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老师

幼儿园老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老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园老师

幼儿园老师范文第1篇

小张老师是个很很亲和的人也正是因此我们都很喜欢小张老师,她很年轻有一头长发身上没有其他大人都会有的香水味,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我能感觉到的只有一点点的肥皂的味道。

第一天到幼儿园我紧紧地抓着爸爸的手看着对我笑着承诺一定会来接我的他不停的流眼泪哭泣。

我想爸爸一定不会舍得看着我哭还把我扔在这里的,所以我乐库声音越大其他小朋友都看着我这让我更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离开这里,就在这个时候小张老师从后面抱住了我她轻轻的摸着我的脑袋用纸巾帮我擦着鼻子就在我一不留神的时候爸爸已经不见了。

那个时候我好害怕而王老师又是离我最近的人,我靠在她的怀抱里不停地哭泣而她就一直蹲在那里抱着我直到我哭累到睡着。

幼儿园老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教育;小老师;同伴互动;师幼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7/08-0068-04

在幼儿同伴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少幼儿指着同伴说:“你要是再这样,今天一天就不许玩了!”“你再这样,就让你一个人留下!”……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模样。这种现象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我们知道,幼儿同伴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平行对等的,有时也存在“倾斜”的互动模式。实际上,幼儿的世界并不是垂直、水平截然分开的两重天地,幼儿之间的互动也因场景的不同呈现出多种特点。“小老师”现象就是在一种“倾斜”的互动模式中产生的。本文对这种现象进行初步探析。

一、“小老师”的内涵、类型及“小老师”采用的管理方式

(一)“小老师”的内涵

姚敏在其论文《“小帮手”现象探析》中把“小老师”列入幼儿园教师的“小帮手”一类。她把帮助教师做事的幼儿总称为“小帮手”,并根据行为指向的不同将“小帮手”分为两类:一类是帮助教师递送物品、传递信息的小帮手;另一类是帮助教师履行教育者职责,行使整顿班级秩序、监控约束其他幼儿行为的权力的小帮手,也就是所谓的“小老师”。〔1〕本文也采用姚敏对“小老师”的定义。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小老师”的职责主要是维护规则和示范指导。“小老师”现象多发生在晨间活动、游戏活动以及过渡环节,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则很少发生,因为这时全体幼儿正处于教师的管理和约束之下。

(二)“小老师”的类型

按照“小老师”权力的来源,我们将“小老师”分为教师授权型“小老师”和幼儿自居型“小老师”两类。

1.教师授权型“小老师”

这种类型的“小老师”有教师的明确授权,他们的权力来自教师的认可,并且得到其他幼儿的承认。对教师授权型“小老师”,被管理幼儿一般采取服从的态度,因为这时“小老师”就是教师的“代言人”,被管理幼儿把“小老师”看成教师的替身。下面这个案例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案例1:晨间活动结束时,A老师让玲玲去叫小朋友们不要玩了。玲玲按老师的吩咐跑到风车玩具这边,爬上去站在倩倩的对面说:“我告诉你们,谁再在大风车上玩,今天一天就不许玩了!”倩倩怯怯地看着她,没有说话。玲玲说完就从大风车那儿滑了下去。倩倩跟在玲玲后面说:“那你自己也玩了。”她边说边往A老师所在的方向跑去。

案例1中的“小老师”玲玲是在教师的明确授权下行使“小老师”的职权的。虽然倩倩心有不甘,但还是服从了玲玲的命令,因为玲玲是教师派来传达消息的。倩倩对玲玲的服从实质上是对教师权威的服从。

2.幼儿自居型“小老师”

自居型“小老师”的出现是因为幼儿在以往的互动经验中得知在某种情境中自己应该帮助教师维护规则,并且他们知道教师不会反对。这时候的“小老师”经常是以维护规则的角色出现的。在这种情况下,被管理幼儿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会服从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违反了规则,而且害怕“小老师”去“告状”。但也有幼儿会拒绝服从管理,那是因为他觉得自居型的“小老师”不具有权威性。

案例2:晨间活动时,B老师正在向全体幼儿示范新的活动器材,因为怕后排的女孩看不到就让前排的男孩趴下。这时其他老师来找她,她便停了下来。苏苏和月月也许是站累了或是觉得趴在地上好玩,也趴下了。玲玲见了报告B老师说:“老师你看,女生也趴下了!”B老师没有理会,这时玲玲两手叉着腰说:“女孩子不准趴下,站起来!”月月站了起来,但苏苏仍趴在地上。这时玲玲用手指着苏苏说:“快站起来!”苏苏不情愿地站了起来。

