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外汉语教学目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考核方式 改革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是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现更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相关理论外,学生教学技能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课程考核中,必须兼顾两个方面。因此,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的考核方式应该灵活多样。本文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就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的考核提出建议和思考。
一、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的考核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占50%,包括:考勤占10%,课堂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占20%,课后作业占20%。期末成绩占50%,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主客观题的比重为6:4。
此考核方式最大的不足之处是,侧重于知识体系的考察,忽略了对学生教学基本技能的考察,因此,有必要对考核方式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基于以上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真正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目标,湖北文理学院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有针对性的就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的考核进行了改革尝试。总评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中成绩占40%和期末成绩占40%。
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除包括出勤占10%、作业占30%、课堂讨论占20%,这些常规考核项目外,还包括小组实践活动占40%。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一般包括综合课、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和写作课五种基本课型,以此为标准,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种课型,要求学生选择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一课,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教案,并且每组要推举一名代表进行模拟授课。教案设计和模拟授课各占实践活动成绩的50%。评分标准如下:
教案的评分标准:教学目标30分,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阐述是否合理;教学设计40分,主要包括时间分配,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板书设计与ppt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目标的对应,情景设计,互动设计,活动设计等;教学内容20分,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是否科学正确,教学容量是否恰当,脉络清晰;教学创新10分,主要包括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的特色。另外,教案环节扣分包括环节不完整,有知识性错误等。
模拟课堂的评分标准:教学目标上(10分),明确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上(20分),重难点突出,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性。教学过程上(20分),时间安排合理,教学任务明确,教学方法运用合理。教学技能上(30分),教学语言规范,语速适当;讲授条理清晰;能有效组织课堂;能合理利用板书和现代教学手段;能合理使用教具;能与学生交流。综合表现上(20分),有一定的创新性;教态自然,教学效果好。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是对外汉语专业(汉语国际教学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与对外汉语教学技能密切相关的课程,因后续课程还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法等,因此本课程的考核并不需要侧重于教学法,而是立足于教学的基本技能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特色,来制定评分标准。
评分方式:在评分时,可灵活采取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三种方式,最后综合来评定成绩。
2、期中成绩:期中成绩主要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主客观题的比重为4:6,主要对期中前所讲授的知识点进行考察,在试题中要反映出对学生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能力的考察。在有些高校中,如果没有专门举行期中考试,此项成绩可以平均分摊到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中。
3、期末成绩:期末成绩的考核包括闭卷考试(占50%)和实践考核(占50%)两个部分。
闭卷考试:题型可以多样化,主客观题的比重仍为4:6,出题的覆盖面包括所有的章节,侧重于学生易混淆的基础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在试题中也要有所体现,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能力进行考察。
实践考核:要求每位同学自选教材,设计一份教案;并拍摄不少于10分钟的模拟课堂视频。实践考核的评分标准与小组实践考核的评分标准相同。
以上考核项目计分比例,授课老师可以根据班级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意义
[关键词]对外汉语口语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233-02
一、对外汉语中级口语目标和现状
对外汉语口语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在本文中,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来探讨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中级口语为例,根据《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规范来谈谈中级口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一)中级口语课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自如地沟通交流,语速、语调正常,表达等方面恰当准确。中级阶段的口语教学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口语课教学的现状
虽然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迅速,口语课师资力量、有关的教材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但是目前,口语课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口语课精度化。课堂活动注重词语讲解、句型分析,口语练习和表达训练多限于造句、完成句子、选词填空,致使口语教法跟精读课没什么区别。
2.口语阅读化。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口语表达变成针对课文回答问题或复述大意。
