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儒家思想的中心思想

儒家思想的中心思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儒家思想的中心思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儒家思想的中心思想

儒家思想的中心思想范文第1篇

关键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21-01

一、当代中学的心理健康现状

首先,当前由于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在加上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最终会导致产生厌学情绪以及考试焦虑症,这些负面情绪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以至于更加无心向学的心理问题。其次,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处于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各方面发展都不成熟,做事情容易冲动,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也容易情感用事,因此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心理健康。再加上,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对于自己的成长有着好奇而敏感的心理,一方面他们想要找人倾诉秘密,可另一方面他们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沉默不语,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上的必要性

1、思想品德课上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标的要求

中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素质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品德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能拥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

2、心理健康教育迎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而抑郁”的生活。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也葬送了自己的前程。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其他素质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应居于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

三、思想品德教师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及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生活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竞争,使一些教师自身产生了过度的紧张和焦虑感。教师不良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求任课教师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健全的个性;性格开朗、乐观、有朝气、有毅力、有恒心,敢于面对挑战,面对困难和挫折,做生活的强者,要有涵养,情绪稳定,不浮躁,不任性,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自觉防止和克服不良嗜好。做学生的“人师”,使学生佩服,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2、不断学习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的能力。

首先,积极设计开放的教学目标。开放的教学目标,按新课程理念可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善于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要用好教科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为师生的教与学服务。同时要指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引导他们关注生活,让他们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除此以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光盘,教育软件,多媒体设备,自然和人文景观灯教学资源,使学生全方位地掌握课堂上要求学习的内容。最后,是对教法的准确定位。在教法的选择上,一定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扣住教材的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知识,生理,生活等实际,不拘一格,突出一个“实”字,抓住一个“情”字,凸显一个“活”字,力求一个“效”字。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放弃居高临下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巧妙设疑,运用多种教学媒介,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最佳的反思情境,让学生在自主的空间中,带着问题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能力进行深刻的质疑反思。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

儒家思想的中心思想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融入教学;社会实践

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不仅是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的重大举措,而且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任务。

一、挖掘教材内容,进行核心价值引领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引导学生发展,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和特点,找准找好结合点,及时将十精神全面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相关章节中,有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形成符合课程特点、能够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质的新讲义、新课件,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引领。如,在教学九年级第五课“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一课时,结合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让学生展开课堂活动:(1)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2)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需要弘扬抗战精神吗?(3)唱响英雄战歌,争做时代先锋。你打算采取哪些实际行动。通过课堂讨论,引领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关注社会生活,寻找发现核心价值

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发挥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将社会生活中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事例与我们的教材知识相结合,让思品课堂回归生活,在探究社会生活事例的过程中感悟体验,从而“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逐步树立道德理想和公民意识,增强参与公共生活的热情,锻炼公共生活的基本能力,从而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如,在讲授九年级第二课“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时,播放感动中国人物磨刀老人吴锦泉的事迹,播放完事迹后,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吴锦泉老人身上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一方面?他的事迹为什么会感动中国?通过课堂讨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本节课学习的责任巧妙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典型事例的寻找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注重社会实践,体验践行核心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行为就会成为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养成是一个长期的习得过程,只有经过生活磨砺、情感的投入、心灵的共鸣,才能积善成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入脑、入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青少年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例如,在假期我们布置“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任选一话题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写出感悟。一位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后写道:“这次的社会实践我体验了一个艰苦的职业――为植物美容的美容师。我在刚开始干这些活的时候心里还想着:这有什么难的,一点也不累。可过了一会我的衣服就湿透了,手也酸的受不了,一碰就疼,不下去了。我看着每天都这样干活的工人,他们一个个都汗流浃背,可是他们一直在坚持为城市的美丽做贡献。”

儒家思想的中心思想范文第3篇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儒家思想作为一种政治伦理道德的教化学说,长期占据着支配的地位。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代文明,儒学对中国五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是“仁”,“仁爱”,即“爱人”。儒家思想以“人”为本,主张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同类性,强调人的作用,重视人的生命价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体现了“仁者爱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即尊重人,理解人,重视人,同情人,关怀人。