案例3:晨间游戏快结束时,教师让大家收拾好玩具回活动室。玲玲跑到小猪顶球区来收拾球,站在旁边的贝塔看到就过来帮忙。贝塔见到一旁的宇宇手里仍然抱着一个球在玩,就伸手想抱过球,并对他说:“放这边!”“我知道。”宇宇回答着,但是仍没将球放下。这时贝塔就上前硬拿,宇宇抱着球不放,争抢中宇宇摔了一跤。宇宇站起来很生气地盯着贝塔,嘴里嘀咕着把球放下走开了。走了几步回头斜眼看着贝塔:“哼,老师也没让放那儿!”

案例2中的玲玲和案例3中的贝塔都是自居型“小老师”,教师并没有明确地授权。但这两个案例中被管理幼儿的态度是不同的:苏苏和月月最终还是认可了玲玲的权力,但宇宇却没有认可贝塔的权力。被管理幼儿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其实与玲玲和贝塔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有很大的关系。笔者通过多次观察发现,玲玲经常扮演“小老师”的角色,有时是教师授权的,有时是自居的,久而久之她的“小老师”形象在其他幼儿头脑中得到内化,她的权威也就得到被管理幼儿的认可。而贝塔只是在偶然的情境下参与规则的维护,因此他的权威受到了质疑。

(三)“小老师”采用的管理方式

笔者通过对案例的编码和分析发现,“小老师”经常用以下几种方式来管理和约束其他幼儿。

1.命令式言语劝服。如:“你应该站那儿,苏苏站在我后边。”“女孩不准趴下,站起来!”等等。

2.点名。如:“舜舜!”这时点的名已经不再代表幼儿的名字,而是“犯规”行为的代名词。

3.用轻微的动作示意对方,如用手指着对方的座位,示意对方坐到座位上。

4.用猛烈的动作示意对方,试图使对方就范。如案例3中的贝塔。

5.言语威胁。如:“你再不认真做,让你一个人待着!”“还想看碟片呀,想看就认真做!”“你再这样就把你的红五星拿回来了!”这是“小老师”最常用的手段,因为这是被管理幼儿能承受的惩罚的底线。不管多么难缠、不服从管理的幼儿,这个时候都会收敛自己的“失范”行为,乖乖地接受管理。

在这五种管理方式中幼儿经常采用的是命令式言语劝服和言语威胁。这与我们平常观察到的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境是不一样的。幼儿之间的互动应是平等的,但是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小老师”居于“高位”,这一刻幼儿说话的语气和神态都与平常不一样。从上述管理方式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教师的影子。除第四种外,幼儿采用的管理方式几乎都是教师的翻版。由此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小老师”现象的成因分析

吉登斯说过:“对于任何一个互动的片断来说,哪怕是我们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清楚明白地把他们勾画出来,如果只考虑情境本身,我们也无法理解这个片断。互动的绝大多数方面都是在时间中沉淀下来的。只有通过考虑这些互动例行化的重复性特征,我们才能把握他们的内涵……因此,要想完成对接触的形塑乃至反复形塑的过程,就必定得跨越更大的空间范围,肯定要超出面对面的互动情境……”〔2〕因此,笔者从“小老师”自身和影响“小老师”现象存在的外部因素两个方面作了分析。

(一)内部因素

这里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指来自幼儿个体本身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责任感的驱使

普林格尔认为儿童有四种需要:对于爱及安全的需要,对新体验的需要,对赞扬和认可的需要以及对责任感的需要。〔3〕儿童对责任感的需要往往驱动着他们去仿效成人的行为,努力参与成人的生活。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为了维护班级规则经常强调“不能做什么”,而不是“应该做什么”。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当看到其他幼儿违反规则时,他便会去制止或说教。

2.儿童自信心发展的需要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3~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第二阶段“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和第三阶段“主动性对内疚”。在这两个心理发展阶段中,幼儿的主要任务是自主性的发展。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着自我。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幼儿要学着自己判断和做决定,而且幼儿觉得自己在对他人提供帮助。这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3.角色学习的需要