3.口语话题固定化。口语教材的话题多以文化和国情为主,谈人口就是中国的计划生育,谈社会问题就老龄化问题等等。
4.教学方法模式化。口语课的教学形式单调乏味,对学生来说完全没有新鲜感,从而影响口语课的教学质量。以上几个方面都不能很好地实现口语课的教学目标。因此,非常有必要将口语课程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教学水平。
二、对外汉语中级口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对外汉语课程整合的含义
对外汉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指将信息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结合在一起,建造一个适合学习者学习的环境,进而提高学习者的汉语实际运用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对外汉语课程整合的意义
中国在世界之林的地位越来越高,海外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汉语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汉字、语音和语法的复杂结构都有很鲜明的特征,所以,信息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整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信息技术与对外汉语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或学习模式,具有典型意义和标准化意义。赵金铭认为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包含五个基本要素: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
1.理论基础:指教学模式建立的理论依据,是反映教学模式内在特征的一个因素。理论是一个向导,只有正确的和符合实际的理论才能指导我们选择正确的方向。
2.教学目标:指教学所达到的目的和效果,它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同时制约着其他因素。
3.操作程序:指教师上课时的步骤以及各个步骤的每种做法。这个要素是比较稳定的,但也不是一成不变。
4.实现条件:指教学模式所需要达到最优效力的条件,比如教师、教室、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中级口语的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手段和策略有很多,这里我谈谈三种整合模式:
(1)基于单机课件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它有三种形式,一是课堂演示型课件,在中级口语课上,向学生展示有观点的课堂内容;二是交互型课件;三是电子图书。
(2)对于信息技术与对外汉语课程整合,它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网络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二是网络探究模式,教学流程:教师提出问题将学生分组,每组扮演一个角色学生执行各自的任务演讲汇报教师评价总结下一个问题。
在这里,我举一个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网络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例子,探索对外汉语中级口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新模式。
教学目标:通过探讨大城市是否该限制购买家庭轿车这个热门话题,学习和掌握与此相关的语言点和语法点。
第一个环节,首先是教师负责教学的环境、情景安排工作。
第二个环节,提出课题,将学生带进这样的情景之后,就向学生提出本次课程的主题。
第三个环节,学生的自主探索,当教师提出课题之后,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以及自己的经验来自主探索自己的想法,做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第四个环节,网上协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加载相片、视频或者有意思的动漫,这样让学生对话题更加深入地思考以及通过这样形象的方式来解说,因此,这要求教师要会运用多种技术手段,通过不同的手段向学生展示课题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五个环节,课题小结。
第六个环节,网上测试,通过在网上来测试学生对此课题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测试方式。
第七个环节,课题延伸,这是此课题的最后一个环节,可以自主讨论,也可以分组讨论,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辩论。
正方:在大城市应该限制家庭轿车的发展。
反方:在大城市不能限制家庭轿车的发展。
(3)基于综合学习的教学模式,有两种形式,一是基于问题(任务)的学习,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二是基于方案的学习,一般被称为“研究性学习”。
5.评价:指评价的方法、标准等。通过评价可以得到很多有效的反馈信息。
三、对外汉语中级口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优势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它是一门以训练汉语技能为主的知识性课程,与传统的课程不一样。在采用网络技术条件下,就是为了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高效、方便和优化,这样的整合不仅能促使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动力,还能培养学习者的汉语素养,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1.与多媒体结合,不仅大大增加语言信息,而且还使学习者能更加准确地理解语言和语法点。
2.多媒体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语言材料,这样不仅能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而且可以刺激学习者的兴趣。
3.学习者更能有效掌握信息要点,使学习者能进行高效的学习。
4.多媒体可以提供再现的模拟交际场合,这样可以使学习者更加切身投入到交际中去,也激发他们交际汉语的欲望,并能帮他们解决交际中遇到的问题。
综上所述,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口语相结合,可以在最高的程度上优化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推广汉语文化。
(二)对外汉语中级口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理论、课堂教学技巧、学习心理、教育心理等方面尚有较大的欠缺,因此也需要特别注意一些问题。
1.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思维训练的课是肤浅的,绝不是一堂好课。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思考东西,所以在充分尊重别国学生的思维情况下,也要慢慢引导他们利用汉语思维来学习。
2.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许多方面是需要设计的,教学内容、目标、教学方式、语言、提问和回答及对不同回答的再问,都是要实现准备的。
3.做好课堂组织的各环节,以课堂教学有效有序为目标。课堂间要密切注意并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必须有学习方式的变换。
4.在教学环节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四、总结
多媒体教学手段合理运用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不但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还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口语教学的交际性和实用性,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4.
