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网络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教育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网络教育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

当你边玩3D游戏边熟悉CRM软件的操作,当你用Twitter和老师交流数学题的新解法,当你坐在车里打开手机报学几个新单词,当你躺在床上用电子书看最新上榜的管理教程,也许你没有意识到,自己已悄悄加入移动学习的大军。

“互联网应用的第三次浪潮是E-learning。”思科总裁约翰・钱伯斯曾断言。没错,借助卫星电视、视频会议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兴起的E-learning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学习的面貌。随着厚厚的大部头词典被塞进小小文曲星里以及校园网络的铺设,学生们越来越习惯一个用电子工具学习的时代。而重视效率的企业也开始将E-learning作为培育人力资源、降低成本的手段。2004年,网络培训在全球市场达到23l亿美元――全美有92%的大型企业开始尝试使用网络培训,其中60%的企业已经将网络培训作为企业实施培训的主要辅助工具。

然而现在,钱伯斯预言中的“E-learning”似乎应该改成“M-1earning”。按照爱尔兰教育技术专家Desmond Keegan的说法,远程学习有三个阶段,从D-learning(Distance L earning,特点是教师与学生时空分离),到E 1earning,再到M learning(Mobile Learning,移动学习)。所谓移动学习,主要指借助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相对不确定的学习环境下,利用各种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的学习。在这个学术味道浓厚的帽子下面,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学校教育的挑战者

K12是一家为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学生提供经认可的网络教育服务的提供商,在美国内外提供全日制的网络课程。对于这家美国在线教育服务商,斯坦福国际研究院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K-12接受网络教育的学生要比那些传统课堂上听讲的学生表现更好。

当IM、SNS、视频通信等工具纷纷移植到手机上,网络教育凭借移动学习独特的优势,进一步成为传统学校教育的挑战者。如果学生突然冒出一个新问题时,他不仅可以立刻通过手机向老师请教,还能在微博客上把自己的认识与同学们即时分享;如果他正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还可以用视频电话让对方看到自己画的四面体或圆柱。

在国内,新东方堪称最成功的面授教育企业之一,拥有200万总数的学生规模。然而其网上注册用户数是面授用户的2,5倍即500万。董事长俞敏洪告诉记者,新东方面授年增长比例大概是15~20%,在线用户的增长比例则在50%以上,而今年4月中旬上线的新东方英语手机报在短短数月中,已经达到将近60万的用户。“这个迹象表明了用手机来对学习充电的方法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俞敏洪分析, “未来用手持设备在关键的时刻学习东西可能会变成中国孩子的一个习惯。”

“手机报现在是移动学习战略的起步,未来一定不止于一个手机报。”新东方在线副总经理赵勇对记者表示。“现在我们在构建移动资源站点,会把更丰富的互动性的内容、测试、点评、视频、文字、音频内容全部放在互联网上。我们跟手机的硬件厂商已经有过尝试,像诺基亚有两款机型,就有开发好的预制终端,通过这个终端可以很方便的访问新东方的内容。”

当嗅觉灵敏的新东方在商业领域探索时,国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开始将移动学习引入传统的教育体系里。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移动学习网,主要基于手机应用提供校园网络课程的下载与浏览,中国移动厦门分公司、厦门软件学院共建了厦门软件学院3G校园网……中国的移动学习正潜移默化地改变传统教育的面貌,一步步走向产业的成熟。企业培训尚待挖掘

2006年,IBM在“第二人生”游戏里买下12个小岛,然后通过3D课程训练他们的营销人员。在虚拟商业环境中,学员们进行着与真实场景相似的竞争。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将互动模拟课程应用于企业内训,尤其是那些实际操作机会有限的岗位,比如航空公司的乘务员。

这种别开生面的培训模式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企业网络培训的生命力。据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STD)统计,美国已经有超过60%的企业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员工培训。思科公司采用网络培训已为其节约了40%至60%的直接培训成本。在国内,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联想、华为、上海贝尔、南孚电池等许多知名企业都开始将网络学习作为企业培训的一种方式。