人能以“假装”的姿态去体验不同的角色。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喜欢模仿教师,以教师的角色自居。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儿童心目中代表一种权威,是能力的体现。每个幼儿对成人的角色都有一种天然的期盼和好奇,因此会有意无意地模仿教师的行为。另一方面,成人与幼儿的互动是以成人的“高控制、高约束”和幼儿的“高服从、高依赖”为主要表现特征的,这种互动是一种“非对称相倚型”互动方式〔4〕,而儿童对于自己生活的主动控制和自我掌握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因此在幼儿园中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喜欢模仿教师的语气对同伴说话,甚至常常主动承担起教师的职责,维护各种规范。

(二)外部因素

1.幼儿园的“规范化”管理

幼儿园是一个集体活动场所,在这里,影响幼儿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日常规范。建立规则意识,进行常规训练是幼儿在园学习的重要内容。这些显性或隐性的规则体现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全过程中:从固定自己的座位到学本领要“小眼睛,看老师”,“回答老师问题要举手”;从听从教师安排一日活动到遵守“要慢慢走进洗漱间,不要跑”,“进房间,脚要轻,不要吵”等行为规则。这些规范如同一张网,每个幼儿都受其制约,稍不留心就会出现“违规”行为。虽然幼儿在行为上对规则时有触犯,但在认知上却表现得比成人更为执著。幼儿对规则有一种刻板的认识,“规则”就是“规则”,是不容更改和置疑的。一旦同伴出现“失范”行为时,他们就“管教”这些违反规则的人。

2.倾斜式的师幼互动模式

尽管现在我们都提倡教师与幼儿之间展开“平等的对话”,但现实中的师幼互动仍是一种倾斜模式。教师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对幼儿进行知识技能的传递、行为的指导和生活的照顾。相对于身心都不成熟的幼儿来说,教师在师幼关系中始终掌握着控制权和支配权。高控制、高约束与高服从、高依赖是教师与幼儿在互动中的主导行为。〔6〕在幼儿园中,幼儿的一日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的,他们很少有权、有机会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想法。尤其是与幼儿园规则相违背的行为和想法,一定会被教师禁止和拒绝。于是,在这种倾斜式互动甚至是垂直式互动中,很多教师把自己的主张和要求以直接命令的方式下达给幼儿,甚至采取言语威胁的方式对待“失范”的幼儿,比如“你们再讲话,下午的游戏就不要玩了”等。教师的这种支配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成为幼儿同伴互动时仿效的对象。

三、反思与讨论

在“小老师”现象中,师幼互动和同伴互动时时交织在一起,显示出师幼互动对同伴互动强有力的介入和影响。〔7〕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模式会对幼儿的同伴互动产生重要作用。有研究者在分析教师开启的互动事件时发现,出现频次最多的是要求、指令或提醒,其次为约束纪律。〔8〕教师与幼儿的这几种互动都是“下行型”互动,即上对下的要求、指令、提醒、约束等,而少平行的互动内容。教师的这些言行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幼儿有机会当“小老师”时,他们对同伴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与平时就不一样了,原本平等的同伴关系被颠覆。有些幼儿因为经常被教师授权传达指令,就以“小老师”自居,在各种互动中表现出控制、管理和支配他人的性格和行为特征。这种“倾斜式”同伴互动模式的存在不但助长了某些幼儿的特权感,还会催生“小老师”之间权力的交换。例如,笔者在观察中就发现有两个男孩彼此达成了一种“默契”,只要一方有机会当“小老师”,就会首先请对方来参加活动。这种“特权”和“默契”不利于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也不利于同伴之间积极友好互动关系的建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里明确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谈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9〕因此,我们的教师在幼儿面前应“谨言慎行”,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参考文献:

〔1〕〔7〕姚敏.“小帮手”现象探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5:10,37.

〔2〕杨瑾若.幼儿支配-服从行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5:32.

〔3〕普林格尔.儿童的需要〔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25-50.

〔4〕〔6〕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39.

〔5〕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79.

