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技术基础试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创新
中职学校设置的电子电工类专业中,对于电子技术的课程设置是属于基础学科的。现代电子工业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对于电子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也是非常急迫的。传统的学习效果显示,由于课程中涉及的电子产品的知识以及电子元器件不断实现技术改造,使得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存在理解和认知的障碍,如何能够让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基础和实践技能,成为教师需要认真思索的课题。中职教育采用的理实一体化的方式方法,对社会需求的技能进行认真地思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加大教学力度,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通过中职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实践,最终的效果就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1 理实一体化的内涵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目标,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策略,就是将知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实现教学、学习、实践的一体化。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如动画模拟、案例分析、项目教学等,采用多种教学手法完成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完成一个实训项目,在实训项目中强化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从做中学,把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首要目的就是要加强课程的实践环节,最终是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这和中国传统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以及西方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职业导向”“做中学”“双元制”等思想、理论和实践是一致的。
2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施
由于理实一体化最终目的是提高学习效果,所以课程的理实一体化实现注定是多元化的。
2.1 创建多功能教学场室,为学生提供理实一体的学习环境
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首先要建设功能教学场室,为学生提供理实一体的学习环境。可以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硬件设施,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真实场景的学习环境等,这是在学校的层面上展开的活动。例如,在理论的学习中,如果能够提供给学生类似于教学基地或者实验室的场所或者在电子专业的课室里安装专门的实验台供学生使用,同时实验室中的投影仪等设备,让教室可以立刻变成训练基地,那么就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有多功能教室。教室不再分为学习理论区域和实践学习的区域,而是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具有多功能合一的教室。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小工具,如元器件、插线等。学生在准备期间,可以结合学习的内容,设计出电子电路来,根据实际需要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室中,对电路设计的仿真模型进行实验。在多功能的理实一体化教室中,多媒体是标准配置,运用现代化的分析手段,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的仿真学习结合在一起进行授课。授课的内容包括了文字、声音、图像等,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学习情境能够感受到不一样的教学氛围。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通过多媒体的技术手段实现了现代化。多媒体的辅分析手段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物理现象等,多媒体更多地提供了信息分析、处理的辅助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像半导体的空穴、电子导电、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等难以理解的内容将变得生动和形象起来[1]。
2.2课程编排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教学创设理实一体化的内容
理实一体化能够将教学的课时安排偏向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多学生讨论、学生实践、学生讲授的环节,少点老师讲授,这样学生的掌握效果起码比起老师单纯地讲授提高一倍以上。例如在学习各种电子元器件之前可以安排一个在实际中应用比较多而又简单的手机充电器的电路(见图1)给学生进行焊接,同时对电路的功能预先讲解。图1中电路的功能虽然简单但电子技术里面的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等重要元件都包括了,而且还包含了整流滤波等典型的功能电路。在焊接电路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的总体功能:220 V交流电变成稳定的6 V直流电,再让学生了解电路各部分功能:整流、滤波、稳压,从而学习各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学生先做后学,在做中学,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提高。也可以上午上理论介绍元件,穿插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进行授课,下午进行焊接测试操作,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知识,还能够多一些实践的机会和时间。当然电子技术里典型的电路有很多,所以可以有目的地增加电子工艺课在电子技术基础课上,这可以作为一项当前重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措施实行。
2.3 校企合作,为理实一体化寻找教学资源
