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儒家的思想观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儒家思想;酒店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0780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中国的酒店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延续了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和宝贵的一部分,在当前形势下,对于我国酒店管理仍具有一定价值。酒店管理者应积极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理念的契合点,采取吸收、借鉴、扬弃的策略,从儒家思想中吸收对现代酒店管理有益的成分,提升酒店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酒店服务质量,推动中国酒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 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酒店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如参天古木一般根部深植于中华大地,其中所包含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政思想、“民为邦本”的人本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企业信念以及“和义取利”的价值观等管理理念,对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我国酒店企业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历史,目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管理方式和服务质量相较于以往也有了长足进步。但从现实情况上看,中国现代酒店管理仍有诸多亟待改进和调整之处。究其原因,这与中国酒店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多是简单照搬照抄自国外有一定关系。中国有自己所特有的文化传统与管理习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简单的移植自然无法结出甜美的果实。同时,中国在漫长悠久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厚重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儒家思想,它虽然十分古老,但未必过时,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智慧。酒店经营者应当认真挖掘、积极继承和努力发扬儒家思想中精华部分,使之为现代酒店管理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 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酒店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儒家思想在中国延续、发展、完善了几千年,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凝聚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思维定式和生活习惯的文化基石。要将儒家思想中民主、人本、进取、诚信等理念提取出来,这对于现代酒店经营管理,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2.1 服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所提倡的处世之道,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佳方略。只有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现代酒店才能生存和发展。酒店经营管理者必须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提高对员工的服务水平。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管理者可以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优质服务的评价标准,引导员工更加深刻地理解何谓“宾至如归”、“顾客至上”,推己及人,使酒店服务质量真正地得到提升。
2.2 人本:“民为邦本”的思想
员工是酒店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的经营理念、经营策略都要由员工具体实施。因此,酒店企业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信念,尊重员工的个性与发展、人格与尊严,真正做到“民为贵”,使企业成为员工真正的“家”。唯有如此,企业内部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上下一心、精诚团结、同舟共济,酒店企业才能有所发展。
2.3 进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目前,我国酒店企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生存与发展成为酒店企业经营者每天都要思考的课题。“狭路相逢勇者胜”,企业经营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酒店企业陷入挫折与困境,经营者应当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把挑战当做机遇,不断改善管理方式、调整经营策略,自立、自爱、自强,奋勇争先、不断进取,才能避免企业走向衰败,不断向前发展。
2.4 诚信:“诚信为本”的企业信念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任何人都要讲信用,无信不立;企业经营之道也是如此,要维护、提高企业信誉这项无形资产。在酒店内部管理中,管理者要守信,“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做到言行一致,这样才能得到员工的信服和尊重,否则任何管理措施都很难实施;在企业经营方略中,酒店必须要坚持做到“诚信为本”,树立酒店品牌,维护酒店信誉,以争取众多客户的认可与肯定,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常青。
2.5 义利:“和义取利”的价值观
