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课程思政设计

体育课程思政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课程思政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课程思政设计

体育课程思政设计范文第1篇

一、认清课程的地位

把时事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是一种普遍的教学内容,因此把此类教学内容规范设计与操作形成学科板块甚至校本课程是政治课教学的潜在内容,加上信息技术的普遍掌握和学校网络建设的逐步完善,开展好此类课程能够丰富政治学科的课程类型,发展学科课程结构类型,提高学校资源利用率;是适应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的需要,及适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健全人格的需要而尝试开发的学科课程;是建立在充分研究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基于学校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师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基础,所开发的适合深圳本地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多样化的学科课程。具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观的特点,是本课程实施的双重目标。

二、课程内容的确定

1.学科类:即学生对本学科学习中声称问题的探究活动

(1)对社会学科知识的拓展性学习研究。如:学生在法律知识学习后对突发社会热点问题的学习探究,形成的《谁动了他的生命权?》的问题学习。

(2)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如:在多学科学习的基础上,从对生活中生成的问题出发,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学习《诚实的钱,诚实的慈善》。

2.活动类:即给予主题活动的问题解决探究活动

涉及国际问题的理解、生活健康安全、社会活动参与,科技环保、电影电视等诸多方面,这些活动一般源于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如《乔布斯的苹果与爱迪生的电灯》《南山区高中生教辅材料情况的调查》等。

三、课程过程的实施

1.本课题开展的有效策略就是设置一个“中心问题”即主题,可以是一课的主题,也可以是一个单元所要掌握的主体内容。这是本课题的焦点所在。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学生呈现、修改和完善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是本课题的活动目标所在。将问题设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的“做”,掌握了什么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是第二位的目标。

2.本课程的实施是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组内成员要进行分工合作,分别完成不同的工作;或独自展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3.“中心问题”的教学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时事热点问题的呈(背景介绍,过程介绍)――提出一组问题――分组回答不同的问题,展示自己的观点(小组成果PPT或跟帖讨论)――检验和完善问题解决(讲评或讨论),其中,信息技术是关键性的介入。学生要学会在信息世界里发出自己的声音,发挥自己的作用,查找相关的资料,排除干扰信息,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判断其可信性、可利用性和相关性。学会使用适当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结论并且与别人进行交流(多维度的交流)。

4.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如:手抄报专栏园地、文章报告、博客微博、PPT/DV制作等,每次课、每个主题都要求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信息组织方式和思想水平。

5.时事热点问题和主题不是虚拟问题,而是真实生活中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提炼主题,解决真实生活中学生的思想疑问,为继续现实生活提供思想源泉和动力。这是教师教学功力的展示。设疑置问的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

四、课程实施的评价

1.所有评价重点落实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因为本课程本身就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经历、感受和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其学习探究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获得发展。而不是要所有的学生做一样的事情或一种事情。

2.无论学生交的是纸质作业还是电子作业,都是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记录和评价方式之一,不是为辅助教师的教学活动而设计和开发,作业是为了表达(记录、呈现)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或结果,为记录创新的思想而设计和开发的。学生作业富有个性化,学生主体具有不可预测性、不可重复性,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历程,自我激励与教师外在激励相结合,更兼有学习成果展示与资源建设的两重性。

3.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不可避免地使用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回归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和学习辅助方法,而非学习对象。因而,网络技术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如何使用各种网络技术达到最佳效果更值得关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条件下,时事热点问题在思品课与政治课中的教学是一种课程资源的整合,它是师生共同的教学实践,是一个探索优化提升精炼的过程。因此,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现有的教育教学技术、贴近教学改革的实际是它的特征。

由于时事热点问题的开放性、发展性特点,对问题的讨论从来不会有终极结论,于是,在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操作中教研组有一定的计划框架下,每个操作设计者仍有很大的自我创作空间,而每一个问题,作为课程发展螺旋式上升中的某一个节点,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是在所难免。然而这些瑕疵并不能阻挡思想品德课(政治课)的课程改革。

附录一:高二3班陈××《谁动了她们的生命权?》作业

1.话题讨论:某国医生资格考试中的一道必考题就是:一个因而拒绝输血的病人面临死亡,医生能否为了挽救其生命而强行为其输血治疗?标准答案是当然不能。

谈谈你对其答案的理解。

我们常说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而其真正的含义是维护人生存和健康权利的职责。既然是维护他人权利,那么主动权便在于伤者,同时,任何人都应尊重伤者本人的权利意志,就算是医生也不能例外,这其实与道德无关。