要深化电子技术基础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还要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当然这个实施起来要灵活,除了定期安排学生到电子厂实习外,还可以高薪聘请家电维修师傅定期到学校授课,或者安排这些有丰富维修经验的师傅定期进行师徒帮带。定期安排老师到企业进行师资培训,在师资、教学设备和办学规模都可以的情况下还可以引进模拟企业教学模式,把教室变成电子设计和制作工厂,在技术过关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部分电子产品的生产加工。当然校企合作的前提是互利互赢,学校和企业各取所需,资源共享,这样才能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注意事项
3.1 做中学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前提
要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生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氛围。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和同学在一起进行学习和实验,学生可以向老师提问,与老师展开讨论,师生间更像在团结合作完成一个实验项目,而不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只能听从不能发表意见的传统模式。例如在传授电工知识的同时,学生能够对各种元器件进行学习,并可以实际地观察到线路的运行过程等。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2]。
3.2 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核心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式是多元的、统一的,是将多媒体技术与实物等进行统一实训的教学手段。课堂上,教师应将课堂内容灵活化,可以通过实体模型、实例教学、现场参观的方法,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电工技术的相关知识。多媒体课件将电子元件、电路功能展示,从而更加准确和全面地掌握知识,理论学习的难度迎刃而解。教学辅助设备、器具等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电路设计和制作的硬件设施。学生通过亲自的动手操作,了解到电路设计的细节,如开关的组装、电源的设计等等。学生的思维能够在动手操作中被激发,教学的内容在原有的理论为主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鲜活的资料和案例,理论学习上升到情境学习,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使得理论学习真正付诸到实践当中,成就了众多未来的电工领域的专业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3]。
3.3 教师队伍的组建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教师队伍是实现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拥有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绝非易事。教学团队的组成,可以是主讲教师,也可以是企业的工程人员,学习的课堂可以是电工电子实习基地,也可以是企业的生产车间。校企合作可以利用社会资源为教学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自我,提高能力。
4 结语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型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实际岗位能力上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与学的位置发生了转化,变为了以学为主、教为手段的新模式。实际上,理实一体化对于教、学、做都是非常重视的,其教育理念就是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以培养全面的综合能力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终极目标。无线互联科技•数字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秀丽,张淑梅.《盆景》课程理实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17):9553-9554,9558.
[2]黄琳莉.翻转课堂在毕业班“数控系统”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测试,2016(3):68-69.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又与现代控制理论、材料科学、电机工程、计算机科学等许多领域密切相关。目前电力电子技术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学科。电力电子技术不但本身是一项高新技术,而且是其他多项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正是由于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如果按照高等学校那样的传统式教育,即一般所指的“先生讲,学生听”,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灌输式教学”,不能适应现在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对于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是怎样的呢?
一、高职学生学情分析
首先,高职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学会应用这些电路,即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熟悉典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外特性和主要参数,各类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而不是参与这些电路的设计与计算。所以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除了抽象的波形分析,还有一些复杂的公式推导,这些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相对比较枯燥,而且觉得深不可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尤其是某些高职学生的基础课的知识相对薄弱,一些专业基础课例如电工基础、电子技术没有掌握好的话,学起来非常吃力,这样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差的。
其次,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就算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附加开展个别实验,尤其是验证性实验,学生还是没有学习兴趣,觉得实用性不强,今后也涉及不到这方面的内容,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如果实验没有从实际应用出发,与学生今后的就业相关不大,这样的实验效果就不理想。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学生今后毕业的工作要求,我们提出了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二、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电力电子教学