不过,让企业把培训课堂搬到手机上似乎还不是那么容易。毕竟企业的管理流程和系统软件都更为复杂,在目前基础网络尚待升级、手机终端鱼龙混杂的情况下,要让培训既科学又安全还要体验良好,某个企业或行业的力量还是太单薄。“3G真正成熟以后,新东方手机报可能会成为企业内部的培训方式。但是基于目前彩信的平台,要来承载特别系统和复杂的长期的培训,这个平台现在做不到。”赵勇坦承。看来为企业量身打造的移动学习还有待时日。属于每个人的大学

“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使青年人和老年人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这是英国学者怀特海的大学理想。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大学仍是一个用四年左右寄宿的驿站,而不是陪伴终生的发现乐园。更何况,这个驿站还有不低的门槛。

2007年末,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商亚马逊推出无线阅读器Kindle,上市之后短短几天便一度断货。亚马逊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eff Bezos表示:“我们谋划电子阅读机已经有三年时间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Kindle从你的手中消失,彻底改变你原来的阅读方式,比如你可以躺在床上,坐在火车上,只要你想起一本书,不到60秒的时间就可以得到它。”这个掌上图书馆将为普通人打开专业知识宝库的大门,让你随时随地都可以给自己充电。

网络教育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需求聚焦 生态圈 云管端服务模式

一、引言

新技术快速颠覆各行业生态,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教育=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正在革命我们对教育的认知 。互联网教育已到了爆发式增长的前夜,欠缺的只是观念和整合。目前互联网教育产品总体上有两大类,一类是网上讲堂,本质上只是简单的视频观看,缺乏互动,对中小学生帮助不大;另一类是类似 “作业帮”的互动平台,能为中小学生提供问作业、同学圈、名师视频等功能,相对的覆盖用户群和功能点还比较有限,尤其是家长、老师、学校等在其中的角色缺位,使得平台多少成为学生抄袭作业的工具,反而阻碍了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一种能为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各类第三方提供综合服务的,基于完整生态圈的互联网教育学习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帮助广大学生成长,和对自我实现、情感关爱的述求。

二、业务需求和系统定位分析

2.1用户维度:聚焦各类角色需求,构建灵活生态

学生诉求:沟通咨询、在线学习、作业批改、专业认证、就业指导、社交等

家长诉求:辅导子女、状态守护、情感沟通

老师诉求:在线授课、远程帮助、在线支撑、班级状况掌握等

学校诉求:学生状况掌握、学生成绩提高、教育信息化

科研工作者诉求:学研天地、智慧支撑等

政府需求:区域教育状况分析,知识宣传

第三方需求:电商平台、应用植入、用户行为分析等

2.2时间维度:从启蒙教育到定制养成的长态演进

从天真儿童、懵懂少年,到而立青年、知天命的中年,我们的教育从学前启蒙教育:被动接受;K12教育:主动选择;到高等与职业教育;演化到定制养成的公益旅行、冥想灵修等;一生都在学习成长的路上。这一过程伴随个人认知能力演进与教育细分需求演进而展开,形成一个横向、垂直、时间多维度交织的生态系统。

2.3系统定位

本系统主体是一个综合性教育学习平台,围绕“学习成长”这一核心目标,两端延伸各类互动授课、答疑、作业辅导、批改、专业认证、智慧支撑、状态守护、社交等应用以及教辅材料、器材及专业终端的提供,形成完整的生态圈和产业链。满足用户的多层次述求,借助开放和创新,为用户创造联系情感、传递关爱、协力提升的强大纽带。

三、系统设计方案

3.1总体解决方案

建设“云-管-端”服务模式,聚集巨大用户群体,实施“开放平台”策略,构建“关爱共享移动互联新生态”,如下图所示:

产品建议以免费APP形式出现,提供一个给各类学生、家长、老师等围绕作业、学习乃至思想等进行沟通的社交平台(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方式),采用积分模式,提高解答的积极性和平台人气(寻求答案扣积分,解答加积分,积分用于升级等级和兑换物品等);平台也将引入在线课程和老师辅导、答疑、家庭教师以及其他专业专业认证培训、考试等,并为各类学生、研究生、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和相关产业人员提供在线知识库等智慧支撑服务。

3.2系统功能设计

产品的功能视图如下:

其中部分重要功能点列举如下:

各类增值应用及个性化服务,拟设置的代表包名:机器人老师、在线教师、名师讲堂、家庭教师(普通版、VIP版)、学霸社区、爱心羁绊、一站顾问等;各类教材、教辅器材的提供,拟设置的代表包名:在线书苑、智慧宝等;大数据服务,拟设置的代表包名:知识连连看、教育大数据等;业务流程外包(教育信息化),拟设置的代表包名:虚拟课堂、虚拟学校、网上教育局等;智慧支撑,拟设置的代表包名:百宝箱、学研天地、星云搜索等。

3.3系统技术架构及创新点

(1)系统技术架构

基于先进成熟的技术架构,打造高可靠系统,如下图所示:

本系统基于的基础技术架构如云计算、SOA等都具备分布式、松耦合等技术特征,使得系统具备整体上的高可靠性

(2)技术创新点

洞察、创新的闭环过程

实现“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的洞察、创新的闭环过程,围绕核心目标进行闭环式的需求设别和业务创新,并不断拓展生态圈的范畴。

云管端服务模式

充分服务最广大用户SO(社交化)LO(本地化+位置服务)MO(移动化、泛在化)的应用特征,实现智能终端+网络+巨量应用的云管端服务模式

全维度智能化,构建面向媒体、内容的创新平台

实现对客户价值、体验即时洞察和即时服务定制、推送,实现全维度的智能化和开放:Web 3.0和SOA作为技术基础和底层架构,构成系统的骨骼;智能决策模块是系统的“大脑;大数据系统是系统的“神经系统”,实现“一收一发”;IP+IT”网络是系统的“四肢。

3.4可能的商业模式探讨

系统可对标业界潜在的商业模式,实现良好的商业价值和合理的计划安排,可能的商业模式以及相应可设置的服务套餐名列举如下表:

四、结束语

各个层面的角色对本类系统应有着强烈的诉求,可以吸引巨量用户,而且对教育、提升、情感的重视中外皆然,因此本质上此类系统的用户拓展并不存在太多国界、文化的限制,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态圈打造和开放平台的构建,可以便捷接入各类应用资源。相信本类系统有着广阔的前景。

参 考 文 献

[1]“2015-2020年中国网络教育行业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2014年

网络教育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42-02

一、引言

针对对接就业岗位需求,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建立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体现教育公平、先进、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职业学校未来发展建设的核心。机械加工技术是我校机械类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和焊接技术四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使用范围上每年覆盖400名中职学生。该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征,在培养规格上具有技能性和技术性双层次。但在我校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1)课程学习要求与学生实际认知能力之间存在接受障碍。(2)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所需知识点、能力点不对接,培养标准与用人标准有偏差。(3)受师资、教学条件限制,教学方法和模式脱离学生认知实际,教学速度与学生认知掌握程度不同步。教与学难以形成良性循环。(4)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考核评价成员单一,考核评价没有社会化等因素的困扰,导致学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和就业企业认可度一直不理想。面对这种状态,建立一种全新的课程体系,突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能力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012年5月,笔者主持的校级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同时被批准立项为朝阳市“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课题号:JG12BP13)。现把课题研究和实践效果情况介绍如下。

二、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1.制定课程标准。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应以就业岗位需求标准为依据制定课程标准。为此,课题研究小组聘请行业专家、工程技术骨干到校参与课程教学改革。根据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提供的行业标准、企业需求、就业岗位所需知识点和能力点,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该标准涵盖(1)师资标准。(2)实践标准。(3)教学实施标准。(4)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标准。(5)课程学习质量标准。(6)课程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标准。

2.教学大纲、内容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以课程内容对接职业岗位活动、突出专业技能、突出核心岗位能力的培养为建设目标,根据培养规格、学生自身定位和发展价值取向构建和设计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采取模块式结构,分别设计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能力素质培养目标,具有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可结合自身需要选择和搭建学习模块。这种课程结构虽然打破了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但由于它是基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的,因此保持了工作过程的连贯性,具有实用性、自主选择性、发作性和可评价性的典型特征,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符,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强。

3.教学模式、方法设计。职业教育是做的教育,教学活动要以教学模式为载体,将培养规格、目标和方向融入其中,突出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采用理实一体化的先进教学模式并大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突破学习要求和实际认知之间的教学瓶颈。