2.假如你是一名昏迷多日的危重病人(植物人),请你说说你对生命的理解与感受。以下列句子为开头(全做,每段不少于150字):

救救我吧,我还很年轻,我很想睁开眼睛,生活才刚刚开始……

我需要鲜活的生命,需要真实的生活。这样才能实现我生命的价值。只要生命存在,便有着它的意义。只要我还有呼吸,那么我便可以等待光明,坚信生命中一定存在新的希望――世界没有走不通的路。我还很年轻,世界的精彩对我来说才刚刚开始,生命就是要去听、去看、去尝试、去体验、去创造的!只要我有可能苏醒,请不要放弃。

求求你们,让我离开吧,我感觉很疼很疼,太痛苦了……

我们的生命不因个人的意志而来,不因个人的喜好而去。在没有意义再挽留它时,何必如此痛苦地生存呢?在黑暗寒冷没有任何感觉的世界里,空留一颗跳动的心脏滴血,是残忍的。面对此刻的生命,你的救治只能使我更加痛苦,这不是救助,而是折磨!

3.就自己或家人的一次就医经历,说说你对医院、医生、医疗卫生制度、医患关系、医疗制度改革、药品价格的感受。(任选2项)

我家族中有好几个医生,因此对医药行业我是有所了解的。家里人常说希望我能成为医生,原因是现在看病实在是太难太贵。对于我们家来说,看病也许并不困难,但对其他托关系找熟人的人来说,医疗卫生制度实在太不完善,据我了解,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医疗保障十分完善有效,就医基本在社区就完成了。同时,他们的医生只为某一社区服务,因此对病人十分了解和负责。再反观我国,单拿医生处方上笔走龙蛇的“天书”来说,连医生的父亲都无法辨认,造成的麻烦不说,无用乱开的药物早就挤扁了劳苦大众的钱包!

教师评语:作业态度认真,显然经过了思考和学习,且能与自己生活实际相联系,对社会现实有一定的洞察和批判,言语富有真情实感,能激发人对生命权的继续思考,是一份优秀的作业。

附录二:选修内容《美国校园枪击案的质疑》课程设计

导语

1.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什么?

2.如果要给美利坚民族选一个图腾,你会选什么?

课题:枪――美国的护身符 美国的十字架

内容提要:质疑1:美国的枪支是否该管制?质疑2:凶手的国籍是否重要?质疑3:学校到底有没有失职?质疑4:从误报凶手看媒体的德行。

作业:

1.就美国校园枪击案,选出能表达你心情的词语。

迷惑、震惊、悲情、疼痛、精彩绝伦、解气、紧张、痛苦、鄙视、灾难、浮想联翩、活该、谴责、宽容、冷淡、慰问、幸灾乐祸、反省、以和为贵、无奈、暴力、血腥、惨烈、支援、心寒、令人兴奋。

2.你怎样看待美国的枪支文化?简要说明理由。

3.你会用哪些方式表达你对遇难者的感受?(三种以上)

4.你曾强烈地感受到沮丧、挫折和压力吗?你会选择哪些方式释放这种压力?

5.写一封简短的慰问信。用以下句子开头:

(1)亲爱的赵先生赵夫人(一二组)

(2)尊敬的布什总统(三组)

体育课程思政设计范文第2篇

>> 鼓励和引导大学“潮课” 大学生逃课现象刍议 国内外大学“潮课”吸引人 大学物理习题课刍议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潮课”热现象 大学体育课重修生现象剖析 大学《写作》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刍议 大学思想政治课情景模拟教学刍议 刍议对体育课中突发生成现象的解决策略 文武两潮课 “潮课”正当红 大学生政治理论课学习倦怠现象探究 《大学计算机Ⅰ》公共课教学中发现的现象与课程设计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疲劳现象研究 刍议创业型大学 百年“潮”校西南大学 “人肉搜索”现象刍议 刍议加强大学生形势政策课授课效果的原则与措施 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刍议 基于世界大学城用户空间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刍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席勒.人本主义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2.

[3] 王洪才.“潮课”与学术权力的博弈[J].大学教育科学,2013,(3):2830.

[4] 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8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469.

[5] 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46.

[6] 潘懋元.教育的基本规律及其相互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1988,(3):612.

[7] 王洪才.大学“新三大职能”说的缘起与意蕴[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512.

