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少年古典文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情感体验缺失情感教育中职语文教学爱心激情熏陶
当前,由于社会消极现象的影响,家庭中父母的过度保护以及学校重智商轻情商的教育偏差,使部分青少年的情感体验严重缺失。“情感体验缺失(emotional experience deficit)的涵义是指:个体在情绪和情感的知觉、理解、表达过程中,在经验和技能上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的现象。”据调查,中职生情感缺失的问题更为严重,这迫切地呼唤着情感教育。学校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重任,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在多年的中职语文教学中,笔者主要通过跟学生多谈“情”,跟学生多说“爱”,从“情”入手,用“爱”实施情感教育。
一、用爱心劈开学生尘封已久的“情山”
大多数的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往往是“舅舅不疼,姥姥不爱”。他们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孤僻、消极、叛逆、自卑、不会与人交往甚至拒绝与人交往……。面对他们,我们必须对症下药,用“爱心”这一灵丹妙药来开启学生心灵之门。
首先,教师要主动地走入学生当中。面对反复犯错的中职生,教师一定要心平气和,做好遇乱不烦,见错不惊的思想准备,不要动辄吹胡子、瞪眼睛。我们要多点情感投入,用关心、尊重、信任代替指责、强制、怀疑。只有主动地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QQ、短讯、书信等方式多和学生谈家常、聊心事,才能赢得学生的好感和信任。师生的距离拉近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就会视老师为朋友。所谓“亲其师就会信其道”,教师的教学就会得心应手,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其次,教师要主动地赏识学生。在现实教学中,许多老师打着“严师出高徒”的旗号,习惯于挑剔学生的不足,代文学在地域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复杂,人口繁密,民族众多,自古以来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使得学生在接受时有一定的难度。
三、如何面对古典文学教育存在的危机
首先,加强教师的职业知识素养。古典文学的传教,不一定要按严肃、古板的方法。而是要课内课外的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师也必须加强古典文学“深”度、“广”度,才能满足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需要。讲诗经侧重于艺术的角度,突出情感的渗透;讲唐宋文学,侧重想象力的发挥,扩散学生的思维:注重自己在各方面知识的扩展,不应只按教材式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将古典文学拓展到学生心理。例如,举办“趣味古典文学朗诵比赛”、创办兴趣小组等等。
其次,通过多渠道传播学生宣传古典文学教育。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以把古典文学上传到网上,让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快捷的阅读古典。例如,《四库全书》、《三国演义》等网上电子版的出现,使古典文学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之中,有利于古典文学教育的发展。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可以拓展传播渠道。例如,定期办关于古典文学的黑板报,让学生在教室里可以时刻接触到古典文学;开展以“古典文学”为主题的班会,把古典文学的思想文化传承到学生的思维中;老师经常带动学生到名胜古迹、博物馆等地进行交流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优美;不断拓展古典文学的传播渠道。
第三,在先进的网络技术中发展古典文学教育。随着网络的普及发展,随着电脑的走家入户,我们的学习、写作条件已相当优越。我国最早论述为学问题的著名专论——荀子《劝学》即通过“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的联翩喻体强调了诵读积累的重要意义,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读书方法常为人们所称道。古典文学电子版的出现,能给那些爱好古典文学又无迹可寻的人,提供一个大量的传播信息库。
四、结语
关键词 《西游记》 《幻想西游记》 戏仿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戏仿(parody)一词源于希腊语,最早是戏剧的一支,也是后现代主义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不同学者对于戏仿有着不同的定义。《牛津英语词典》中将戏仿解释为“模仿,使之变得比原来更荒谬”,著名理论家琳达・哈琴(linda hutcheon)认为戏仿是对于原作品再编辑、再构成等跨语境下的综合模仿中所体现出来的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影响关系。戏仿作品在与原文本相似的形式结构下表达了不同的主题,对原文本进行反转或颠覆性的再创作。在现代社会中,戏仿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以更加多元化的面孔出现。它可以脱离原有的价值观并向其挑战;它可以通过想象力对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它也可以只是一次对于新创作的尝试;它甚至可以是单纯为了娱乐大众而进行的搞笑。
古典小说对于现代作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素材。古典小说中这些熟悉的故事情节不仅可以给读者带来亲切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且,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区别戏仿所产生的与原小说的不同之处也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的。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自然不会例外。