4.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设计。职业教育服务于就业企业教育,因此,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应与行业标准、就业岗位技能标准方向一致。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契机,打破传统的以学校为唯一评价主体、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依据的静态评价模式。构建由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动态评价模式,将行业标准、岗位技能标准纳入考核中,并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加以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实现考核社会化。

5.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设计。考核评价改革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创新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模式,由学校、用工企业共同培养,第三方即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考核认证,使人才培养、考核社会化。考核评价机制由学校、就业企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共同构成。以行业标准、企业用工标准为依据,以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考核评价为内容,所有考核都由学校牵头,会同就业企业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共同完成。在上述一系列的考核评价过程中,评价机构的每一成员都在考核现场,三者之间相互监督,严格把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培养质量。由于本课程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实施过程考核提供了条件。

6.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创新教学模式,引进和实施国内外先进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1)建设一体化、专业化的教学队伍。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校指导;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2)基于机床、多媒体设施构建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教室具备多媒体教室、实习车间的双重功能。使用多媒体设施播放课程教学网络软件、视频录像、课件、电子教案等,完成理论教学。使用CA6140普通车床、X4050铣床、CKJ6140数控车床、XD40A数控铣床等机械加工设备,用于教师现场演示和学生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室构建工作情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完成。

7.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包。(1)专业教学包涵盖内容。①行业标准。②教学课件。③多媒体视频。④学生实践项目。⑤理实一体化试卷。⑥试题库。⑦机械加工技术课程网络教学软件。该教学软件有三部分构成:学习辅导。是整个教学软件的最基础部分,涵盖夹具、刀具等工装内容,和相应的样件加工、学习题库供学生在线答题、在线评价,并用文字和动画视频演示所有内容。仿真操作。仿真操作控制面板与教学实训机控制面板完全一致,克服重复教学的弊端。根据加工制作中经常和出现几率较大的错误操作设计错误报警,以提醒学生足够重视。设计仿真操作考核,学生在线答题,在线评价。实训操作。给出实训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工艺与工装设计选择,在教师审核通过后加工制作并在线交卷、在线评价。(2)以专业教学资源包为主,构建数字化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平台。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营造良好的交互学习、有问必答、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评价激励、统计反馈和优秀的学习资源环境。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原则:①内容突出、结构合理。面向全体学生,并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针对不同培养目标,设计独特学习模块。②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学生可随时上网在线学习、在线获得指导、进行自我评价,支持师生在线互动。③更新速度快。及时补充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学习内容。(3)构建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平台。构建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平台,将教学资源融合在课堂管理中。实现网上教学、课堂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查找资料、备课、设置教学进度、布置作业、在线测试、答疑、双向沟通等良好功能。允许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需求。为教师提供数字式平台,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实践教学,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进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广阔的平台。

三、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取得的实践成果

1.课程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笔者以课题研究为内容撰写的研究报告《机械加工技术课程个性化学习策略的探讨与实践研究》,参加2012年全国优质教育成果评比,并获得一等奖(获奖号:GXH12101)。

2.课题研究实践表明,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为载体、以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为手段的专业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思想。笔者以课题研究为内容,代表辽宁省参加2012年10月28日在成都电子信息学校举办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创新杯”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获得二等奖。

3.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职业资格(车工、中级)考取通过率由改革前的70%提高到90%以上。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进入岗位角色在时间上比改革前缩短一周并且产品加工合格率提高10%,获得北票市波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北票理想机械工程公司、东电二公司等就业单位的好评。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学生的评教问卷调查,教师评教成绩优秀率达到95%以上。

四、结语

课题研究实践证明,这样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卓有实效的,“教学做合一”即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设计的教学情境和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尤其是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认可度高,企业评价好,说明课程教学改革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明兴祖.高职机械类专业教改探索[J].职教论坛,2004,(3).

[2]杨凤飞.任务驱动机制下的教学进程设计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6,(8).

[3]王亚平.主体性职教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23(314):47-49.

[4]汤跃明,谢紫娟.浅议网络学习资源及其管理问题[J].现代教育技术,2007,17(4):12-14.

[5]陶春明.web3.0及其对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的展望[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0(3):63-66.