幼儿园老师范文第3篇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也逐渐进入到公众的视野当中。幼儿园老师的语言魅力是幼师本身的教育姿态的一种表现,也能体现幼儿教师本身的思想情操和自身的文化修养等综合素质。本文主要从幼儿园老师的语言魅力着手进行分析,阐述了幼儿园教师的语言魅力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对其提出了一定的讨论,希望今后的幼儿语言教学能够得到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师;语言魅力;幼儿语言

引言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幼儿园当中,对幼儿实施语言教育主要是让幼儿能够和别人进行交流和交谈,并且爱上这一项活动;能够理解他人说话的含义;说清楚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喜欢听故事。这些要求都规定了幼儿教师需要在幼儿园教学当中对幼儿实施良好的语言教学。而幼儿由于本身年龄的原因,难以从语言系统上来学习语言。因此,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语言魅力,在带领幼儿园小朋友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用自身的言谈和语言表达来对幼儿进行语言上的教育教学,帮助幼儿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由此也可以看出,幼儿园老师的语言魅力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1幼儿教师语言要有准确性

幼儿教师要想用自身的语言魅力来推动幼儿语言能力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做到的是幼儿教师自身的语言要有准确性。这种准确性不但是指幼儿教师自己说出的话要符合生活实际,不能胡编乱造,也是指幼儿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要口齿清晰,不能含糊其次。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种模仿幼儿教师的过程,如果幼儿教师自身的口齿咬字就不够清楚,幼儿模仿这类语言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幼儿教师在管束幼儿园小朋友们的平时纪律时,常常会说:“一二三、要坐端。”如果幼儿教师自己本身的语言就不够精准,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会模仿出不精准的发音,例如上文所举的例子,幼儿就会模仿叙述成:“一二三,要多端”。这种现象的出现无疑说明了幼儿教师自身的语言要富有准确性,才能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对幼儿小朋友造成良好的潜移默化影响效果。幼儿教师要用准确的词语和标准的普通话来组织幼儿园当中的幼儿活动,在引导幼儿学生表演、讲故事和游戏的活动当中,让幼儿学生学着幼儿教师来使用正确的发音和声调,对自己想要表达的事物进行阐述。幼儿教师要注意纠正幼儿小朋友在这时出现的不正确发音,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2幼儿教师的语言要富有趣味性

幼儿教师所要展现出的语言魅力还包括语言的趣味性。在这其中有一个误区,那就是童趣化的语言并不是忸怩作态,更不是否定科学实际胡乱说话,而是从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入手,用符合幼儿理解的语言,用更加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进而达到吸引孩子的兴趣、拉近与孩子心灵距离的目的。例如在幼儿园小班当中,幼儿教师要教导孩子们排队往往比较困难。而幼儿教师如果使用童趣化的语言,就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小口哨来吹出节奏,然后有目的性的发出自己的指令:宝宝们,回家啦!然后幼儿就会跟着老师一起来喊,并且围到幼儿教师的身边,然后幼儿教师就可以说:宝宝们,我们的小汽车要出发啦,赶快找个好位置噢!这时就能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的摇摇晃晃的开始排队,(在这其中幼儿教师要注意维持一下幼儿之间的纪律,防止几个幼儿出现争执位置的现象,避免这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幼儿教师站到自己的领头位置上,立正站好,给小朋友们做好示范,继续喊:小司机,开车啦。幼儿园的小朋友就会按照自己的想象来模拟小汽车开车的声音:“呜呜呜呜、蹦咔擦等”这样的方法不但让小朋友们拍好了队,在队伍的行径当中小朋友们也会乱跑。不但做好的排队的任务,幼儿教师也用自己童趣化的语言来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进步,增添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3幼儿教师的语言要简洁而流畅

幼儿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具有准确性和趣味性以外,也要尽量简洁和流畅。幼儿小朋友因为自身年龄的原因,往往难以理解较长的语句。幼儿教师为了达到更好的语言教学效果,那么自身说话的方式也要进行改变,做到简洁而流畅,不拖泥带水,携带多余的口语。此外,幼儿教师自身的说话方式也要注意,不但要音调和谐,最好也保持快慢始终,使得整体的说话方式变得悦耳动听。不能吵到幼儿园的孩子们,也不能让他们对幼儿教师的声音产生反感,这样才能更好的用幼儿教师自身的语言魅力来影响幼儿们的语言能力。此外,幼儿老师在开展教育活动当中,要紧紧抓住教学目标,把一句话能讲清楚的时期,绝不啰里啰嗦,幼儿的注意力本身就难以集中,幼儿教师如果说话过于繁琐,也会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

4结论

综上所述,如果每个幼儿园的教师都能充分领会到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在开展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魅力,注重自我的语言修养,懂得利用自己的语言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那么幼儿园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会得到充分的提高。幼儿园教师要掌握规范的基础语言,将语言表达的人性化和艺术性充分的出来,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知识面,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增长见识,才能更好的发挥语言的魅力。用自己优雅的言语谈吐来影响幼儿园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得小朋友能够在富含魅力的语言表达当中快乐的成长。

作者:庄红 单位:长清区乐天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韩金凤.浅析幼儿园老师的语言魅力对发展幼儿语言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3,01:360.