“忠恕”是儒家思想的中心思想,“忠”和“恕”是“仁”的具体表现。“忠”的本义为诚心竭力,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忠厚诚恳,以及对事业的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恕”包含有宽恕、容人的意思,体现了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思想,构造了一种忠诚、宽恕、兼容、博爱的精神体系。“诚信”,指待人处事诚实不欺,言行一致,儒家主张“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取义”,“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和“君子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公》)是儒家提倡的道义原则,强调了道义在人的行为中处于第一的伦理位置,为本末之本,体用之体。

二、儒家思想与医德教育的内在联系

道德品质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和道德实践中不断追求而逐渐形成的,并通过自身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意图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

医德,是指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身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的综合体。医德教育,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医德要求,对医务人员施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影响,培养和塑造其医德情感,训练其医德行为,强化其医德责任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医务人员的道德修养和心理品质的期望越来越高。同时良好的医德修养和合格的心理品质也是医者本身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是取得丰富医学知识和精湛医学技术的关键。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就一直指导着医学界的道德行为。孔子认为“人而无恒,不可作巫医”(《论语.子路》),孟子强调“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孟子.梁惠王上》)。儒倡仁义,医知博济,医与儒有相对之益,医当以仁爱之心,行精诚之术,此乃医通儒之精髓,亦儒与医相综合之必然。

三、儒家思想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借鉴意义

1.以儒学核心思想为根本,发扬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加强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儒家的道德思想就是“仁”,即“以人为本”、“仁者爱人”,它在医学上的表现就是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在医德教育中的表现就是发扬医学人道主义精神。我国的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准则是“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强调不仅要关心人,尊重人,更重要的是尊重人的生命价值,提供人性化服务,做到“以人为本”的终极人文关怀,这与儒家强调的“人命至重,贵于千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一致的。仁者爱人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儒家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将仁爱精神推广到宇宙万物,推己及人,尽己为人,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正是医务工作者天职的体现。

2.以儒家基本思想为拓展,发扬爱岗爱业精神,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儒家以“仁”为其核心思想,并在“忠”、“义”、“信”、“礼”等方面找到了支撑点,完善了其基本思想,丰富了哲学内涵,构建了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忠”,在人与人交往中表现为对人忠诚老实,在工作中表现为对工作敬业;“义”,是与“利”相对的道德范畴,是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核心内容;“信”,强调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礼”,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表达方式,是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儒家思想把人生的社会责任感看作道义和志向,把“道”看作是最宝贵的,超过了人的生命价值。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儒家的这些基本思想均能做为医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行为准则:强调医务工作者为人处事要忠厚,对待自己事业要忠诚,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增强自己对事业和职业的认同感,以解除患者病痛,维护人类健康为己任,追求精湛的医疗技术,增强职业规范意识;强调在义与利面前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铭记“救死扶伤”的天职;强调医务工作者与患者要建立一种平等、信任、互助的和谐人际关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认真履行服务承诺,勇于承担责任,改善紧张不谐和的医患关系;强调医务工作者举止端庄,语言和蔼,以礼待人,热情大方,使患者产生亲切感、依赖感、安全感,创造一个和谐、和蔼、和睦的人文环境。

儒家思想的中心思想范文第4篇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可以使学生迅速理解历史阅读材料并能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历史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基础和提升两个阶段提出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快速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快速阅读能力;渐进培养;基础阶段;提升阶段

从阅读方式来看,一般可以把阅读分为慢读和快读两种主要方式。慢读的阅读单位只是少数几个单字,而快读是以行或组多个单字为单位进行的整体阅读,是能够迅速获取有效信息的阅读方法。只有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广泛吸取各方面的有用知识,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快速阅读的能力包含快速理解和快速记忆的能力,理解、记忆、速度三个方面构成阅读能力的整体。历史快速阅读能力就是在历史阅读中能够迅速理解历史阅读材料并能从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的阅读能力,是历史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

然而学生的历史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快速阅读能力。

一、基础阶段历史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历史阅读注意力的培养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历史阅读注意力是指在历史阅读中,学生将全部的精力都指向和集中于历史阅读内容的心理活动。历史阅读注意力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阅读的心理过程,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寻求主要目标文字及与其有关的内容,并且舍弃与主要目标无关的文字,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记忆和思考,从而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1.明确历史阅读目标