网络教育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 游戏沉浸式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202-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的理念、模式和方法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出现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一系列以新技术为代表的教学方法。2016年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领域的完善、移动互联的普及,虚拟现实技术的日趋成熟。教育的游戏沉浸式教学模式将会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一、游戏沉浸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游戏沉浸式教学模式是以游戏为载体,设计教学的基本任务,吸引学生沉浸在学习任务和过程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2003年华南师大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先得教育联盟和奥卓尔公司在顺德教育信息中心联合组织了国内首届“游戏化学习专题研讨会”,开启了国内研究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大门。随后,游戏沉浸式教学模式在潘庆玉教授的著作《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中被提出。

围绕着游戏沉浸式教学模式,出现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法,比如CBL教学法、情境教学、任务导向式教学等。这些方法教学的本质都是以学生的自我探究为主要手段,创造一种游戏情境,将学习与游戏结合。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充满趣味,在各个层次的教学实践中都获得了成功,是目前得到认可和广泛推广的教学方式。

这些衍生出来的教学法应用在课堂内,依靠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使得整个教学环境有游戏氛围。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技术,解决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问题,但这并不是系统化的,还没有有效的和教学模式深度融合。

二、“互联网+”背景下,游戏沉浸式教学模式新变化

(一)移动互联网带来教学游戏的连续性

移动互联网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两者结合起来的技术,4G网络和普及的移动终端设备使得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据QuestMobile的《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示,截止到2015年12月,国内在网活跃移动智能设备数量达到了8.99亿。

通过手机的4G网络,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路径掌握学习节奏,这使得教育的开展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游戏沉浸式”模式中,如果开发配套课程内容的教育游戏,设计出“每日任务”“活动任务”“限时任务”等非强制性内容,再或者根据配套教材内容的英语单词知识点设计游戏,则会让感兴趣的同学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去“游戏”,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大数据带来个性化教学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已经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领域中得到应用,这使得对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后作出的决策更加合理。在教育领域,大数据可以带来个性化的学习,帮助学生从模糊学习到精确定位,减少无意义的付出。学生的学习信息,如选课信息、做题信息、互动信息,都留在互联网上,可以针对该学生的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将模块化的知识个性化的推送给学生。在游戏沉浸式教学中,可以根据大数据,自动生成针对某一个学生的试题并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形成攻关模式。

(三)虚拟现实带来教学的真实感

虚拟现实技术(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沉浸、交互、想象”三个基本特征。在教育中,虚拟现实可以教育变成游戏,使无形的理论变成一个个鲜活的虚拟情境,实践操作过程变得有形、“真实”,且可以重复进行。

三、多技术环境下游戏沉浸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游戏沉浸式教学模式可以分成自主学习、课堂活动、个性化攻关游戏、通关游戏反馈四个环节。

(一)自主学习

通过两种方式完成这一过程。一是通过课本;二是通过网络资源,如慕课、微课的方式,进行初步学习。这部分虽然主要是靠学生自主完成,但是可以通过交流群、论坛提问的方式形成共同学习。

(二)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可以完全采用游戏沉浸式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进入VR建立的虚拟世界,去“看到”一些认知性的内容。实践性、操作性、技能型的内容则由老师带领学生去“做”。系统对每个学生形成个性化的成绩报告,向教师和学生进行反馈。对于不用VR呈现而采用计算机软件或情形模拟呈现的内容,学生的反馈情况需要电子或手工的方式形成数字报告,录入计算机。大数据技术对所有学生的情况、单个学生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三)形成个性化攻关游戏

大数据结合总体和单一的学生情况,形成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攻关游戏。攻关游戏根据学生当前的薄弱环节和历史成绩有针对性的进行游戏设置。对于全体学生来说,游戏的情节设置或许相似,但是情节的推进过程所需要用到的知识会存在差异。

个性化攻关游戏可以在电脑或移动互联网下完成,平台数据共享,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通过玩游戏的形式巩固知识。攻关游戏还可以形成多个挑战难度的攻关游戏,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训练,促使反复学习。

(四)通关结果的反馈

通关后,解锁下一章节的自主学习内容,从而又进入该模式的第一个环节。若不能通关,说明该学生还没有掌握,这时学生可以回到原先的自主学习阶段进行二次学习,也可以请教师在面对面或者互联网环境下,进行辅导答疑。问题解决后,再次进行个性化攻关游戏阶段进行二次闯关。