企业是经济组织,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建立并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孔子虽然强调做人的最高准则“义”,但并不要求人完全摒弃对“利”的追求,只是要坚持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见利思义”,“和义取利”的价值观,绝对切忌“见利忘义”,枉顾道德的约束与规范。儒家思想为酒店企业提供了追求利益提供了思想指导,酒店经营管理中,在对“义”的认可与维护基础上,要积极提高成本投入的使用率,努力扩大利润产出,为酒店经营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3 结语
儒家思想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根基,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其中高度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聪明才智,对于酒店的人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建立,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和发扬儒家文化中的有利因素,以儒家文化引领酒店企业和员工,促使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企业文化,推动我国酒店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关键词:韩愈 治学 思想 语文教学的启示
一、韩愈治学思想中关于教师相关问题的观点分析
在韩愈看来,教师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韩愈治学思想中关于教师的教学任务、合格教师的标准等予以了精辟论述,韩愈治学思想中关于教师相关问题的论述对于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选拔政治合格、业务精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以精干的教师队伍推动教育事业意义重大。下面就韩愈治学思想中关于教师相关问题的观点进行的论述:
一是韩愈治学思想中关于教师标准问题观点的论述。在韩愈看来,成为教师不应当只看其出身如何、年龄长幼,只要掌握了“道”,理解了“道”的本质,这个人就能成为教师。如果一个人不能理解“道”,没有“道”的基本素养,那么他就没有资格成为一名教师。在韩愈看来,学生跟教师学习,主要是“从师之道”,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道”都不具备,那么他如何才能教好学生呢?一个不具备“道”的人是没有资格成为教师的。教师在掌握了“道”之后,还必须要忠于它,并将“道”的思想文化予以弘扬,使之发扬光大,并积极同违背“道”、不忠于“道”的行为作斗争,即倡导的“传道卫道”。在教师掌握了“道”之后,还不能算得上一名优秀、合格的教师,这仅仅是具备了教师的基本条件,还必须要业务精良,能够将自身知道的“道”的相关知识传授出去,让更多的人接受。一个人要想成为教师不在乎其身份、出身,即“生乎吾前,其问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幼,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是韩愈治学思想中关于教师任务的观点论述。关于教师的任务,韩愈有一句名言,至今被广泛传诵,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下面就分别从传道、授业、解惑三个角度分别论述教师的任务。在韩愈看来,成为教师的前提和标准,出身和年龄并不重要,关键要有“道”,也就是儒家所倡导的思想,具体来讲,教师传道,也就是将儒家的思想文化予以发扬光大,宣扬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以及平天下之道。教师的传道,就是将儒家思想精华让更多的人熟知、让更多的人接受,并以此巩固儒学的社会思想统治地位;教师的任务――授业,主要向学生们传授文学典籍、儒家倡导的思想观点以及经典著作,培养学生基本的文学素养、写作能力。解惑,也就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一般来讲,韩愈在这里讲到的解惑,重点是在学生学习“道”和实践“道”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在韩愈看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无外乎这三种,教师的这三种任务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三方面的任务也存在紧密相关的联系,其中传道是居于首位的,这也是教师必须要完成的首要教学目标;在完成传道的基础上,再进行授业,但是授业与传道相比,依然处于次要位置;解惑是处于服务的位置,是更好地帮助教师传道、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业”中的困难。
二、韩愈治学思想中关于教化相关问题的观点分析
第一,韩愈治学思想中关于“先王之教”内容的阐述。韩愈作为儒家思想极力的倡导者和捍卫者,在治学思想中无不体现着儒学思想观点。在韩愈关于“先王之教”内容的解释中,认为“先王之教”就是要对儒家思想进行宣导,对儒家思想道德中的礼仪、乐刑等相关制度予以宣导,以更好地巩固儒学的社会统治地位,通过推行儒教来更好地维护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君臣、父父、子子这种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地位,总之就要通过宣导“仁义道德”的儒家思想去维护已经形成的固有利益集团利益。在韩愈看来,这种“先王之教”的思想观念应当渗透到社会中的各个角落,奉行“道”,无论对于国家、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个人都是积极的。总之,韩愈治学思想中体现的“先王之教”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夫所谓先王之教者, 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 无待于外之谓德。
第二,韩愈治学思想中关于教化的实质思想。韩愈教化思想的实质依然是从他所倡导的“道”出发的,并在关于教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是紧紧围绕着“道”进行的;在韩愈看来,道与教化是不可分割的,这一点可以从韩愈有时倡导“先王之教”,有时又从倡导“先王之道”可以看出来。尽管韩愈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相关问题上呈现出一定的唯心主义思想,然而韩愈所倡导的教化思想依然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这主要体现在韩愈所倡导的教化观念没有同教育等同起来,但是韩愈教化思想中无不体现着教育的因素。韩愈教化思想中关于教育的职能,被认为是一种服务于政治、服务于既得利益集团现有利益的一种手段和工具,不管在政治上,还是在社会统治上,都要为“道”服务,并且自始至终都要贯彻“仁义道德”的宗旨。