[2]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3]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一)“对外汉语”这个名称只是明确了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
本义上的汉语教学,现在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和我国少数民族,其中专门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叫做“对外汉语教学”。
(二)对外汉语教学不只是教授汉语还有汉文化
内容方面,汉语的四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伴随着语言学习,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必然会展现出来,所以对外汉语教学必须注重同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因素。母语教学是教授语言的法则,它反映语言规律,即教学内容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和专门文化知识,而专门文化知识的教学提供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和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对比分析
汉语作为母语的教学,除了学习基本的语言知识,提高运用技能,还需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其思想品质,最高目标是创新精神的培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受职业、教育目的的影响,所以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来进行语言交际。文化教学基于语言与文化相互依附、制约和发展,而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在于寻求跨文化交际及对另一种文化的态度,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的理解与欣赏。基于此,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在于文化教学。
三、教学方法对比分析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采用的手段。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要将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方法以训练语言技能为中心,经过反复练习,而母语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如讲语篇,母语教学注重对语篇整体的分析,探讨语篇所反映的深层次的东西,对语篇中的重点词汇会做说明,一般性的词句将会被忽略。而对外汉语教学需要从最基础的讲起,尤其是对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其方法不能直接讲句子和语法而要从读音开始,比如讲“忙”和“难”,首先将其写在黑板上,切忌用英语标出adj(形容词),领读,找学生读,再纠音,一个音错了最多纠三次,第三次无论正确与否,都得鼓励学生;讲反义词时,先写“忙不忙”,“难不难”,给出规律:“adj不adj”,进行“领读―学生读―纠错”,再多举例直到学生全部掌握;讲句子先写句型,如“、、、吗”,以“AB”形式写出A:、、、吗?B:、、、,给出例子A:你忙吗?B:不忙/忙;A:学汉语难吗?B:不难/难,让学生自己造句,教师纠正。以上运用了“听说、对比和归纳法”一系列语言技能训练法,让学生快速掌握并正确运用所学练习语言。
四、教学原则对比分析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主要规律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用来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准则。对外汉语教学原则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熟练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而母语教学原则是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以“龟兔赛跑”课文为例,它被选为对外汉语教材时,首要的教学原则不是使外国学生像中国学生那样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来整体把握乌龟的坚持不懈和兔子的骄傲自满,再共同探讨这两种不同的品质对人生的意义,而是学习课文中较为基础的字词句,如对副词“非常”的学习与运用,最后以语段的角度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分析,明白乌龟胜利的原因即可。由此看来,这一教学活动中强调语音、词、短语、句型的教学和训练。
关键词:优化课堂;克服障碍;有效教学
一、对外汉语的教学目标
1.培养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语言交际能力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语法能力,汉语交际能力是指留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使留学生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目标。留学生来到中国,生活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中,使他们有更多运用汉语与人交流的机会,而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也是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这样更能体现语言交际功能的特点。如此,周围的社会语言环境和课堂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
2.培养留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习汉语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智力过程,要求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参与进来,包括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这些因素的作用,才能够加快自我的认知过程,以取得更有效的学习效果。由于留学生对中国的文化不够了解,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鼓励他们,并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任何学习过程,教师都只是引导者,起到指导和督促的作用,学生才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汉语的同时,更要着重培养留学生的汉语自学能力。
二、培养留学生的学习经验
1.正确理解学习经验
学习是通过学生主动行为而产生的,其关键在于学生的行为和反应,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不可忽视,因为学习经验是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作用,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教育经验,以便于学生也能够有机会从事某种活动。如,通过安排相应的活动或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这方面的反应。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特点,这对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
2.如何选择经验
教师要想达到某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机会,使其能够有机会去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经验,如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教师就要给予学生机会去解决一些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学习第二语言,最好是能够在使用这一语言的国家中进行,这样才能够有更多实践和运用的机会,以此获取相应的体验。
学习经验是学生从某种实践目标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如果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那么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就会大增。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并满足其学习经验需求的机会。学习经验需要符合学生目前的成就水平和心理倾向等方面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学习的难易程度,决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心理,难度适中的学习内容可以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而过难的学习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为难心理而难以掌握知识的要点。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并尽可能多地设计教学可能需要的情境,因为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教师设计相应的语言情境,以带动学生主动开口练习。