四、“互联网+”背景下开展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的游戏化设计

慕课、微课为游戏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慕课、微课不再是碎片化的知识点,而是游戏中可以参考的拟人化了的“向导”角色。首先应让课程设计者根据课程的目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策划,这个过程类似于项目化课程的过程,策划的结果是写出一个游戏策划脚本,即类似于目前所说的课程总项目。再由游戏软件策划人,从软件设计的角度,情景化课程教学内容,将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整合,并将这些知识融入到故事中,将知识点转换为游戏中的任务。

(二)教学评价和进度的游戏化设计

可以通过设计“虚拟币”来增加趣味。根据游戏任务的完成状况,发放“虚拟币”。只有积累了一定的“虚拟币”才能解锁下一个课程,进入下一阶段的游戏任务。通过互联网社区互动、线下教学互动、学生主动分享相关有价值资源都可以获得“虚拟币”。另外,一些拓展知识可以设计成支线游戏任务。这些“隐藏”情节,都需要用“虚拟币”兑换。

(三)大数据下的游戏化个性定制学习

在学生开始学习前,进行小游戏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制定W生的初始课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借助大数据将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学习偏好性、发帖率、页面浏览记录等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向学生推送一些符合学生兴趣的学习模块或者游戏模块。

(四)游戏化教学线上互动设计

无论是在自主学习环节还是在个性化攻关游戏阶段,学生遇到不明白的环节都需要进行提问来获得答案。游戏化教学线上互动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出分享模式。线上提问需要花“虚拟币”,解答别人的问题则可以赚到“虚拟币”。另外在攻关游戏阶段,可以在互动设计中加入需要双人合作完成的游戏任务,例如每周擂台赛等,报名学生可以进行PK。

五、游戏化教学模式下资源建设

有效的实施游戏化教学模式,需要从教材、互助论坛、“互联网+”的网络资源、VR资源、教师资质培养等方面进行。

(一)立体化教材的建设

注重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在书中加入配套的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可以直接进入与课程内容对应的微课或慕课资源。鼓励学生课前学习,同时记录下二维码的扫描次数、播放视频次数等。对于一些行业最新的变化或者案例,也可以通过二维码链接进行补充,确保整个资源的时效性。教材的内容,围绕整个游戏展开,不面面俱到,增加学生在网络资源学习探索的乐趣。

(二)互助论坛的建设

互助论坛的建设,可以参考“百度知道”的建设思路。但与“百度知道”不同的是,“虚拟币”不只单一在互助论坛上存在,还存在于游戏环节中。因此,“虚拟币”就成为游戏环节和互助论坛互通的一个重要纽带。在互助论坛上提出问题需要耗费“虚拟币”,回答问题可以获得“虚拟币”。为了防止作弊,互助论坛可以抽取一定比例的“虚拟币”作为服务费。

(三)游戏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目前的慕课、微课很多还是以免费的方式提供,这其实是不利于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的,毕竟没有人愿意无偿开发这些资源。因此,提供网络教育的平台,必须探索科学的市场化运营模式,找到持续稳定的资金技术支持。

游戏化模式就可以通过延伸服务获得收益。比如在大数据分析学生喜好时,还可以推送相关的图书;在游戏中为了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可以购买虚拟道具;在VR的虚拟世界中,所有的呈现都可以植入品牌广告,从而获得广告收益。还可以在设计教学课程内容的主线情节时采用免费的形式,但在支线情节中,需要“虚拟币”等方式来获得收益。

(四)教师素质的培养

教师需要树立互联网、大数据的意识,首先进行自我能力的培养。对这些新技术要采取开放的态度,积极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做一些新技术应用方面的尝试。学校要积极的开展培训,鼓励教师参加有关新技术的学习;积极搭建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平台;与社会各公司积极合作;广泛地学习其他院校的经验,甚至直接引进内容资源平台,然后组织人力物力,对资源进行二次开发,生产出适合自己院校的“游戏”课程。

【参考文献】

[1]张杰夫.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五大革命性影响[J].人民教育,2015(13).

[2]陈亚聪.大数据带来的教育“变革”[N].人民政协报,2016(07).