三、韩愈治学思想中关于教学与学习之间关系的观点分析
第一,韩愈指出教师不仅要掌握广博的知识,还需要做到精专。韩愈认为,教师所掌握知识的广博与精专二者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并对其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教师的知识广博是做到精专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面,那么精专就无从谈起;精专是广博的必然要求,如果教师没有自己的学业专攻,那么掌握再多的知识也充其量是一锅大杂烩。对于二者关系上,韩愈既强调教师要扩大知识面,要“博学”,不断地追求、不断地进取,不能放过甚至是细微的知识点;同时,韩愈强调教师在做到广博的同时,要力求精专,有教师自己专长的领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握实质和要害,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韩愈认为还需要教师建立知识的体系,注意教学过程中系统性与关键性之间的辩证关系;韩愈看来,如果没有系统性,那么知识的掌握必将会支离破碎,且不中要害;教师教学过程中处理好系统性和关键性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第二,韩愈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勤奋、努力。韩愈治学思想中关于学生勤勉学习方面有一句至理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的这句话正切中了学生如何学好习、扎实掌握好知识基础的要害,那就是需要勤勉、努力。韩愈在治学思想中提到的勤,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做到手勤、脑勤,还要做到口勤。学生只有勤奋地学、勤奋地思考、勤奋地诵读才能更好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才能在今后成就大事。
四、韩愈治学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和意义
尽管韩愈治学思想产生于他所生存的特定历史时期,并受当时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尽管治学思想从根本上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政治统治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但是韩愈治学思想中依然有很多的精华,并对当今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启示和借鉴意义。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愈加重大;教育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因此对于承担教育主要职责的教师来讲,其自身素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今天的教师队伍,也是需要继承韩愈治学思想中关于广博与精专之间的辩证关系思想,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既要传授给学生广博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有自己专长的一面,能够提炼出所授知识的精华。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所承担的历史责任也愈加重大。
五、韩愈治学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韩愈治学思想对于当下语文教学依然产生着积极的启示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是语文教师自身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方面。今天的语文教师要想承担语文教育所肩负的重大社会责任,就需对其自身素质必须要予以严格要求;语文教师要在做好业务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祖国建设发展。语文教师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自己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前提,也就是韩愈所生存年代所倡导的“道”,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满足成为人师的最基本的要求。当自己具备了较高的师德之后,必须还要掌握过硬的业务素质,对自己所传授的“业”要真正地精通,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在业务方面,语文教师要加强研究学习,掌握自己所精通专业的走向,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因此,教师在掌握精通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博览群书,并将广博与精专之间的关系融会贯通到教学实践中去。
二是韩愈的治学思想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启示意义。语文课程自身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更多的是需要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中进行。而语文教学应当秉承韩愈所提倡的师生之间应当建立一种积极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摆正师生的地位,并倡导实施师生互动教学,在互动教学中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相互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阮彩霞.浅析韩愈《师说》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6).
[2]高淳.韩愈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3]胡晓娟,于东红.韩愈的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4]陈训先.略论韩愈的教育思想[J].广州研究,1985(05).
