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老机构行业调研报告

养老机构行业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养老机构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养老机构行业调研报告

养老机构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一家正在酝酿投资养老院的投资公司近期在委托猎头招聘职业经理人,但物色了近两个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求助于上海民政部门也找不到。该公司负责人士分析认为,养老院向社会资本放开是最近几年的事,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上海及国内的民营养老机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养老院管理及护理人才主要集中在“体制内”的公办养老院、敬老院及医院等,这些人基本上都不愿意“跳槽”,市场上具备民营养老院管理及运作经验的人才储备极少,因此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基本上找不到。

该岗位要求护理人员有一定的医疗卫生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老年人护理的经验,但该工作时间长、辛苦劳累,职业风险也比较大,愿意从事的人比较少。

“开养老院不愁没人住,只愁找不到工作人员。”该投资公司负责人士表示。

从业者重经验重爱心

由于养老院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对护理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要求都比较高,一旦护理不当风险很大。养老托老服务虽然也是照顾老人,但与一般的家庭护理有很大区别,不仅要有爱心、耐心,更需要专业的护理知识,最好有医院护士、护理、医疗工作的相关经验。无论是养老院的经营管理者,还是聘用的服务人员,都需要了解一些医疗知识、护理知识、养生之道,还应熟悉老人心理以及老人饮食知识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养老院内的护理人员通常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然而,下岗、失业和无业人员中,50岁以上人群已接近老年,无论是管理上还是服务水平上,己难以融入这个行业;40多岁的人群近年来大多已实现了再就业,社会闲散人员越来越少;30多岁的人群由于就业范围还较宽广,养老护理职业对这一年龄段不具吸引力。其次,护理人员待遇不高,月薪大约在800-1200元左右,且工作辛苦,因此不但难招,而且流动率高。护工队伍不稳定、不专业,已经成为困扰养老院经营者的一大难题。

养老人才未来发展机遇多

养老机构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日前,南京一家民营医院下属的养老院需招聘管理和护理人员,均要求有养老院、老年护理机构相关从业经验。招聘信息近两个月,管理职位应者寥寥,而护理岗位更是几乎无人问津。

“开养老院不愁没人住,只愁找不到工作人员。 ”该院负责人士很无奈。

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短缺

自 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开始,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据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 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全国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 1.4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1/5。到 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 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

不断扩容的老年人群,使得养老、托老服务的需求异军突起。以上海为例,目前 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 260.8万,占上海总人口的 19.3%,尽管养老床位每年以 3000张的速度递增,但仍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特别是中心城区养老机构均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队伍,对中国的养老事业发起了挑战,养老问题已经从单纯的家庭问题逐渐发展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为此,不少地方都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养老院,然而由于养老专业人才的短缺,拉了养老院服务质量的后腿,成为养老机构发展的瓶颈。

有调研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持证率为57.4%,其中社会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持证率仅为43.5%。大多数养老服务机构没有配备专业护理、老年心理学、法律咨询、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要。据了解,目前南京 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 93万,而南京 216家养老机构中工作人员 2000多人,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员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大都是从周边地区过来的护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仅 44%。且待遇不高,工作辛苦,因此不但难招,流动率也高。

当前,社会养老人才有以下不适应:一是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护理人员通常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只懂得能吃苦干好活,不善于与老人交心、交流。二是普遍存在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差的问题。只具备一般的服务技能和护理知识,无法做好那些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老人的护理工作和对患重病卧床不起的老人的专业治疗等服务。三是缺乏老年心理学、医学等知识。面对老年心理障碍引起的老年突发病症,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技术处理和妥善的专业处置。四是缺乏专业管理、医学人才。不能针对老年人特长、兴趣、爱好和自理能力,实行分类指导管理和开设专业性理疗、护理等服务功能。

需要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人加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老人对养老服务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那样简单,老人对养老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及管理人员不仅要有爱心、耐心,更需要有专业的医疗知识、护理知识、养生之道,还应熟悉老人心理,掌握给老人提供精神愉悦的各种技能以及老人饮食知识等。

“我国的养老事业需要有一批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人参与进来。 ”面对养老机构缺乏高素质人才的现状,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老年福利服务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刘蕴华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事业已经不再只是过去所谓的一些敬老院,不再只是意味着干一些脏活和累活,更多的是有了精神文化的介入,有了很多新思想的介入。”