[3]吴祥恩.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03).

网络教育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 开放教育 资源建设

开放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开放教育如何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在谈到今后改革的重点时指出: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发展趋势,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与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知道“课程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呈现和支撑”,既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坚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因此,我们开展开放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建设亦必须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宗旨,要遵循人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建设以精品课程为主打,各类优质课程资源为补充,覆盖专业所有课程的优质学习资源体系,努力适应学生多样性的需要,为社会大力培养职业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开放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现状

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在全国高等院校启动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电大系统2004年前学校教学资源建设基本停留于单一课程资源建设阶段,并且主要停留在探索和研发多媒体技术层面,此时还尚未树立课程建设的理念。2004年以后各校才系统推进教学资源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2006年以后相继出现一批中央电大精品课建设项目,2007年开始有了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现在全国电大系统以建设开放大学为目标,开放教育开始进入以各级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的全面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阶段。

回顾近几年开放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历程,无疑开放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涌现了一批国家和中央电大精品课程,各校立项建设了一大批校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亦层出不穷;各种课程资源建设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条件的学习需要;组建有一批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教学和课程建设团队;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校园网、卫星电视接收、双向视频教学系统、电视录像、多媒体网络教室、视听阅览室等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为远程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电大学历教育本质上也是一种职业教育,站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角度分析,近年我们的专业课程建设亦存在如下几点不足:一是课程建设项目的确定上级主管部门把申报重点往往定在公共课、基础课,学校为了多争取建设立项则把举荐重点放在有什么人申报什么课程上,围绕建专业围绕职业能力突破课程建设考虑的少。二是课程建设目标定位上较多的注意了素质、知识目标的描述,但职业能力培养意识往往相对薄弱。三是教学设计上,理论性课程课时较多实践性课程课时偏少,教学内容重知识性传授轻技能性培养;四是实践性办学条件有限、投入相对不足;五是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专业上的系统规划比较欠缺。

现在国家十分重视远程教育,确定未来几年要大力兴办远程教育学院,全国电大系统以建设开放大学为目标,中央电大等五所学校率先进入开放大学行列,开放教育开始进入以各级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的全面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阶段,专业和课程资源建设务必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来开展。

二、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资源体系的重大意义

(一)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资源体系是贯彻国家“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教育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主要内容,它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对高校办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当然也是对我们电大开放教育课程建设的一个规范性要求。电大开放教育主要定性为开放在职继续教育,学生主要是两大来源:一是高中、中技和高职毕业参加工作者;二是在读中职学生。据湖南电大统计,2012年和2013年两次春季本专科招生39988人,30岁以下的占67.6%,在职生占59.2%,其中学历为中职者占63%。从湖南的招生来看,学生年龄呈低龄化趋势,中职学生是我们开放教育的主体,中职学生选择电大开放教育主要目的还是提升职业能力问题,他们或需要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岗位,解决就业,或希望通过开放教育在职学习,获得职业上的更好发展。但无论是在职还是在读生源,他们主要工作还是在社会基层生产一线,更多的是掌握实际生产技能。因此,开展课程资源建设,构建专业学习资源体系是坚持以学生为根本,真正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重大举措。

(二)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资源体系是遵循职业能力发展规律的客观需要。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目前学者们关于职业能力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职业能力的内容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两个层次。第二种观点认为职业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第三种认为职业能力包括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及职业岗位能力。由于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战略”中提出了对我国劳动者的能力要求,把劳动者的能力分为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岗位能力,我国目前1800多个职业,其职业标准的制定,以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考核活动均以此为限进行,因此这一提法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运用这一理论来分析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我们发现旅游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岗位能力都有特定的内涵、都有相应的培养课程及培养要求。

1.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及课程建设需要。职业核心能力具有职业上的普适性和广泛性,是人们在职业生涯和日常生活中必需的最基本的技能。以国家劳动部关于行业职业核心能力8项指标为参照,通过比较不同专业职业核心能力标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上的要求是:具有一定的外语阅读及简单交流能力、有较强的计算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自主学习精神和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勇于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工作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从事旅游职业或其他职业活动的基础,又影响辐射到旅游行业通用能力和旅游职业特定岗位能力领域,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影响极其深远。这些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反映到专业课程教学上主要需要搞好《地域文化》、《大学英语》等通识课、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建设。