1.划分模块,增加应用部分。
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之后,我们对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将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划分为基础模块和应用模块两大部分,基础模块以介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外特性和主要参数以及各类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为主,应用模块以电力电子变换电路为主,与直流电动机组成相应控制电路。
(1)基础模块
基础模块就是常见的电力电子电路的分析,其中结合相关的电路中出现的电力电子器件,简单地介绍这些器件的工作原理、外特性和主要参数的介绍。根据电力电子电路的主要功能分成以下五个课题:不可控整流电路、可控整流电路、交流调压电路、直流变换电路和变频器,这五个课题还有相应的子课题,具体如表1.1所示。
(2)应用模块
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验设备,我们将现有的电力电子实验板和电机板组合起来,搭建直流调速系统,根据所能搭建的电路分类,应用模块具体分成以下三个课题:不可逆调速系统、可逆调速系统和直流脉宽调速系统(见表1.2)。
2.以实践为主,简化理论教学。
由于进行了模块划分,在进行基础模块教学时,通常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循序渐进地完成各个课题。每个课题设置两至三个实验为主,相关的理论知识以简单介绍为主,主要是波形分析不涉及相关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通过亲自参与试验动手调出相应的波形,并且画出波形,记录相关参数,由此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且配有相应的思考题帮助学生加深了解相应电路的工作原理。比如说单相半波不可控整流电路,电感性负载时电路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将电感接入电路,变成电感性负载,如图1.1所示。
让学生测量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学生就会发现输出电压的波形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一段负电压区。对这种情况,学生会自己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波形?如何才能消除负电压区?”自己去查找原因,通过当场与教师交流,来解决问题。亲自动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比起在课堂中枯燥的理论教学更生动具体,学生的学习效率高。
3.搭建应用平台,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基础模块的基础上,将基础模块的基本电路与直流电动机组成调速系统,让学生了解电力电子电路的简单应用,这样就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应用平台,组成了应用模块。对于应用模块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供难易不同的课题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课题。通过完成课题,学生初步了解了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应用,如何完成电路的控制。比如说,由晶闸管组成的直流调速系统,学生拿到课题之后可以参阅相关资料,自己确定电路图,将整流电路与直流电动机连接,调出设定的转速,画出实际的波形图,通过提供一个反电动势负载模拟逆变过程。学生通过完成课题,掌握了通过调节控制角调节转速的方法。一些学得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掌握通过两组晶闸管的配合控制,完成可逆调速系统的控制。这样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4.科学评价,建立激励机制。
由于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我们不再采用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中的“一考定全局”终结性评价模式,采用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构成也是多元化的,要将每个课题的完成情况作为平时考查成绩和最后的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综合成为课程总成绩。特别要重视与评价学生的创建和研究与创新能力及其成果,给予一定的加分,作为一种激励措施。课程考核评价方案应在开课时公开的告诉学生,让学生能够自动参与评价,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效果
这种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课程的学习逐步深入,通过实践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学生有兴趣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他们会积极地组织自己的学习,通过书本或者其他的信息渠道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查阅资料,学会了如何搜集有用的信息;在与同学、教师的讨论中,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在课堂上向大家表述自己小组的结论和想法,锻炼了学生综合信息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教学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有不同的层次,只进行阅读掌握10%;如果只是听教师讲,没有视觉感应,掌握26%;如果只是视觉效果,掌握30%;如果听和看结合,掌握50%;如果可以简单地重复讲出来,掌握70%;而如果自己通过做而讲出来就掌握了90%,因此,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课程讲授也达到了最终目标。
四、结语
我们对电力电子技术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其实也是一种参照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这种改革使我们反思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今后这类教学改革,我们还要不断地进行,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电力电子技术,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成为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兆安,黄俊主编.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关键词:数字电视机顶盒 故障 对策