结合养老机构的一些现实需求,刘蕴华说:“现在很多老人也都希望能够看到一些新的东西。比如,到了纪念日,他们就要唱歌,这样就需要有年轻人来教他们唱歌和跳舞。另外在护理方面,有一些新的设备仪器,尤其是一些国外进口的设备,很多的说明书都是英文,老人看不懂,就需要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人加入到我们的养老机构中来。在香港,800多家养老院有 600多家是私营的养老院,这些养老院的经营者大多都是从海外留学回来的高素质人才,因而他们把养老院搞得很好。”

“现在我们社会的文化层次提高了,我们的年轻人包括大专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为什么就不进入养老行业呢?做好了的话,这个行业也不是绝对的低收入,搞养老院的经营管理就需要一大批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中国的养老事业现在正是真正发展的时刻,养老这个行业可以说是一个最具潜力的行业,未来的发展前途可以说是不可估量。”刘蕴华主任说。

待遇低地位低

大多专业人才改行

养老这个行业发展到今天,需要大量专业性的服务与管理人才,未来养老人才发展机遇看好。近年来,很多综合性大学也都开设了社会工作和社会学专业,每年都会培养出一大批的专业性人才,但是却很少有大学生会真正走入养老机构工作。

2005年,南京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江苏第一个与老年人服务有关的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然而 3年毕业后,一个班的学生仅有两人学以致用,其他人全都改了行。

在南京市允德乐龄(象山)老年公寓工作的张桂霞和王雷,是该校管理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首批毕业生,也是学校精心培养三年后仅存的两名学生。王雷说:“当初选择这个专业,是估计毕业后可能是到民政部门从事老龄事业管理的,没多想就报名了,而毕业后去养老院工作,这个结果以前没想过。一些人应聘到了民办养老院,虽然专业对口,但每月工资只有七八百元。这份工资与护工几乎一样,还不如一名保姆呢。 ”

“让我们更失望的除了待遇,还有世俗的眼光。 ”张桂霞说:“这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一些民营养老院负责人没有把我们摆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一进院就安排我们给老人洗澡、洗脚、处理排泄物等,把我们完全当成护工用,所学到的知识一点都派不上用场,看不到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还有就是别人的看法,将服务业看成低人一等的传统职业观念仍然扎根于人们的头脑中,一提到养老院,就是伺候老人吃喝拉撒的工作,不该是由小姑娘干的。于是很多同学改行做了业务员、营销员、文秘等。 ”

据了解,这个专业的课程主要有老年膳食与营养、老年护理与保健、老年心理咨询与治疗、老年美容与服饰、老年活动组织与策划等等,几乎涵盖了有关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应天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副主任唐东霞说,他们之所以在全省率先开了这个专业,就是因为看到了养老业的人才缺口很大,其实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护理老人,而是技术管理型人才。这些学生毕业后可面向社区、敬老院、老年公寓、社会福利院、老年旅行社、老年产业公司等单位,从事咨询、管理等工作。

重视从养老机构中

培养人才

需求市场一片红火,可培养出来的人才却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有关人士分析认为,目前我国民营养老机构大多都在刚起步的状态,还处于探索市场阶段,运作机制上还不成熟。同时,由于本身资金有限,加上养老机构的福利性质,只能是微利行业,想要开高薪,现在还不太现实。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卫认为,从大的方向上来看,高校开设老年专业是很有前瞻性的,但由于目前国内的养老机构还处于数量少、层次低的状态,仅局限于让老人吃饱后有人陪着聊天的“保姆式”照料就行。所以如果大专院校能把专业定位在“服务”上可能会吃香。南京真美好养老院负责人李思美也认为,当前养老行业需要的还只是服务性人才,她说,“我感觉老年专业人才可能得等个 5~ 10年才用得着,或是分配到高档养老院当高级护士用。”

针对专家分析的现状,笔者以为,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弥补我国养老人才缺口,必须重视当前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人才队伍的挖掘和培养。

一是选送培育一批具有养老护理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在目前现有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中挑选年龄轻、身体好、爱岗位、肯学习、敢吃苦、善奉献的同志,选送到院校学习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医学等专科,提高他们的专业化知识和专业化技能,解决文化知识肤浅、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

二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组织培训。现有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经费、人员等保障不足的实际困难,在选送少数从业人员到院校深造的同时,应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和经营状况,因地制宜开展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的培训。从院校邀请学者、教授到本单位授课,帮助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本领和专业技能,弥补服务专业技能的不足。