[2]黄世革.幼儿教师的语言魅力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5:199-200.

幼儿园老师范文第4篇

你们好!我们是xx的父母,xx在幼儿园学习已经快两年了,通过这两年的集体生活,我们的孩子能够适应幼儿园生活,各方面都有了不少的进步,这是我们一家人最感开心的事,十分感谢幼儿园的何园长和中一班全体老师们对xx的爱心、关怀、辛勤的教育和帮助。

xx是一个内向的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初我们心中总有些不舍与担忧,不舍幼小的孩子从此就要走出亲人关爱的视线,离开温暖熟悉的家,去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不舍幼小的他就要开始独自去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担心天性善良的他会被其他孩子欺负;担心不知深浅的他会让老师不耐烦;担心不会自己吃饭的他会饿着、担心生病、担心.......

入园以来,老师们以极大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关心他、爱护他,用鼓励、赏识、参与等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他,把爱渗透到孩子幼小的心里,现如今,每天去幼儿园成为他最高兴的事情,小脸上时常挂着开朗自信的微笑,综合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我们深深明白孩子的点滴进步得益于园长的直接领导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老师对家长周到热情,经常同家长保持良好的联系沟通,几位老师整天与孩子们相伴左右,不仅要教授教育教学课程,还要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工作量很大,十分辛苦,但你们毫无怨言,总是满面笑容的把快乐带给孩子,是他们的“好妈妈”。特别是负责生活的雷老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每次去幼儿园接送孩子,总看到她在忙这忙那,没有歇息的时候,你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微笑,挂在孩子的脸上;感激,流进我们的心窝。

我们衷心感谢幼儿园的四位老师及教育过、关心过、帮助过xx的所有老师,感谢园长的辛勤工作,感谢园长领导出这样出色的幼儿园。

祝福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三八”节日快乐!

幼儿园老师范文第5篇

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在思想上严格遵守师德规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并尊重每一个孩子。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够在一种和谐的状态中相处,许多事情也迎刃而解。我们要尊重和信任幼儿、关心爱护幼儿,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活泼、顽皮、或胆怯、安静,我都会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幼儿,我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走出自我封闭的误区。我班的,刚来幼儿园自己坐在一角,不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每次我都会把他叫过来和孩子们一起玩。引导他和孩子们慢慢熟悉,慢慢融和,喜欢小朋友,喜欢老师,更喜欢幼儿园。不能冷落任何一个幼儿,让每个孩子都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对活泼开朗的幼儿,我则会提供适合他们的展示和表现空间。每天上午或下午我们会播放节凑感较强的音乐,让孩子们跳舞表现,展示自己的风采,不受任何压抑,同时还能带动一些比较安静的幼儿一起唱一起跳。人的感觉是相互的,老师的真诚,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坚持热爱、尊重每一位幼儿,与之平等相处,让幼儿接受了你,就会以主动的态度接受你的教育。

二、本学期我和阚老师、陈老师共同担任“(二)班”的教学、保育工作。我班共有15名幼儿,和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我们组成了一个温馨、其乐融融的小家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脾气和个性特点。每次看到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容,许多烦恼的事情也会随之烟消云散了。

三、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初来新环境,很多孩子不能很好的适应,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们更快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呢?我们每次都会和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以及爱好、不良习惯,认真填写一日观察表,与家长及时交流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们互相认识,互相培养和增进感情,孩子们也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这一学期里,孩子们的变化很大了,从“哭哭闹闹”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小弟弟、小妹妹变成了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小哥哥、小姐姐。这些小哥哥、小姐姐不仅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她)们变的自信了、有想法了。他们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渐渐喜欢探索一些新鲜事物了。我们班的宝贝,在整合课程上动手能力非常强,孩子们愿意贴一些小贴画,基本上都能正确的贴上。也愿意做一些小手工。

四、善于与家长沟通。在幼儿园工作中,家长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的班里还有一个孩子是坐宝宝车的,我们与家长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比较少,于是我们采取电访和写宝宝本的方法,定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听取家长们的想法和建议。如果有孩子发生突况,我们也会及时与家长电话交流或上门家访。一学期来,我通过多种渠道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一些情况,做到家园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