中图分类号:TN9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023-01
数字电视机顶盒在当前的实际应用中较为广泛,给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用户带来了生活上的娱乐和便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当今社会人们关于电视节目多元化的需求。但是,数字电视机顶盒的故障也频频出现,给人们正常收看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和不利的影响,鉴于此,需要我们对于数字电视机顶盒的故障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全面的分析。同时,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解。
1 数字电视机顶盒的概念
电视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设备,目前作为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所必不可少的设备,已经在实际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数字电视机顶盒不同于数字电视,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可以被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
2 数字电视机顶盒常见的故障类型
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将数字电视机顶盒细分为音频故障、遥控器故障、图像故障和IC卡故障等类型,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论述,对我们关于数字电视机顶盒故障的了解是比较有利的。
2.1 音频故障
音频故障主要可以分为交流声干扰和无声音两种类型。从交流声干扰来看,比较常见于液晶电视上,产生的原因主要就是用户在接线工艺上存在不够规范的操作;从无声音角度来看,其原因主要表现在音频插孔出现问题或者是用户在收看电视的时候没有选择正确的声道。
2.2 遥控器故障
遥控器故障比较简单,一般就是指遥控器无法正常搜索相关的电视节目。而事实上,遥控器故障对于用户关于数字电视的正常收看所产生的影响不大,但是作为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常见故障之一,也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2.3 图像故障
图像故障可以细分为无图像、马赛克图像、无节目流提示、屏幕出现“没有授权”信息以及彩色电视机显示黑白图像等几个方面。
第一,无图像的故障。无图像的故障属于一种相当常见的现象,深入分析其当中的原因主要涉及到用户线插错或者误插、用户没有选择正确的视频信号或者是用户接收端的信号不适当等原因;第二,马赛克的故障。出现马赛克出现主要可以分为所有频道马赛克和部分频道马赛克两种类型,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所有频道马赛克是因为信号的整体质量偏差,而部分频道马赛克是由于某个频点的信号有问题;第三,无节目流的故障。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认为出现该故障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用户线和用户盒没有规范化、分支分配器输入和输出口接反以及电缆指标没有达到要求等等;第四,屏幕出现“没有授权”信息的故障。对于这种类型的故障,其主要原因就来自于电视机顶盒没有得到长期的使用或者是用户所订购的节目已经到了期限;第五,彩色电视机显示的是黑白图像。出现这种故障,主要就是由于用户没有正确对其电视机进行设置所造成的。
2.4 IC卡故障
对于IC卡故障,主要表现在电视机顶盒解读IC卡失败,只有“正在识别卡”、机顶盒和IC卡没有接收到相关的授权信息,则会显示“节目未授权或付费节目”、电视机顶盒与IC卡不配对,显示“机卡未匹配”。
3 处理数字电视机顶盒故障的对策
3.1 处理音频故障的对策
对于音频故障的处理,笔者认为首先可以检查电视机顶盒与电视机的音频是否存在接触不良的现象,或者是音频线是否损坏或出现断路;除此之外,由于数字电视信号具有多层格式不同的音频信号进行传输的特点,所以大部分省台卫视节目都是通过单声道传输电视伴音方式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电视机顶盒遥控器声道键切换的方式,把其调至立体声一般就能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对于一些简单的音频故障问题是出自于用户将电视机机顶盒调为静音状态或者音量过小,解决这类音频故障问题,只需要用户将其静音模式取消或者将音量调大,假如用户采取了上述措施仍无法解决问题的话,就需要认真检查是够机顶盒自身存在故障,需要送至售后维修。
3.2 处理遥控器故障的对策
根据遥控器产生的故障类型不同,笔者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就是更换遥控器的电池,确保其有足够的电量供应;其次,就是要注意遥控操作时的位置问题,在操作遥控器偏离机顶盒接受窗口的角度不宜偏大;最后,就是遥控器存在自身的问题,需要更换新的遥控器。
3.3 处理图像故障的对策
对于图像故障问题的解决方案,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第一,如果是视频线连接不当或出现脱落的问题,就要按照颜色进行正确的连接;第二,如果是当前电视机顶盒正在播放广播节目,那么需要用户将其调至电视状态;第三,如果是电视亮度被客户调到了最小的位置,那么只需要将其重新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即可。同样,如果排除上述三种情况,图像故障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则可以认为是机顶盒存在自身的故障问题,那么则需要进行售后维修。
3.4 处理IC卡故障的对策
第一,尝试反复插拔IC卡或清洁IC卡芯片,如依旧,更换IC卡或机顶盒;第二,尝试重新插拔IC卡或者重新开关机;第三,更换IC卡。
4 结语
数字电视机顶盒为人们在收看电视节目中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同时还能对当前电视节目画面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但是出于各种原因,数字电视机顶盒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故障,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换句话说,数字电视机顶盒在未来发展中仍然具有良好的空间,所以对其存在的问题要加以重视,笔者结合了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当前数字电视机顶盒存在的主要故障文章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对读者可以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谢海波,袁路安.数字电视机顶盒信号故障及处理[J].无线互联科技,2012(10).
[2] 林国厅.有线电视机顶盒故障处理与疑难问题分析[J].中国有线电视,2012(7).
[3] 庞然.数字电视机顶盒关键技术[J].中国传媒科技,2013(6).