三是坚持面向社会,提高服务技能。在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中填补知识型人才、专业型人才人才,在满足老人的需求的同时,应坚持面向社会,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信息网络等工具,大力宣传养老机构肩负的使命责任和面对的种种困难,使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支持养老事业,从而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管理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升专业人才技能和服务水平,推动老年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是坚持开拓创新,大胆引进人才,促使从业人员向多项型发展。养老机构必须按照市场运作机制规范管理,规范服务,规范从业人员队伍的建设。尤其是人才队伍的建设,更应按照市场运作的规律操作。在发动、提倡、鼓励社会各界投资赞助养老事业的同时,经营状况好、经费等保障允许的养老机构,应向国内大专院校,甚至向自国外引进专业人才,大胆尝试使用国内优秀技术人才和国外的专业人才,填补多项型从业人才长期空缺的局面。

中国老龄化

只用了 27年

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据了解,老龄化的到来,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而中国只用27年就完成了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龄化行列的宁夏(2012年)作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这说明,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从地区上来看发展是不平衡的。同时,还存在区别于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的普遍规律,而出现显著的城乡倒置。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

养老机构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但我们都明白,许多在商业上很成功的大公司,却未必都能在职场角度上成为被公司人青睐的好雇主。道理很简单,公司和雇主尽管是同一所指,却是两个来自完全不同的评价维度的词。

“评价一个好企业可以有多个维度,例如利润率最高的企业、知名度最高的企业等。但许多这样的企业,在我们看来并不是一个‘最佳职场’,因为有些公司为了创造高昂的利润,可能会让员工经受更长的工作时间和更大的压力。企业的知名度则是企业曝光率的结果,并非是来自员工的声音。”Jose Carlos Bezanilla说。他是卓越职场研究所(Great Place to Work Institute)大中华区的CEO,这家研究所每年与《财富》杂志合作推出“最佳职场100”(100 Best Companies to Work For)榜单,同时也定期对外“全球25家最佳跨国公司”(World’s Best 25 Multinational Workplaces)榜单。

与卓越职场研究所类似,由于公司人对雇主的关注,许多机构都会推出最佳雇主的榜单。中华英才网2012年8月了《第十届最佳雇主调研报告》。而怡安翰威特咨询公司自2000年起,也会每两年一次最佳雇主的榜单和调研报告。

由此引发的问题是,榜单这么多,我们该怎么看?怎么从榜上发现真实有用的信息?又该如何将它们转化为我们选择雇主时的判断依据?

举个例子来说,当你把市面上所有能收集到的最佳雇主榜单放在一起,你可能会发现各家的上榜企业名单之间的重合度比你想象的要低不少—既然最佳雇主是公认的确实存在,那为何又会像罗生门一样,每个发榜机构都各有一个排名?

这需要从榜单的生产角度来分析。通常来说,一个榜单的机构、调研方法、样本对象及范围、评选指标的维度与权重等,会最终决定榜单的结果。那么对于公司人而言,单纯关心排名显然是不够的,只有结合榜单的制作背景来分析,每一个最佳雇主的排名才有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也不用太过纠结到底哪个榜水分多。因为每一个榜都能提供一种视角,榜多倒也不是坏事,结合了背景再综合考量,要找到货真价实的最佳雇主也不难。

《第一财经周刊》采访了卓越职场研究所、怡安翰威特咨询公司和中华英才网的最佳雇主/职场榜单项目负责人,以这3份榜单为例,帮你找到解读“最佳雇主”榜单的窍门。

榜单解读tips

发榜机构

榜单评选机构的声誉和公信力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甄别一些“花钱就能上”的商业化过重的榜单。

不要只在意榜单的排名结果

更多地注意榜单评选的方法,这会影响到榜单结果对你的适用性。一些榜单的调查对象侧重企业之外的职场人,主要考查潜在员工对企业的印象,这对你求职时确定一家公司的雇主声誉会有帮助。而另一些以企业内部员工为主要调查对象的榜单,则更能呈现在这家企业实际工作的状况。

评选范围

如果榜单结果中,上榜雇主集中在某个行业或者区域,就要注意该榜单的候选雇主范围是否过窄。对此类榜单的参考价值需要谨慎判断。

发榜后续

一些榜单评选机构会将调研结果反馈给企业,帮助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持续改进。在这类评选机构榜单中常年上榜的雇主,大多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不断有创新的举措。

全面分析

最佳雇主榜单的评选往往涉及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全方位评价,其评选维度和指标对职场新人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而不是仅仅从经济回报和企业的社会知名度来判断一家企业是否是一个好雇主。

从看榜单到选雇主

公司有怎样的企业文化氛围?