一、历史课的知识比较
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差异、差别特征的最佳方式,也是学生在课堂上最佳的心理活动。通过比较可以突出重点,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探求概论、原理、思想观点的异同关系,并揭示其所蕴含内容的深刻意义,可以加深学生对相似知识本质的理解,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从而取得事半功倍、启迪深思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可以把同一时期同一地区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进行整合与比较。比如古代中国唐朝的政治文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物质文明:农业、商业城市;精神文明:思想、文化、艺术。比如英国:政治文明是君主立宪制(《权利方案》);物质文明是工业革命,精神文明是文艺复兴时期创造的思想文化艺术。
二、历史课的知识归纳
归纳与演绎是人们认识事物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两种方法。高中历史课知识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归纳法的不可缺少,从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卷的主观题中也可以得到印证。在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效率,可以引导学生对给定的材料进行筛选、提炼和组合,从中抽象出教材的思路和观点,也可以在给予特定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如: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上层建筑是指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各种观点的观念体系。高中历史教材中归纳此类情况的有: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王充、范缜的无神论思想,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唯物主义思想等。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抓住了这个主题,就能理解上述种种现象为什么会产生。
三、历史课的知识串联
一个成熟的教师,其教学思路必然是十分清楚的,有条不紊的,而教学线索就能很好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思路。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知识串联要以一条主线为准,比如,以某一历史事件为线索,内容为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列出大事年表。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以一定的社会矛盾为线索,分清每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
摘要:朱熹是中国封建时代儒家思想集大成的任务.他及他的学说对徽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格物致知"基本精神、“三纲五常”的基本道德准则、重视教育的治学思想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中国哲学 中国文化 朱熹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即通常所称的徽文化。它是包含着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民间经济和文化之内容的地域性文化。因为它的辉煌性、典型性而日益成为一门国际性显学,并作为中国并列于敦煌学和藏学的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学之一。
什么是徽州文化?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界定。但笔者认同,徽州文化是发生在与存在于历史上徽州的以及由此发生辐射、影响于外的典型的封建文化的说法[1]。徽州文化,从学科和门类分类,包括:徽州田制、徽州民俗、徽州宗族、徽州教育、徽州科举、徽州文献(这里说的文献,是指文化典籍)、徽州文档、新安理学、徽商、徽墨、徽剧、徽菜、歙砚等[2]。在这其中,朱熹及其开创的新安理学对徽州文化的形成、发展起到了别人无与比拟的深远影响。
究其原由,除去朱熹本人的祖籍是徽州的因素外,最主要的是朱熹继承、总结了自孟子后中断的儒家道统思想,继承、发展了韩愈的道统论和二程的学说,并结合自己的思想观点,形成了新安理学,并最终成为徽州文化的哲学核心。其实,同每一种思想或学说的形成都有其深厚的历史基础一样,朱熹新安理学的形成也有其深厚的历史基础,而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正是基于此,才有后来对徽州文化如此巨大的深远影响。
在古代,朱熹是一个继往开来的人物。一方面,他对过去文化进行了一次大总结;另一方面,又开创了文化发展新的局面。虽然在朱熹生前,他的思想和学说受到种种阻逆,没有得到肯定和发扬。但死后的追谥,以及一些著作成为官方法定的教科书,朱子学钦定为官学。从此,他和他的思想统治了中国封建社会几百年。而由于朱熹对徽州的强烈认同,他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及社会行为等诸方面对徽州文化的影响是可见一斑的。
那么,朱熹的哪些思想观点为徽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格物致知的基本精神;第二,“三纲五常”的基本道德准则;第三,关于教育的治学思想。