关键词:电视台 数字化 硬盘 技术维护
一、利用硬盘实现自动播出的优越性
硬盘自动播出系统(HardDisk AutoPLAY System),简称自动播出,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将模拟信号采集到计算机硬盘中,或者将DVD,VCD光碟中的内容直接拷贝到硬盘中,然后用自动播出软件编排节目播出表,最终由专业播出卡输出音视频信号。自动播出系统具有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业界人士一致认为:硬盘播出是大势所趋,是电视播出的最佳方式,也是最终方式。
利用硬盘实现视频播出是建立在上述数字硬盘录像机的高可靠性以及它的广播级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之上的。随着一些关键技术如压缩编码、RAID技术、宽带光纤网等的日益成熟,硬盘播出进入视频领域的自动播出系统已成为可能,并有取代传统设备的发展前景。硬盘自动播出从根本上改变了电视台传统的播出方式,与后者相比具有毫无疑问的明显优势,其特点如下:
1.网络强大:可通过局域网和互联网组建播控系统,可组成1+1、N+1、N+N多种形式的多频道主备播方案。具有多级用户权限管理,有操作权限的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中任何一台工作站完成编排和播控工作。
2技术成熟:采用国际流行的MPEG2格式,支持标准MPEG-I/II CD/DVD和MPG/MPA/M2V/M2P/DAT OB等各种文件无缝播出,各格式间可相互转换和精帧编辑。
3兼容性好:我们采用WindowsXP等主流操作系统,具有复合、Y/C、YUV等多种输入输出接口,可混合播放PAL制和NTSC制节目。支持一机多卡,可实现多频道节目播出和多通道广告截播。
4.编排快捷:播出表可以任意复制、分离和合并,能在一个播出表中编排多天节目。可打印播出表,智能推算播出时间,准确统计广告时段节目总长度,还可对不同节目或不同广告时段进行分类标注。
5功能齐全: 可自动播、定时播、依次播、剧中插播、多级套播、断点续播、循环垫播,也可在播出过程中实时增减节目、修改素材,随改随播。能控制切换台、录像机、光盘机,实现盘带碟混合播出。
6.图文字幕: 播出软件内嵌图文字幕,可实现台标、时钟、挂角、栏标、左飞的同屏显示,字幕层数不受限制、互不影响,字幕可以在播出表的任何位置叠加和消除,挂角字幕可与节目锁定同步播出。支持广告倒计时功能,使你的播出更具人性化。
7.安全稳定: 采用双机热备份,主备机自动切换,对坏碟烂片有超强纠错能力。服务器有详细的操作日志和播出记录,每个用户的操作,每条节目的播出都记录在案,以备检查。
二、硬盘自动播出系统的维护问题
1.维护简单
单机模式只需一台机器即可完成全部播出工作,全中文菜单界面,几分钟就能掌握。无磁带消耗,无磁鼓磨损,无机器维护,无值班支出,播出效率高,维护成本低。
(一)它采用了数字的处理和存储方式,信道传输特性甚优,多次重播的图像质量一致性好;
(二)由于采用了硬盘作为存储媒体,磨损极低,数据可以长期保存和播放而基本不影响质量;
(三)图像和声音作为数码信号存储于硬盘,由于硬盘的存取手段适应于多进程实时访问,多个输入、输出通道可以同时存取同一或不同数据,实现了资源共享,利用率大大提高;
(四)节目录入、播出节目单设置完成后,一般无需人为干预,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且播出的精度大大提高;
(五)硬盘播出的实现平台为服务器,其通用性较好,可以在开放底层接口的条件下灵活地实现各种应用;
(六)系统的内部扩展能力以及外部扩展能力较好,能够很好地与未来的全数字、网络化、资源共享的节目编播体系相衔接。
2、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维护
(一)硬件系统的维护。(1)保持机房环境清洁、干燥。工作台必须经常清洁,机房应禁止吸烟;(2)保证设备接地可靠。局域网中传输的都是一些弱信号,接地不好会出现干扰信息,从而在联网的过程中产生各种莫名其妙的故障现象;(3)定期打开机箱进行维护。切断电源,将主机与其他外设连线拔掉,拆开机箱,查看里面的设备是否有异常痕迹,及时用柔软的刷子擦除机箱内的灰尘(主板、显卡、声卡、电源风扇等);(4)经常使用专用仪器设备测试视频指标,如黑电平、载噪比等。如指标不符合要求,必须通过软件设置调整播出或采集卡的参数;(5)经常测试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对于主要设备如视频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播出控制机一般都采用热备份,必须在检修时手动测试实验,确保自动切换,否则会出现多频道停播的严重事故。
(二)软件系统的维护。(1)经常对系统进行升级,查毒、杀毒。应经常升级补丁包,安装病毒防火墙,并及时升级杀毒软件、更新病毒库;(2)经常检测“设备管理器”,检查电脑的硬件设备是否有冲突、设备驱动有无问题;(3)定期利用磁盘清理工具软件如Diskeeper等对磁盘进行清理、维护和碎片整理,彻底删除一些无效文件、垃圾文件和临时文件,使得磁盘空间及时释放;(4)为了防止操作系统遭破坏和预防病毒,用Ghost软件将系统盘的所在分区制作成镜像文件,并制作成自动恢复光盘,一旦操作系统出现问题,可利用镜像文件在几分钟内将系统恢复。
(三)网络传输系统的维护。(1)合理设置网卡、交换机。网卡速率、双工等参数和交换机应保持一致(一般要求100 M,全双工),设置交换机的MAC地址表,使每一台服务器与交换机端口绑定,不用的端口禁止使用,并做详细记录,防止非法计算机接入;(2)详细记录网络日志。网络日志记录了网络日常运营的状态信息,这些信息显示了网络的动态情况。当网络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查看网络日志,了解故障发生前的一些网络情况,从而推测出故障的原因所在。
(四)存储系统的维护。由于电视播出的数据量大,对安全性要求很高,计算机硬盘播出系统数据存储一般都采用磁盘阵列(RAID)。磁盘阵列分为DAS(直接附加存储)和NAS(网络附加存储)磁盘阵列。以NAS磁盘阵列为例,其维护应做好以下几点:(1)及时备份系统配置参数。及时记录磁盘阵列的逻辑配置、物理配置、状态配置等参数,具体包括使用的每个逻辑盘大小、RAID类型、条带容量、数据写入磁盘方式、由哪些物理磁盘组成,每个物理磁盘的通道号、目标序列号、生产厂家、型号、容量、阵列控制器的型号、固件(Firmware)版本,处于后备待机状态(Hot Spare)还是在线状态(On Line)等。;(2)定期检查数据一致性。数据冗余是磁盘阵列的主要技术之一,一致性检查一般以每周1~2次为宜;(3)建立热备用磁盘。热备用磁盘也是RAID技术的一项安全技术,当磁盘阵列中一个正在使用的物理磁盘发生故障后,一个待机的磁盘会立刻上线,代替此故障盘,阵列控制器根据逻辑驱动器上的冗余数据,通过校验算法把原来存储在故障盘上的数据重建到热备用磁盘上。;(4)定时备份重要数据。配备了磁盘阵列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对于重要数据一定要备份。