[8] 张继明.对“潮课”的“去学术性”透视[J].大学教育科学,2015,(5):3133.

[9] 贺国庆.国外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动向与趋势[M]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27.

[10]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5.

[11] 刘道玉.论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J].高教探索,2009,(1):59.

Discussion on tide course in universities

LIU Xiaojie,JIN Baohua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24,China)

体育课程思政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专业建设 课程改革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逐步从浅层次合作向深度合作发展,但由于校企双方在组织文化、价值观、管理体制、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企业对于职业院校毕业生企业文化素养的满意度远远低于对其知识技能的满意度,尤其在纪律、团队、责任心等方面差距较大。要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有效融通,缩短毕业生进入职场的磨合期和适应期,就必须将先进的企业文化融入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中,使学生通过先进企业文化熏陶,熟悉热爱专业,提高职业素养,将观念与行为方式融入企业,为将来顺利进入职业领域,成为企业合格员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空乘专业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基础上,将先进企业文化融入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素质教育,按企业员工的标准教育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办学体系与课程体系,培养了一批批适应民航企业需求的优秀毕业生。

一、将先进企业文化融入专业建设中

先进企业文化是企业运用文化的特点和规律,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本途径,以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为原则,以培养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等为核心内容,以争取企业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方式。先进企业文化是一种实践文化,开放而张扬。高职学校应加强对与专业相应的企业文化的研究,重视对学生企业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将企业文化的核心与精神渗透在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中,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1、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对接

校企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而有效的校企合作离不开校企之间的文化对接。先进企业文化的渗透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包括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专业教学模式的创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专业课程的教学等方面的全面参与。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空乘专业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聘请各大航空公司专家,召开实践专家座谈会,共同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基于校企共育的“主体定位、多向分流”人才培养模式。“主体定位”是指本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为适应民航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空中乘务员和民航地勤人员,“多向分流”是根据本专业学生不能全部满足在民航相关岗位就业的实际,在校企双方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就业意愿与特长,实施分流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通过招生、培养、实习、就业四个“一体化”、校企密切合作的教学过程及分流教学、企业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实现空中乘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这种模式中校企共同建构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反馈教学科目、教学重点,按合格企业员工的标准教育培养学生。

2、将竞争、优胜劣汰等企业原则引入空乘专业招生、就业工作中

在武职校企共育的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从招生、实习到面试都由航空公司全程参与,共同培养,实现学校与航空公司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招生时对有志报考本院的学生进行提前面试,由国航、东航等航空公司人力资源部领导和学院专业教师组成评委团,实施专业面试,面试严格按照航空公司招乘流程,按企业招聘员工的标准,对适合做空乘和地面服务的学生进行筛选,符合条件的学生发放合格证,获取报考本专业的资格,高考后按分数由高到低录取,单招学生也按此标准面试。这样,学生一入校便能感受到竞争、优胜劣汰等先进企业文化氛围,大学期间本专业也将以综合实训项目的形式,按这种标准多次对学生进行模拟面试,这样,学生就业时就能从容应对各个航空公司的面试,这种企业文化的熏陶,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与职业成长。

3、校企合作进行专业介绍与职业生涯规划

学生入校完成军训后,由专业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来自航空企业的专家,资深民航乘务员等)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告知学生在校三年的培养方案,并聘请行业专家做诸如“我的空乘职业生涯”等形式的讲座,邀请毕业的优秀校友进行现身说法,告知学生如何利用三年在校学习时光,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顺利进入就业岗位,进入企业后又如何做一名优秀员工,如何获得晋级和优厚待遇,如何可持续发展等等。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聘请企业专家授课,加强对学生工作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使学生了解这份职业,让其具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导向性,培养其爱岗敬业精神,使其在校就接受先进企业文化熏陶。

4、营造具备浓郁先进企业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实施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吸取企业文化中优秀的元素,更好地建设校园文化。武职空乘专业校企合作共同管理学生,企业派员常驻学校,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其中企业按照民航企业的管理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养成,加强先进企业文化熏陶。学校则以空乘人员职业素质要求为标准,建立职业素质养成平台,实施职业养成教育,促使校园文化与先进企业文化对接。