“员工之所以认为他们所在的公司或者组织是一个最佳职场,是因为他们从工作中获得了物质回报以外的东西。”Jose Carlos Bezanilla认为,在一个优秀的雇主企业,它的文化氛围首先必备的要素是信任,这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经营业绩。“如果一家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能够进行以尊重和信任为基础的双向交流,那将会是企业诱发创新的重要机制,只有员工感觉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交流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在怡安翰威特华南区咨询总监、最佳雇主项目负责人邵宇的雇主调研经验中,他发现最终能上榜单的雇主企业的文化都有鲜明的特点,“它们的共性在于一种麻辣火锅式的文化,只要员工进入这家企业就会带上这家企业的味道,甚至它们自己的语言体系是外人所不能轻易理解的。”对于初次进入一家公司的求职者,邵宇建议可以通过观察面试官的言行来判断这家公司的文化是否具有亲和力,也可以在经过办公区时观察员工的年龄结构,“年龄结构偏年轻化的公司的文化氛围都会更活泼一些,也更适合年轻员工的发展。”邵宇说。

公司发展实力如何?

“快速扩张中的企业一般能够给员工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平台。”在邵宇看来,新入职场的年轻员工相比他们的前辈,对自己职业晋升发展速度的要求更高了。现在大多数人求职前都会对目标公司做功课,但邵宇提醒可以特别注意目标公司的业绩发展—确定其所处的行业是否属于朝阳行业,以及公司本身在行业中处于怎样的发展速度。

“在最近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时,进入我们Best Companies to Work For榜单的公司员工裁员率和离职率普遍都比较低,利润下降幅度较同行业更少。”Jose Carlos Bezanilla表示。

但更多人在选择雇主时还是会依赖雇主自身的品牌实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口碑。中华英才网在2012年的最佳雇主调研中发现,当它们请受访者为它们列出的选择理想雇主需要考虑的16个因素进行重要性打分时,受访者对“企业发展前景”给出了最高的重要性评分,其次是“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市场地位”和“企业知名度”,它们都属于“品牌实力”的维度。“在无法准确获知更具体的企业信息的情况下,大家会更倾向于将企业的声誉、口碑等相对容易获取到的信息与自

公司如何对待员工?

这一方面是硬件上的。SAS是一家在卓越职场研究所的Best Companies to Work For榜单中频频上榜的统计软件公司。这家公司为员工设有幼儿园和养老院,有孩子和老人在家的员工可以在上班时顺路把他们送来,下班时再接回家。但Jose Carlos Bezanilla认为这些设施更重要的部分在于其背后的管理制度—申请有限的幼儿园和养老院名额都是按照申请的先后顺序排队,无论资历和职位高低,“这背后是对所有人的公平和尊重。”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说,那就是一家公司到底愿意为员工投入多少的时间和精力。邵宇对2011年怡安翰威特最佳雇主榜单上的中美天津史克制药公司印象深刻。在这家公司,每年进行过严格的绩效评估之后,公司高层会与在评估中脱颖而出的每一位潜质员工进行一对一的谈话,而在平时,高管们也会坚持每个季度都与员工开面对面的座谈会。同时邵宇更认可企业从基层员工开始培养人才的做法,而不是经常从其他企业招聘成熟的员工。“那些从外部招‘空降兵’的企业往往都是在规避它们对员工的投资。”

公司如何激励员工?

养老机构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一、服务社区 让代表发好声音

1、推动民生改善。塘桥联络室建立了以民生为主的调研机制,并建立督促调研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和工作流程。根据代表的职业特点,设置与民生相关各领域问题,为社区推进民生问题改善提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依据。每年街道近3000万的实事项目经费预算、民生项目和实事工程都让人大代表与社区代表一道参与酝酿、审定、决策。推动“停车难、买菜难、就业难、就医难、物业难、养老难”等社区民生问题有效推进。目前,代表总共开展各类调研20余次,形成调研报告20份,形成议案、书面意见3份,其中1011社区巴士、限时菜场、潮汐式停车等6项调研成果已被社区采纳并实施。