在历史阅读中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避免历史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集中历史阅读注意力。因此,在历史阅读中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讲明阅读目标,引导学生重点阅读历史事件的某一方面,或是背景,或是内容,或是影响,而不是面面俱到毫无目的地阅读。

如在“古希腊民主政治”教学时,第一步,引导学生明确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的目标: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地理环境等四个方面阅读并归纳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背景。第二步,提出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和第三子目的阅读目标:阅读并总结出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和发展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阅读时集中注意力。

2.进行阅读限时训练

研究表明,缺乏时间的紧迫感是导致快速阅读能力较低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通过限时阅读训练来增强学生阅读行为的紧迫感和效率感。在训练开始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一段长短适宜、难易适中的v史阅读材料,在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明确历史阅读目标情况下,使学生在指定时间内阅读和完成阅读目标。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互计算阅读速度(字数/阅读时间)和理解率(正确回答问题的分数/问题总分数×100%),为提高快速阅读提供对比参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阅读中就会自觉地加快速度,集中阅读注意力,提高阅读效率。

对于阅读时间的规定,一定要注意科学性:时间不能过长,否则达不到快速阅读训练的目的;时间也不能过短,导致学生历史阅读不能完成或不能够准确理解阅读材料中的重要问题。一般来说,高一学生以每分钟阅读600字以上、理解率在70%以上为基础标准,但注意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培养学生掌握历史程序阅读的方法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在接受和处理信息时能够遵守严格的程序。历史程序阅读正是根据这一特点提出来的。历史程序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设置一些固定的程序,学生按照这些固定的程序就可以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阅读,从而提高快速阅读能力。

如在阅读历史教材时,第一步,要关注单元标题、每一课的标题和各子目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第二步,关注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发展脉络及特点和产生的影响。

在阅读历史材料时,要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阅读。第一步,关注材料的表层信息,如标题、作者、出处、时间、所涉及的重要史实等。第二步,在第一步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如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发展的线索及特点和产生的影响。

二、提升阶段历史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提高历史阅读注意力

1.阅读目标的深入明确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目标由单一逐渐转向复杂全面,由阅读了解简单的史实到对历史史实的深入阅读理解和对历史事件进行阅读评价。

如在“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时,第一步,在学生阅读教材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思想家的主张有哪些?儒家思想活跃的表现是什么?体现出怎样的特点?如何评价?这样学生明确了阅读思想史的目标。第二步,教师逐渐取消历史阅读目标提示,由学生自己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明确阅读目标进行阅读,这样学生自然也就会集中注意力阅读,并进一步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快速阅读能力。

2.历史阅读计时训练的加强

在学生进一步明确历史阅读目标的情况下,学生自己要在指定时间内完成阅读目标并计算阅读速度(字数/阅读时间)和理解率(正确回答问题的分数/问题总分数×100%),为提升快速阅读提供对比参数。高二年级学生以每分钟阅读800字以上、理解率在80%以上为基础标准,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应适当调整。

(二)加强视线幅度阅读能力的培养

“视线幅度”是指眼睛在每次停顿时所能够摄取阅读材料的最大范围。增大视线幅度就是在历史阅读时不是一个字一个词地点式阅读,而是把与词义有关的词句连成一个较大的单位,一组一行地线式阅读,甚至由线式阅读逐渐过渡到二行、三行以至十行、半页、整页的面式阅读。如,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种读法: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第二种读法: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第一种读法是以单个词语为单位进行的点式阅读,阅读的视线幅度相对非常小;而第二种读法是以几个词语为单位进行的线式阅读,阅读的视线幅度相对增大了,这样减少了注视的次数,加快了视觉接受信息的速度,并使视觉接受信息的节奏和大脑接受信息的活动节奏趋于协调,从而提高了整体理解阅读材料的速度,记忆效果亦增强。

(三)历史推断阅读能力的培养

所谓推断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寻找关键词、分析关键词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通过这种联系进而分析阅读材料中心思想的阅读方法。历史推断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找出历史材料中的关键词。

第二步,分析关键词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分析关键词之间的有机联系推断出核心句子的句意。

第三步,确定中心思想。通过分析核心句子的句意,确定所读材料的中心思想。

学生能够依据以上三个步骤进行推断阅读之后,再将三步有机融为一体,也就是在历史阅读中既能找出关键词,又能同时进行思索,以求达到理解阅读材料的目的。历史推断阅读能使学生迅速运用历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推断,而有效忽略材料中无关紧要的文字,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能迅速理解材料的中心思想。