按照“重素质养成、重能力培养、重语言提升、重形象塑造”的思想,建立标准化职业素质养成体系。以礼仪训练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切入点,做到学生着装规范化(统一着空乘制服,化职业妆)、礼仪训练日常化,从课堂环境、生活环境、仪容仪表跟踪检查等方面,进行建设,并以一名合格空乘人员所需综合素质为标准,对本专业学生进行严格、系统的职业素质塑造,逐渐形成本专业独特的标志识别系统,形成一种渗透空乘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5、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技能大赛、学生文体和社团活动,营造先进企业文化氛围

通过技能竞赛等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这几年,本院空乘专业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民航总局与金通航空培训公司主办的全国空乘院校空乘技能大赛,每次都能取得较好成绩。参加的“爱在蓝天”等全国空姐大赛活动,成绩斐然。同时自己组织了湖北省空乘专业技能大赛等赛事,通过大赛历练,使学生不断接受职业技能训练,让其接受先进企业文化熏陶。

通过第二课堂、社会服务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知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本院学生积极参加世界杯女足抽签礼仪活动、城运会礼仪活动、亚运会引领活动等,通过一系列活动与服务不断提高职业素养。

二、将先进企业文化融入课程改革中

1、校企合作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在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召开实践专家座谈会,邀请民航人力资源部领导和空乘出身的企业专家参加,聘请校内外课程专家直接主持,进行空乘及民航地面服务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了空乘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客舱设备运行、客舱服务、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等行动领域,并将这些行动领域按照教育学有关规律,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构成空乘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每一学习领域在对企业具体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后,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进行整合,建立主体学习单元,以企业真实工作场景为依据,设计模块化学习情境,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空乘专业课程体系,突现民航先进企业文化特色。

2、素质教育贯穿整个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空乘职业特征,空乘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特别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通过空乘形象塑造、民航服务礼仪、形体训练、社交礼仪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气质,礼仪规范,彰显民航企业对员工形象气质的要求。其次,第一年基础应用英语的学习,第一、二年专业英语的学习,意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满足民航企业服务不同文化背景国家旅客的要求。再次,通过客舱设备运行、客舱服务、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机场要客服务等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最后,通过世界历史文化、航空运输地理、客源国概况、文学鉴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美学等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

3、在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中渗透先进企业文化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通识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应具备的一般知识与能力,即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普遍适用的知识与能力;专业课程培养胜任某一职业(群)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注重专业技能的掌握;拓展课程是培养从事相近专业以及跨专业工作的能力。

通识课程也要注意渗透先进企业文化。以思政课为例,针对校企合作中企业专家提出压缩思政课的要求,本专业老师与专家研讨,并与思政课老师进行交流,要求思政课也要与专业相适应,要培养符合企业、行业要求的学生,走工学结合之路。企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比如人品、敬业精神、责任感、职业认同感、团队合作精神,这是先进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思政课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同时,也要将先进企业文化渗透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和锲而不舍的职业精神。教师应立足学生的专业、职业的实际,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组织、职业规范、文化氛围,然后将其融汇到思政课理论教学之中。再以体育课为例,空乘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具备健康的身心,能胜任繁重的航班工作任务,因此应将体能训练纳入体育课教学中。

4、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先进企业文化

在客舱设备、客舱服务、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等实训课程别注意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等先进企业文化内容渗透在教学实践中。“保证飞行安全”是民航企业的第一要务,实训课要培养学生强烈的安全意识,养成安全操作飞机设备和实施机上安全检查的良好习惯,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课程更要通过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临危不乱的素质。在客舱服务课程实训中注意培养学生资源节约、垃圾分类等环保意识。

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面接受先进企业文化教育。聘请国航、南航、深航等国内大型航空运输企业的技术骨干指导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是专业课程的最后一项,也是企业工作的开始,学生将进入全面真实的企业环境,以实习员工的身份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接受企业全方位管理,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在这个阶段学校要积极配合企业,教育学生遵守员工纪律、接受企业管理、提高职业技能、爱岗敬业,以便能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

5、聘请企业专家授课,直接将企业文化带进课堂

聘请企业的技术权威、技术大师定期到学校举办讲座、技能演示观摩课。东航武汉分公司、南航湖北分公司客舱部的经理、书记,天河机场领导受学校邀请,每学期定期给学生做讲座,举办技能演示观摩课,将企业对民航客舱服务员、民航地面服务人员的要求,对员工的成长规划及日常管理,通过这些讲座与课程告知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接受企业文化熏陶。长期聘请企业专家、民航资深乘务员讲授实践技能课程。聘请国航、南航、深航、天河机场等各大民航企业及管理机构的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讲授实践技能课。比如,本专业聘请的楚天技能名师盛美兰(原海航客舱部总经理),每年集中给本专业学生讲授客舱服务课程,她严格按照企业管理要求,对学生进行课堂和日常生活管理,在教学中将学生按班级划分为乘务大队,各班再每六人划分为一个乘务组,以乘务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活动,每个乘务组展开竞赛,各个乘务大队也进行比较,完全按企业管理要求对学生进行课堂和日常生活管理。