《西游记》自传入韩国之后,一直备受韩国各个阶层的喜爱,不仅对韩国的古典文学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也仍然影响着韩国的现代文化。对于韩国社会来说,《西游记》已经不单纯是一本古典小说,它更是与时代相结合,在不停的变形中体现出了每个时代的文化和变化。动漫可以认为是《西游记》与时代相结合的最佳体现。由于动漫这一形式给作者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来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里不存在任何限制,可以通过反转、颠覆等手段进行再创作,所以成为了戏仿最佳的体现空间。韩国动漫中《幻想西游记》()可是说是对于《西游记》进行戏仿的代表作。
《幻想西游记》是由韩国著名漫画家许英万的作品《Mr.孙》改编而成的动画片,1990年由kbs电视台开始播放,共有5季。它在故事主线上仍然延续了《西游记》原著,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斩妖除魔去往西天的故事,但是除了主线和人物不变以外,背景和情节上加入了大量的现代元素,和原著已经完全不同。这种带有时代感的戏仿的模式使得《幻想西游记》在韩国自播出以来就受到青少年的热烈欢迎,很多年轻人是通过这部动画片才开始对《西游记》产生兴趣并开始去了解《西游记》的。
作为一个成功的戏仿的案例,《幻想西游记》在拼贴这一技法上是非常成功的。拼贴(pastiche)是戏仿的方法之一,是“一种关于观念或意识的自由流动的、由碎片构成的、互不相干的大杂烩似的拼凑物。它包容了诸如新与旧之类的对应换届。它否认整体性、条理性和对称性;它以矛盾和混沌而沾沾自喜。”①
在《幻想西游记》中,孙悟空不再是英姿飒爽的美猴王,而是变成了一个身材矮小,大大咧咧,活泼可爱的小猴子,头上的金箍变成了头盔,身上的虎皮裙变成了带有(下转第30页)(上接第27页)超人S标志的紧身衣。尽管是一只猴子,但是非常讨厌被别人叫做“猴子”,在片中大家对他的称呼更多的则是非常有现代感的“Mr.孙”。动画片中虽然延续了原著里孙悟空活泼乐观的形象,但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反抗精神和英雄主义被弱化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儿童性、娱乐性的色彩。唐僧在《西游记》原著中是一个善良仁慈、相貌白净的和尚,手无缚鸡之力,性格懦弱,经常不能够明辨是非。而在《幻想西游记》中,唐僧变成了一个中年长者,不再骑着白龙马,而是开着一辆越野车,善于躲避妖怪的攻击,以世界和平为己任。由于生性热爱和平,在少林寺中学习武术的时候,故意只学习防守而不学习攻击。猪八戒虽然仍然是一个大腹便便的猪头人身的形象,但是服饰与原著中有很大不同,不仅戴着墨镜,还有辆摩托车,手上的九齿钉耙也变成了威力强大的火箭炮。猪八戒对孙悟空说话时特有的口气“”也成为了播出期间最火的流行语,受到了韩国青少年的追捧和模仿。
沙悟净的形象变化是最大的一个。原著中对于沙悟净的描述是“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对攒露白藤,顶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这个原本带有些恐怖色彩的形象在《幻想西游记》中被完全颠覆了。沙悟净变成了一个穿着紫色斗篷,喜欢吃炸酱面,拿着小榔头作为武器的可爱的小妖精,他的身体可以像橡胶一样拉长,在第四季中手里的武器还变成了一瓶杀虫剂大小的喷雾器。这是一个有点听觉障碍的沙僧,因为经常听不清别人说的话而闹出很多笑话。这样一个滑稽的,带有搞笑色彩的人物形象在韩语中不仅成为了没有耳性一类人的代名词,也成为了韩国搞笑喜剧界的经典题材,沙僧的一系列荒谬的笑话不仅成为了当时热门的流行语,直到播出二十余年后的今天,韩国娱乐节目当中还经常能够见到以此为素材的笑话。
另外,《幻想西游记》中妖怪的形象也有所改变,希腊神话中的美杜莎,西方民间故事中的巫婆等等都曾出现在师徒四人去往西天的路上。
本次交流活动内容丰富,主要围绕“2016海峡两岸Power Tech 交流赛”“台湾中小学生江苏历史文化之旅”“海峡两岸青少年科技教育论坛”三部分开展。
Power Tech 交流赛是一项源自台湾地区“Power Tech少年科技创作竞赛”的机器人竞赛项目,融“设计的理念、制作的工艺、艺术的创造、科学的原理”于一炉,让青少年动手动脑、协作共赢,目的是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规划力、想象力、分析力,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意能力。在交流赛中,参赛学生以团队形式出赛,赛巧手、秀创意、比合作,利用主办方统一提供的Power Tech材料包,制作出模仿不同生物运动方式的机器人,再让这些机器人在不同的竞技场上一决高下。现场竞技以接力赛为初赛,以直线赛为半决赛,最终通过拔河赛决出冠亚季军。
你看,参赛选手们个个技艺高超,有的在聚精会神地画线设计,有的在一丝不苟地切锯打磨,有的在天马行空地创意组合,有的在不厌其烦地测试调整。很快,那些材料包里的木板、冰棒棍、塑料马达,就在他们手中变成了一个个精巧细致、萌态十足的机器人。“加油,加油!”伴随着现场观众的欢呼声,这些机器人在竞技场上大显身手,接力跑、直线跑、拔河,十八般武艺齐上阵,看得观众们目不暇接。
关键词:古诗文 方法策略 初中语文
千百年来,从上古的《诗经》到的《沁园春·雪》,由于语言生动凝练、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具有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和励志佳作。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初中古诗教学方法。
一、查阅文学常识的策略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了解诗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介绍诗人的诗风。如先引导学生复习小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有了感性体验后接着板书“李白·豪迈奔放”,再教学《望天门山》。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认识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诗人、诗歌的感知在不断深化。