2、服务社区共治。塘桥人大联络室承担起了推进社区管理创新的职能,建立了人大联络室和社区共治办公室合署办公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人大代表社区共治专题研讨机制,代表先后参与多项课题调研;二是推进代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决策,以文件形式规定人大代表成为社区公共事务议事机构——塘桥社区委员会的委员,让代表分别参加社委会中的民意征询、协商议事和监督评议三大专委会工作。三是组织代表参与社区实事项目调研和监督,组织代表参与听证会、协调会等。代表把一些涉及到新区层面的社委会形成的决议通过代表议案的形式提交到新区人大,为社委会工作推进提供法定渠道。

二、服务选民 让代表更好履职

1、畅通民意渠道。一是创新“三位一体”接待机制。进一步拓展经常性联系群众机制化平台,建立代表与居民结对助学、助困机制,建立代表集体与街道党政领导定期交流机制,建立代表走访社区单位的长效机制等。二是信息化民意渠道。在塘桥热线上设立人大代表服务之窗,方便群众第一时间找到代表、联系代表。建立塘桥人大微博,及时联动代表,及时有关信息。三是建立“选民约见”机制。出台《塘桥社区(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室工作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采取预约登记制,选民约见所要见的人大代表。目前已经有3名人大代表接受三批次选民约见,选民就小区孩子就近入学、小区设置公交站点、小区附近工地扰民等问题分别与张瑞芳代表、万添杰代表、施引华代表进行约见,代表就选民关心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并持续跟踪问题解决。

2、开展“代表进社区”活动。塘桥着力打造人大代表社区行主题活动,代表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讲座、民生咨询、便民服务等;建立人大代表进社区项目化管理机制,落实每个代表为社区和居民解决一到两个突出问题;开展“代表军营一日”活动,开展人大代表拥军活动。

三、服务代表 让代表提升能力

1、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不断完善人大代表之家功能,建立人大代表每二月学习交流会制度。进一步规范代表报告履职机制,确保每位代表在届内完成至少一次履职报告,并鼓励基层代表每年履职一次,目前已经完成4人次履职报告会。组织代表积极参与民生基金、党员爱心基金、爱心义卖、慈善一日捐等公益事业。

养老机构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零点2010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显示,当前阶段,人们对贫穷的畏惧程度远超过对情感背叛、友谊缺失、尊严丧失,甚至死亡的畏惧,高达22%的人认为贫穷最可怕,而认为情感背叛、友谊和尊严缺失、死亡最可怕的比例均在6%左右。无论男女、不分年龄、不管是高收入还是低收入者,均表现出对于贫穷的较高畏惧。

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虽然从统计数据看,中国人正变得越来越富有,但是,来自于财富的压力却也越来越大。

不断上涨的物价,使得CPI指数“深入人心”,投资保值“战胜”CPI成为中产阶层的首要目标。

几年来,随着房价的连续上涨,房子的“保值”效果已毋须多言,即便是在2010年一轮接一轮的房产调控面前,公众的买房热情也时隐时现。围绕着股票、黄金、古董等,热潮亦然。

据媒体报道,12月上旬,东京银座的一家古董店举办了一场中国古董拍卖会。主办者称,参加拍卖会的近百人中有一半以上是来自中国的团体游客,拍卖过程中使用了日文和中文。

报道认为,中国富裕阶层的古董收藏热正在向境外扩散。此次银座古董拍卖会的主办者表示,近年来日本国内的中国古董拍卖会的举办地点和次数都在增加,赴日竞拍游应该会持续下去,“古董流向有钱的地方是规律”。

展望2011年,几乎所有的投资客都无法回避这些投资热点。事实上,作为某一个行业的行家,他们在市场中沉浮数年,对于未来的走势,有着自己的判断和计划。

而创业者们,对2011年同样有着殷殷期盼。在致富欲望的驱使下,工薪阶层热衷于创业。2010年年中,美国人力资源咨询公司Kelly Services与国内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联合在中国区的《Kelly Services全球雇员指数调研》显示,中国区雇员创业意愿最高。

该调研报告在对全球范围内包含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超过13万名雇员就其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年度调查,结果显示:49%的中国区受访者表示在计划自主创业,远高于全球24%的平均水平。其中,“80后”计划自主创业的比例高达54%。

商业周刊在《为何中国人创业热情高》一文中认为,中国的创业比例之所以高,原因在于中国全国上下注重致富:“中国人十分渴望过上令人羡慕的物质生活,或许是所有国家中意愿最强烈的。他们总是将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跟别人比较,为此一辈子持之以恒地奋斗。”

对此,在北京创办了一家软件公司的周明说:“我不想跟人比。可是,儿子上名校需要钱,给父母养老也要钱,不努力赚钱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