6、将先进企业文化要求纳入课程考核标准

在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训考核中模拟企业业绩考核办法,将形象气质、礼仪礼貌、安全意识、操作规范、服务质量等纳入实训课程考核中,综合评定学生实训课程成绩。在课程考核中实行学校教师、企业专家多元化评价标准,将企业评价标准纳入课程考核标准。

总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开办空乘专业以来,特别重视对民航企业文化的宣传与教育,注意将先进的企业文化融入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中,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职业养成教育。因此,该院空乘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尤其是毕业生的工作态度、专业技术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了企业的肯定和认同。

【参考文献】

体育课程思政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 思品公开课 误区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为了推进课程教育改革进程、提升教学效果,全国各地区开展了多样化的公开课程。为了使公开课程具有现代化、课改化的特点,教师们都会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然而在实际思品公开课中,教师重在吸引教评的目光,刻意营造高效课堂氛围,忽略学生实际掌握的思政知识,导致小学生的思品教育几乎不起作用,这一背景下的思品公开课是“徒有其表”,故而必须纠正这一教学误区,使其尽快走上正轨,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

1教学体制不完善导致思品公开课沦为“表演课”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近年来,教育成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在教育教学与教师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思品公开课存在严重的表演现象。

(1)由于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造成思品公开课表演现象的根本原因。第一,学校与教育管理机构缺乏完善健全的公开课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停留在课堂表面的繁华,忽略了实际教学质量,给教师一种心理暗示,使教师不得不在公开课上制造一些“看点”,造成公开课沦为教师的表演舞台。第二,公开课的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往往是将几项评价指标得分进行相加,最后得出评价结果,这一结果缺乏真实性、可靠性,也不具可比性。第三,进行思品公开课评选过程中,评价重心往往侧重教师的PPT是否做得精美,从不关注PPT在教学中是否起到作用,学生的反响是什么,学生实际学习质量如何,这些内容都是思品公开课表演过度造成的。

(2)教育管理机构思想认知不够,导致思品公开课表演现象的重要因素。第一,教育研究人员思想与教学实际不相符,没有亲身教育经验,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学方法都没有经过实践论证,教学指导意见也是出现“假大空”的套话。此外,由于教育研究人员身份具有权威性,他们的言论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思想,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阻碍了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思品公开课评优选择中,过分重视PPT的精美程度,这都是与教育研究人员的行为挂钩的。第二,任用没有思品教学经验或者思想认知不高的工作人员进行思品公开课的评价,由于其对思品缺乏系统的认知,甚至完全不了解思品知识的结构体系,对现行的思品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实际教学经验,往往凭借自身感受来评价课程的优劣,这样的评价结果极不利于思品课程的顺利开展。第三,思品公开课的教学形式需要创新,现阶段,公开课过于重视形式,使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目的严重脱轨。公开课开展过程中,有些教师由于是顶替其他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使得师生之间缺乏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也无法形成互动,同时,思品教育具有连贯性,思品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应该是同步的,学生思想是跟着教师走的,一旦临时换教师,学生往往会无法适应,导致教师在讲台上过分表演,从而营造一种高效率课堂的假象,使公开课沦为教师的表演平台。

2教师对评比名次过于关注导致公开课表演严重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教师也在综合发展自身能力,避免在日益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中淘汰。于教师而言,参加公开课优质课的评选,无疑是一项巩固自身地位的砝码,不仅能够获取优质课教师的名誉,还能在日后的职称评选中增添竞争资本。这一现象导致部分教师在思品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课程的表现形式,忽略实际教学质量,只为了提升评价分数,当教师存有这一心思的时候,思品公开课就已经沦为教师的表演平台,故而思品公开课就赋予了表演性质。

3针对性的解决方式探索

当前小学思品公开课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存在表演现象,并不是以讹传讹,一方面与教育管理机构不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教师的功利心理有关。怎样做好思品公开课,以下提出了几点建议:

(1)教师必须强化自身对思品课程的认知,提升思想认识。第一,思品公开课的真正目的是教研探索的实验场地,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思品公开课,从而实现其应有的教育价值与教育意义。第二,教师切勿有功利心理。

(2)学校与相关教育机构次序完善公开课评价机制,不仅需要学校的基层教育人员通过不断的实践、分析、归纳、总结,还需要相关教育机构的组织与配合,因为这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的工程,必须多方配合才能完成。

(3)教育管理机构需要构建教学奖励机制,将公开课的奖励性质转变为对教师教研成果的一种奖励。现阶段,公开课的考核结果仅仅是针对那一节课做出的评价,课上完意味着评价也结束了。因此,教育管理机构在评价公开课后,不仅要将评价机制落到实处,还要分析评价结果,获取有价值的教学信息,便于日后开展教学教育工作,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成果以及评职称的一项凭据。

4结语

综上所述,思品教师必须尽快摆脱表演心理,转变教学观念,教师与学生能够平等相处。因此,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中,不能使思品教育流于形式,应该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教学方案,从而才能真正意义上改善思品教育中的误区,使师生之间能够平等对话,不断生成思想的碰撞,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参考文献

[1] 彭保军.新课标下小学思品公开课的误区与对策[J].文理导航(下旬),2010,10:41.

[2] 江彬.新课标下语文课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2,81:27.

体育课程思政设计范文第5篇

(一)课程设置和学分比例有欠合理

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人员大部分来源于母体学校,有些到目前都没有达到教育部“独”的规定,而且设置的专业大多是根据某一行业、某一岗位群的人才需求,以及对通识教育概念理解的偏差,广立学院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等方面与母体学校存在同质化倾向,由于近年招生人数猛增,疲于增加课程数量(新增课程或者多开重复班)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为达到一定数量来满足学生的选课需要,课程开设较为随意,盲于追求数量化,部分学院已经尝试开通网上课程满足学生。目前有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等4所独立学院开设网上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如尔雅通识教育)。广立学院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总学分一般为50学分左右(按总学分160计算,通识课程所占比例为31.3%)。其中,通识必修课程基本按照教育部的相关指示文件设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职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体育、安全教育、军事训练等,课程学分大都达到40学分左右(占总学分的25%)。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即公共选修课程,一般仅占通识10分左右(占总学分的8.3%),与其他公办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占总学分15%左右)相比,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分比例明显过小,不能体现“培养全人”的教育理念。

(二)课程内容和效果未如人意

广立学院鉴于师资等方面的原因,对于通识教育课程显然并没有花太多精力去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课程体系,加上学生人数的激增,同时相当部分的通识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侧重三点:一是按照专业课程的标准选取教材或教学内容,严格按照专业知识体系上课,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化;二是将通识教育课程庸俗化,表现为把专业课程中最简单的、学生最有兴趣的内容挑选出来糅合在一起,使课程内容变得支离破碎。三是不能根据广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授课,存在教学耗时过大、教学方法和上课形式不灵活、学生不感兴趣等。因此通识教育出现:必修课程课时量太大,学生上课选修课程中但仍旧出现“想上的课程选不上,选上了的课程不想上”,导致学生把通识教育课程当做“鸡肋———食之无味,弃则不能”,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出现学生课堂出勤率低的现象。同时,师生对待通识教育课程也出现偏差。据调查,学生对通识课程的学习从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到学习内容的选择都充满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学生选择通识课程的重要标准是“课程是否有用”,仅次于自己的兴趣。教师在通识教育课程中习惯以蜻蜓点水般的方式简述某学科内容。比如艺术类通识课程多以听、看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艺术作品赏析或者评论,可试想学生根本不了解有哪些艺术风格或者流派,更无从了解流派对应的特征,所谓艺术评价和赏析,只能是流于形式,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留下要么枯燥无味,要么云山雾罩,引起学生的共鸣、陶冶学生性情、提高人文素养更无从谈起,教学效果无法尽如人意。