2.旅游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及课程建设需要。通过研究旅游业职业相关行业规范,旅游行业通用能力的要求是:探索具有较强的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口头、文字表达及人际沟通的能力、具有熟练的旅游管理专业技能、具有旅游产品营销与旅游项目活动策划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活动组织及实际问题处理的变通能力、具有一定的旅游美学鉴赏能力、具备酒店管理基本知识和客服能力。这些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建立良好的专业基础课课程资源来保障。

3.旅游职业特定岗位能力的培养及课程建设需要。目前旅游企业大体有计调部等7个部门,7个工种岗位,每种岗位都有相应的能力要求。见下表:

从上述旅游企业岗位能力的表述来分析,一般来说旅游行业企业特定岗位能力通常由专业主干课在发生着独到的培育作用,客观上需要我们加强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

三、开放教育专业课程资源体系建设的对策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学习条件的改善,现代远程教育理念日新月异,云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不断涌现。既然人的职业能力是一个由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及职业岗位能力所组成的能力系统,学生进入职场前的各种能力都是需要学校通过各种课程、采取特定的教育方法培养的。因此我们开展专业课程建设应该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适应学生不同学习需求、不同学习条件的需要,树立专业课程系统论建设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全面可选择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1.坚持全面开展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的原则。远程开放教育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学生学习的好坏既要靠自觉也要靠课程资源,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培养高素质精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专业管理教师的职责主要就是全面开展专业课程建设,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可选择的优质资源。湖南电大2012年春开始全面清理课程资源建设情况,提出三年内要将各专业实施计划中省管课程全面建好,充分把握了开放教育发展的大势,专业管理教师纷纷申报建设校级精品课程,有望“十二五”内全面实现课程资源建设的目标任务。

2.突出搞好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一个专业主干课程一般就是5-7门,专业主干课在培养学生特定岗位能力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课程学好了方便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应该是一个由各级精品课程和优质资源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专业主干课程具有优先建设地位,要力争把它们建成校级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

3.组建若干课程建设团队。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与普通院校相比具有特殊性,落实到各教学院部通常一人主管一个专业、承担多门课程建设任务。这种体制的弊病是课程建设深受教师精力和能力的制约,因此,开展专业课程建设必须利用社会资源,学校应鼓励支持教师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以课程或课程群为单位组建若干课程建设团队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同时,目前电大教师不少缺少行业实际工作经验,加上近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很快,行业企业日新月异,学校应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有计划的选送教师深入企业实习、调研,掌握行业企业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专业人才培养能力需求,以保障专业资源建设需要。

4.促进职业能力形成的教学设计。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必须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情景,通过对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的迁移,并得到特殊的发展与整合才能形成职业能力。这些规律要求开放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无论是课程整体设计还是单元设计,在理念上应去除把开放教育仅仅看成知识传承的平台的不良认识,注重强化实践性教学;在内容上应更多的关注是什么、如何做,以够用为本,精讲多练;在方法上应更多的选择性使用模块化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职场、问题调研、互动答疑等教学法,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5.改善实践办学条件。实验、实训是学生能力养成的基本途径。也许知识是讲教出来的,但能力则是训练而成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学习条件的改善,现代远程教育理念日新月异,云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不断涌现,它们在知识的传播上充分展现了远程教育的优势,但远程教育的短板,实践性教学方面实习实训不足的问题也日益彰显,特别是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生操作技能不足的问题十分明显。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是现代高校办学占领科研、教学制高点,实现教学、人才引领的必要条件。开放教育必须重视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只有通过先进优良的设备设施才能训练出一流就业竞争力的学生,增强学生职业发展的后劲。开放教育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根本,需要各省校、分校和教学站,一方面要深入拓展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途径,建立完善校外办学基地,另一方面要加大实践性教学条件建设投入,为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创造优良的物质条件。

参考文献:

[ 1] 张璇. 开放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与问题思考[ 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5

[ 2]郭炯.职业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 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9.04(2)

[ 3]戴兰萍,陈晓斌. 旅游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湖南省发改委立项课题 2007

陈晓斌(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经管教学部,湖南长沙,410004)

作者信息:陈晓斌,男(1964.8―),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