三、结语
与传统的自动播出系统相比,硬盘播出系统具有录像机不参与实时播出、同一个节目可重复在不同频道同时或非同时播出、可对播出节目作非线形编辑、无需格式转换、任意插播等优点,因此大大提高了电视节目播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由于数字化硬盘播出系统构建经济、安全、可靠且易于维护,便于升级扩容,满足了县级电视台日常播出的实际需求,有较高的性价比。从而为县级电视台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董安州.浅谈电视台数字硬盘自动播出系统.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第三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5-0040-02
一、教材建设的背景及目标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类各专业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随着市场经济对高等学校人才素质的要求,它也成为部分非电类专业的必修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有两个任务:一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二是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应用电子技术打下基础。
中北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该课程中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申请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同时,数字电子技术申请为山西省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按照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多年来,教学内容不断更新,采用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基础、加强集成、联系实际、体现先进、便于教学。与传统教学内容相比,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有很大的更新,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迫切希望对教材进行改革和建设。教材建设目标: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借鉴国内外高校编写教材的精华,结合实际,吸收更新的科技与教学成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果,以及本校教学改革的经验,借助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造一套系列化、立体化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一套系列化的教材、一个立体化的自主学习空间,使以往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或者学习方式向多方式、多途径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1]
二、教材体系与结构
本教材的特点是系列化、立体化。教材结构如表1所示,它是教学实践改革的产物,也是教学实践改革的载体。
表1 教材结构
纸质教材 电子教案或者课件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与课件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教案与课件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 电子教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 电子教案
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 教学课件、实践课件与EDA软件
1.系列化
如表1所示,本教材共有5本纸质教材,自成体系。基本上包含了本课程的所有教学环节、实践环节和教学内容,与模块化、层次化的教学体系相配套,其中:
(1)本教材的第一层次分为两个主模块编写:《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编写时,在保证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改进:1)教材内容以集成电路为主,适当保留作为电子电路基础的分立元件电路内容。模拟电子技术的重点放在讨论各种基本放大电路及分析方法、放大电路中的反馈、模拟集成电路及其应用;数字电子技术的重点放在讨论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及设计方法、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分析应用、ADC和DAC的分析及应用、VHDL语言及其应用;2)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引入了工程方面的内容,如信号检测中的仪表放大器、精密整流电路、以及采样保持电路等;3)增加了MEMS等新器件和微电子等新技术的教学内容,适当引入新概念、新技术,新器件,做到了经典与现代融合,与实验融合,与工程应用融合,与EDA仿真融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4)为解决学生学习电子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技术基础入门难的问题,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先介绍章节内容、要讨论的主要问题以及要达到的目的,然后进行正文叙述、对本章内容进行小结、最后对应章节内容列出自测题和习题。在内容编写上,做到知识点与例题有机结合,自测题、习题便于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本章所学知识。内容安排上,达到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前后呼应的目的。