(三)课程组织和管理不够规范

除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立思政部(或社科部)专门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及相关课程活动的开展以外,目前广立学院的通识教育均没有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课程管理机构,基本是由学校的教务处(或者教务部)之类的行政部门对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排选课、课程设置审查、成绩管理等进行管理,而教务处(或者教务部)由于本身承担着学校繁重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甚至负责常规的科研管理任务,很难分出多余的精力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论证,使得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管理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课程审核不严,缺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论证,教学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教学信息员是按专业进行设置,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是全院性选修课程,没有信息员),未能及时收集学生对通识教育课堂的评价意见;二是课程时间安排“被边缘化”,常常是在专业课程安排完之后才开始进行“穿针插缝”安排,时间常常是在学生上课效率较低的下午或者晚上,甚至是周末。三是课程组织由多个部门一起完成,比如广立学院通识必修课程中思想政治课由社科部负责;大学语文由中文系负责;大学英语由外语系负责;计算机课程由理学系负责;体育课由体育系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等由学工处负责,通识选修课程由教务处负责。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发挥各系、部的专业优势,保证通识教育必修课程的开设质量,但是通识选修课程只有教务处负责,缺乏与其他系、部的有机联系,不便于交流沟通和资源共享。

二、转型发展中广立学院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策略

广立学院通识教育如果仍然盲目跟母体学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显然无法凸显自己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从而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往往被迫置于母体学校学生的背后等候用人单位的挑选。因此广立学院应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具有广立学院特色的通识教育教育课程体系,显然更有助于转型发展背景下学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深层认识本质,明析通识教育目标

李曼丽在《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中从通识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三个角度来界定“通识教育”内涵的表述获得国内众多学者的认可“就其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可见,通识教育本质在于完善知识结构、陶冶个人情操、培养合格公民,进而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全人”。基于对通识教育本质的正确认识,广立学院应摒弃“通识教育只是专业教育的附庸”和“按人设课”的陈旧观念,转而应该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进而确立通识教育课程目标:通识教育课程目标不在于如何培养学生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而是学生学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艺术类课程、人文类课程以后,在他成为某一学科领域专家或者某一行业优秀人才的同时,也成为一名具有一定明辨是非、人文关怀、审美能力的完整的、合格公民。因此,广立学院应加大对通识教育概念理解的普及力度,让师生充分认识通识教育的本质,从而有利于: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全局上构建多层次、合理化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授课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方式能够积极进行调整,学生在修读通识教育课程中能够认真对待,并积极参与课程活动。

(二)确立设置原则,构建合理课程体系

为改变广立学院通识教育的现状,设置具有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首当其冲。首先从“可开设”与“应开设”进行双方面的考虑,从课程框架上完善“应”开设课程体系,各系在“应开设”课程总体框架指导下,从“可开设”课程入手,逐步创造条件,并配套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向“应开设”课程靠拢。其次,以知识的普及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原则,改革通识教育教学内容,将原系统课程改为核心专题,合理缩减学时。对于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以教育部相关文件为指导精神,把握“不变”与“可变”的尺度,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改革。其次从学情需要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广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学习自主性不够强,容易造成对前途的困惑和自我否定等心理负担,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其接受的考验会更加严格,因此在通识教育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设置能够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整能力的课程,在课程中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道德素质、个体素质得到多方面提高显得尤为必要。相比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中设置大学外语、计算机、思想政治、大学体育等课程的统一,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除了设置传统的以拓展人文视野、培养审美情趣的“人文艺术模块”以外,应开设“心理健康模块”、“协调沟通模块”、“生涯规划模块”“自然科学模块”等有助于学生打破“就业困境”获得提升。同时积极开展通识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通识教育氛围,扩大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分比例,允许学生跨系跨专业修读专业课程转换为通识教育学分等,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和兴趣选择课程修读。

(三)完善课程内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广立学院理应从培养“全人”的教育理念出发,鼓励教师打破知识体系的限制,将大学分课程以“专题教育”或“问题中心”方式设置小学分系列课程,使更多的课程可以实现一个学期内循环开设,既缓解通识教育课程过少而引起的“无课可选”的现象,也满足了学生最大限度实现多学科知识综合的需要。一是鼓励年轻教师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相结合,同时重视加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实践结合。二是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采取“请进来”方式,由学院邀请著学者、行业专家到学院开设就业、创业讲座,创造条件开设网上课程(尔雅通识教育、网易公开课)等,增加学生与名师、名人接触的机会,开拓学生的视野,然后由管理部门统计学生听讲座的情况而认定学生的通识课程修读情况。三是以“契约化管理”形式寻求具有高职称的外聘教师(包括退休教师)或者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行业人员开设特色系列课程,并适当安排本院年轻教师以助教方式参与教学、听课、管理等,以此培育具有学院特色的经典课程,帮助年轻教师逐步成长。

(四)重视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