2.介绍诗人的评价。如讲孟浩然,可以从其他诗人或诗论入手来介绍:孟浩然是唐朝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的诗人,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的诗,受到李白、杜甫的高度赞扬。大诗人李白在《赠孟浩然》这首诗中,不同寻常地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还发出了“高山安可仰”的长叹。杜甫也称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想一想,能得到李杜高度赞扬的诗人,可见其诗歌是多么的不同凡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过故人庄》。
3.介绍诗人的创作背景。如教学杜牧的《泊秦淮》,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
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
4.学会划分节奏,让学生体验古诗词的音乐美。古诗分为古体诗、乐府诗、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划分以唐朝出现格律诗来划分。近体诗也称今体诗,它分为律诗和绝句,它们都是格律诗。而格律诗的声序排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另一种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因此,古诗词的节奏划分为:四言采用22,五言23,六言222,七言223,八言2222,其中3可析为12或21。而现代诗为自由诗,没有这样的限制。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我们可以这样划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七言诗的划分)。再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我们可以这样划分节奏:“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五言诗的划分)。
二、解读诗题点明主旨的策略
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举例如下:《泊秦淮》,诗人杜牧什么时候停船靠在秦淮河岸?(夜泊。)当时环境怎样?(夜色迷茫,“笼”。)诗人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还是忧愁?为什么?
三、创设情境品味古诗意境美的策略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关键词:道德取向;社会文化建设;“80后”青春文学现象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053-02
“80后”青春文W是指1980―1990年出生的人创作的关于青春题材的各类文学作品。随着《爵迹》、《何以笙箫默》、《小时代》系列等青春文学小说频频搬上银屏,本就长居图书畅销榜单的“80后”青春文学再迎“东风”,成为当代中国文学领域中备受关注和争议的文学现象。“80后”青春文学现象的道德取向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成分,总体而言,个体道德、社会道德、文学教化等方面都存在着偏颇,值得我们深思。
一、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引领
1.坚持指导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坚持的指导地位。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反思“80后”青春文学现象的道德取向,提高文学创作的精神境界,首要的是要坚守的指导地位。“80后”青春文学作品中多以描述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感受、对未来的迷茫与憧憬为主题,正是因为此类文学现象题材主题的特殊性,更要求我们要坚决以为指导思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0后”青春文学中应该大力传播主流价值,增强青少年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青春文学作品中,积极引导青少年的思想,坚定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
3.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反思“80后”青春文学现象的道德取向,我们一定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反映他们生活的青春文学任重而道远,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取向更应该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营养。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戒骄戒躁;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等这些中华优秀文化在当代依然需要我们发扬光大,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二、引导青少年的正确认知
1.优化青少年道德教育机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价值多元的时代,道德是社会和谐与发展之基,培育有道德的人是进行知识教育的重要前提。“80后”青春文学的受众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反思其文学作品的道德倾向,我们应该大力引导青少年的正确认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要加强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二要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着重强化青少年的法制观念;三要营造健康的思想文化氛围,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2.贴近实际,积极更新知识。“80后”青春文学之所以深受青少年的喜爱,是因为其作品多取材于青少年的生活,这更加凸显了教育者要贴近青少年实际,积极主动地更新知识的必要性。