朱熹继承了儒家学说最为讲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传统,并认为其中的“修身”乃最为根本。他在 给皇帝的奏札中 说“臣闻大学之道,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修身为本,而家之所以齐,国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莫不由是而出焉.正身不可以徒修也,深深其本则在于格物以致其知而已。”(《癸未垂拱奏札一》,《朱文公文集》卷十三)在这里,朱熹强调了“修身”为根本,还表达了只有“格物致知”才能“正心”、“修身”的思想,由此去齐家、治国即而平天下。这样的认识是很深刻的,也是符合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3]。
朱熹还认为,所有为学之人,必须“格物致知”;应该从日用事物之中去认识“理”。他说:“熹之所闻,以天下之物无一物不具夫理,是以圣门之学,大学之序,始于格物致其知,不离乎日用事物之间,别其是非,审其可否,由是精义入神以致其用。“(《答江元适二》,《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他认为这是好东西,应该大讲特讲,要讲清讲透。认为这是他的选择和决心。然而,关于何谓“格物致知”的思想和主张,最集中的表现是他在《大学》第五章“格物致知”补传中所讲的一段话。这段话是:“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致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格物,此谓知之至也。”(《大学章句》)
朱熹关于“格物致知”就是“格物穷理”,就是希望人们在探究事物的时候,要“无一毫不合”。虽然这样的要求只是主观主义的,是唯心主义的幻想,但对在当时条件下生存的封建文人学者的致学作研究还是有促进作用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看徽州文化那样多的学科门类,那样多从古至今以追求“格物致知的文人学者,还有那样多的大量流传在民间的徽州文书资料,便可以知道其影响深远了。
其次,知悉“三纲五常“的思想对徽州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与至关的。朱熹讲“遏人欲、存天理 ”,就是要人们最终实践”三纲五常“这一封建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把”三纲五常“看作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伦理规范。他说:“三纲五常 …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为政 》第一,《论语集注》卷一 )这样,朱熹就从“天理”的高度,把“三纲五常”确立为维护封建宗法等级秩序和制度的根本支柱,并希望其万世不变。
到底什么是“三纲五常”?朱熹说:“三纲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政》第二,《论语集注》卷一)“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行之性也。”(《通书.诚不解》,《周子全书》卷七)在“三纲”中,朱熹认为,“父为子纲”是“三纲五常”的根基 ,是衡量家庭一切善恶是非的道德标准;“君为臣纲”是“三纲”之首,是人人必须行的“忠恕”之道;“夫为妻纲”是“三纲”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要大力宣扬的。朱熹将“三纲五常”“天理”化,使之更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是他“理学”的目的,也是他人性的追求[4]。
朱熹的这种“三纲五常”的基本道德准则,对于徽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存在着一种严格的以世袭家庭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第二,形成并存在着“徽商妇”特殊群体及其文化现象。宋元以后,由于在地缘政治的多因素孕育下,徽州出现了这种带有明显原始氏族社会痕迹的宗法制度,它经过几百年的沉积,已成为徽州文化的内质,成为徽州人立身处世的基本社会环境,以及封建人治的必不可少的“补充”[5]。另一方面,在徽商们一个个走南闯北成功的同时,在他们身后提供强有力支撑的徽商妇们在朱子思想的熏陶下,形成了节俭持家、恪守孝道、操守妇道、慎守贞节的传统。这些传统,使她们甘于寂寞,甘于幕后。
最后,朱熹重视教育的治学思想对徽州教育、徽州科举乃至整个徽州文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两淮盐政全德记》中记载:“歙在山谷间,垦田盖寡,处者以学,行者以商。学之地自府、县学之外,多聚于书院。书院凡十,以紫阳为大。“朱熹亲自为紫阳书院订立院规,并亲身讲学。形成了一整套同他的哲学思想相联系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至此,在徽州这块土地上,大兴书院讲学之风,形成了读书穷理的实践学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他说:“人常读书,庶几可以管摄此心,使之常存。横渠有言,所以维持此心,一时放下,则一时德性有懈,其何可废?”(《朱子语类》卷十一)
总之,朱熹对徽州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是,朱熹所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推崇封建专制,又缺乏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在我们大力建设先进文化的今天,我们要正确看待朱熹及其思想对我们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伯山:《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价值》,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朱万曙主编《论徽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67-68页。