三、有效组织学习过程
教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积累教育经验,将自己的教学经验组织起来,并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够极大地影响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提高。有效组织学习,要求必须是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的,连续性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有机会在一段时间里反复并连续地练习某种技能,从而掌握这一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在同一个水平上一直重复同一个课程要素,以免使学生难以在理解、态度和技能等方面有所发展和提高。顺序性就强调教师要注意把每个后续的经验建立在前面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同时对有关内容作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探讨,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加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整体性可以理解为同一年级所学的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关系,如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综合科和初级口语课之间没有绝对界限,也就是说学生在综合科上学到的词汇、语法知识在口语上还是会出现,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经验,选择符合他们接受能力的教学行为,以此促进留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汉语言文学及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语块;对外汉语;教学;应用
“组块”是由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George Miller提出的新词汇,并最终发展为当前的“语块”。近些年来,“语块”备受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其研究成果也表明“语块”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其中,国内学者的重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块,针对汉语语块的相关研究少之又少,且研究成果分为汉语语块的本体研究与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启示及价值研究这两大方面。综合来看,目前我国有关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即在现有汉语语块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讨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语块的基本概况
(一)Z块定义
“语块”起初称为“组块”,主要是用以表示个体信息构成的更大单位的成果,即信息加工的记忆过程。最早在语言研究中应用“组块”概念的是学者Becher,其从语言学视角将“组块”改为“词块”,之后Lewis又将其称为“词汇组块”等。[1]人们对“语块”的定义探索从未停止过,但无论如何定义“语块”,大家都是从词汇视角对其进行的研究。在众多“语块”定义中,Wray提出的“语块”定义比较具有代表性,即一连串连贯的、不连贯的、预制的词或者其他意义单位,都整体储存在于记忆中,在使用时可以直接提取,不需要语法生成与分析。
(二)语块分类
语块理论的诞生主要是以英语语言作为基础的。因而,语块分类主要是针对英语开展的,但汉语语块分类至今都没有固定标准,但大致分类有:
词语组合。对外汉语中的常用语块搭配数量很多,如根据作用发挥构成的语块,像安排工作、安排住处、布置会场、瞻仰伟人等。[2]
习惯用语。习惯性用语语块还包括谚语语块、熟语语块以及成语语块等,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失败是成功之母、螳臂当车等。
特定词语结构。例如,“不仅......而且”“只要......就”“不但......而且”等等。
二、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引导教材编写
对外汉语中的语块教学可以通过对常用句式或词汇单位的反复讲解与练习,达到让对外汉语学生既能掌握汉语语法又能开展汉语交际的教学目的。[3]因此,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有所侧重地强化语块指导与锻炼,合理创建汉语语块资料库,能够促使对外汉语教材简要实用,最大程度避免语法教学和词汇教学相互孤立的状况,提升教材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二)有利于丰富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的传统语法教学与交际教学法,分别存在的重语法轻交际、重交际轻语法的问题。当前应用到的语块教学法并非是对传统语法教学与交际教学的否定,而是对两者的更好结合,有助于提升对外汉语学生的语用能力、语法能力以及词汇水平。因此,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三)有益于提升教学效果
根据实践检验发现,语块教学法对国外学生学习汉语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比如,有助于降低母语对汉语学习造成的负迁移影响,提升学生汉语语言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各种语言障碍等。另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语块教学法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增强对外汉语的教学质量与成效。
三、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的语块意识
语块理论给予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启示就是记忆单元的转换,把微小词语单元逐步转化成较大语块,从而拓展短时记忆的储存量,强化记忆效率。由于人脑处理信息的规模有限,因而为了持续接受新的信息,实现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则需要将有待处理的信息逐步转成“自动化”,以此腾出更多的容量空间来处理新信息。[4]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寻找与确定汉语语言材料中的具体语块,营造浓厚的语境,对语块实施充分练习。从中可以看出,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的语块意识是有效应用语块教学法的重要路径。
(二)科学整理常用的对外汉语语块
虽然语言体系中的语块数量庞大,但如同常用词、常用字在整个字词系统中有限的数量一样,经常应用到的语块数量也是非常有限的。为进一步提升对外汉语教学效率,教师有必要结合每个语块的使用频率,按层级科学整理出常用的语块表。但值得注意的是,整理出来的常用语块不但要明确难度等级,而且还应区分书面语块、口语语块、固定语块、弹性语块以及功能语块等,争取做到语块对外汉语教学法的效率最大化。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块的能力
语言中蕴含的语块数量不计其数,单凭教师的课堂讲解与训练远远不够,这就使得培养对外汉语学生自主学习语块的能力十分必要。譬如,Lewis提倡的从观察、假设到验证的语言学习模式,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逐步掌握语块,而非仅仅依靠教师进行讲授。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与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汉语语块,即主动搜集各种汉语学习材料,包括口头的与书面的等,并有意识的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归纳与积累语块,以此深化学生对汉语语块的认知与理解,进而为提升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语块对外国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提升具有重要功能。学生在学习汉语语言过程中累积的语块越是丰富,其组块能力就越强,在进行汉语听、说、读、写时,短时记忆给大脑造成的负荷量也就越小,从而促使解码速度进一步加快,理解与表达能力也就越强。所以,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语块的地位与作用,切实提升对外汉语学生的汉语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健.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99-104.
[2]鲁川,缑瑞隆,刘钦荣.汉语句子语块序列的认知研究和交际研究[J].汉语学习,2002(02):13-23.
[3]贾光茂,杜英.汉语“语块”的结构与功能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08(02):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