要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例如,“80后”青春文学现象中有许多对时事热点的主观评论,其中过度的消极批判容易对青少年产生误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教育青少年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分析其中利弊。要贴近青少年学习实际,不断学习更新专业知识,能够建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3.利用大数据构建交流平台。云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工具。“80后”青春文学现象与其说是文学现象,不如说是引起青少年共鸣的社会现象,是青少年种种情感的交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借鉴青春文学现象的优点,利用大数据规律,构建与青少年交流的平台。通过对这些具有不同意义的大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能够有效把准青少年的成长脉搏。
三、提升作家自身道德修养
1.提高自身素养。反思“80后”青春文学现象,急需写作者提升自身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适应作家完善自己和文学凸显价值的需要。其一,学思并重。写作者只有虚心学习,积极思考,学善戒恶,涵养良好的德行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其二,省察克治。“80后”青春文学的作家应当时常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并及时抑制和克服。其三,慎独自律。“80后”青春文学的写作者即使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仍应该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并能够在创作的作品中显现出来,为社会带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2.遵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80后”青春文学的创作者们的观念里,文学圣洁性受到质疑,文学已经被过度世俗化、娱乐化和商业化。郭敬明在自己的文中这样写道:“我爱钱,这没什么好掩饰的。我在一家杂志社混了个脸熟然后在上面发点酸得吓死人的文章,然后坐在家里等稿费。”这显然违背作家的职业道德,“文以载道”,身为作家要以更高的职业道德为准绳,既要有对文学艺术的追求,更要注重传播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
3.增强创新意识。“80后”青春文学的作品的原创性经常遭到大众读者的质疑,多数作品中的模仿复制痕迹太浓。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增强“80后”青春文学创作者的创新意识,鼓励写作者开阔思维,拓宽思路,勇于尝试,以新角度、新视野描绘出青春时期独有的活力与精彩。提高创新能力,忠于原创,创作不同风格的佳作,克服模式生产、自我复制,敢于接受新的挑战,“80后”青春文学现在方能长足发展。
四、完善文化监督管理体系
1.深化监督体系。相对于经典文学,“80后”青春文学现象的异军突起,没有引起相关监督部门的足够重视,导致此文学现象的道德取向中的偏差时有发生,这值得我们深思。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健全监督机制。针对这类文化现象的特殊性深化内部的监督,有效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加强社会舆论监督。随着网络平台的普及,不仅有多样的电视、W络媒体舆论,而且有微信、微博等大众的自媒体舆论,这些都应当对“80后”青春文学现象形成有力监督,社会舆论形成合力,自觉抵制不健康信息的传播,增强有温度、有道德的文学的影响力。
2.强化管理力度。一是强化对创作者的管理力度。多数“80后”青春文学的写作者是自由职业者,他们鲜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应提倡鼓励像作家协会这样的专业协会机构的发展,加强创作者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二是强化对传媒的管理力度。近年来,“80后”青春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的现象风靡一时,这些作品良莠不齐,因此,更应该加强对传媒的监管。三是对青少年的管理力度。青少年是“80后”青春文学的主要受众群体,家庭、学校、社会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培养其自觉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使其既能受惠于网络资源又能避免不法侵害。
3.净化社会环境。“80后”青春文学现象的道德取向中有消极的成分,我们发现问题再进行查禁,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由此,要从源头上增强对“80后”青春文学的内容、道德取向的审查、分析和筛选工作,构建更加明亮的社会环境。第一,法律制裁。行政部门要对违法行为进行法律制裁,严格执法。第二,制度规范。“80后”青春文学只有在健全的制度规范的治理规划下,其内含的道德取向才能对大众发挥光明向上的教化作用。第三,技术管制。净化社会环境要与科技发展相结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运用内容审查、限制重复率、有害内容自动屏蔽等手段,推动社会环境净化有实质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
[2]雷希.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现代伦理启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48-52.
[3]白烨.走近“80后”的必要性与迫切性[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1):18-23.
Reflections on Moral Orientation in the Phenomenon of "80's" Youth Literature
LI Yan,WANG Li-dong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Baotou,Inner Mongolia 014010,China)