专业知识的高效吸收。在实际对该模块课程进行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将金融理财基础、金融法以及财务管理实务等课程内容进行有机融入,同时合理定位相应课程的教学课时与学分。(3)职业核心技能模块的构建。该模块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了银行会计、国际金融等,同时需要针对金融产品营销来实现教实一体化,并基于互联网金融下,融入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这一课程,并促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相应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训操作来掌握相应的业务流程,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同时,要以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融入来促使学生能够明确各项金融业务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而能够实现对风险的规避;此外,要以银行业务模拟实训以及网络支付与结算实训课程的开展来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在此过程中,针对各个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相应学时与学分的合理制定。

3.3课程体系的实施

(1)实现课程体系评价方案的科学制定。为了实现对这一课程体系实际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并实现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评价,就需要以相应评价方案的完善制定为基础。评价主体应由学生、老师以及企业共同组建而成的,基于各评价方出发的角度不同,所以难以以统一的标准进行该评价方案的制定,所以要求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实现综合性评价体系的搭建,并要针对实际评价反馈来实现对课程体系的不断优化与完善。(2)实现课程调解机制的建立。面对当前金融行业市场整体发展环境,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融入,促使整个课程体系的变动性极大,而要想确保该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建立相应的课程调解机制,以适应金融行业的动态变化,确保该专业课程体系下能够为支撑教育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

4总结

综上,基于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对于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育而言,为了使用金融行业的实际发展趋势,应对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金融行业发展之需,就需要实现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完善。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在明确搭建这一课程体系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四大教学模块的搭建来组建成全新的课程体系,并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建立课程体系调解机制、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以确保该课程体系的搭建能够为高职金融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毛金芬,凌云.互联网金融与高职金融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31-33+96.

[2]毛金芬,凌鉴宇.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高职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76-7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