这些方面的改进,既体现了基础,又反映了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是对应两本主教材配套的辅导书,为更适合学生参考学习,做到了以下两点:1)对《模拟电子基础》和《数字电子基础》两本主教材中的全部自测题、习题给出了详尽的全解。对学生来说,一册在手,即可全面了解本课程知识结构,课程内容重点、难点和考点,通过详细的习题分析和解答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直接起到检查学习效果的作用;2)在选材上,力求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典型例题和考研试题解析”部分围绕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来选材而非面面俱到,既与主教材有机结合,又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更加深入透彻的剖析。“自测题及解答、习题及解答”部分提供了大量丰富的题型及精解。“本科生和研究生试题及答案”部分给出了详尽的参考答案,并在研究生试题保持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在答案中也采用原题逻辑符号,既满足了本科生复习和备考需求,又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提供了一个复习平台。
(3)《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是实验指导教材、课程设计参考书兼各类电子设计竞赛参考书。1)在实验方面,引入仿真实验内容。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增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电路分析、设计和测试能力。[2]模拟电子技术虚拟实验用Multisim软件实现,数字电子技术虚拟实验用QuarterⅡ软件实现。硬件实验保持传统实验的精华,分成验证性、提高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四个层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硬件电路中问题的能力;软件实验采用软件测试仿真,提高学生编程、软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行研究开发性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2)课程设计的 内容涵盖了模拟电子系统设计、数字电子系统设计和综合电子系统设计,做到了常规电路设计与EDA技术相结合的设计方法。设计题目新颖,具有实用性。题目给出了设计思路、原理框图,有必做和选做内容。实现了课程设计与设计性实验有机结合,既满足了课程设计的需要,又为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奠定了基础。历年来,我校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本教材功不可没。
2.立体化
对现代教学来说,过去那种“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早已不适用。我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在教学中有多样性的特色,体现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每本教材都制作了与之相配套的电子课件、网络电子教案、多媒体资源库等,并引入了现代化的网络教学。
多媒体教材除具有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网络教学便捷的特点外,更因为其趣味性浓、个性色彩强、互动效果好而吸引学生。因此,笔者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建设网络课堂,在已经完成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的网络电子教案的基础上,根据教学改革经验和实践教学经验,不断完善和更新,建立了多媒体资源库,内容涵盖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全程教学录像、案例库、学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科知识检索、例题分析、试题库、在线自测、考试系统、学习软件、虚拟仿真、学生作品、专家讲座等。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解决内容多、难度大、学时少的矛盾,笔者制作了一套网上学习辅导系统——电子技术学习系统。在该系统内,创建师生互动平台,便于师生交流。
通过网络教学,创建师生互动平台,教师随时可以答疑解惑,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热情,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网络教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缓解了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通过网络教学,便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有利于中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通过网络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管理效能。
三、电子课件的组织形式