[2]赵华富:《论徽州学的研究对象》,同上,第8页。
关键词:道家思想; 启示; CI设计
道家思想的哲学观点认为社会只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客体,所以生存在其中的人们,应有其独立存在的自由性,且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束缚。基本上道家哲学就是不否定儒家思想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的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这种定位恰到好处的体现出了客户对企业的需求、员工对企业的需求、社会对企业的需求,同时指出了道家思想对现代企业CI设计的要求和启示。
一、 现有企业CI进行现状
CI作为一种系统的名牌商标动作战略,是企业形象对外宣传的根本。企业经营理念和行为规程两大系统,是经过了大量调查、精心研究而制定的,是指导整个企业运行的统一行为准则,同时也是一种企业的发展一种必然的规则。这种准则与规则,是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操作,广泛的向社会公众传达,以便在公众中建立良好的名牌商标形象,从这层意义上看,CI就是一种战略,同样也是一门哲学、一种对于“道”的考量。
1.1现有企业CI的现状和不足
现代企业面对告诉发展的社会,日新月异的生活和意识形态,以及不断的市场竞争形势,其标志形态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就表明许多老牌企业,有必要对现有企业标志形象进行检讨和改进,在保留旧有企业传统形象的基础上,采取更为清新简洁、明晰易记的设计形式,这样能使企业的标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常,企业CI形象的更新以十年为一期,它代表着企业求新求变、勇于创造、追求卓越的精神,避免企业的日益僵化,陈腐过时的形象。
1.2客户对于企业CI的要求调查
企业服务承诺即客户的需要转化为客户的满意是有一个过程来实现的,客户的要求是在与客户的交流和沟通中确定的。客户的需要和与其的愿望是顾客认为将会从产品中得到的东西。企业在识别这些需要和愿望,并利用明确的,达成一致的服务标准,将他们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规划,以确保每个产品满足或超越客户的要求。一个完整的客户服务管理过程应该包括有:1.获取客户信息,识别客户;2.管理客户沟通,了解需要和期望;3.企业要明确掌握客户对于产品的满意度;4.研究顾客需求,确定顾客服务湛蓝,做到服务面向所有客户;5.分析现有不足,实施服务改进;6.留住,造就老客户,加强对老客户我服务质量。现有的一些老牌企业和新兴企业没有掌握到客户的这些需求,造成了对于企业CI支出的一种浪费。
二、 道家思想对于现代企业CI设计的启示
2.1道家思想的启示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这就表明了企业要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不断改进企业产品,同时增强员工素质,创新企业理念,改革现有制度中的不足。另一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后者提出了“谦”、“弱”、“柔”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这就要求企业来寻找企业效益、员工需要、客户需求的平衡点,达到让客户满意,让员工满意,这样才能达到使企业效益让企业满意的最终结果。
2.2企业融入道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道家思想是从维护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在经济理论、社会实践方面创立了“人本”的思想观点,主张通过维护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来达到社会的和谐繁荣,这跟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私有制度有所不一样,道家的观点是以私有来促公有。道家主张不损害个人利益,也不能侵犯个人利益,只要每一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保障,每一个人的个人利益不受到侵犯,甚至包括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的利益不受侵犯,把不受侵犯的个人利益加在一起就是社会的利益得到保障,只有每个人的利益得到了保护,整个企业才能得到真正的繁荣。道家的这种思想对于今天的企业CI设计中人与人的交流,企业与人的交流,人与企业的交流之间的关系都起到了卓越的作用。
2.3企业CI的革新和启示
企业CI设计的难点是如何准确地把形象概念转化为视觉形象和认知形象,而不是简单的象什么或代表什么。即要有新颖独特的创意,表现企业个性特征,还要用人性化的企业理念表达出来。优秀的企业CI的设计,应该考虑注入企业深刻的思想与理念内涵,方能传达出鲜明独特优良企业形象,达成差异化战略之目的。企业的CI设计理念也都朝着一个共同方向发展,即要求简洁、共识,同时讲求造型美观、大方、人性化和具有个性和符合客户的需求。
三、 结语
现代社会发展极为迅速,现代企业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及经济需求,则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古代先贤的思想中不断汲取精华,加以应用。所以说企业CI不断革新和以人为本,符合客户需求,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