如,阅读下列材料,先找出文章的关键词,然后分析关键词之间的有机联系,最后根据这种联系确定中心思想。

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成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第一步,学生在阅读材料后找出关键词:四大发明;造纸术、欧洲文化;火药、衰落;指南针、地理大发现;印刷术、进步。第二步,通过分析关键词之间的有机联系,推断出核心句子的句意: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使旧阶层衰落;指南针促进地理大发现;印刷术促进社会进步。第三步,根据关键词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核心句子的句意,确定材料的中心思想: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综上所述,学生历史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总结这一过程,我们感到仍存在一些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快速阅读历史及相关课外书籍的能力,如何更好地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提高全体学生的历史快速阅读能力等。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闫国利.阅读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儒家思想的中心思想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 培养策略

一.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人文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所追寻的。而且因为所有人的三观都具有一定的差别,因此这也就意味着每个人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也同样存在差异性。而从宏观上进行分析的话,则会发现这种差异性主要反映在中西方的文化差别上。所以,对于我国所有的高中语文教师来说,要肩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同时还要有意识的将人文教育巧妙的结合进高中语文教学中,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样学生就会在成长过程中具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二.含义

1.西方教育比较注重学衡个性的施展。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人文教育,而且还制订了相关的教学方案。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是地球上唯一具有思考能力的动物,不但是具有独立性的,而且还能够作为世间万物的一种尺度。尽管这话不太容易让人理解,不过中心思想用三个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将人当作主体,然后经过学习,最终成为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人。因此,西方国家都是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工作。同时学生在学习期间也主要以实践为主,通过实践,让学生充分的施展出自己的个性。其实早在马克思的那个年代,就已经开始提倡自由化的教育思想,而这一思想,在后来的实践教学期间,很好的实现了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所以,在西方国家,开展人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

2.我国传统人文教育应该注重儒家思想。在我国语文教学理念中,儒家思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古代,“人文”一次出自《周易》,通过对书中有关人文内容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当前高中语文教育所追求的人文精神。我国虽然在不同的文化发展时期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不过始终不变的就是对人文精神的追求,这就充分的说明人文教育一直都是我国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而且坚持提倡人文关怀,从而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社会的发展。

三.策略

1.正确引导学生对语文课中的人文精神进行有效的学习。无论哪个历史时期,在教学的过程中都非常注重言传身教。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期间,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树立人文精神的意识,并要让他们知道人文精神对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会带来多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期间,教师最好放弃“满堂灌”似的教学形式,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创建出一套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引用“旁征博引”的方法,采取多重角度,来对语文文章进行深度的解析,这样就能够充分的挖掘出文章中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同时努力开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尽快的吸收这些人文精神,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引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网络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事物,如果能够将网络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来,那么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提高会带来非常大的帮助作用,而且也能够给教学方式带来更多的灵活性以及直观性。同时,开办人文读书展也是一个不错的教学形式,利用读书活动,让学生看一些和人文精神有关的书籍,然后再对书中的经典名句进行摘录,并找机会多和同学交流,各自分享一下读书的感受。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举行辩论赛,主题以人文思想为主,这样学生就会在辩论期间,充分的体会到人文精神的魅力,从而加强他们的人文理念。教师还可以采取扩大阅读资源、创建读书角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比如在讲解课文《沁园春.雪》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播放朗读内容,这样学生就会在优美的朗读声中迅速的进入到学习状态,而且也能从中体会到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如此一来,就能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个具体的掌握;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雪景,从而让他们可以逼真的体验到雪景所带来的唯美感受。紧接着,教师再向学生讲述创作这首诗的年代背景,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为什么在欣赏到优美的河山之后,会具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感受。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迅速的的吸收人文信息,而且通过网络技术的全面性,能够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进一步的加强,从而吸取文章中更多的人文精神。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不只是要负责教会学生语文知识,而且还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学任务。而对于我国所有的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想要肩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就一定要有意识的将人文教育巧妙的结合进高中语文教学中,还要同时利用各种新颖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课的兴趣。高中语文有关人文精神的培养能力才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李倩.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策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