由于与纸质教材配套的课件是教学型课件,要求课件文字简练、条理清晰、提纲挈领、能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2]所以,为了设计出高质量的电子技术基础多媒体课件,笔者做了如下努力:
第一,充分了解本课件在教学中适用的内容。设计者要熟悉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掌握知识结构,掌握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及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规律。只有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了充分理解,才能设计出恰当的多媒体课件。[3]为此,由教研室一位教师制作,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教学风格进行多次修改,才得以在教学中展示应用。
第二,文字简捷,采用文本分时显示。如果在屏幕上出现大段的文字反而会降低讲课效果,为此,制作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上只出现标题、概念、定理、公式、知识点的结论等内容,采用文本分时显示方式逐次显示,用鼠标单击对应参数或键盘控制响应的解释部分。[4]
第三,图形分解演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以分析设计电路图为主,因而电路图多、波形图多。在课件制作中,对于基本电路和重要电路,笔者都对电路进行了拆分。对于最基本的简单电路,一个一个元件加入,介绍各个元件的作用;对于新的重要电路,总是从已经熟知的简单电路入手,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删除或者添加一个个元件,改动一条条线,直到得到目标电路。
第四,在电子课件中添加仿真软件。“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中分别选用Multisim和QuarterⅡ仿真软件,对课程中的实例进行动态演示。只要参数设置适当,就可以得到几乎与硬件电路实验相同的结果,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5]为此,事先在软件上编制调试好电路分析程序存入课件中。在需要演示时,点击“仿真演示”键,即可链接进已调试好的相应软件中,进而进行仿真演示。
例如在讲RC桥式振荡电路时,点击“演示”键,就进入了用软件编制好的对应电路,点击“运行”键,即可看到起振、稳幅的过程和波形。这种动态的模拟电路变化过程和仿真效果,使学生对电路的正常工作条件及变化过程有很清晰的理解,是任何动画都不能比拟的。
四、教材的应用效果
该教材的纸质教材和电子课件已使用多年。电子课件在使用过程中,还在不断地制作、改进。由于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种种优势,教师对课件制作积极性都很高。大家常常一边讨论、提意见和建议,一边修改,使课件内容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精美。课程组所有教师均采用多媒体上课,电子课件利用率100%。
纸质教材使用多年,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一直好评:第一,该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紧紧围绕课程体系,各层次、各模块都有配套教材与之对应,使用方便。第二,电子课件在制作过程中,讲授内容、顺序、思路等都与纸质教材保持一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只需要在老师讲授的重点、难点内容上做标记即可,而不会在课堂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上因为记笔记影响专心听讲。第三,由于课件由一位教师为主制作,其他教师根据个人授课习惯和经验进行修改、创作,之后才应用于教学,所以教研室教师人手一个课件,却又各有不同、各具特色。课件为教师提供一个广阔的创作空间,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却没有限制老师,更没有抹杀老师的讲课特色,这正是笔者追求的课件存在的意义。第四,教材中,加强学生创新性实践环节教学与实践,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器件与技术反应到教材和教学当中,开阔了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对电子设计的兴趣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素质。
这5本纸质教材均已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其中,2005年出版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第三版),该书已被全国50多个高校使用,年出版量上万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被评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字电子技术》被评为“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两本教材均已多次印刷,均有1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使用,一致认为该教材是联系实际、体现先进、指导创新、便于教学的优秀教材。
五、结束语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对课程教学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电子技术基础立体化教材的建设,虽然已取得较好的成绩,但还有许多不足和不完善之处正在不断改进,期待达到更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范爱平,周常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系列立体化教材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5):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